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模控制的PID控制器在大时滞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时滞系统PID控制器内模整定方法的扩展
ZN : K c = 0. 91; T i = 2. 75; T d = 0. 68。CC: K c = 0. 91; T i = 3. 03; T d = 0. 53。
图 3 P ID 控制器整定公式比较 (Η= 0. 2) 图 4 P ID 控制器整定公式比较 (Η= 2)
根据图 3 和图 4 的比较结果, 对于一阶加时滞系统采用 P ID 控制器, 使用本文提出的参数 整定方法, 其优越性是明显的。
摘 要 基于内模控制 ( IM C) 的 P ID 控制器设计方法只有一个整定参数, 其整定参数直接与闭 环响应速度和控制回路的鲁棒性有关。 对于时滞系统, 如果使用非对称的二阶 Pade 近似代替, 则能导出一个简单的二阶控制器形式, 而不会使控制器变得复杂, 并且模型匹配和控制器整定 将获得有意义的改善, 特别是对时滞较大的系统。 关键词 P ID 控制器参数整定, 内模控制, 非对称 Pade 近似 分类号 T P13
数无量纲时滞时间; Κ Η则是决定闭环系Η T 和N 之间的关系, 可以图形的方式给出, 如图 2 所示。其中,
噪声滤波器系数N 取 3, 5 和 10。
通过方程 (6) 和图 2 可以得到以下几点: 1) 当 Η T → ∞ 时, Κ Η= Χ2 ∆= 0. 3225; 2) 当N
1998年
关于扩展内模整定方法, 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 对于一阶加纯滞后系统, 不需要选择滤波器参数
Κ, 而是通过给定的 N 值由方程 (6) 给出。对于不同的系 统或不同的控制要求, 可考虑适当地修正参数 Χ1, Χ2 和 ∆。
2) 由方程 (4) 和 (5) 看到, 对于一阶加纯滞后系统, 扩展内模整定方法设计的 P ID 控制器无需前置滤波器。
根据内模基本知识的PID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器参数整定仿真实验
基于内模原理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仿真实验1.内模控制内模控制器(IMC)是内部模型控制器(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的简称,由控制器和滤波器两部分组成,两者对系统的作用相对独立,前者影响系统的响应性能,后者影响系统的鲁棒性。
它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控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便,在线调节参数少,且调整方针明确,调整容易。
特别是对于鲁棒及抗扰性的改善和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效果尤为显著。
因此自从其产生以来,不仅在慢响应的过程控制中获得了大量应用,在快响应的电机控制中也能取得了比PID更为优越的效果。
IMC设计简单、跟踪性能好、鲁棒性强,能消除不可测干扰的影响,一直为控制界所重视内模控制(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 是一种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
其设计简单、控制性能良好,易于在线分析。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先进控制算法,而且是研究预测控制等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提高常规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有力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证明,已成功应用于大量工业过程的各类预测控制算法本质上都属于IMC类,在其等效的IMC结构中特殊之处只是其给定输入采用了未来的超前值(预检控制系统),这不仅可以从结构上说明预测控制为何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为其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改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内模控制的结构框图如图1:图1-1 内模控制的结构图其中,IMC G —内模控制器;p G —实际被控过程对象;m G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d G —扰动通道传递函数。
(1)当0)(,0)(≠=s G s R d 时,假若模型准确,即)()(s G s G m p =,由图可知,)]()(1)[()]()(1)[()(IMC IMC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Y m d d -=-=p ,假若“模型可倒”,即)(1s G m 可以实现,则可令)(1)(IMC s G s G m =,可得0)(=s Y ,不管)(s G d 如何变化,对)(s Y 的影响为零。
一种时滞过程内模PID控制器鲁棒整定方法
一种时滞过程内模PID控制器鲁棒整定方法
赵志诚;刘志远;张井岗
【期刊名称】《信息与控制》
【年(卷),期】2010(39)5
【摘要】针对典型的一阶时滞(FOPTD)、二阶时滞(SOPTD)以及一阶时滞积分(FODI)过程,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内模PID控制器设计和参数整定方法.利用一阶泰勒级数逼近系统模型的时滞项,导出内模PID控制器参数表达式,且仅有一个可调参数β,该可调参数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直接相关.基于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指标给出了控制器可调参数β进行鲁棒整定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的设定值跟踪特性、扰动抑制特性和克服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总页数】5页(P526-530)
【关键词】时滞过程;内模PID;鲁棒性
【作者】赵志诚;刘志远;张井岗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误差性能指标的强时变时滞系统鲁棒PID继电自整定控制技术 [J], 沈国江;孙优贤;马婷芳
2.时滞光电跟踪系统鲁棒内模PID控制器设计 [J], 赵志诚;刘志远;张井岗
3.强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PID继电自整定控制技术 [J], 沈国江;刘翔;孔亚广;孙优贤
4.基于最大灵敏度的串级时滞过程控制器鲁棒整定 [J], 马文廷;张井岗;赵志诚
5.时滞系统PID控制器内模整定方法的扩展 [J], 龚晓峰;高衿畅;周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稳定大时滞过程的串级PID控制
第1 O卷 第 6 期
20 年 1 月 06 1
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ELECTRI MACI I C t NES AND CONTROL
V i1 N . 0. 0 o6 N v 20 o. 06
不 稳 定 大 时 滞 过 程 的 串级 P D 控 制 I
L a,HOU h s n IHu Ya —o g
( oeeo u mao n l tcl nier g a zo i t gU i  ̄i ,azo 3 0 0 C ia C lg f t t nadEe r a E g e n ,LnhuJ o n nv t L nhu7 0 7 , hn ) l A o i ci n i ao e y
பைடு நூலகம்
Ab ta t A c s a e P D c n r l t cu e b s d o h a wo k o t r a d l o t l S it d c d sr c : a c d I o t r t r a e n t e f me r fi e n l o su r n mo e c n r i n r u e o o fra c a s o n tb e p o e swi a g i e a . S me r l so a a tr d sg r i e .T e t o ls fu sa l r c s t l r e t h me d ly o u e f r mee e in a e gv n p h wo c nr l r w i h a e d sg e c o d n h r cp e o o t l s h c r e in d a c r ig t t e p i i l fI r f l si a e d a k c n ol r t t oe o n MC a eo a sc l e b c o t l r — c f r e su
基于内模PID控制器的时延网络控制系统的保稳定性设计
S a ii De i n o l y Ne wo k nt o y t m s d o I t r a o e t b l y sg fDe a t r Co r l s e Ba e n n e n l t S M dl Co t o —PI Co r l r n r l - D nt o l e
ZHAo o Ca, ANG o Yi Gu - i Wr Ha -
( c o l f lc ia a d nrl n ier g La nn e h ia U iesy Huu a 2 5 C ia S h o o etc t gn ei , i igT c ncl nv ri , ld o15 , hn ) E r l n Co o E n o t 1 0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2 1 年 第 1 卷 第 8期 0 0 9
基于 内模 P 制器 的时延 网络控 制系统 的 I D控
保 稳定性设计①
赵 国材
摘
王昊轶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辽 宁 葫芦岛 1 5 5 1 ) 2 0
要 : 网络控 制 系统中存在的随机时延会 导致 系统的性能变差甚 至不稳定 。通过对随机 时延 的分析 ,建立 了
s l epr b e te c n r le a e n I C- D rn i l sd sg e o es c n — r e y t m. e ovet o lm,h o to lrb s d o M h PI p i cp ei e in df rt e o d o d rs se Th h
内模控制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c,(B)=黼“ 辨识”],得到上水箱液位对象的数学模型为: ^f (g)
∞,2靠 图2瑚c结构等效变换为经典控制结构
等,=揣 类似地,图2中的输人输出关系可以表达为: ㈣
器2丽丢丽
(3)
所阻,系统的闭环响应为:
2007年第12期 文章编号:1006—2475(2007)12.0049—03
计算机与现代化 J王sUANJI YU XIANnAIHUA
总第148期
内模控制在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杨大勇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内模控制是一种简单、宾用的先进控制算法,是研究其它基于模型的控制蕈略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内棰控制
