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严嵩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cb6b0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7.png)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严嵩是明朝臭名昭著的奸臣,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那么你了解明朝奸臣严嵩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提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希望能帮助到你。
明朝奸臣严嵩的简介严嵩是明代的六大奸臣之一,在嘉靖年间专权长达二十年。
严嵩一生通过讨好高官、皇帝来获取官位,通过铲除异己来增加权势,通过结党贪污来丰富钱财,最后因为道士的一句话而被削官抄家,落了个无处安葬抛尸荒野的下场。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
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
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
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
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
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
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
明朝奸臣严嵩的青词严嵩除了是一代权臣外,也是在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他一生著述繁多,文集、诗选、稿件、奏章等加起来有几十种,共计200多万字,其中诗词作品就有1300多首。
而他的诗歌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青词,他更是被称为“青词宰相”。
青词,是道士们举行斋醮仪式时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因为要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而得名,所以又称作绿章。
后来文人写青词的多了,青词也就慢慢成了一种文体,不再是只是道士的专利。
青词的主要特点就是形式工仗、辞藻华丽,所以一般以四字、六字相间的骈文。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https://img.taocdn.com/s3/m/0a0b0a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5.png)
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1565年,85岁的严嵩被抄家,抄出3万多两黄金,300万两白银,珍宝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曾经不可一世的严阁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乞求道:“能不能给我留些钱,当作仆人的遣散费?”明嘉靖四十四年,不可一世的大贪官严嵩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嘉靖帝罢免官职,贬为庶民。
并且责令吏部尚书徐阶对严嵩进行抄家。
严嵩家中,徐阶带领部分官员和士兵对严嵩家产开始进行清点,严嵩跪在一旁陪同。
此时的严嵩已经85岁高龄,对着徐阶说道:“徐大人,罪臣严嵩有一事相求,希望可以留些钱粮于我,以便让我遣散家丁和仆人,这些人跟了我很多年,让他们空手回乡,实在不落忍。
”严嵩声泪俱下的说出此话,让在场的许多官员都有些动容,清点家产的官员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看向徐阶。
此时的徐阶怎能不明白严嵩的意思呢?严嵩此话意思就是暗示徐阶,你之前也是跟过我严嵩的,我待你不薄。
我现在对家仆都如此关心,你不应该对我宽容一些,对我手下留情,留些钱财给我吗。
徐阶当时依附于严嵩,并非真心。
各种阿谀奉承讨严嵩父子欢心,其实是为暗中搜集严嵩罪证,将其父子拉下马,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像严嵩这样的贪官,只手遮天,平日在朝堂之上,打击异己,杀人如麻,怎么可能能会对自家下人如此关心。
严嵩父子当年害死了自己的恩人夏言和他的学生杨继盛,徐阶对这对父子也是恨之入骨。
自然是不会答应严嵩的要求。
但是如果直接拒绝,又担心朝中严嵩余党背后对自己产生非议。
于是徐阶说道:“身为臣子,我只忠心于皇上。
你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我奉皇命进行抄家,如果你真有心为家仆讨要回乡的盘缠,也要等我将此事汇报皇上后,由皇上定夺。
”不得不说徐阶说话有水平,此话虽没有明面上的咄咄逼人,拒绝严嵩。
但是直接搬出皇上,这不但直接拒绝了严嵩,还让在场的官员和朝中严嵩的余党挑不出任何毛病。
严嵩见一计不成,于是又小声对徐阶说道:“我家中藏有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如果你愿放我一马,给我留出回乡养老的钱,我愿将此画送与你。
大明奸臣严嵩
![大明奸臣严嵩](https://img.taocdn.com/s3/m/0d67e81bff00bed5b9f31db8.png)
严嵩严嵩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旋病休归里,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
