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多变的天气》。
教材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天气现象的分类、天气图标的认识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章节。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天气现象的分类和天气图标的识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现象的分类,包括晴、雨、雪、雾等天气状况。
2.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天气图标的能力,能够根据图标判断天气状况。
3. 通过对天气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现象的分类,天气图标的识别。
难点:天气现象与天气图标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气现象图片、天气图标卡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并说明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天气现象的分类,包括晴、雨、雪、雾等天气状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3. 图标识别:讲解天气图标的识别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图标判断天气状况。
4. 例题讲解:以实际天气为例,让学生分析并判断天气状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组天气图标,并解释其含义。
7. 作业布置:(1)绘制一幅天气现象分类图,标注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2)收集不同的天气图标,分析其含义,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天气现象分类:晴雨雪雾天气图标识别:太阳雨滴雪花雾气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天气现象分类图,标注各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答案:略2. 收集不同的天气图标,分析其含义,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讲解天气现象的分类和天气图标的识别,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高了合作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多变的天气
2024年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多变的天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世界》第四章《多变的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常见的天气现象、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天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学会保护自己,预防自然灾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如何观察天气。
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画纸、画笔。
学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场景,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天气现象。
2. 天气概念讲解(10分钟)结合课件,讲解天气的定义,引导幼儿认识天气现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学习如何判断天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相应的天气现象。
5. 天气观察实践(10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天气,记录下来所见所闻。
回到教室,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了解天气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天气观察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关注天气变化,保护自己。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概念2. 常见的天气现象3. 天气观察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天气现象,并简要说明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天气的概念,认识了常见的天气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程度,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天气,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天气日记的活动,让他们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天气观察实践的组织4. 作业设计的目的与执行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观察天气。
2024年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
2024年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大气现象》第三节“多变的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与特点,影响天气的因素,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影响天气的因素,学会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的定义,影响天气的因素,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板书用具。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2. 新课讲解:(2)影响天气的因素:讲解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3)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介绍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成因,并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天气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2. 影响天气的因素3. 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4.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天气的定义。
(2)列举三种影响天气的因素,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3)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的成因。
2. 答案:(1)天气是指短时间内某地区大气层的变化状况。
(2)影响天气的因素有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例如,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陆分布影响湿度;地形影响风速等。
《多变的天气》教案15篇
《多变的天气》教案《多变的天气》教案15篇《多变的天气》教案1设计思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觉得秋天的天气变化不仅是秋天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天气的变化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考虑到我们班级体弱儿较多的特点,我们想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讨论,引导幼儿懂得保护自己,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于是,我们从了解天气变化入手,开展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1、通过统计、交流,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天气变化,引发幼儿继续探索气候变化的兴趣。
2、能合作记录统计结果,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重点:会用简单、清楚的'方法进行记录。
难点:能和同伴合作记录统计结果。
材料与环境创设:活动前将幼儿11月的天气记录进行汇总,幼儿记录用纸、笔等,展示用小黑板两块。
活动流程:经验回顾讨论操作交流展示思考延伸活动过程:1、导入讨论(1)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到场地上去干什么了?为什么好几天没找到云宝宝啊?(2)师:什么样的天气我们能找到云宝宝?(3)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气象变化?(4)出示汇总表:老师已经把小朋友记录的11月份天气情况都放在一张表格里,你们看看11月份有哪些气象变化?(5)师:那么,11月份到底有几天晴天,几天阴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统计一下吧!2、讨论操作讨论:师:统计的时候,怎么样让人家知道你统计的是晴天还是阴天呢?引导:用不同的标志表示不同的天气情况。
难点:晴到多云等变化的天气标志如何表示。
操作:幼儿两人合作进行统计。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先分工后合作。
幼儿能否用讨论的记录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展示(1)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
(2)请部分幼儿介绍统计结果:你们统计的结果是什么?你们是怎么统计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分工的)(对可能出现的不一致进行讨论)(3)师:小朋友进行了统计,可是,你们的统计准确吗?有什么办法知道你的统计结果是正确的呢?引导:将所有的天气天数相加,和11月的天数比较,一致的为正确。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会描述天气,并感受天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2)、对天气的特征的认识(3)、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天气符号,并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读图,析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防风,防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为什么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2、学会识别“天气符号”3、掌握识别卫星云图的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 2、学会运用符号“风”3、掌握“卫星云图的识别”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放松一下,播放《雷欧之歌》从刚才的那首《雷欧之歌》里,我们听到了很多词语,如:打雷、下雨、天冷、天热等,大家发现这几个词语都是对什么的描述?(天气)对,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天气。
翻开课开到46页,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新课讲授讨论活动一:怎样去描述天气过渡:拿着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去描述天气?问:平时我们都用到哪些词来描述天气?师:我们平时就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这些词来描述天气。
过渡:那么大家带着这些词语,能不能来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播放图片,我们平时就用到“晴朗、阴云密布、……”等等来描述天气过渡:知道了如何描述天气后,我们进一步来想一想天气有什么特点?或者说我们如何去认识天气,天是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它的特点来找到它。
讨论活动二:天气有什么特点?首先请大家看一段材料(学生阅读)“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鹅毛般的大雪来。
”问: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天气有什么特点呢?生:多变、短时(教师提醒)追问:什么叫天气呢?天气: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
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现象、天气预报的编制、气象仪器的使用以及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定义,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掌握基本的气象术语。
2. 学会编制简单的天气预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预报的编制,气象仪器的使用。
重点:天气的定义,常见的天气现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仪器模型,PPT课件。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天气预报编制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关注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雾、雨、雪等。