3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内模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Cl】GT帅h“i^cⅢEⅫ,M%∞dlrhi[MJ.】h咖.dmhol捌d.a呷E耐%.cmh吲enng№廿
D曙.1粥2.21(2);3∞0∞. [2】王树青.等.先进控制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
腹社,2001.
[3]高东杰,谭杰林,红权.应用先进控制技术[M],北京:国 防工业出版社.2003. 赵曜.内模控制发展综述[J】.信息与控制,2000,凹 (6):526{31.
用模拟硬件或计算机软件来实现,该结构中除了有控 制器G眦以外,还包含了过程模型cP。为了求取图l 中输人r和d与过程输出y之间的传递函数,可以将 图1等价变换为图2所示的简单反馈控制系统形式, 即IMc的等价结构。
这样对于图2中的内环反馈控制器有
收稿日期:2006.1140 作者简介:杨大勇(1978.).男.安徽怀远人。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进过程控制技术 与应用。
基于内模原理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仿真实验
基于内模原理的PID 控制器参数整定仿真实验1. 内模控制内模控制器(IMC )是内部模型控制器(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 )的简称,由控制器和滤波器两部分组成,两者对系统的作用相对独立,前者影响系统的响应性能,后者影响系统的鲁棒性。
它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控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便,在线调节参数少,且调整方针明确,调整容易。
特别是对于鲁棒及抗扰性的改善和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效果尤为显著。
因此自从其产生以来,不仅在慢响应的过程控制中获得了大量应用,在快响应的电机控制中也能取得了比PID 更为优越的效果。
IMC 设计简单、跟踪性能好、鲁棒性强,能消除不可测干扰的影响,一直为控制界所重视内模控制(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 是一种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设计的新型控制策略。
其设计简单、控制性能良好, 易于在线分析。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先进控制算法, 而且是研究预测控制等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 也是提高常规控制系统设计水平的有力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经证明,已成功应用于大量工业过程的各类预测控制算法本质上都属于IMC 类,在其等效的IMC 结构中特殊之处只是其给定输入采用了未来的超前值(预检控制系统),这不仅可以从结构上说明预测控制为何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为其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改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内模控制的结构框图如图1:图1-1 内模控制的结构图其中,IMC G —内模控制器;p G —实际被控过程对象;m G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d G —扰动通道传递函数。
(1)当0)(,0)(≠=s G s R d 时,假若模型准确,即)()(s G s G m p =,由图可知,)]()(1)[()]()(1)[()(IMC IMC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Y m d d -=-=p ,假若“模型可倒”,即)(1s G m 可以实现,则可令)(1)(IMC s G s G m =,可得0)(=s Y ,不管)(s G d 如何变化,对)(s Y 的影响为零。
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内模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内模控制技术可以在保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前提下,消除传统PID控制器存在的欠采样、模型精度差等缺陷,从而可以实现更优化的控制效果。
然而,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问题一直是控制理论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复杂的控制环境中,时滞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在时滞多变量情况下有效应用内模控制技术,已成为当前控制领域的研究重心之一。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从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的角度,以非线性系统为例,研究其控制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设计基于内模控制的时滞多变量控制器,采用新型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技术,考虑系统不确定性和扰动问题,使得系统在具有时滞和多变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鲁棒性和控制性能。
(3)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所提出的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性能。
三、研究意义该研究可以为时滞多变量控制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为内模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并且,本研究所得到的控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将有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工程实践提供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数学建模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步骤包括:(1)建立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设计时滞多变量内模控制器并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实验。
(3)对仿真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不断优化控制系统,使其达到更优化的控制效果。
五、研究进度目前,已初步完成了系统的数学建模工作以及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正在进行仿真实验的准备工作。
预计在6月底完成仿真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随后将进一步完善控制系统,以期达到更优的控制效果。
模糊内模PID控制及应用
、 内模
图1
内模控制原理图
等 。这些方法已经大部分应用到工业生产过程
[7 ]
Schematic of internal model control
中,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对于被控对象含有非 线性环节的情况, 有人提出了在线辨识的方法 , 但目 前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仿真阶段 。针对非线性时滞系 统, 本文采用模糊内模 PID 控制方法进行控制, 并将这 300X DCS 温度系统中 。运行结果证 种方法运用到 JX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பைடு நூலகம்
D( s) = 0 时, Y( s) = R ( s ) 。 可见, ② 当 R( s) ≠0 、
^ G
C
( s) 是 Y( s) 跟踪 R( s) 的理想控制器 。
1. 2
江苏省南通市应用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K2008007 ) 。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1 - 03 - 22 。 2004 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第一作者陆平( 1972 - ) , 男, 获硕士学位, 讲师; 主要从事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
时间常数 T f 有关, 因此, 只需调整参数 T f 。
《自动化仪表》 第 33 卷第 3 期 2012 年 3 月
( 7)
时, 液位高度在 180 ~ 220 mm 之间波动 、 温度在 60 ~ 85 ℃ 之间波动 。如果这些因素的变化范围已知, 就不 需要建立那么多模型,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 将每段的范 围减小, 以提高每段参数的精度 。 当已知液位高度在 180 ~ 220 mm 变化时, 为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确, 可将 200 ~ 220 mm。 当然, 其分为以下两段: 180 ~ 200 mm、
基于温度时滞的PID温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冶金能源ENERGY FOR METALLURGICAL INDUSTRY Vol.39No.5 Sept202054基于温度时滞的PID温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姜辉1佟欣2徐申1阎增范彳刘忠义°(1.中唯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2.营口理工学院,3.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4.鞍山开炭热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摘要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时滞会对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改善时滞影响的PID控制方法是一个有着较大实际意义的课题。
