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1.1集合的概念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课时安排:2课时.1。

2集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1。

3集合的运算(1)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2)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1.4充要条件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2.2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课时安排:1课时.2.3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2课时.2。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word教案

【课题】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教学设计】(1)由实际问题引入知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2)认识数形结合的工具——单位圆;(3)借助于单位圆,探究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4)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5)拓展应用,提升计算技能.【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角α的正弦值.这就需要研究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解决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x y ,如图(1)所示, 那么sin 1y y α==, cos 1xx α==. 即角α的正弦值等于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的纵坐标;角α的余弦值等于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的横坐标.因此,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的坐标为(cos ,sin )αα,如图所示.(1) (2)观察单位圆(如图(2)):由于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cos ,sin )P αα,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sin tan cos y x ααα==, 222sin cos 1r αα+==.分析讲解引领讲解领会 理解 感知自主 探究 同角 公式 推导 过程 可以 由学 生自 我完 成15*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 .说明前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的平方关系,后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三个函数之间的商数关系,利用它们可以由一个已知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其他各三角函数值.说明 仔细 分析 公式特点思考 理解 记忆 有意 识的 给出 公式 应用 方向20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2024)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202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与方法等。
10
03
函数及其性质
2024/1/27
11
函数概念及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 三种。
解析法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是函数的主要表示方法。
列表法
列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与之对应的函数值。
02
教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基础、几何基础、三角函数、数
列与数学归纳法、概率与统计初步等。
每个章节后附有练习题和思考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
03
思维能力。
6
02
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
2024/1/27
7
初中数学知识点回顾
01
代数基础
包括有理数、无理数、实数、代 数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基本概念 和运算规则。
在平面上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 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 方向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方 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都 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x, y)来表示,其 中x是点P到y轴的距离,称为点P的横 坐标;y是点P到x轴的距离,称为点P 的纵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具有 唯一性,即一个点对应一个坐标;反 之,一个坐标也对应一个点。
课程背景及意义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 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 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 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4/1/27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可编辑)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可编辑)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完整版】【课题】1.1 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会用适的法表示集合集合的表示法集合表示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新阶段学习导入语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特点等等.同学们就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很高兴可以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独立生存,能够成为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自我贡献的能工巧匠.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你脚踏实地的认真的学做人、学做事,那么现在请让我们从学习开始……1.学习――旅程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未来的成功在现在脚下!2.老师――导游与大家一起开始这一段新的旅程、一起分享学习中的快乐、一起体会成长与进步的滋味.3.目的――运用我们应当能够理解数学,而且通过运用数学进行沟通和推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养成一种数学上的自信心理.请不要害怕学数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需要学好自己的数学.4.准备――必需品轻松愉快的心情、热情饱满的精神、全力以赴的态度、踏实努力的行动、科学认真的方法、及时真诚的交流.回答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什么样的数学?怎么学数学?介绍说明讲解说明倾听了解领会引领学生了解新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重点是要树立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8 *揭示课题缤纷多彩的世界,众多繁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去认识.将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类,加强对其属性的认识,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按照使用功能分类存放物品,在取用时就十分方便.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学习的1.1集合.说明了解引入教学内容10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汉堡、彩笔、水笔、橡皮、果冻、薯片、裁纸刀、尺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放在食品归纳面包、饼干、汉堡、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播放课件质疑引导分析观看课件自我建构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启发学生体会集合概念1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如大于2并且小于5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是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集合,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互异性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 确定性的所有解;(4)不等式的所有解.解 1 由于小于10的自然数包括0、1、2、3、4、5、6、7、8、9十个数,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它们可以组成集合.(2)由于个子高没有具体的标准,对象是不确定的,因此不能组成集合.(3)方程的解是?1和1,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组成集合.(4)解不等式,得,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组成集合.类型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方程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像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像不等式x-2 0的解组成的集合那样,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像平面上与点O的距离为2 cm的所有点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或.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例如,方程x的实数解的集合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属于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读作“不属于A”).集合中的对象(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任何的一个对象,或者属于这个集合,或者不属于这个集合,二者必居其一.总结归纳讲解说明强调质疑分析讲解提问归纳说明引领强调讲解分析讲解理解领会记忆思考回答理解领会明确思考了解理解记忆领会带领学生理解整体个体意义为后习做准备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元素确定性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集合类型比较简单可以让学己分析强调各个数集的内涵和表示字母突出强调符号规范书写35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1.11.用符号“”或“”填空:(1)?3 ,0.5 ,3 ;(2)1.5 ,?5 ,3 ;(3)?0.2 ,,7.21 ;(4)1.5 ,?1.2 ,.2.指出下列各集合中,哪个集合是空集?(1)方程的解集;(2)方程的解集.提问巡视指导思考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40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不大于5的自然数不大于5的自然数只有0、1、2、3、4、5这6个,是可以一一列举的.(2)归纳当集合中元素可以一一列举质疑引导讲解总结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建构用较简单的问题给学生参与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4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集合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如不大于5的自然数.当集合为无限集或为元素很多的有限集时,在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省略的写法.例如,小于100的自然数集可以表示为,正偶数集可以表示为.(2)描述法.在花括号内画一条竖线,竖线的左侧写出集合的代表元素,竖线的右侧写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如小于5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如果从上下文能明显看出集合的元素为实数,那么可以将省略不写.如不等式的解集可以表示为.为了简便起见,有些集合在使用描述法表示时,可以省略竖线及其左边的代表元素,直接用中文来表示集合的特征性质.例如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正奇数.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强调说明理解记忆了解理解记忆了解带领学生总结集合两种表示方法特别注意强调写法的规范性50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大于且小于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分析这两个集合都是有限集.(1)题的元素可以直接列举出来;(2)题的元素需要解方程才能得到.解(1)集合表示为;(2)解方程得,.故方程解集为.例3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不等式的解集;(2)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3)由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分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出元素的特征性质.(1)题解不等式就可以得到不等式解集元素的特征性质;(2)题奇数的特征性质是“元素都能写成的形式”.(3)题元素的特征性质是“为第一象限的点”,即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为正数.解(1)解不等式得,所以解集为;(2)奇数集合;(3)第一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为.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分析强调说明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集合的表示注意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点突出表示法的书写要规范复习对应数学知识60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1.2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方程的解集;(2)方程的解集;(3)由数1,4,9,16,25组成的集合;(4)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1)大于3的实数所组成的集合;(2)方程的解集;(3)大于5的所有偶数所组成的集合;(4)不等式的解集.巡视指导动手求解检验学习的效果70 *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本次课重点学习了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元素清晰明了;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元素特征性质直观明确.因此表示集合时,要针对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例如,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采用描述法来表示,方程(组)的解集,一般采用列举法来表示.总结归纳理解体会从整体再突出集合表示方法75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 用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5 0的解集;()不等式3x-7 5的解集(3)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组成的集合;()不大于5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1 ?5 ;2 x| x 4 ;3 4,6,8,10 ;4 x| x≤5 .