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我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方案[1]行政区划地概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地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
国家除了全国性的中央级的管理机构外,还需要对其各级地方进行分区管理,各级行政区都设有相应的地方行政机构。
我国目前设有各级人民政府或行政公署,在特别行政区设有特区政府。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行政区是依据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地理、历史及国防等多种因素,并便于国家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分级管理系统。
因此,在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时,应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历史和自然等有关因素。
1.政治原则行政区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和指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权能否在本行政区内行使其职权。
我国行政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防止外来侵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行政管理是管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和人。
“地”是指地域的大小、数量;“人”是指人口的数量、空间的分布等。
在一级行政区的划分上,大多把人与地两要素综合起来考虑,科学地划定各级政权的管辖范围。
其次,要合理地确定行政区划的层次等级。
一般层次不宜太多,以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政权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三级;在有自治州和实行市管县的地方分为四级,这种行政区划层次体系基本符合我国国情。
2.经济原则行政区的划分必须服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以便于组织经济运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在行政区划上,经济原则的体现,首先是经济中心,其次是经济核心区,第三是其辐射范围。
各省区都有一个经济中心省会所在地,大多是省内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力量最强,发展也最快,工、农、商通过交通运输与通讯渠道组成一个经济网络。
省会的周围地区往往在经济上居于特殊地位,形成经济核心区,通过交通上的枢纽地位,其辐射作用影响到全省范围。
经济特区、开发区等则是完全从经济出发而划出的特殊的行政区。
试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试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需要而划分的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下面将从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原则1. 依法治理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适应实际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
3. 统筹兼顾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4. 分权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分权原则,实现权力下放,促进地方自治和社会发展。
5. 公平公正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各地区和各族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主要内容1. 行政区划的划分:行政区划的划分是行政区划体制的核心内容,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将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的过程。
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当遵循实际需要和发展要求,合理划分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
2. 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区划的调整是指对现有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
行政区划的调整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依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调整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
3. 行政区划的管理:行政区划的管理是指对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行政区划的管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加强对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地方自治和社会发展。
4. 行政区划的协调:行政区划的协调是指对各级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进行协调和配合,保障行政管理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行政区划的协调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级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协调和配合,促进地方自治和社会发展。
总之,行政区划体制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需要而划分的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必须遵循法律法规,适应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分权下放,保障公平公正,促进地方自治和社会发展。
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国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确定行政区划的范围和层次。
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是指制定行政区划方案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定,这些原则对于合理划分行政区划,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首先,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统一性。
国家行政区划应该以国家的统一为出发点,关注整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发展需求,确保行政区划的统一性。
在进行行政区划划定时,应根据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地理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各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行政区划划定在统一的原则下,确保国家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其次,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之二是区域相对均衡。
行政区划应该遵循区域相对均衡的原则,即在行政区划划定时,应当考虑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人口密集程度等因素,努力实现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这样可以避免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过于集中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社会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三,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之三是适度精细。
行政区划划定时应当以适度精细为原则,即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规模和特点来划分行政区划,以便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行政区划划定过于粗放会导致行政管理难度加大,行政资源分配不均衡,而过于精细则会增加行政成本和治理难度。
因此,在划分行政区划时需要考虑到实际需要,并在统一性和相对均衡的前提下进行权衡取舍。
最后,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之四是稳定性。
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当遵循稳定性原则,即尽量避免频繁调整行政区划,保持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性。
频繁的调整会给行政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同时也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因此,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当综合考虑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确保划定的行政区划能够为行政管理提供持续和稳定的支持。
总之,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区域相对均衡、适度精细和稳定性。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区划的管理,保障行政区划的稳定和统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区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二)有利于行政管理、经济社会发展;(三)有利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保护;(四)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五)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行政区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依法进行;(二)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经过相应的法定程序;(三)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充分考虑历史、民族、地理、经济等因素;(四)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的意见。
第四条国务院设立行政区划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变更的审批;(三)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调查研究、规划编制和实施;(四)负责全国行政区划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复议;(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行政区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行政区划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区划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第六条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行政区划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三)符合历史、民族、地理、经济等因素;(四)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五)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行政区划的设立、调整和变更,应当依法进行,具体程序如下:(一)提出申请。
