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摘要:一、被子植物科属概述二、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方法1.形态学特征2.遗传学特征3.生态学特征三、常见被子植物科属介绍四、被子植物科属研究意义与应用正文: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是植物分类学中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级、数量最多的类群,包括了众多科、属、种。
本文将对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见被子植物科属。
一、被子植物科属概述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种子有果皮包被等特点。
被子植物科属繁多,包括了草本、木本、水生、旱生等多种生活型。
在我国,被子植物约有30个科,如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等。
二、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方法1.形态学特征:通过对植物的器官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如叶子、花、果实和种子等,推断科属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相似的叶子形态可能意味着科属间的密切关系。
2.遗传学特征:通过分析植物的遗传物质,如DNA、RNA和蛋白质等,探讨科属间的遗传关系。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实验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3.生态学特征:分析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如水分、光照、温度等因子。
相同生态环境的植物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三、常见被子植物科属介绍1.菊科:菊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包括了菊花、向日葵、蒲公英等植物。
菊科植物具有独特的头状花序,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禾本科:禾本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了稻、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禾本科植物具有紧密的植株结构和抗逆性强等特点。
3.豆科:豆科植物包括了豆类作物和树木,如大豆、绿豆、槐树等。
豆科植物具有固氮根瘤,可与细菌共生,提高土壤肥力。
4.蔷薇科:蔷薇科包括了蔷薇、玫瑰、苹果等植物。
蔷薇科植物具有美丽的花朵和果实,具有重要观赏和食用价值。
四、被子植物科属研究意义与应用1.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了解被子植物科属关系有助于挖掘植物资源,为药物、香料、染料等领域的研发提供依据。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分科
未来学习方向和目标
深入学习被子植物分类学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深 入学习被子植物分类学,掌握更
多的分类方法和技能。
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除了被子植物分类学外,我还将拓 展学习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
植物资源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拓展植物学相关领域
我将关注植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 成果和前沿动态,了解植物学的 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常见分科的基本特征和 分类依据。
培养独立观察、分析和鉴定被子植物 科别的能力。
学习并实践被子植物分类的检索表使 用方法。
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
植物学实验常用工具
放大镜、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 片等。
植物学实验常用试剂
碘液、甘油等。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观察并描述被子植物代表植物 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
无性繁殖
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如根、茎、叶 等)直接长出新个体。这种方式能够 迅速扩大种群数量,但遗传多样性较 低。
被子植物繁殖策略
一年生植物繁殖策略
以快速生长和繁殖为主,生命 周期短,适应于环境变化较大
的环境。
多年生植物繁殖策略
注重资源的长期积累和利用, 生命周期长,适应于较为稳定 的环境。
克隆繁殖策略
、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
根据形态特征,利用检索表对 被子植物进行科别的初步鉴定
。
对初步鉴定结果进行验证,通 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专 业教师,确认鉴定结果的准确 性。
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结论与讨论等 部分。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01
分析被子植物常见分科代 表植物的形态特征,总结 各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摘要:一、被子植物的概述1.被子植物的定义2.被子植物的特点二、被子植物科属的排序方法1.恩格勒系统2.哈钦松系统3.塔赫他间系统4.APG 系统三、被子植物科属排序在我国的应用1.植物分类学的研究2.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生态保护与建设正文:被子植物,作为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的研究,对于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被子植物的概述中,首先明确了被子植物的定义,即具有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具有真正的花器官等特征的植物。
被子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是植物界中最为高级的一类。
