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和菌根
植物学名词解释(2)
![植物学名词解释(2)](https://img.taocdn.com/s3/m/ba6adbb1b84ae45c3a358c5e.png)
、名词解释1.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半透明的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特质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2.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
纹孔: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3.侵填体:导管老化后,周围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的堵塞物。
使导管失去疏导能力。
胼胝体:筛管老化后,胼胝质沉积在筛板上形成的垫状物,将筛孔堵塞,使其失去疏导能力。
4.气孔: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
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气孔器:与两个保卫细胞合称气孔器。
气孔器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蒸腾。
皮孔:周皮上的一个分离区域,常呈透镜形,由排列疏松的栓化或非栓化细胞组成。
在皮孔的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松散的薄壁细胞(补充组织)。
皮孔常见于老茎的周皮上,是植物体内部组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窝:叶片表皮上藏生若干气孔器的凹陷处。
旱生性的硬叶型植物(如夹竹桃等)常具气孔窝,窝内除分布气孔器外,往往还有发达的表皮毛,可以减少水分蒸腾。
5.平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平行,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平周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垂直,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垂周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外起源: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内始式:一般指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
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是内始式。
内起源:侧根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因此它的起源方式称内起源。
7.早材:也称春材,指在木材的一个生长轮内细胞较大,壁较薄,排列较疏松的部分。
第二章 植物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植物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d14a8c54b73f242326c5f53.png)
第二章植物学根底知识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执行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运输、合成及转化等营养代谢功能。
植物的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完成开花结果的生殖过程。
第一节植物的根一、根的功能二、根的类型和根系三、根系的生长特点四、根的变态五、根瘤与菌根六、根的欣赏一、根的功能1.吸收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吸收作用最活泼的区域仅限于根尖局部。
2.固定和支持作用固定植物;固定土壤;3.输导作用根到枝叶;叶到茎和根;4.贮藏和繁殖作用如大丽花、小丽花、胡萝卜、红薯、山药等。
二、根的类型和根系1.根的类型种子植物的根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按来源分类,根可分为主根和侧根。
按发生部位分类,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2.根系一株植物地下局部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植物的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类型。
直根系:指主根粗壮兴旺,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如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快速生长的直根系,它能够使植物很快地在土壤中向下穿入,以吸取深层的水源。
有些植物的直根系明显超过植物地上局部的高度,具有这种根系的植物叫深根性植物,如马尾松成年后主根可深达5 m以上,还有其他松树、柏树、广玉兰,也属于这类根系。
须根系:主根和侧根无明显区别的根系,或者根系全由不定根组成。
单子叶植物多为须根系。
例如禾本科植物,主根长出后不久就停止生长或死亡.由胚轴和茎基部的节上生出许多不定根组成须根系。
一般直根系分支层次明显,根系分布在土壤的深处;组成须根系的根粗细差不多,根系分布在土层的浅处。
3.根系深浅与环境的关系根系的深浅不但取决于植物的遗传性,也取决于外界条件,特别是土壤条件,如土壤水分、土壤类型等。
长期生长在河流两岸或低湿地区的树种.如柳树、枫杨等,在土壤表层就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所以根系发育为浅根性。
生长在干旱或沙漠地区的植物,只能在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一般成深根性,如沙漠中的植物,根可达5 m深。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水位较低,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根系分布于较深土层;反之,那么多分布在较浅的土层。
2011年农业综合一(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考研真题及相关考点
![2011年农业综合一(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考研真题及相关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9620306f1aff00bfd51e6a.png)
植物学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1、根瘤:是根瘤细菌或放线菌等侵入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相关考点:菌根: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共生体。
菌根所表现出的共生关系是真菌能增加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转化能力,而植物则把其制造的有机物提供给真菌。
