读《儒林外史》有感1000字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5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7adc1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9.png)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5篇)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篇1我读《儒林外史》是在《红楼梦》之后,在我看来《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相较而言虽在结构的宏大完整、人物的类型众多等方面它都显然不如《红楼梦》。
但《红楼梦》还是有较多的“古典”气息。
例如它的以神话为象征的哲理内涵、诗词歌赋的运用,以及宝黛爱情故事的诗化成分等,而《儒林外史》朴素、平实而深刻的艺术风格,则更接近于现代小说。
在读它的时候也许你会想起曾读过的鲁迅小说中的一些简洁的描写和冷峻的笔调。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具讽刺意义的小说,它把锋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结合作者吴敬梓的亲身所历所闻,揭露埋没真正人才培养大批庸才、贪官污吏,造成当时社会道德败坏文化停滞不前的罪魁祸首——封建科举考试。
同时也寄托了他看重文行出处、鄙视功名富贵的高尚情操。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在我看来这也正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虽然这几句话都已是老生常谈,可如若真正能明白的人多一些在小说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儒林人士在读书的道路上第一步就走错了,他们一心只为功名利禄,却忘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在于领悟、意会、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修养,读书对他们来说,仅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
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
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可以转化成自身力量。
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曾经把封建礼教比作为吃人的礼教,那么封建科举制度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吃人的制度了。
在科举制度被废除了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吴敬梓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读的淋漓尽致。
1000字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1000字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364c6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5.png)
1000字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1000字儒林外史读书篇1“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
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
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
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
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
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
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
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
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
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
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
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
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
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
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全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aad7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a.png)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全文)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1儒林,指儒人、读书人。
而“儒林外史”也就描写了清代读书人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
在这个寒假,我读完了手中这一本厚厚的古言白话书——《儒林外史》。
这本书讲述了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了当时因残酷的科举制度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习,在那个时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书能让自己的知识拓展、思想开阔,更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的名言,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种极端的读书方式。
为了财富,金钱和权力,读书人可以废寝忘食的读书,也可以从少年考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在这其中,范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是一个明朝的老童生,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秀才,中举以后竟然欢喜的疯了。
在那之后,范进的官途顺畅,家中金银珠宝样样不缺。
他的老母亲见到范进的财产后,也欢喜的一口气没上来,一命呜呼。
正如这本书开篇所说: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以后,味同嚼蜡。
即使知道结局是怎样,却还要一意孤行,享受功名带给他们的富贵。
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书中的人们为追求功名富贵拼命读书、尽力读书,他们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事来追求虚无的利益。
这种规则却很少有人打破。
当然,这个社会中也有坚守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人。
王冕七岁丧父,在秦老家放牛为生。
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王冕慢慢长大,练就了好画工。
他厌恶官场之间的斗争和权势,最终选择退隐山林。
我也从中感悟到生活的道理。
要坚持自己所珍爱的,不为了利益而轻触底线,不为了权势而失去尊严。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王家三姑娘以身殉夫的故事。
我惊讶于王玉辉那三声“死得好”,可在看到之后的转折后也感叹世事难料。
面对女儿和老友的离世,这位老人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打垮。
有些人和事总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都说读书可以明目,可书中的人物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肮脏的薄膜,只看得到眼前的功名富贵和脸面,根本看不到那些值得坚守的名节与操守,我感觉那个社会是悲哀的。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6f86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f.png)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6篇)儒林外史的读后感1000字篇1《儒林外史》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