被子植物具有很多特点,如形态各异、生活习性多样、繁殖方式独特等,这些特点使得被子植物在植物界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被子植物科属的排序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和APG 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基于花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该系统在我国植物分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哈钦松系统则是以植物的遗传特征为基础进行分类,该系统对于揭示植物的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塔赫他间系统则是综合了花器官形态和遗传特征进行分类,该系统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APG 系统则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分类,该系统对于解决植物分类学中的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被子植物科属排序的研究得到了广泛重视。
被子植物科属排序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属排序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被子植物科属排序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属排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资源状况,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被子植物科属排序的研究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属排序的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为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被子植物科属排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被子植物的特征分类原则
但是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球穗花(strobilus) 严格地说还不能看作真正的花,所以现在多数 学者如哈钦森(J.Hutchinson,1926)、塔
赫他间 可编辑ppt
1
被子植物
▪ (A.Takhtajan,1968)、克朗奎特 (A.Cronquist,1968、1981)等都采用狭义的 “显花植物”概念,即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 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都仅指被子植物,不包 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因为有雌蕊,所以也称做雌 蕊植物(gynoeciatae)与高等植物中具有颈卵器 的其他类群相区别。
营养部分的残余。
助细胞和卵合称卵
器,是颈卵器的残
余。
9
可编辑ppt
9
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雌、雄配子体均无独立
生活能力,终生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 物更简化。配子体的简化在生物学上具有进化的意 义。
10
可编辑ppt
10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 被子植物的分类,不仅把几十万种植物安在 一定的位置上(纲、目、科、属、种),还 要建立起一个分类系统,反映出它们之间的 亲缘关系。
可编辑ppt
12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 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根据一二个性状,就给一 个植物下一个进化还是原始的结论,这是因为:
蕊群4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称为花部。
可编辑ppt
3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 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 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 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 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 虫媒、风媒、鸟媒、或 水媒传粉的条件,被自 然界选择,得到保留, 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可编辑ppt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一、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897):原生被子植物:1单子叶植物1.1无被花类1.1.1颖花目1.1.2霉草目1.1.3沼生目1.1.4露兜树目1.2同被花类1.2.1百合目1.2.2粉状胚乳目1.2.3佛焰花目1.2.4棕榈目1.2.5合花目1.3异被花类1.3.1微子目1.3.2姜目2双子叶植物2.1无被花类2.1.1杨梅目2.1.2杨柳目2.1.3木麻黄目2.2同被花类原始花被亚纲2.2.1中子目2.2.2蓼目2.2.3檀香目2.2.4山龙眼目2.2.5荨麻目2.2.6壳斗目2.2.7胡桃目2.2.8银毛木目2.2.9假栎树目2.3异被花类2.3.1鼠李目2.3.2无患子目2.3.3牻牛儿苗目2.3.4蔷薇目2.3.5瓶子草目2.3.6罂粟目2.3.7毛茛目2.4后生花被亚纲(含瓣花类)2.4.1伞形目2.4.2桃金娘目2.4.3仙人掌目2.4.4侧膜胎座目2.4.5锦葵目2.4.6桔梗目2.4.7茜草目2.4.8车前目2.4.9管花目2.4.10龙胆目2.4.11杮树目2.4.12报春花目2.4.13杜鹃花目二、哈钦松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26)原始被子植物双子叶类1木兰目(木本支)1.1樟目1.2五桠果目1.2.1蔷薇目1.2.1.1豆目1.2.1.2绣球目1.2.1.2.1野茉莉目1.2.1.2.2五加目1.2.1.3杨柳目1.2.1.4金缕梅目1.2.1.4.1杨梅目1.2.1.4.2壳斗目1.2.1.4.2.1胡桃目1.2.1.4.2.2木麻黄目1.2.1.4.2.3荨麻目1.2.2茶目1.2.2.1杜鹃花目1.2.3红木目1.2.3.1海桐花目1.2.3.1.1白花菜目1.2