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故事
中日之间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中日之间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的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bf980cedf61fb7360b4c6572.png)
历史上中日之间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日本自古以来对朝鲜和中国就忘恩负义,虎视眈眈,狼子野心,发动过多次侵略战争,残酷虐杀占领地人民,所有中朝韩人民应该认清日本的本来面目,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抵制日货。
中日要想和平相处,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大自我,像美苏一样狠揍日本,它才会摇着尾巴跟着你走;另一种就是像美国一样派强大的武装进驻日本,改造日本的劣性。
纵观中日历史,是战争与和平纠缠不休。
历史上,中日曾经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结果三胜两败。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三次:白江口之战(胜)、蒙日战争(败)和万历援朝战争(胜)。
近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二次:甲午海战(败)和抗日战争(胜)。
其中抗日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虽然,抗日战争中,全国军民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抵御外辱,终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但是,这场战争对于被侵略的国家和日本本身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尤其日本侵华浩劫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朝代:唐朝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次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
百济国受到新罗和唐朝联军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初,百济君臣内讧,新罗乘机进攻。
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应援百济。
这就是史称的“白村江之战”。
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忽必烈最远打到哪里
![忽必烈最远打到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120e63215f0e7cd184253650.png)
忽必烈最远打到哪里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他也被称之为打仗天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忽必烈最远打到哪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忽必烈打到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
至于东方,忽必烈最远打到日本。
忽必烈在登位不久之后又征服了朝鲜,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有一个日本的国家。
日本常常入侵朝鲜,朝鲜小心翼翼地来向忽必烈告状,这让这位大汗起了东渡日本海的心思。
那时的忽必烈正在全心对付南宋,没有功夫腾出手来对付日本,但是他有一个战略家的考量。
南宋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主要靠着高丽,日本的海盗现在侵扰高丽,为什么不利用那些海盗来对付南宋?在忽必烈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主意。
忽必烈派使臣给日本送国书,说要和日本建交。
日本在接到国书后胆战心惊想向蒙古称臣,可是当时的掌权者不愿意。
忽必烈虚张声势地在高丽屯兵,想要恐吓日本人。
日本人始终没有上当,忽必烈最后只好派大军攻打日本。
很快蒙古的军队就将日本的一座岛屿占领,但由于指挥官被日尔武士所伤,士气大挫。
天公也不作美,最后军队只能回朝。
忽必烈不甘心,又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始终没有成功。
忽必烈简介忽必烈是蒙古族的一位可汗,他的中文名是孛儿只斤;忽必烈,他的爷爷是蒙古国的建立者汗成吉思汗,他的父亲是托雷。
忽必烈出生的时间是1215年9月23日,他去世的时间是1294年2月18日,所以他活了80岁。
在这80年中,有35年属于忽必烈的执政生涯,在这35年的时间里他有很多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忽必烈建立了元朝,统一了整个中国,除此之外他还改革了政体,定都大都,还开凿了大运河。
在元朝刚成立的时候,打仗肯定是帝王最重视的,可是很难得的是忽必烈十分注重文化的发展,还注重对儒家文化的发扬,这也是他受到后人赞扬的地方。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忽必烈与“斩秋风”
![忽必烈与“斩秋风”](https://img.taocdn.com/s3/m/7369092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1.png)
忽必烈与“斩秋风”元世祖忽必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为蒙古帝国大汗(最高首领),元王朝的建立者。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1279年统一中国,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忽必烈听说海的对岸的日本是一个“黄金之国”。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在这个岛上,到处都可以发现黄金,其国人每个人都拥有许多黄金。
”“这个国王的一大宫殿,完全是用纯金建成的,像我们欧洲人的房子和教会的屋顶是用铅板葺顶一样,这个大宫殿是全是用纯金葺顶。
”(马可波罗著、爱宕松男译注《全译东方见闻录,之二》,平凡社,2016年版,183-184页)。
