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

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

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1)劳动工资合同论。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

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产品市场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产品市场均衡)【圣才出品】
3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边际储蓄率越低,政府购买对 GDP 的贡献越大。( ) 【答案】T 【解析】边际储蓄率越低,则边际消费倾向 β 越大。根据两部门的政府购买乘数的计 算公式 kg=1/(1-β),可知 β 越大则政府购买乘数 kg 越大,从而政府购买对 GDP 的贡献 也就越大。
2.边际进口倾向越低,自发性投资变化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就越小。( ) 【答案】F 【解析】四部门模型中的投资乘数表达式为 ki=1/[1-β(1-t)+γ]。γ 的大小与投 资乘数的大小呈反比,因此,边际进口倾向 γ 减小会使投资乘数增大。
3.考虑一个封闭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为 0.8,所得税税率为 50%,假设投资 i 为外生 变量。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100,那么产出 y 的变化为 50。(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均衡
一、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小, 投资乘数则越小。投资乘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ki=Δy/Δi=1/(1-β)或 ki=1/(1-MPC) =1/MPS。 式中,Δy 是增加的收入,Δi 是增加的投资,MPC 或 β 是边际消费倾向,MPS 是边际 储蓄倾向。 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 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6.在每一收入水平上意愿投资额的减少会减少总需求,但总需求的减少小于投资额的 减少。( )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二、计算题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

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

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行为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行为经济学1.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放在了学科研究中心地位的经济学,它通过可重复、可证伪的实验等方法,确认经济主体的行为,然后根据这些行为对现有的经济学假定及分析逻辑进行质疑,并试图对这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的区别在于:(1)行为经济学对标准经济学的一些假定提出质疑,这些假定包括:决策者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理性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决策者具有不变的时间偏好,在涉及跨时期决策的情况下,决策者依据效用贴现理论进行决策;各种收入和资产是可以完全替代的,等等。

行为经济学认为在这些假定下所得出的理论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

(2)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同时也借用神经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的决策行为。

(3)行为经济学与标准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区别:行为经济学运用实验方法对人类决策行为进行研究,而标准经济学是通过对真实世界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

2.请给出偏好反转的例子。

答:偏好反转表现为选择颠倒。

例如在赌博行为中,假定有两个不同的赌局A和B,赌局A可以提供概率较高的小额收益,而赌局B可以提供一个概率较低的大额收益。

通过实验发现,人们更愿意参与风险低的赌局A而不是风险高的赌局B。

但是,当要求受试者对这两个赌局定价时,人们却通常愿意为赌局B而不是赌局A支付更高的价格。

3.什么是框架效应?给出框架效应的例子。

答:框架效应是指人们的评价、态度、偏好等这类反应依赖于引致这类反应的情境和过程。

当一个问题以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会偏爱选项A,而当同一个问题被以另一种方式表达或设计时,人们却偏爱选项B。

例如,特沃斯基和卡尼曼做的有关“亚洲病”的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有一种疾病威胁到600个公民的生命。

受试者需要在两个选项里作选择。

实验结果发现受试者受问题表述方式的影响。

一种表述方式是:若采用A方案,可以保证救活200人;若采用B方案,有l/3的概率救活600人。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第11-14 章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第11-14 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2.什么是总供给函数?说明总供给曲线的通常形状。

3.什么是总需求函数?怎么推导出总需求曲线?4.试比较"古典"AS —AD 模型和修正的凯恩斯的AS —AD 模型。

5.用图形说明短期均衡的三种状态。

(萧条、高涨和滞胀)6.说明完全凯恩斯模型的方程及其图像。

7.简述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的含义及其比较。

8.叙述理性预期ES —AD 模型及政策含义。

9.评析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的演变。

二、计题1.有一古典的 AS-AD 模型,总供给函数 Y=Y f =1000, 求:( 1)均衡价格水平;( 2)如价格不变,总需求函数变为 P=1000-0.4Y 时,经济会怎样?( 3)如总需求函数为 P=1000-0.4Y ,价格可变动时,均衡价格变动多少?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 Y=14N-0.04N 2,劳动力需求为 N d =175-12.5(W/P ),劳动力供给函数 N s =70+5(W/P),求( 1)当 P=1和 P=1.25时,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量和名义工资率分别是多 少?( 2)当 P=1和 P=1.25时,短期产出水平是多少?3.有一封闭经济,假定存在以下经济关系:在商品市场上,C=800+0.8Y D , T=t y =0.25y ,I=200-50r ,G=200。