.3.1.1.1柽柳目1.2.3.1.1.2堇菜目1.2.3.1.1.2.1远志目1.2.3.2金丝桃目1.2.3.2.1桃金娘目1.2.3.3椴树目1.2.3.3.1卫矛目1.2.3.3.1.1檀香目1.2.3.3.2锦葵目1.2.3.3.2.1无患子目1.2.3.3.2.2马钱目1.2.3.3.2.2.1茜草目1.2.3.3.2.2.2夹竹桃目1.2.3.3.2.2.3马鞭草目1.2.3.3.2.2.4紫葳目1.2.3.3.2.3鼠李目1.2.3.3.2.3.1紫金牛目1.2.3.3.2.3.1.1杮树目1.2.3.3.2.4大戟目1.2.3.4西番莲目1.2.3.4.1葫芦目1.2.3.4.2仙人掌目1.2.3.5檀香目1.2.3.5.1山龙眼目1.3番荔枝目2毛茛目(草本支)2.1小檗目2.1.1马兜铃目2.1.2胡椒目2.2石竹目2.2.1蓼目2.2.2藜目2.2.3龙胆目2.2.3.1报春花目2.2.3.1.1车前目2.2.4千屈菜目2.3虎耳草目2.3.1伞形目2.3.2桔梗目2.3.2.1败酱目2.3.2.2菊目2.3.3茄目2.3.3.1玄参目2.4牻牛儿苗目2.4.1花荵目2.4.1.1紫草目2.4.1.1.1唇形目2.5罂粟目2.5.1十字花目2.6单子叶类2.6.1泽泻目2.6.1.1眼子菜目2.6.1.2水麦冬目2.6.1.2.1水蕹目2.6.1.2.1.1茨藻目2.6.1.3鸭跖草目2.6.1.3.1凤梨目2.6.1.3.1.1姜目2.6.1.3.2谷精草目2.6.2花蔺目2.6.2.1百合目2.6.2.1.1棕榈目2.6.2.1.1.1露兜树目2.6.2.1.2水玉簪目2.6.2.1.2.1兰目2.6.2.1.3天南星目2.6.2.1.4香蒲目2.6.2.1.5鸢尾目2.6.2.1.6石蒜目2.6.2.1.7薯蓣目2.6.2.1.8灯心草目2.6.2.1.8.1禾本目2.6.2.1.8.2莎草目三、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80)1金缕梅亚纲1.1昆栏树超目1.1.1杜仲超目1.1.2金缕梅超目1.1.2.1胡桃超目2木兰亚纲2.1莲超目2.2大花草超目2.3睡莲超目3毛茛亚纲3.1毛茛超目4石竹亚纲4.1石竹超目4.1.1蓼超目4.1.2白花丹超目5五桠果亚纲5.1山茶超目5.1.1杜鹃花超目5.1.2Sarracemanae5.1.3玉蕊超目5.2堇菜超目5.2.1锦葵超目5.2.1.1荨麻超目6蔷薇亚纲6.1蔷薇超目6.1.1桃金娘超目6.1.2豆超目6.1.3芸香超目6.1.4卫矛超目6.1.4.1鼠李超目6.1.5山龙眼超目6.1.6葡萄超目6.1.7山茱萸超目7唇形亚纲7.1龙胆超目7.1.1刺莲花超目7.1.2茄超目7.1.3唇形超目8菊亚纲8.1桔梗超目8.1.1菊超目9泽泻亚纲9.1花蔺超目9.1.1泽泻超目9.1.2茨藻超目10霉草亚纲10.1霉草超目11百合亚纲11.1百合超目11.1.1灯心草超目11.1.2Hydatellanae11.1.3鸭跖草超目11.1.4姜超目11.1.5凤梨超目11.1.6雨久花超目12棕榈亚纲12.1天南星超目12.2香蒲超目12.3露兜树超目12.4环花超目12.5棕榈超目四、克朗奎斯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1981)1金缕梅亚纲1.1昆栏树目1.2金缕梅目1.2.2杨梅目1.2.3壳斗目1.2.4木麻黄目1.2.5杜仲目1.2.6荨麻目1.2.7Didymelales1.2.8交让木目1.2.9Leitneriales 2木兰亚纲2.1木兰目2.1.1樟目2.1.2胡椒目2.1.3马兜铃目2.1.4八角目2.1.5毛茛目2.1.5.1罂粟目2.1.6睡莲目3石竹亚纲3.1蓝雪目3.2蓼目3.3石竹目4五桠果亚纲4.1山茶目4.1.1锦葵目4.1.2玉蕊目4.1.3猪笼草目4.1.4堇菜目4.1.5杨柳目4.1.6白花菜目4.1.7Batales4.1.8杜鹃花目4.1.9岩梅目4.1.10杮树目4.1.11报春花目5蔷薇亚纲5.1蔷薇目5.1.1无患子目5.1.1.1伞形目5.1.2远志目5.1.3亚麻目5.1.4鼠李目5.1.5卫矛目5.1.5.1大戟目5.1.6大花草目5.1.7檀香目5.1.8山茱萸目5.1.9红树目5.1.10桃金娘目5.1.11小二仙草目5.1.12川苔草目5.1.13山龙眼目5.1.14豆目6菊亚纲6.1龙胆目6.1.1唇形目6.1.2茄目6.1.3玄参目6.1.3.1车前目6.1.3.2水马齿目6.1.4桔梗目6.1.5茜草目6.1.5.1菊目6.1.5.2川续断目6.1.5.2.1Calycarales 7泽泻亚纲7.1泽泻目7.1.1茨藻目7.1.2水鳖目7.2霉草目8棕榈亚纲8.1棕榈目8.1.1环花目8.2露兜树目8.3天南星目9鸭跖草亚纲9.1鸭跖草目9.1.1谷精草目9.1.2香蒲目9.1.3莎草目9.1.4灯心草目9.1.5帚灯草目10姜亚纲10.1姜目10.2凤梨目11百合亚纲11.1兰目11.2百合目参考文献:强胜.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2011.12重印)ISBN 978-7-04-018763-2。
被子植物分类教案(一)
被子植物分类教案(一)被子植物分类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掌握被子植物的常见分类方法•学会鉴别不同类群的被子植物教学准备•PPT或黑板•资料整理•植物标本或图片教学内容一、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种子植物的特点回顾•被子植物的特点及演化历史二、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1. 按种子叶数量分类•单子叶植物–特征:一叶萌芽,叶脉平行–例子:禾本科、百合科等•双子叶植物–特征:两叶萌芽,叶脉呈网状–例子:菊科、豆科等2. 按花的性质分类•露子花植物–特征:雄蕊和雌蕊分开,花瓣明显–例子:玫瑰科、桃金娘科等•合子花植物–特征:雄蕊和雌蕊合在一起,花瓣不明显–例子:茄科、唇形科等3. 按茎的结构分类•莎草类植物–特征:茎具节,中空–例子:禾本科、竹科等•网状脉类植物–特征:茎内有纤维束,有髓–例子:菊科、百合科等三、鉴别不同类群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进行鉴别•利用植物标本或图片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被子植物的分类话题。
二、讲解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回顾种子植物的特点,介绍被子植物的特征及演化历史。
三、讲解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分别介绍按种子叶数量、花的性质和茎的结构分类的方法,并举例说明不同类群的特点。
四、进行鉴别不同类群被子植物的实际操作练习•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观察、比较植物标本或图片,尝试鉴别不同类群的被子植物,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依据。
五、讨论和总结•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依据,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扩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植物园进行被子植物的野外观察和鉴别活动,加深对被子植物分类的理解。