(3)讲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
(4)介绍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低压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2)学生动手绘制天气符号,加深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3)学生编制简单的天气预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天气现象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5. 随堂练习编制一份关于天气现象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2. 常见的天气现象3. 气象仪器的使用4. 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本周的天气变化,编制一份天气预报。
答案:根据学生所学的天气知识,分析本周的天气变化,编制一份简单的天气预报。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学生可从出行、穿衣、农业等方面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2.使用气象符号解读简单的天气图。
3.解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
2.激发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的基本概念;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学会使用气象符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段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天气。
(2)新知讲解(20分钟)1.天气定义:介绍天气的基本概念。
2.天气类型:讲解晴天、雨天、雪天等基本天气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3.天气符号:教授常见的气象符号,并让学生练习识别这些符号。
4.天气预报:讨论天气预报的意义和制作流程。
(3)实践活动(25分钟)1.天气日记:布置任务让学生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2.天气预报模拟: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模拟一次天气预报的播报。
3.小组讨论:讨论不同天气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提升(10分钟)课堂小测验:进行简短的测验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反馈: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5)作业布置(5分钟)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每天记录天气情况,并尝试预测第二天的天气。
思考题: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帮助?四、教学资源- 天气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
- 气象符号卡片。
- 天气预报软件/网站链接。
- 学生用的记录表和工作手册。
五、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 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支持。
多变的天气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与气候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读天气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天气与气候、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预报天气的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德育目标(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能判读天气预报图包含的天气信息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本节课设计了自学教材,上台表演等环节,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教法、学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2分钟)播放音乐《海尔兄弟》片段,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一).天气与气候(10分钟)提问:今天天气如何,你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设计意图:引出天气的概念(1)美文欣赏(2)出示对比图片设计意图:总结天气的特点仔细体会,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加强对本节课重点的理解(二)天气的影响?(2分钟)(三)明天的天气怎么样?(20分钟)(1)卫星云图(2)天气符号(模仿秀)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的在天气预报图中识别天气。
(四)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5分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设计意图: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课堂总结和思考(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1分钟)(二)反馈练习(4分钟)1 天气的特点是( A )①短时间②长时间③多变④稳定⑤即时状况⑥平均状况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2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多变的天气”,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与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科学应对不同的天气状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天气的概念,掌握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学会查看并解读天气预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养成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的解读,以及科学应对不同天气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天气预报图、气象符号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彩图天气预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多变的天气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天气的定义、特征,介绍主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 例题讲解:以实际天气预报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查看、解读天气预报。
4. 随堂练习:发放气象符号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符号,模拟制作天气预报。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在不同天气下,如何科学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与特征2. 主要天气系统及其特点3. 天气预报的解读4. 科学应对不同天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制作成天气预报表。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完整的天气预报表,包括日期、天气状况、气温、风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天气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关注环保问题,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设备,体验气象观测工作等。
2024年《多变的天气》教案
2024年《多变的天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多变的天气》教材,主要涉及第二章“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2. 掌握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图,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2.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特点及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天气图;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多变的天气现象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2)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知识讲解:(1)讲解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3)讲解高压与低压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展示锋面系统的天气图,分析其特点,预测天气变化;(2)展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图,分析其特点,预测天气变化;(3)展示高压与低压系统的天气图,分析其特点,预测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的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2)让学生分析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3)让学生分析高压与低压系统的天气图,预测天气变化。
(2)强调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多变的天气》2. 内容:(1)锋面系统:概念、特点、影响;(2)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点、影响;(3)高压与低压系统:概念、特点、影响。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气候与天气》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如何观察天气变化,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定义,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学会观察天气变化,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天气预报视频。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窗外或校园内的天气现象,讨论天气现象的成因。
4.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成因,如晴天、阴天、雨天、雾天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
六、板书设计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 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3. 天气观察与预报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本周的天气变化,预测下周一的天气。
2. 答案:根据观察和所学知识,给出合理的天气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实施;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2024全新多变的天气教案,通用范文
2024全新多变的天气教案,通用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六章“气象万千”,具体内容为第一节的“多变的天气”。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的定义、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主要类型。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的定义、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气象图表、天气预报视频。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天气的定义、形成原因。
(2)介绍主要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多云、雾、雨、雪等。
(3)分析不同天气类型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天气预报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天气预报信息,并学会判断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气象图表,让学生根据图表信息分析我国某城市的天气变化,并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1)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形成原因。
2. 主要天气类型及特点。