2、双名法: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用两个拉丁单词作为一个植物名称,第一个为属名,多为名词,其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为种名,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后面再写命名人的姓氏或姓名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水稻的学名Oryza.sative L。
相关考点:花程式:用符号、数字和字母表示花的各部分组成、排列、位置及彼此关系。
3、分蘖: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一种分枝方式。
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等)在生长初期,茎的节间很短,节很密集,而且集中于基部,每个节上都有一片幼叶和一个腋芽,当幼苗出现4、5片幼叶的时候,有些腋芽即开始活动形成新枝并在节位上产生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4、生活史:从上一代种子开始至新一代种子形成所经历的的周期,称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它包括二倍体阶段(孢子体阶段)和单倍体阶段(配子体阶段)。
相关考点:简述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具根、茎、叶的植物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在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为新一代种子,称为被子植物生活史。
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具有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以受精卵开始,直到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分裂前,为二倍体阶段(孢子体阶段),第二阶段从胚囊母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核胚囊和单核花粉粒,直到成熟胚囊和成熟花粉粒,为配子体阶段(单倍体阶段)。
二、简答题1、植物界分为哪几个基本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周皮包括哪几部分?木栓形成层形成后,进行切向分裂,向外和向内各产生数层新细胞,外面的几层细胞发育为木栓层,内层的细胞则形成栓内层,再加上木栓形成层本身,三者合称为周皮。
植物学习题2_2
![植物学习题2_2](https://img.taocdn.com/s3/m/2d3b72d080eb6294dd886c29.png)
一、填空:1.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长出的根称为不定根。
2. 直根系为有明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区别的根系。
水稻根系类型属于__________根系,大豆、棉花等属于__________根系。
3. 根的最前端数毫米的部分称__________。
它可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根的吸收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4. 侧根起源于___________,属_________起源。
在三原型、四原型根上,侧根是正对着_________发生的。
5. 根的表皮与茎叶的表皮有不同之处,根部表皮形成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组织;而茎叶的表皮属于__________组织,它们的外面常有__________等。
6. _______导管和______导管出现较早,通常在器官延伸生长还在进行时就已经出现。
7. 根的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的发育成熟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 根毛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
从横切面上看,根毛区的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根的木栓形成层最初由__________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
10. 根的中柱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薄壁细胞。
11. 凯氏带是在根的内皮层部位,环绕在细胞的________壁和________壁上,具有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带状增厚,成一整圈的结构。
12. 按组织原学说,根尖分生组织原始细胞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菌根和根瘤微课件
![菌根和根瘤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e5f40c02020740be1e9bd0.png)
(二)菌根形成的意义
1. 加强植物根部的吸收能力 2. 参与某些生理功能例:有的可产生VB1、 VB6等活性物质,促进根发育
3. 有些也具有固氮作用。
外生菌根
菌根的形态
(二)根瘤的产生 是土壤的根瘤菌侵入根皮层,使其迅速分裂,产生 局部膨大的瘤状突 起,即根瘤。
(三)根瘤形成的意义
1. 根瘤菌从根的皮层细胞中吸收营养 2. 生物固氮,为豆科植物利用 3. 根瘤菌合成的含N物质还可分泌到土壤中,
为其他植物所用。
豆科植物根
(一)菌根的概念及类型 1. 概念: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某些真菌所形成的 共生体 2. 类型: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丝多数长在幼根的外面如:松科、桦木科等。 内生菌根—真菌的菌丝侵入到根的皮层细胞内如,禾本科、银杏等植物。 内外生菌根—共生的真菌既能形成菌丝鞘,又能侵入宿主根细胞内的一 类菌根如草莓。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植物与植物生理》第二单元微课件6
学习目标
掌握根瘤、菌根的概念及种类; 了解根瘤、菌根的形成过程; 掌握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主要内容
根瘤、菌根的概念、类型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根瘤、菌根形成的意义
难点
“种豆肥田”的解释
一、根瘤
(一)根瘤的概念 由固氮细菌或放线菌侵染宿主根部细胞所形成的瘤 状共生结构,常见于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作用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be5f30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3.png)
名词解释1.细胞: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4.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内质网、线立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5.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
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境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是指一团相当一致的分生型细胞,在其成熟过程中出现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上两方面的分化。