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奉命祭告显陵,归而极言祥瑞,明世宗喜。
几年内先后迁其为吏部右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 (1536),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时值廷议重修宋史,遂留京以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主持其事。
他善伺帝意,以醮祀青词,取得宠信,加为太子太保。
二十一年(1542),拜武英殿大学士。
入直文渊阁,仍掌礼部事。
后解部事,专直西苑;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专擅国政近20年。
士大夫侧目屏息,不肖者奔走其门,行贿者络绎不绝。
戕害他人以成已私,并大力排除异已。
他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1]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明朝江西分宜人。
他粗眉毛,大声音,脚长体高,又削瘦,像只两脚规。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出生在分宜介溪一个寒士之家,他父亲严准是个穷秀才,在乡里课蒙童。
严嵩幼时聪慧,加上他父亲对他的学业格外关心,八岁时就书史成诵,能为文,属对有奇语.据《严氏族谱》,嵩读私塾时,曾与其老师及叔父对联语有曰:“手抱屋柱团团转,脚踏云梯步步高”;“一湾秀水足陶情,流珠溅玉四顾好山皆入望,削碧攒青;”[2]夏言严嵩如当时不少同年儿童一般,都有一些小智慧,其父是位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自然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便悉心的栽培、教导。
后来,严嵩完成父亲的心愿,在他25岁之年中了进士,先后被选为庶吉士以及被授为编修官职,直在他雄心壮志的时候,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
在严嵩的退官的10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
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
在复官的十多年之中,严嵩先后工作于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深深明白到权力的重要。
明朝严嵩简介
![明朝严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1b091b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8.png)
明朝严嵩简介
严嵩(1327年—1402年),字子厚,号溪洛,浙江杭州人,明朝开
国功臣。
早年为南宋臣子,孝顺老母,有“孝子严嵩”之称;明朝建立后,历任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刑部侍郎、大司农、太子太保等职。
严嵩是明朝初年名臣,一生履行职责严谨,廉洁奉公,振奋士气,促
进朝廷政治稳定。
他主持推行了许多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刑法、治国方略
和经济政策,对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尤其是他主持
实行“市易法”,减轻了百姓负担,促进了明朝的商业繁荣和经济发展。
严嵩的妻子曹氏也是有名的贤淑女性,诗词、文学、绘画一窍不通,
但非常勤劳、朴实、孝敬。
在严嵩官场得意时,她始终保持低调,践行孝道,关注世界,协助丈夫建功立业。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8f93b3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严嵩青词的经典名句严嵩是明朝末年的重臣,不仅在政治上处于重要地位,更是一位著名的词人。
他的词学造诣极高,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嵩的词风清新脱俗,充满着文人雅士的风范,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严嵩的几首经典名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 “通衢凡河浊,客路岂斯清。
”——《感遇·登石鼓岭》严嵩在《感遇·登石鼓岭》中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波澜起伏。
这句话以河流的清浊来比喻人生的纷繁复杂。
通衢凡河浊,意思是那些广阔的河流,混浊不清,而客路却是清明的。
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布满坎坷和挑战,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选择,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清澈明亮的道路。
这个句子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哲理,同时也呈现了严嵩词汇的深邃和高超。
2. “广寒宫里,空堂寂寂。
品竹,静听水声如簧。
已自分明,梦为虚客。
”——《夜行舟·松江景》严嵩的《夜行舟·松江景》是一首写松江美景的词。
这句话描述了广寒宫里的空荡荡,宁静的氛围。
品竹,是指眺望风景时,品味竹子的清香和气韵。
静听水声如簧,是强调湖水的温柔和流动的韵律。
