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与修复PPT课件
第一节 土壤污染
二、土壤污染物和污染源 1、土壤污染物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可以把土壤污染物大致分为无机
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1)无机污染物 包括可能对生物有危害的元素和化合物,主要是重金
属、放射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其他无机物质等。重 金属如Hg、Cd、Cr、Pb、As、Zn、Cu、Co、Ni、 Se、Sn、Ti、Ba等;放射性元素主要指Se、U、Sr 等;营养物质主要指N、P、S、B等,其他物质包括 氟、酸、碱、盐等。
溉,污染物随之进入了土壤; 其次,工业“三废”、生活“三废”直接进入
土壤,而且,长期以来,土壤就是各类废弃 物的处理场所,这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 因; 再次,大气、水体等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各 种途径进入土壤,形成二次污染。
第一节 土壤污染
三、土壤污染的发生类型 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土壤污染主要可
第二节 土壤有机污染与修复
一、有机农药 3、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续性常用半衰期和残留期来表示。 半衰期是指附着于土壤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
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残留期是指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
75%~100%所需要的时间。 有机氯类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期最长,一般有数年之久;
第二节 土壤有机污染与修复
一、有机农药 1、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 (3)生物降解 土壤中农药的微生物分解作用是农药在土壤中
降解的最重要途径。凡影响土壤微生物正常 活动的因素如温度、含水量、通透性、养分 含量和pH等,都能影响农药的降解过程。另 外,农药的性质对其降解也有很大关系,一 般含羟基、羧基、氨基、硝基等集团的农药 都易于生物降解。
土壤污染与修 复
内容
土壤污染 土壤有机污染与修复 土壤有机污染与修复
土壤微生物介绍PPT课件
❖ 每克土壤含有多于109个微生物(Torscik et al., 1990)。
❖ 虽然微生物本身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但它 是活着的有机体和物质转化的作用(Stevenson, 1986),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5%以上来自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5万种,远较 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 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5/1 6/1 10/1
11/1 23/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HA FA
C 50-60 45-53
H 3.1-5.3 4.0-4.8
O+S 31-41 40-48
N 3.0-5.6 2.5-4.3
习惯上以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1.724为折算系数。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土壤有机质 5%
0.5%
0.5-2.0% 7%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酶 R—(C,4H,养分)+ 2O2
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 虽然微生物本身仅占土壤有机质的很小部分,但它 是活着的有机体和物质转化的作用(Stevenson, 1986),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5%以上来自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
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5万种,远较 动植物为少,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 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
5/1 6/1 10/1
11/1 23/1 9/1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2、化学组成
我国主要土壤腐殖酸的元素组成
元素(%) HA FA
C 50-60 45-53
H 3.1-5.3 4.0-4.8
O+S 31-41 40-48
N 3.0-5.6 2.5-4.3
习惯上以58%为其平均值,故计算有机质的含 量时,一般以1.724为折算系数。
微生物 动物来源 植物来源 工农业副产品
土壤有机质 5%
0.5%
0.5-2.0% 7%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一、矿化过程与腐殖化过程
1、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
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酶 R—(C,4H,养分)+ 2O2
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二、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生物《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
防治植物病害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治植物病害 。
植物病害的传播
某些放线菌能够传播植物病害,如疫病、枯萎病等。
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02Leabharlann 0304土壤采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分离培养基
制备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必要 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首先,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微生物 造成过度伤害。同时,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 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01
03
最后,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土
壤微生物群落的工作。
04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如深耕细作、合理灌溉等,可 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重要性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物残 体和排泄物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 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微生物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维生素 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转化养分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为植物可 吸收的养分,如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生 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 虫害。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些土 壤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和水体;另一 些土壤微生物则可以转化有毒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某些放线菌具有抗菌活性,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治植物病害 。
植物病害的传播
某些放线菌能够传播植物病害,如疫病、枯萎病等。
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01
02Leabharlann 0304土壤采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选择适宜的采集地点和时间。
分离培养基
制备适宜的培养基,添加必要 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因子。
首先,应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对土壤微生物 造成过度伤害。同时,采用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 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衍。
01
03
最后,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壤微生物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改善土
壤微生物群落的工作。
04
其次,加强土壤管理,如深耕细作、合理灌溉等,可 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 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与重要性
分解有机物
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物残 体和排泄物等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 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微生物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和维生素 等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转化养分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能将一些无机物转化为植物可 吸收的养分,如将氨气转化为硝酸盐。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能调节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土壤生 态平衡。
土壤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土壤微生物还可以产生多种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 虫害。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一些土 壤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和水体;另一 些土壤微生物则可以转化有毒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土壤的成分》PPT课件
土壤形成过程
母质风化
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作 用破碎成细小颗粒,形
成母质。
生物作用
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母 质进行改造,增加有机
质和团聚体。
气候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母质风化 和生物作用,进而影响
土壤形成。
地形因素
地形通过影响水分和热 量分布,影响土壤形成
和发育。
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黏土
黏土颗粒细,保水保肥能力强 但通气性差,适宜种植水稻等 水生作物。
推广秸秆还田
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补充土壤 有机质,同时提高土壤微生物活 性。
种植绿肥作物
种植紫云英、苕子等绿肥作物, 翻压入土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含量。
