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模板

合集下载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服务【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308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31【实施日期】2011.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30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京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序言服务业门类广,内容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服务业包括15个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48大类。

当前,服务业正在逐渐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导产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本规划是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南京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新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根据抢抓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教育为第一基础、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的第三次重大机遇的总体要求编制。

规划将进一步梳理南京服务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特点,明确下一步南京服务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措施,以推动南京走在新一轮发展前列。

规划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服务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实现了稳定快速增长,逐渐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工业区“十二五”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构想【精品范文】

工业区“十二五”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构想【精品范文】

工业区“十二五”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构想工业区“十二五”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构想唐为国xx县xx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已为即将到来的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腾飞创造了条件,在这巨变的“十二五”关键时期,xx工业区又响亮地提出“向东、向海、向未来”的战略,向东大规划,向海大建设,向未来大发展,以大规划策应大建设,以大建设带动大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在最近两年内抓住沿海大开发这一契机,启动港口大建设,拉开港城大框架,招引港产大项目,在“十二五”期间真正实现xx县xx工业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一,高起点规划是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情况,xx工业区已按不同区域做了不同深度的规划,这些规划包括《江苏沿海发展xx节点规划修编》、《xx县xx工业区金海岛园区规划》、《星宝xxxx制造业经济园规划》、《xx县xx工业区核心区城市设计》、《xxxx港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等,上述规划已对我区最近几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特别是我市沿海周边县市迅猛发展的势头,对我区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迫切需要我们对上述所有的规划进行整合梳理,形成规范的新的120平方公里区域范围的xx工业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因此,我们要尽快找出以前规划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形成新的完整的规划体系,完成规划文本,并制作相应的模型,以指导港口和园区的建设,真正发挥好规划的龙头作用。

根据最近几次相关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首先发现上述所有的规划都未能对整个xx区范围内的功能区的布局、空间的架构、产业的分工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分析,导致目前xx工业区xx河南北发展不平衡,xx港口建设与港城开发不相协调,xx工业区与其周边镇区以及县城关系脱节;其次发现所有规划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港、海、河、绿等特色景观,没有完整的打造水绿特色和海景特色的水源绿地系统规划,导致我县的沿海开发缺乏地域特色,没有独特的个性;另外整个xx区的生活、办公、商务等服务区布局分散,功能定位不明,对港口建设、河海联运、疏港铁路、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影响缺乏研究,各类设施和道路系统布局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等等,上述问题都急需我们尽快提出对策予以解决。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意见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20•【字号】宁政发[2012]23号•【施行日期】2012.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2]2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发〔2011〕34号)和省政府《关于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苏政发〔2011〕164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对《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意见一、分工原则(一)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围绕完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各项指标,全面落实《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切实保障《纲要》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各项目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整体衔接、共同推进。

(二)确定关键指标、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的责任主体。

强化部门职责,将《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传导到各级责任主体。

针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加以推进。

(三)合理划分政府职责范畴和市场引导领域。

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纲要》落实中的不同作用,重点明确政府责任。

南京市一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南京市一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征求意见稿)即将进入的“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编制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牢牢把握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按照规划编制程序,对事关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前期研究,并提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

本思路的重点内容是评估“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市面临的宏观环境,初步提出“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及重大发展问题,为下一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和决策参考。

一、关于“十二五”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地区间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预计到2010年,全市GDP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亿元,在“十五”基础上实现翻番。

全市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

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0亿元,年均增长1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预计到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2.8:45.8:51.4。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达到3%,比“十五”末提高0.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比重达到40%,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

郊县经济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完成工业投入占全市的90%。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加速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

河西中央商务区功能逐步完善,仙林、东山、江北副城建设有序推进。

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宁安城际、宁杭城际、禄口国际机场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附图表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附图表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文化规划

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文化规划

南京市发展文化产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前言规划背景与目的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已经成为国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如何在这一精神指引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新一轮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是南京文化建设面对的现实问题。

