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及消毒灭菌

合集下载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常规消毒灭菌一、室内空气消毒具备排风净化功能的负压实验室,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放,但应采取通风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正压。

室内空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到建筑物以外并远离该建筑的进气口。

无排风净化功能的常压实验室,使用可汽化过氧化氢、气体二氧化氯对空间进行气体熏蒸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消毒,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与消毒后消毒剂残留的去除处理。

二、室内环境表面消毒若地面、实验台面等被明显污染,应立即用吸液布覆盖,喷洒消毒剂(从外向内)于吸液布上,使吸液布湿透,作用60min 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实验台面、桌椅、门把手、生物安全柜和解剖柜台面、侧壁等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表面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含有500~1 000mg/L有效氯溶液适于普通的环境表面消毒。

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5 000mg/L有效氯溶液。

用于金属表面消毒处理时,消毒结束后应尽快使用清水清除表面残余消毒剂。

三、生物安全防护设备的消毒(一)生物安全柜消毒在每次使用前后清除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污染,工作台面和内壁要用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擦拭,不触及送风滤器的扩散板。

75%乙醇消毒后需及时擦净水痕。

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须用水擦拭干净,防止对生物安全柜的腐蚀。

试剂溢漏或泼洒后,立即消毒污染物及污染的表面。

生物安全柜在移动或更换过滤器之前,要使用汽化过氧化氢、二氧化氯气体或甲醛蒸汽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终末消毒。

(二)高效过滤器的消毒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法或甲醛熏蒸法进行消毒。

消毒器应与排风过滤器排风箱体的消毒接口连接,利用循环气流带动蒸汽循环实现原位消毒。

消毒后可将滤器卸载,装入医用废物塑料袋中,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消毒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使用后应放入废物袋内高压灭菌。

防护鞋、防护眼罩、防护面具(半面具)、防护面罩(含正压面罩)表面用消毒剂喷雾或擦拭消毒,作用到预定时间后清洗晾干备用。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第二节 消毒灭菌旳利用
医疗器械物品旳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旳消毒 黏膜旳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旳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旳消毒 饮水旳消毒 环境旳消毒
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旳意思,多是灭菌旳成果。
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旳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 消毒灭菌旳措施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一)热力灭菌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增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旳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旳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长,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化学消毒剂旳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 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到达121.3℃,维持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物、手术敷料等。
(二)辐射灭菌法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γ、χ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旳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复制。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高中生物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

高中生物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

消毒、灭菌方法归纳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酒精灯火焰)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2h或121℃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65—266nm效果最强。

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

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消毒②电离辐射:高速电子、X射线、γ射线③微波: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主要靠热效应发挥作用,必须在有一定含水量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原理:⑴破坏菌体蛋白;⑵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⑶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对消毒灭菌的敏感性高低排序大致如下——真菌、细菌繁殖体、有包膜病毒、无包膜病毒、分枝杆菌、细菌芽胞。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广义 地 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 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 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 ,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实验室概况—布局及流程 ☜☜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接触感染材料(倾倒、溅开) 针头刺伤 破碎玻璃器皿损伤 被感染的动物或昆虫咬伤、抓伤 感染微生物气溶胶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特点:
◙ 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难以预防; ◙ 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坡、我国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实验室SARS冠 状病毒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可间接传播至社区人群:
◙ 1992年,荷兰从1名儿童体内分离出1株脊髓 灰质炎疫苗病毒,该儿童的父亲在工作中曾意 外接触过大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
◙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印度西部地区从7 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体内分离到Ⅱ型实验室标 准株,推测可能为实验室感染。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高压蒸汽灭菌法
基本方法:103、4kPa(15磅)压力下,温度 达到121、3℃,维持20分钟。
灭菌效果:杀灭包括芽胞在内得所有微生物。 适用范围:耐高温、不怕潮湿得物品,如基础
培养基、手术敷料等。
高压蒸汽灭菌器
辐射杀菌法一
紫外线:波长265-266nm杀菌作用最强。 原理:作用于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特性:不进入无菌组织,但需接触黏膜得器械。 种类:胃镜、阴道窥器、体温计等。 处理:采用消毒即可,如合适消毒剂得浸泡(使
用前彻底去除消毒剂)、最好采用高压蒸 汽灭菌法灭菌(器械允许)。
低危器械物品得消毒灭菌
特性:只接触未损伤得皮肤,不进入无菌 组织或不接触黏膜得物品。
种类:治疗盘、治疗车、食品器皿等。 处理:使用后清洗、消毒处理即可。
滤过除菌法
机理:机械阻挡,获得无菌得液体或气体,但 就是不能除去小型得微生物,如病毒等。
用具:滤菌器、滤膜孔径0、22-0、45微米。 应用:不耐高温灭菌得液体(血清、抗生素等)、
超净台(层流工作柜)、无菌病房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滤过除菌法得常用器具
其她物理消毒灭菌法
消毒与灭菌得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得杀菌机制、消毒剂 得主要种类、使用范围。
热力灭菌法一
原理:高温对细菌得致死效应(蛋白凝固变性)。 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 效果:湿热灭菌效果好,原因就是含水量多得蛋白质
化学消毒剂得种类
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得微生物;包括含 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 环氧乙烷等。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除芽胞以外得微生物,包括 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规范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从样品的前处理、检测到结果的记录,仪器设备、器具、运输工具、记录笔和纸张等不可避免会接触到所检测的病原微生物。