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给商人管帐的地步。
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
在南海主考时,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
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害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清醒过来。
”他周围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型:先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顿时变成了“体面的相貌”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社会毒害之深。
《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
比如像周进看见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忽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社会造成的。
其二是《儒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除夸张:像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快乐得一命呜呼都是。
但作者的夸张并不使人感觉虚假,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其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衬,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
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出现而展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bf298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b.png)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1《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
《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现在读来,仍感叹不已。
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
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可是当他们考取了功名,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当一个好官的又有几人呢?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
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
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
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
与他们相比开头出现的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
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
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而那些有钱的财主们却又为富不仁。
贡生严致中是横行乡里的恶棍。
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
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
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这林林总总的丑态也正说明了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的堕落与无耻,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
儒林外史1000字读后感7篇
![儒林外史1000字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0f60d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a.png)
儒林外史1000字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培训计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training plan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儒林外史1000字读后感7篇读后感帮助读者更好地表达与书籍中情感共鸣相关的思考和感悟,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儒林外史1000字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e4c8bba32d7375a5178057.png)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3篇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一“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
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说起《儒林外史》这本吴敬梓所写名著,大家可能没有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四大名著熟悉。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根据他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精品,是他独特思想与艺术构思的作品。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读书人的形象,我认为最成功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了。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致可以划为五个层次:1、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
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可以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
但是,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没有对他有多大好处,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2、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他不甘心,居然瞒着丈人前往应试。
但我认为如果不是急切地想得到功名富贵,断然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让老母和妻子挨饿。
3、发榜之日,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范进到集市上去卖鸡。
去了将近两个时辰,中举的消息来了,邻居赶紧去集上把他拉了回来。
但范进本人此刻尚未见到喜报,他不敢信以为真,还要靠卖鸡来“救命”我认为这又反映了他自20岁开始应考以来一连串的失败在心头留下的沉重的屈辱感和自我堕落感。
4、范进见到了喜报,因欢喜狠了,痰迷心窍,昏倒在地,救醒后又发起疯来,拍着笑着,不顾一切地走到集上去;多亏一位人出了个好主意,找来胡屠户,狠狠地打了他一个嘴巴,这才清醒过来,不疯了。
这情节即是一个喜剧,又是一个悲剧,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达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而胡屠夫见到范进中了举,更是把他捧上了天。
5、范进中了举,曾做过一任知县的张静斋来访,赠钱又赠房。