最后一句话则反映出梦中虚幻的景象,生活和梦境的界限难以分明。
严嵩以他清新自然、淡泊雅致的词风,描绘出了松江美丽的景致。
3.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临江仙·滟滟随波》《临江仙·滟滟随波》这首词叙述了一个隐逸人的境遇。
这句话描绘的是一条弯曲的小路,穿过幽深的树林,最终通往一个禅房。
这景象表现了严嵩内心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好的热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境和内在精神的追求。
这句话表达了严嵩心灵的自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禅学的崇敬和尊重。
4. “桃花如钩,春水共流,总是相思,埋没了青山绿。
采花令我悲,视眼惹离愁。
”——《清江引·暖日晴风生碧树》这是《清江引·暖日晴风生碧树》这首词中的句子,也是严嵩词中最经典的一句。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https://img.taocdn.com/s3/m/94c6ced1aa00b52acfc7ca25.png)
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里三言两语肯;分析严嵩做官,一般认为其秘诀有三;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世宗的好感,一;透过史料,我们还可以看出,严嵩由于深懂深谙“关系;严嵩之奸是有目共睹的,严嵩之贪也是毋庸置疑的;严嵩家试论明朝奸臣严嵩的两面性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
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权纳贿,肆行贪污,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晚年,为明世宗所疏远,抄家去职,两年而殁。
《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 笔者看来,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
严嵩在执政期间,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确实干过许多不齿之事,当过执政不屑之人,被定义为奸臣可谓是名副其实。
但看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以偏概全。
实事求是地说,他一方面,并非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并非都是一派胡言。
这两方面也都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严嵩此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在这里三言两语肯定是说不清道不明。
我想仅就他的复杂人生凸显的两面性,做点粗浅分析探讨。
分析严嵩做官,一般认为其秘诀有三。
第一个就是“媚主固宠”,换句话说就是平时拍领导马屁,喝酒替领导卖力,逢年过节多孝敬厚礼。
在他政界地位尚不够巩固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可以说,就是依靠“勤勉加上温顺”,严嵩才博得了世宗的好感,一步步地爬上了显赫高位。
第二个手段是“上阵父子兵”。
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藩,人情练达,世故精通。
分宜人严嵩——精选推荐
![分宜人严嵩——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90eb7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3.png)
分宜人严嵩严嵩,是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人们对他的看法并不一样。
《明实录》有个总撰,判他纵子“通倭”,《首辅传》的作者骂他是“娄猪”、“厕鼠”、“独火”和“贪狼”,《明史》定他为奸臣,小说、戏曲和诗文图画以及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更多。
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听说胡适早在五十多年前的北大就对他的学生说过严嵩这个案有情况,另外还听说郭沫若、翦伯赞等先生也说过类似情况。
此外,嘉靖、万历、天启年间,有不少大臣学士对其也发表过不同看法。
因此就产生严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究竟奸到什么程度、坏到什么情况等等一系列问题。
听说国外有人在研究,国内也有人在探索。
为了给有兴趣的同志提供一点参考。
本文贯串史料,对严嵩在分宜作点背景性探讨。
一、出身和家世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别号勉庵,成化十六年(1480)正月二十二日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四月二十一日去世。
享年八十七岁,葬分宜城东白田铺蛇形。
介桥是严嵩的老家。
介桥又名介溪,宋元佑间,人们称它为黄竹坡,元末以后才改称为介桥。
介桥离分宜古城十五华里。
严嵩,在介桥严氏家族中,属第十四代,是严孟衡的玄孙。
严孟衡为永乐乙丑进士。
永乐十四年(1416)到正统十一年(1446)历任山西道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副使,正统丙寅年(1446)卒于四川右布政任上。
严嵩的曾祖叫严琏,祖父叫严骥。
自其曾祖的胞弟严瑛曾在成化十三年(1477)中过举人外,他的直系家属中,从永乐孟衡到弘治严嵩,中间八十九年,没有人取得过功名。
