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乐园》中看日本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

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

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

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

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

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

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

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初看书名还以为是本探讨哲学问题的严肃小说,没想到实则是部情爱小说。

难怪有不少读者因对出轨情节不满而给出低分,也许他们对日本历史缺乏了解。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但在一些方面却与之不同。

在日本,家族荣誉至上,个人幸福次之。

离婚是极大的耻辱,等同于背叛家族誓言。

正因为如此,日本才有了艺伎这一职业。

在日本男人心中,妻子需贤惠持家,尊重为重;情人则可撒娇使性,以被爱为荣。

文中不少中年男子声称,事业若难有进展,不如谈场恋爱。

在日本,男人出轨被视为风流韵事,无伤大雅,最终归宿仍是家庭。

这与中国情况有所差异,根据中国婚姻大数据,七成以上的离婚是妻子提出的,而男人主动提出离婚的较少,就像文中的久木,即便深爱着凛子,也从未想过或主动提出离婚。

凛子的丈夫亦然,明知妻子有外遇,却仍不同意离婚。

这或许就是成年人的感情,复杂而无奈。

尽管小说讲述了不伦之恋,但阅读后,我却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阿部定与吉藏、有岛武郎与波多野秋子、久木与凛子,他们都曾经历婚姻,对热烈如燃烧般的爱情持有悲观预期。

他们认为,最幸福的时刻便是巅峰,此后只会走下坡路。

既然如此,不如在这一刻画上句号。

生命漫长却无趣,死亡反而能让故事圆满落幕。

爱至极致,便是以死来永远拥有对方。

这种想法在个人主义盛行的国家实属罕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阻碍越多,爱情越热烈纯粹。

这就是为何早恋的孩子常觉得自己的感情无比珍贵,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彼此,世界很小,故事也很简单。

欧美国家,因相爱而结合天经地义,不爱则离婚,没什么可被人诟病的。

唯有在特定环境中,方能滋养独特爱情之花。

如今,我能理解一些在“正常人”眼中看似“变态”的行为,如同爱到极致而分尸食人的举动。

我们的世界太小,只能看到眼前一隅。

若放眼世界,便会发现其广袤无垠,超乎想象。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审视世界,如此只会显得狭隘。

谈《失乐园》呈现出的别样之“美”

谈《失乐园》呈现出的别样之“美”

外国文学谈《失乐园》呈现出的别样之“美”文/高仁薇摘要:作为享誉日本文坛的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的作品多涉及细致的性爱场面的描写,他的代表作《失乐园》也不例外。

本文着重阐述小说呈现出的别样之美,探讨文本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失乐园;性;美2014年,渡边淳一逝世的消息一传开,顿时掀起一片沸腾。

作为一名享誉日本文坛的“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一生创作颇丰,前期以创作传记类和医学类小说为主,后来则致力于男女情爱小说的创作。

其中,《失乐园》不仅是他的代表作,更是让他开始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必然之作”。

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社会极大的争议,时至今日依然为人们所争论。

然对于这样一部跳脱出社会道德的“婚外恋”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更是常态外壳之下的别样之美。

一、标题之美渡边淳一似乎偏爱用两个字作为一个章节的标题,这个习惯在《失乐园》中也别无例外。

从上卷的“落日”、“秋天”、“良宵”、“日短”、“初会”、“冬瀑”,到下卷的“春阴”、“落花”、“小满”、“半夏”、“空蝉”、“至福”,一个个如诗意般的名字将人们引入了小说中,与其说这些名字是一个章节的标题,不如说是渡边精心设下的“陷阱”,在一个个美丽的名字之下潜藏的是让人唏嘘的情节。

渡边曾坦言,自己的确偏爱两个字的小说章节名,“我喜欢徘句,徘句经常用两个字来形容季节变化等等,这里面有一种文字的韵律感”[1]。

但是,每一个标题的选择绝不是信手拈来,细看《失乐园》可以发现,小说的每个章节内容与标题实际是紧紧相扣的。

如上卷第一章的“落日”,题名一出来顿时给人一种夕阳西落的无限感慨,同时也昭示着落日之后的昏暗,以及之后的漫漫长夜。

小说一开端除了呈现给读者男女主人公的一次幽会场面,伴随着的是这次约会时间的告知,“差不多六点了,该是太阳缓缓沉落在弧形海岸线彼岸的时候了”,正紧扣着此章节题名“落日”,两人相距固然美好,但是在这相聚之后的一系列看到或看不到的事情正蓄意待发,“此刻,久木和凛子已经度过一帆风顺的初期而面临深谷天险,能否顺利超越,要再看两人的激情是否不再会有改变”[2],其实,除了两个人关键所在,各自的家庭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这段关系的“不正当”。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摘要:《失乐园》中描绘的男女主人公渴望爱情,为了真爱最终走向死亡。

他们对爱情的极致崇拜,植根于日本传统的樱花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本文就从这两种精神来谈谈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凛子的爱情崇拜。