因此忽必烈一直觊觎日本,他曾多次命令其附属国高丽派使节去日本,1267年,高丽派遣起居舍人潘阜携带蒙古国书和高丽国书到日本,居住六个月,无果而归。
1268年正月,受忽必烈派遣的高丽使节到达日本太宰府,向日本朝廷和镰仓幕府等递交了《大蒙古国皇帝奉書》等,但是没有得到回信,1269年2月,忽必烈派遣四艘船,约70多人的人大型使节团到了对马,但是日本方面拒绝接待使节团,在与日本方面争执之际,使节等把对马岛民塔二郎和弥二郎带走归去。
1838年完成的《天保国绘图》之“对马国”蒙古使等与他们带来的塔二郎和弥二郎去见元朝皇帝忽必烈,忽必烈大喜,以为他们是日本方面派来的使者,据《高丽史》卷史卷二六记载,忽必烈对他们大为夸奖,说:你们国王听从朕的命令让你们来到这里再回日本,你们不畏艰难险阻,入不测之地,生还复命,忠节可嘉。
于是大大地赏赐了他们很多锦帛绸缎等宝物,并让他们参观大都宫殿。
两个日本人见了后大赞:臣等听说有天堂佛刹,说的可能正是这样的宫殿。
元人还带着二人去参观当时燕京的万寿山玉殿和燕京多处城阙。
大都为元朝都城。
突厥语称为汗八里(Qan-baliq),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开始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https://img.taocdn.com/s3/m/81365387d4d8d15abe234e3e.png)
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
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
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莱肴——清炖羊肉。
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
正当火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
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当然是等不及了,可生羊肉不能端上来让主帅吃,怎么办呢?这时只见主帅大步向火灶走来,厨师知道他性情暴躁,于是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人碗中,撤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刚来到灶旁的大帅。
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接连几碗之后,他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
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
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绵羊腿部的“大三叉”和“上脑”嫩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麻酱、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种佐料,涮后鲜嫩可口,将帅们吃后赞不绝口,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
厨师忙上前说道:“此莱尚无名称,请帅爷赐名。
”忽必烈一边涮着羊肉片,一边笑着答道:“我看就叫涮羊肉吧!众位将军以为如何?”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但直到光绪年间,涮羊肉才逐渐走向民间。
在1281年,据说这次风暴摧毁了元朝忽必烈入侵日本的船舰,计有4000艘船只沉没,10万士兵丧命,第二次风暴迫使忽必烈放弃舰队入侵的计划。
日本称此次风暴为“神风”,这也是二战中日本神风敢死队名称的由来。
在世界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集结过这样庞大的舰队。
本文作者Torao Mozai 是海军史专家,他说全部舰船4400只,军舰载有142000人。
他们的使命是以蒙古大汗皇帝名义从中国和朝鲜港口出驶去征服日本。
不料,他们自己没有被对方海军击败,却被一次可怕的风暴,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所覆灭,这使忽必烈海外帝国之梦破碎。
两次入侵分别在1274年的一次小规模入侵,第二次是1281年在九州西部的高岛。
神风特攻队的覆灭-作文
![神风特攻队的覆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0e7c951a37f111f1855b8b.png)
“神风特攻队”的覆灭年秋,美国麦克阿瑟率领西南太平洋部队北上猛攻,尼米兹指挥太平洋舰队向西横扫。
两支劲旅成钳形攻势,似猛虎下山,迅速逼进日军占领的太平洋战略要地菲律宾。
日本大本营见状惊恐万分,于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之中,决心不顾血本,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于是,战云又笼罩在菲律宾南北一千海里的洋面,弥漫在星罗棋布的大约千个岛屿上空。
年月日,美军大出日军预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非律宾群岛中南部那个面积不大、默默无闻的莱特岛大举登陆。
日美双方在菲律宾辽阔的海域里激烈争夺,殊死拼杀,从而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莱特湾大海战。
莱特湾大海战创造了几项世界记录:海域广——东西海里,南北海里;时间长——实战时间昼夜半;规模大——双方总计参加作战的舰艇达艘,飞机架;战场多——共计有个主要战场。
同时,此役首开大规模神风特攻自杀作战的恶端。
月日上午,正当莱特湾大海战处于炽热化的时候,由托马斯·斯普拉格海军少将指挥的塔菲一号在萨马南部海面出乎意外地遭到了日本自杀飞机的攻击。
时分,美护航航空母舰桑加门号的瞭望员发现南部米上空有架行踪可疑的日机在云层里隐蔽地穿行,当飞至航空母舰上空时,其中架突然垂直俯冲下来。
第一架如同自天而降的一块陨石似地落在圣梯号航空母舰舰尾,该舰猝不及防,轰地一声巨响,日机撞中飞行甲板,引起了大爆炸,甲板上翻卷起一条米长的裂口。
其余两架在俯冲坠落时被舰面炮火击毁。
那架一直在空中盘旋的日机,亦被防空炮火击中,但它却奇迹般地拖着一条长长的黑色烟带,箭一般地向苏万尼号护航航空母舰撞去。
自杀攻击非常成功,苏万尼号舰体被撞中,受伤极重。
将近上午点,塔菲三号的艘护航航空母舰也遭到架自杀飞机的攻击。
日机冒着凶猛的舰面炮火,流星一般地直坠而下,有两架在空中被击毁,一架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空剧烈爆炸。
其余架有架撞中卡里宁湾号,造成严重破损;架击中圣洛号飞行甲板,引起连续的骇人大爆炸,甲板被炸开,燃油四溢,大火冲天。