7.染色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内的DNA、组蛋白、非组蛋倍以及少量的RNA组成的复合体,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
8.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9.分生组织:种子植物中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体,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
10.单位膜:电镜下观察,质膜由三层结构构成,两侧两个暗带,中间夹一个明带,这种“三合板”的膜结构称为单位膜。
11.后含物: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后,由于子新陈代谢活动而产生的一些废物和贮藏物。
12.周皮:是一种复合组织,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栓内层组成。
13.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
14.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胞组成的复合组织。
15.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呈束状存在,他们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称维管束。
16.植物器官:由多种不同的植物组织,有序结合,形成行使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17.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
![第二章 植物的营养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d7dc3905a2161479171128fc.png)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1)维管形成层的发 生及其活动 ②维管射线(次生射线)
双子叶植物一般束数较少,为二至六原型;单子叶植 物至少是六束,常为多束,即多原型(七原型以上)。
分化方式:根的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 式是自外向内分化,为外始式。 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 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 胞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管胞。 初生韧皮部 由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 胞组成,裸子植物只有筛胞。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二、根的形态
2、根的种类 直根系
须根系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1)、直根系
主根发达,主根、侧 根界限非常明显的根 系称直根系。一般双 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的根系是直根系如茄 子、西红柿的根系。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 亡,从茎基部节上 生长出许多不定根, 簇生成胡须状,没 有主次之分,一般 由不定根组成。一 般单子叶植物的根 系是须根系。如葱、 玉米的根系。
在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同时,一定 部位的形成层分裂产生径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群, 呈辐射状排列,贯穿于维管组织中,称维管射 线。具有横向运输的作用。 维管射线(次生射线)包括木射线和韧皮射线, 位于木质部的射线为木射线,位于韧皮部的射 线为韧皮射线。 根的初生构造中无维管射线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形成层的发生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https://img.taocdn.com/s3/m/43dd27ac0722192e4436f653.png)
根瘤与菌根
一、根瘤:根瘤的形成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部组织所引起的。
根瘤细菌首先侵入根毛,然后进入根的皮层,并在皮层内大量繁殖,皮层细胞受到刺激而大量分裂,使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大,皮层膨大,向外突出形成根瘤。
作用:将大气中游离的氮(N2)转变为(NH3)。
二、菌根:同真菌共生的根。
根据菌丝在根中存在部位分为三种: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内外生菌根。
(一)外生菌根:真菌菌丝包被在幼根表面,或进入皮层细胞间隙,代替根毛的作用,扩大了根系的吸收面积。
不具根毛。
(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到皮层的细胞腔内和细胞间隙中,根尖有根毛,外形呈瘤状突起。
(三)内外生菌根:菌丝不仅包围根尖,还侵入到皮层细胞的细胞腔及腔间隙中。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35b17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d.png)
根瘤与菌根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根瘤和菌根吗?这可都是植物世界里超级有趣的玩意儿呢!
根瘤啊,就好比是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一场奇妙合作。
你想想看,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起完成一个大项目一样!植物的根系和一些特定的细菌联手,在根部形成一个个小瘤子。
这些根瘤可不是普通的东西哦!比如说豆科植物,像大豆啊、花生啊,它们的根上经常就有根瘤。
这些根瘤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工厂,里面的细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肥。
哇塞,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你突然发现自己有了超能力,可以轻松做到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情!
再来说说菌根。
菌根就像是植物的秘密盟友!植物的根系和真菌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
这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踏上一段冒险之旅!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植物呢,就为真菌提供生存的地方和一些养分。
菌根有好几种类型呢,外生菌根、内生菌根等等。
它们都在默默地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助力。
比如说,在一些森林里,很多树木都和真菌有着这种紧密的联系。
没有菌根的帮助,那些树木可能就没办法长得那么高大挺拔啦!你说菌根是不是很重要?