关键词:失乐园樱花武士道精神崇拜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是一首爱的赞歌与哀歌,浸透着日本文化元素,那就是樱花精神与武士道精神。

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凛子为了自己爱情达到永恒,最终选择了在做爱的高潮刹那用吞食毒药的方式来结束两人紧紧拥抱的肉体的生命,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限崇拜。

小说描绘的是中年男子久木和女青年凛子,从相识到相恋再到自杀的一个过程。

某出版社主编久木与温柔贤淑的凛子在一次社交场合相识。

他们的家庭拥有共同点——无爱。

两人在生活上的寂寞,使得他们难以抵抗情感的诱惑,在几次见面谈话后,他们便陷入了婚外恋的漩涡中。

凛子的母亲竭力反对,久木也收到凛子丈夫的恐吓信,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全心全意要厮守在一起,仍然维系这段被世人所耻的婚外恋。

虽然他们的婚外恋情遭到世俗的挤压,但是并不构成摧毁。

他们的自杀不是出于对世俗的反抗,而是出于对于爱情永恒性的极致崇拜,用渡边淳一的话就是一种“绝对的爱”。

“久木和凛子的死亡方式不仅是对世俗的逃避和反抗,也是对爱的极致的追寻……他们碰到了一个爱的悖论,那是比世俗、比道德更为要命的悖论。

这样的嘲笑会将他们彻底摧毁,信仰爱情,以爱情为宗教因而与世俗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他们经受得了来自世俗和道德的嘲笑,但却经受不了来自自己信奉的爱情宗教的嘲笑。

那将是对他们最为致命的摧毁——自己灵魂对自己灵魂的摧毁。

” 1全书体现出了从哀物到哀人的文学艺术风格,日本的樱花精神和武士道精神,是男女主人公产生这种爱情崇拜的文化动力。

一、樱花精神下的爱情崇拜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的特点其花期很短,从花开到花落只有十几天,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感受。

日本歌曲《樱花》唱道:“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晴空下,一望无际樱花哟,花似云朵似彩霞,芳香无比美如画,去看吧去看吧,快去看樱花……”充分表达了普通民众对樱花的爱恋之情。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这部作品,确实反映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也让我对日本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正如译序所言,它反传统、反道德、超世俗,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这个俗人的确难以完全理解。

译序中渡边淳一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亲身体验,具有私小说的特色。

他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经历,不可能写得出这么刻骨铭心的东西。

’而且,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年龄同步,与时代的脉搏相通。

”这让我对渡边淳一的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关注他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其中无处不在的大篇幅的男性凝视与意淫。

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关于性爱的描写,从《源氏物语》到阿部定事件,再到现代社会,男性的视角和欲望贯穿始终。

这种男性凝视和意淫让我感到不适,仿佛自己置身于一部低俗的色情小说中。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描写或许正是渡边淳一对当时日本社会中年男性真实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这种方式,他揭示了男性在社会压力下的内心挣扎和欲望释放。

小说中的床戏描写过于密集,每次变换场景与衣着,如凛子父亲刚去世后的丧服、和服、被凛子丈夫发现并羞辱后的红色内衣等。

这些描写无疑是男性的意淫,通过对女性身体的描绘来满足男性的欲望。

而凛子的口是心非、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最终的沉迷,也只是为了显示男性的技法高超。

这种情节设置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完全是作者的性幻想。

书中并非没有道德和三观,只是这些道德伦理都成为了他们追求快乐的工具,他们因违反而感到更加刺激,进而沉迷其中,形成了一个难以逃脱的循环。

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以爱情的名义追求极致的官能享受,如同两个志同道合的吸毒者或赌鬼。

他们从社会人逐渐退化为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雌雄野兽,最终事业、家庭、亲人、朋友全部失去,却依然在昏暗的小屋里缠绵逃避,只想着回到所谓的伊甸园。

他们的行为和心理让我感到困惑,他们所谓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还是对官能享受的追求?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身体的极度契合,却看不到真正的爱情。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作者:王彩凤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7期生死观即“死あるいは生死に対する考え方。

また、それに基づいた人生観”Ⅰ。

日本人的生死观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是独特的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也不为过。

中国有句话:人死如灯灭Ⅱ,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人眼中生与死完全对立的关系。

与此相对,对日本人来说,“生と死の世界ははっきり断絶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く、どこかで連環しているという考えに通ずるⅢ”,他们甚至觉得死是生的另一种形式,是很美的。

到底,死亡有何之美呢?本文将聚焦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一书,细致研究日本人的生死观。

1.关于渡边淳一渡边淳一,日本著名情爱小说家,1933年10月生于北海道,58年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

在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代表作品有《失乐园》《光与影》《不分手的理由》《爱的流放地》等。