在货币市场上,M d /P =0.4y-100r ,Ms=900。

试 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 P=1时的收入和利率;( 3)如总供给函数为 Y=2350+400P ,求 AS=AD 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在凯恩斯模型基础上,引入价格变量,和供给因素(即劳动市场),研 究产量(或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问题。

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曲线形状的观点 不一致,因此存在许多不同形状和解释的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答:总供给函数中总产量与价格水平的对应关系可表示为总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一至第九章)

西经课后答案第二章一、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答:(1)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如该商品本身的价格高低,与该商品相关商品的价格高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市场流行的时尚和消费者的偏好,人口以及由此决定的市场范围,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消费示范和攀比、广告的影响,等等。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多数商品来说,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提高,即使价格不变,消费者也有能力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购买更多的商品。

因此,收入提高将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然而,对某些商品来说,情况恰好相反。

这些商品主要是穷人赖以为生的食品,如土豆、面包等等。

收入水平提高后,对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会下降,因为当穷人变得更有钱时,他们将会更多地消费更有营养的食品,而相应地减少对价格低廉且营养较差的食品的消费。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那么我们就称这种商品为低档品(inferior good)。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西方经济学把相关商品分为两种:替代品(substitutes)和互补品(complements)。

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是指可以替代这种商品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茶是咖啡的替代品,猪肉是牛肉的替代品,等等。

一种商品的互补品是指必须和该商品一起消费的另外一种商品,如汽油是汽车的互补品,显示器是电脑主机的互补品,左手套是右手套的互补品,等等。

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减少。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厂商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厂商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厂商均衡1.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垄断?产生垄断的原因有哪些?答:(1)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买者与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任何单个买者或者卖者都不能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众多个买者的需求与众多个卖者的供给所决定的。

单个厂商或单个消费者只能接受现行价格。

任何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一条与代表数量的横坐标轴相平行的直线。

②产品同质。

产品同质是指所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产品不仅不存在商标、牌号、外观、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差别,甚至不存在销售地点的差别。

各个厂商的产品之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

③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所有资源都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④经济运行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

生产者、消费者等经济运行主体必须具有完全的信息。

市场上不存在不确定性。

进入市场的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生产者对于价格、对于未来必须完全了解,否则就不能保证商品按照市场均衡价格成交。

(2)垄断是指在一个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的卖主只有一个,这个卖主所出售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这种市场组织称为垄断。

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①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②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③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样的市场中,排除了任何的竞争因素,独家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所以,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3)垄断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生产者对于原料的控制。

一旦生产者控制了某个产业产品生产的原料,而其他生产者无法获得这种原料,那么该生产者就成了该产业的垄断者。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供求与局部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供求与局部均衡)【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供求与局部均衡1.什么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答:(1)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而一种商品市场出现均衡时,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该交点即为均衡点。

(2)均衡价格是惟一能稳定的价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有价格波动的倾向。

任何背离均衡价格的价格水平,都会在竞争的作用下,最终回到均衡价格水平。

竞争的均衡必定处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处。

在这一均衡点,生产这一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愿意提供的数量等于消费这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愿意购买的数量。

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而形成的,如图2-1所示。

图2-1均衡价格的形成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就会减少到均衡产量之下;另一方面供给量将会增多,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超额供给。

由于较高的价格造成了供过于求,会因为供给者之间的减价竞争对价格产生向下压力,最终回到均衡价格。

当市场价格下降到均衡价格之下时,存在超额需求,从而卖者为提高利润而提高价格,最终迫使价格回升到均衡价格。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商品的自身价格。

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

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

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西方绎济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学的定义及其产生和发展(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有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科学。

按照“经济”一词的字面含义来理解:①它是指人们从事与物质资料生产有关的活动;②它是指效率、节省或节约,即通过仔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避免浪费,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