文章基于温度时滞性,提出PID改善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适应温度过程控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温度时滞PID控制鲁棒性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17(2020)05-0054-03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PI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basedon temperature delayJiang Hui1Tong Xin2Xu Shen1Yan Zengfan3Liu Zhongyi4(1.Zhongwei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oking Technology Co.,Ltd.,2.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3.Sinosteel Group Corporation Lim让ed,4.Anshan Kai t an一Reneng New Carbon Materials Co.,Ltd.)Abstract In the actu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time delay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ol system.Improving the PID control method with time delay is a subject of great practicalsignificance.Based on the time delay of temperature,proposes a PID improvement method.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control method can adapt to the temperature process control and hasstrong robustness.Keywords temperature delay PID control robustness炉窑的温度控制一直是科研领域研究热点,传统PID控制技术在炉窑温度控制中起关键作用。
(完整版)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所属系化工与制药工程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姓名王大林指导教师陈夕松设计地点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动力楼119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设计报告(论文)诚信承诺本人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及取得的成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均已列出参考文献。
如论文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
学生签名:日期:基于内模控制的PID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内模控制是基于过程数学模型而进行控制器设计的一种新型控制策略。
内模控制具有很多优点,如设计简单,控制性能好,性能分析优越等。
随着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普及,过程控制越来越受到控制界的广泛关注。
内模控制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以控制内部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控制内部模型来达到控制整个系统稳定,进而达到工业过程生产指标的要求。
所以内模控制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算法,而且是研究预测控制模型的控制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本论文基于东南大学过程控制实验室HGK-1型过程控制实验平台,以该平台中的液位过程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过程控制系统,采用内模控制(IMC)算法,仿真并实验研究IMC在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本次学习掌握IMC原理及算法,为以后在工作中的工程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铺垫!论文在介绍了HGK-1型过程控制实验平台后,阐述了液位过程建模的方法和特点。
在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混合建模中选用试验建模方法建立了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设计液位过程PLC控制系统,包括液位计、流量计、调节阀、PLC输入/输出模块的接线,以及与PC机间的通讯连接。
仿真比较了IMC-PID控制及IMC的动态与静态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设计采用串级IMC控制方案,既提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又保证了系统的稳态精度。
编写基于PLC的IMC应用软件,以及基于PC上位机的应用组态软件,实现液位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督管理,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基于ITAE的时滞过程内模PID滤波器参数优化
2 0 1 5年 l O月
电
力
科
学
与
工
程
Vo 1 .3 1. No . 1 0 0c t . . 2 01 5
El e c t r i c Po we r Sc i e nc e and Eng i ne e r i ng
基于 I T A E 的 时滞 过 程 内 模 P I D 滤 波 器 参数 优 化
( 1 ) 将 模 型 分 解 为 :最 小 相 位 部 分 : G一( S )
: 一 ( T — _— ,非 最 小¨ 相 位 :G+( ) s+ 1 ) ( 1_ 十— . r s / 2 )’. 1 卜 取 r 口 业部 日 分 J:
一
间 参 数 等 于 过 程 模 型 等 效 滞 后 时 间 。 随 着 群 体
通 滤 波 器 的 阶 数 为 l, 即 , ( s )=
, 令 低
, 则 模 型
关 系 ,与 P I D直 接 整 定 相 比 , 内模 P I D 仅 需 整 定
一
个 参 数 ,大 大 减 少 了 参 数 整 定 的 工 作 量 。 然 而
可 近 似 为 : G ( ) i = 警
意义。
关键 词 :时 滞过 程 ;I T A E ;I MC — P I D;黄 金 分 割 法
中 图分 类 号 :T M2 7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0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0 7 9 2 . 2 0 1 5 . 1 0 . 0 0 8
冯 新 强 ,韦根 原
( 华 北 电力 大 学 控 制 与 计 算 机 工 程 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 7 1 0 0 3 )
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PID控制器设计
5、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内模控制原理设计了PID控制器,并对其参数设置、性能等进行 了详细分析。通过仿真实验,我们验证了该控制器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基于内模控制原理设计的PID控制器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稳定性 和鲁棒性,可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更加精确、快速的控制。
未来研究方向可包括进一步优化PID控制器的参数设置方法,研究更加智能的 控制策略,以及拓展PID控制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结合具体工程应用实例, 对PID控制器进行实践和验证,也是极具意义的研究方向。
参考内容
一、引言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被广泛使用,其对于误差 的及时响应和精确的控制使其在许多领域中表现出色。然而,传统的PID控制 器并不总是能提供最佳的控制效果,尤其是在复杂的、非线性的、时变的系统 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模控制的PID控制系统,以提 高控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
(4)仿真验证:利用仿真实验对设计的PID控制器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性能和 稳定性。
2、参数设置
Hale Waihona Puke PID控制器的三个主要参数为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它们对控制器 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比例系数用于调节控制器对误差的敏感度,增大比例系数可以使系统更快地响 应误差信号,但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不稳定。积分时间用于调节控制器对 误差的累积效应,它的作用是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但过长的积分时间可能导 致系统超调增大。微分时间则用于调节控制器对误差的变化率,它有助于减小 系统的超调量,但过大的微分时间可能导致系统对噪声的敏感度增加。
一、PID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PID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通过比较设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误差,利 用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环节对误差进行修正。它的基本原理是:误差信号经 过比例环节后得到比例输出,再经过积分环节得到积分输出,微分环节则给出 微分输出,最后将这三个输出加起来得到最终的控制信号。
典型大时变时滞系统神经网络模糊PID控制及应用
D ‘
:
时滞系统 的控制是过程工业一个典型 的控制 问 题 。一般 的解决方 法是 S i mt h预估器 …, 但是 , 时 在 变时滞 的工况下 ,mt Si h预估器并不能很好地处理 时 变时滞 , 因此 工业应 用受到 限制 。许 多控制专 家针 对这 一 问题 , 出了改进 型 的 S i 提 mt h预估器 , 但
式 中 : d 、。d —— 待整定 的 PD控制器参数 。 k 、。d 、构图 I
系统输 出的 z - 变换为 :
y = —— ■ —— — — —— —— — —一r+— — —— — 一 — —J — — —
: .