引领分析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进行综合解巩固所归纳的强化点80*运用知识强化练习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下列各集合:1 由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 方程的解集;3 不等式的解集;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5 方程的解集;6 不等式组的解集.提问巡视指导归纳强调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5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1)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会解决哪些新问题了?(3)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体会?引导提问回忆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学习过程88 *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 阅读理解:教材1.1,学习与训练1.1;2 书面作业:教材习题1.1,学习与训练1.1训练题;3 实践调查:探究生活中集合知识的应用说明记录90【课题】1.2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复习知识揭示课题前面学习了集合的相关问题,试着回忆下面的知识点:1.集合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元素组成集合的对象.2.常用数集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1 列举法:在花括号内,一一列举集合的元素;2 描述法:代表元素|元素所具有的特征性质.4.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或不属于的关系.”或“”填空:1 0 ;2 0 N;3 R;4 0.5 Z; 5 1 1,2,3 ; 2 x|x 1 ;(7)2 x|x 2k+1, kZ .质疑引导强调明确回忆加深回答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新内容的学5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表示我班全体学生的集合,表示我班全体男学生的集合,那么,集合与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2.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 N 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那么集合与集合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3.Z与整数集N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解决显然,问题1中集合的元素(我班的男学生)肯定是集合的元素(我班的学生);问题2中集合的元素肯定是集合的元素;问题3中集合N的元素(自然数)肯定是集合Z的元素(整数).的元素肯定是集合的元素时称集合包含集合.两个集合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包含关系.播放课件质疑引导分析观看课件理解自我建构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之间关系启发学生体会包含含义10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如果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那么称集合包含集合,并把集合叫做集合的子集.表示将集合包含集合记作或(读作“包含”或“包含于”).可以用下图表示出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拓展由子集的定义可知,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总结归纳说明强调引导介绍理解领会记忆观察了解带领学生理解包含意义特别介绍符号的规范性图形有助学生加深理解15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用符号“”、“”、“”或“”填空:1 ;2 ;3 ;4 ;5 ;6 .分析“”与“”是用来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而“”与“”是用来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符号.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解(1)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因此;(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因此;(3)自然数都是有理数,因此;(4)是实数,因此;(5)d不是集合的元素,因此;(6)集合的元素都是集合的元素,因此.说明引领讲解强调观察思考领会主动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指导学生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关系的分类确定20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2.1用符号“”、“”、“”或“”填空:(1);(2);(3);(4);(5);(6).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2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如果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并且集合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B,那么把集合B叫做集合A的真子集.表示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B”(或“B真包含于A”).拓展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则AC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选用适当的符号”或“”填空:1 1,3,5 __ 1,2,3,4,5 ;2 2 _ _ x| |x| 2 ;3 1 _ .解 1 1,3,5 1,2,3,4,5 ; 2 2 x| |x| 2 ; 31 .例3 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集.分析集合中有3个元素,可以分别列出空集、含1个元素的集合、含2个元素的集合、含3个元素的集合.解的所有子集为.除集合外,所有集合都是集合的真子集.说明讲解说明讲解强调主动求解思考理解通过例题进一步理解真包含的含义特别提醒注意空集35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2.21.设集合,试写出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的真子集.2.设集合,集合,指出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巡视求解交流检验学习效果40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设集合A x|x2-1 0 ,B -1,1 ,x2-1 0的解是x1 -1,x2 1,所以说集合A中的元素就是1,-1,可以看出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集合A与集合B 相等.归纳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表示方法不同,我们就说集合A与集合B 相等,即A B.质疑引导分析总结思考理解自我建构学生体会相等含义4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一般地,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表示将集合与集合相等记作.拓展如果,同时,那么集合的元素都属于集合A,同时集合A的元素都属于集合,因此集合A与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由集合相等的定义知.讲解强调说明领会记忆理解强调相等的本质含义50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 判断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分析要通过研究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这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解由得或,所以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由得或,所以集合B用列举法表示为;可以看出,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相等,即.质疑提问分析引领思考主动求解总结归纳注意第一节中有关知识55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判断集合A与B是否相等?1 A 0 ,B2 A …,-5,-3,-1,1,3,5,…, x| x 2m+1 ,mZ ;3 A x| x 2m-1 ,mZ , x| x 2m+1 ,mZ .巡视指导动手求解检验学习的效果60 *理论升华整体建构元素与集合关系:属于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首先要分清楚对象,然后再根据关系,正确选用符号.总结理解体会从整体再次突出65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5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3,51,2,3,4,5,6; 3,-3 ⑶ 2 x| |x| 2 ;⑷ 2 N;⑸ a a ;⑹ 0 ?;⑺ .解; x|x2 9 3,-3 ⑷ 2∈N;⑸ a∈ a ;⑹ ?; ?,.引领分析质疑讲解说明领会思考求解强化巩固所归纳强化点,可以适当的教给学生完成,再进行核对75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用适当的符号填空;(2);(3);(4);(5);(6);(7);(8).提问巡视指导求解汇总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80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引导提问回忆反思培养学生学习过程能力85 *继续探索活动探究1 阅读:教材章节1.2;学习与训练1.2;2 书写:习题1.2,学习与训练1.2训练题;3 实践:寻找集合和集合关系的生活实例.说明记录90【课题】 1.3集合的运算(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提高学习兴趣;(2)通过对实例的归纳,针对用“列举法”及“描述法”表示集合的运算的不同特征,采用由浅入深的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通过学生的解题实践,总结比较,理解交集与并集的特征,完成知识的升华;(4)讲与练结合,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90分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时间*揭示课题1.3集合的运算*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 在运动会上,某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4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有6名同学,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有2名同学,那么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 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 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 王燕,王勇 .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3 集合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交集.质疑引导分析归纳总结思考自我分析了解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引导式启发学生思考集合元素之间的关系5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交集,记作,读作“交”.即.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可用下图表示为:求两个集合集的运算叫做运算*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已知集合AB,求A∩B.1 A 1,2 ,B 2,3 ; 2 A a,b ,B c,d , e , f ;3 A 1,3,5 ,B4 A 2,4 ,B 2,3,4 .分析因为 AB 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解 1 相同元素是2A∩B 1,2 ∩ 2,3 2 ;2 没有元素AB a , b ∩ c, d , e , f ;3 因为A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它们的交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即A∩B ;4 因为AA∩B A.例2设,,求.分析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集合表示方程的解集.两个解集的交集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解解方程组得所以.例3 设,,求.分析这两个集合都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无法列举出集合的元素.我们知道,这两个集合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下图所示.观察图形可以得到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解.由交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2),;(3);(4)如果. 说明强调引领讲解说明引领强调含义说明启发引导观察思考主动求解观察思考求解领会思考求解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交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点复习方程组的解法突出数轴的作用数形结合可以交给学生自我发现归纳25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练习1.3.11.设,,求.2.设,,求.3.设,,求.提问巡视指导动手求解交流及时了解知识掌握情况35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问题1 某班有团员34名,非团员11名,那么该班有多少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 该班团员;B 该班非团员;C 该班同学 .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2 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第一学年的三好学生都有哪些同学?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 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 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 李佳,王燕,张洁,王勇,李炎,孙颖 .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3 集合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斜三角形 .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解决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集合A、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并集.介绍质疑分析了解观看课件思考自我分析从实际事例使学生自然的走向知识点引导式启发学理解集合的元系40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与的并集,记作(读作“A并B”).即.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可用图形表示为:求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叫做并运算总结归纳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总结三个的统一点得到并集含义45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4 已知集合AB,求A∪B.1 A 1,2 ,B 2,3 ; 2 A a , b ,B c, d , e , f ;3 A 1,3,5 ,B4 A 2,4 ,B 2,3,4 .分析因为AB是由集合A集合B的元素组成,解 1 A∪B 1,2 ∪ 2,3 1,2,3 ;2 A∪B a , b ∪ c , d , e , f a , b, c , d , e, f ;?3 因为所以A∪B 1,3,5 ∪ 1,3,5 ;4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 1,2,3,4 B.由并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1);(2);(3)(4)如果那么说明。

