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程序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范文1、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保管应管干部的人事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2、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
3、办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的转递;4、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5、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6、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7、调查研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和宏观业务指导;8、推广、应用干部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9、定期向档案管(室)移交死亡干部的档案;10、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一、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1、查阅干部人事档案者,必须是二名以上____员干部,并持有手续完备的《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方可查阅。
其他如持"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或"行政介绍信"要求查阅干部人事档案的,一律不予提供查阅。
2、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应在阅档室内或指定地点查阅。
阅档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抽取和撤换档案材料;严禁折叠、批注、拆卸、涂改、圈划;严禁边喝水边阅档;严禁在档案室内吸烟。
违者一律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对于确因工作需要利用档案材料取证的,必须经过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复制提供。
4、干部人事档案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借出使用时须申报理由,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借阅。
借用部门要指定专人专柜保管,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借阅期限最长为二周,如需延长,必须办理延期借阅手续。
档案送还后,要认真核对并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5、外单位欲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应事先联系,征得同意后,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凭《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前来查阅。
6、公安、安全、检察部门、公证处等需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也应持《查阅干部人事档案审批表》。
因需要而摘录档案内容的,须征得档案管理人员同意。
对其摘录部分,由档案管理人员与原文核对无误后,写明材料出处及日期,加盖部门公章。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职责第四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所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
第六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保管干部人事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二)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三)办理干部人事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四)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五)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情况;(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七)调查研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八)推广、应用干部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九)定期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第三章档案内容和分类第七条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分为十类:(一)履历类材料。
包括干部履历表、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
(二)自传和思想类材料。
包括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领导干部个人撰写的有关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总结、报告、汇报等材料。
(三)考核鉴定类材料。
包括年度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表,干部考察材料,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本文是关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管委会系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人事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干部、职工档案管理规定,结合管委会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档案、保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人事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二章人事档案管理范围第三条劳动人事处负责统一管理管委会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以及所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人事经理、财务经理)的档案;所属企业其他干部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各企业人事部门管理。
严禁私自保存档案。
第四条干部职工辞职、退职、被辞退、被除名等,其档案原则上转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第五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由劳动人事处处长指定专人保管。
第六条干部职工出国不归、失踪、死亡后,其档案由劳动人事处封存。
第三章人事档案收集、鉴别和归档第七条人事档案要注意收集有关干部职工在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反映其德、能、勤、绩的材料,并及时归档,不断充实档案内容。
收集归档的范围主要包括:(一)干部职工调配(复转军人安置)、任免、考察、考核等工作中形成的各类人员登记表(如干部履历表、履历书、职工登记表等)、任免呈报表(包括上报的考察材料等)、鉴定、干部考核登记表、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形成的综合材料、退(离)休审批表和军队复转军人审批表;(二)录用和聘用干部职工工作中形成的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职工合同书、政审(考核)材料、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等;(三)办理出国、出境人员审批工作中形成的审批表、登记表及在国外、境外表现情况的鉴定材料;(四)参加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以及民主党派代表会等会议形成的代表登记表及当选为委员的简历、政绩材料;(五)办理干部职工工资、待遇工作中形成的登记表、审批表和解决待遇问题的批复材料;(六)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职工培训工作中形成的学生(学员)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登记表、授学位的材料、学历证明书、培训结业成绩登记表、学习鉴定材料;(七)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职务(职称)审批表;(八)更改姓名、民族、年龄、国籍、加入党派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过程中形成的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报告、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九)党团组织建设中形成的材料;(十)干部、职工审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十一)表彰奖励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十二)组织上布置填写的履历、自传、组织鉴定、自我鉴定等材料;(十三)纪律检查、监察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意见)、记过材料、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和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十四)干部职工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译著、重大有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的)等目录;(十五)体格检查中确诊有残疾的体检表及工伤致残,确定残废等级的材料;(十六)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工作