就作品总体特征而言,可以说多部作品都以婚外情为突破口,通过对爱以及欲的探索,将“以死维持爱的恒久”这一死亡之美传递给世人。

此类作品的代表《失乐园》更是充分地表达了这一点,深受读者关注,销量已达600万余册。

2.关于《失乐园》的简介《失乐园》以婚外情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为了纯粹的爱情,主人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并享受着死亡。

以下为《失乐园》的简介。

出版社的干练编辑久木祥一郎在突然某一天,被上级抽离工作一线安排到调查室任职。

这对于久木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此时,在友人所在的文化中心教授书法的美丽人妻——松原凛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如秋日里的阳光般给他清冷的日子一缕温暖。

松原可谓举止优雅,品行端正,然而这样一个女人终也难抵男人执着的追求,不久二人便互相倾慕。

每周末他们都偷偷见面,不知从何时起,松原已深陷情爱的欢愉之中,无法自拔。

两人的感情渐次升温,即使在松原的养父去世那晚,她也在久木的苦苦央求下,避开丈夫和母亲的耳目,一身素服地赶去与他幽会。

松原被内心的罪恶感所侵蚀着,这反而使得两人之间的爱如熊熊烈火,愈燃愈烈。

从《失乐园》看渡边淳一的唯美情怀

从《失乐园》看渡边淳一的唯美情怀

从《失乐园》看渡边淳一的唯美情怀渡边淳一在作品《失乐园》中展现了一个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伦理爱情故事,不被人所理解的男女主人公最终以生死相依的死亡作为爱情的坟墓。

作者运用传统的文学艺术手法展现了一段淋漓尽致的爱情故事,并运用艺术手法加以烘托。

一、前言日本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国度,我国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从心底发出对日本的赞叹,如戴季陶就在他的著作中表达了对日本喜爱的情愫。

确实,日本从古至今都以陶冶自然的情操为盛而被国内外所熟知,传统的乐趣有看樱花、等待初雪等,还有具有文艺性的插画、园艺艺术等。

而且日本的许多文学艺客都把自己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与大自然的气息紧密交织在一起,如日本的作家清少纳言在她的散文作品中就道出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甚至在作品的一开头就着重描写了自然的美好,把春天和夏天微微的气息细腻地融汇在言语之中,让人不忍心打扰:作家松尾芭蕉还特别生动活泼地描述池水里的青蛙,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还有具有很高文学成就的川端康成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把故都的一草一物都细致地表达出来了,是那样的美丽而又美好:另一作家村上春树对自然中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孕育人们生活的古井都发出了赞叹。

大自然中有万千世界,文学家善于把这些自然中的灵物一一展现出来,作为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

另一个日本文学大家也深深地爱上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的代表作品《失乐园》的每一个章节中都以一个自然中优美的意象作为其标题,足可见他的大自然情结,每一个标题就好像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幅优美的意境,把其中的人物情节与自然交汇在一起,显得灵动、纯净。

二、渡边淳一与《失乐园》渡边淳一是一位大作家,是日本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家,于1933年出生,至今仍在文学领域中不断创造价值。

他的前段事业生涯主要在札幌医科大学担任整形外科医生,并且在医学领域兢兢业业工作了10个年头之后,逐渐走向文学道路,自从弃医从文后,他的文学作品就有50多部,被誉为文学大家。

他的作品内容前期主要是根据自己10年的医学经验来篆书,以后又逐步涉及历史、传记小说等。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日本人民对樱花的热爱溢于言表,每年花期,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涌向日本,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

樱花的娇艳与短暂,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失乐园》是我 20 到 35 岁期间最喜爱的书籍之一。

那时的我,如同书中的凌子一样,对美好与激情的消逝充满了恐惧。

无法想象当青春不再,生活中再无激情与想象,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黯淡。

这本书也是我独自带孩子的四年中,自慰与满足性欲的慰藉。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日本作家的作品中常常涉及死亡及其带来的阴影与解脱。

那么,凌子为何害怕死亡?在生的世界里,情欲纠葛是我们作为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

凌子与久木的出轨,仅仅是情欲的交织吗?凌子通过出轨行为,对自己麻木、冷暴力的婚姻进行抗争。

自始至终,我更多地关注凌子,而对久木,他以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凌子,帮助她克服恐惧。

在当今高压社会,性福与幸福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性福是身体本能的直接反应,而幸福则是虚幻的代名词。

然而,情欲代表着激情与生机,是两情相悦的至美。

在孤独的星球上,我们难道对美好而难得的情欲没有幻想与渴望吗?人是不断变化的生物。

在婚姻契约的禁锢下,在利益交织的二人世界中,从激情燃烧到黯然分离,结婚与离婚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面对激情的消退和感情的破裂,大多数人会如何应对和解决呢?因为短暂,所以恐惧;因为恐惧,所以选择毁灭。

在尽享极乐的情欲后,凌子和久木选择在幸福中死去,这是文学作品创造的极乐世界。

或许我们无法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亲手摧毁幸福的人难道还少吗?那些追寻不到幸福的人,也会亲手毁灭自己假想的幸福源泉。