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合理地规划南京新一轮文化发展蓝图,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把南京文化建设推向更高、更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使“十二五”期间南京文化建设与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相协调,与相关领域相衔接,结合南京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南京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依据(一)法规与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4.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5.《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7.《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8.《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二)规划文件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4.《江苏省“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5.《江苏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6.《江苏省2001--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7.《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8.《南京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9.《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规划范围:南京全市域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地位:作为“十二五”期间南京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第一章“十一五”文化发展及综合评价“十一五”期间,南京的文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要求,在“人文绿都”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引领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深入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商贸物资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309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31【实施日期】2011.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30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京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商务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商务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落实国家扩大消费、出口政策,以新型业态为先导,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加快实施商务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提升商务集聚力与辐射力,有力地推动了商务流通经济在高平台上跨越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268亿元,是“十五”期末1005亿元的2.26倍,在全省位列第二位。

进出口总额达到456.5亿美元,列全省第三位,是“十五”期末268.5亿美元的1.7倍,其中出口达248.9亿美元,进口达207.6亿美元,均为“十五”期末的1.7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达到66.71亿美元和136.23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末的35.74亿美元、74.62亿美元增长86.65%、82.56%。

服务外包执行总额26.5亿美元,在全国位列第一;其中离岸执行额11.2亿美元;全市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达762家。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完成营业额13.09亿美元,是“十五”末4.83亿美元的2.71倍。

全社会粮食交易量达630万吨,是“十五”末393.75万吨的1.6倍;粮食仓储有效仓容达116万吨,比“十五”期末84.06万吨增长38%。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化工科技物资管理【发文字号】宁政发[2011]307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31【实施日期】2011.12.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30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京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当江苏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于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转型升级作示范、两个率先带好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全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支柱产业振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日益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为全市完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一)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02.6亿元,实现了五年翻番,年均增长15.91%;实现工业增加值1940.6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22.8%;实现利税总额923亿元,年均增长20.36%;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由2344家增加到3925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由6家增加到16家。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开发区又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正确预测未来发展,确立决策思路,提出目标要求,加强管理服务,营造宽松环境,促进开发区沿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战略“十二五”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流通先导、以贸促工、科教兴区、全面发展”的建区方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抓住大机遇,制定大规划,实施大开发,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实现再发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实施以下基本战略。

——超前发展的战略。

紧紧抓住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良机,以全新的思路,重大的举措,实施超前发展的战略。

对开发区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未来10年的发展空间,规划先行,在基础设施配套上超前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土地利用上要采取统管预征,降低土地的使用成本,促进快速开发。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

根据开发区实际,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完善商贸的基础上,致力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那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出口创汇竞争能力强的产业。

加快实现以贸促工、工贸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大项目、大产业的战略。

坚持大项目、大规模、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加大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在政策上全方位予以倾斜,下大力气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增强经济总量,发挥开发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发展的主要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XX年基本完成开发区8平方公里范围的设施配套,使外向型的现代化开发区雏型初步显现,并在规模、功能和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省级开发区之一。

2、经济发展展目标到XX年,科工贸总收入达150亿元,工业总产值85亿元,商贸收入60亿元,其它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

3、规划建设目标到XX年,开发建设完成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15.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

街道 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街道 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XXX街道党工委XXX街道办事处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XXX街道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街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X来XX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区委书记XXX关于XX区发展按照“四个翻一番”、“六个加快”和“三个一”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以建设“充满活力、适宜人居、富有特色”的中心城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着力城市提档升级,着力商业提速增效,着力居民富强增收,着力改善民本民生,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街道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街道经济和社会加速跨越,对全面推进XXX街道城市建设,建设更加全面的文明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特编制本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发展为主线,围绕“保稳定、促发展、强服务”的总体目标,凝聚社区各方力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XXX庄街道创建成市级文明社区,街道实现了建设与管理、人口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十一五”计划完成情况1、街道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壮大经济实体的力度,尤其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有效培育了街道经济新的增长点,到“十一五”期末累计完成全部工业产值871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62万元,创利税56万元。