干部人事档案集中管理工作方案一、前言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品德表现等重要内容的重要载体,是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服务干部工作,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档案收集1. 明确收集范围:包括干部的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职务职级、奖惩情况、社会关系等内容。
2. 制定收集标准: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收集标准,确保档案收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3. 定期收集更新:建立定期收集更新的工作机制,及时将干部最新信息纳入档案,确保档案的时效性。
三、档案整理1. 分类整理: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分类要求,将档案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到条理清晰,便于查阅。
2. 编目整理:根据分类结果,建立详细的档案目录,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 装订整理:按照相关规定,对档案材料进行装订整理,确保档案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四、档案鉴别1. 真实性鉴别: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真实性鉴别,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可靠。
2. 完整性鉴别:对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进行鉴别,确保所有应当收集的材料都已纳入档案。
3. 合法性鉴别:对档案材料的合法性进行鉴别,确保所有材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五、档案利用1. 查阅利用:根据工作需要,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查阅服务,满足其对干部人事档案的需求。
2. 复制利用:根据实际情况,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复制服务,满足其对干部人事档案的需求。
3. 统计分析:根据需求,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统计分析,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六、档案安全1. 保密制度: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性。
2. 安全防范:加强档案库房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存放。
3. 备份管理:建立备份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数据的永久保存和安全备份。
七、档案信息化1. 数据录入:将纸质档案材料转化为电子数据,建立全面的干部人事档案数据库。
2. 信息查询: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速、准确、全面的信息查询和检索功能。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4篇)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指根据中央、省、市及单位规定,对干部的人事档案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和使用。
干部人事档案是记录干部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思想考核、奖惩情况等的重要文书材料,是干部工作和评价的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档案建立与归档:对每个干部建立档案,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档案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档案保管与借阅:档案应由专人、专室负责保管,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有关单位可以依法依规进行档案借阅,并保证借阅人员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归还。
3. 档案移交与调阅:干部人事档案在干部调动、提拔、选拔等过程中可能需要移交和调阅,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操作,确保档案的及时、准确调阅。
4. 档案审查与评价: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档案利用与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是干部管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需要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促进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对于规范干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和使用方面制定的一套规范、科学的制度和流程。
它的目的是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并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和管理提供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档案归档:对干部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归档过程中应注明文件题名、日期、保管期限等信息,并采取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保护档案的安全。
2.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登记、查询、借阅、移交等操作,以及档案的保密、销毁等事项的管理。
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高效。
3. 档案利用:根据需要,有序提供档案资料的借阅和查询服务,并确保档案利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干部个人隐私,防止档案被滥用。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办法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办法干部档案是组织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管理范围1、档案的管理范围按公司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
2、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转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3、干部被开除公职以后,未就业的,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给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4、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
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以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由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5、干部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以后,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
6、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本单位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所在单位组织指定有关部门专人保管。
二、干部档案管理的职责:1、保管干部档案,保证干部档案的完整。
2、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档案材料。
3、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4、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
5、做好干部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6、做好离职干部档案转移工作。
7、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8、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三、档案的保管与保护1、干部档案管理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
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2、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一24℃,相对湿度45一65%);3、保管干部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
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
01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 [1991]13号)
![01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组通字 [1991]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5b9571d4b8f67c1cfad6b8be.png)