提出行政区划设立、调整、变更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具有关资料。
(二)审核。
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国开行管专科《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A)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备注:资料整理于2017年4月28日,适用于国开行政管理专科学员;资料涵盖期末考试全部简答题及论述题;为方便学员考试试题已经排序。
1.半总统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又掌握行政权,总理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
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总理。
这样,政府实际上有两行政首长。
总理领导政府,对议会负责,而不对总统负责。
总统是实际的权力中心,他不对任何机关负责,但是他有很多权力。
他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等权力,负责制定外交政策。
他有权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内阁会议,发布总统咨文。
议会通过谴责案即对政府不信任投票案或对政府的政策进行否决时,总理必须向总统提出总辞职。
总统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也有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将重要法案提交全民公决的权力。
同时,总统又是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指挥军队的权力。
2.部长会议体制的特点主要有哪些?部长会议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选举产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它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要服从它的决定,无权与它抗衡,也无权将它解散。
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各国家委员会主席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它有权按照宪法来领导和管理国家一切政务。
部长会议主席团是其常设机构,由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人数较少。
部长会议主席团集体掌握国家行政权力,集体决策,实行会议制,不实行政府首脑负责制。
3.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4.非营利组织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1)非营利组织是公共行政的外延与扩大,它可以弥补政府管理能力的不足;(2)非营利组织重视公共价值,尤其是公平、民主、效能、廉洁和公共利益等公共价值;(3)它更强调公共服务,而不像传统的公共组织强调管理与管制;(4)它的组织更民主、更开放;(5)参与机制的建立。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行政学练习题4-5
公共行政学4-第四章知识点练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选择一项:A. 行政组织设置B. 行政权力的划分C. 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D. 上述三者,即ABC二、论述题题目2题干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2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1、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选择一项:A. 稳定性B. 继承性C. 政治性D. 系统性二、简答题题目2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3一、论述题题目1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4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1、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选择一项:a. 日本b. 英国c. 加拿大d. 美国题目22、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选择一项:A. 美国B. 英国C. 埃及D. 巴西题目33、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选择一项:A. 半总统制B. 内阁制C. 委员会制D. 总统制题目4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行政简答
简答1.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答;(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包括行政机关、法定授权组织、委托组织和公务员;(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2.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2)监督市场。
(3)中介作用。
(4)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监督政府。
3.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第一,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第二,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第三,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4.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哪些内容答;(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5.行政法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6.行政监督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监督主体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各监督主体实施监督活动所需的人员、经费、技术手段和信息等不受任何监督对象的制约和影响。
7.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答;行政决策程序包括如下几个步骤:(一)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二)确定决策目标(三)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四)拟定决策方案拟定方案分两个阶段: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五)分析方案(六)选择方案(八)评估决策8.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答;第一,合法权力。
第二种,奖惩权力。
第三,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
第四,归属权。
9.行政领导者素质主要有哪些方面构成答;1、政治素质。
(1)坚定信念中,忠于国家,忠于党。
(2)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
2、文化素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社会。
没有知识就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领导。
(1)一般文化知识(2)专业知识3)管理知识。
简述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简述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
行政区划是对国家或地区进行划分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地理原则:行政区划应该根据地理条件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协调。
例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 34 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是按照中国的地理条件进行划分的,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协调。
2. 民族原则:行政区划应该考虑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 56 个民族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近 90%。
因此,中国的行政区划将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同时考虑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和利益,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
3. 经济原则:行政区划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协调。
例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中国的行政区划将东部沿海地区划分为三个省级行政区,同时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五个省级行政区,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协调。
4. 政治原则:行政区划应该考虑政治因素,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协调。
例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中,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将其单独划分为一个省级行政区,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协调。
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地理原则、民族原则、经济原则和政治原则。
这些原则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协调国家或地区的事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共行政答案-
公共行政答案-简答: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9、试述行政体制的作用:(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3)科学的行政型:(可能选择题)(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17、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可能选择题)(1)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以权力制约权力。
18、简述法制行政的特点:(1)职权法定;(2)法律保留;(3)法律优先;(4)依据法律;(5)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行政区划体制是国家政府为了行政管理便利和区域发展平衡而设立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原则和特点。
下面将从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角度来介绍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首先,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是统一性原则。
行政区划体制必须遵循国家统一的原则,保证国家的统一意志和一贯行动。
不同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必须得到合理调整和协调,确保国家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其次,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行政区划体制必须有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以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管理需要。