严嵩的父亲叫严淮,是一个从未取得任何功名的“秀才”,母亲晏氏来自新余,没有文化。
夫人欧阳淑端,娶自本县防里村。
欧阳比严嵩大一岁。
为人贤惠,严嵩对她十分尊重。
《家谱》说他们“白首相敬,别无姬媵”。
婚后生有二女一男。
长女嫁本县车田袁应枢(副使),次女嫁新余黎凤御史为媳,独子世蕃,官至工部左侍郎,后为徐阶所害。
另外,严嵩还有五媳、九孙,严世蕃被斩后,或戍或谪,皆散居“海内各地”。
一代权臣——严嵩
![一代权臣——严嵩](https://img.taocdn.com/s3/m/6a03792baf45b307e8719770.png)
严嵩: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任职时间:1544-1545,任期:1年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任职时间:1548-1562,任期:14年介绍一代奸相——严嵩。
下图是严嵩像。
严嵩(1480-1567),明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
字惟中,一字介溪。
江西分宜人(今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分宜县西南十里的袁岭第三峰下面,有个深邃石洞,古人称它为“古今胜迹”,旧志却说是洪阳洞。
这个洞,群众都叫严嵩洞。
传说是严嵩年少时,常到附近一个石洞里去读书,给一只狐狸精迷住了。
他肚子饿了,狐狸精吐出一口珠给他吞下,就感到饱饱的了。
后来这珠让严嵩一直吞到肚里了,他便变得很聪明,做了大官;但他也一直妖气缠身,所以就当了奸臣。
下图是严嵩洞。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编修。
后来,严嵩听说礼部尚书夏言也是江西人,于是刻意逢迎,想方设法巴结夏言,取得他的信任。
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严嵩奉命祭告显陵,回来后极言祥瑞,讨得世宗欢喜,加上夏言的推荐,他在几年内先后升为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
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言升为内阁首辅后,严嵩接替他成为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衔,并主持重修宋史。
严嵩没有什么才略,但他工于心计,善于察言观色,揣摩皇帝的心思,一味诌媚。
他知道嘉靖帝信奉道教,便下工夫学习写作青词,最后以善于撰写焚化祭天的青词而受到皇帝的宠幸,加为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仍兼礼部尚书,开始参与机要。
后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九月,严嵩升任首辅,独揽国政。
他虽然年过花甲,却整天在西苑值班,连回家洗澡的工夫都没有,从而感动了明世宗,更加信任他。
嘉靖二十六年,在他的诬陷下,嘉靖皇帝杀掉重任内阁首辅的夏言(见下图)。
从杀掉夏言开始,严嵩专政近20年。
下图是我们经常在各种戏剧里看到的严嵩的扮相——下图出自《打严嵩》。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7bc2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明中后期史学有关严嵩的历史书写》篇一明中后期史学视野下的严嵩:权臣之路的复杂纠葛一、引言明朝中后期,历史风云变幻,名臣严嵩在众多史书和文献中留下深刻烙印。
本文将依据明中后期的史学资料,深入探讨严嵩的历史背景、崛起与跌落,及其对明朝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从而呈现这一时期史学对于严嵩的历史书写。
二、严嵩的崛起严嵩,字子重,江西分宜人。
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
在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严嵩凭借其卓越的才智和政治手腕,逐渐崭露头角。
他得到了当时皇帝嘉靖的赏识,从此开始了他的权臣之路。
在嘉靖年间,严嵩以才华和机智赢得皇帝的信任,逐步掌握朝廷大权。
他运用智慧化解朝廷纷争,巩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明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严嵩的权臣生涯随着权力的不断扩大,严嵩的行事逐渐引发了朝野的不满。
他排斥异己,任人唯亲,致使朝政腐败。
然而,在明中后期的政治环境中,严嵩的权势一度无出其右。
他利用皇帝的信任,为所欲为,对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
四、严嵩的跌落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
随着嘉靖皇帝的去世,新皇帝即位后开始清算严嵩的罪行。
严嵩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权势也随之消散。
他的家人和亲信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一过程中,众多官员纷纷上书弹劾严嵩,揭露其罪行。
五、严嵩的历史评价在明中后期的史学中,严嵩的形象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他以才华和智慧赢得了皇帝的信任,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他的权臣生涯也带来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