(四)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 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 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五)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 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十八条 干部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以后,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 管。
第十九条 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本单位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所在 单位组织指定有关部门专人保管。
第五章 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与归档
第二十条 为了使干部档案能够适应干部工作的需要,要经常通过有关 部门收集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 映干部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保管;其他干部的档案,由该干部的管理部门保 管。
第十四条 干部死亡以后,其档案按下列办法分工保管 (一)中央和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 交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司局级 职务的干部,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英雄、 模范人物、知名人士,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 案部门保存,并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件》规定的期限,随同到期的其他 档案一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永久保存; (三)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干部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 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十五条 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 的,其档案仍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给有关的人事部 门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六条 干部被开除公职以后,未就业的,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 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给有关的人事部门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 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七条 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原 管理单位 保管。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以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由有关的人 事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 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劳动部门保管。
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局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规范人事档案的建立、使用和保密工作,保障人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建立、维护、查询、使用和销毁。
第三条局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确保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性。
第二章档案的建立第四条局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立是指在干部进入局工作后,根据招聘、录用、任命和干部职位调整等程序,将相关人事资料纳入干部人事档案系统。
第五条干部的个人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任职考核、奖惩情况等应当作为干部人事档案的基本内容,并建立基本档案。
第六条干部人事档案应当按照干部职级分类建立,分为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两类,分别进行管理。
第七条干部人事档案的建立应当实行申报制度,干部应当主动提供相关材料,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并将相关材料按照规定流程报送人事部门进行建档。
第三章档案的维护第八条局干部人事档案的维护是指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存储和保管的工作。
第九条干部人事档案应当实行电子化管理,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并规定相应的权限和录入标准。
第十条干部的个人档案维护负责人应当严格履行保密责任,严禁私自更改、删除或泄露档案信息。
第十一条干部责任档案应当定期评价,根据干部的准考核结果,及时更新干部责任档案。
第十二条干部人事档案应当分类的存储,设置相应的保管期限和归档规则。
第十三条年度档案资料应当及时归档,并做好备份工作。
第十四条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测,确保档案的完好无损。
第四章档案的查询和使用第十五条干部人事档案的查询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和档案管理的权限进行,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合法权限范围内,有权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查询和使用。
档案管理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并确保查询的信息真实准确。
第十七条干部人事档案的使用应当遵循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程和工作标准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程和工作标准为了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综合管理,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
根据国家《档案法》和《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特制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程和工作制度。
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1.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保密法》,严守国家秘密,维护档案完整,确保档案的安全;2.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保管好干部人事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3.做好档案的整理、立卷归档、保密和统计工作;4.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热情、及时、准确地为领导和各项工作提供服务;5.调查研究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和宏观业务指导;6.定期向档案馆(室)移交进馆的档案、负责档案资料鉴定、销毁等有关事宜;7.定期对档案库房进行安全检查。
二、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1.查(借)阅人员必须是中共党员,持有《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
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和其他联系工作介绍信查阅干部人事档案。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规定,确定是否提供和提借什么材料,并对提供查阅的档案进行登记。
3.任何人不得查阅或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人事档案。
4.查阅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密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违反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5.查阅人员要爱护干部人事档案,严禁在档案材料上圈画、批注、涂改、折叠,不得抽换、拆散档案材料。
6.未经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同意不得复制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不允许把档案内容抄在笔记本上,摘录的材料要细致核对,经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签署意见盖公章后,方可使用。
7.干部人事档案一般不借出。
因特殊需要,须按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批手续办理,并填写《干部档案借阅审批表》。