维普资讯
过 程 控 制
化 自 化 仪 ,0 ,3 )03 工 动 及 表 263 4: —2 0 ( 3
C n rla d I sr me t h mia n u t o to n n t u n s i C e c lI d sr n y
+ o z~
,
>0, 控制器参数 d 、。d 的选择应能够对消 a中 。d 、
最接近单位 圆的根 , 以及特征 方程 位于 1一 处 的
根。
由定理 1知 , 系统 的所有极点均在单位 圆 内, 若
当选取控制器参数 :
% 则 总存在一个1。 o ) :vg ( ( ) ( 口 > 。 ) sn a 1 6 ) Xd (
上
1 一z~
:
生
1一z
由于从根本上讲 S i mt h预估器是 一种针 对系统 时滞
的内模控制器 , 因此其 闭环 系统 的时滞鲁棒 稳定性 受 到约束 , 对于大时变时滞 系统 的鲁棒整定 问题 , 并 不适合应用 S i mt h预估器。 本文设计 了一种针对大时变时滞系统 的神 经网 络模糊 PD控制 方法 ,I I PD控制 器采用 “ ” 小 比例 + 积分 保证 闭环系统鲁 棒稳定 及无 静差 , 经 网络模 神
PID控制对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研究
PID控制对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研究摘要包含线性时滞被控对象和PID控制器在内的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已经有多年的研究,在众多论证方法中,奈奎斯特判据,Hermite-Biehler定理,根轨迹等方法最为常见。
此类研究的主要目的即是决定控制参数的稳定范围。
通过有限的整定步数来明确并表示出其域值范围和计算步骤只能借助一阶被控对象得以实现,且是一次时延被控系统。
这篇文章在旁德里亚金的研究结果上,拓展出任意阶被控对象都可适用的控制算法。
关键词PID;时滞;极值;稳定性在过程控制系统中,按误差信号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简称PID调节器。
理论和实践证明了在连续控制系统中,对象为一阶或二阶惯性环节,同时带有滞后时间不大的滞后环节,PID控制显现出算法简单、鲁棒性好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本文从庞德里亚金极值定理出发,推演出任意阶被控对象均可适用的控制算法。
1递推公式图1给出了反馈结构的系统框图,在K是被控稳对象态增益,Ti和Zi是被控对象时间常数,L是确切被控对象的时滞环节,Kp,Ki及Kd 是PID控制器参数的情况下给出了相应处理器的传函P(s)和控制器的传函C(s)。
图1单位反馈控制系统框图要完成对一阶被控对象稳定区域的确切描绘可以借助由旁德里亚金定理衍生出的Hermite-Biehler定理,奈奎斯特判据及根轨迹的方法得到。
此外二阶被控对象可以用图解的方法得到,同样也有正确结果,但稳定性却不见得全是明晰的,也没有指定的有限计算步数。
所以,任意阶被控对象的研究还是用奈奎斯特判据,但要分别考虑给定Kp的P和PID控制器,以及保证稳定的过程参数的阶数。
通过控制器调节图的引入强调了确切表示出稳定区域边界的重要性。
下式给出系统的闭环传函:依据庞德里亚金的研究,对于正实部的稳定性而言T(s)必须要有限定的极点个数。
这就意味着是否分母的主函数apqspeqs与函数xp(s)共有的系数sp在左半平面具有所有的零点。
T(s)的分母除以pn(s)/L,因此分母可以写成:闭环传函T(s)的所有极点都是H(s)的零点,系统的稳定条件在于T(S)右半平面没有极点,H(s)的右半平面没有零点。
基于内模控制的PID_参数整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望的闭环响应设计要求指定一个时间常数 τ c ꎬ
程( τ2 > θ) 得到ꎬ使用微分时间是为了抵消较大
可设计闭环响应为一阶时滞加纯滞后模型.
的二阶过程时间常数.
1
æç y ö÷
=
e - θs .
(11)
è y s ø 期望 τ c s + 1
把式(11) 和式(1) 带入式(10) 中ꎬ得到
理想情况下 闭 环 时 间 常 数 τ c 可 以 自 由 选
基于内模控制的 PID 参数整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 港ꎬ 李 凌
( 沈阳化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ꎬ 辽宁 沈阳 110142)
摘 要: 工业生产过程中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ꎬ其参数往往难以整定. 基于此ꎬ本文研究了
基于内模控制的参数整定方法ꎬ利用减半原则将高阶含有延迟环节的模型降阶为一阶或二阶的模
1 τ1
1
1
ìï
K =
=
ꎬ
ï c k τ c + θ k′ τ c + θ
(14)
í
ïτ I = τ 1 ꎬ
ïτ = τ .