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的历史故事
![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c71ca3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未果的历史故事 忽必烈在位期间曾经两次都东征⽇本,但是两次都失败了,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下⾯我们就来看看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未果的历史故事吧! 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侵⽇未果 ⽽元朝,才做了别的朝代没敢做甚⾄没敢想的事情:先后于1274年和1281年,两次跨海东征⽇本。
尤其第⼆次,分别从朝鲜和⾈⼭群岛出发,总兵⼒达⼗四万⼈,船只共4400艘,被称为“迄⾄近代世界史登场以前最庞⼤的渡海部队”。
黄仁宇说:“在现代社会出现之前,很难能有⼀个陆上强国也可以同时成为⼀个海上霸王。
”这两次跨海作战都以失败⽽告终,更像是理想主义的⾏军:草原的骑⼠渴望成为⼤海的⽔⼿——并且不计代价地这么⼲了。
这种豪赌(并且连续赌了两次),是别的民族⽆法想像也⽆⼒承担的。
虽败犹荣的蒙古⼈啊,曾经是海上的堂吉诃德——把⼤海当作敌对的巨⼈了。
这两次渡海东征的最⾼指挥者,是元世祖忽必烈。
他占据北京,摒弃了⾦亡后的中都城,另起炉灶,于1266年开始营造以北海琼华岛为中⼼的新⼤都,历时⼗九年竣⼯。
北海、中南海乃⾄什刹海,顿时都成为这位雄视天下的霸主私⼈的⾦鱼池。
元⼤都就是今天北京城的前⾝,在《马可·波罗游记》⾥称作“汗⼋⾥”(汗王之城的意思):“⼤汗平时住在都城,在每年三⽉离开此地,向东北⽅前进,⼀直瞳到距海仅两⽇路程的地⽅……当⼤汗向海滨前进时,会有许多富于趣味的事件伴着狩猎活动⽽出现,这真可以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戏所⽆法⽐拟的。
” 从这段叙述⾥,能管窥出忽必烈对⼤海的向往与好奇——不知他⼀⽣中是否亲眼⽬睹过真正的海?对于他来说,恐怕只有征服才是最刺激的游戏——他⼀直很认真地玩着。
他在北海的湖⼼琼华岛(⼜称万岁⼭)指点江⼭,挥霍⼀⽣,不仅命令麾下乘胜攻取了南宋⼩朝廷苟且偷⽣的杭州西湖,⽽且孕育了更为膨胀的欲望:向真正的⼤海进发,向⽇出的地⽅进发,抢渡⽇本列岛——这是天之骄⼦对海之骄⼦的挑战。
北海的波光与涛声哟,曾经为他⼼游万仞的豪情伴奏。
蒙古没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
![蒙古没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3552a67f5335a8102d2207e.png)
蒙古没能征服日本的真正原因不可一世的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
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毅然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日战争。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
进攻日本的远征军从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
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
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上岸攻入内陆。
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元军只得登船撤退。
第二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便着手准备第二次入侵日本。
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从江浙和朝鲜同时出发。
此次出征的军容更为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力量。
六月上旬,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
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的抵抗,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
由于日本沿海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石墙,元军屡屡进攻始终无法突破。
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弘安之战
![弘安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55d528c5b14e852458fb571d.png)
弘安之战弘安之役,即第二次元日战争,发生于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当时日本天皇的年号为“弘安”,称“弘安之役”。
此役元军再度以失败收场。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征日本文永之役失败后,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再次发兵两路,一路由忻都、洪荼丘率领四万作战部队,战船九百艘,从朝鲜出发;一路由范文虎率领十万江南屯田部队,战船三千五百艘,从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市)出发。
总计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
两军约定于6月会合,作战部队主管作战,屯田部队在被占领区屯田,生产米粮,以为长久之计。
这次日本幕府方面有充分的准备,改进了他们的弓箭,与蒙古强弓不相上下。
由于北条时宗下令在日本沿岸所有重要地区都建起了石墙(石堤)“元寇防垒”,这时起了重大防卫作用。
元军的战舰在到达日本近海时,竟找不到登陆的地点。
在停泊于海上的一个月里,元军舰艇进行的几次强行登陆作战均告失败,并且一直遭到河野通直(河野党)等人的袭扰,直到七月初,南北两军在九州外海会合。
元军开始登陆作战,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军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许多蒙古军将领相继阵亡,战斗又持续了一个多月,元军的损失惨重,依然不能突破石墙。
八月一日(7月30日),元军再次遭到台风的袭击,风暴持续四天,军舰大部分沉没,范文虎落水被张禧救起,范文虎贪生怕死,立刻班师。