借出的档案要妥善保管,不得交无关人员翻阅,不得转借,不得复制,限期归还。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补充制度1.按照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规定》,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干部职务任免、调动交流、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的材料,以及学历变化、职称、工资晋升等形成的所有需要入档的有关材料,及时充实档案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根据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及集团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企业领导人员(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公司干部人事档案由党委组织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其中党委组织部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接收、审核、材料收集、信息数字化和利用等工作;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其它管理工作。
第三章日常管理第四条档案接收党委组织部负责接收新入职职工的干部人事档案,接收整本干部人事档案必须是密封状态。
接收零散干部人事档案必须是内容准确、材料完整、纸张完整、字迹清晰、加盖公章。
不接收个人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不接收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干部人事档案。
第五条档案审核根据规定,党委组织部应对接收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全面审核,重点审核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学位、工作经历、干部身份、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等重要信息,尤其要注意审核档案材料是否涂改造假,干部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重要原始依据材料是否完整规范,是否需要认定,档案材料是否有缺失等。
根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组织进行材料核补或登记记录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第六条档案材料收集职工在工作中形成的以下材料应由党委组织部统一收集归档。
1.干部履历表。
2.在职攻读学历学位材料。
3.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材料。
4.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5.省部级以上获奖证书。
6.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
7.审核过程中形成的专项审核认定表。
8.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登记表。
9.廉洁从业鉴定。
10.干部考察材料。
11.干部任免审批表。
12.离任审计材料。
13.加入中国共产党材料。
14.加入民主党派材料。
15.表彰奖励材料。
16.违纪违规处分材料。
17.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转正定级审批表。
组通字(1991)11号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

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组通字[1991]11号(1991年3月29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搞好档案建设,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干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它是将收集起来的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的工作。
第三条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均应按本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所管理的干部档案进行认真的整理。
第二章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四条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整理干部档案,事先要收集好干部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整理干部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做好整理工作。
第三章档案材料的鉴别第七条干部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人干部档案的工作。
第八条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以《条例》和《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严肃认真地进行。
第九条鉴别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入档案。
第十条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做法:(一)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
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
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随着组织架构调整、干部任免变动等情况的发生,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传递与交接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可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连续性与规范性,确保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本文将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传递与交接程序进行论述。
一、档案传递程序档案传递程序是指干部人事档案从一处单位或岗位传递至另一处单位或岗位的过程。
该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在档案传递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发起方应认真查阅干部人事档案中的内容,确保档案完整、准确无误。
其次,制定传递计划,明确档案传递的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
最后,准备传递档案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档案打包与封存传递方需要将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打包与封存。
打包时,应根据档案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可根据时间顺序、岗位职责等因素来确定。
打包后,将档案封存,并在外部标明档案名称、编号以及保管期限等必要信息。
3. 档案传递档案传递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传递方应将档案交给接收方,并签署相应的传递文件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
传递文件中应注明档案的传递时间、地点、接收人等信息。
接收方在接收档案后,要进行核对,并在传递文件上签字确认。
4. 档案登记接收方在接收到档案后,应及时进行档案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档案的名称、编号、接收时间、接收人等重要信息。
登记后,应将档案妥善保管,并进行档案备案工作。
二、交接程序交接程序是指干部人事档案在同一单位或岗位内传递的过程。
该过程分为以下步骤:1. 交接计划与准备在干部人事档案交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交接计划。
交接计划应包括交接时间、地点、事项等具体内容。
同时,交接双方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确保交接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共享与交流在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流。
这包括交接方向接收方介绍档案内容、档案保管要求等信息,同时接收方也可以就档案内容提出问题与交接方进行沟通。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八项制度范本(5篇)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八项制度范本一、档案建立制度:1. 对于新任干部,应在任职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建立个人档案,并将档案移交至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2. 档案应包括基本信息、学历、工作经历、奖惩情况、培训情况等内容,并定期更新。
二、档案保管制度:1. 档案室应设立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与保管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2. 档案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损坏、泄露等情况的发生。
3. 档案柜应设密码锁,只有授权人员方可打开。
三、档案查询制度:1. 干部本人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档案,但需要提前预约,并由档案室工作人员监督。
2. 他人如需查询档案,需要提供合理的理由,并经审批后才能进行查询。
四、档案借阅制度:1. 干部可以申请借阅自己档案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但需填写借阅申请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