根瘤和菌根,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对于植物的世界来说,那可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就像是植物的秘密武器,帮助植物在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不就和我们人一样嘛,我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和伙伴,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根瘤和菌根,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奇妙创造呢!它们的存在让植物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敬畏。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2.2根new
![中国海洋大学植物生物学-2.2根new](https://img.taocdn.com/s3/m/31543a187cd184254b35355c.png)
外皮层 中皮层 内皮层
凯氏带
凯氏带立体示意图
凯氏点
细胞膜与细胞壁在凯氏带处紧附在一起
凯氏带功能:控制和调节水分无机盐定量定向运输
双子叶植物毛茛根的横切面,示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内皮层
皮层 淀粉粒 内皮层 中柱鞘 木质部 韧皮部
毛茛根中的维管柱,内皮层具 毛茛根中的维管柱,内皮层具6 6面加厚 面加厚
不活动中心可能是合成激素的场所,也可能是贮备 的分生组织。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和成熟区 之间 细胞特点 靠近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增数 靠近成熟区细胞处于分化状态增加体积
细胞显著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
4、根毛区:
具有根毛,又叫根毛区。多数已分 化成熟,形成初生结构。由外至内 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根毛:是由根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顶端密闭的管状结构 根毛特点:壁薄而胶粘,核位于前端,有效吸收 根毛区特点:全长几毫米~几厘米,密被根毛、面积增 大,有效吸收水和无机盐,是根中吸收能力最强的部位
2. 菌根(mycorrhiza) 种子植物和真菌共生。真菌菌丝从根中吸收营养 物质,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 可产生一些植物激素和维生素B等,促进根生长。 植物供给真菌糖类、氨基酸等有机养料。 能形成菌根的高等植物2000多种,如侧柏、毛白 杨、银杏、小麦、葱等
外生菌根:真菌的菌控制根的向地性生长:根冠前端细 胞中含有淀粉体,起着“平衡石”的作用,保证根的 向地性生长。除淀粉体外,内质网、高尔基体也与根 的向地性反应有关
2、分生区:也叫生长点、生长锥。
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增生 细胞
细胞特点: 细胞特点:
1 ) 具有分生组织的特点 1 ) 具有分生组织的特点 2 )最前端的原分生组织分裂 2 )最前端的原分生组织分裂 活动具有分层性 活动具有分层性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81808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c.png)
精品资料
• 根毛不是独立的细胞,而是表皮细胞成管状延伸,细 胞核也移到了管中。根毛是指根尖表皮细胞向外突出 的毛状物(zhuànɡ wù)。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 区域,形成根毛区。
• 根毛细胞的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细胞壁,中央是一个 大液泡,细胞核随根毛的增长而逐渐移到它的末端。 细胞壁含果胶质,根毛上粘有很多土壤颗粒,是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毛枯死表皮脱落时,外皮层(pícéng)细胞壁栓化起
暂时保护作用。
•
皮层(pícéng)最内方的一层叫内皮层(pícéng),
其细胞排列紧密,各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有带
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
内皮层(pícéng)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pí
céng)与中柱间通过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
木质部、韧皮部由多种组织的细胞(xìbāo)组成,是 一种复合组织,但起作用的是筛管和导管这些长 管状细胞(xìbāo),所以我们将它们称为维管组织。
精品资料
3.4. 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分布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 之间。在根次生生长时发育成维管形成层 的主要部分。少数双子叶植物中央由于后 生木质部没有(méi yǒu)继续向中心分化, 而形成薄壁组成的髓。