平户岛尚有被救起的士卒四千余人无船可乘,张禧将船上的七十五匹战马弃于岛上,载四千士卒回国。
被遗弃在日本九龙山的海滩上的元军尚有三万余人,日本发动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大部分战死,数万士兵被俘后将蒙古人、色目人、高丽人全部斩首,原南宋的汉人(日本称其为唐人)并留下安居。
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
有3名士兵拼凑小船,逃回中国。
通过这3名士兵,忽必烈知道真相后大怒,将范文虎斩首。
两次出师失利,并未使忽必烈放弃征服日本的计划。
元朝历史事件
![元朝历史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54a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c.png)
元朝历史事件关于元朝历史事件有哪些呢?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传承5000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元朝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到你!元朝历史事件篇一: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为何都失败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都(北京)。
他即位后很快开始进攻日本。
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中国,如果日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于增加元帝国的权威性,对忽必烈巩固权力颇为有利;第二,当时元帝国正在对南宋发动最后的进攻,而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贸易伙伴。
从切断其外援的角度,获得日本的臣服颇为重要。
第三,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三别抄”军发动起义,曾寻求日本方面的支持,忽必烈感到了镰仓幕府对自己的威胁。
1275年,元军第一次进攻日本的战役打响了,元军选择的进攻地点是最近的北九州地区。
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马岛。
农历十月初三,元军从朝鲜半岛的合浦,即今镇海湾马山浦悄然出击,六日凌晨突然出现,成功登陆对马岛。
元军全歼岛上日守军,攻占对马岛。
接着,于十四日发动对壹岐岛的攻击,战火开始烧近日本本土。
十六、十七两日,元军开始攻击日本本土,在九州松浦、平户等地进行多点袭扰性登陆。
二十日,这次战役中两军最大的决战在博多湾发生。
此一战,十万日军全军崩溃,放弃博多等地,逃往北九州的首府太宰府。
战争的转机在不经意间出现。
元军在追击日军的时候有些得意忘形,实际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左副元帅刘复亨位置一度突出阵前。
日军大将少贰资景是一名神箭手,见此情景返身一箭将其射伤。
尽管进展顺利,但因为主帅受伤,元军决定停止追击,撤回船上休整,第二天再次进攻。
对日军的战斗力元军没有看在眼里。
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当天夜里,北九州正好受到了一次台风的袭击,心惊胆战的日军守候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惊讶地发现海面上连一条元军的船都不见了。
元军侵日战争的历史故事
![元军侵日战争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294b40b647d27284b735144.png)
元军侵日战争的历史故事元军侵日战争,指元朝统治者忽必烈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
在日本通常被叫作元寇或蒙古袭来。
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两次战争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和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这两起事件在很多小说中都被提及,并且神风这个词也是由此而生的。
另外,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是日本一千五百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入侵经过.第一次入侵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并于1264年定都北京(时名大都)。
此后不久,高丽被迫臣服。
两年之后,他要求高丽派使者奔赴日本,要求日本臣服。
当时赵彝代表高丽及元朝到达日本。
在1268年忽必烈派遣了第二批使者,但他们同样是空手而回。
两批使者都参见了镇西奉行,由奉行来将要求传达给镰仓幕府的将军及在京都的日本天皇。
此后,忽必烈或通过高丽使者,或通过元朝大使,又继续发送了一系列的信件,并以战争相威胁。
日本时值镰仓时代中期,幕府将军惟康亲王并无实权,而掌握实权的是执权北条时宗。
幕府决定不投降,并立刻着手加强日本最靠近高丽的领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被首先攻击的地方九州的防御。
首先幕府命令分封在九州的大名回到自己的驻地,并将在九州的军队西移,以进一步增固可能的登陆点的防御。
另外,幕府还组织了大规模的祈祷活动,以此来应对这场危机,其间其他大多数政府活动亦被推迟。
1293年忽必烈早在1268年就想发动战争,但却发现朝鲜当时没有足够的财力以提供充足的陆军和海军。
1273年他派了一支部队去朝鲜做为先锋,结果这支部队却无法在朝鲜的国土上自给自足,最终被迫返回元朝以资补给。
因为元军所需的马匹,以及所需的养马草场,都严重限制了部队的运动,以致于元军无法在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活动。
1274年元军舰队终于出发了。
其中包括15000名蒙古族和汉族士兵以及8000朝鲜武士,乘坐300艘大型战船和400到500艘小型战船。
历史趣谈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折戟而归竟然都是因为它!
![历史趣谈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折戟而归竟然都是因为它!](https://img.taocdn.com/s3/m/535c9b58b307e87101f6969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折戟而归竟然都是因为它!