2. 他人如需借阅档案,需提供合理的理由,并经审批后才能进行借阅,借阅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五、档案整理制度:1. 档案室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和清理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档案应按照一定的分类、编号和归档规则进行整理。
六、档案备份制度:1. 档案室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2. 档案的备份应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新。
七、档案销毁制度:1. 对于失效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期限进行销毁。
2. 档案销毁应有完善的程序和记录,并由多人参与,确保销毁过程的安全和可靠。
八、档案安全保密制度:1. 档案室工作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2. 对于涉密的档案信息,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不被泄露。
以上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八项制度的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八项制度范本(2)八项制度范文如下: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度1.明确责任本单位设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秩序。
2.责任人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人是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必须严格执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及保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档案的收集与管理(一)档案的内容干部人事档案包括个人简历、考核评鉴记录、学历学位证明、工作经历、奖惩记录、鉴定鉴定意见、健康情况等。
(二)档案的收集1.新干部从入职之日起,按规定填写个人信息,并提供相关证明。
2.对于现任干部,应当定期更新其个人信息、考核评鉴记录和奖惩记录,并收集相关证明材料。
(三)档案的归档1.干部人事档案采用电子文档形式保存,并实行备份制度。
2.所有干部人事档案均采用分立式管理,并设置访问权限。
3.干部人事档案应当分为一般档案和重要档案两类,重要档案应当设置保密措施。
1.档案借阅需要事先向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符合下列条件:•档案应当与自己的工作有直接关联。
•借阅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进展,非个人私利。
•借阅期限应当符合规定。
2.管理部门应当对借阅者进行登记和审查,并签订保密协议。
(五)档案的销毁干部人事档案应当按照有效期进行管理,并在到期后按照规定进行销毁。
三、档案的保密(一)档案的等级干部人事档案应当分为“一般”、“秘密”、“机密”、“绝密”四个等级。
(二)保密措施1.对于秘密及以上级别的档案,应当在管理部门设置相应的保密钥匙和锁具。
2.管理部门需要对访问者进入、借阅和归档的操作进行记录,定期进行安全审计。
在对档案进行借阅、访问前,管理部门应当对访问者进行审查,确保其身份的合法性和访问目的的合理性。
在招考、竞聘、岗位调整、视察考察等重要事宜中,审查档案材料也是保障选拔认真公正的重要环节。
四、违纪处理对于违反规定泄露档案、借阅档案后私自保留或出卖、擅自篡改或销毁档案者,将被追究纪律责任,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五、附件本制度中的相关表格和报表以文本形式归档,并设置相应访问权限,由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更新。
以上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的内容,本制度将有力规范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及保密水平。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从严管理干部要求,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人事档案是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在党的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务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个人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思想认识、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素养、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及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情况的历史记录材料。
第三条干部人事档案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和评鉴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干部人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属于党和国家所有。
第四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科学管理、改革创新,服务广大干部人才,服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五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二)依规依法、全面从严;(三)分级负责、集中管理;(四)真实准确、完整规范;(五)方便利用、安全保密。
第六条本条例适用于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体制和职责第七条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集中管理。
第八条中央组织部负责全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研究、制度建设、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制度1.严格按照中组部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明确收集范围,认真做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补充工作;2.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主动地索要应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3.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应在形成正式材料后的一个月内,将材料送交校档案馆人事档案室归档;4.档案工作人员对收集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要认真进行核对,对缺少的材料要逐一进行登记,及时催要,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及时通知形成档案材料部门补送材料或补办手续,形成材料的部门要按规定认真办理;5.对不属于归档的材料要及时退回材料形成部门;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鉴别、归档制度1.严格把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入口关”,对收集的档案材料要认真鉴别,严格审核;2.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3.归档材料必须齐全完整、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有承办单位的签章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材料的日期;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档案;4.残缺不全、头尾不清、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不能归入档案,不属于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5.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统一使用16开纸19×厘米,材料左边应留出2—厘米的装订边,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不得用计算机打印签名;6.凡属于应归入干部档案的材料,应按照中组部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零星档案材料每两年装订入卷一次;三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1.查借阅干部人事档案必须是中共党员,并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由查阅单位负责人签字,档案馆领导审批后,方可查借阅;2.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3.查借阅档案时,档案工作人员应根据规定,确定是否提供或是确定提供材料的范围,凡与查阅内容无关的材料,不得翻阅,并对提供查阅的档案进行登记;4.查阅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散布档案内容;5.查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摘录或复制档案内容;6.查阅人员必须爱护档案,严禁在档案材料上涂改、圈划、批注、抽取、增添、撤换、损坏档案;违反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假公济私者,按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处理;7.档案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须借用时,要说明理由,经档案馆领导批准,严格履行借阅手续,方可借出,借阅档案一般不超过15天,并不准擅自复制、抄录及转借他人;不准携带档案材料进入公共场所参观、游览、探亲访友;四干部人事档案转递制度1.