需要从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来考虑,确保行政区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行政区划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再次,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是稳定性原则。
稳定性是指行政区划体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和长期性。
不同行政区划的划分和调整必须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确保行政区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且避免频繁调整造成的管理混乱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还包括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是指行政区划体制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以适应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
根据地方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变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最后,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还包括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是指行政区划体制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注重听取和充分发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行政区划的设立和调整必须经过合法程序和程序规范,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综上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包括统一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民主原则。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行政区划体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推动全国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
试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一、概述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或地区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其领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以便更好地实施行政管理、服务和治理。
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国家政权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环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是指在划分行政区域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旨在使行政区域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行政区划体制原则的分类行政区划体制原则可以分为地理原则、民族原则、经济原则、行政效能原则、人口原则、文化原则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分别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说明。
2.1 地理原则地理原则是行政区划体制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它要求行政区域的划分应以自然地理边界和人为地理边界为依据。
自然地理边界主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而人为地理边界则包括历史上形成的界线、人口分布、文化差异等因素。
这些地理要素和因素的存在和分布对行政区划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地理因素。
2.2 民族原则民族原则是指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分布和需求。
在多民族国家或地区,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语言、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适度考虑这些差异,保证不同民族群体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3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指在行政区划划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合作与互补。
2.4 行政效能原则行政效能原则是指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充分考虑行政管理的效能。
行政区划的划分应便于行政管理、服务和治理,并提高行政效能。
这意味着行政区划应尽可能合理、简化和便利,减少行政机构之间的重叠和冗余。
2.5 人口原则人口原则是指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充分考虑人口的数量、分布和需求。
这意味着在行政区划划分时,应兼顾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和人口需求等因素,使每个行政区域的人口数量相对平衡,并能满足人口需求的基本要求。
行政管理学资料(多项选择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平时作业一三、多项选择题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 )三种权力。
A.立法 B.监察 C.行政C.考试 E.司法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
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型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3、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
A.政治制度 B.政党制度 C.阶级状况D.法律制度 E.政治文化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 )。
A.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B.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D.改善收入分配 E.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5、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民族自治原则 B.政治原则 C.有效管理原则D.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E.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平时作业二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 B.监督市场C.监督政府 D.中介作用 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2、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减免税收 B.委托公共事务 C.辅导监督 D.补助 E.法律管制3、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 )。
A.政务类行政领导者 B.委任产生的领导者 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D.选任产生的领导者E.考任产生的领导者4、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德才兼备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C.公平竞争原则 D.功绩原则 E.依法管理原则5、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 )。
A.参与政务 B.处理事务 C.搞好服务 D.进行决策 E.执行公务平时作业三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
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简答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P4答:(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2、简述公共行政的作用?P7答:(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3、简述公共行政产生的历史条件?P9答:(1)公共行政学是大工业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是工业社会高速发展要求加强行政管理的必然结果。
(3)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也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4)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有直接联系。
4、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P19答:(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5、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P20答:(1)公共行政研究政府能够管什么。
(2)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应该管什么。
(3)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由谁来管。
(4)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怎么管。
(5)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管理为什么管,也就是管理的目的。
6、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P21答:(1)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取向。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3)哲学研究方法。
(4)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5)实证研究方法。
(6)比较研究方法。