(2)经济学定义的产生与发展①经济一词的产生“经济”一词源于希腊语,由家庭和管理两个词组成。

古代的奴隶制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而规模较大的奴隶主庄园往往役使成百上千的奴隶进行劳动。

由此产生了最初的经济学,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奴隶制经济应如何组织生产、管理奴隶,以增加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总量。

严格地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前,不可能有真正的经济学。

②政治经济学从15世纪开始,特别是到了16和17世纪,许多人开始对研究经济问题感兴趣,“政治经济学”这一著名的术语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意思是:现在的经济学已经与个人的发财致富无关了,因为它讨论的是与整个国家有关的富裕问题。

政治经济学的大目标在于富国裕民。

在斯密之后,许多经济学家,继续补充、发展和完善政治经济学体系,使政治经济学成为关于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科学。

③边沁与帕累托的定义到了19世纪下半叶,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阐述。

这也许是因为国民财富或物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大目的的手段。

这个更大目的就是福利。

帕累托则把福利最大化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联系起来。

他提出的标准被后人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是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效率标准。

④马歇尔的经济学定义马歇尔为经济学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即研究其中同取得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关系最密切的那一部分。

他强调,经济学不仅是研究财富的科学,而且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分科;即经济学不仅涉及物质财富本身,也涉及一定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福利。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西方经济学概述 1.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怎样看待这些基本假设? 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 (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居民户、厂商或政府)所追求 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的非 经济利益;②经济主体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的或随机的决 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 (2)产权明确 产权是指由法律和伦理所确定的个人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产权不是无限的。西方经济 学认为,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中,一切市场行为都必须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不同的产权界 定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同效率。 (3)完全信息 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 本。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清楚地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和后果。因而 经济活动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厂商是指运用生产要素、生产产品与劳务的私人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仅工商 企业是厂商,而且个体户和农户也都是厂商。利润最大化是厂商的唯一目标,不仅个体户和 农户是如此,而且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工商企业也是如此。
图 2-1 均衡价格的形成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就会减少到均衡产量之下;另一方面供给量将会增 多,大于均衡点的供给量,这样就造成了暂时超额供给。由于较高的价格造成了供过于求, 会因为供给者之间的减价竞争对价格产生向下压力,最终回到均衡价格。当市场价格下降到 均衡价格之下时,存在超额需求,从而卖者为提高利润而提高价格,最终迫使价格回升到均 衡价格。 (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 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理论1.请简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

该模型认为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答:(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要点包括:①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定:生产要素是按照固定比例组合的,即技术系数是固定的;资本产出比率是固定不变的。

②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其中,表示收入(或产出)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表示投资与产出增量之比,即加速数;表示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表示加速系数的倒数,即资本生产率()。

③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含义:第一,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凯恩斯的这一公式出发,认为要使经济均衡增长下去,那么,一个国家每一时刻的储蓄应当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由于储蓄比例与资本生产率共同决定经济增长率,因而既可以在资本生产率为既定的条件下,用改变储蓄比例或投资比例的办法来改变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在储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用改变资本生产率的办法来使经济增长率发生变动;第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凯恩斯采取短期分析方法,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只注意投资在增加总需求方面的作用,而没有注意到投资在增加总供给方面的作用。

由于投资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所以投资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可以增加总需求,另一方面具有生产能力效应,可以增加总供给。

(2)模型认为实现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即。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用什么方法衡量和计算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作用的?答: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基本公式为:其中,为国民收入增长率,为资本增长率,为劳动力增长率,表示资本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加入技术进步这个因素得到:在这个新公式中讨论经济增长时,就考虑了技术因素。

将上述等式变换,则有:根据公式,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

3.登尼森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是什么?答:根据登尼森的计算,从1909年到1929年,美国生产量的年增长率为2.82%,劳动者素质平均每年提高0.56%,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中有12%归功于劳动素质的提高。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主要工具有哪些?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

(2)最常见的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宏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则包括调整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整货币供给量等。

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答: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下:假定:(1)基础货币增加10000元;(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0cu =;(3)商业银行的储备一活期存款比率re 为10%。