转递干部人事档案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2.干部因工作调动或职务变动档案转出,档案工作人员在接到调档函后,经人事处签章及档案馆领导审批后,一个星期内将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3.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检查、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4.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5.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严禁邮寄或交本人自带;6.转出的档案逾期一个月未收到回执的,应发函或打电话询问,以防丢失;7.收到转递来的档案,经检查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退回发档单位;五干部人事档案检查核对统计制度1.建立档案工作台帐登记制度,做到勤检查、勤核对,每年全面检查核对统计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提供利用后的干部人事档案,入库前要认真检查,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3.干部档案转出或转入时,要认真对照目录检查核对,防止张冠李戴放错卷或缺少材料;4.整理好的干部人事档案入库前,还要逐卷逐份逐页进行检查核对,发现差错及时纠正;六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保密制度1.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保密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照章办事,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保密工作;2.非档案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库房;3.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借阅档案审批手续,不得擅自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不得将档案私自带出档案室或私自借给他人:4.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高温、防尘、防虫鼠、防光、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工作;5.严禁吸烟,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温度14℃—24℃、相对湿度为45% —65%;6.坚持库房检查制度,每周检查一次,防止不安全因素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档案安全;7.坚持值班制度,下班前档案要入库,关好门窗,切断电源;8.严禁个人私自保存任何人的档案材料;9.档案工作人员调动时,必须严格履行交接手续;10.对违反保密制度造成失、泄密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视情节轻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给予处罚;七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职责1.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保管好教职工人事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2.建立人事档案台帐,及时收集、鉴别、整理干部档案材料,及时报送省管干部档案材料;3.严格执行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办理人事档案的查借阅和转递;4.及时登记教职工职务、工资变动情况;5.为学校及有关部门提供教职工情况;6.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做好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工作;7.调查研究全校人事档案工作情况,制定和修订规章制度,搞好人事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八送交人事档案材料归档制度1.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应指定一名档案联系人,负责收集送交本部门的人事档案材料;2.人事档案材料的形成部门,应在材料形成的一个月内,由档案联系人将材料主动送交校档案馆人事档案室归档;3.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应与档案联系人保持密切联系,主动地了解档案收集情况,保证收集材料的渠道畅通;4.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积压、滞留应归档的材料;5.档案人员对未能按时送交档案材料的部门,应及时催要,发现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应及时通知补送或补办;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八项制度一、干部档案管理人员职责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如下:1、认真贯彻国家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纠;2、不断增强保密意识,切实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定期作好清点和统计工作;3、要切实管理好本单位、本部门负责保管的干部人事档案,积极采取新技术,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4、解决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包括人员、设施、用具等,按照“六防”要求不断改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件;5、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保密意识;6、人员调动时要做好干部档案的交接工作;二、干部人事档案查借阅制度查借阅干部干部档案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并遵循以下要求:1、必须是有利用资格的单位,隶属各单位党组党委、各直属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其他部门不得直接到同级和上级干部人事部门查借阅干部档案;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查阅干部档案;1凡因干部考察、任免、调动、政治审查、组织处理、入党、出国、福利待遇、治丧等原因需要查阅本人档案的;2与他人案件有密切的联系,而该干部已经去世或因病不能口述和书写,无法直接提供情况以及其他特殊原因,须查阅档案取得证明材料的;3编史、修志、写人物传记等不得查阅干部档案;可直接向本人采访;如该干部已经去世或因年迈丧失记忆、因病不能口述、书写,也只可查阅其履历和自传部分;4干部子女或亲属入党、入团、升学、参军、参加工作、进行政审,不得查阅档案,可由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根据规定,提供有关情况;3、利用者必须是中共党员干部;非党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了解下属干部情况时.可提供该干部的简历、学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情况,一般不直接查阅或借用干部人事档案;4、利用干部人事档案,必须填写查借阅干部档案审批表,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公安、保卫或其它部门,因工作需要、确需了解干部人事有关情况时,应从严掌握.控制提供内容;5、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两周,不得擅自转借;6、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7、利用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爱护档案并注意保持档案的清洁;严禁涂改、圈划、抽取、增添、污损、撤换档案材料;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犯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8、利用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经干部人事档案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拍摄;涉及干部考察、鉴定、优缺点的材料不能复制;9、未经领导批准授权,任何人不得私自利用同级或上级干部的档案;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制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是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起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不做好收集工作就没有完整的干部人事档案;分单位内和单位外收集:一单位内收集1、单位内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形成干部的任免、调动、工资待遇、出国、考察、考核、军转等方面的材料;2、后备干部材料;3、干部政审材料;4、教育培训材料等;集中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二单位外收集是向上下级单位和部门之间档案材料的索要与转递;1、指干部在工作中形成一些应送交其上级主管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材料;如奖励、待遇、学历、科研学术材料,要由干部档案主管部门向单位索要和各单位主动送交;2、下级部门必须及时、完整、安全地转递,尤其是在管干部与管理档案不一致时,要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材料的转递也必须与档案转递一样,填写转递通知单,或开列清单,接收部门和接收人要签字或盖章;3、材料收集是经常性的工作,要重视整理前的集中收集,对缺少的材料,逐人逐份登记追收补齐在集中整理干部档案之前,要全面填写一次干部履历表;整理后要随时做好补充归档工作;四、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鉴别归档制