最新中职数学(高教版)基础模块教学设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公共基础类)数学

最新中职数学(高教版)基础模块教学设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公共基础类)数学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 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 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 x在[]0,2π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教学设计】(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周期现象,介绍周期函数;(2)利用诱导公式,认识正弦函数的周期;(3)利用“描点法”及“周期性”作出正弦函数图像;(4)观察图像认识有界函数,认识正弦函数的性质;(5)观察类比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备品】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板,常规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及,一般地,设函数yM,对任意的叫做区间(a如果这样的M无界函数.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数,其函数值由−1增大到1;在每一个区间3(2,222k k ππ+π+π)(k ∈Z )上都是减函数,其函数值由1减小到−1.30*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观察发现,正弦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中有五个关键点:(0,0), ,12π⎛⎫ ⎪⎝⎭, (),0π, 3,12π⎛⎫- ⎪⎝⎭, ()2,0π.描出这五个点后,正弦函数x y sin =,[]0,2π在上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经常首先描出这关键的五个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联结起来,从而得到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简图.这种作图方法叫做“五点法”.质疑 引领总结观察 思考 体会五点 可以 教给 学生 自我 发现 总结35*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 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1+=在[]0,2π上的图像. 分析 x y sin =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分别是0,2π,π,23π,2π,这里要求出x y sin 1+=在五个相应的函数值,从而得到五个点的坐标,最后用光滑的曲线联结这五个点,得到图像. 解 列表x0 π2 π3π2 2πx sin1 0 −1 0 x y sin 1+= 1211以表5-6中每组对应的x ,y 值为坐标,描出点),(y x ,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 y sin 1+=在[]0,2π上的图像.说明讲解引领 质疑分析观察 思考 主动 求解 理解 讨论安排 与知 识点 对应 例题 巩固 新知 注重 画图 时对 细节 的强 调和 引领 不等的取值范围是[3,5].sin2x取得最大值的,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解 列表x 0π2 π3π2 2πx cos1 0 −1 0 1 x y cos -=−11−1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然后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 y cos -=[]0,2π在上的图像引领 讲解 汇总 总结主动 求解 理解 领悟注意 作图 的步 骤和 方法7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6.2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函数x y cos 1-=在 []0,2π上的图像.提问巡视 指导 动手 求解 交流 纠错 答疑80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 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你的学习效果如何? 引导 提问回忆 反思 交流培养 学生 总结 反思 学习 过程 能力85 *继续探索 活动探究(1)读书部分: 教材章节5.6; (2)书面作业: 学习与训练习题5.6; (3)实践调查: 探究其他作图的方法. 说明记录90。

【高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上册 教案】 函数的性质

【高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上册 教案】 函数的性质

【高教版中职数学教材上册教案】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教学设计】(1)用学生熟悉的主题活动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2)引导学生去感知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认识特征,由此定义性质,再利用图形(或定义)进行性质的判断;(3)在问题的思考、交流、解决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取书,顺路将自行车送还王伟同学.小明骑了30分钟自行车,到王伟家送还自行车后,又步行10分钟到学校取书,最后乘公交车经过20分钟回到家.这段时间内,小明离开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指出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对于用图像法表示的函数,可以通过对函数图像的观察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到单调区间.解由图像可以看出,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例2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分析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其单调性可以通过定义来判断,也可以作出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图像来判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解法1函数为一次函数,定义域为,其图像为一条直线.确定图像上的两个点即可作出函数图像.列表如下:x01-2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0,-2),(1,2),作出经过这两个点的直线.观察图像知函数在内为增函数.*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如下图)可知:(1)当时,图像从左至右上升,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 (2)当时,图像从左至右下降,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如下图)可知:(1)当时,在各象限中值分别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函数是单调递减函数;(2)当时,在各象限中值分别随值的增大而增大,函数是单调递增函数.x yxy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35*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教材练习已知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1)根据图像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函数在各单调区间内的单调性.(2)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动手 求解 交流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的情 况40*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问题平面几何中,曾经学习了关于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如图所示,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沿着x 轴对折得到与相重合的点,其坐标为;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沿着轴对折得到与相重合的点,其坐标为;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线段绕着原点旋转180°得到与相重合的点,其坐标为.质疑引导 分析总结观察 思考 求解 交流从图 像入 手便 于学 生理 解自 然得 到对称的 概念 引导 启发 学生 了解 对称P 1P 3 P 2。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件
函数的值域,从而把三角函数的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求解的问题.
跟踪训练1
(1)若sin
1
,1
3
x=2-3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若cos
(1)
1
,1
3
(2)
1
5

4
4
1 5

4−3
4 4
x=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
[∵sin
1
x∈[-1,1],∴-1≤2-3a≤1,解得 ≤a≤1.]
4.要得到函数y=cos x的图象,只需把函数y=sin x的图象(
)
π
A.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4
π
B.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4
π
C.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2

π
D.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2
C
[∵cos x=sin +
π
2
,∴函数y=cos x的图象是由函数y=sin x的
π
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故选C.]
题型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域的应用
例1 若sin x=a-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1]
B.[0,1]
C.[-1,0]
D.[0,2]

D
)
[∵函数y=sin x的值域是[-1,1],sin x=a-1,
∴-1≤a-1≤1,解得0≤a≤2,故选D.]
点拨:本例考查正弦函数值域的应用,让含有字母的式子符合正弦
例3
把函数y=sin 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f (x)的
图象,则(
)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第一章:集合1.1 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能够列举常见的集合类型,如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等。

教学内容: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集合的类型及特点教学活动:1. 引入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特点,如无序性、确定性等。

3. 练习列举常见的集合类型,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价:课堂练习:列举五个常见的集合,并说明其表示方法。

课后作业:练习题,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1.2 集合的运算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

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的定义及运算规则集合运算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集合的运算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并集、交集、补集的运算规则。

2. 引导学生通过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统计数据、几何图形等。

3. 练习集合运算,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课堂练习: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统计数据、几何图形等。

课后作业:练习题,加深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函数2.1 函数的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识别和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基本要素教学活动:1. 引入函数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基本要素,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 练习识别和理解函数的基本要素,巩固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教学评价:课堂练习:识别和理解给定的函数,说明其定义域、值域等基本要素。

课后作业:练习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2 函数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函数性质的应用教学活动:1. 引入函数的性质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讲解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1.1集合的概念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课时安排:2课时.1。

2集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1)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2课时.1。