这说明范进的社会地位陡然上升,这是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呀!《儒林外史》以吴敬梓当时的生活背景做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4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26e30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7.png)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4篇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1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精彩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这本书是清代吴敬梓所作,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佳作,鲁迅认为它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
书中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刻画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王冕、范进。
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叫王冕的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用放牛赚的钱托人买画画用的工具和颜料,在荷花池边自己学习画荷花。
渐渐地他的画技越来越好,十二岁时王冕出名了,好多人来请他去做官,可他不求官也不求名,全都一一回绝了。
在他母亲去世后,他遵循母亲的遗言,不肯出去当官,最终归隐山林。
我最欣赏王冕不与贪官同流合污的气节,我喜欢正直的人,因为如果现在的律师、警察、法官不正直、颠倒黑白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会混乱。
如果商人不正直,卖假货、虚抬价……那我们就买不到货真价实的物品了。
还有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他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在三十多年里,他参加了二十次的科举考试,终于考上了举人,结果却欢喜得疯了。
面对考试,考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但是要做最坏的打算,可是范进却一心想当官,并且这种欲望持续了三十多年,所以一朝中举,因为太兴奋以至于疯了。
我认为科举考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它给了平民一条升官发财的路,坏处是如果一辈子都没考上的话,那就白白浪费了一生。
古代的科举考试就如同现在的高考,不同的是,在阶级分明的古代社会里,科举考试是寒门子弟的唯一出路;而在平等开放的现代社会里,高考并不是我们成功的唯一选择,我们还可以经商、搞发明或者学习一些技艺,无论你从事怎样的工作,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王冕、范进所处的时代,社会制度很落后,人们的生活非常困难;现在社会制度在进步,人民的生活也很幸福,所以,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篇2这学期,我读过许多书,但是在这么多的书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13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ce94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0.png)
《儒林外史》1000字〔精选13篇〕《儒林外史》1000字〔精选13篇〕《儒林外史》篇1《儒林外史》实际上就是一本历史书,通过描写科举制度下士人的生活,从而塑造了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挖苦了吃人的封建科举制和封建礼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在如今看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主要描写了范进、周进、鲍文卿、杨允、杜少卿等人,这些人物有的是正面的例子,例如具有君子之风的鲍文卿、淡泊名利的隐士杜少卿等;有的那么是反面教材,例如为了功名而疯癫的范进、把科举当成救命稻草的周进。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落后,充满对深受封建礼教荼毒的读书人的同情。
确实,科举制度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出现使得官员的选举和任用更加公平,为国家的建立带来了大批有实干才能的读书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开展。
但随着思想文化的开展,社会开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时社会的开展需要了,也就是说,科举制度落伍了。
而且再加受骗时的朝廷为控制士人的思想言论而实行的诸如八股文之类的政策,更使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前进。
思想受到了限制,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更容易导致个人的专制;皇帝一个人专制,就容易造成统治的____;统治的____就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混乱:小人趁机牟利,野心者纷纷伺机谋权;正直清廉的人受到诬陷,贪赃枉法之徒逍遥法外……《儒林外史》这本书描绘的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封建社会的相貌。
作者在书中鲜明表达了自己反对、厌恶、蔑视封建传统礼教的观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生动地写出封建礼教对读书人的毒害,反映了封建礼教之罪大恶极。
比方:考取一辈子功名却也只是童生的周进,六十多岁了竟然对资助他考功名的人称为再生父母!还有深知人命最珍贵的王玉辉竟鼓励自己的三女儿去为她死去的丈夫殉葬!但在女儿殉夫后,他又心中不舍,为良知所左右,大哭一场,从此精神陷于分裂,落入了痛苦的深渊。
2020《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2020《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115a92a76e58fafbb00370.png)
2020《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1一辈子下来终落得一个骂名,被所有人唾弃、鞭挞。
没有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也一定会知道严监生是吝啬鬼、不知足,他那两根灯芯的故事想必也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看看百科词条里对他的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两茎灯草》还被纳入小学5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依据这篇文章,一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典的吝啬鬼形象’。
在人们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被讽刺的人。
可是谁解其中味。
严监生从出场到断气,只有短短一回之长。
严监生的出场是被狡猾奸诈的弟弟严贡生拖出场的。
严贡生在民间凭着巧言舌辩占了不少便宜被人告上衙门,便离开都城躲避官司。
而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就是他的弟弟严监生。
严监生家家财万贯,是当时的富豪,大手一挥,十九两银子给了府上的人,这案子就摆平了。
十九两银子,这要是对一个吝啬鬼来说,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但是书中对严监生应有的“犹豫,踌躇”只字未提,他是不假思索地就掏了腰包。
严监生老婆临终时,交代他不要花太多钱办丧事。
话不多说,看原文:“议礼已定,报丧出去。
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这是一个吝啬鬼应有的作为吗?绝对不是。
假如我是在断章取义,那谁又会在自己老婆身上花费如此之大的功夫,毫不犹豫地花出四五千两银子、耗尽半年时间来办葬礼?一个吝啬鬼只会随便找一个土坑埋了插朵花,这就是事实。
事后还为了讨好二位王氏大哥将来能照料家庭,又是大手一挥,一人一百两:“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
’”有人可能觉得,严监生是不是在虚伪呢?不是。
虚伪表现在面子上,而严监生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周周到到,不怀私心,没有人会虚伪到这种程度。
严监生阔不阔?阔。
可是他对于自己,又不阔。
他自己纵腰缠万贯,却连块猪肉也舍不得买;即使有千金万银,也还是不忍心看那燃烧的两根灯芯。
严监生的缺点就在,他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
读儒林外史有感一千字(精品12篇)