幸福需要不断追求,就像纷纷飘落的樱花雨,仿佛在诉说着:我的美丽,无人能留,你们尽力记住我的美丽吧!也许明年,你们还有机会看到我绽放的美丽。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人内心深处的本能,潜在的非伦理欲念,有可能使人跨越种种世俗障碍,去追求极致的爱,最终共同赴死的境界。

”极致之爱,极致之欲。

这是日本文学独特的特质,在探索人性的同时,又透露出淡淡的悲哀。

文中所叙述的故事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但其悲哀却是实质的流露。

结局的不圆满,似乎也在印证这种悲哀,为了得到幸福,宁愿毁灭。

一直以来,我对极致的毁灭颇感兴趣,这种隐藏着可能获得幸福内核的悲剧,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欲望,似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人性中动物性的体现,是生育和延续后代的本能,也是追逐愉悦的本能。

这让我不禁想起伊甸园的故事,自从那一天后,“人”开始知善恶,知羞耻。

“人”脱离了神的庇护,自此陷入了矛盾之中。

“人”最大的原罪是偷吃了智慧果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人”最大的原罪是想成为神。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活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受到欲望的掌控,我们每时每刻都想逃脱欲望,但总有一些时候会深陷其中。

然而,逃脱似乎是可笑的,“解放”这个词已经被我们说滥了,从课本上的“无产阶级解放”,到嘴边的自由解放,我们一直在谈论着它,但实际上,我们从未获得过真正的解放。

在长期的束缚下,我们已经习惯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生活方式,习惯了怎样去迎合社会的规范和期待。

束缚是文明的起源,我们渴望成为“神”,试图忘却自己卑劣的动物性,追求精神层面的快乐。

但我们却忘记了,那些羞于谈论的问题才是我们的本源,是我们的初心。

久木和凛子的结局令人黯然神伤。

他们抛弃一切,沉迷于欲望之中,似乎得到了解放,但最终却走向了毁灭。

这种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本能,终究被社会所抛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欲望的诱惑和社会的束缚。

我们渴望真爱,却又害怕背叛;我们追求自由,却又不得不受制于各种规章制度;我们渴望成功,却又被功名利禄所累。

我们在欲望与现实之间挣扎,在本能与社会之间徘徊,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追求幸福和自由。

从《失乐园》中看日本文化

从《失乐园》中看日本文化

从《失乐园》中看日本文化作者:李佳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6期摘要:渡边淳一《失乐园》在中国境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其鲜明的人性理论和爱情观引起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笔者认为,《失乐园》作为一部日本文化的缩影,它展现了渡边淳一对完美人性的召唤和追求。

关键词:《失乐园》;日本文化;人性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66-0114年前,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被引进中国,讲述了一位37岁的书法女教师凛子和一位55岁的男编辑久木的婚外恋故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把今生未能实现的爱情寄托于来生,选择了日本人所谓的“心中”之死。

整本书可以认为是“一个社会,两种人和三种悲剧”对缩影,渡边淳一借此讲述了自己对人性缺失是思考和感悟,也对日本冷漠社会进行了黑色幽默式的批判。

渡边淳一创作《失乐园》的主旨,根据他本人在受访时所说,就是想表达爱到极致的一种境界,在全译本里的性爱场面比之前更完善了,他希望大家通过小说感受一下什么是爱,什么是男女性爱的交流,两性之间如何达到身心的融合,然后结合自己的体验,对爱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

一、失乐园“失乐园”一词源于《圣经·创世纪》,亚当和夏娃受叛逆之神撒旦的诱惑,偷吃了伊甸园的果实,因而有了智慧,结果被恼怒的上帝逐出伊甸园。

渡边淳一借以“失乐园”做题,我想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久木和凛子由于各自家庭的悲剧,促使两人的关系飞速发展。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的性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欢愉感,一个是罪恶感,这两种感受都是非常极致的,而且都埋藏在人体的深层。

男女陷入到这种性爱中就必须要面对和正视这两种东西。

也正是这种负罪感,两人又无法承担,最后只有双双殉情。

作者渡边淳一同样很好地捕捉了90年代后半期中年人不安的心理。

此时社会正处在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动荡不安中,“失乐园”在日本便有了“意义”。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1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1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论文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0098姓名:***时间:2015.05.10伦理与真爱的‎冲突——《失乐园》读后感摘要:《失乐园》是渡边淳一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讲述‎了事业失意的‎久木,偶识书法教师‎凛子。

工作狂、毫无情调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导致凛子精‎神空虚、不满自己的婚‎姻生活。

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乘‎虚而入。

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

在男欢女爱中‎,凛子的欲望逐‎渐被唤醒,无法控制的长‎久的沉溺其中‎。

关键词:失乐园爱伦理这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是55岁‎的久木和38‎岁的凛子。