3集合的运算(2)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1。

4充要条件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2。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2.2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课时安排:1课时.2。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1 函数的定义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列出常见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1.2 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能够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第二章:三角函数2.1 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半角公式2.2 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能够判断简单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第三章:解三角形3.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能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2 解三角形的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解三角形的问题能够运用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数列4.1 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定义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4.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第五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5.1 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定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5.2 不等式组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能够解不等式组并求出解集第六章:平面解析几何6.1 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和组成掌握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表示6.2 直线方程理解直线的点斜式和两点式方程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标准式方程第七章:多项式与方程7.1 多项式的概念理解多项式的定义掌握多项式的运算规则7.2 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第八章:概率与统计8.1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独立事件)8.2 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图表法、数值法)第九章:函数图像的绘制9.1 函数图像的基本概念理解函数图像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描点法、直线法)9.2 常见函数图像的特点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第十章:数学应用10.1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0.2 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理解数学在其他领域(如科学、技术、经济)的重要性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问题的方法第十一章:排列组合与初等数论11.1 排列组合的概念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与组合的计算方法(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11.2 初等数论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掌握素数、合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第十二章:复数12.1 复数的概念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和复数代数表示法掌握复数的运算规则(加法、减法、乘法、除法)12.2 复数的应用理解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掌握运用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十三章:导数与微分13.1 导数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掌握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13.2 微分的概念理解微分的定义和应用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第十四章:积分与微分方程14.1 积分concepts理解积分的方法(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分部积分)掌握基本积分表和积分的应用14.2 微分方程的概念理解微分方程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可分离变量法、齐次方程法、线性方程法)第十五章:数学建模与数学软件15.1 数学建模的概念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2 数学软件的概念与应用了解常见的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Excel)掌握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的主要内容,包括函数与性质、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平面解析几何、多项式与方程、概率与统计、函数图像的绘制、数学应用、排列组合与初等数论、复数、导数与微分、积分与微分方程以及数学建模与数学软件。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课方案【篇一: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教课方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课方案1.1 会合的观点知识目标:( 1)理解会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会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合的方法表示会合.能力目标:经过会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 教课要点:会合的表示法.教课难点:会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课时安排: 2 课时.1.2 会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观点;( 2)掌握两个会合相等的观点;( 3)会判断会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经过会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 教课要点:会合与会合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符号表示.教课难点:真子集的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合的运算(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观点;( 2)会求出两个会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 1)经过数形联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2)经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交集与并集.教课难点:用描述法表示会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合的运算( 2)知识目标:( 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观点;( 2)会求会合的补集.能力目标:( 1)经过数形联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2)经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会合的补运算.教课难点:会归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1.4 充要条件知识目标:认识“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经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育思想能力.教课要点:( 1)对“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 2)符号“,”“ ,”“ 的”正确使用.教课难 zyb 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2.1 不等式的基天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天性质;⑵认识不等式基天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认识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和计算技术.教课要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天性质.教课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 1 课时.2.2 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观点;⑵用区间表示有关的会合.能力目标:经过数形联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区间的观点.教课难点:区间端点的弃取.课时安排: 1 课时.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⑴认识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⑴经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与数学思想能力;⑵经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教课要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课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 2 课时.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目标:( 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 2)认识或的解法.能力目标:( 1)经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风冷式离心油泵养学生的计算技术与数学思想能力;( 2)经过数形联合的研究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教课要点:( 1)不等式或的解法.( 2)利用变量替代解不等式或.教课难点:利用变量替代解不等式或.课时安排: 2 课时.3.1 函数的观点及其表示法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定义;(2) 理解函数值的观点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 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能力目标: (1) 经过函数观点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2) 经过函数值的学习,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术;(3) 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课要点: (1) 函数的观点; (2) 利用“描点法”描述函数图像.教课难点: (1) 对函数的观点及记号的理解; (2)利用“描点法”描述函数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3.2 函数的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 bwcb 沥青泵调性与奇偶性的观点;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议论函数的单一性;⑶理解拥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色,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经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⑵经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⑴函数单一性与奇偶性的观点及其图像特色;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课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一性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3.3 函数的实质应用举例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观点;( 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认识实质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yhb 立式齿轮泵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 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成立简单实质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教课要点:( 1)分段函数的观点;(2)分段函数的图像.教课难点:( 1)成立实质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 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1)n 次根式的观点;⑶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认识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变;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育计算工具使用技术.教课要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教课难点:根式和分数yhb 轴头齿轮油泵指数幂的互化.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例;⑵经过几个常有的幂函数,认识幂函数的图像特色 .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⑶经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察看,培育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察看能力 .教课要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课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4.2 指数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认识指数模型,认识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一性;⑶认识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进而培育学生剖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课要点:⑴指数函数的观点、图像和性质;⑵指数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函数的应用实例.教课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课时安排: 2 课时.4.3 对数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观点,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观点;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认识积、商、幂的对数.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育计算工具的使用技术.教课要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教课难点:对数的ycb 齿轮泵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4.4 对数函数知识目标:⑴认识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色;⑵认识对数函数的实质应用 . 能力目标:⑴察看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育察看能力;⑵经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育学生数学思想能力和剖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课要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课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质问题的题意剖析.课时安排: 2 课时.5.1 角的观点推行知识目标:⑴认识角的观点推行的实质背景意义;⑵理解随意角、象限角、界线角、终边同样的角的观点.能力目标:( 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 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同样的角;( 3)培育察看能力和计算技术.教课要点:终边同样角的观点.教课难点:终边同样角的表示和确立.课时安排: 2 课时.5.2 弧度制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观点;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教课要点:弧度制的观点,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课难点:弧度制的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5.3 随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线角的三 zyb 系列渣油泵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随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教课要点:⑴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观点;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教课难点: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课要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课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5 引诱公式能力目标:( 1)会利用简化公式搅拌站渣油泵将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变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2)会利用计算器求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3)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课要点:三个引诱公式.教课难点:引诱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5.6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 (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认识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 (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zyb 型增压渣油泵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 (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3) 经过比较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进而培育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 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 y=sinx 在上的简图.教课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 2)认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 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 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育使用计算工具的技术.教课要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引诱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课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课时安排: 2 课时.6 .1 数列的观点知识目标:( 1)认识数列的有关 zyb 重油泵观点;( 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课要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随意一项而且能判断一个数能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课难点:依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课时安排: 2 课时.6.2 等差数列(一)知识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培育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教课要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课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2 课时.6.2 等差数列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学习前项和公 zyb 煤焦油泵式 ,培育学生办理数据的能力.教课要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教课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 2 课时.6.3 等比数列【篇二: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 (基础模块 )下册电子教课方案】【课题】 6 .1 数列的观点【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认识数列的有关观点;(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经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课要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随意一项而且能判断一个数能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课难点】依据数列的前若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课方案】经过几个实例解说数列及其有关观点: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量数列.解说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从几个详细实例下手 ,引出数列的定义 .数列是依据必定序次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常常不易理解什么是“必定序次”.实质上,无论可否表述出来,只需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序次”,比方我们随意写出的两列数: 2,1,15, 3, 243 ,23 与 1,15, 23,2,243 ,3,就都是依据“必定序次”排成的一列数,所以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摆列“序次”不同样,所以是不同的数列.