规范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可以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交叉污染,防止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感染。

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等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2.所有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在清洗、储存或丢弃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或灭菌。

3.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

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需经监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

4.根据消毒或灭菌对象和病原微生物的类别选择适宜的消
毒剂和消毒或灭菌方法。

5.应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或灭菌对象、时间、方法、操作人员等。

6.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7.对消毒、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妥善保存,确保在使用之前不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消毒;已消毒灭菌的实验用品要有明显的标识,不能与未消毒的用品混放。

8.必要时对外包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带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物品应该先进行灭菌处理后密闭包装,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

9.因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被封闭的实验环境(包括运输工具等)在消毒后必须通过消毒效果评价,确认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消毒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工作的方法、时间、参加人员、评价意见等。

10.环境监测包括对空气、仪器设备、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
手的监测,结果应符合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是进行高风险生物实验的特殊实验室,为确保实验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消毒。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常用的消毒剂包括以下几种:1.活性氯消毒剂:活性氯消毒剂是最常见的一类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它可以迅速杀死细菌、病毒和真菌,是实验室消毒的首选。

活性氯消毒剂常见的有次氯酸钠和漂白粉。

使用时,只需将适量的活性氯消毒剂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溶液喷洒或擦拭在实验台面、器具和设备上,等待一定时间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

2.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是常见的消毒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乙醇或异丙醇。

醇类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迅速破坏细菌的膜结构和代谢功能,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

在实验室中,醇类消毒剂通常用于实验台面、器具和设备的消毒,使用方法与活性氯消毒剂类似。

3.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是一类氧化性消毒剂,常用的有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

过氧化物消毒剂能对细菌、病毒和孢子起到高效杀灭的作用,具有广谱杀菌的特点。

在实验室中,过氧化物消毒剂可以用于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

4.高效氧化剂:高效氧化剂是一类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消毒剂,常用的有过硫酸氢钾和高锰酸钾。

高效氧化剂能迅速杀灭各类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和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迅速分解和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和核酸。

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使用高效氧化剂进行空气消毒和表面消毒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避免产生有害气体或者对设备和实验人员产生伤害。

总结: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活性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和高效氧化剂。

这些消毒剂具有不同的杀菌机理和适用范围,可以对实验室的空气、表面、器具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杀菌和消毒,保护实验室操作人员和实验环境的安全。