导语:元世祖忽必烈灭亡金朝以后,又让朝鲜半岛臣服,当时可谓天下无敌,他开始瞄准了桑榆小岛-日本。
忽必烈征服日本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其一
元世祖忽必烈灭亡金朝以后,又让朝鲜半岛臣服,当时可谓天下无敌,他开始瞄准了桑榆小岛-日本。
忽必烈征服日本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
其一、提高大元帝国的威信,自唐代对日本遣使后,数百年来从未与日本想通,如果日本臣服,将对忽必烈的统治更为有利;其二是当时忽必烈真准备南下攻宋,而日本是南宋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控制了日本也等于是遏制了南宋的后援;其三是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朝鲜半岛的起义军曾向日本求援,让忽必烈感到当时日本镰仓幕府的威胁。
公元1275年,忽必烈开始第一次攻打日本,选择的登陆地点是日本的北九州地区。
当时忽必烈派兵6万对阵日本的10万大军,此战中,日本根本不堪一击,10万大军很快被击溃。
但是得意忘形的元军主帅刘复亨由于过于突前,被日本神箭手射中。
主帅受伤后,元军决定停止攻击撤回船上休整,第二天再对日军作战,心惊胆战的日军第二天并没有等到元军的攻击,夜里的一次台风让海上的元军船只全部沉没。
据统计,元军失踪13000余人,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
元军第一次东征失败后,采取了先礼后兵的外交策略,连续两次派使者出使日本,但是已经感到矛盾不可调和的日本镰仓幕府态度十分强硬,连续将元朝使者杜世忠和周福斩杀。
蒙古高层十分震怒,为了维护元朝权威,忽必烈于1281年派出15万大军第二次东征日本,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型舰队对日本的征伐远比第一次更艰难。
生活常识分享。
忽必烈有什么故事
![忽必烈有什么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6073c3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a.png)
忽必烈有什么故事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忽必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忽必烈的故事忽必烈的前半生可谓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出身蒙古皇室,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之后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又有心爱的皇后相伴、出色的太子作继承人。
可惜,到了他的晚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甚至变得凄惨,他失去了之前让他成功和美满的一切。
忽必烈晚年,尤其是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后,几次军事行动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比如,两次东征日本都遭到台风而损失惨重,第一次派去一万多人失败,第二次征调十五万还是失败;甚至,他南下攻打过安南、缅甸等东南亚小国,也都没有成功征服。
1281年,忽必烈的深爱的察必皇后去世。
她不仅几乎陪伴他一生,为他生下四个儿子,而且是他的贤内助,在关键时候助他一臂之力。
因此,察必皇后的去世让忽必烈黯然神伤。
五年后,忽必烈与察必皇后的嫡长子、皇太子真金因病去世。
他是忽必烈从小培养的皇位继承人,最后却因为一封让忽必烈禅位的奏章而惊吓过度,患上重病而死,只有43岁。
因为这些失败和悲剧,忽必烈大受刺激,于是开始酗酒并且暴饮暴食,从此他的体重迅速增加越来越胖,从而患病。
最后,他在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中去世。
忽必烈打日本的故事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曾经两次攻打过日本,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想要攻打日本主要是因为,日本从唐朝以后一直没有臣服中国;日本是南宋的贸易对象甚至可能成为外援;日本也是元朝刚征服的朝鲜半岛的威胁。
1274年,忽必烈命令本来驻守朝鲜高丽的洪茶丘率领一万五千人,以及九百艘大小战船跨海出征日本。
元军选择进攻的日本的北九州,在博多湾大胜日本。
可是不久,出现了一次台风,元朝的战船大部分都遭到了失事或者损坏,据说大部分元军都淹死或者失踪,于是元军只能撤军返回。
第二年,忽必烈见战争无法征服,就想派人去招降。
可惜派去的礼部侍郎一到日本就被他们处死。
因此,忽必烈十分恼怒,决定再次讨伐日本,当年就征调军队成立了征东行省,也叫日本行省,来主持攻打日本的军事行动。
日本本土战役
![日本本土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9b5e18fe19e8b8f67c1cb9eb.png)
韓寇弘仁韓寇『日本紀略』弘仁四年(西元813年)三月十八日及前後的條目記載有五島、小値賀島(今長崎縣)的受侵擾事件。
811年十二月六至七日凌晨,一艘船於對馬佐須浦登岸,海上仍有二十餘艘新羅船隻。
813年基肆軍團校尉於二月二十九日作如下報告:一百一十名新羅人駕五艘船登上小近島,與當地人作戰,殺九人,擄一百人。
作為事後的對策,日本在對馬設置新羅語翻譯,以便審查每年大量渡至日本的商人、漂流者、移民、難民等新羅人集團。
796年以來廢除的弩師也再次被設置。
弘仁新羅之亂『紀略』弘仁十一年(820年)二月二十六日條目記述居住於遠江、駿河的七百餘歸化人(定居日本的新羅人)發動暴亂。
亂民「殺人焚屋」,搶劫伊豆國穀倉及船隻。
二國軍人開始未能捕捉,後來從關東等地七國請求援兵,最終捕獲亂民。
