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7.对教育的启示:维果斯基所强调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皮亚杰认为语言只是反映了儿童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对认知发展作用甚微。相对于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遵循普遍顺序的,维果斯基使我们认识到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维果斯基所强调的过分依赖口头语言的指导性参与,在某些文化中或对某些学习形式不太有用。相对于皮亚杰过于强调发展的阶段性质变,维果斯基的理论更关注变化的来源,更容易看到发展中的变化。他们都强调天性与教养在发展中的交互作用,都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儿童的发展。观点的异同:先:维果斯基后:皮亚杰

1.不同个体认知发展的相似性. 先:不同文化下认知发展也不尽相同. 后;认知发展在不同文化中大多是一致的.

2.认知发展的起源先:社会性合作(儿童和同伴在构建知识时,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指导性的学习)后:儿童自己建构知识时的独立探索活动

3.认知发展的方向先:社会过程变成个体心理过程后:个体过程变成社会化过程

4.成人或同伴的作用先:成人作为变化的施动者后:同伴作为变化的施动者

8.各理论关于人类发展影响因素的观点

精神分析流派: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儿童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强调人的生物性。埃里克森-既考虑生物学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抛弃本能中心。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华生-否认遗传的原因,忽视生物因素和认知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斯金纳-强化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调及时强化,忽视了认知因素对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班杜拉-主要通过观察学习和社会学习。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内外因相互作用,儿童的心理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平衡。

二、1.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动作发展的基本顺序: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先大后小;整体到分化。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分为: 行走动作和手的动作的发展。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在神经中枢的作用下进行的,其规律可归纳为:(1)从上到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从粗到细,即先学会躯体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然后逐渐学会手的小动作。(4)整体到分化,即从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手舞足蹈,逐渐分化为局部的、精确的、专门化的动作。(5)从无意到有意,先出现无意动作然后逐渐出现有意动作。

2.婴儿动作的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获得对环境的最初的知识。没有动作,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的发展反映着心理的发展,通过动作发展的研究,可以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等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婴儿空间认知的发展。运动经验在空间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3.婴儿依恋的主要类型:婴儿对母亲依恋的性质并非相同。安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依恋: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回避型依恋: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连结。反抗型依恋: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

4.依恋会婴儿个性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依恋关系会使照料者成为安全的对象和依恋的形象,使个体在感到困难的时候,孩子能和这些形象交流,给与他们帮助。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内

化为一种人格,使之成为未来亲密关系的标准和导向。不安全的依恋可能会导致在今后的生活中表现出焦虑和机能紊乱。

三、1.为什么说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1. 游戏是适合学前儿童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2. 游戏是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

四、2.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一)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二)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程(三)儿童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

五、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2、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是因为:

第一,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第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第三,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发展过程带有不平衡性。

第四,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逐步转变,存在“关键年龄”,既关键期。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完成这种转变的关键期。

小学的学习主要是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3.如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决定儿童学校学习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是学习积极性方面,如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一是学习能力。如何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 1、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的活动,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2、使儿童学习进行智力活动

六、1.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

1、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

2、抽象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对具体、直观事物的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3、注意常带有情绪色彩

2.如何结合其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教材的直观性、利用儿童的情绪态度、防止注意分散的因素等,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发展学习的责任感、培养有意后注意、有效地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等。

七、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

一、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课题中采用了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所作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从中长出规律性的东西。

皮亚杰认为,道德是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的,道德的实质或者说成熟的道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儿童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这是公道的基础。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因此,皮亚杰着重从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研究儿童道德的开始和发展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