因此,后世对严嵩的评价褒贬不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严嵩的崛起和跌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的权臣生涯虽然短暂,但影响深远。
他的成功和失败都为后来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结论总之,严嵩是明朝中后期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权臣。
他在朝廷中的崛起和跌落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虽然他在权臣生涯中带来了一定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问题,但他的才华和智慧也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奸相严嵩到底贪了多少
![奸相严嵩到底贪了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ee0a2522b4daa58da0114a33.png)
奸相严嵩到底贪了多少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窃权达20多年的奸相严嵩,终于失败
倒台。
其子严世蕃被斩于京师,人心称快。
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
但受到籍没的处置。
籍没,也就是抄家,将全部家产充公。
据说,
东厂、西厂在抄严嵩的家时,有过一本账,后来印成一册书,书名《天水冰山录》,记载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大贪污犯之一,积20年之搜刮,所积聚起的像山一样的财富。
取这个书名,就是来自“太
阳一出冰山落”的语意。
严嵩发迹颇晚,其春风得意时已60出头,半截入土,但捞起钱来,却如饿虎下山,永无厌足。
别看此人起步迟,但贪污的悟性高,手段恶,胃口大,一进入内阁,就把嘉靖皇帝哄得团团转,马上把
几个同僚,如曾铣、夏言,排挤出局;正直大臣,如杨继盛、沈鍊,予以杀害。
从此,他作为首辅,主政长达21年之久。
这段时期,也是嘉靖跟臣下闹情绪,拒绝上朝,搬到西园去炼丹的罢工时期。
朝
臣们都无法见皇帝一面。
严嵩独蒙圣眷,于是才有了一手遮天的贪
污机会。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是一个败类,父子两人沆瀣一气,卖官
鬻职,敲诈勒索,搜刮民财,疯狂聚敛。
据《天水冰山录》载,仅
是他北京的府邸,江西的老家,查抄出来的财产,计有:一、纯金
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二、玉器857件;三、耳环耳坠
267对;四、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五、扇柄27300余把;六、
南昌和分宜老家的宅第房店3300余间。
总价值约合人民币3亿至4亿元。
揭秘严嵩的坏名声是怎么得来的
![揭秘严嵩的坏名声是怎么得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948b25d3050876323112125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揭秘严嵩的坏名声是怎么得来的
导语:严嵩是哪个朝代的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之一。
他出生于1480年,那时在位的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之后则是孝宗,而在他高中进士的1505年,
严嵩是哪个朝代的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之一。
他出生于1480年,那时在位的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宪宗,之后则是孝宗,而在他高中进士的1505年,孝宗去世武宗继位,而严嵩真正报效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因为严嵩在考中进士几年后,突发大病不得不退官回家,之后有整整十年时间一直在家隐居读书。
等到他重新回到官场后,又有十几年一直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职,并没有大的作为。
直到他高攀上自己的同乡、当时已经是礼部尚书深受皇帝宠信的夏言后,严嵩才真正步入官场,被人所熟知。
而那时,早已经是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间。
严嵩重新做官的时候大约是40岁,而等到他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时已有52岁,所以严嵩属于那种为官较晚成名更晚的人。
不过之后,因为先有夏言的扶持、后以自己的讨好换来皇帝的宠爱,严嵩一路高升,很快入朝为官得到皇帝信任,仅仅只花了十年就成为了内阁大学士,之后没几年就成为内阁首辅,从此把持朝政。
严嵩专权了大约20年,1562年他被罢官抄家。
最后无家可归的严嵩,在外流浪了两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而明世宗也是在那一年去世
对于一个大臣而言,他的一生主要就是为官的那些年。
而严嵩为官的几十年,从得到重用开始到结束就一直是明世宗在位期间,所以,严嵩总的来说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
嘉靖与严嵩。
历史著名小人
![历史著名小人](https://img.taocdn.com/s3/m/1e6a541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5.png)
历史著名小人1.严嵩严嵩是明朝明孝宗时期的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