關於動機,據推測,歸化人雖分得口分田與一定生活費用,但因被認為圖謀在博多等地從事與本國從事非法交易,而被勒令移居日本東部,故產生怨恨。
貞觀韓寇『日本三代實錄』卷十六記載貞觀十一年(869年)六月十五日至十八年三月九日所發生的博多受侵擾事件及事後對策。
太宰府報告:上月(869年五月)二十二日夜,新羅海盜乘船二艘來至博多港,搶奪豐前年貢絹綿後立即逃竄。
雖發兵追擊但最終未能捕獲。
對此,政府加強沿海諸郡的防備,並逮捕且放逐了作內應的新羅商人潤清等三十人,賞賜了勇射海盜的百姓五六人。
之後,在新羅被捕的對馬獵人卜部乙屎麻呂通報了當地的嚴重情況,最終大宰府決定將治下所有的新羅人遷至陸奧,給予口分田使其定居。
當時新羅建造大船鳴號進行軍事演習,據說是為了「伐取對馬島(870年二月十二日條目)」。
當地的書記官獲得了「新羅國文書」,告發了潛伏於大宰少弐藤原元利萬侶附近的內應。
日本朝廷加強弩師與守兵的配置,命對馬守小野春風等守衛當地,另一方面前往八幡、香椎、神功陵等神社祭祀上供,祈求神靈保佑,「日本乃神國,敵國之船不戰即沉沒」。
寬平韓寇『日本紀略』『扶桑略記』寬平五年(893年)與六年的條目記載熊本、長崎、壹岐、對馬所受侵擾及反擊。
文永之役的发生经过介绍
![文永之役的发生经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8527ee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文永之役的发生经过介绍文永之役是第一次元日战争,此役元军以失败收场,那么你了解文永之役日本取胜的原因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文永之役的发生经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文永之役的经过对于这次战乱很多人都知道结果是元军方面失败了,可是文永之役的经过具体是怎样的却并没有多少人了解,那么文永之役的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文永之役的经过还要从1274年开始说起,忽必烈一直想要夺取日本的政权,为此他也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到了六月份他突然命令人们建造了九百艘军舰,两个月之后他将忻都作为主要的带兵元帅带领着各种军队总计三万多人浩浩荡荡的穿越了海峡向日本发起征讨。
再出发几天之后元军非常容易的就进攻了对马岛,并且歼灭了守护这个岛的守卫军。
之后在十四日这天的黄昏四百多名元军将壹岐岛上的骑兵全部诛杀,并且将元军的气质插在了这个岛屿上。
不久后又和日军的左卫门尉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日本无法阻挡元军的进攻,只好退回到城内进行守护。
文永之役的经过中还介绍到了后来的情况,在攻占博多湾的时候因为地形特殊,所以元军只能分为两拨人来进攻,然而这时候幕府已经集结了十万优秀的士兵,在这种情况之下文永之役早已经注定了元军失败的结局,元军也熟知这一点,所以打算尽快撤退,可是没想到在撤退的过程中反而遇到了台风,这才出现了损失惨重的现象。
文永之役的影响在公元1274年忽必烈发起了征讨日本的行动,因为这一年的年号正是文永,所以人们便称呼这次的战争为文永之役,这场战争虽然是忽必烈发起的,可是最终失败的一方也是他,元军开始时率领着三万多士兵登上了日本的领土,可是回到中国的时候手下的将士加起来也不过是一小部分了。
作为一次重要战役来说文永之役影响是重大的,那么文永之役影响是什么呢?文永之役的影响其实是分为几个方面的,首先是日本方面幕府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这种突袭的事件,于是在博多湾附近建造了长度大约二十公里的石墙,这条石墙后来也被人们称为是元寇防垒。
日本朝廷得到胜利的消息之后十分的高兴,当时的龟山上皇开始在国内各个寺庙神社中进行祈祷,表面上也是得意洋洋的样子。
历史趣谈忽必烈最远曾经打到哪里 元世祖忽必烈姓什么
![历史趣谈忽必烈最远曾经打到哪里 元世祖忽必烈姓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cb1b5d9bb4cf7ec4afed0a5.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忽必烈最远曾经打到哪里元世祖忽必烈姓什么导语: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
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忽必烈是历史上中国最大版图的缔造者。
蒙古王朝的天下都是忽必烈打下来的。
忽必烈打到哪里呢?北至俄罗斯北部,南至越南南部,西至维也纳,叙利亚也不曾放过,蒙古铁蹄可以说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
那时的中国疆域有三千多平方公里,几乎是现在疆域的四倍。
至于东方,忽必烈最远打到日本。
忽必烈在登位不久之后又征服了朝鲜,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有一个日本的国家。
日本常常入侵朝鲜,朝鲜小心翼翼地来向忽必烈告状,这让这位大汗起了东渡日本海的心思。
那时的忽必烈正在全心对付南宋,没有功夫腾出手来对付日本,但是他有一个战略家的考量。
南宋和日本的贸易往来主要靠着高丽,日本的海盗现在侵扰高丽,为什么不利用那些海盗来对付南宋?在忽必烈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主意。
忽必烈派使臣给日本送国书,说要和日本建交。
日本在接到国书后胆战心惊想向蒙古称臣,可是当时的掌权者不愿意。
忽必烈虚张声势地在高丽屯兵,想要恐吓日本人。
日本人始终没有上当,忽必烈最后只好派大军攻打日本。
很快蒙古的军队就将日本的一座岛屿占领,但由于指挥官被日尔武士所伤,士气大挫。
天公也不作美,最后军队只能回朝。
忽必烈不甘心,又先后两次攻打日本,但始终没有成功。
忽必烈打到哪里的问题知道答案了吧。
元世祖忽必烈姓什么忽必烈是是蒙古族人,因此继承了祖父成吉思汗的蒙古姓氏,是孛生活常识分享。
蒙古人为什么要两次攻打日本!