例 1 和例 3 是基此题目 ,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能否为数列中的项 ,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例 2 是稳固性题目 ,指导学生剖析达成 .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可以平常而谈 ,采纳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 ,降低了难度 ,学生简单接受 . 【教课备品】教课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 (90 分钟 ) 【教课过程】- 1 -- 2 -- 3 -- 4 -- 5 -【篇三: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上册教课方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课方案1.1 会合的观点知识目标:( 1)理解会合、元素及其关系;( 2)掌握会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合的方法表示会合.能力目标:经过会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 教课要点:会合的表示法.教课难点:会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课时安排: 2 课时.1.2 会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 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观点;( 2)掌握两个会合相等的观点;( 3)会判断会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经过会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 . 教课要点:会合与会合间的关系及其有关符号表示.教课难点:真子集的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合的运算( 1)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观点;(2)会求出两个会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经过数形联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交集与并集.教课难点:用描述法表示会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 2 课时.1.3 会合的运算( 2)知识目标:( 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观点;( 2)会求会合的补集.能力目标:( 1)经过数形联合的方法办理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会合的补运算.教课难点:会归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1.4 充要条件知识目标:认识“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经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育思想能力.教课要点:( 1)对“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 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课难点:“充足条件”、“必需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2.1 不等式的基天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天性质;⑵认识不等式基天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认识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术.教课要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天性质.教课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 1 课时.2.2 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观点;⑵用区间表示有关的会合.能力目标:经过数形联合的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区间的观点.教课难点:区间端点的弃取.课时安排: 1 课时.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⑴认识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⑴经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与数学思想能力;⑵经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教课要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课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 2 课时.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目标:( 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 2)认识或的解法.能力目标:( 1)经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与数学思想能力;( 2)经过数形联合的研究问题,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教课要点:( 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代解不等式或.教课难点:利用变量替代解不等式或.课时安排: 2 课时.3.1 函数的观点及其表示法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的定义;(2) 理解函数值的观点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 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能力目标: (1)经过函数观点的学习,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2) 经过函数值的学习,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术;(3) 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 (1)函数的观点;(2) 利用“描点法”描述函数图像.教课难点: (1)对函数的观点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述函数图像.课时安排: 2 课时.3.2 函数的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一性与奇偶性的观点;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议论函数的单一性;⑶理解拥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色,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经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⑵经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⑴函数单一性与奇偶性的观点及其图像特色;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课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一性的判断)课时安排: 2 课时.3.3 函数的实质应用举例知识目标:( 1)理解分段函数的观点;(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认识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能力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 3)能成立简单实质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教课要点:( 1)分段函数的观点;(2)分段函数的图像.教课难点:( 1)成立实质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1)n 次根式的观点;⑶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认识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变;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育计算工具使用技术.教课要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教课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课时安排: 2 课时.4.1 实数指数幂( 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例;⑵经过几个常有的幂函数,认识幂函数的图像特色 .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⑶经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察看,培育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察看能力. 教课要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课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课时安排: 2 课时.4.2 指数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认识指数模型,认识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一性;⑶认识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进而培育学生剖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课要点:⑴指数函数的观点、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课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课时安排: 2 课时.4.3 对数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观点,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观点;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认识积、商、幂的对数.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育计算工具的使用技术.教课要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教课难点:对数的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4.4 对数函数知识目标:⑴认识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色;⑵认识对数函数的实质应用 . 能力目标:⑴察看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育察看能力;⑵经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育学生数学思想能力和剖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课要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课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质问题的题意剖析.课时安排: 2 课时.5.1 角的观点推行知识目标:⑴认识角的观点推行的实质背景意义;⑵理解随意角、象限角、界线角、终边同样的角的观点.能力目标:( 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 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同样的角;( 3)培育察看能力和计算技术.教课要点:终边同样角的观点.教课难点:终边同样角的表示和确立.课时安排: 2 课时.5.2 弧度制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观点;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 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育学生的计算技术与计算工具使用技术.教课要点:弧度制的观点,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课难点:弧度制的观点.课时安排: 2 课时.5.3 随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线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随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教课要点:⑴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观点;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教课难点: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课要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课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确实定.课时安排: 2 课时.5.5 引诱公式能力目标:( 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随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变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课要点:三个引诱公式.教课难点:引诱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5.6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 (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 (3) 认识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 (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 (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3) 经过比较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进而培育数学思想能力.教课要点:( 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 y=sinx 在上的简图.教课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 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 2)认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 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 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育使用计算工具的技术.教课要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引诱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课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word教案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观察钟表,如果当前的时间是2点,那么时针走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再经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每间隔12小时,当前时间2点重复出现.类似这样的周期现象还有哪些?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对于函数()y 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当x 取定义域D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T D +∈,并且等式()()f x T f x +=成立,那么,函数()y f x =叫做周期函数,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由于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对α∈R ,恒有2π()k k α+∈∈R Z ,并且sin(2π)=sin ()k k αα+∈Z ,因此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并且2π,4π,6π,及2π-,4π-,都是它的周期.通常把周期中最小的正数叫做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仍用T 表示.今后我们所研究的函数周期,都是指最小正周期.因此,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构建问题 探寻解决由周期性的定义可知,在长度为2π的区间(如[]0,2π,[]2,0-π,[]2,4ππ)上,正弦函数的图像相同,可以通过平移[]0,2π上的图像得到.因此,重点研究正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即在[]0,2π上的图像.用“描点法”作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把区间[]0,2π分成12等份,并且分别求得函数x y sin =在各分点及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列表如下:(见教材)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用光滑曲线依次联结各点,得到[]sin 0,2y x =π在上的图像.(见教材)将函数sin y x =在[]0,2π上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2π,4π,,就得到sin ,y x =∞+∞在(-)上的图像,这个图像叫做正弦曲线.(见教材)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正弦曲线夹在两条直线1y =-和1y =之间,即对任意的角x ,都有sin 1x …成立,函数的这种性质叫做有界性.一般地,设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有定义,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 ,对任意的),(b a x ∈都有()f x M…,那么函数)(x f y =叫做区间),(b a 内的有界函数.如果这样的M 不存在,函数)(x f y =叫做区间),(b a 上的无界函数.显然,正弦函数是R 内的有界函数.正弦函数x y sin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具有下面的性质: (1)是R 内的有界函数,其值域为 []1,1-.当2()2x k k π=+π∈Z 时,1max =y ;当2()x k k π=-+π∈2Z 时,1min -=y .(2)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 (3)是奇函数.(4) 在每一个区间(2,222k k ππ-+π+π)(k ∈Z )上都是增函数,其函数值由−1增大到1;在每一个区间3(2,222k k ππ+π+π)(k ∈Z )上都是减函数,其函数值由1减小到−1.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观察发现,正弦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中有五个关键点:(0,0),,12π⎛⎫ ⎪⎝⎭, (),0π,3,12π⎛⎫- ⎪⎝⎭, ()2,0π.描出这五个点后,正弦函数x y sin =,[]0,2π在上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经常首先描出这关键的五个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联结起来,从而得到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简图.这种作图方法叫做“五点法”.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1 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1+=在[]0,2π上的图像.分析 x y sin =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分别是0,2π,π,23π,2π,这里要求出x y sin 1+=在五个相应的函数值,从而得到五个点的坐标,最后用光滑的曲线联结这五个点,得到图像. 解 列表以表5-6中每组对应的x ,y 值为坐标,描出点),(y x ,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y sin 1+=在[]0,2π上的图像.例2 已知sin 4x a =-, 求a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x sin ≤1,所以4a -≤1,即141a --剟, 解得35a剟.故a 的取值范围是[3,5].例3 求使函数sin 2y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并指出最大值是多少.分析 将2x 看作正弦函数中的自变量,因此需要进行变量替换.解 设x u 2=,则使函数u y sin =取得最大值1的集合是π2π,2u u k k ⎧⎫=+∈⎨⎬⎩⎭Z , 由π22π2x u k ==+,得 ππ4x k =+. 故所求集合为 ππ,4x x k k ⎧⎫=+∈⎨⎬⎩⎭Z ,函数sin 2y x =的最大值是1.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6.11.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2.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2=在[]0,2π上的图像.3.已知 sin 3a α=-, 求a 的取值范围.4.求使函数sin 4y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并指出最大值是多少?构建问题 探寻解决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 .由于对x ∈R 恒有2π()x k k +∈∈R Z 并且cos (2π)x k +=x cos ,可知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周期是2π.用“描点法”作出余弦函数x y cos =在[]0,2π上的图像.把区间[]0,2π分成12等份,并且分别求得函数x y cos =在各分点及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列表(见教材).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用光滑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cos 0,2πy x =在上的图像(见教材).将函数[]cos 0,2πy x =在上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2π,4π,,,就得到余弦函数cos ,y x =∞+∞在(-)上的图像(见教材).这个图像叫做余弦曲线.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余弦函数cos ()y x x =∈R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余弦函数有如下性质:⑴ 是有界函数,其值域为[]1,1-.当2π()x k k =∈Z 时, 1max =y ;当(21)π()x k k =+∈Z 时, min 1y =-.⑵ 是周期为2π的函数.⑶ 是偶函数.⑷ 在区间((21)π,2π)k k -()k ∈Z 内是增函数,函数值从1-增加到1;在区间(2π,(21)π)k k +()k ∈Z 内是减函数,函数值从1减少到1-.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4 用“五点法”作出函数x y cos -=在[]0,2π上的图像. 分析cos y x =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分别是0,2π,π,23π,2π,这里要求出x y cos -=在这五个关键点上的相应函数值,从而得到五个点的坐标,最后用光滑的曲线联结这五个点,得到图像. 解 列表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然后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y cos -=[]0,2π在上的图像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5.6.2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函数x=在[]y cos1-0,2π上的图像.。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案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等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图像绘制。