2、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基础建设有序推进。

XX片区危旧平房改造动迁工作顺利完成,项目已进场施工;XX社区路面硬化、修整工作正在实施;XX社区200平米的市民中心项目已经建成。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新建XX社区中心公共绿地;结合XX河道整治工作,彻底改变XX社区XXX家属楼周边生活环境;XX工业园区的噪音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1〕18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为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提升我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制订本规划。

根据江苏经济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引领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近年来,我省积极组织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产业规模领先全国。

2010年,全省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同比增长35.8%,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0年,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0%以上,涉及新兴产业的专利数超过60%。

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一,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处于国内领先位置,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

新兴产业在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高度集聚。

全省60%的新兴产业产值和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在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

四是新兴企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新兴产业企业超过80家,形成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电网、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优势企业群,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高的新材料、新医药及新能源上市企业。

虽然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尚未真正确立,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有待增强;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紧缺。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绿地系统规划
公共绿地由城市公园、社区公园、 街头广场绿地组成。其中,城市公园分 别是中央公园、行政广场绿地、滨江公 园、世纪轴线文化公园、商业休闲轴西 端的城市休闲公园、西南部的城市生态 公园、南部的中心公园;社区公园结合 街道社区中心和基层社区中心均匀分布 于规划区各处。
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主要指绕 城高速两侧设置100米宽防护绿带,高压 线两侧根据不同等级要求布置一定宽度 的防护绿带。
发展目标
(1)南京主城滨江地区的繁华新城、科技(智慧)新城、生态新城、 和谐新城。
(2)宜居宜业的国际性人文绿都示范区。 (3)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发展规模
2015 2020 2030
城镇人口 (万人)
50 55 65
城镇建设用地 (平方千米)
36 45 50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平方米/人) 72.0 81.8 76.9
2015年建邺区常住人口50万人, 建设用地规划为36平方千米左右。
综合交通规划图 绿地系统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发展战略
(1)国际化战略 抓住举办青奥会和建设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的重大契机,按照国际化理 念和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化功能、国际化元素、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环 境,使建邺区成为南京承载国际化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展现国际化形象的重 要窗口。 (2)功能强化与品质提升战略 围绕高品质滨江生态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定位,按照低碳生态示范区的 理念,进一步优化中北地区的环境品质和配套设施,高标准推动南部地区 和江心洲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滨江沿河地区,优化沿长江、秦淮新河的 公共活动空间规划,增加滨江沿河地区的公共活动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提高滨江地区的交通可达性,使得建邺区成为展现南京现代化滨江宜居城 市的名片。 (3)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战略 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文体中心的定位,集中发展商务、 金融、会展、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以规划的5大功能载体为重点,发挥 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4)创新驱动和人才战略 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紫金特别社区为抓手,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 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以高端产业、高端 环境为核心竞争力,积聚高端人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城市发 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邺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建邺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依据《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总体规划》、《南京市河西新区概念规划》、《南京市河西南部地区规划》、《河西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南京市建邺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 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十一五”产业发展情况回顾1、产业定位明确, 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目标定位科学。

立足新城实际, 紧紧抓住全市沿江开发的战略契机和后十运发展机遇, 高端定位新城产业发展结构, 积极推进产业高端化、功能化、集群化发展, 不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

以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总部经济中心和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为目标, 基本完成”一区五城”的产业空间布局。

发展路径清晰。

坚持”功能园区是繁荣建邺的活力之源, 宜居社区是和谐建邺的固本之基”的工作理念, 紧紧围绕”打造‘四个适宜 '现代化新城和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的现代化新建邺”的总体目标,不断创优产业发展环境, 加大投入建设产业发展载体和服务平台,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突出金融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文化体育产业, 全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结构优化。

关闭和淘汰了一批有污染、高能耗企业, 基本形成以旅游、文体产业为先导, 以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商贸业、房地产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金融、保险、信息、软件研发以及知识型产业加速聚集,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 比重达80%。