在使用消毒剂时,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效果和安全性。

医学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和生物安全

医学微生物学消毒与灭菌和生物安全

微生物的分布
❖ 1、土壤中的微生物: ❖ 多为非致病菌,少数有致病性。 ❖ 芽孢菌致病;药材霉变。 ❖ 2、水中的微生物: ❖ 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污物。 ❖ 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 3、空气中的微生物: ❖ 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飘扬的尘埃; ❖ 常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Carbolic Steam
uW/cm2
紫外线杀菌车
(二)电离辐射
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β、和 射线:60Co-
尤其是γ射线穿透力强,不升高温度,对各种细菌均有致死作用
杀菌机理: 细胞中的水分被电离成H+和OH-,这些游 离基是强烈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能破坏微 生物的核酸、蛋白质、酶,使微生物死亡
应用范围:
不耐热的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 消毒, 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的消毒, 不破坏其营养成分
净台(层流工作柜)、无菌病房。
特点 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 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
滤菌器的种类
➢ 薄膜滤菌器:孔径0.22~0.45m时,可 除去细菌;20~100nm时可除去病毒
➢ 玻璃滤菌器 ➢ 石棉滤菌器 ➢ 素陶瓷滤菌器
滤过除菌法的常用器具
滤菌器
六. 渗透压
主要用于防腐
相互比较
灭菌与消毒的比较:杀菌更彻底。 消毒与防腐的比较:浓度和时间。 无菌:本身无菌或灭菌处理。 无菌操作: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 二 干燥和低温抑菌法
❖ 三辐射杀菌法
❖ 四超声波杀菌法
❖ 五 滤过除菌法——用物理阻留 方法除去细菌。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用于防腐、消毒甚至灭菌的化学药物称 为化学消毒剂。只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的消毒。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11-消毒和灭菌处理程序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11-消毒和灭菌处理程序

11.消毒和灭菌处理过程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抗菌剂(antimicrobial)能够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的制剂。

防腐剂(antiseptic)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但不足将其杀灭的物质。

防腐剂常应用于体表。

生物杀灭剂(biocide)所有能够杀死生物体的制剂的统称。

化学杀菌剂(chemical germcide)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清除污染去除和/或杀死微生物的任何过程。

该词也用于去除或中和有(decontamination)危害的化学品和放射性物质。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消毒剂常用于非生命物体或其表面。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灭菌剂(microbicide)能够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该词常常可以代替“生物杀灭剂”、“化学杀菌剂”或“抗菌剂”。

杀孢子剂(sporocide)用于杀死微生物和孢子的化学品或化学混合物。

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和/或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孢子的过程。

11.1 实验室材料的清洁清洁是指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

清洁方法包括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布拖擦。

尘土、污物以及有机物是微生物的栖身之所,并可能影响除污染剂(抗菌剂、化学杀菌剂以及消毒剂)的作用。

必须通过预清洁才能实现洗涤和灭菌的目的。

许多杀菌剂只对经过预清洁的物品才具有杀菌活性。

预清洁时必须小心,以避免暴露于感染性物质中。

预清洁时必须使用与以后使用的杀菌剂化学性质上相容的物质。

普遍采用的是相同的化学杀菌剂进行预清洁和消毒。

11.2 消除局部环境的污染可以联合使用液体和气体消毒剂来清除实验室空间、用具和设备的污染。

清除表面污染时可以使用次氯酸钠(NaOCl)溶液;含有0.1%有效氯的溶液用于普通的环境卫生设备,而当处理高危环境时,建议使用高难度(5g/L)的溶液。

医学微生物学 消毒灭菌

医学微生物学 消毒灭菌

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
生物。肝炎病毒、CMV、EBV 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处理对象 一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 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 二级 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 害,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 三级 胶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植物 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 四级 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 预防治疗措施。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消毒剂的主要种类 消毒剂的应用
消毒剂杀菌机理:
1. 使菌体蛋白变性和凝固 :
酚、醇、酸硷、醛类、 重金属盐类(高浓度)
2 .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酶失活):
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3. 损伤细菌细胞膜 :
酚类(低浓度)、表面活性剂
按杀菌能力又可将消毒剂可分
高压蒸气灭菌器 103.4Kpa 121.3º C×15-20 分 钟

