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育部审定)部编本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铁杵成针》文言文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言文《铁杵成针》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2.在课堂讲解环节,我采用了图表和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2.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锻炼和指导。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提高对中国历史的理解能力和历史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和句式。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铁杵成针》。
-鼓励学生尝试断句,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课堂讲解
-逐句讲解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讲解文言文中一些常见词语的含义。
4.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铁杵成针》的故事复述。
14《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4. 请以课文中的某个角色为角度,写一段内心独白,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想法。
5. 设计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通过检测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检测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确保检测的顺利进行。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翻译: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例题3:
1. 之:
a. 吾闻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之:代词,指代所闻的内容。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二则》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文言文二则》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案例研究: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和文化内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用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描述。
3.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难点:掌握文言文中句子的结构和意思,能够流畅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三、教学准备1.课文《文言文二则》课本及教案。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学生学习用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文言文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默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
•分段解读课文,讲解生词和句子结构。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听说读写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模拟课文中的对话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内容。
•写作练习:让学生仿照课文内容写一段简短的文言文。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或表演,提高表达能力。
•练习写作作文,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写一篇短文。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简单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六、作业布置1.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怀古”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文言文二则》课文内容八、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文言文的学习展开,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未来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有趣的文言文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二则》的内容,加深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爱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3. 体会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体会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2. 难点- 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的背后深层含义,理解知音难觅的情感。
- 理解《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指出戴嵩画中错误时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与音乐有关,那就是《伯牙鼓琴》。
2. 展示一些古代名画(包括戴嵩的画牛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画的精妙之处吗?古代的绘画艺术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绘画有关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二)学习《伯牙鼓琴》1.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例如“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的“少”的读音。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应读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理解文意- 逐句讲解课文。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讲解“鼓”是弹奏的意思,“之”在这里指代伯牙弹琴这件事。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引导学生理解“方”是刚刚、正在的意思,“志在太山”就是心里想着高山,“善哉”是表示赞叹,“巍巍乎”形容山高大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伯牙正在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文化自信: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2.语言运用:能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词意,结合注释、插图,读懂两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思维能力:初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4.审美创造: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少年勤学好问的。
【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囊萤映雪》。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教师导入新课: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文言文二则》,两则即指两篇。
(二)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有关读书名人名言呢?生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生2:“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师总结:这两则名言都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
(三)揭题: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囊萤夜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特点和地位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释题,介绍车胤(一)齐读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夜读:夜晚读书。
)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到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二)介绍车胤: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公安曾埠头乡)人。
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文言文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5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本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这节课先来研究第一篇——《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指导读好“囊萤”。
3.理解“囊”,说说题目的意思:用袋子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___(yìn)恭(gōng)勤(qín)练囊(náng)焉(yān)多音字:盛(chéng)数(shù)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囊、___、恭、勤、博”,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囊”是上下结构,注意笔顺,部首是“一”。
“萤”是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
“恭”,部首是“”,第九、第十画都是“丶”。
“勤”是左右结构,注意左边“堇”的写法,部首是“力”。
“博”是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右上的点。
)4.读古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它的节奏,但停顿不等于断开,尾音拖长可以显得更有韵味。
指名读,师范读,生再读,生试着画出朗读的节奏。
看看画的节奏和老师的是否一样。
(出示)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古文多读几遍就不难了。
古文要读出节奏和韵味也不难,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课文中什么地方提到了“囊萤夜读”?(“__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里“练囊”的意思是什么?(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以夜继日”的意思是什么?(日夜不停。
日,白天。
)你读出了什么?(这个人很勤奋,读书刻苦。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质教学设计,主要选取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教材。
教材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两篇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句子结构、词汇理解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文言文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学习任务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文录音:准备课文的标准朗读录音,帮助学生纠正发音,提高朗读水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14文言文二则学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情感升华:
结合文言文和围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文言文和围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文言文和围棋内容,强调文言文和围棋的重点和难点。
3.文化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围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了解围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学习能力: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围棋的规则和下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言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围棋的基本规则和下法,以及理解尧帝和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具体来说,学生需要掌握围棋的棋盘布局、棋子移动规则、以及常见的围棋术语和下法。同时,学生需要理解尧帝和孔子在教围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围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义词、特殊句式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突出文言文和围棋的重点,强调文言文和围棋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文言文和围棋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教学管理方面,课堂纪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方面,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学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鼓励,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进措施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学生能够专注学习,如设立课堂规则、定期进行课堂检查等。