3、能够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工程、物理等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3、三角函数的图像绘制和应用实例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应用实例的解决。

重点: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图像绘制。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教学软件:GeoGebra或Desmos图形计算器。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初中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绘制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以实际应用案例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示范和PPT展示,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恒等变换的运用,并能够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巩固练习:提供几个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加深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恒等变换的应用。

七、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测试、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表现。

2、为学生提供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八、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自己寻找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写出解决方案并绘制出相关的图像。

中职数学三角函数试卷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三角函数?()A.正弦B.余弦C.正切D.以上都是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A.实数集B.有理数集C.正实数集D.单位圆上的点3、下列哪个选项的三角函数值为正?()A. sin(0)B. cos(π/2)C. tan(π/4)D.以上都是二、填空题4、写出下列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角度1:30度;角度2:45度;角度3:60度;角度4:90度;角度5:180度。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课件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课件

(1)若sin α= 1 ,且α为锐角,则α= 30 . 2
(2)若tan α=-1,且α∈[0°,180°],则α= 135 .
(3)若cos α=1 ,且0°≤α≤360°,则α= 2
(D)
A.30°
B.60°
C.30°或150°
D.60°或300°
【例1】 选择题 (1)下列是正弦函数y=sin x,0≤x≤2π的图象的是 ( )
2 当x是第二象限内的角时, x 180 45 135. x 45或135.
(2)已知tan x= 3,且0≤x≤2π,求角x的值.
(2) tan x 3 0, x是第二或第四象限内的角.
由于 tan 3,
3
所以当x是第二象限内的角时, x 2 ,
33
当x是第四象限内的角时, x 2 5 .
【考试意图】 考查正弦函数y sinx的性质--值域有界性. 【答案】 B 【解题指南】 正弦函数值域介于 1与1之间,所以 2 2sinx 2, 所以由 2 m 1 2,可求得m的取值范围是 1 m 3.
(3)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 ) A.sin 35°<sin 55° C.sin 135°<sin 155°
②正弦函数y=sin x(0≤x≤2π),当x= 时,y有最大值为1.
2 ③余弦函数y=cos x在[π,2π]上是增函数.
④余弦函数y=cos 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6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已知一个未知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 其方法是先求出满足条件的锐角,再用相应的诱导公式进行解决.
3
x0
π

最新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章三角函数教案数学

最新中职数学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章三角函数教案数学

第五章三角函数5.1.1角的概念的推广【教学目标】1.理解正角、负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等概念,掌握角的加减运算.2.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并由此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任意角(正角、负角、零角)、终边相同的角、第几象限的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任意角和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讨论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发现旧概念的不足之处,进而探索新的概念.讲课过程中,紧扣“旋转”两个字,让学生在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教学过程】5.1.2弧度制【教学目标】1. 理解弧度制的概念以及弧长公式,掌握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 理解角的弧度数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等价转化与辩证统一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弧度制的概念,掌握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教学难点】理解弧度制的概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类比教学法,在复习角度制的基础上引入弧度制,深入探究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使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弧度制的优越性,逐步适应用弧度制度量角.5.2.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记其在各象限的符号;掌握三角函数线的定义及画法.2.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难点】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与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复习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定义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练结合,使学生牢固掌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和象限内的点坐标符号导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接着把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转化为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表示,使数与形密切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对三角函数定义的理解.【教学过程】5.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会运用公式求值,化简,证明.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揭示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求值、化简、恒等式证明).【教学难点】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在解题中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公式,懂得公式的来龙去脉,并能灵活运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熟练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5.2.3诱导公式【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2. 了解对称变换思想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3.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利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教学难点】诱导公式(一)、(二)、(三)的推导.【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诱导与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借助单位圆和三角函数线,充分利用对称的性质,揭示诱导公式与同角公式之间的联系,然后讲练结合,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应用.【教学过程】5.3.1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函数的简图;2.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用正弦线画正弦曲线,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与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借助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弦线,较精确地画出正弦曲线,然后通过观察图象,得到简单的五点作图法;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五点作图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正弦线的变化情况,从诱导公式与函数图象两方面来总结归纳正弦函数的性质;通过例题,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教学过程】5.3.2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余弦函数的简图.2.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余弦曲线的得出.【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图象与代数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先用简单的五点法画出余弦曲线,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余弦曲线,结合诱导公式,得出余弦函数的性质.通过例题,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研究函数的方法.【教学过程】5.3.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方法.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类比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启发探究、类比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三角函数的图象,学会已知正弦值求角,并总结出这类题的解题步骤;对于由已知余弦值或正切值求角,可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类比求解.【教学过程】。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篇一: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1.1集合的概念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标准书写.课时安排:2课时.1.2集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1〕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2〕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1.4充要条件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 ”,“ ”,“”的正确使用.教学难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2.2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高温导热油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课时安排:1课时.2.3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2课时.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风冷式离心油泵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课时安排:2课时.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 (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3.2函数的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bwcb沥青泵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yhb立式齿轮泵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4.1实数指数幂(1)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yhb轴头齿轮油泵指数幂的互化.课时安排:2课时.4.1实数指数幂〔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4.2指数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课时安排:2课时.4.3对数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数的ycb齿轮泵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4.4对数函数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zyb-33.3a问题的题意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5.1角的概念推广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5.2弧度制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zyb系列渣油泵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课时安排:2课时.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确实定.课时安排:2课时.5.5诱导公式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搅拌站渣油泵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zyb型增压渣油泵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课时安排:2课时.6.1数列的概念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zyb重油泵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假设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课时安排:2课时.6.2等差数列〔一〕知识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2〕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2课时.6.2等差数列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前项和公zyb煤焦油泵式,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课时安排:2课时.6.3等比数列【篇二: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课题】 6.1 数列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2〕掌握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引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并且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一项.【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假设干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通过几个实例讲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项、首项、项数、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讲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从几个具体实例入手,引出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什么是“一定次序”.实际上,不管能否表述出来,只要写出来,就等于给出了“次序”,比方我们随便写出的两列数:2,1,15,3,243,23与1,15,23,2,243,3,就都是按照“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因此它们就都是数列,但它们的排列“次序”不一样,因此是不同的数列.例1和例3是基此题目,前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项;后者是利用通项公式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数列中的项,是通项公式的逆向应用.例2是稳固性题目,指导学生分析完成.要列出项数与该项的对应关系,不能泛泛而谈,采用对应表的方法比较直观,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1 -- 2 -- 3 -- 4 -- 5 -【篇三: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1.1集合的概念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标准书写.课时安排:2课时.1.2集合之间的关系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1〕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课时安排:2课时.1.3集合的运算〔2〕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1.4充要条件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课时安排:2课时.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2.2区间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区间的概念.教学难点:区间端点的取舍.课时安排:1课时.2.3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目标:⑴了解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解法.能力目标:⑴通过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⑵通过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⑴方程、不等式、函数的图像之间的联系;⑵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课时安排:2课时.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知识目标:〔1〕理解含绝对值不等式或的解法;〔2〕了解或的解法.能力目标:〔1〕通过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数形结合的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1〕不等式或的解法.〔2〕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教学难点:利用变量替换解不等式或.课时安排:2课时.3.1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2)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3)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函数的概念; (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教学难点:(1)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的理解;(2)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3.2函数的性质知识目标:⑴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⑵会借助于函数图像讨论函数的单调性;⑶理解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特征,会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能力目标:⑴通过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⑵通过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⑴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概念及其图像特征;⑵简单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课时.3.3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知识目标:〔1〕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2〕理解分段函数的图像;〔3〕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分段函数问题.能力目标:〔1〕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分段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2〕掌握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3〕能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的关系式.教学重点:〔1〕分段函数的概念;〔2〕分段函数的图像.教学难点:〔1〕建立实际问题的分段函数关系;〔2〕分段函数的图像.课时安排:2课时.4.1实数指数幂(1)知识目标:⑴复习整数指数幂的知识;⑵了解n次根式的概念;⑶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能力目标:⑴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之间的转化;⑵会利用计算器求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值;⑶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教学难点: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课时安排:2课时.4.1实数指数幂〔2〕知识目标:⑴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⑵通过几个常见的幂函数,了解幂函数的图像特点.能力目标:⑴正确进行实数指数幂的运算;⑵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⑶通过对幂函数图形的作图与观察,培养学生的计算工具使用能力与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课时安排:2课时.4.2指数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⑵了解指数模型,了解指数函数的应能力目标:⑴会画出指数函数的简图;⑵会判断指数函数的单调性;⑶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⑴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⑵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应用实例.课时安排:2课时.4.3对数知识目标:⑴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⑵掌握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的方法;⑶了解积、商、幂的对数.能力目标:⑴会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之间的互化;⑵会运用函数型计算器计算对数值;⑶培养计算工具的使用技能.教学重点: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教学难点:对数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4.4对数函数知识目标:⑴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特征;⑵了解对数函数的实际应用. 能力目标:⑴观察对数函数的图像,总结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⑵通过应用实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应用中实际问题的题意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5.1角的概念推广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课时安排:2课时.5.2弧度制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确实定.课时安排:2课时.5.4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确实定.课时安排:2课时.5.5诱导公式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知识目标:(1)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x在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5.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