î D
2
为了改善负载干扰响应ꎬ需要减少积分时间ꎬ
( - 1ꎬ0) 临界点的最短距离ꎬ因此 M s 越小ꎬ系统
稳定裕量越大ꎬ即鲁棒性越强. 通过计算输出量
的积分绝对误差( IAE) 和输出量的总变分( TV)
由式(2) 可得逆响应时间常数( 负数分子时
间常数) ꎬ可近似为一个纯滞后过程ꎬ即
续模型ꎬh 可不计. 减半原则的主要准则是要保
(5)
式中有效的滞后时间 θ 是初始滞后时间 θ0 的
总和.
就控制系统而言ꎬ在控制器性能方面ꎬ近似
滞后的效果比同样的大滞后过程效果更差ꎬ特别
基于内模控制策略的自整定PID控制器
基本特征 可 由极 限环的特 征确定 , 然后算 出 PP调 I 节器 的参 数 , 法是 受控 振 荡 , 服 了传统 Z—N 该 克 法
的缺点
对于实 际控 制 中 的 大 纯 滞 后 系 统 , 用 常 规 采 PD控制效 果 欠佳 .mt I Si h预估 器 是 一 种 有 效 的控 制 方法 . 由于它 对被 控制对 象参数 的敏感 性 未能获 得广泛 的使用 , 内模 控制 克 服 了这 些 缺 点 , 制 而 控
出 PD控 制器 , I 然后 , 由此控 制 器对 系统 的 动 态 性
选择 对象 模型 为 G ( )= / 1 s , 我们可 以 s ( +T)则 写 出其 逆模 型为 G ( 1= 二s
可 设计 出 P 控制器 为 l
, 该式 中我们 从
G( c )=
() 2
能进 行 调节 如果 系 统 的测 试 发生 变 化 , 需 要 重 则 新 进人 测试模 态进 行 测 试 , 试完 成 之 后 , 回到 测 再
收 稿 日期 :0 1 0 —3 20 — 5 0
如果 对象模 型可 近 似成 G s ( )=k / 1 ) (+ , 对 时间延迟采 用 一 阶近似 , 得到 G ( 模 型为 )
大时滞过程的M-FPID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大时滞过程的M-FPID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刘海舰;杨世凤;薛薇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3)2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模糊PID控制器(即M-FPID).通过对偏差、偏差变化率、二阶偏差变化率等组成的特性空间的分析,针对大时滞过程提出了一套控制模态集,对大时滞过程进行M-FPID控制,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M-FPID控制对大时滞过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总页数】4页(P69-72)
【作者】刘海舰;杨世凤;薛薇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天
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进型灰色预测大时滞过程的自适应PID控制研究 [J], 王江荣
2.大时滞过程自适应智能模糊-Smith控制研究 [J], 孙小方;蔡亦军;潘海天;夏陆岳
3.基于内模控制的PID控制器在大时滞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J], 陶睿;肖术骏;王秀;朱学峰
4.自适应修正Smith算法控制大时滞过程的仿真研究 [J], 刘桂香;陈菊;朱学峰;谢
宇
5.溶解氧大时滞控制过程预测优选策略应用研究 [J], 张堃;吴建国;陈伟峰;张培建;费敏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滞光电跟踪系统鲁棒内模PID控制器设计
时滞光电跟踪系统鲁棒内模PID控制器设计赵志诚;刘志远;张井岗【摘要】针对时滞光电跟踪提出了一种内模PID(IMC-PID)控制器设计与参数整定的解析方法.首先建立了系统的一阶时滞积分(FODI)模型,并用二阶加时滞(SOPDT)模型进行逼近,然后利用一阶Taylor表达式代替系统模型中的时滞项,导出了控制器参数的整定规则.特别是为了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可以根据最大灵敏度解析计算内模PID控制器的可调参数λ_n.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不仅提供了较好的设定值跟踪和扰动抑制特性,而且对于系统参数摄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另外,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该方法能够提高系统跟踪性能和跟踪精度.【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0(037)001【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内模PID;光电跟踪系统;时滞系统【作者】赵志诚;刘志远;张井岗【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太原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太原,030024;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太原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5560 Introduction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is a complex equipment which mainly includes photoelectric detection,signal processing, control systems, precision machinery and other parts.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led of civilian and military industry such as NC machine tools,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shooting range measurement, weapons control, and flight simulators etc[1]. For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a good servo performance, such as high-accuracy, high-speed, non-overshoot and no vibration, is necessary [2].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keep stability for parameter perturbation system, a high robustness is also very important.In other words, it is expected to achieve both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i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However, considering the disturbance and uncertainty in the system,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effectively.So, based on the PID control, many improved PID type control schemes are researched in [1][3][4],respectively. A multi-mode control algorithm was proposed in [3]. The algorithm is expressed as follows: if the error is large, the saturation control is adopted; if the error is medium, the square root control is adopted; and if the error is small, the PID control is adopted. Paper [4]proposed a fuzzy-PID control approach, which could shorten the transient time, reduce the overshoot and improve the tracking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control system. Paper[1]proposed a single neuron fuzzy PID control method. Thus the trackingsystem not only has the capability of learning and self-adaptation, but also has better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PID control. But in the above-mentioned schemes, the measurement time-delay of image tracker is not considered.To deal with the measurement time-delay, various advanced control approaches are presented. Paper [5]proposed an adaptive 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which applied LMS algorithm and an adaptive filter with transverse structure to delay prediction compens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Paper [6]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predictive filtering i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Paper [7]adopted a state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robust H∞ filter for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 accuracy and good robustness. Whereas, the predictive filtering method needs complex calculation, and it easily causes the arithmetic to diverge.To find a simple design method of the PID type controller with a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for control engineers. Because of the simplicity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 IMC-based tuning rules, the analytically derived IMC-PID tuning methods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industrial users [8]. The IMC-PID tuning rule has only one user-defined tuning parameter,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losed-loop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The PID controller design has been discussed extensively in the literature for first-order plus delay time and second-order plus delay timestable/unstable process[8-10]. But the design of a simple and robust controller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has not yet been fully achiev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IMC-PID controller for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with time-delay. The system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first-order delayed integrating (FODI)model.