18《文言文二则》(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文言文二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个文言文故事。
(2)理解两个文言文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通过学习两个文言文故事,培养学生谦虚、勤奋、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课文《铁杵磨成针》: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立志成为文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用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2)课文《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欺骗其他动物的故事。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个文言文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个文言文故事。
(2)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注释工具书、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两个文言文故事,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讲解:讲解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断句和翻译练习。
统编版部编本文言文二则 教学设计
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3.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2.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伯牙鼓琴生齐读,质疑。
结合注释,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听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生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抽读,学生评价。
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读准节奏。
2.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案
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如“汤”“去”“走”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代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导入,如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等,引出课题《文言文二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
3. 学生齐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3.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四)深入探究,体会道理1. 学生自由朗读《伯牙鼓琴》,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2.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学生朗读《书戴嵩画牛》,思考:牧童为什么说这幅画画错了?杜处士听了有什么反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总结两则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六)布置作业1. 背诵《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2. 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意,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要关注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课文,通过描述两小儿对于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辩论,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文章以浅显的文言文表达,适合六年级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理解文中的古代用语,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朗读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古代用语,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分析两小儿辩论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了解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古人的智慧,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 实践与创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模拟两小儿辩论的场景,提高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他们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快速的变化。
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能够阅读简单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于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在行为习惯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普遍比较活跃,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他们喜欢与人交流和合作,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小团体现象,有时会有些争执和矛盾。
这些行为习惯对于课程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
对于《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他们可能对于古代的科学知识不是很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补充资料来增加知识储备。
此外,他们可能对于辩论的形式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复述课文内容,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学生学效果
1.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结构的不同等。
2.鉴赏能力:学生能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戴嵩画牛的艺术特点。
3.表达能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③人物性格特点:戴嵩绘画技艺高超,对待艺术严谨认真,例如“戴嵩画牛,笔力遒劲,形象生动”。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文的重点知识点。同时,通过艺术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图标、颜色标注等手段,使板书更具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板书,通过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环节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们在讨论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听取了他人的意见。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总结与拓展环节,我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们也表示将会努力践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问的方式可能过于单一,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我可以通过设计更有趣的问题或者引入更多互动元素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文讲解环节,我可能过于注重讲解细节,而忽视了学生的反馈。下次教学时,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讲解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我的教学思路。
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列子·汤问》中的原文,对比教材中的《伯牙鼓琴》一文,感受不同文本对同一故事的叙述方式。
-观看纪录片片段,了解古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认识。
-学生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渠道查找琴乐器实物图片,了解其构造和艺术特点,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最后,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他们在文言文的理解、人物分析、友谊的认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布置相关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知识点与关键词:
-重点知识点:文言文《伯牙鼓琴》的基本内容、关键文言词汇、特殊句式。
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22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文言文的阅读,对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伯牙鼓琴》一则通过讲述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会友谊的珍贵。此外,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古代音乐文化,与历史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创新教学(5分钟)
-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伯牙和子期,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就“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真正的知音?”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8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18文言文二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文言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意。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关键词和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18文言文二则。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文言文的朗读与翻译。
(3)文言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3.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2)文言文词汇的推测与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文言文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趣味小故事引入文言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尝试理解文意,并圈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5. 朗读与翻译:学生朗读文言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生字词、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等。
六、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翻译文言文,巩固理解。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评价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行自我提升。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促进自我提升。
5.结合课堂游戏,如“生字词接龙”、“文言文翻译挑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囊萤夜读》的预习资料,包括课文朗读视频、生字词表和预习思考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如“车胤为什么用萤火虫来读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激发探究精神;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囊萤夜读》的内容,掌握生字词;
2.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3.学习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