中职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全部教学设计7份教案(高教版)

中职数学第五章《三角函数》全部教学设计7份教案(高教版)

【课题】5.1 角的概念推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的实际背景意义;⑵理解任意角、象限角、界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概念.能力目标:(1)会判断角所在的象限;(2)会求指定范围内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3)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终边相同角的概念.【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表示和确定.【教学设计】(1)以丰富的生活实例为引例,引入学习新概念——角的推广;(2)在演示——观察——思维探究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理解终边相同的角;(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教学备品】教学课件、学习演示用具(两个硬纸条一个扣钉).【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0°(1)(2)经过这样的推广以后,角包含任意大小的正角、负角和零、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叫做界限角,例如,0°、90°、180°、270°、360°、−90°、−270°角等都是界限角.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5.1.1.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⑴ 60°;⑵−210°;⑶225°;⑷−300°.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用图钉联结两根硬纸条,将其中一根固定在OA的位置,将另一根先转动到OB的位置,然后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观察木条重复转到OB的位置时所形成角的特征.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多个,它们所组成的集合为60(1)360300+-⨯=-;当1k =时,601360420+⨯=360°~720°之间与60°角终边相同的角为300-、60和420.036011426'⨯=-; 26136024534''+⨯=; 11426236060534''+⨯=.720°之间与11426'-角终边相同的角为 写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轴正半轴上;当【课题】5.2弧度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弧度制的概念;⑵理解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关系.能力目标:(1)会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与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教学重点】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教学难点】弧度制的概念.【教学设计】(1)由问题引入弧度制的概念;(2)通过观察——探究,明晰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关系;(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计算技能;(4)在操作——实践中,培养计算工具使用技能;(5)结合实例了解知识的应用.【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若圆的半径为r ,圆心角∠AOB 所对的圆弧长为的大小就是 22r r=弧度弧度.: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由定义知道,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等于圆弧长的比,即 lrα=(). 半径为r 的圆的周长为,故周角的弧度数为2π(rad)2π(rad)r r=知道圆心角和半径,求弧长时,要首先将圆心角换算为弧度,因此≈⨯≈(m).45 3.1421547.1约为47.1 m.,圆心角为60°,则该扇形的弧长,扇形面积S=.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1m,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自行车行进时,车轮在1min内转过了96圈.若车轮的半小时前进了多少米(精确到【课题】5.3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定义域;⑵理解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正负号;⑶掌握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能力目标:⑴会利用定义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判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⑵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⑶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难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符号的确定.【教学设计】(1)在知识回顾中推广得到新知识;(2)数形结合探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3)利用定义认识各象限角三角函数的正负号;(4)数形结合认识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5)问题引领,师生互动.在问题的思考和交流中,提升能力.【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Rt ABC 中,= 、cos Rt ABC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使得点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写作= 、cos B a c>,tan >,cos4327027这类问题需要首先计算出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然后再31206(1)2-⨯+⨯-⨯-=-.3tan180+213πππ【课题】5.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能力目标:⑴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他的三角函数值;⑵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三角式的值.【教学重点】同角的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平方关系求正弦或余弦值时,正负号的确定.【教学设计】(1)由实际问题引入知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2)认识数形结合的工具——单位圆;(3)借助于单位圆,探究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4)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5)拓展应用,提升计算技能.【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1) (2)观察单位圆(如图(2)):由于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cos ,sin )P αα,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可以得 sin tan cos y x ααα==, 222sin cos 1r αα+==.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sin cos 1αα+=,sin tan cos ααα= .说明前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之间的平方关系,后面的公式显示了同角的三个函数之间的商数关系,【课题】5.5 诱导公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 “360k α+⋅”、“α-”、“180°α±”的诱导公式. 能力目标:(1)会利用简化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2)会利用计算器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计算工具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个诱导公式.【教学难点】诱导公式的应用.【教学设计】(1)利用单位圆数形结合的探究诱导公式; (2)通过应用与师生互动,巩固知识;(3)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体会数字时代科技的进步;(4)提升思维能力,以诱导公式为载体,渗透化同的数学思想.【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又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其各三角函数值并不发生变化.3=;23-;23-.3质疑质疑3-;22【课题】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 理解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的简图的方法;(3)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力目标:(1) 认识周期现象,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为载体,理解周期函数;(2) 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3) 通过对照学习研究,使学生体验类比的方法,从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2)用“五点法”作出函数y=sin x在[]0,2π上的简图.【教学难点】周期性的理解.【教学设计】(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周期现象,介绍周期函数;(2)利用诱导公式,认识正弦函数的周期;(3)利用“描点法”及“周期性”作出正弦函数图像;(4)观察图像认识有界函数,认识正弦函数的性质;(5)观察类比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教学备品】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板,常规教具.【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时间是多少呢?,,的取值范围.,即,,*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5.6.2【课题】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计算器求角度的方法;(2)了解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的方法.能力目标:(1)会利用计算器求角;(2)已知三角函数值会求指定范围内的角;(3)培养使用计算工具的技能.【教学重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利用诱导公式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指定范围内的角.【教学设计】(1)精讲已知正弦值求角作为学习突破口;(2)将余弦、正切的情况作类比让学生小组讨论,独立认知学习;(3)在练习——讨论中深化、巩固知识,培养能力;(4)在反思交流中,总结知识,品味学习方法.【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23.58°=156.42°反过来,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求出相应的角?~360°范围内,正切值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观察钟表,如果当前的时间是2点,那么时针走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再经过12个小时后,显示的时间是多少呢?