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MC, an analytical design approach of PID controller is proposed. Then, the tuning method of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 is given. Moreover,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can be applied to guarantee th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cheme is easy to be realized an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1 Design of IMC-PID Controller for Time-delay SystemThe block diagram of IMC system is shown in Fig.1, where Q(s)is the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 G(s)is the process, M(s)is the model, and R(s),Y(s), D(s)is the set point, output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 of the system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ocedure for IMC system, the model is factorized asWhere M-(s) and M+(s)are the portions of the model inverted and not inverted, respectively. M+(s)is usually a non-minimum phase and contains delay time and/or right half plane zeros of M(s), while M-(s)is stable and of minimum phase with no predictors. The IMC controller Q(s)takes the formWhere f(s)is a user specified low-pass filter and usually chosen asWhere r is sufficiently larg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the IMC controller Q(s)is proper. Also, λ is the time constant, determined by the expected system performance. A smaller λ provides faster closed-loop response, while a l arger λ is also less sensitive to model mismatches.Fig.1 Block diagram of IMCFig.2 Equivalent block diagram of IMCIMC structure in Fig.1 can be reduced to the equivalent classic feedback structure shown in Fig.2. Gc(s)is a feedback controlle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eedback controller Gc(s)and the 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 Q(s)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System dynamics are often approximated by low order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 for ease in controller design.The dynamics of a large number of industrial controlled objects can be represented by FOPDT and SOPDT transfer function models of the forms:The IMC filter structure exploited here is given asSo, the IMC controller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feedback controller isIn order to make the resulting controller in Eq.(9)has a PID controller structure, the time-delay term is approximated by the simple first orderTaylor expansion.Let the forms of the PI and PID controllers beWhere Kp, Ti and Td are the proportional gain, the integral time constant and the derivative time constant,respectively. Table 1 shows the IMC-based PI/PID controller settings for the FOPDT and SOPDT models, where λn = λ/θ.Table 1 Settings of the controller for FOPDT and SOPDT modelsM(s)Kp Ti Td τ τ K s τs 1 e+-θK(λ+θ)=θ(λ+)k τ n 1-θ e s τs+2 22 K s ξτ+1K(λξτ 2ξτ 2+2ξτ θ)=θ(λ+)Kn 1ξ τ22 Design of IMC-PID Controller for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2.1 Model of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Usually, a high accuracy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is a speed-position control system constituted of two closed-loops, which is annexed a position loop on the base of the speed governing system. The configuration of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is shown in Fig.3. TheTV/IR tracker includes camera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The module picks and separates the targets in visible-fiel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hase alternating line,and provides the target coordinates of current poi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mage processing, the measurement time-delay can not be ignored. So the image tracker can be depicted by a proportion plus time-delay model. The speed controller adopts proportion-integral (PI)algorithm, and the speed feedback device is an opto-electronicencoder. In practice the speed control loop can be approximated to a first-order inertia unit due to the high crossover frequency. The reduction ratio of the reducer is i: 1. The transfer function from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motor to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can be represented by an integrator, and the integral time is i. So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is shown in Fig.4. Namely, the position tracking system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first-order delayed integrating (FODI)model:Fig.3 Block diagram of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Fig.4 Dynamic structure of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2.2 Design of IMC-PID controllerConsider the FODIP model of the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as Eq.(13). It can be approximated as SOPDT model, and becomesWhere φ is an arbitrary constant with a sufficiently large value. Thus, the IMC-PID controller is the same as that for the SOPDT. According to the PID tuning rules listed in Table 1, the parameters of the PID are given asWhere λn = λ/θ.3 Tuning of the Parameter of the ControllerGain and phase margins are two well known measures of robustness and simple analytical formulas to tune PI/PID controller for stable/unstable FOPDT and SOPDT models to meet user defined gain and phase margin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 gain and phase margin specificationsgive poor results for systems with unusual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and may fail to give reasonable bounds on the sensitivity functions [11].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Ms)is the inverse of the shortest distance from the Nyquist curve of the open loop transfer function to the critical point (-1, j0), and is defined asMs measures the closeness of the Nyquist curve from the critical point at all frequencies and not just the two frequencies as associated with gain and phase margins, so it can serve as a better measure of system robustness. A small value of Ms indicates that the stability margin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large. Typical values of Ms are in the range of 1.2∼2.0.A first order Pade approximation is used to replace the delay term of the loop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function can be written. For 1/ Ms to be the minimum distance of the Nyquist curve from the critical point, the Nyquist curve of the loop transfer function should touch the circle with centre (-1, j0)and radius 1/ Ms.According to the repeated roots condition of the sensitivity func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djustable parameter λn of IMC-PID controller and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Ms can be get [11]Where, λn = λ/θ. The λn ca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17)f or various values of Ms.4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simulation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Suppose the model for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system is represented as the following FODI model, which can be approximated by the SOPDT mode asThe maximum sensitivity Ms = 1.2 is chosen. Hence, the adjustable parameter λn of IMC-PID controller can be calculated via Eq.