课堂作业•根据课上所学,整理被子植物的分类表格,列出不同类群的特征和代表性植物。
参考资料•《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植物学》。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一、恩格勒系统这是德国分类学家思格勒(A.Engler)和勃兰特(K.PrantI)于1897年在其《植物自然分科志》巨著中所使用的系统,它是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它将植物界分13门,第13门为种子植物门,再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亚门,被子植物亚门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个纲,并将双子叶植物纲分为离瓣花亚纲(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
恩格勒系统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并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将柔荑花序植物作为双子叶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而把木兰目、毛茛目等认为是较为进化的类群,这些观点为现代许多分类学家所不赞同。
思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中,已把双子叶植物放在单子叶植物之前。
共有62目,344科,其中双子叶植物48目,290科,单子叶植物14目,54科。
药用植物学教材被子植物分类部分采用修订的思格勒系统,但有的内容有变动。
二、哈钦松系统这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J.Hutchinson)于1926年和1934年在其《有花植物科志》I、II中所建立的系统。
在1973年修订的第三版中,共有111目,41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82目,342科,单子叶植物29目,69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多心皮的木兰目、毛茛目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但过分强调了木本和草本两个来源,认为木本植物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草本植物均由毛茛目演化而来,结果使得亲缘关系很近的一些科在系统位置上都相隔很远,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草本的唇形科和木本的马鞭草科等,这种观点亦受到现代多数分类学家所反对。
三、塔赫他间系统这是前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A.Takhtajan)于1954年在其《被子植物起源》一书中公布的系统,他首先打破了传统把双子叶植物分为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分类;在分类等级上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
被子植物的特征分类原则
$number {01}
目 录
• 形态特征 • 生殖特征 • 生态特征 • 遗传特征 • 系统分类原则
01 形态特征
根系类型
直根系
主根发达,明显区别于侧根,主 要见于双子叶植物,如大豆、棉 花。
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 不定根发育成须状根系,主要见 于单子叶植物,如小麦、葱。
完全花
一朵花中同时具有萼片、花瓣、 雄蕊和雌蕊,如牡丹、月季。
不完全花
一朵花中部分缺少或全部缺少上 述四部分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如杨树花、黄瓜花。
果实类型
真果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外有果皮和果 ,如苹果、梨。假果果实除子房外,还有其他部分参与果 实的形成,如无花果、石榴。
02 生殖特征
花粉形态
优点
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受环境 影响,可直接反映基因组的变异。
基因组学技术
01
定义
基因组学技术是指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的技术。
02
应用
在被子植物分类中,基因组学技术可用于研究植物基因组的变异、进化
机制和系统发育过程,为植物分类提供更全面的遗传学信息。
03
优点
能够全面揭示基因组的变异和进化模式,提供更深入的遗传学信息,有
繁殖方式
01
02
03
有性繁殖
通过花粉和胚珠的结合产 生种子,这是被子植物最 普遍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通过分株、根茎、块根等 方式繁殖,如竹子和草莓。
孢子繁殖
某些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进 行繁殖。
04 遗传特征
DNA指纹技术
定义
DNA指纹技术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个体或物种基因组DNA的差异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被子植物1
除上述 26 条对应特征外,划分原始和 进化的标准,有三个方面:
认为被子植物是起源于裸子植物中买麻 藤类,所以和买麻藤类相近的、相同的 特征就为原始的,反之为进化的。 高效经济地适应当今环境为进化的,反 之为原始的。 保护严密,可防止干旱、防止外侵的是 进化的,反之为原始的。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
属毛茛目,还包括小檗科、大血藤、木 通科、防己科等8个科。 毛茛科是草本中最原始的类群 本科有50属, 2000多种. 我国有39属 750 种. 本科多含生物碱,多数为药用或有毒植物, 如毛茛、黄连、乌头等
毛茛科一般特征
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木质 藤本,具散生的维管束。 叶基生或在茎上互生,掌状或羽状分裂 或三出复叶。 花两性,整齐或不整齐,各部螺旋着生 到轮状排列,多数到定数。 花萼花瓣状,或和花瓣变成距而成特殊 蜜腺。 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1.1 木兰属 Magnolia
花顶生,雌蕊群无柄 代表植物:洋玉兰(广玉兰、荷花玉兰) 玉兰(白玉兰) 木兰(辛夷、紫玉兰) 厚朴
洋玉兰 M. grandiflora L.
洋玉兰 M. grandiflora L.
玉兰M. denudata Desr.
玉兰M. denudata Desr.