每间隔12小时,当前时间2点重复出现.
类似这样的周期现象还有哪些?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对于函数()y f x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T ,当x 取定义域D 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T D +∈,并且等式()()f x T f x +=成立,那么,函数()y f x =叫做周期函数,常数T 叫做这个函数的一个周期.
由于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对α∈R ,恒有2π()k k α+∈∈R Z ,并且sin(2π)=sin ()k k αα+∈Z ,因此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并且2π,4π,6π,及2π-,4π-,都是它的周期.
通常把周期中最小的正数叫做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仍用T 表示.今后我们所研究的函数周期,都是指最小正周期.因此,正弦函数的周期是2π.
构建问题探寻解决
由周期性的定义可知,在长度为2π的区间(如[]0,2π,[]2,0-π,[]2,4ππ)上,正弦函数的图像相同,可以通过平移[]0,2π上的图像得到.因此,重点研究正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即在[]0,2π上的图像.
用“描点法”作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
把区间[]0,2π分成12等份,并且分别求得函数x y sin =在各分点及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列表如下:(见教材)
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用光滑曲线依次联结各点,得到[]sin 0,2y x =π在上的图像.(见教材)
将函数sin y x =在[]0,2π上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2π,4π,,就得到sin ,y x =∞+∞在(-)上的图像,这个图像叫做正弦曲线.(见教材)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正弦曲线夹在两条直线1y =-和1y =之间,即对任意的角x ,都有sin 1x 成立,函数的这种性质叫做有界性.
一般地,设函数)(x f y =在区间),(b a 上有定义,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 ,对任意的),(b a x ∈都有()f x M ,那么函数)(x f y =叫做区间),(b a 内的有界函数.如果这样的M 不存在,函数)(x f y =叫做区间),(b a 上的无界函数.
显然,正弦函数是R 内的有界函数.
正弦函数x y sin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具有下面的性质:
(1)是R 内的有界函数,其值域为[]1,1-.当2()2
x k k π=+π∈Z 时, 1max =y ;当2()x k k π
=-+π∈2
Z 时,1min -=y . (2)是周期为2π的周期函数.
(3)是奇函数.
(4)在每一个区间(2,222
k k ππ-+π+π)(k ∈Z )上都是增函数,其函数值由−1增大到1;在每一个区间3(2,222
k k ππ+π+π)(k ∈Z )上都是减函数,其函数值由1减小到−1.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观察发现,正弦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中有五个关键点:
(0,0), ,12π⎛⎫ ⎪⎝⎭, (),0π, 3,12π⎛⎫- ⎪⎝⎭, ()2,0π.
描出这五个点后,正弦函数x y sin =,[]0,2π在上的图像的形状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经常首先描出这关键的五个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联结起来,从而得到正弦函数在[]0,2π上的简图.这种作图方法叫做“五点法”.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例1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1+=在[]0,2π上的图像.
分析x y sin =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分别是0,2π,π,23π,2π,这里要求出x y sin 1+=在五个相应的函数值,从而得到五个点的坐标,
最后用光滑的曲线联结这五个点,得到图像.解列表
x0 π
2
π

2

x
sin0 1 0 −1 0
x
y sin
1+
= 1 2 1 0 1
以表5-6中每组对应的x,y值为坐标,描出点)
,
(y
x,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
y sin
1+
=在[]
0,2π上的图像.
例2已知sin4
x a
=-, 求a的取值范围.
解因为x
sin≤1,所以4
a-≤1,即
141
a
--,
解得35
a.
故a的取值范围是[3,5].
例3求使函数sin2
y x
=取得最大值的x的集合,并指出最大值是多少.分析将2x看作正弦函数中的自变量,因此需要进行变量替换.
解设x u 2=,则使函数u y sin =取得最大值1的集合是
π2π,2u u k k ⎧⎫=+∈⎨⎬⎩⎭
Z , 由π22π2
x u k ==+, 得ππ4
x k =+. 故所求集合为ππ,4x x k k ⎧⎫=+∈⎨⎬⎩⎭
Z ,函数sin 2y x =的最大值是1.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6.1
1.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在[]0,2π上的图像.
2.利用“五点法”作函数x y sin 2=在[]0,2π上的图像.
3.已知sin 3a α=-,求a 的取值范围.
4.求使函数sin 4y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并指出最大值是多少?
构建问题探寻解决
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R .由于对x ∈R 恒有2π()x k k +∈∈R Z 并且cos(2π)x k +=x cos ,可知余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周期是2π.
用“描点法”作出余弦函数x y cos =在[]0,2π上的图像.
把区间[]0,2π分成12等份,并且分别求得函数x y cos =在各分点及区间端点的函数值,列表(见教材).
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用光滑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cos 0,2πy x =在上的图像(见教材).
将函数[]cos 0,2πy x =在上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2π,4π,,,就得到余弦函数cos ,y x =∞+∞在(-)上的图像(见教材).这个图像叫做余弦曲线.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余弦函数cos ()y x x =∈R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余弦函数有如下性质:
⑴是有界函数,其值域为[]1,1-.当2π()x k k =∈Z 时, 1max =y ;当(21)π()x k k =+∈Z 时, min 1y =-.
⑵是周期为2π的函数.
⑶是偶函数.
⑷在区间((21)π,2π)k k -()k ∈Z 内是增函数,函数值从1-增加到1;在区间(2π,(21)π)k k +()k ∈Z 内是减函数,函数值从1减少到1-.
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例4 用“五点法”作出函数x y cos -=在[]0,2π上的图像.
分析cos y x =图像中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分别是0,2π,π,23π,2π,这里要求出x y cos -=在这五个关键点上的相应函数值,从而得到五个点的坐标,最后用光滑的曲线联结这五个点,得到图像.
解列表
x
0 π2 π 3π2 2π x cos 1
0 −1 0 1 x y cos -=
−1 0 1 0 −1
以表中的y x ,值为坐标,描出点(,)x y ,然后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联结各点,得到函数x y cos -=[]0,2π在上的图像
运用知识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5.6.2
用“五点作图法”作出函数x
=在[]
y cos
1-
0,2π上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