(17),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ler can be tuned via Eq.(15). In addition, the parameters of a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can be found by using the Z-N method. The system is simulated with a unit step reference at t= 0 and a step output disturbance with value of 0.2 at t = 2.When the model is accur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 shown in Fig.5. Fo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lthough the response is faster than the proposed method, but the response has a large overshoot. Hence,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provides a better set-point tracking, but also has a steadier disturbance rejection response.Fig.5 Step response with a nominal modelFig.6 Step response with +50%mismatches in gainFig.7 Step response with +50%mismatches in time constantFig.8 Step response with +100%mismatches in delay time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ler is evaluated by inserting a perturbation uncertainty of +50% in the static gain K, the time constant T and +100% in the delay time θ to yield the model mismatch,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proposed and conventional tuning rules are shown in Fig.6∼Fig. 8. When all three parameters vary simultaneously, the response shown in Fig.9 exhibits the worst-case model mismatch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to track an air target and the effect w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pproach. The target flies at an altitude of 1 000 meters with v=150 m/s. The range of azimuth and elevation is from 1 439 mil to 570 mil and from 542 mil to 1 385 mil,respectively.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maximum angular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azimuth tracking is 60 °/s and 80 °/s2, respectively.Correspondingly, the maximum angular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elevation tracking is 7.5 °/s and 7 °/s2,respectively. The sampling cycle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20 ms. The tracking error curv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shown in Fig.10. Obviously, the error variety is steady and undistinguishable. Fig.11, which is got from conventional method, shows that the error variety is obvious and the tracking error is larger. So the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ring better tracking property and higher accuracy.Fig.9 Step response with mismatches in all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 Fig.10 Tracking error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Fig.11 Tracking error with the conventional method5 ConclusionAiming at an opto-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with time-delay, an analytical design method and parameters tuning approach of IMC-PID controller is presented. Firstly, a FODI model for the system is built, and the model can be approximated by the SOPDT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simple first-order Taylor approximant for the time-delay term, the tuning rules of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 are provided. Especially the adjustable parameter λnof IMC-PID controller can be calculated by choosing the maximum sensitivity to guarantee robustness of the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not only provides a better dynamic performance of both the command tracking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but also is more robust against the parameters perturbation.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demonstrates the method can bring better tracking property and higher accuracy.References:[1]王婵娟,王强,傅承毓. 单神经元模糊PID控制在光电跟踪系统中的应用 [J]. 光电工程,2006,33(2):33-36.WANG Chan-juan,WANG Qiang,FU Cheng-yu. Single neuron fuzzy PID control application in photoelectric tracking system[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33(2):33-36.[2]Fujimoto H,Hori Y,Kawamura A. Prefect tracking control based on multirate feedforword control with generalized sampling period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S0278-0046),2001,48(3):636-644.[3]冯培业,董宁,张宇河. 天地景投影伺服系统控制算法的改进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2(3):351-354.FENG Pei-ye,DONG Ning,ZHANG Yu-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of a servo system for background projection system [J]. 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2(3):351-354.[4]侯宏录,周德云,王伟. 模糊PID 控制在光电跟踪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光电工程,2006,33(5):12-16.HOU Hong-lu,ZHOU De-yun,WANG Wei. Application of fuzzy-PID control in system of photo-electric tracking [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6,33(5):12-16.[5]王连明,葛文奇,李杰. 跟踪系统中跟踪延迟的自适应预测补偿方法 [J]. 光电工程,2002,29(4):13-16.WANG Lian-ming,GE Wen-qi,LI Jie. Adaptive predic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delay of tracker in tracking system[J].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2,29(4):13-16.[6]杨秀华,吉桐伯,陈娟. 预测滤波技术在光电跟踪系统的应用 [J]. 电光与控制,2003,10(3):11-15.YANG Xiu-hua,JI Tong-bo,CHEN Juan. Applicationof predicting filter in electro-optical tracking system [J]. Electronics Optics &Control,2003,10(3):11-15.[7]许波,姬伟. 基于鲁棒H∞滤波的光电跟踪机动目标状态预测估计[J]. 光电工程,2008,35(1):5-10.XU Bo,JI Wei. State prediction and estimation foropto-electronic tracking maneuvering targets based on robust H∞ Filter [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2008,35(1):5-10.[8]Shamsuzzoha M,Moonyong Lee. Design of advanced PID controller for enhanced disturbance rejection of second-order processes with time delay [J].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S0001-1541),2008,54(6):1526-1536.[9]Raymond Gorez. New design relations for 2-DOF PID-like control systems [J]. Automatica(S0005-1098),2003,39(5):901-908.[10]Rames C Panda,Cheng-Ching Yu,Hsiao-Ping Huang. PID tuning rules for SOPDT systems:review and some new results [J].ISA Transactions(S0019-0578),2004,43(2):283-295.[11]Ahmad Ali,Somanath Majhi. PI/PID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IMC and percentage overshoot specification to controller set-point change [J].ISA Transactions(S0019-0578),2009,48(1):1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内模控制的PID 控制器在大时滞过程中的应用研究陶睿,肖术骏,王秀,朱学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摘要:基于内模控制的PID 控制器,只有一个可调参数,且该参数直接与系统的闭环响应速度和回路的鲁棒性有关,克服了常规PID 控制参数整定复杂的缺点,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