久木的家庭爆‎发冷战,凛子的丈夫嫉‎恨难平,为了报复而不‎愿离婚。

这段感情让久‎木遭到公司冷‎遇,以辞职告终。

众叛亲离使他‎们对未来无法‎掌控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厌倦和无力感‎。

他们以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人生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候‎,是人生最美的‎时刻,是最满足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们的爱情、快乐的感受达‎到了巅峰状态‎。

他们要在他们‎爱的最深最浓‎的巅峰时刻长‎久的在一起,永不分离。

他们选择了在‎极致的快乐的‎时刻快速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以极端的‎手段像世人展‎示他们是一对‎永不分离的恋‎人。

作品以优美自‎然的文笔一步‎步构筑了爱与‎生的非此即彼‎的矛盾冲突,引导着读者与‎主人公一起不‎得不选择“在最幸福的时‎候死去”这种极端而合‎理的方式来实‎现爱的永恒。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两个日本‎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这两个事件的‎核心都是恋爱‎双方在爱的死‎去活来的“最幸福的时刻‎”而双双自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永恒‎,使爱不会褪色‎。

《失乐园》的两个主人公‎佩服他们纯真‎热烈的爱以及‎理性的选择,最终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实践‎了爱的誓言——永不变心。

久木在出版社‎有着三十年编‎辑工作经历,收入不菲,家庭生活稳定‎安逸。

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

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
一 回肠荡气的婚外情
男女主人公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因偶遇而相识,从而开始了炽热、执着的不伦之恋。他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也不会因为情感老化而走向离婚,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他们在共同寻找灵与肉的刺激与欢娱。
《失乐园》故事情节十分简单,通篇只是描写久木与凛子的一场摒弃了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婚外情。然而作者竟然能将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叙说得耐人寻味,足见其功力之深。渡边淳一说“我似是一边写这部小说一边在谈恋爱,是自己完全沉浸在恋爱状态之中写出来的,我从未如此深深地化为主人公来这般写作。”
直至在走向死亡的前夕才喊出了那句虽然稀松平常却震撼人心灵的话来——“活着,真好。” 那为什么他们不活着,因为爱到极致的时候就是毁灭。当然,这种意图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可以说,这是在极端的表现《失乐园》的主题,即“失”,这种肉欲迷失恰是一种精神回归,渡边淳一说:“人类已经迷失了自己的原点(他们不知道在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的反向极上,我们人类充其量不过是动物,我们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并没有什么不同,既然作为有生命的物体生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重新换回作为生物本应特有的雄与雌的生命光辉。”
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
论渡边淳一的情爱《失乐园》
【摘要】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描绘中年人婚外情的作品,在婚外情这样复杂的话题上,作品情节生动曲折,真切感人,是一部极好的生活写实小说。同时渡边淳一以炽热而又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凛子与久木轰轰烈烈的爱情及最终的毁灭,抒写了20世纪末人类文明中的爱情与婚姻在理性的束缚和野性的呼唤中的挣扎,表现了现代人在情爱之间的迷失以及寻找出路的方式。
“在我,”
“因为你太好吃了。”„„”
渡边淳一的写作态度,沉着,优美,洁净,给人的是无罪感的审美,毫无道德压力的欣赏,以及健康心理下的文学阅读。当然,渡边淳一也没有回避道德价值和社会准则对男女主人公的肉体爱的影响和压力,但久木和凛子在社会压力和道德谴责面前依然不放弃肉体爱的神秘欢悦以及由此而激起的精神爱的刻骨铭心,以至最后用死亡来锁定他们肉体爱的高潮和他们对性爱的绝唱。

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

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

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雷晓敏 摘要: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为情而死”的小说。

这部作品既源于日本当今的现实生活,也具有东瀛传统的“物哀”情愫。

男女主人公热衷于怦然心动的中年之爱,抛弃原有的家庭,陷入“不伦之恋”的纠结。

为了把巅峰时刻的爱情定格,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殉情”。

如此决绝的爱情包含了日本式的“死亡”观念和“物哀”的审美追求。

“乐园”之得失映射于婚姻内外,渡边淳一的思绪游移于“物哀”界边。

这不仅是作家的笔触在摇曳,而且是日本精神文化在情与理之间的躁动,同时也是本居宣长以来“物哀”诗学在这部小说中的深邃反思。

从这种意义上讲,《失乐园》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

关键词:渡边淳一;《失乐园》;本居宣长;“物哀”论 中图分类号:I313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20)04-007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居宣长‘物哀’论综合研究”(15BWW018) 作者单位:雷晓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州 510420引 言渡边淳一(WatanabeJunichi,1933-2014)的《失乐园》描写的是一对中年人的情感问题。