7、,试论述公共行政的作用答: 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公共行政是政府行政,是政府对国家的治理.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善政才有善治.公共行政就是治国安邦,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管理好国家,如何使社会全面快速地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公共行政就是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 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予以贯彻执行才能实现.只有政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有关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的需要.如果政府不能实现公共利益,就必然缺乏存在的合性. 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公共行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政府有管理市场,规范市场的责任.如果没有公共行政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没有一个高效,民主,公平的政府,社会就不可能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政府没有高质量的决策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的处理事务能力,就会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就会败下阵来.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和完善政府的管理,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公共行政学是国家公务员的基础专业学科.身为国家年公务员,必须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国家公务员学习并掌握公共行政学,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时就可以高屋建瓴,用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来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才能使我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兴旺发达.8、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中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区划(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的,对领土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区域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其行政区划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等多个层级。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法律规定的行政区划。
二、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1. 原则一:因地制宜,有利于行政管理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利于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2. 原则二: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行政区划的划分应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3. 原则三: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充分考虑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4. 原则四:尊重历史,保持稳定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尊重历史,保持稳定,避免频繁变动,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行政区划的层级1. 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省:省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省的行政首长为省长。
(2)自治区: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行政单位,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自治区的行政首长为自治区主席。
(3)直辖市:直辖市是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城市,具有较高的行政地位。
直辖市的行政首长为市长。
(4)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对香港、澳门实行的特殊行政区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首长为行政长官。
2.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市、民族自治县和县级市。
县级行政区划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县:县是中国基层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行政区划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其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单位以便于管理和治理的制度。
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原则,下面将会详细阐述。
一、分区合理原则行政区划的首要原则是分区合理。
这意味着行政区划应根据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使每个行政区域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等能够得到最佳平衡。
例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城市应该设置为单独的行政单位,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需要更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行政区划的稳定性原则行政区划体制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行政区划的划分和调整应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地理、经济等基础上,不能频繁变动,以确保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过于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不便,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三、行政区划的合作性原则行政区划体制应该注重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
合作性是指各级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资源利用、社会服务等方面应相互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
通过合作,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区、产业园区等形式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四、行政区划的民主性原则行政区划体制应该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民主性原则是指行政区划调整应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民主程序形成行政区划的决策,保证人民的基本权益和民主参与。
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应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五、行政区划的可持续性原则行政区划体制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行政区划的划分和调整应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行政区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需要遵循分区合理、稳定性、合作性、民主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
只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行政区划体制才能使各级政府更好地管理和治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基本思路:调整行政区划
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基本思路:调整行政区划地方政府间关系一、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发展1、“条条”为主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实行以“条条”为主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较少考虑地区优势和地方自主权的发挥,中央政府通过政治集权、行政集权、经济集权和财政集权,地方政府完全从属于中央政府,只不过是高于企事业单位的执行和完成国家计划的单位。
2、行政性分权部分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地位与利益取向。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行政性分权的进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分权部分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地位与利益取向,由于:第一,决策分权允许地方政府在中央给定的约束线内发挥自主创造性,进行不同方式的政策试验;第二,财政分级核算、收入分成,在经济上使得地方政府有了追求经济绩效的动力。
这两项变化,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中央政府在一个地区的“代理人”,它要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个地区的“所有者”,通过组织与运用经济资源可以增进自己的利益。
3、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的角色日益凸显。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不但获得了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而且由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日益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因此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主体的角色日益凸显,这种利益主体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地方政府掌握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上,而且可以从实际经济生活中地方政府几乎包罗万象的作用中找到佐证,这样就为地方政府间产生横向联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4、政府向企业的“经济性分权“使地方政府间的交流增多。
随着行政性分权的展开,政府向企业的“经济性分权”也拉开了帷幕,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部分市场主体地位,市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发展必然会不断突破既有行政区划的藩篱,因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增多。
因此,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除原有的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外,又增加了一种新型的政府间关系,即地方政府间的关系。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1、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zhi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dao,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
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
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
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