![蒙古人为什么要两次攻打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d21d985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7b.png)
蒙古人为什么要两次攻打日本!
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蒙古就以狂风扫落叶的之势横扫地球。
凡是有人烟的地方,除了南宋在负隅顽抗之外,统统都纳入蒙古人的地盘!
轮到忽必烈继位地球奴隶总管之后。
就很快发动进攻日本的战争!此时蒙古对南宋的战事正在激烈阶段,为什么不全力攻打而是分兵攻打日本呢?首先忽必烈感觉到日本对自己这个地球地盘最大的奴隶总管不敬,居然敢两次斩杀自己派去出使日本宣扬国书的信使!其二;攻打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第一,日本自中国唐代派遣遣唐使之后已有数百年未通中国,如果日本向元帝国表示向当年唐朝一样的臣服,就好比自己是当年的唐朝一样,既增加了各民族对元帝国的认可,又有助于巩固元帝国的统治。
第二当时蒙古正在发动对南宋的灭国战争,南宋之所以迟迟灭不掉的原因是环顾自身周围,通通臣服蒙古人,别的地方得不到任何增援,只能从日本得到源源不断的援助,从切断南宋的外援的角度来说也要征服日本,第三,元军攻占朝鲜之后,由于受到日本的挑唆和赞助,朝鲜爆发了反对蒙古人统治的起义!以上三点日本就占了两点,忽必烈感到日本严重威胁到元帝国的统治,所以颇有战略眼光的元世祖忽必烈,必须要征服日本!铲除日本这个祸害!但事宜愿违,忽必烈随即发动的两次攻日战争,还没登岸就都被海风给吹的全军覆没!
日本人为了纪念胜利给当地取名“神户”,这就是日本著名旅游城市“神户”的由来!意为有神风相助的地方。
二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组建的臭名昭著的神风敢死队,就是寓意再次借助神风战胜强大的对手,以获得胜利!经过两次征日损兵折将的失败,和后来南宋的灭亡,日本的威胁也就没有那么重要,忽必烈就再也没有征伐日本的想法!后来明朝取代元朝,鉴于前朝的失败经验,日本也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列入永不征伐之国之列!并昭示后人!。
蒙古国侵日本之战
![蒙古国侵日本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bce1aa4e804d2b160b4ec0de.png)
武士之刀——蒙古侵日之战文/煮酒君本有个很有意思的词汇:神风;二战后,这个词汇也被美国因牵连军国主义而被禁用,神风的典故源自于蒙古对日本的入侵,在日本近乎三千年的国史中,蒙古的入侵是日本第一次遭遇外敌。
野心勃勃——蒙古帝国的疯狂扩张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
铁木真及其子孙在统一蒙古各部后的对外征战中,将国家的版图扩展到了从太平洋到黑海之间的广阔地域。
自成吉思汗出现,蒙古的扩张一度成为了横扫欧亚的可怕战力,几乎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无力阻挡蒙古军队的刀锋,有记载以来,蒙古军队所到之处,宛若秋风扫落叶一般强大。
蒙古人的征伐对亚欧大陆上的人口、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皆造成了负面影响。
恩格斯后来评价:成吉思汗撕裂了欧洲人的心脏。
当时吟游诗人说了一段著名的诗文,大意是:苏丹被杀死,哈里发被赶走,凯撒坐在自己的帝位上,瑟瑟发抖!蒙古军队所向披靡的根本在于其机动作战性,蒙古军人全部由骑兵构成,平均一个士兵握有三匹马。
蒙古军队配备极为强大的复合弓,射程达500米,骑射威力惊人。
蒙军配备重甲,善于骑兵作战的弯刀,甚至有记载蒙古军队通过和藏人贸易,建立了藏獒为主的军犬部队,专业的攻城军队以及攻城之时亦装备了火器与大量弓箭。
1209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
1211年蒙古铁骑进攻金朝,并占领中都。
1218年蒙古出兵灭掉被西辽政权。
建立窝阔台汗国。
1222年成吉思汗兼并花剌子模(今中亚细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
1223年速不台西进,在钦察草原上击败钦察9部联军,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
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西夏,次年西夏末帝李睍投降。
1235年蒙古大军开始进攻钦察、俄罗斯,攻占莫斯科等城市。
1240年拔都攻占基辅。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
蒙古军队打仗极为残忍,根据粗略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之时屠杀近乎2亿人口,屠城更是家常便饭。
弘安之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弘安之役的历史事件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c126d5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76.png)
弘安之役的历史事件介绍弘安之役也就是第二次元日战争,此役元军再度以失败收场,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弘安之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弘安之役的简介提起弘安之役很多人都并不是特别陌生,当年忽必烈进行入侵日本的战争,第一次入侵的时间是在文永年间,所以被人们习惯性的成为文永之役,而在文永之役以后忽必略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十分的不满意,于是又开始对日本进行第二次征讨,这第二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弘安之役了。