![读儒林外史有感一千字(精品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8a882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c.png)
读儒林外史有感一千字(精品12篇)读儒林外史有感一千字篇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出生在康乾盛世的官宦人家,世代为地方旺族,家世显赫,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第一,突破传统说书体小说的叙事模式,进入文人书面化创作;第二,通过独特、鲜明的讽刺艺术成就反讽艺术的巅峰之作;第三,创造了新的小说结构形式——以思想贯穿的连环短篇结构。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
说到读史,有必要说说读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种境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读史的境界或许会因人而异,但大概不会偏离这三层意思:第一层境界是只看到历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层境界是能透过历史表象看到当时社会的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炼出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意识并运用于当今社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闲斋老人说《儒林外史》“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此仅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一层境界;透过《儒林外史》深刻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以理学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统治者的玩偶、学而无用的市侩,此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二层境界;《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但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看不清当时的社会现实,则纯属当时人们的主观意识问题,吴敬梓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他深切期盼能唤醒世人,或者说得更伟大些,他想医治社会、拯救世人。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4篇.docx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4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7222a4b7c1cfad6185fa78d.png)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 字 4 篇篇一:读《儒林外史》有感1000 字读《儒林外史》有感1000 字难忘吴敬梓——《儒林外史》读后感陈关强记得还是二十多年以前,那是一个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暮春天气,风和日丽,惠风和畅,我们一行文学爱好者来到了安徽全椒,前往瞻仰吴敬梓纪念馆.位于全椒县城城郊的吴敬梓纪念馆颇具规模,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青瓦白墙。
吴敬梓的塑像矗立在大院中,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给人以睿智沉稳的感觉。
当步入展览厅,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展柜内陈列着多种版本和多国文字的《儒林外史》。
吴敬梓所撰写的小说《儒林外史》,竟然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日等多国文字而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由此,足见《儒林外史》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和深远。
在没有来到全椒之前,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敢想象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所喜欢阅读的古代小说。
初次接触该书,是在青年时代。
没有想到的是,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如今已是年逾六旬的我,依然对此书爱不释手,经常翻阅不已,咀嚼品味,感慨良多。
《儒林外史》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和腐蚀。
真可谓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读了这节脍炙人口的描述,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心生凄凉之感。
没有想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八股对文人的侵蚀竟是如此之深。
范进原本是一个落魄书生,苦读数载,不见出头之日。
有朝一日中了举人,极度兴奋之际,竟被一口痰迷了心窍,在大街上拍手顿足高叫中了!中了!疯疯癫癫,傻傻冒冒,出尽了洋相。
后来,被杀猪匠的丈人狠狠打了一巴掌,方才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智。
他的丈人老儿却因此后悔不已,说是用沾满猪油的手打了文曲星是会遭报应的!《儒林外史》对封建文人吝啬、贪鄙、自私自利本性的揭露也是不遗余力、力透纸背的。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就是不肯咽气。
他的舅老爷问他,是不是还有二百两银子没有说出藏匿的地方?他摇摇头。
他的亲弟弟问他,是不是还有二十亩地契没有交代?他也摇摇头。
读《儒林外史》精选5篇心得体会1000字
![读《儒林外史》精选5篇心得体会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29e23ec5727a5e9846a61a0.png)
读《儒林外史》精选5篇心得体会1000字看《儒林外史》,讲述那个时代的科举制是有多么的黑暗。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儒林外史》心得体会1000字1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渴望回报。
科举制度?它本来是一个为了选取更多人才,让读书人公平竞争才存在的平台。
可是它始终抵不过世俗的污染,它变成了大家不再熟悉的样子,变得不再公平,而是权贵们发表个人喜好的舞台。
那时的人们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是就算是这样依旧有很多人不顾一切的踏上这条不归路,他们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中举上,即使这可能是一场永远没有回报的付出,他们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在通过科举考试的路上,有太多的艰辛和汗水,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是在《儒林外史》里有这样一群书生,他们不服输有着坚强的意志,勇敢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范进呢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别人都是十年寒窗,可他呢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每天都在学习,好像在他的世界里就只有学习和中举这两件事,就再无其他。
可是他的苦读也是建立在家人的奋斗上的,在他读书的时候,他的亲人们过着连米饭都吃不上的日子,他从一头黑发读到两鬓斑白,可是科举制度它没有感情,也许你的*写得很好,但是每个考官他们都有不一样的爱好,也许这次你的*写得符合这个考官的胃口,那么成功的可能就会是你,但是范进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他是拿着自己的一辈子在跟科举制度做斗争,如果输了,那苦日子就会是遥遥无期的,在他没有成功之前,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即使是低身下气的去求别人,也不一定会得到好脸色。