严嵩当上官后,一生都在干坏事,成为历史上大奸臣的典范。
严嵩迫害忠臣夏言,出任内阁首辅,从此擅专朝政。
严嵩为了一己私欲,对朝中大臣,开始铲除异己。
严嵩的做人准则就是,凡是皇帝喜欢听的,即使是很不该说他也说;凡是皇帝想要做的,即使是荒唐可笑,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决不敢有可否。
2.郭开郭开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深受赵王的宠信,被封为相国。
郭开用谗言,残害了战国两大名将—廉颇和李牧。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举全国之力打仗,赵国主将是廉颇,秦赵双方未见胜负。
郭开则谗言赵王,以至于赵王将廉颇换成赵括,造成长平之战的惨败。
李牧是赵国廉颇之后的又一大名将,结果又被郭开的谗言害死。
郭开连续害死赵国两大名将,所以赵国的灭亡,是离不开郭开的。
3.蔡京蔡京先后4次担任北宋宰相,任期17年。
蔡京凭借着一手书法,得到了宋徽宗的宠爱。
蔡京虽然很有才,却是无德,担任宰相期间,陷害了很多忠良。
当时人们称蔡京为“六贼之首”。
所以蔡京也是一个真小人。
4.蔡伦蔡伦是东汉人,他发明的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对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但是蔡伦在为官上,却是一个真小人。
蔡伦为官善于阿谀奉承、对上十分谄媚,对下却残忍镇压,飞扬跋扈。
除此之外,蔡伦还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最终卷入权力的斗争中,自杀而亡。
5.费无极费无极是春秋时期楚国楚平王时期的奸臣,是一个真小人。
费无极为了讨好楚平王,将嫁给太子的秦女孟嬴,偷偷给了楚平王,而将随嫁的宫女给了太子,造成楚平王和太子之间的不和。
费无极不断谗言,害死了很多忠臣,例如伍奢和伯郤宛的全家。
最终导致他们的儿子伍子胥和伯嚭投奔吴国,灭了楚国。
6.赵高赵高是秦朝秦二世的丞相,也是一个大奸臣。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就是描述赵高的权力有多大,同时也表示了他是一个真小人。
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政变,杀掉长子扶苏,立胡亥为皇帝。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210b0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明朝那些事儿最喜欢的大臣的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神往的王朝,而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有许多杰出的大臣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些明朝历史上最受喜欢的大臣。
1. 严嵩:严嵩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严嵩在朝政上表现出色,被皇帝赞誉为“明朝第一权臣”。
他在权力中心执掌大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巩固皇权,整顿朝纲。
严嵩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威望,被誉为“明朝政治领袖”。
2. 戚继光:戚继光是明朝末期的一位著名大臣,他以果敢决断和勇猛剽悍而著称于世。
戚继光在边疆地区镇守,多次大破敌军,壮烈捷报频传。
他改革军制,整顿边防,为明朝边疆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戚继光因其卓越的战功和高尚的品德备受人民敬重和爱戴。
3. 杨廷和:杨廷和是明代著名长吏,他在明英宗时期担任宰相,为朝廷稳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杨廷和深得皇帝信任,施行“三驾政策”,改革官僚体制,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在处理政务中诚信守法,深得众人敬佩,被誉为“符合天道、促进国运的贤臣”。
4. 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着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清高品格著称于世。
文徵明在文学创作中突破传统,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一颗星。
他在政治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多次为朝廷排忧解难,被朝廷称誉为“文学宗师、政治贤臣”。
5. 黄道周:黄道周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经学家,他在朝廷中任职多年,以清正廉明和通达忠诚而著称。
黄道周在治国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史正经邦”的治国理念,得到朝廷及民众的一致认同。
他为明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明代政治明达的大臣”。
以上介绍的这些大臣,都是明代历史上备受喜爱和尊敬的重要人物。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忠诚,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明代历史的光辉篇章。