中央银行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 所持有。

A 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

银行A 扣除1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9000元贷给企业B。

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B 将9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 扣除10%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 为:()()()2110000111100000110.1H M D H H re H re H re re ⎡⎤==+-+-+====⎢⎥--⎢⎥⎣⎦(元)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0.110000010000R re D =⋅=⨯=(元)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1000001000090000D R -=-=(元)货币乘数11000001010000M H ==,即增发10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答:(1)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博弈论1.什么是占优策略均衡?什么是重复剔除的占优策略均衡?什么是纳什均衡?答:(1)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策略,他的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称为占优策略。

在博弈中国,如果所有的参与人都有占优策略存在,因为博弈将在所有参与人的占优策略的基础上达到均衡,那么这种均衡就称为占优策略均衡。

(2)首先找出某一博弈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将它剔除掉,重新构造一个不包括已剔除战略的新的博弈;然后继续剔除这个新的博弈中某一参与人的严格劣战略;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剩下唯一的参与人战略组合为止。

这个唯一剩下的参与人战略组合,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称为重复剔除的占优策略均衡。

(3)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一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策略决定的情况下,选择了最优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2.什么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复博弈与一次性博弈有何不同?答:(1)如果某一策略组合在每一个子博弈(包括原博弈)上都构成一个纳什均衡,那么这个策略组合称为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2)影响重复博弈均衡结果的主要因素是博弈重复的次数和信息的完备性。

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不会考虑信用和长远利益;但如果博弈进行多次,参与人就可能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

就信息的完备性而论,当一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还不为其他参与人所知时,该参与人可能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声誉以换取长远利益的积极性。

如图7-1所示。

在一次性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两个参与人A 与B 均有占优战略,占优战略均衡为双方都定低价。

而一次性博弈意味着没有人能够对其他参与人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报复。

而在动态的重复博弈中,所有参与人过去的行为都是通过观测得到的,因而某一参与人可以通过自己在本阶段博弈中的选择,来回应其他参与人在以前的阶段博弈中的行为。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圣才出品】

4.假定有 A、B 两种类型的资产可供投资者选择,两种资产都产生两年期的收益。资 产 A 一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 1000 元的收益,两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仍是 1000 元。资产 B 一年后可以给投资带来 800 元的收益,两年后可以给投资者带来 1225 元的收 益。如果市场利率是 10%,投资者应该选择哪一种资产?如果市场利率是 15%,投资者应 该选择哪一种资产?
3.某完全竞争厂商可以以每月 300 元的价格雇佣工人,企业生产函数如表 8-1 所示。 表 8-1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函数
工人数
O
1
2
3
4
5
产量
O
80
150
210
260
300
如果每单位产品售价为 5 元,厂商每月应雇佣多少工人? 解:根据题目条件,则厂商的边际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价值如表8-2所示。
劳动投入量 0 1
表8-2 厂商的边际产量以及边际产量价值
产量
边际产量
价格
边际产量价值
0
0
5
0
80
80
5
400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150
70
5
350
3
210
60
5
300
4
260
50
5
250
5
300
40
5
200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VMP w ,厂商每月雇佣三个工人可实现最大化均衡 条件。
1000
1 15% 2
1625.71
PDV2
800 1 15%
1225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会计中的成本通常是指显成本,经济学中的成本除了显成本外,还包括隐成本。

(2)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而提出的。

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方面。

这就是说,社会或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

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

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由此产生经济成本的概念,即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一般首先分别研究厂商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然后再根据各种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产品的经济成本。

(3)通常所说的成本大多是指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其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会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比较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成本的惟一动因,并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二者不一致?答:(1)私人成本是个别厂商从事生产活动所应支付的成本,是个人活动由他本人负担的成本。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

私人经济活动往往对社会造成影响,从而产生社会成本。

(2)社会成本是从社会整体来看待的成本,是整个社会所支付的成本。

社会成本也是一种机会成本,即把社会的资源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该资源最有利可图的其他机会。

(3)如果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并且私人经济活动不产生外部性,则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完全一致。