这些区别点只是相对的、综合的,实际上有交错的现象:
(1) 一些双子叶植物科中有1片子叶的现象,如睡莲科、毛莨 科、小檗科、罂粟科、胡椒科、伞形科、报春花科等。 (2) 双子叶植物中有许多须根系的植物,尤其在毛茛科、车前 科、茜草科、菊科等科中为
(3) 毛茛科、睡莲科、石竹科等双子叶植物科中有星散维管束, 而有些单子叶植物的幼期也有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并有初生 形成层。 (4) 单子叶植物的天南星科、百合科等也有网状脉。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一、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1.有多种不同形态﹐包括乔木﹑灌木﹑藤木﹑草木﹔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
2.根﹑茎﹑叶发展完善﹐且能适应不同环境。
例如:水中﹑沙漠及盐碱地。
3.有真正的花。
花由花被(花萼及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花单性或双性。
4.胚珠包裹在子房内而非裸露在外。
5.传花方式多样化﹐可利用虫﹑鸟﹑水及风等媒介。
6.繁殖过程出现双受精现象﹐形成胚胎和胚乳。
7.受精后﹐胚珠形成种子﹐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有助保护和散播种子。
二、被子植物的基本分类被子植物门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和双子叶植物(木兰纲),分类依据主要如下表所示:(一)木兰纲木兰亚纲:木兰目Magnoliales木本。
花单生或为聚伞花序,花托显着,花常两性,花部螺旋状排列至轮状排列;花被多为3基数;雄蕊6至多数,偶3;心皮离生,多数至1个。
胚乳丰富,胚小。
花粉单孔,无孔或双孔。
本目包含木兰科(Magnoli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等10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花程序:*P6-15A∞G∞木本。
常绿或落叶乔、灌木。
单叶互生,全缘或浅裂,叶脉羽状,有叶柄;托叶大,包被幼芽,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大型,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3基数,常为同被花;2至数轮;每轮3一4片,分离,覆瓦状排列,通常带肉质,有时外轮较小,呈萼片状;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的下半部;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药2室,纵裂;雌蕊多数,稀少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伸长花托的上半部。
聚合蓇葖果球状或穗果状,,稀为带翅的坚果。
种子胚极小,藏于丰富油质的胚乳中。
成熟时常悬挂在由珠柄部分的螺纹导管展开而形成的细丝上。
胡椒目Piperales草本或木本。
茎内维管束分散,似单子叶植物。
单叶全缘,有油细胞,常含辛辣味,有托叶。
花小,无花被,生于苞腋,密集成穗状花序;雄芯1—10;心皮分离或结合;种子有胚乳,胚小。
apg 4分类法
APG 4分类法什么是APG 4分类法?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是一个国际植物分类学团体,由一群植物学家组成。
他们的目标是制定一个能够准确反映植物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
APG 4分类法是他们在2016年提出的最新版本。
APG 4分类法基于分子系统学数据和形态特征,将被子植物分为四个主要类群:单子叶植物、毛茛目、真莲目和菊目。
这个分类系统的推出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APG 4分类法的特点1.基于分子数据:APG 4分类法主要依据DNA序列等分子数据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植物的亲缘关系,避免了传统形态学特征可能带来的误导。
2.简化了旧有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植物分类系统,APG 4分类法简化了大量高级类群和属级别。
这样做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
3.突出了进化关系:APG 4分类法强调了进化关系的重要性。
它试图根据植物的进化历史来划分分类群,使得分类系统更加符合植物的演化规律。
4.提高了可比性和稳定性:通过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命名规则,APG 4分类法提高了不同研究者之间的可比性,并且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稳定的基础。
APG 4分类法的四个类群1. 单子叶植物(Monocots)单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包括约6万种植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叶片通常为平行脉络;•花瓣数目通常为3或3的倍数;•种子一般只有一个子叶。
单子叶植物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2. 毛茛目(Ranunculales)毛茛目是一个多样化和广泛分布的类群,包含大约2600种植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花萼和花瓣没有明显区分;•多数种类具有多数雄蕊和多数子房室。
毛茛目包括了许多著名的花卉植物,如毛茛、草本樱桃等。
3. 真莲目(Nymphaeales)真莲目是一个小型类群,包含约70种水生植物。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花瓣通常为多数;•子房位于花的基部。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分 化 为 3个进 化 线 , 即瓣 花群 、 萼花群 及 颖花群 。
1 . 塔 赫 他 问 分 类 系 统 3
塔赫 他 间 系统 于 1 5 9 4年公 布 。 系统认 为被 子植 物 从 该
种 子蕨 中演 化 而来 ; 从木 本植 物 中演 化 出草 本植 物 ; 原 始 从
的 水生 双 子叶 植物 ( 具单 沟 舟形 粉 的睡 蓬 目莼菜 科 ) 中演 化
2 被 子 植 物 的 主 要 分 类 系 统 的 特 点
叶 植 物 比 双 子 叶植 物 要 原 始 的理 论 是 错 误 的 , 并进 行 了修
改 , 将 双 子叶 植 物分 为 合瓣 花 亚纲 和 古生 花被 亚纲 , 仍 基本 系统 大 纲 内 仍将 植 物 界 划 为 1 7门 , 未 作 多 大改 变 , 中 并 其
关 键词 被 子 植 物 ; 类 系 统 ; 型 ; 点 分 类 特
中图分 类 号
Q 4. 99 7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l O - 7 9 2 1 )9 o 1 一 l O 7 5 3 (0 2 o 一 2 3 O
对 被 子 植物 进 行 分 类 , 在 植 物 亲缘 关 系 的基 础 上 对 是 其进 行 分 类 , 而对 分 类 系统 进行 监 理 , 进 以阐 述被 子 植物 之 间 的演 化 关 系[ 自 1 纪 5 1 】 。 9世 0年 代 以后 , 多 植物 分 类 工 许 作 者根 据 各 自对 被 子 植物 系统 发 育 相 关理 论 , 被 子 植 物 对 系统 提 出 了 不 同的见 解 , 是 由于被 子植 物 起源 、 化 等方 但 演