城市供水出水浊度过程是一个大惯性、大时滞、非线性、时变以及随机干扰多的难控对象。
而把IMC-PID 控制器应用在该对象上,仿真结果表明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控制效果。
关键字:浊度控制; 大时滞过程; 内模控制; PID 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The Study on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n the Applications of LargeTime Delay SystemTAO Rui, XIAO Shujun, WANG Xiu, ZHU Xuefeng(S 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Abstract: PID controller which based on internal model control can set the system using only one adjustable parameter. And the parameter direct related to the response speed of closed loop and the robustness of loop. It is better to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ler in noise immunity and complexity.The MIC-PID controlle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ntrol results and be easy to control by the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The turbidity control system of municipal water supply system is a non-linear and time-variant process with a large time constant and large dead time ,which is always difficult to control. When adding the MIC-PID controller to it can obtain a better control effect.Key words: Turbidity control; Large time delay system; Internal model control; PID controller;1 引言 在现代工业过程的控制中,PID 控制算法的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常规的PID 控制在对大惯性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时,表现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参数整定复杂,不利于对工业过程对象的控制。
特别是对于自来水厂的浊度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Rivera 等人首先将内模控制的思想引入到PID 控制器的设计中,并建立了滤波器参数与PID 控制器参数的关系。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10201005) 2007佛山市禅城区产学研项目(2007B1038)文章把IMC-PID 控制引入到大惯性大时滞的城市供水系统中,克服了因难控过程混凝沉淀工序而带来的水质受损,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2 内模控制 2.1 内模原理[1][6]内模控制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P G 为实际被控对象,M G 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为内模控制器。
IMC G图1 内模控制器结构图图 图中,等价的反馈控制器为,()()1()(IMC c M IMC G s G s G s G s =−)(1)而图中系统的闭环响应为()()[1()()]()()1()[()()]P IM C IM C M IM C P M G s G r s G s G s d s y s G s G s G s +−=+−可见,当模型匹配时(即P G =M G ),且没有外界干扰(即d=0),此时系统的反馈信号为零,闭环系统的输入传递函数只由内模控制的结构的前向通道决定。
并且当M 1(s)=G s IMC G ()时,系统的输出无静差。
2.2 内模控制设计步骤[3-6]第一步:模型分解,即把M G 分解为M G −,两部分,+M G -=*+M M M G G G (2)其中是一个全通滤波器传递函数,有+M G j =1 M G ωω∀(),+ (3) 它包括了所有时滞环节和有半平面的零点;M G −是具有最小相位特性的传递函数,它稳定且不包含预测项。
第二步:定义IMC 控制器,(4)1*IMC M G G −−=f 其中f 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其形式为,1()(1)rf s s λ=+ (5) 式中阶次r 取决于M G −的阶次使控制可实现,λ为滤波时间常数。
将(4)式代入(1)式可得()M s =1C rM G G S G λ++−-1-()(6)第三步:在工业控制中,经常采用不完全微分PID 控制算法,其控制器具有如下形式1()(11d c c i f T s G s K T s T s =+++ (7) 比较(6)(7),就可以得到IMC-PID 控制器的各参数, 0.5*()f c T T K K τλτ+−=+ (8)0.5i T T T f τ=+− (9) 0.5d i T T T f T τ=− (10) 0.5f T λτλτ=+ (11)3 IMC-PID 控制器在自来水厂浊度控制中的仿真研究控制自来水厂的出水浊度是保证水厂水质量的关键。
在此,采用IMC-PID 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仿真研究。
3.1 自来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流程简述原水经泵房抽入水厂进水管道,将配制好的混凝剂矾液加入进水主管道,与原水混合后流入沉淀池,矾液在水中流动扩散形成矾花,将水中的胶体微粒和杂质等悬浮物凝聚沉淀,以降低水的混浊度,提高水质。
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
整个制水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性、大时滞性等复杂特点,传统的PID 控制器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2][4]。
3.2 被控对象描述在大多数工业过程中,对象模型都可以用一阶惯性加纯滞后对象来表示,即()1sK G s e Ts τ−=+, (12)城市供水出水浊度控制过程是一个大惯性、大时滞、非线性时变系统,但在工作点,它也可以近似为(12)所示的模型形式。
在广东省某自来水厂,采用阶跃响应法得到被控对象的响应曲线并测得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260.902()521sp G s e s −=+ (13)其中,时间常数和滞后时间的单位是分钟。
过程的放大倍数K 的单位是:(待滤水浊度的变化)/(控制量的变化)。
对于纯滞后环节通常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近似:一阶pade 近似,二阶对称pade 近似,二阶非对称pade 近似。
对于大惯性大时滞系统,通过仿真研究表明,一阶近似和二阶近似区别很小,因此,为简化IMC-PID 控制器的设计,在此采用一阶pade 近似法[7],即,(10.5)(10.5)ss es τττ−−≈+ (14)按照如上所述的内模控制的设计步骤,就很容易得到自来水厂系统控制的整定参数。
据此,可以通过调节滤波时间常数λ的值,来对该对象进行控制。
4 仿真实验为了展示IMC-PID 控制器的效果,用Matlab 软件对自来水厂出水浊度进行了控制仿真研究,并把IMC-PID 控制算法与目前较流行的PID 控制器的Lopez 整定法,Cohen-Coon 整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图2—4所示的是,当模型不匹配时,即K 、T 、τ分别30%时的MIC-PID 控制效果比较图(取±λ=τ)。
又根据经验知,一般在工程中,当K 增大、T 减小、τ增大(在本文中取τ=34 ,T 减小30% ,K 增大30%)是最难控制的。
图5给出了该情况下的内模控制效果图,其中λ=2.0τ---3.0τ。
可见,当系统的模型不匹配时,通过调节λ=2.5τ时,可以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图2 K 变化±30%时,控制系统的效果图T 1.3T 0.7T图3 T 变化±30%时,控制系统的效果图Tau=26 Tau=34 Tau=18图4 τ变化±30%时,控制系统的效果图图5 K 增大、T 减小、τ增大时的控制效果 (λ=2.0τ---3.0τ,τ=34 T 减小30% K增大30%)(图中N=λ/τ)在下面图6中,分别采用IMC-PID 法和Lopez 整定法,Cohen-Coon 整定法对该系统进行了控制,得到了控制效果的比较图。
并且在仿真时发现,在上述图5所述的模型不匹配的情况时,基于MIC-PID 控制器整定法,可以通过调节λ=2.5τ时,可以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而Lopez 整定法和Cohen-Coon 整定法[8]控制效果极差,已经是发散的了。
图6 三种方法的比较(IMC-PID 控制中λ=τ)5 结论从IMC-PID 控制在浊度控制的仿真结果可见,该算法需要在线调整的参数少(只有一个滤波时间常数λ),控制算法比较简单,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掌握。
在系统受到扰动的情况下,也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Cohen-Coon 整定法和Lopez 整定法。
初步的仿真研究表明,将IMC-PID 用于像自来水厂出水浊度这种大惯性大时滞的工业对象,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D E Rivera, M Morari, and S Skogestad.Internal model control---4.PID controller design [J]. Ind.Eng.Chem.Pro.Des.Dev., 1986,25.252-265N=2.5 [2] 郭佩佩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水厂加药凝絮过程辨识研究[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 25(7) 889~992N=3.0 N=2.0[3] 严兴华等 IMC-PID 在大惯性大滞后系统中的应用及仿真[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6.16(3):217~220[4] 王伟,甘艳珍,刘桂香,朱学峰.MFA 与PID控制器的实验比较研究[J].自动化仪表. 2008.29(5):27~29[5] 刘红军等 基于内模控制的PID 控制器的设计[J].计算机仿真 2004.22(3):207~210[6] 黄静 潘立登,基于内模控制的PID 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 2006[7] 刘金琨.先进PID 控制及其MATLAB 仿真(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MIC-PID 整定法 Lopez 整定法 Cohen-Coon 整定[8] 何衍庆,俞金寿,蒋慰孙.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