2、功能园区建设加速, 产业发展集聚平台初具规模河西CBD 载体建设、企业集聚不断取得新进展。

基本建成CBD 一期核心区, 总长约2 公里, 占地1 平方公里, 包括中泰广场、紫金西城、新地中心、金奥大厦等13 个项目16 栋标志性建筑,总投资达118亿兀人民币,总建筑面积241万川。

全面启动二期南延区域建设。

”南京保险创新试验区”、”金融创新试验区” 工作扎实推进, 各类金融保险企业加快集聚, 吸引56 家金融企业入驻。

新城科技园载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园区总投资区已超过120亿元,竣工投入使用载体达12万川,在建载体11个,面积达40万川,新开工项目13个,建筑面积达50万川, 先后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企业近90 家。

园区已相继建成”南京高层人才市场河西新城市场”、”南京人才河西新城市场”、”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南京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9个服务平台, 引进和正在建设”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西新城园区”、”南京(金陵)留学人员创业园河西新城创业园”、”南京国际企业孵化器”、”南京国际科技合作园”、”留学归国专家创业中心”、”中关村国际孵化园南京产业基地”等6 个发展平台。

江东商业文化旅游中心载体建设初显成效、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江东商业文化旅游中心范围内规划商业载体总面积约110万川,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开业商业建筑总面积约35.5万川,包括万达广场综合体、万达东坊和金地名京、银河湾福苑沿街商铺,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5万川的万达五星级酒店,初步形成新的城市商贸餐饮娱乐中心。

累计修建道路11 条, 长度约7 公里。

拆迁土地面积约1200亩,拆迁总建筑面积约86万川,搬迁人口约3 万人。

完成累计长达4 公里的220KV、110KV 电力杆线下地工程。

完成10万川绿化建设,房屋立面出新、亮化接近100栋。

3、招商成效显著, 重点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领导高度重视, 招商活动层次高。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在领导力量、人才、资金、服务上实行”四个集中”。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成立专门的项目推进指挥部和办公室, 加强领导, 不断提高招商活动的层次和规格, 紧抓各类贸易洽谈会的契机, 精心筹谋, 高位策划活动招商。

组织3届河西国际商务周、2届金融博览会、1 届河西人才节及经贸文化节, 成功举办南京河西CBD 北京金融投资说明会、南京河西新城--建邺(深圳)现代服务业投资说明会、长江国际旅游节及赴欧洲、日、韩、新加坡和京、沪、深、港、杭等地专题多场高层次招商活动, 加速了世界、国内500 强和大型企业总部向功能园区集聚, 最大限度地争取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落户建邺。

”十一五”期间, 共引世界500 强企业家、企业总部家。

招商引资方法独特, 项目推进十分有效。

利用资源进行目的性招商, 区主要领导围绕江东商业综合体地块、南河地块等资源, 先后锁定香港太古地产、九龙仓、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华润置地、韩国乐天百货和金鹰国际等知名品牌商业地产开发商, 率队赴北京、上海、深圳考察, 有效促进项目推进。

针对重点企业进行目的性招商, 收集整理世界500 强、上市公司、国内行业20 强、最具投资价值50 强、发达地区省市纳税20 强、都市圈科研院所和国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20 强等目标客商信息, 了解其发展战略, 寻求合作机遇。

各招商部门、街道先后建立健全了金融、总部信息库,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库, 知名餐饮、商贸企业信息库, 有效加快了”五个十”项目推进。

全面开展借力招商, 先后与国际知名四大行、金融”一行三局”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并与戴德梁行签订了委托招商协议, 进一步拓展了专业招商的广度和深度。

”十一五”期间, 共引进以上的项目个, 外资项目个。

项目跟踪力度强, 重大项目扎实有效推进。

针对江东万达广场项目, 开展”服务零距离”活动, 帮助万达公司协调解决开通二枢纽围墙边的出行通道、明园绿化带管理用房拆除与安置工作、4 号地块土方外运的手续报批、鼓楼变电站工程建设等问题。

同时, 围绕万达广场12 月18 日大型商业27.5 万平方米整体满铺开业的目标, 全区各招商部门和相关单位, 主动靠前服务, 定期召开招商分析会, 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招商, 加强与万达进行招商工作全面对接, 实现27.5 万平方米超大型购物中心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开业的”万达速度”,打响了”建邺服务”品牌。