面 知识 和 证 据 的不 足圆, 至 目前 , 子 植 物 的 分 类 尚无 完 截 被
植物学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总结与感想
植物学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总结与感想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分类和演化的学科,被子植物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了约5000种植物,其中大多数是花卉和园艺植物。
本文将概述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并总结感想。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包括:双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唇形纲、石竹纲、蔷薇纲、蔷薇科、蔷薇属、山矾科、松科、柏科、杉科、柑橘科、茶科、胡萝卜科、茄科、唇形科、石蒜科、兰科、仙人掌科等。
1. 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纲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包括了约2500种植物。
该分支的主要特征是叶片两行,每行4个叶,有些品种还有3个或更多的叶。
双子叶植物纲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花卉和园艺植物,如薰衣草、向日葵、康乃馨、紫罗兰等。
2. 百合纲百合纲包括约2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长而细的茎和细长的叶子,有些品种还有细长的花梗和花柄。
百合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观赏植物,如百合、薄荷、水仙等。
3. 唇形纲唇形纲包括约200种植物,它们的茎通常很粗壮,有唇形的叶子,前端有一个小坚果或种子。
唇形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食用植物,如草莓、甜椒、西瓜等。
4. 石竹纲石竹纲包括约5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长而薄的叶子、花茎和短而粗的柱头。
石竹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如石竹、月光草、凤仙花等。
5. 蔷薇纲蔷薇纲包括约500种植物,它们通常有圆形或卵形的叶子、细长的花茎和花瓣。
蔷薇纲的植物通常是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如苹果、草莓、桃子等。
6. 蔷薇科蔷薇科是被子植物中最重要的科之一,包括了约2500种植物。
蔷薇科的植物通常有圆形或卵形的叶子、花茎和短而粗的柱头。
蔷薇科的植物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花卉和园艺植物,如月季、玫瑰、蔷薇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科包括双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唇形纲、石竹纲和蔷薇纲。
每种被子植物纲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此外,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这些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
被子植物分类
沙生植物
海滨植物
高山植物
水生植物
寄生植物与食虫植物
风媒传粉
虫媒传粉
② 配子体的进一步简化;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③具有真正的花;
④ 子房包藏胚珠并发育形成果实。
各类果实
⑤ 具有特殊的双受精方式和3N胚乳。
精子N+卵细胞N----合子2N 精子N+中央细胞2N----极核3N
边潮湿处
大叶铁线莲
生于平原或 山坡草地 ,
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
根状茎粗,叶 3全裂,全株 密被白色长柔 毛。花柱宿存, 银丝状,形似 白头老翁。
别名:奈何草、 粉乳草、白头 草、老姑草、 菊菊苗、猫爪 子花等。
牛扁 Aconitum barbatum
多年生草本。 具直立根。基 生叶和茎下部 叶具长柄,柄 长13--30cm。 总状花序长 15--24cm。 生于山地疏林 下或山坡草地。
(1)体态:全为草本,含生物碱; (2)叶:基生或茎上互生,常分裂,并 形成复叶。独叶草和星叶草具有叉状叶脉; (3)花:两性,整齐;常萼瓣各5个, 萼片花 瓣状,雄蕊多数螺旋排列于隆起花 托下部;花托上部离生雌蕊多数。 (4)果实:聚合蓇葖果,或瘦果;
分类及常见种类
本科约50属,2000种,广布世界,多见于 北温带,我国有40属,约750种。
瓣蕊唐松草
Thalictrum
petaloideum
金莲花 Trollius
多年生直立草本。 全株无毛。基生叶 1--4,有叶柄;叶 片五角形,基部心 形。茎生叶3--4,5 全裂。 花期6--7月。生于 海拔800-2200m的 山顶草地。 分布于北京、东北、 河北、河南、山西、 内蒙古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
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被子植物分类要点总结(一)木兰科(Magnoli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托叶大,早落,在节上留有托叶环。
花两性;花被3基数,呈花瓣状;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于棒状的花托上,子房上位。
聚合蓇葖果。
(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草本。
叶基生或互生,分裂或复叶。
花两性,整齐,5基数;花萼和花瓣均离生;雄蕊和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
(三)壳斗科(山毛榉科) (Fag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羽状脉。
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排成柔荑花序;萼4-8裂;雄蕊4-20个;雌花1-3个生于总苞内,总苞由多数鳞片覆瓦状排列组成,萼4-8,与子房合生;子房下位,3-6室,每室胚珠2个。
坚果,总苞呈杯状或囊状,称为壳斗。
(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草本,节膨大。
单叶对生。
花两性,萼片4-5,分离或结合成筒状;花瓣4-5,常有爪;雄蕊2轮8-10枚,子房上位,1室,特立中央胎座或基底胎座,胚珠多数至1。
蒴果,少浆果。
胚弯曲包围外胚乳。
(五)锦葵科(Malvaceae)灌木或草本,皮部富纤维。
单叶互生,常为掌状分裂。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5-3,常基部合生;有副萼;花瓣5,螺旋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管,为单体雄蕊,花药1室,花粉具刺;雌蕊由3至多数心皮组成3至多室,中轴胎座。
(六)葫芦科(Cucurbitaceae)草质藤本,有卷须,具双韧维管束。
单叶互生,常深裂,卷须侧生。
花单性;花萼5裂,花瓣5,多合生;雄蕊5,两两合生,另1分离,外形似3雄蕊;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下位,侧膜胎座,胚珠多数。