环境,如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水分的含量等有关 (yǒuguān)。 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如大多数的木本植物,其主根深达 10~20米,某些生长在干旱沙漠的植物,如骆驼刺的根系 可伸入土层达20米左右。 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则入土较浅,如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入土 一般仅有20~30厘米。在农业生产上,常利用控制水、肥 及光照强度来调整作物的根系,以达到丰产的目的。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https://img.taocdn.com/s3/m/95d357a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c.png)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是互惠互利的,也可以是对其中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
植物依赖微生物进行养分吸收、抗病害等方面的支持,而微生物则依赖植物提供的条件和资源来生存繁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一、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根瘤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根瘤菌可以与豆科植物树立起根瘤共生体系,通过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从而提高了豆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根瘤菌在根瘤内形成菌根突起,并与植物根系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此外,根瘤菌还能帮助植物抑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二、菌根与植物的共生关系菌根是一种植物与真菌形成的特殊共生体系。
菌根真菌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植物通过提供有机碳和其他养分来满足菌根真菌的生长需求。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抗盐碱性和抗病害能力。
三、植物与共生菌的抗病关系某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能够帮助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例如,茉莉花科植物与根际放线菌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抗菌性。
另外,一些细菌能够分解植物体内的有毒物质,从而减轻植物自身的毒害。
四、植物与共生真菌的营养关系共生真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结构,通过此结构与植物进行物质的交换。
真菌通过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为植物提供了额外的营养和水分资源。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来满足真菌的能量需求。
这种共生关系在森林等生态系统中尤为常见,对于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利共生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e1435283c4bb4cf7ecd1b4.png)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种植业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种植业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生物学产量:2.三基点温度:3.轮作:4.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一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腋芽的叫______。
在同一叶腋内有两个以上的芽的,称为______2.将植物分为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是根据植物对______的要求不同。
只有在外界光强在______以上时,植物才有干物质积累。
3.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方法是:繁殖田一第一年株行圃一第二年______第三年______种子田或大田。
4.复种的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劳畜力及机械化条件、肥力条件、经济效益等。
5.植物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是______引起的,其次是细菌和______引起的。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构成胚的是( )。
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B.胚芽、胚轴和子叶C.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 D.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和胚乳2.植物的根瘤( )。