关于这次战争的详细事迹在弘安之役简介中可以看到介绍,那么弘安之役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次战役的呢?在弘安之役简介中这次作战日军有了很多准备,他们将武器进行了改进,让武器的效果和威力和元军不相上下,另外上一次战争结束之后日军在博多湾建立的石墙起到了很大的防卫作用。
当元军的舰队到达日本的近海海岸之后,竟然无法找到上次登陆的的地点。
在此之后元军对这条石墙进行了一个月的强行登陆,可是却一直以失败告终。
直到时间到了七月份,虽然元军进行了南北军的合体,可是日本的抵抗却越来越顽强,元军依旧无法靠近石墙,更不要说登陆上岸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元军的损失已经十分惨重了,可是却依旧找不到可以突破石墙的方法。
之后在弘安之役简介中又介绍了日军的反扑,在这次战役之中元军再次遭遇了强大的风暴,致使军舰大部分都被毁灭,许多士兵开始出现没有船可以乘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元军将领只能将战马丢弃在岛上,同时还有三万多名士兵也被留在了海岸上,日军见到这种情况马上进行了反攻,将这些人集中驱赶到一个狭窄地带,除了少数的俘虏大部分士兵其他人都在这时候战死。
弘安之役的经过很多人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都是清楚的,但是对于弘安之役的过程却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弘安之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弘安之役的经过还要从元军出发开始说起,这次征讨日本,元军初步计划分为两路人马,江南军队是由范文虎领导的十万人马,战舰共计三千五百支,这路人马从庆元出发东渡之后到达日本。
而另一队人马东路军则是由几路人马组建的四万人的队伍,经过高丽后穿过对马海峡直接进攻日本,两支队伍在壹岐岛会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孛儿只斤·忽必烈(1220xx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
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
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蒙古尊号“薛禅汗”。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之后,又迫使朝鲜半岛称臣,志得意满之下定都于大都(北京)。
他即位后很快开始进攻日本。
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
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中国,如果日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于增加元帝国的权威性,对忽必烈巩固权力颇为有利;第二,当时元帝国正在对南宋发动最后的进攻,而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贸易伙伴。
从切断其外援的角度,获得日本的臣服颇为重要。
第三,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三别抄”军发动起义,曾寻求日本方面的支持,忽必烈感到了镰仓幕府对自己的威胁。
1275年,元军第一次进攻日本的战役打响了,元军选择的进攻地点是最近的北九州地区。
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马岛。
农历十月初三,元军从朝鲜半岛的合浦,即今镇海湾马山浦悄然出击,六日凌晨突然出现,成功登陆对马岛。
元军全歼岛上日守军,攻占对马岛。
接着,于十四日发动对壹岐岛的攻击,战火开始烧近日本本土。
十六、十七两日,元军开始攻击日本本土,在九州松浦、平户等地进行多点袭扰性登陆。
二十日,这次战役中两军最大的决战在博多湾发生。
此一战,十万日军全军崩溃,放弃博多等地,逃往北九州的首府太宰府。
战争的转机在不经意间出现。
元军在追击日军的时候有些得意忘形,实际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左副元帅刘复亨位置一度突出阵前。
日军大将少贰资景是一名神箭手,见此情景返身一箭将其射伤。
尽管进展顺利,但因为主帅受伤,元军决定停止追击,撤回船上休整,第二天再次进攻。
对日军的战斗力元军没有看在眼里。
他们没有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够回来。
当天夜里,北九州正好受到了一
次台风的袭击,心惊胆战的日军守候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惊讶地发现海面上连一条元军的船都不见了。
第一次东征日本,元军因大风造成大批船只失事,据称溺毙、失踪一万三千余人,损失惨重,被迫中止。
感到双方矛盾无法调和的镰仓幕府态度十分强硬,在1275年和1279年两次将忽必烈的使臣杜世忠、周福等斩杀。
蒙古贵族上层对此极为震怒,忽必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1281年第二次出兵讨伐日本。
这一次,忽必烈出动兵力约15万人,是当时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大型舰队。
然而,这次的作战进展比第一次要艰难得多。
元军兵分两路,主力江南军约十万人因种种原因直到七月才抵达日本海岸,而东路军约5万人则循旧路再次登陆北九州。
兵分力散的元军因为受到日本沿海防御工事的阻碍,寻找登陆点便花费很多时间。
登陆后,又遭到早已有备、装备训练都得到很大提高的日军的截击。
伤亡较大,加上疫病横行,元军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农历七月三十日,在海上徘徊许久的元军再次遭遇台风,这一次的损失更为惨重,特别是迟迟方到的江南军因为仓促建造的战船质量低劣而几乎全军覆没,东路军损失也几乎达到七成。
元朝的第二次对日征讨再次失败。
以后,虽然忽必烈还计划过第三次征讨,但因形势所限,最终没有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