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必须鉴别准确、取舍得当、去伪存真;鉴别材料应按以下七个方面进行:1、判断材料是否属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2、判断材料是否属于干部本人的人事档案材料;3、审查每份材料是否齐全完整;4、鉴别材料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处理完毕;5、鉴别材料是否真实和有无涂改、伪造有改动的材料不要归档;6、鉴别材料的主题、观点是否鲜明准确;7、鉴别收集的材料书写是否合乎要求;通过以上步骤,把好干部材料的入口关;五、干部人事档案保管保密制度中组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明确的规定;1、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2、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C一24℃,相对湿度45—65%;3、保管干部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半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距离不能太远;5、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6、干部档案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规定;六、干部人事档案检查核对制度根据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对接收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要进行全面审核验收,这是保证干部人事档案质量的真实性,必须高度重视,要有专人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检查验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归档材料是否符合有关要求;2、材料的鉴别分类是否正确;3、有无缺少材料或张冠李戴;4、材料分类、排列是否准确合理;5、历史遗留的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理;6、近期形成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是否全部归档;7、目录登记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编写了分类号、顺序号、页码;8、目录与档案内容是否相符;9、所有金属物是否彻底清除;10、技术加工是否认真仔细,符合要求;11、干部档案材料的文字内容方向是否一致;12、装订是否四面整齐,有无掉页未装材料;七、送交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归档工作制度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经过收集、鉴别后,应及时归档;1、形成材料部门在材料形成一个月内应主动将材料送交主管部门归档;2、归档的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或个人署名,有形成材料的日期;3、归档的材料,凡规定由组织人事部门审查盖章的,须有组织盖章,规定要同本人见面的材料如审查结论、复查结论、处分决定或意见,组织鉴定等,一般应有本人的签字;特殊情况下,本人见面后未签字的,可由组织注明;4、干部人事档案的载体一般应使用16开规格的办公用纸,材料左边留出厘米装订线,文字须是铅印、胶印、油印或用蓝黑墨水、黑色墨水、墨汁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八.干部档案转递工作制度干部在调动或职务变动后应及时将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转递干部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l、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对条条管理单位来说一般采用专人送达;2、县级或相当于县级以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方可机要转递干部档案;3、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4、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5、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及时催问;6、对“无头档案”应认真查转;对确属查不到干部下落的档案材料可移交干部原籍档案馆保存;。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制定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目的是的为了实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搞好档案建设,那么,下面是细则的详细内容。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搞好档案建设,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干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
它是将收集起来的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的工作。
第三条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均应按本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所管理的干部档案进行认真的整理。
第二章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第四条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
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整理干部档案,事先要收集好干部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整理干部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做好整理工作。
第三章档案材料的鉴别第七条干部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是否归入干部档案的工作。
第八条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以《条例》和《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严肃认真地进行。
第九条鉴别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的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入档案。
第十条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做法:(一) 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
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JDA-C-(ZD)(ZH)(RJ)-3-0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程序
1.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体制
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药品监督局机关干部档案及市药品监督局各分局、各直属单位处级干部档案由市药品监督局人事教育处集中统一管理;其他干部的档案由本单位人事部门负责管理;各单位要固定专人负责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市药品监督局人事教育处对系统各单位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职能。
2.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
2.1 保管干部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2.2 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档案材料;
2.3 办理干部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2.4 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
2.5 做好干部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2.6 调查研究干部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
2.7 推广、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2.8 定期向档案馆(室)移交死亡干部的档案;
2.9 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3.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1
BJDA-C-(ZD)(ZH)(RJ)-3-0
2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注:“六防”即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
BJDA-C-(ZD)(ZH)(RJ)-3-0 4.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实施细则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
中共北京市委管理的干部任免考察材料归档办法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确保干部档案安全管理的通知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暂行办法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标准
5.干部档案登记本
接收档案登记本
干部人事档案名册
接收档案材料登记本
销毁材料登记本
查(借)阅档案登记本
人事档案材料转出登记本
人事档案转递(出)登记本
死亡人员档案登记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