灭菌
消毒
医疗器械
煮沸法
湿
饮水和食具
耐高温 耐湿物
灭菌



种类 巴氏消 毒法
方法
效果
用途
牛奶,酒类
湿
巴斯德创用,61.1消毒(杀死病 62.8℃×30分钟, 原菌,不破坏 71.7 ℃ ×30秒钟 营养成分) (常用)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4)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 特点:
①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0.8℃,易蒸发。气体消毒剂。
②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 ③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④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1ppm。 用途: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使用安全方便。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
辐射杀菌法
日晒和紫外线
[原理] 日光中杀菌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在 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 力最强,易被DNA吸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其生物学 活性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弱,玻璃、尘埃、纸张、水蒸气均能阻 挡紫外线。 [应用范围] 日晒是有效的杀菌方法,用于病人的衣服、被褥、 书报等的灭菌。紫外线仅适用于手术室、婴儿室、烧伤病房、 传染病房和无菌室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 消毒。
2.熏蒸
3.二氧化氯溶液 4mg/m3
4.中草药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肥皂和流动水经常正确洗手是预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方法。 (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1. 75%酒精 2. 氯己定溶液 3. 过氧乙酸 4. 次氯酸钠溶液 5. 碘伏
四、黏膜的消毒
(一)口腔黏膜 3%H2O2 (二)冲洗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己定溶液;1g/L高锰酸钾溶液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常用种类
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
作用机理:
这类制剂遇水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 氯可氧化细菌的-SH、次氯酸(HClO)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 -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 特 点:(1)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医学ppt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ec.4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医学ppt
32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营养缺陷下生长的微生物抵抗力强。
数量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表面活性剂对G-效果好,芽孢菌,真菌无效。 –浓度高比低效果好,但乙醇70-75%最好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显著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化学消毒 过氧乙酸喷雾 0.5%水溶液30ml/m3 1hr。 过氧化氢喷雾 0.3%溶液,30ml/m3 1hr。 二氧化氯熏蒸 水溶解饱合液自然逸散。 中药烟熏
医学ppt
30
手和皮肤的消毒
–医护人员带菌,院内感染重要途径,30%。 –勤洗手,会洗手,肥皂,水;乙醇,次氯酸钠。
粘膜的消毒 口腔-过氧化氢,泌尿-氯已定。 病人排泄物分泌消毒 粪尿脓痰,次氯酸钠2h。 病人污染物品 蒸,煮,熏,擦;过氧乙酸浸泡,烧。 饮用水消毒 氯气消毒,或漂白粉。 环境消毒 房间-过氧乙酸喷洒,厕所-生石灰,污水-氯。
2003年1月1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巴特勒教授 检查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实验室中30份鼠疫杆菌样本不翼而飞。
2004年冬春之交,新加坡、我国台湾及北京地区相继发生实验室 SARS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
医学ppt
45
3月25日,在腹泻病毒实验室进修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 宋某感到全身酸痛、发热、身体不适。在不经意中,她已 感染了SARS病毒。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种致命的病毒,也 没有得到任何提醒,甚至在被自己传染的母亲去世后,宋 某也没有想到“非典”二字。
–中危器械物品 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 体温计接触黏膜。消毒使用。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紫外线消毒注意的问题
a. 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
b. 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 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c. 用于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便于紫外线直接照 射于被消毒物体表面;
d.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体,以免引 起损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 毒与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
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器械和物品
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种类:
•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20’ 30’
1210c
15’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1320c 4’
•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1320c 4’
脉动真空台式灭菌器(山东新华)
预真空台式灭菌器
预真空式灭菌柜灭菌物品的装量占灭菌柜容积的90%。
敷料包的装放:敷料包应垂直竖放在搁架上,大包在上层,中包在中层,小包在下层。
1 6 0 ℃ 2 h 装有物品的储槽,应打开筛孔、容器开口平面应横放于架上,便于容器内的空气被蒸汽置换。
微生物实验室是指开展微生物实验、免疫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其他可能导致微生物的扩散和感染性疾病传播的实验室。
微生物对消毒剂抗药性日益严重 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开发高效低毒的消毒剂产品 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紫外线消毒
特性: 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最大杀灭微生物波长为
253.7nm,其释放的能量较低,故穿透能力较弱。 杀灭微生物机理:
主要作用于DNA,使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使微生物DNA失去转化能力而死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 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消毒时 安装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和流程及注意事项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室环境,其中进行的实验与研究涉及到生物安全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实验室的消毒灭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的要求、流程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1.1杀灭微生物微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因此,实验室的消毒灭菌工作首要目标就是要杀灭这些微生物,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1.2避免交叉污染微生物实验室中通常同时进行多项实验和研究,存在着不同微生物的接触和可能的交叉污染。