厉以宁著《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厉以宁著《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1.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决定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力量自发作用的结果,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不断变化直至相等,最终形成均衡价格。

影响个人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偏好、个人的资产与收入、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与个人所购买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其他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等等。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还包括消费者人数的多少。

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厂商打算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为生产该商品厂商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成本、厂商的技术状况、厂商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还包括生产该商品厂商数目的多少以及市场的竞争程度。

2. 对于需求函数()P f D =或供给函数()P g S =,仅仅了解()0<'P f 或()0>'P g 还不足以精确地分析价格与需求量、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不同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用()P f '或()P g '进行比较,因为不同商品的量纲是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选择弹性方法进行比较。

我们知道,不同性质的商品其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使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弹性概念是基于比较商品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性而提出的。

3.① 根据s d Q Q =得到:55505100=⇒+=-P P P (百元)。

均衡情况下,房产商供给量为:7555500⇒⨯+=s Q (万套);如果月租限制在100元,那么房产商的供给量变为5515501⇒⨯+=s Q (万套);那么人口的净迁出应为:3×(75-55)=60(万人)。

② 如果月租提高到900元,房产商的供给量9595502⇒⨯+=s Q (万套),供给总共增加为95-75=20(万套),其中50%是新建的,那么新建房屋总数为20×50%=10(万套)。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通货膨胀 爬行通货膨胀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超级通货膨胀 平衡的通货膨胀 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经济资源配置效应 非效率效应 结构性通货膨胀 北欧模型 奥肯定律 失业 结构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 工资粘性 价格粘性 菲利普斯曲线 滞胀答:略。

二、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答:(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是流行较早的、比较重要的一种理论。

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用图12-8的AS AD 模型来说明。

图12-8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图12-8中,AD 与AS 曲线分别表示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

AS 开始一般呈现水平状态,说明在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物价上升,总产量增加到1Q 前,一直保持稳定的物价水平。

1AD 与AS 相交于1E 时,决定了1P 、1Q 。

当总产量达到1Q 而继续增加总供给时,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1AD 继续提高,向右上方移动时,AS 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一般物价水平也逐渐上升。

2AD 与AS 相交于2E 决定了较高的产量和物价水平2Q 、2P 。

当总产量达到最大时,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这时产量称为做充分就业的产量。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所以增强失业效劳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解答: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上下?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通常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生产力的开展、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决定自然失业率及引起自然失业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3)技术进步因素。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然要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较多失业;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宏观经济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主要工具有哪些?答:(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此外,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

(2)最常见的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宏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宏观货币政策则包括调整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调整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公开市场政策(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调整货币供给量等。

2.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是如何实现的?答: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具有货币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如下:假定:(1)基础货币增加10000元;(2)公众希望持有的现金数量为0,即;(3)商业银行的储备一活期存款比率为10%。

中央银行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为企业A所持有。

A企业将其全部存入银行A。

银行A扣除10%的准备金后,把其余9000元贷给企业B。

由于支票等同于现金,企业B将9000元存入与自己有联系的银行B,银行B扣除10%的准备金后,又把其余8100元贷给企业C……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增发的10000元基础货币带来的以活期存款形式增加的货币供给量总额D为:(元)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额为:(元)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额为:(元)货币乘数,即增发10000元基础货币创造出100000元的货币供给量。

3.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答:(1)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影响投资,而投资的增减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这一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是利率。

(2)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的总需求增加既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也会使价格水平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会同时减少货币资产和货币债务的实际值,所以,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

(2)造成通货膨胀税。

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①政府是净的债务人。

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这会给政府带来好处;②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

(3)导致实际利率变化。

预期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即:
e e
=-。

其中,e R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e P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R R P
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改变名义利率水平,在调整过程中,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准确的,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因此,名义利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不一定同步。

(4)对投资产生影响。

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税效应会起到抑制投资和扭曲投资时期结构的效果。

(5)会增加交易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
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

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
答:(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①古典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根据古典主义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
等于零。

古典主义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不变,即d V
V
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实际产出(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在古典主义模型中,这意味着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结果,价格水平的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为零,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将会发生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与古典主义非常相似。