针对新加坡贸工部有意向合作在南京选址建设生态科技城项目并最终确定项目选址江心洲。

按照市委、市政府与新方确定的合作原则, 3-5月间, 以建邺区为主体, 市有关部门参与, 与新方经17 轮密集的工作洽谈, 就项目合作的各方面达成一致。

之后, 建邺区与仁恒置地集团、盛邦、胜科公司合作开发, 联合新加坡一批大型企业共同推进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项目。

先后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项目建设推进指挥部、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咼标准完成生态科技岛项目概念性规划、起步区城市设计和产业发展规划、水利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并完成审批; 全面启动项目一期征地拆迁工作; 启动实施项目一期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电、气等过江大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启动实施江心洲防洪堤建设; 启动实施拆迁村居民洲上集中居住点建设。

4、服务水平提升, 保障投资创业的环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探索适合现代化新城建设、管理与服务要求的体制机制。

突出产业创新, 增强发展动力, 把握新城定位和进入优化发展期的要求, 经过创新平台构建和载体建设机制, 创新项目策划包装和引资引才机制, 创新高端产业和核心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加快各类要素集聚, 彰显新城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功能, 为新城建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注重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技企业成长壮大机制、科技人才集聚和培养机制等, 创新科技服务体系, 形成区域发展强劲的内生动力、新的增长空间和整体竞争优势。

帮办服务举措创新。

完善我区的金融服务体系, 运作好担保公司, 筹建小额贷款公司, 缓解企业融资难。

深化银企对接工作, 先后召开三场近400 多家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的项目对接会,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强区内现有项目的包装,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落实兑现好各项政策措施, 完成首批入驻CBD 金融总部企业的奖励政策兑现。

进一步深化”帮助办”工作机制。

优化队伍、扩充项目, 将帮办项目由18 个扩大至28个, 抽调4 名人员实行全脱产服务。

强化项目管理和评估机制, 针对立项、规划、环评、水、电、拆迁等环节倒排时间节点, 加快项目推进速度。

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着眼促进总部、研发经济发展, 以区域性要素市场的营建为突破口, 优化整合各方资源, 发挥聚合与辐射作用,着力培育与总部、研发经济相适应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和土地高级要素市场,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搭建”银企”合作、”产业链”合作两个发展平台,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拉动市场需求,提升发展信心,构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形成项目建设自身提速增效的内在动力。

相关配套不断完备。

积极发展配套完善的新城文化、教育、体育和休闲娱乐设施,繁荣新城文化市场和文化活动,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提供高品质卓越的文化生活环境。

不断深化与现代化新城相适应的”数字建邺”建设,致力为总部和研发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信息化环境,提升为总部、研发经济发展全方位服务配套的能力。

5、”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数据分析” ^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1%,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80%。

虽然”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我区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保持较高水平,外向型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上了新的台阶。

”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完成情况回顾”十一五”,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产业集中度不够。

与国内发展较好的新区相比,河西新城具有区域带动和辐射效应的龙头企业偏少,全省上市公司、全市上市公司在河西设立的分支机构数偏少,企业之间的关联度较低,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不到位。

配套专业度不够。

河西新城在满足企业的科技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需求,完善与产业相关的原材料组织、产品配套、物流、销售和商务环境方面存在不足,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化、全方位、高效率的产业配套服务方面仍有欠缺。

城市功能丰富度不够。

与老城相比,河西新城的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市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满足区域内个体对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公共配套措施的需要。

整体创新度不够。

与先进地区相比,河西新城的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都存在一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支撑企业创新创优的人才、科技、资本平台还不够健全。

(二)机遇和挑战1、发展机遇一是青奥主场的重大机遇。

”青奥会”落户河西, 将为建邺带来新的高层聚焦和新的驱动, 对高科技、会展、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动全区从资源集聚期向爆发增长阶段的迈进步伐, 建邺将迎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