因此,消毒灭菌工作还要求能够有效地避免交叉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保护实验人员在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也要考虑到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尽量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因此,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流程2.1常规清洁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首先要进行常规的清洁工作。

清洁工作包括对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实验器具、试剂瓶等进行清洁,尽量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

2.2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

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有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2.3进行消毒灭菌根据选择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实际的消毒灭菌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2.4定期检测消毒灭菌后,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工作,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如果发现环境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再次的消毒灭菌处理。

三、微生物实验室消毒灭菌注意事项3.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具体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求进行选择。

不同的消毒剂有不同的杀菌谱和杀菌速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能够更好地满足消毒灭菌的要求。

3.2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工作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尤其是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避免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伤害。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DOCS SMART CREATE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
生物安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
任务
研究对象
•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 人类健康:研究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
• 促进科学研究:为微生物学、生态学
环境污染
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防控、反
促进旅游业和食品工业等发展
恐等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0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新
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合作:与流行病学、
• 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或抗



• 基因检测:检测细菌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病毒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真菌基因
病原体检测技术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应用案例
水质监测:检
食品安全监测:
疾病防控:检
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
测水中的病原
检测食品中的
测病原体,为
的病原体,评估空气质量
体,评估水质
病原体,评估

研究任务
• 病原体检测:识别和检测病原微生物
• 消毒灭菌:消除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

• 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保护
生态系统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现实意义
价值
• 预防和控制疾病:通过检测、消毒和
•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

生物安全培训二之消毒灭菌

生物安全培训二之消毒灭菌
棉制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一般放专用污物袋内, 送洗衣房清洗,每周两次;有明显污染随时喷洒2%碱性或 中心戊二醛溶液作用30-60min或压力蒸汽121℃,104.5kpa, 15-30min.
• 塑料制品:
•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薄膜手套、无纺布帽子、 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中烧毁。
• 3)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应各室专用,特别是污染区和
清洁区不能混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最好放阳光下曝晒 ,清洁区每天湿抹湿擦表面1次,每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即 可。
一般器材消毒
• 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1. 压力蒸汽灭菌: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21℃ 15min; 2. 干热灭菌:使用干热灭菌器,150℃ 2.5h,或160℃ 2h,或 纺织品:
• 1.病原体的种类 • 2.消毒对象的性质 • 3.消毒场所的特点 • 4.卫生防疫方面的要求
消毒安全防护
1.正确选用并按照说明书使用消毒剂 2.施药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防护 3.大量吸入后要迅速从喷洒环境中撤出 4.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应及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 5.溅入眼中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 6.误服消毒剂后立即口服100-200ml的牛奶,也可服用生蛋清 3-5个;含碘消毒剂中毒后立即服用大量的米汤
2)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 属物品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物品消毒后, 应用净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5)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
作用时间。
法。 热力灭菌、微波、戊二醛、邻苯二甲醛(OPA)、过氧化氢 等。 • 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包括致病性芽孢、结核杆菌在内的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
6、 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 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 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7 、对违反制度引起医疗废物丢失、洒落等必须及时上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 任。
废弃物处理制度
1目的 保证实验室废弃物能被有效、安全地处置,防止浪费或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检验科生物污染物处理制度
3.3医疗垃圾的处理 3.3.1 注射器用后按针、针筒、活塞分别消毒后交供应室 医院专门从事医疗垃圾的工人负
责收集、运送 。 3.3.2 可燃浇污物应放于感染科附近的焚烧炉旁,由专人焚烧。由医院从事医疗垃圾的工人
负责收集、运送。 3.3.3 损坏的玻璃容器应充分消毒后 不能有血迹 ,砸碎运至医院指定的垃圾站 住院大
3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不得露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对暂时贮存设施、 设备定期消毒和清洁。
4、 医疗废物就近集中处置,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 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前就地消毒。
5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 数量 、 交接时间、处置方法、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五个一 ,压脉带经84 消毒液侵泡两小时后方可再用;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对病人进行操作前洗手或消毒。检验人员每次接触发热、咳嗽病人后 立即进行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侵泡或擦试1~3分钟,采血后对用 品、采血台、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
——怎样更好的保护自己
2016.08