也许在考场上你的文采高于他人,但是没有赏识你的伯乐,或许更多的会是贪欲钱财的贪官,范进他考了五十年,失败了无数次,每一次考试他都是在和命运做斗争,成功了就是无限风光,“一人得到鸡犬升天”,好在范进他还是幸运的,在人生这场漫长的赌注里,他终于赢了,他中举了,本来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范进他却疯了,可能在常人眼里这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可是也就在于你能看到多少真相,中举后疯了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就恰恰透露出了,科举制度对这个时代的影响之大,它毁了很多人的人生,很多个本该幸福的家庭,它是这个时代的败笔。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8a53e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9.png)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欢迎借鉴参考。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1自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颁布了科举录取的规则: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用《四书》、《五经》、八股文作为考试内容。
当晚,天上就出现了“贯索犯文昌”的奇观。
随后,一百多个小星星向东南方向坠去。
贯索象征牢狱,文昌象征文运,古人以天比人,“贯索犯文昌”,预示文人有灾,而后则是老天降下一伙星君维持文运。
王冕不愧为奇才,纵观《儒林外史》,的确与之相符&h科举在明代的确危机四伏。
文人为了参加科举、中进士及第,不择手段;而且文人只有写八股文这一条做官的途径,把其他的处世准则看轻了。
于是,有些人不满于此规章制度,走出了这个名叫“科举”的怪圈,涌现出了一批可能当时被众人所误解的名士虞博士,淡泊名利,进士及第却丝毫不留恋官场;杜少卿,乐善好施,看重道义,对官人们嗤之以鼻;凤四老爹,为人行侠仗义&h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如此,但有些人对他们并不理解,尤其是杜少卿,他曾被高大人批判为“杜家第一败家子”、“专和和尚、道士、工匠、叫花子这些下等人来往,没有一个正经朋友”甚至连杜少卿的父亲这样爱民如子的太守,也在他嘴里变了味儿:“呆子”、“不知道尊重上司,一心只想讨好百姓,&l悌,劝桑农’之类古文里假大空的客套话经常挂在嘴边上,惹得上司不高兴,官也丢了。
”为什么杜少卿让高大人如此看不起?原因也是他亲口说的:“杜少卿若有真才实学,就应该中举当官,征辟算什么正道?”对,原因还是科举!中举,甚至进士及第,才能光宗耀祖,才能出人头地,这才是当时民众的普遍看法,书中就有证据:马先生告诫匡超人“要以举业为主”“人生在世,只有举业可以出头,没了举业,就一事无成”;鲁编修教育女儿“要是八股文不好,没有讲究,不管你做什么东西,再好也都是野狐禅、邪门歪道!”所以,随后该才女评价蘧公孙“误了我的终生”也不足为奇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bc99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4.png)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1)我以前很少看小说,总觉得小说无非是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想我也会写出跌宕起伏的悬念的。
我自己还是很喜欢优美的风花雪月,对于天马行空的感伤也有兴趣。
这次是闲来无聊翻了一下《儒林外史》,就有一种儒林外没有史的感觉。
对于吴敬梓的这部大作,历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点累的感觉,他跟别的小说不一样,要非常用心的去看,要不然过了几章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对于这点我很纠结,因为我同时有两点观点了。
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一个人就写一个小故事,很像一个短篇小说集,而不是长篇小说。
这个人的故事说完了,就找个借口,比如说乘船遇到故人,回家遇到新知,紧接着那个人就会从下个故事中完全的小事,蒸发的干干净净,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这些人的关系会在下个或者下下个故事中被运用,这就会让人没办法接受啦。
不过,这么多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说明作者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在展现芸芸众生相时的资料也是很齐全的,小说在一开始就讲王冕的故事,作者从这里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
通过在后面的各位书生故事的阅读,与王冕的一生对比就会显示出作者的讽刺。
王冕一生受尽磨难,勤奋苦读,才造就他的博学多才,却终生不入仕途。
与其他的书生诸如严监生,范进之类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他们有的夜很苦读,但大多数是那些市井无赖制备,就是换了一身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秀才,却还是总写鸡鸣狗盗,偷鸡摸狗的勾当,作者并没有过多的写书生们之间的政治斗争来显示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确实通过一些小事,或者是一些搞笑的事情来解释他们的小丑形象的,讽刺学校过非常明显。
读了这本书,我可以说只学到了一点,就是换个角度来写东西,任何事物都有机棉,如果就死站在一个角度就永远不会有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感受。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2)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书中的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5篇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e217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3.png)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5篇儒林外史读书心得1000字篇1似蝴蝶在花丛飞舞,在万丛中寻找芬芳,美丽的花朵。
我在这个假期,寻找着适合的书籍来阅读,而我阅读了这本《儒林外史》。
作家吴敬梓向我们概述了一篇讽刺意义的小说,讽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当时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而不愧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的开头,却是整个*的中心。
当我初读此书时,第一句看到的便是这句话,当时我却百思不得其解,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不知道《儒林外史》故事与这句话有什么关系,于是没有去在意,而看到后面,为了财富,为了金钱,读书人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
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外史》的这些人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
当时那腐朽的封建科举的害人的制度,迫使着读书人们为享有巨大特权而诱使他们一心去追求名利。
是啊,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后,又味同嚼蜡。
自古及今,哪一个能看破?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
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
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
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
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
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
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
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读了之后,我自己都有些迷惑了,读书为的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在小学学习、读书,将来还有初中,高中,大学学海无涯,但是当别有有时问我:你读书学习到底为的什么呢?我却哑口无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儒林外史》有感1000字
难忘吴敬梓
——《儒林外史》>读后感
陈关强
记得还是二十多年以前,那是一个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暮春天气,风和日丽,惠风和畅,我们一行文学爱好者来到了安徽全椒,前往瞻仰'吴敬梓纪念馆'.