他们的“不伦之恋”凄美而悲壮。

令人感慨的是这样一个悖论,主人公的爱分明是不为世人所接受、也得不到祝福的婚外情,然而其中款曲却让读者过目难忘,以至于无法轻易地说“不”。

这个故事里既有真切的现实性,也有人到中年的爱情困惑,故而能够引发万千读者内心的共鸣。

有学者从日本的死亡哲学角度解读,也有学者从婚外情的角度分析,还有学者从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角度,提出反自然倾向以及工具理性倾向的批判。

本文尝试以“失”解“失”的方法,即透过弥漫全文的婚外情愫,品味其中“物哀”的审美观,从而把握作者赋予《失乐园》中的价值取向。

寻觅乐园:婚姻“围城”悖论的文学探求《失乐园》是一部围绕中年人的婚姻、爱情与婚外情为主题的作品。

故事将人72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真实地呈现出来。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失乐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学法教法研究诗歌语言陌生化是由俄国文学理论家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具体指打破日常用语惯用的方式来使用文学语言,用不落俗套的表达来延伸感受的时间,增强感受的高度和难度来唤醒大家的审美情感。

同时,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对诗歌语言陌生化的作了进一步阐释:赋予日常事物以新奇的魅力,通过唤醒人们对习惯的麻木性的注意,引导他去看见凡俗世间的美丽,从而激起美学感悟。

而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化腐朽为神奇”,强调的也是陌生化的审美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通过对语言的“腾挪躲闪”产生疏离的效果从而拓展读者的审美过程,强化读者的审美体会。

陌生化就是打破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唤回读者对生活的感受力,会到感受的本初,删繁就简,返璞归真,遇见审美的极致。

在诗歌语言中运用陌生化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会令诗歌获得非同一般的审美效果,使读者得到最直接的审美体验。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提升了审美内容的多样化。

具体而言,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和词汇构成,二是措辞和句子的表义结构。

对于司空见惯的语言或习以为常的表达,人们往往比较麻木,他们不会去仔细体会文字,也不会去感同身受的理解文字与文字的组合间所蕴含的意味。

然而,当诗人把文字以新鲜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大家才突然领悟到文字的新奇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从陌生化的角度,诗人依据独特的审美逻辑组织语言材料,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语言表意系统,这样的语言系统把语言的固有规范打破了,却直击人心,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与全新的体会。

如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译成现代汉语,则是“昨天夜里刮了一整夜的西北风,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我孤单一人登上高楼,远望着一条大路通往天边。

”这样理解完全正确,但是原诗歌中孤独的意境却是荡然无存。

正如黑格尔所说:“众所周知的东西,正因为它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根本不被人们所认识。

”生活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反映,这种语言由于惯常的使用失去了仔细思量的魅力,失去了对语言的新鲜感受进而不在乎语言审美性的追求。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初读《失乐园》,大约是在初中之时。

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对书中所描绘的故事亦难以领悟,只觉这是一本合法出版的黄色小说。

那时的我无法理解日本人的脑回路,书中的男主出轨后仍拖着妻子不愿离婚,而女主的丈夫将他们偷情的事情告知男主的公司,却反被认为是卑劣的小人。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我阅读了一些日本小说,也对日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今,当我重新审视这本小说时,心中涌起了别样的感慨。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确实出色。

译者的文笔优美,富有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这种美感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令人陶醉其中。

相比之下,我曾阅读过一些其他语言的小众小说,其中的翻译时常显得生硬拗口,令人读来颇感不适。

而日本文学作品的翻译则甚少出现此类问题,或许是因为在这方面人才辈出,翻译质量得以保障。

在重新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此前未曾留意的细节。

小说中,久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由于日本公司通常采用按部就班的晋升制度,且往往是终身制,员工很少有跳槽的机会。

久木在年近中年时,因派系争斗而被调任至闲职,晋升无望。

这一情节揭示了日本社会中职场晋升的困难和局限性,以及员工在面对职业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与此同时,凛子的丈夫则是另一个极端。

他醉心于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导致夫妻关系冷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中工作与家庭难以兼顾的问题。

在日本,很多人在工作中忙碌奔波,与妻子的关系逐渐疏远,而当他们退休后,却发现难以与妻子相处,最终选择离婚。

这种现象在日本并非罕见,而《昼颜》等日本影视作品也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此外,小说还揭示了日本文化中对于表象的关注和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

在日本,人们注重外在的形象和礼仪,即使内心深处存在着糜烂和矛盾,也往往不会表现在外。

久木之前的多任情人,妻子可能心知肚明,但只要表面上过得去,就可以维持家庭的和谐。

然而,凛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她的出轨行为不仅挑战了社会的道德规范,也触动了久木和妻子内心深处的情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失乐园》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一部“黄书”。

然而,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其中所展现的“性”观念以及日本性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同时,我也对小说中主人公们的爱情与抉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渡边淳一对“性”的看法在书中得以体现。

他将主人公们的爱情置于道德的边界线上,将情欲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爱情与情欲结合的极致。

在日本性文化中,这种观念并非罕见。

日本的性产业相当发达,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然而,渡边淳一的作品所呈现的并不仅仅是性,还有更深层次的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