A. 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 B.有固氮作用C.可提高土壤酸性 D.可产生维生素,促进根系生长3.下列对作物无效的水是( )。
A. 毛管水 B.膜状水C.吸湿水 D.灌溉水4.有效光辐射是( )。
A.波长为400~700nm波段的辐射能 B.可转变为生物化学能的光能C.占太阳总辐射能的iY6—5% D.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5.原产高纬度地区的低温长日性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可能造成( )。
A.生育期缩短B.生育期延长C.植株缩小D.遭受春季霜冻6.下列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的是( )。
什么是菌根与根瘤共生关系?
![什么是菌根与根瘤共生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0fa4d5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0.png)
什么是菌根与根瘤共⽣关系?植物的根系分布在⼟壤中,可以和⼟壤中的某些微⽣物形成密切关系,互利互⽣,这种现象称为共⽣。
根瘤和菌根就是⾼等植物根系和⼟壤中微⽣物之间共⽣关系的两种情况。
l、根瘤某些植物上,有各种形态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
根瘤的产⽣是出于⼟壤中的--种细菌——根瘤菌,根瘤菌⾃根⽑侵⼊⽪层后,在⽪层细胞内进⾏强烈的分裂,刺激⽪层细胞分裂产⽣⼤量细胞,使⽪层出现异常的增⽣⽽膨⼤,形成了根瘤。
根瘤菌从植物根部的细胞中获取⽣命必须的⽔分和养分,把植物不能吸收的游离态氮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含氮化合物,满⾜植物⽣长的需要。
根瘤菌的这种作⽤,称为固氮作⽤,固氮作⽤⼀⽅⾯有利于与之共⽣的植物⽣长,另⼀⽅⾯也向⼟嚷内分泌⼀些含氮化合物,从⽽提⾼⼟壤的肥⼒,所以⼈们把根瘤菌称为天然的化肥⼚。
除⾖科植物外,在⾃然界中已有100多种植物都能形成根瘤菌并有固氮作⽤,如:化⽊科、⽊⿇科、蔷薇科、杨梅科等。
根瘤菌对于共⽣的植物有选择性,每⼀种根瘤菌只能与⼀种或⼏种亲缘关系较近的⾼等植物共⽣,因此,在引种⼀种植物时,需同时引进能与之共⽣的根瘤菌。
2、菌根⾃然界⾥,有许多植物的根可以同真菌共⽣,这种与真菌共⽣的根称为菌根,菌根的形式有三种。
即内⽣菌根和外⽣菌根,同时同⼀种植物上能兼有两种菌根的,称为兼⽣菌根。
菌根的菌丝包在幼根的表⾯,部分菌丝侵⼊⽪层细胞间隙中,但是并不伸⼊细胞,这种菌根称外⽣菌根,如: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和杨属等植物的菌根;菌丝通过细胞壁侵⼊表⽪和⽪层细胞内与原⽣质混⽣在⼀起的,称为内⽣菌根。
如蓝科,杜鹃花科等植物就具有内⽣菌根。
外⽣菌根的菌丝起到了根⽑的作⽤,扩⼤了根的吸收⾯积。
内⽣菌根可促进根内的物质运输,加强了根的吸收功能。
除了上述两种菌根外,⾃然界⾥还有兼⽣菌根,如;柳、苹果等植物。
形成菌根的真菌⾃⾝所需的养料由植物供应,但是真菌菌丝起到类似根⽑的功能,可吸收⽔分和⽆机盐供植物利⽤,菌根还能分泌多种⽔解酶类,促进细胞内储存物质的分解,以促进植物的吸收作⽤;并且还能分泌维⽣素B等,促进关系⽣长。
(推荐)根瘤菌菌根区别
![(推荐)根瘤菌菌根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fa6c7486bd97f192379e906.png)
根瘤与菌根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微生物不仅存在于土壤中,也存在于一部分植物的根组织里,与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即根瘤和菌根。
1 基本概念与基本类型1.1 根瘤指豆科等植物根部的瘤状突起。
是土壤中某些细菌或放线菌与植物根部形成的共生体,是由于细菌或放线菌侵入根部组织而形成的瘤状结构,其中能够形成根瘤的细菌一般称为根瘤菌。
根据根瘤中共生菌的种类,可将根瘤分成3大类:根瘤菌根瘤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也存在于榆科植物;蓝细菌根瘤存在于苏铁等极少数植物;放线菌根瘤主要存在于木本植物。
1.2 菌根指某些土壤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共生部位无瘤状突起。
根据真菌与细胞间的关系,通常将菌根分为3大类型:外生菌根是真菌菌丝侵入到根部的细胞间隙,并在根表面交织成套状体——菌套,多存在于深根性高大乔木;内生菌根是真菌菌丝伸入到根部细胞内部,多存在于草本植物与小乔木或灌木树种;过渡菌根在解剖学上具有介于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之间的特征,即真菌菌丝一部分伸入到根细胞内部,一部分侵入到根细胞间隙,所以又称为内外生菌根或间生菌根,通常存在于形成外生菌根的植物上,种类较少。
2 形态结构与功能2.1 根瘤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根瘤菌自根毛侵入根内(有的植物是由侧根穿过表皮的裂隙部位进入根内),存在于根皮层的薄壁细胞中。
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地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菌侵入的刺激,进行细胞分裂,使这一区域的皮层细胞数目增加,体积增大,形成瘤状突起。
蓝细菌、放线菌也都大致如此。
有所不同的是蓝细菌先定居在根瘤表面,在小共生体的外面又覆盖上一层次生皮层细胞,使其成为一种夹在两层宿主细胞间的胞外共生。