1.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提问、引导,为学生解析文言文难点,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修辞手法和作者精神的理解,促进互动交流;
3.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古代读书人,体验勤奋好学的精神,增强学习趣味性;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古代学习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背景;
-通过图书馆或在线资源,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夸张等,并尝试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例子。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在课后,我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语,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我也提供了拓展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在教学评价中,我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答案:勤奋好学、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我们像老妇人一样,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例题5:请用文言文写一段关于勤奋好学的论述。
答案: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君子必自强不息,勤奋好学,方能成大器。
课堂
2. 作业评价:在课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评语,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铁杵成针》的故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铁杵成针》的动画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式知识,结合《铁杵成针》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文言文表达。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学设计)-2023-2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最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其他单元的内容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在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回顾和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1 阅读材料:
- 《史记·刺客列传》:了解古代刺客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学习刘备的英雄事迹,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 《聊斋志异·聂小倩》: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鬼怪故事,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2 视频资源: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观看汉字听写大会的视频,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和书写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授的是《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理解词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可以通过举例子、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阅读《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人物故事,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讲述铁杵成针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a. 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4.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3.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从故事中得到启示。
2.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讲述的就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伯牙鼓琴生齐读,质疑。
结合注释,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准节奏。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3.听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生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抽读,学生评价。
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读准节奏。
2.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出示: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乎若太山:向大山一样高峻。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⑥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3.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
出示:(1)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锺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3)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4)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师: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生动。
四、研读感悟。
1.文中哪句话最能扣动你的心弦?画出来,读出你的感动。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提现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入境体会: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感悟:根据“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想象说话。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3.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联系上下文想象:锺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
联系上下文思考:“破”“绝”“终生不复”“无足”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写出了伯牙不再鼓琴的决绝,从中我们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欣赏的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的伯牙,最后以极端的方式——“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表现出来。
这既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又表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
学生读课后的“资料袋”,交流感受。
出示: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思考: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锺子期的死而“终身不复鼓琴”,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和“资料袋”内容,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的话。
4.感悟启示。
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出示: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珍爱友情珍惜知己5.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图片展示《斗牛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简介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注意读好多音字“处、好、数、曝”。
3.听范读,学生跟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出示: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生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抽读,学生评价。
三、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读准节奏。
2.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出示: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④拊掌:拍手。
⑤搐:收缩。
⑥股:大腿。
⑦乃:却。
⑧掉:摆动,摇。
⑨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⑩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3.汇报交流,师相机点拨。
出示:(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为珍爱,他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
(3)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有一天,杜处士晒字画,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时,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4)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杜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4.学生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师: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生动。
四、研读感悟。
1.学生研读课文,思考交流:(1)牧童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可以看出牧童的什么精神?明确: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2)杜处士对这幅画是什么样的态度?听到牧童的话后是什么反应?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珍爱)处士笑而然之。
(坦然接受)可见处士是一个能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牧童为什么会“拊掌大笑”?引导入境想象:牧童的动作、表情、画上的内容学生表演朗读,代入体会。
明确:戴嵩画的《斗牛图》,两牛牛角相冲,相斗正酣,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闲。
牧童看到这幅画,根据他的经验,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摇晃起来。
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
从中也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子,所以会“拊掌大笑”。
(4)听到牧童的话,处士也笑了。
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他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试着揣摩人物心理。
明确:杜处士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道理。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个故事的道理?出示: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学生朗读,交流从中受到的启示。
出示: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五、课堂总结。
本课由两篇文言文小故事组成。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主人公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书戴嵩画牛》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21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锺子期: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死书戴嵩画牛杜处士尤所爱笑而然之斗牛图(掉尾而斗)牧童拊掌大笑谬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教学反思】本课由两篇文言文故事组成,语言凝练,寓意深刻。
教学中在加强学生运用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感悟,联系资料及生活经验理解内容。
过程中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把握较好,但在朗读的指导及故事口语化讲述阶段做得不够,学生讲故事时过于局限,不能在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想象,没有做到很好地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