生物安全防护内容

生物安全防护内容

生物安全防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在实验中必须穿着工作服或防护服、工作鞋,戴好口罩、帽子及一次性手套。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

用过的工作服统一洗涤。

2. 区域划分:实验室内应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3. 禁止进入: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实验室。

4. 洗手和脱手套:进行活体处理或接触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要洗手。

离开实验室前要脱掉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5. 禁止行为:禁止在实验区饮食、吸烟、清洗隐形眼镜、化妆、储存食物,不能将脚趾外露。

6. 消毒灭菌:按日常程序,在有关传染源的工作结束后,尤其是传染源溅出或洒出后,或受到其他传染源污染后,实验室设备和工作台面必须使用含有效氯消毒剂浸泡后消毒灭菌。

污染的设备在送去修理或维护前要进行消毒。

7. 报告和记录:如果发生污染性物质溢出等事故,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8. 废物处理:有培养物、组织、体液标本,或具有潜在传染性的废物要放在带盖的容器中高压灭菌,灭活后放置医用垃圾袋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9. 菌株保管:标准菌株要单独存放,专人保管,每周检查一次,并做记录。

10. 入口管理:实验室入口处要贴上生物危险标志,防止非工作人员擅自进入。

遵循以上原则可以有效地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性,防止生物危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 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 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 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 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1.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
微生物。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氯化钙+次氯酸钙);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二氧化氯;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杂环类化合物。
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芽胞,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菌和大多数病毒。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 热力杀菌的原理: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 死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使菌体蛋白变性或者 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崩解及细胞膜破坏。 • 方法 (1)湿热消毒灭菌法 (2)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 • 湿热穿透力强。 •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汽凝固成水释 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射灭菌法
(一)日光与紫外线
1、杀菌原理: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双聚 体,DNA复制被干扰,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杀菌特点: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 力最强,但穿透力较弱。 3、应用: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对人的影响
1.UV-A:波长在315-400nm,能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使皮 肤变黑。 2.UV-B:波长在280-315nm的紫外线,UV-B能致癌,令皮肤起 皱纹老化。 3.UV-C:波长在200-280nm波段有杀菌、消毒效能。
(4)巴氏消毒法: 61.1-62.8℃经30min,或71.7℃经15-30秒 钟,常用于消毒牛乳和酒类等。
(5)高压蒸汽灭菌法 是应用最广、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 灭菌条件:常用103.4kPa(1.05kg/cm2) 的 压力,在12l.3℃温度下,维持15-20min,即 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 应用: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 敷料等耐高温、耐高湿物品的灭菌。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
级别
一级
处理对象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 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级
三级
四级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 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 重危害,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 溶胶使人类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或对动 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 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 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 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2 酚类: 作用:高浓度使菌体蛋白凝固,低浓度破坏 细菌的细胞膜,使胞质内容物渗出。
浓度:石炭酸为2%-5% 、来苏尔为2% 。
用途:地面、器具表面和皮肤的消毒。
3 重金属盐类:
作用机制: (1)使细菌发生变性和沉淀 (2)使细菌的酶活性丧失 种类、浓度与用途: (1)1%硝酸银: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2)2%红汞:用于皮肤、粘膜和小创伤消毒 (3)0.05-0.01%升汞:非金属器皿的消毒
4.V-UV:波长在100-200nm能产生臭氧,而在空气中或溶解在 水中的臭氧,能把微生物的细胞壁以氧化作用破 坏,使微生物立刻死亡。
二、 辐射灭菌法
(二)电离辐射:
高速带电粒子、X射线及复制、损伤细胞结构而致细菌死亡。
2.作用特点: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3.用途:用于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的消毒。
3.低效消毒剂
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芽胞, 结核分枝杆菌及某些抵抗力较强的真菌和 病毒。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洗必泰) (3)高锰酸钾
三、消毒剂的主要种类、浓度及用途
1 醇类 :
作用机制:损伤细胞膜,使菌体蛋白变性, 灭活酶类 浓度:乙醇70%-75% 用途:主要用于皮肤的消毒和体温计等的浸泡。
(一)干热灭菌法
• 干热的灭菌作用主要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 性,需要更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
焚烧----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 烧灼----接种环、试管口 干烤----加热160 ℃~180℃ 2小时或 250℃ 30min。 红外线----波长0.7-1000μm电磁波可产生热 效应。