而放线菌在感染早期,还需要细菌辅助,但这种辅助细菌并不进入根瘤,它的作用在于促进根毛卷曲,增加放线菌的感染机会。
根瘤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菌的感染和侵入、根瘤的发生、根瘤的发育3个阶段。
成熟的根瘤具有下列内部结构:根瘤皮层:包括4~10层外围细胞,是未受感染的薄壁细胞,细胞较小,排列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瘤和菌根
植物的根与土壤的微生物有着密切关系。
微生物不但存在于土壤中,甚至也存在于一部分植物的组织里,与植物共生。
高等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现象,通常有两种类型,即根瘤与菌根。
一、根瘤
在豆科植物的根系上,常具有许多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称为根瘤。
根瘤是由生活在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到根内而产生的。
根瘤菌自根毛侵入,存在于根的皮层薄壁细胞中,一方面在皮层细胞内大量繁殖,另一方面分泌物刺激皮层细胞进行迅速分裂。
使细胞的数目显着增加。
这样皮层局部体积膨大和凸出,例形成了一个个瘤状突起物,即根瘤。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是一种相互有利的共生关系。
一方面根瘤菌可以从根的皮层细胞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转变为氨,供豆科植物利用。
这种作用叫做固氮作用。
而且根瘤菌所制造的一部分含物质还可以从豆科植物的根部分解到土壤中,为其它植物的根所利用,所谓“种豆肥田”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农业生产上施用根瘤菌肥,与豆科作物间作和栽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的原因。
但要注意,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是有选择的,一种豆科植物通常只能与一种或几种根瘤菌相互适应而共生,如大豆根只能与大豆根瘤菌共生而形成根瘤。
在自然界,除豆科植物外,还发现有100多种植物,如早熟禾属、看麦娘属、胡颓子属、木麻黄属等植
物的根,都可以结瘤固氮。
二、菌根
有些种子植物的根常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根据菌丝在根中生存的部位不同,可将菌根分为两类。
1.外生菌根。
真菌菌丝大部分包被在植物幼根的表面,形成白色丝状物覆盖层,只有少数菌丝伸入根的表皮、皮层细胞的胞间隙中,但不侵入细胞之中。
以菌丝代替了根毛的功能,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具有外生菌根的根尖通常略变粗。
如马尾松、云杉、栎属等。
2.内生菌根。
真菌的菌丝通过细胞壁大部分侵入到幼根皮层活细胞内,呈盘旋状态。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内散布着菌丝,这就是内生菌根的特点。
如胡桃、桑、葡萄、李、杜鹃及兰科等植物的根内,都有内生菌根。
此外,还有一些植物具有内外生菌根,它们是两种菌根的混合型。
在这种菌根中,真菌的菌丝不仅从外面包围根尖,而且还伸入到皮层细胞间隙和细胞腔内,如苹果、草莓等植物具有这种菌根。
真菌是低等的异养生物,它们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当其和高等的绿色植物共生在一起时,即可从对方吸取自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有机养料,同时它们可以把菌丝吸收珠水分、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使用,以帮助它们生长。
此外,菌根能够产生植物激素,维生素B,维生素B等刺激根系的发育,对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有良好的影响。
有些具有菌根的树种,如松、栎如果缺乏菌根,就会生长不良,所以在荒山造林或播种时,常预先在土壤内接种需要的真菌,或事先让种子感染真菌,以使这些植物菌根发达,保证树木生长良好,但在某些情况
下,二者也发生矛盾,如真菌过旺生长会使根的营养消耗过多,树木生长不良。
许多植物的根系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建立了共生关系,在植物体上形成菌根或根瘤。
某些种子
植物的根与土壤真菌共生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菌根。
根据真菌对寄主皮层细胞浸染的情况,
又分为两种类型:(1) 外生菌根,真菌形成一鞘层,即菌丝罩,整个包裹着幼根的外部,只
有少数菌丝侵入到根皮层的细胞间隙中,如松树、栎树等。
(2)内生菌根,真菌形成不明显
的罩子,而大部分菌丝均侵入到根部皮层的细胞内部,如兰属、草莓等。
菌根真菌的菌丝如
同根毛一样,起吸收水分与矿质营养的作用。
还能将土壤中的矿质盐和有机物质,转变为易
于寄主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可制造维生素等,供给根系。
而寄主植物分泌的糖类、氨基酸
及其他有机物质又可供真菌生活,因此两者为共生关系。
豆科植物与根瘤细菌的共生体,即为根瘤。
根瘤的维管束与根的维管柱连接,两者可互通营
养,一方面豆科植物将水分及营养物质供给根瘤细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根瘤细菌也将固定合
成的铵态氮,通过输导组织运送给寄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