瓠果。
(七)杨柳科(Salicaceae)乔木或灌木。
单叶互生。
花单性,雌雄异株;柔荑花序;无花被,具有花盘或蜜腺;雄蕊2至多数;子房由2心皮结合而成,1室,侧膜胎座,花柱2-4。
蒴果,2-4瓣裂。
种子多,极小,基部有丝状白毛。
被子植物科属归纳总结
被子植物科属归纳总结被子植物是指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植物,它们以其花粉由雄蕊结构分离的特征而得名。
被子植物被分为多个科,每个科下又包含着不同的属。
本文将对被子植物科属进行归纳总结。
一、被子植物科的分类被子植物科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的。
根据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被子植物科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科:1. 蔷薇科(Rosaceae):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包括了许多经济上重要的果树,如苹果、梨、桃子等。
2. 百合科(Lili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花卉植物,如百合、鸢尾、郁金香等。
3. 菊科(Asteraceae):这个科下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常见的花卉植物,如菊花、向日葵、艾菊等。
4. 葫芦科(Cucurbitaceae):这个科下的植物多为蔓生植物,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西瓜、南瓜、黄瓜等。
5. 茄科(Solan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蔬菜作物,如番茄、辣椒、茄子等。
6. 豆科(Fab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等。
7. 葡萄科(Vit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葡萄属植物,如葡萄、藤萝等。
8.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这个科下包含了许多经济作物,如卷心菜、芥菜、油菜等。
二、常见被子植物属在不同的被子植物科下,还有许多不同的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属:1. 若干蔷薇科属:苹果属(Malus)、梨属(Pyrus)、桃李属(Prunus)等。
2. 若干百合科属:百合属(Lilium)、鸢尾属(Iris)、郁金香属(Tulipa)等。
3. 若干菊科属:菊花属(Chrysanthemum)、艾菊属(Artemisia)等。
4. 若干葫芦科属:葫芦属(Lagenaria)、南瓜属(Cucurbita)等。
5. 若干茄科属:番茄属(Solanum)、辣椒属(Capsicum)等。
6. 若干豆科属:大豆属(Glycine)、花生属(Arachis)等。
被子植物分类概述
和伴细胞,有筛细胞
和伴细胞,韧皮薄壁
和蛋白质细胞,韧皮
组织分布多样化,常
薄壁组织常聚集成群, 有韧皮纤维
很少有韧皮纤维
13.无限维管束与有限
13.维管束为无限维管
维管束均有
束
14.形成层细胞比较短,
14.形成层细胞比较长, 平均长度约为0.6毫米
平均长度约为3.6毫米 15.有叠生形成层和非
15.形成层不表现出叠
叠生形成层两种类型
生层次
16.营养叶的形态构造比较 16.营养叶的形态多种
简单,多为针形和鳞片形, 多样,构造复杂,旱
构造上多具旱生叶的特征
生、水生和中生叶的
17.叶通常无叶鞘和托叶
类型均有
18.有孢子叶球,而无真正 的花
19.孢子叶球的孢子叶呈螺
17.叶通常有叶鞘或托 叶
旋状排列
18.具有真正的花
25.雌配子体的最初发育阶 段的游离核数目少时间短, 不产生颈卵器
26.胚胎开始发生时有游离 核时期
27.无双受精作用,受精时 有新细胞质形成
28.胚乳就是雌配子体(母 本的),很发达,受精作 用前就存在,是单倍体
29.胚珠具有一层珠被 30.大多数种子内有强烈的
多胚现象 31.不形成果实
26.胚胎开始发生时无游离 核时期
买麻藤目具导管
被子植物
1. 木本、草本 2. 具有真正的花,两性或单性 3. 胚珠外有子房包被,形成果
实 4. 有双受精现象 5. 单子叶、双子叶 6. 木质部通常具导管,仅少数
原始类型树 木不具导管
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详细的区别
裸子植物
1.种子裸露,没有果皮 包被
2.种子的胚具有2至多 个子叶
被子植物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被子植物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种子包裹在花的内部,被一层称为子房壳的组织所包围。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点包括:种子内含胚珠、花被和花柱的存在、真正的根、茎和叶的存在。
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只有一个子叶,如谷类作物、竹子等;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有两个子叶,如花卉、果树等。
除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被子植物类群,如吸蜜植物、木本植物等。
被子植物在植物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特点
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是在植物亲缘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分类系统进行监理,以阐述被子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1]。
自19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对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相关理论,对被子植物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由于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等方面知识和证据的不足[2],截至目前,被子植物的分类尚无完美的分类系统,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3-5]。
1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类型
1.1恩格勒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是1897年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提出的,其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有所描述,是被子植物分类史上第1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该系统的提出是在假说的基础上,认为被子植物的原始特征是单性、无花瓣、风媒传粉、木本等,而其进化特征有两性、花瓣、虫媒传粉等,为此,恩格勒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类型为葇荑花序类植物,而较为进化的类型为毛茛、木兰等科。