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珍视历史的教训,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明朝严嵩简介
![明朝严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5bad0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e.png)
明朝严嵩简介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江西一个小村落里,严淮夫人晏氏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严嵩,这个孩子刚出生那会可不简单,传言说晏氏生产之时有奇光异彩升腾,引得众人都来围观,村民们口口相传此人命运以后必然不简单。
此时的严家家境十分清贫,父亲严淮自然就对严嵩给予了厚望,希望他长大后能光耀门楣,于是从小便悉心栽培,加之严嵩十分聪颖,自然也就不负期望,他十岁通过了县试,十九岁中了举人,二十五岁时中进士,被选为了庶吉士。
但是严嵩在此时却突然得了重病,被迫退官回籍整整十年。
也不知道是否是运气,他离开朝廷的时候正是权擅天下的太监刘瑾风头正盛之际。
正德九年(1514),严嵩受邀任《正德袁州府志》总纂,不久北上复官。
此时,他虽在朝廷,但几乎不起眼,严嵩自然不甘心,很快他就攀附上了作为同乡的吏科都给事中夏言。
那为何会是夏言呢?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突发奇想,想把天、地分开祭祀,但是朝中老臣认为有违礼制,大多反对。
作为吏科都给事中的夏言得到明世宗授意,上书附和,由此受到了明世宗的青眼。
第二年,明世宗就让他接替了李时担任礼部尚书。
夏言从谏官到六卿之一的尚书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样的飞升速度怎不让严嵩眼红,严嵩希望打着老乡的亲情牌借力平步青云。
但是严嵩与夏言的骨子里终归不是同路人。
夏言心中有正气,为人耿直做事豪迈。
反观严嵩做事圆滑,有小人佞臣之相,两人终究只会分道扬镳。
人与类聚,物以群分,严嵩很快就与太师郭勋成了一队,站在了夏言的对立面。
嘉靖十八年(1539)夏言擢升为内阁首辅。
他做了一系列正清朝廷风气的事务,完备内阁,抑制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
但是明世宗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之术的状态已经愈演愈烈,而夏言觉得此事甚为不妥,因此直言进谏,想要力劝明世宗重回正道做个明君,特立独行的明世宗因此对夏言颇不耐烦,逐对其失去信任。
而严嵩趁此机会,各种讨好、附和明世宗,明世宗也因此十分受用,愈加喜严嵩而嫌弃夏言。
明世宗虽讨厌夏言过度正直,但也知国家社稷不可缺少这样的忠臣良士。
历史趣谈:奸臣严嵩的争议 严嵩执政前期颇有称道之处
![历史趣谈:奸臣严嵩的争议 严嵩执政前期颇有称道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5ff01fba284ac850ad024257.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奸臣严嵩的争议严嵩执政前期颇有称道之处导语:在人们的印象中,严嵩是一个典型的白脸奸臣,《明史》将他列于《奸臣传》,为后世文人所不齿。
在严嵩当政期间,明王朝内忧外患,形势急转直在人们的印象中,严嵩是一个典型的白脸奸臣,《明史》将他列于《奸臣传》,为后世文人所不齿。
在严嵩当政期间,明王朝内忧外患,形势急转直下,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其贪污受贿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严嵩最多只能称为权臣,其败落是当时明王朝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严嵩(1480—1566年),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嘉靖时期专擅朝政达二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
明世宗信奉道教,一心炼丹,荒于政事。
严嵩投其所好,侍奉虔诚,善于写应制文词,颇受宠信,因此被任命为内阁首辅。
他在位期间,善于弄权,卖官鬻爵,网罗党羽,贿赂公行,当时朝中大臣大多都投靠到了他的门下。
当时,鞑靼俺答汗屡次南侵,北边军情非常紧急。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俺答汗率军直驱到了北京城下,可是严嵩党羽大将军仇鸾却不敢出战,严嵩谎称鞑靼“掠饱则自去”,坐视不问,导致鞑靼坐大。
可以说,在二十余年当政的时间里,严嵩一手遮天,权倾天下。
直到嘉靖末年,御史邹应龙、林润抓住机会相继弹劾其子严世蕃,结果严世蕃被杀,严嵩也遭到革职,从此失势。
据说,严嵩被革职后,朝廷查抄其家产,结果发现有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良田美宅数十所,可见其贪污之甚,这大概是为什么他会被后人所唾骂的重要原因。
1566年,八十七岁的严嵩在家乡分宜悄然离开人世。
不过,近年也有学者指出,对于严嵩的评价应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生活常识分享。
严嵩诗词鉴赏
![严嵩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d5ad8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4.png)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严嵩诗词的鉴赏:
1. 作品主题广泛