3. 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描述你所在城市的天气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2. 答案:学生需根据实际天气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环节的反馈。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信息,学会从天气预报中获取有用信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气象站、制作气象图表等,丰富学生的气象知识。
幼儿园公开课精品教案《多变的天气》中大班
幼儿园公开课精品教案《多变天气》中大班一、教学内容《多变天气》这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第四章“自然与生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解天气对人们生活影响;学习简单气象符号。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关心生活环境。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描述和表达。
难点: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影响,学会简单气象符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气符号卡片、各种天气场景图片。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天气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2. 讲解与互动(15分钟)(1)介绍各种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让幼儿学会描述。
(2)讨论天气对人们生活影响,引导幼儿关注生活环境。
(3)学习简单气象符号,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加深记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识别并说出对应天气现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各种天气场景图片,让幼儿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小组合作,用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等制作天气符号卡片。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天气影响:出行、穿衣、活动受限3. 气象符号:太阳、云、雨滴、雪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最喜欢天气,并描述为什。
(2)和家人一起观察天气,记录一周天气变化。
2. 答案:(1)略(2)示例:周一晴,周二阴,周三雨,周四晴,周五阴,周六晴,周日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天气有更深入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变的天气》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多变的天气》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多样性,知道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的天气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幼儿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3.学习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天气,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天气。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培养幼儿对天气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天气卡片(晴天、阴天、雨天等)2.天气图3.画笔、颜料4.彩虹伞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天气卡片,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天气,并简单描述该天气的特点。
2.天气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邀请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当前的天气。
3.天气图创作教师分发画笔和颜料,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天气图。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心中的天气。
4.天气游戏教师组织幼儿玩“猜猜看”游戏,教师描述一种天气,幼儿猜测是哪种天气。
邀请幼儿参与游戏,描述天气,让其他幼儿猜测。
5.天气知识分享教师向幼儿分享关于天气的知识,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邀请幼儿提问,教师解答。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幼儿对天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天气观察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好奇心。
3.在天气图创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创意,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天气,提高了幼儿的绘画能力。
4.在游戏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天气知识分享环节,部分幼儿对天气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六、教学建议1.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幼儿对天气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天气变化。
2.教师可适当增加关于天气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天气知识。
3.教师应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
多变的天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科学”第三节“多变的天气”,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的定义与特点、主要气象现象及其成因、天气预报的制作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气的定义,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认识常见的气象现象。
2. 使学生了解主要气象现象的成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解读天气预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象现象的成因、天气预报的解读。
教学重点:天气的定义、常见气象现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气象现象图片、天气预报视频。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多张气象现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变化。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的定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知识讲解:a. 讲解天气的定义,区别天气与气候。
b. 介绍常见的气象现象,分析其成因。
c.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解读方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气象现象,分享观察心得。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气象现象成因及天气预报解读方法。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的定义2. 常见气象现象及其成因3.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b. 举例说明三种常见的气象现象及其成因。
c.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特点。
2. 答案:a.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状态,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平均天气状况。
b. 示例:暴雨(强降水)、台风(热带气旋)、沙尘暴(强风将沙尘卷起)。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多变的天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常识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难点:识别卫星云图。
四、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
态度。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加之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预习提问)】
一、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是一个地区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的。
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天气,一般变化。
2、人们通常用某一地区一年或一段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来描述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区的天气,一般变化。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你一般从什么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如电视、网络、报纸、电话等)
2、天气预报的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和降水等的情况。
(1)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避免和预防不良天气的。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厚的地方一般是。
(3)天气符号:不同的天气符号代表不同的。
(4)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共分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我们称之为风。
【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比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与气候有何不同?
探究二:结合第47页“活动2”,说一说天气的影响有哪些?
探究三:结合第50页图3.6“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2011年7月2日)”,假设你是“肇源四中气象站”的小预报员,你能否模拟中央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家乡或者其他地区的天气情况。
【生生互动】
1、练习辨认不同的天气符号和风向标
2、学会播报简单的天气预报
【延伸拓展】
天气预报的制作播出过程:
首先,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
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
第三,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归纳总结。
第四,气象工作者对收集的各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最后,制作成电视节目。
【课堂小结】
1.天气特点:、
2.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当堂检测】 1.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
A.稳定
B.表现为风雨过程
C.表现为冷热
D.多变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
多变
的
天气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3.看卫星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区
D.云层厚的地方一定下暴雨
4. 表示的风向、风力分别是()
A.北风,四级
B.南风,四级
C.东南风,四级
D.西南风,四级
5.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天的是()
6.如图为大庆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天气状况为:由______天气转为______天气;
(2)风向为______风,风力达______级左右;
(3)最低气温为______℃,最高气温为______℃,气温日较差是______℃。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是围绕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把地理原理与事实材料结合起来,课堂信息量大能开阔学生视线。
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景设置,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较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