他们在道德与情感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彼此,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追求永恒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激情与浪漫,但也伴随着孤独、破碎和挣脱。

这种极致的情感体验,让我对爱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社会的规范和责任。

当两个人分别背叛各自的家庭时,他们不仅背叛了当初对配偶的誓言,也伤害了许多人。

这种行为在社会中是不被认可的,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谴责。

即使他们真诚地相爱,也难以逃脱道德的审判。

对于他们的抉择,我持中立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来评判他人的选择。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赋予了我们责任和枷锁。

而所谓的自由,往往是在卸下这些角色之后才能获得。

但这种自由是否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乐园呢?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有句话说得好:“爱是性感的文明。

”爱情需要性感的元素来维持,但同时也需要文明的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在爱情中保持理智,沟通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激情逐渐消退,我们要如何保持对彼此的爱和关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以阴天的歌词作为结尾,也让我们对爱情有更多的思考:“爱情究竟是精神鸦片,还是世纪末的无聊消遣?”或许,爱情的真谛就在于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从《失乐园》看日本的社会

从《失乐园》看日本的社会

从《失乐园》看日本的社会[摘要] 《失乐园》是日本现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渡边淳一的一部叙述中年男女婚外情的小说。

作者通过不断困扰现代人婚姻的婚外情这一话题,生动的反映了日本社会中都市人情感与欲望困境的现状,也深刻地触及到现代人的道德底线。

作品大胆的抛弃了青年人,而选择了中年人的爱情进行描写,从另一个角度来叙述了自己对爱的另一种理解,以炽热而又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凛子与久木的爱情及死亡,表现了上世纪日本社会中,婚姻的束缚与爱情的呼唤的的激烈挣扎,表现出现代人在情与爱之间的迷失以及不断的探寻。

[关键词] 日本社会;婚姻;爱情;婚外情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是一部交织着梦想与现实、欢乐与痛苦的感人心扉的小说。

外表平静而内心充满呐喊的楷书小姐凛子与偏离权力中心而浑浑度日的出版社主编久木在一次社交场合偶然的邂逅,随后一步一步,逐渐陷入疯狂的爱欲中而无法自拔。

思想上的沟通以及肉体上的刺激,使得凛子和久木起为之沉醉,甚至疯狂。

然而,在放纵的迷醉之后接踵而来的则是各自家庭的责任与束缚,以及不断的烦恼与痛苦。

他们的爱情面前永远有一道坎,而每次跨越这道坎,都会使他们如灵蛇蜕皮一样获得新生,但也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一、从《失乐园》看日本社会的婚外情现象无论是在传统的东方,还是在自由的西方;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陌生、冷漠甚至仇恨。

人们对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产生怀疑, 以至于无法认识自我。

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

凛子有一个作为医师的帅气的看似完美的丈夫。

而久木,自己的独生女儿已经顺利的出嫁,家里本应是一幅夫妻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凛子和丈夫在晚上早已分开了房间休息,而久木更是把自己的妻子看成了一位“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两人的家庭其实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也是在这个时候,凛子和久木因为一场偶遇而相识,从而开始了炽热、执着的不伦之恋。

在《落日下》这个章节中,凛子向久木诉说了关于情的迷惑:凛子又道:“我讨厌像现在这样自己不能把握自己,迷失在情欲中。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

《失乐园》读书有感《〈失乐园〉读书有感》时隔一年,终于在三月里的一个午后,断断续续地将这本书读完。

可执笔题字时,已将近盛夏五月。

在这南方的春夏交替之际,空气中总是弥漫着一股潮热,只需关闭室内门窗,一层晶莹的水气便会瞬间覆盖于玻璃之上,形成天然的磨砂屏障。

尽管国内的沿海一带已经可以穿上清凉的短装,但在日本的北海道等地,或许才刚刚迎来一簇簇的樱花盛开。

本书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萦绕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里。

这或许与日本极高的自杀率有关,但我想,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们,应该并非无缘无故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无论是久木,还是凛子,皆是如此。

人到中年的久木,在最应有所作为的年纪,却出人意料地被调任闲职,这意味着他的职业生涯即将提前结束,这对要强的他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人生打击。

而凛子,嫁给了一个本就不那么喜欢的丈夫,两人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在对待那件事的态度上更是截然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婚姻对凛子来说,更像是一种束缚,仿佛一座坟墓。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命运让久木和凛子相遇了。

彼此吸引的两人,从相识到相爱,再到最后的交欢,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突然,却又水到渠成。

在这段偷来的时光里,他们无需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责任,只需尽情享受彼此的陪伴,沉浸在激情之中。

他们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这里,他们是自由的,是快乐的。

对于久木和凛子来说,出轨或许并非为了寻求刺激,而是为了逃避现实的无奈。

他们在这段不被世俗认可的关系中,找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不公的,他们的事情最终被家人发现,甚至被至亲所不待见。