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原则:1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2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 4 参照历史、实事求是 5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6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 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 2 尽量保持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 3 新省区的面积、人口与经济容量基本要求 4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完善性 5 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性6 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分布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7 区域人文文化现象的近似性 8 必须依托和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9 军事与国防安全原则10 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基本稳定的原则。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
简述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将全国或全地区分为若干个行政区域,并在每个行政区域内设立相应的行政机构,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有序运行。
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和调整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和调整中,有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这些原则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民族地区原则在行政区划体制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我国的民族特点,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的权益。
因此,根据我国的民族地区分布,可以设立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为各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第二、地理连续性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应当充分考虑到地理上的连续性,即相邻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应当处于同一行政单位之下。
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资源共享和交通便利。
第三、经济发展原则行政区划体制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可以划归同一行政单位,以便更好地协调和推动经济发展。
同时,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其经济发展。
第四、行政管理便利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应当考虑到行政管理的便利性。
即相邻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应当处于同一行政单位之下,以便于行政管理的协调和高效运行。
同时,行政区划的划分应当符合行政管理的需要,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和工作复杂度。
第五、文化传承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应当充分尊重和保护各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在行政区划的划分中,应当合理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差异,保护和发展各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
第六、人口规模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人口规模,以便更好地实现人口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
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可以划归相应的行政单位,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第七、民主参与原则行政区划体制的建立应当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尊重民主参与的原则。
在行政区划的调整过程中,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中国行政区划方案
1.行政区划设置不合理:部分行政区划设置与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不相适应,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2.行政层级过多:现行行政区划层级较多,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3.公共服务不均衡:行政区划设置导致部分地区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民生福祉。
三、方案目标与原则
1.目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公共服务。
1.省级行政区划分
(1)保持现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格局不变。
(2)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对部分省级行政区进行优化调整,如适当增加直辖市和自治区数量,提高区域治理效能。
2.市级行政区划分
(1)以地级市为基础,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等因素,对市级行政区进行优化调整。
2.原则:
-合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行政区划的法律法规,确保方案合法性。
-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合理调整行政区划设置。
-公开透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障公众参与,提高方案公信力。
-稳妥有序: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确保社会稳定和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方案内容
1.省级行政区划分
四、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团队,对现有行政区划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方案制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初步行政区划方案,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3.修改完善:根据征求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审批公布:将修改后的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批,并在审批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保持现有省级行政单位基本格局不变,适当增加直辖市和自治区数量,以提高区域治理效能。
试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下)
试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下)3、历史传统原则。
所谓“历史传统原则”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形式的地方区域的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要综合考虑语言、习俗等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行政区划原则当中也有一个历史原则,但该原则被强调的不够,我们以前在进行区划的时候,显得过于随便,没有真正体现该原则。
如建国后对于直辖市和少数省的调整就显得很随意。
在我国现有的省市县三种地方建制中,县的历史最长,最早设县的是秦国(非秦朝),在公元前688年,秦国设杜、郑两县。
而且,县的建制在中国具有超稳定的特点。
省是在元朝开始设置的。
元朝分全国为一个中书省直辖区和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
在明朝设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江西、云南、贵州、福建和南北直隶共15省。
清朝将江南分为江苏、安徽,将陕西分为陕西、甘肃,将湖广分为湖北、湖南,加上明朝的15个为“内地十八省”;另外设台湾省,东北三省,新疆省;此外,还有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等省级单位。
相比之下,市的历史在中国最短,在民国时期才开始设市。
基于这样一个地方建制的历史,我们在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候,应保留县制,而不是一味县该市,同时,省和市,特别是市可以做出大的符合宪法和历史的调整。
语言和习俗等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载体,语言相同,会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无疑会增强,这些也会对行政区划产生实际影响。
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即北方人抱团,这就与北方地区的语言接近有很大的原因。
三、原则之“实施”基于以上三原则,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此尝试对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略加探讨。
1、关于大区。
中国在建国初期曾设立六大行政区,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行政区。
1949—1952年间,六大行政区既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又是地方高于省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1952—1954年间,仅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关而存在;1954年后,六大行政区全部撤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
1、政治原则
促使国家机zhi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dao,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2、经济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3、民族原则
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
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
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
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
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调整的一般原则:1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2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有利于各族
人民的团结 4 参照历史、实事求是 5 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6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 有利于各地的经济发展 2 尽量保持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 3 新省区的面积、人口与经济容量基本要求 4 区域内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完善性 5 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性6 充分考虑民族的地域分布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7 区域人文文化现象的近似性 8 必须依托和培育区域中心城市 9 军事与国防安全原则10 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基本稳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