上述假说是在艾希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很多植物学家认为该理论不合理。
因此,经过对恩格勒系统的多次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第12版《植物分科志要》上,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原始的理论是错误的,并进行了修改,仍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合瓣花亚纲和古生花被亚纲,基本系统大纲内仍将植物界划为17门,并未作多大改变,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
1.2哈钦松分类系统
该系统是1926年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松提出的,其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描述,1973年相应地做了修订,将被子植物的分类科数增加了,由原来的332科增加到411科。
哈钦松系统认为与单性花相比,两性花更为原始;多数、各部分分离的花,比定数、连合的花更为原始;与轮状排列的花相比,各部分螺旋状排列的花更为原始;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更为原始。
该系统还认为被子植物为单元起源,双子叶植物的起点是毛茛目与木兰目,该系统认为毛茛目与木兰目这2支是平行发展的:一支木本植物从木兰目中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从毛茛目种演化出;在被子植物的后来演化过程中,单花被、无被花逐渐蜕化而成;从金缕梅目中逐渐分出葇荑花序类各科。
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中逐渐演化出单子叶植物,并在演进的早期就分化为3个进化线,即瓣花群、萼花群及颖花群。
1.3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于1954年公布。
该系统认为被子植物从种子蕨中演化而来;从木本植物中演化出草本植物;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具单沟舟形粉的睡莲
目莼菜科)中演化出单子叶植物。
塔赫他间系统主张被子植物单元起源说,认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为木兰目,毛茛目及睡莲目均由木兰目演化而来;从狭义的睡莲目中演化出所有的单子叶植物;从金缕梅目中演化出葇荑花序,而金缕梅目又与昆兰树目等有相互关联,共同组成金缕梅亚纲、金缕梅超目。
1966年、1969年、1980年塔赫他间分类系统多次经过修订,在1980年,塔赫他间分类系统将被子植物分成2纲,10亚纲,28超目,其中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包括7亚纲,20超目,71目,333科;总计共92目,410科。
1.4克郎奎斯特分类系统
克郎奎斯特分类系统是1958年美国学者克郎奎斯特提出的。
该系统与塔赫他间系统较为接近,经过1981年的修订,其将被子植物——木兰植物门分为百合纲和木兰纲,前者有5亚纲,19目,65科,后者有6个亚纲,64目,318科,合计为11亚纲,83目,383科。
虽然克郎奎斯特系统与塔赫他间系统较为相近,但在个别分类上,差异仍然较大,如从木兰亚纲中将大花草目移出,放在蔷薇亚纲檀香目之后;从蔷薇亚纲鼠李目中移出木犀科,放在紫菀亚纲玄参目内等。
此外,克郎奎斯特系统还对塔赫他间系统进行了简化,压缩了科的数目。
2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的特点
2.1恩格勒分类系统
恩格勒系统的特点是:将被子植物分单子叶植物和植物2个纲,单子叶植物纲在前(1964年的新系统改为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双子叶植物纲分离瓣花和合瓣花2个亚纲,离瓣花亚纲在前。
离瓣花亚纲中,按无被花、单被花、异被花的次序排列,因此葇荑花序类(无被花和单被花类)作为最原始的双子叶植物处理,放在最前面。
在各类植物中又大致按子房上位→子房半下位→子房下位的次序排列。
目与科的范围较大,直到1964年修订后作了一些合理的调整。
由于恩格勒等人的著作极为丰富,其系统较为稳定而实用,是使用时间较长、影响较大、植物分类史上第1个比较完整的自然系统,在世界各国及中国北方多采用。
2.2哈钦松分类系统
哈钦松系统具如下特点:被子植物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2个纲,双子叶植物纲在前。
双子叶植物纲分目本和草本植物两大群。
木本群以木兰目为起点,草本群以毛茛目为起点。
木本植物较草本植物原始,木本群在草本群前。
认为双被花、雌雄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的木兰科、毛茛科较之无被花植物原始。
又认为木麻黄科、杨柳科等的无花被的特征是演化上较为进化的现象。
目和科的范围较小,如将原豆科分为含羞草科、云实科、蝶形花科3个科。
认为进化路线为:花各部离生→花各部合生;花部螺旋状排列→花部轮状排列;花具多数分离雄蕊→花具少数合生雄蕊;两性花→单性花;单叶→复叶;叶互生→叶对生;心皮离生→心皮合生。
哈钦松系统有着时代性的错误,系统很难被人接受。
但是,也有
一些人认为哈钦松系统较为合理,因其将无被花为特征的类型认为是较进化的类群。
2.3塔赫他间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系统有下列特点: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木兰目最原始,毛茛目起源于木兰目,反映出毛茛目较木兰目进化,草本植物来自木本植物。
这一点与哈钦松系统不同,能为许多学者接受。
以金缕梅目为中心,演化出葇荑花序类各目,但杨柳目已被划出,归入五桠果亚纲内。
芍药属以单独从毛茛科中分出,成立芍药目(单科单属的目),属于五桠果亚纲,为这一亚纲中的原始类型。
与其他多目共同起源于木兰目,但芍药目为一小侧支。
单子叶植物中原始的泽泻亚纲与其他2亚纲共同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木兰目,而且与睡莲目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4克郎奎斯特分类系统
克郎奎斯特系统也是较为完整的自然系统,该系统与塔赫他间系统有相似处,但又不相同。
如1979年发表于《植物系统学》一书中的系统图的各亚纲间,没有直接演化联系,即现今生存的种类中,没有1个亚纲直接起源于任何其他亚纲,而是直接起源或共同起源于原生被子植物,但在1981年的系统又更改了此观点。
塔赫他间系统(1980)和克郎奎斯特系统(1981)是以形态为主,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综合了近代科研成果,如植物解剖学、植物细胞学、孢粉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吸收了其中合理的部分以充实系统而得出的,其内容较之以前的系统新颖。
3参考文献
[1] 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朱相云.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J].植物研究,2004,24(1):20-27.
[3] 路安民,汤彦承.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几种观点的思考[J].植物分类学报,2005,43(5):420-430.
[4] 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5] 新疆八一农学院.植物分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