这无疑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们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对于凛子来说,她的一生似乎都在寻找着爱与理解。

作为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圈子原本就很小,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的关爱,只能转而投向娘家。

但父亲的离世和母亲的不理解,让她彻底失去了依靠。

而久木原本并没有想死的念头,但工作上的再次调动和老同事的突然病逝,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失乐园》中看日本文化
摘要:渡边淳一《失乐园》在中国境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其鲜明的人性理论和爱情观引起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笔者认为,《失乐园》作为一部日本文化的缩影,它展现了渡边淳一对完美人性的召唤和追求。

关键词:《失乐园》;日本文化;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066-01
14年前,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被引进中国,讲述了一位37岁的书法女教师凛子和一位55岁的男编辑久木的婚外恋故事,小说的结局是主人公把今生未能实现的爱情寄托于来生,选择了日本人所谓的“心中”之死。

整本书可以认为是“一个社会,两种人和三种悲剧”对缩影,渡边淳一借此讲述了自己对人性缺失是思考和感悟,也对日本冷漠社会进行了黑色幽默式的批判。

渡边淳一创作《失乐园》的主旨,根据他本人在受访时所说,就是想表达爱到极致的一种境界,在全译本里的性爱场面比之前更完善了,他希望大家通过小说感受一下什么是爱,什么是男女性爱的交流,两性之间如何达到身心的融合,然后结合自己的体验,对爱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

一、失乐园
“失乐园”一词源于《圣经·创世纪》,亚当和夏娃受叛逆之神撒旦的诱惑,偷吃了伊甸园的果实,因而有了智慧,结果被恼怒的
上帝逐出伊甸园。

渡边淳一借以“失乐园”做题,我想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久木和凛子由于各自家庭的悲剧,促使两人的关系飞速发展。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的性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欢愉感,一个是罪恶感,这两种感受都是非常极致的,而且都埋藏在人体的深层。

男女陷入到这种性爱中就必须要面对和正视这两种东西。

也正是这种负罪感,两人又无法承担,最后只有双双殉情。

作者渡边淳一同样很好地捕捉了90年代后半期中年人不安的心理。

此时社会正处在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动荡不安中,“失乐园”在日本便有了“意义”。

二、一个社会,两个家庭,三种人的象征
书中关于男女主人公的自杀,有过这样的对话:
“我理解他们的心情,太幸福的话,就担心这个幸福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他们想要永远永远持续下去吧。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凛子对着夜空自问自答:“只有死了。


两人躲进性爱的象牙塔里,最后又双双殉情,一方面是外部原因,久木的妻子逐出久木,凛子的丈夫逐出了凛子;另一方面则是内动力了,久木和凛子放逐了他们自己。

这种象征寓意是深刻的,“真、善、美”是三位一体的,三者的结合才是完美的人性。

而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结构都是不健全的,可以说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造就了这样一个怪胎,久木和凛子的殉情就是这种不正常的社会、
不完满的人性的必然的结果。

曾经有一位日本老师在上课时,写下家人、公司、亲戚、朋友几个词,让学生们按重要程度排序。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排序是:家人、亲戚、朋友、公司。

日本学生的排序是:公司、家人、朋友、亲戚。

看似简单的排序,实则反映出内涵很深的文化差异。

日本人的排序显然体现出集团本位的思考方式。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原发性的部分对其后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日本文化发生于分隔、封闭的狭小地域。

众多分隔、封闭的生存空间又叠加为整体结构,相互形成对立、排斥、竞争关系,从中引出你我分界的政治逻辑。

但书中男女主人公所认为的神化的爱,被外人认为不伦的爱,在他们看来难免是那么的神圣,神明在上也无法释怀。

在其父的守灵之夜,他同时的服丧之夜,他们依旧缠绵。

但这种形式的真爱与社会伦理的不相容,被排斥。

因而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日本虽是亚洲国家,和中国一衣带水,但很显然与我们包括其他的亚洲国家明显不同。

他们的思维方式很与众不同,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文化。

鲁思·本尼迪克特写的书中说:日本的文化具有双重性,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象征。

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生性好斗而又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而又有礼;顽梗而又柔弱;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

书中还详细描写了三种人的悲剧。

久木和凛子算是一类,久木的
妻子和凛子的母亲算是一类,而凛子的丈夫又可代表一类。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可以说分别是这三种人的陪衬。

作者渡边淳一通过他的作品,告诉了大家更加真实的人的一面,把各种各样复杂的大千世界人性的真相呈现给了我们,而关于“如何让爱不消退”话题的答案,不光是久木凛子一样的日本人所应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需要我们每一个读者去寻找答案,小说只是创造了一个契机,而作者也并没有给我们下达“爱到极致一定要死”的指令,我们自己的婚姻生活中能够找到一份让自己满足的幸福感就好。

参考文献:
[1]崔春鹏.人性的残缺和圆满——试论渡边淳一[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