位于全椒县城城郊的'吴敬梓纪念馆'颇具规模,古色古香,雕梁画栋,青瓦白墙。
吴敬梓的塑像矗立在大院中,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给人以睿智沉稳的感觉。
当步入展览厅,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是,展柜内陈列着多种版本和多国文字的《儒林外史》。
吴敬梓所撰写的小说《儒林外史》,竟然被翻译成英、法、德、意、俄、日等多国文字而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由此,足见《儒林外史》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和深远。
在没有来到全椒之前,对于这一点,我是不敢想象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我所喜欢阅读的古代小说。
初次接触该书,是在青年时代。
没有想到的是,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如今已是年逾六旬的我,依然对此书爱不释手,经常翻阅不已,咀嚼品味,感慨良多。
《儒林外史》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封建知识分子的毒害和腐蚀。
真可谓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读了这节脍炙人口的描述,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免心生凄凉之感。
没有想到封建时代的科举八股对文人的侵蚀竟是如此之深。
范进原本是一个落魄书生,苦读数载,不见出头之日。
有朝一日中了举人,极度兴奋之际,竟被一口痰迷了心窍,在大街上拍手顿足高叫'中了!中了!'疯疯癫癫,傻傻冒冒,出尽了洋相。
后来,被杀猪匠的丈人狠狠打了一巴掌,方才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智。
他的丈人老儿却因此后悔不已,说是用沾满猪油的手打了文曲星是会遭报应的!
《儒林外史》对封建文人吝啬、贪鄙、自私自利本性的揭露也是不遗余力、力透纸背的。
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就是不肯咽气。
他的舅老爷问他,是不是还有二百两银子没有说出藏匿的地方?他摇摇头。
他的亲弟弟问他,是不是还有二十亩地契没有交代?他也摇摇头。
只有他的小妾知道他的心思,问他是不是油灯灯盏里面点了两根灯芯太费油了?他终于点了点头,待小妾剪灭一根灯芯以后,他方才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严贡生坐船回家时,船家因腹中饥饿,吃了几块他放在船舱中的云片糕。
他硬赖人家吃了他价值连城的高级补品,大骂而特骂,高低不肯罢休,非要送官处理。
结果被他赖去了船钱,方才骂骂咧咧上岸去了。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描写了他心中理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王冕在他的笔下,就是一个嵚崎磊落的人。
王冕是放牛娃出身。
他发奋努力,勤奋好学。
利用放牛间隙,在湖岸边写生绘画。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磨练,他画出的荷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深得大家喜爱。
左邻右舍都愿意掏钱买他的画,王冕因此也有了打理日子的本钱。
后来,王冕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这与他勤勤恳恳刻苦耐劳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我切切记得,关于王冕的章节选入了我们中学时代的课本。
所以,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至今不忘。
在吴敬梓纪念馆细细观赏,浏览徜徉。
我注视着吴敬梓高大的塑像,心中默念,这位文学前辈给后人留下了多多少少耐人寻味的人物形象啊!给人以启示,予人以深思。
(本文作者陈关强为长宁区图书馆'虹桥书缘'读者沙龙成员,该家庭2015年被评为'长宁十大阅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