微波
消毒(disinfection)
消除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子的 方法,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法;消毒剂(disinfectant)。 评价指标:杀灭率、杀灭指数、D值、存活率。 分类:预防性消毒;疫源性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
防腐(antisepsis)
第一节
常用术语及其概念
灭菌(sterilization) 消毒(disinfection) 防腐(antisepsis)
清洁(cleaning)
卫生处理(sanitation)
无菌(asepsis)
抑菌(bacteriostasis)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 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用途:预防手术感染、物品污染等。
波长为1~300nm的电 磁波,可穿透玻璃、陶 瓷和薄塑料等物质,但 不能穿透金属表面。
主要用于食品、非金 属器械、检验室用品、 无菌室和病室中的食品 用具、药杯等的消毒。
(二)湿热消毒灭菌法
• (1)煮沸法(boiling water): 水温100 ℃经5min能杀死一般细菌的繁殖体 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及食具等可用此法。 • (2)流通蒸气法(free-flowing steam): 10O ℃ ,蒸15-30min,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 但不能杀死芽胞。 • (3)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 10O ℃ ,蒸15-30min,或75-80℃ 30-60min, 每日一次,连续三日,也可达到灭菌的目的。用 于不耐高温的培养基的灭菌。
防止或抑制微生物增殖的方法,微生物 一般不死亡,防止物品腐败变质。 试 剂:防腐剂。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 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为防腐剂。 用 途:多用于食品的保存。
清洁(cleaning)
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从而减少微 生物数量的过程。
无菌(asepsis)
物体或局部环境中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污染物 品和局部环境的操作技术。 进行微生物学实验、外科手术、医疗 操作等过程,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 防止污染和感染。
抑菌( bacteriostasis )
抑制体内体外细菌的繁殖的方法。
试 作 剂:抗生素。 用:抑制细菌的生长。
卫生处理( sanitation)
将被污染的无机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减少至 安全水平。通常指对住院患者污染用品的 处理。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二、辐射杀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超声波灭菌法 五、干燥、低温和高渗抑菌法
三、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 监督和法律责任
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监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执 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和要求的 记录、档案及报告的情况。 法律责任的核心是承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 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学习要求
• 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无菌操作的 概念;常用湿热灭菌法的温度、作用时间及 灭菌效果;紫外线消毒的作用机制。 • 熟悉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等方 法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 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第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但一般情 况下对人、动物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 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 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 病的微生物。如小鼠白血病病毒等。 第一类、第二类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电离辐射灭菌器
三、滤过除菌法
通过机械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除 去的方法,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1.用途:主要用于不耐热的血清、毒素、抗生素、药 液和空气等除菌。 2.常用的滤器:玻璃滤菌器、石棉滤菌器、薄膜滤菌 器和空气颗粒滤菌器等。 3.空气净化除菌:超净工作台、无菌隔离器、无菌操 作室、实验动物室以及疫苗、药品、食品等生产中洁 净厂房的空气过滤除菌。
4 氧化剂:
机制 : (1)靠氧化作用,灭活酶类 (2)使蛋白质变性 种类和用途: (1)0.1%高锰酸钾:皮肤、尿道、水果等 (2)3%过氧化氢:创伤、皮肤粘膜消毒 (3)2%-2.5%碘酒: 皮肤消毒 (4)0.2ppm-0.5ppm氯:饮水和游泳池消毒 (5)10%-20%漂白粉:地面、厕所与排泄物的 消毒
超净工作台
四、超声波消毒灭菌法
超声波裂解细菌,杀死细菌,破碎 细胞
五、其他物理方法
冷冻真空干燥法: 在低温状态下真空抽去水分
用途:保存菌种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杀菌的原理
1.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与变性
2.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 3.损伤微生物膜结构
二、适用范围和分类 由于化学消毒剂对细菌和人体均有毒性作 用,因此只能用于人体体表(皮肤及粘膜伤 口)、医疗器械、排泄物及周围环境的消毒。
生物安全与消毒灭菌 Biosafety, Sterilization, Disinfec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