严嵩的诗词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政治、历史、风景、友情等。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哲学,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2. 艺术风格独特
严嵩的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表现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他的作品常常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 思想内容深刻
严嵩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和人生哲学,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4. 表达方式婉约
严嵩的诗词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婉约而含蓄,他的作品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象征手法来表达。
这种婉约的表达方式使他的作品更加细腻、优美,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
总之,严嵩的诗词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态度。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8271082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7.png)
揭秘明朝宰相严嵩的最后结局严嵩老爷子,白发苍苍八十老翁,一身破衣烂衫,满脸污脏,日日持一破碗,在田野间的坟间转来荡去,捡那些上坟的供品充腹活命。
捱了一年多,老头子苍凉死去。
昔日威风凛凛的大宰相,落得如此下场,想来也令人鼻酸。
严嵩于嘉靖二十年八月八日为相,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去位,二十多年来,最大的过恶如下:其一,信用心腹赵文华,使东南倭患愈演愈烈;其二,清除异已,继杀曾铣、夏言之后,又在嘉靖三十四年杀杨继盛,使明朝首先开杀谏臣之恶侧,随后又杀沈鍊和王忬,命令虽然皆出皇帝“圣载”,主谋皆是严氏父子;其三,贪污纳贿,在朝内结党营私。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俺答汗侵袭明境,严嵩向兵尚书丁汝夔授计说:“地近京师,如果兵败难以掩盖,一定命令诸将不要轻易与敌交战,他们饱掠后自会离去。
”可见,严嵩作为相爷,在军国大事上确实没什么远计和魄力。
丁尚书傻不拉叽,惟严相国所指,传令诸将勿战。
本来明朝大多数军将饮食终日,皆怯于战斗,有了兵部长官的命令,都大松一口气,互相戒嘱传言:“丁尚书讲不要与敌交战。
”这下可苦坏了百姓。
他们饱受蒙古人烧杀抢劫,官军皆龟缩于坚城之中,不做任何御敌的行动,连姿态也不做。
民间大愤。
俺答汗的蒙古军队撤走后,老百姓纷纷上万民书,矛头直指丁汝夔畏怯无能,明廷下令逮捕他。
严嵩怕老丁说出自己事先为他出主意,假意安慰道:“你别怕,我自会保你无事。
”丁汝夔大傻一个,有严相爷给自己打保票,刑部鞠审时他很“配合”,没有多作辩驳。
他就等相爷向皇帝说好话直接把他赦免了。
结果,不久,一帮狱卒就从狱中把他提出,老丁还以为是走个过场后就把他释放。
一行人直接把他押至西市,刽子手持大刀正等着他来。
直到自己被踹跪于地,丁汝夔才恍悟被相爷所卖,大叫“王八蛋严嵩误我!”话音刚落,头也随之落地。
嘉靖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鍊因严嵩御寇无方,抗疏历数这位当朝阁臣“十大罪”:“昨岁俺答犯顺,陛下奋扬神武,欲乘时北伐,此文武群臣所愿戮力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63岁拜相入阁。
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
[1]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严嵩这个人特别难说。
从他下台后就有人认为他是奸臣很冤枉。
《明史》里严嵩是赫然列在奸臣传里的。
但修明史时,写作班子对于严嵩是不是奸臣就有很大争论。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位很有名的汉学家,写了一篇当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章全面替严嵩翻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查抄严嵩家时,一共查出来3万多两黄金,200多万两白银。
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儿子去他家鉴定文物真假,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名画看完。
现在的“湖广会馆”就是严嵩的家,今天保留下来的湖广会馆只相当于原来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他不是贪官很难成立。
仅仅说他奸或贪肯定不够,严嵩是一个极复杂的人。
他的书法成就很令人敬佩,“六必居”三个字是他写的。
今天什刹海、景山公园、北海、故宫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听说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也是他的手笔。
严嵩的文学成就很高,诗词“清丽婉约”。
根据史书记载,严嵩至少有几次试图纠正嘉靖皇帝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在今天,奸臣的概念就不应该再提了,是一个应该走进历史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