②早期凯恩斯主义者也认识到如果没有货币供给的增长,价格水平不会持续上升。

但是,他们强调的是短期分析。

在短期,货币供给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

此外,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水平。

这些因素的扩张性变动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他们不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现象。

③供给学派也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也主张通过货币紧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同时,他们强调减税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④一些经济学家强调工会和厂商等社会集团的垄断力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换言之,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或者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假定工会在劳资谈判中使货币工资的增长率高于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2)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
①需求政策。

如果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那么紧缩需求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减少总需求的途径主要有:
a.财政方面的紧缩措施包括:削减政府支出;限制公共事业投资和公共福利支出;增加赋税,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

b.货币政策的紧缩措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有时并不是指货币存量的绝对减少,而只是减缓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以遏制总需求的急剧膨胀。

当然货币当局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中央银行三大政策工具,限制银行信贷规模,绝对减少货币存量。

②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主要针对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的形式:以指导性为主的限制;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强制性限制。

③供给政策。

增加生产意味着经济增长,可以避免单纯依靠紧缩总需求引起衰退的负面效应。

要增加生产和供给,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减税。

改善劳动市场结构的人力资本政策也是供给政策之一,主要包括:对劳动者进行再就业的训练;提供有关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减少对就业和转业的限制,指导和协助失业人员寻找工作;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熟练要求程度较低的部门以扩大就业;由政府直接雇用私人企业不愿意雇用的非熟练工人,使他们得到训练和培养,提高就业能力。

④结构调整政策。

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应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特别是某些关键性产品,如食品、原材料)供求结构性失调而导致物价上涨。

对此,可以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

此外,政策的可信性和促进竞争也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3.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什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否一致?
答:(1)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后来,人们又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2)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并不一致。

在短期内,由于人们的预期错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才会有反方向的交替关系。

在长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是相等的,不管实际通货膨胀率有多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量都会处于长期均衡水平,失业率也就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这意味着长期的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

4.通货膨胀、就业和产出是如何动态调整的?
答:在短期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产出水平之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相比,实际产出水平越高,即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实际产出水平越低,即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总需求曲线为:()1Y Y m f ψπσ-=+-+。

其中,Y 代表本期的实际产出水平,1Y -代表上一期的产出水平,m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π是实际通货膨胀率,于是m π-就是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率。

(1)货币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如图18-1所示,横轴代表产出水平,纵轴代表通货膨胀率或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Y 代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m 代表实际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实际的货币余额就在增加,这时的产出水平就趋于上升;反之,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实际的货币余额在减少,这时的产出水平就趋于减少。

如果实际产出水
平高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趋于上升;反之,如果实际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就趋于下降。

因此,在图18-1中,A 、B 、C 、D 四个区域内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向稳定的经济均衡点的调整方向如箭头所示。

这意味着在短期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产出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组合轨迹是沿着逆时针方向收敛的。

由此可见,当经济从A 向D 调整时,本来是从比较高的产出水平向比较低的潜在产出水平调整,从比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向比较高的均衡通货膨胀率调整,但是在实际调整过程中,至少有某一个阶段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通货膨胀率会高于长期均衡水平。

图18-1
货币扩张时的动态调整(2)财政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总需求曲线改写为:()11m Y Y f σπψψ
-=--+。

一次性财政扩张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的动态影响可以用图18-2来说明。

显然,这与货币扩张的效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存在着过度调整现象和滞胀现象。

图18-2财政扩张时的动态调整
5.讨论下述国家政策对自然失业率的影响:
(1)相对于其他工资而言,最低工资增加50%;
(2)废除青少年的最低工资;
(3)雇佣一般工人的政府就业方案;
(4)对失业救济金征税;
(5)对失业者进行广泛的培训;
(6)对报纸广告课以重税。

答:(1)相对于其他工资而言,最低工资增加50%,这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因为通常情况下,最低工资是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增加,劳动需求减少,自然失业率增加。

(2)废除青少年的最低工资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3)雇用一般工人的政府就业方案将使得摩擦性失业减少,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4)对失业救济金征税将导致自然失业率下降。

因为对失业救济金征税将会使原有自愿失业的人寻找工作,从而降低自然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