实行轮作休耕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休耕制度,促 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更新。
04
水分含量与特性
水分在土壤中存在形式
气态水
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对植物生长影响较小。
《土壤的成分》 PPT课件
目录
• 土壤基本概念与分类 • 矿物质组成与性质 • 有机质组成与性质 • 水分含量与特性 • 空气组成与通气性 • 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01
土壤基本概念与分类
土壤定义及功能
土壤定义
土壤是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 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 和空气组成。
土壤功能
土壤具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 水分、支撑植物体、调节气候、净 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通过深耕、松土等措施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保持土壤适宜的湿 度和温度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和微生物多样性。 例如,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等。
土壤的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38张)
出现残留物,残留物是无机盐。
思考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取含N、P、K等矿物元素的 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 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 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4. 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蔼候的长 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 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2. 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 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 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 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 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 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 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 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 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 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 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 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 石裂成小碎块。
(2)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思考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取含N、P、K等矿物元素的 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 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 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4. 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蔼候的长 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 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2. 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 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 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 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 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 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 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 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 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 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 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 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 石裂成小碎块。
(2)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土壤微生物ppt
二土壤微生物种群
(一).原核微生物 1. 古细菌(甲烷产生细菌,极端嗜酸热细
菌和极端嗜盐菌) 2.细菌最多108~109cfu/g,占土壤微生物
的70~90% 3.放线菌 4.蓝细菌 5.粘细菌
土壤中细菌的主要来源
土著细菌,异养菌、嗜中温型 随动植物尸体进入土壤的腐物寄生菌 随动植物尸体或排泄物进入土壤的致病菌
土壤微生物
一分布及其概念
土壤中微生物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多是土 壤生物中最活跃的部分。
1kg土壤可含5亿个细菌,100亿个放线菌 和近10亿个真菌,5亿个微小的动物。
1.土壤微生物来源
天然栖居 外来微生物
雨水 动植物残体 堆肥 受污染水体
2.土壤微生物概念
土壤微生物 soil microorganism 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 真菌、放线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 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106~109个,其种类和 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 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 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数量 最多,有益的细菌有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有害 的细菌有反硝化细菌等。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长 和繁殖
光能异养型 能源来自光,利用有机化合物最 为氢体还原CO2合成细胞物质,如深红螺细菌 可利用甲基乙醇最为供氢体
化能自养型 CO2为碳源亚硝酸细菌 化能异养型 需要有机物合成碳源 大多微生物属异养型微生物
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不同,可分为
专性厌氧、兼性厌氧、微需氧和专性需氧等 土壤中多数细菌属需氧和兼性厌氧,在氧气充
土壤中常见的真菌:曲霉属、青霉属、木霉属等
(三)非细胞型生物——病毒
土壤里的微生物ppt课件
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多样,包 括分解有机物、固氮、促进植 物生长等。
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革兰氏 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芽孢 杆菌等。
真菌
真菌在土壤中的数量相对较少, 但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
真菌主要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取 营养,同时它们也与植物形成共 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
分。
常见的土壤真菌包括霉菌、酵母 菌和蘑菇等。
土壤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物质循环与转化
碳循环
氮循环
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土壤中的有机碳转化 为二氧化碳,同时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 氧化碳固定为有机碳。
微生物参与土壤中的氮素转化,包括氨化作 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实现氮素在 土壤中的循环和利用。
磷循环
硫循环
微生物通过分解含磷有机物和矿化作用,将 土壤中的磷素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
促进植物生长的微生物
氮固定菌
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 氨态氮,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磷细菌
分解含磷化合物,使土壤中的磷元素 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钾细菌
分解含钾矿物,释放出钾元素供植物 吸收。
有益真菌
如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 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微生物生态学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利用特异性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土壤微生物细胞内的靶序列进行杂交,通过荧光显微 镜观察杂交信号,可以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原位鉴定和定位。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IP)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底物喂养土壤微生物,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物在微生物体内的转化 和分布,可以了解土壤微生物对特定底物的利用情况和代谢途径。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PPT课件
• 动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蚯蚓养殖和线虫控制两种方式。蚯蚓养殖是指利用蚯蚓 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线虫控制是指利 用一些寄生线虫来控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其对土壤的危害。
• 动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但动物修复技术的 缺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成熟度
某些生物修复技术仍处于 研究阶段,技术成熟度有 待提高。
影响因素多
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特性、 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
03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来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使 土壤环境得到净化和修复的过程。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政策支 持和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生物修复技术的评价体系,制定 相关标准和方法,规范技术的实际应 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物修复 技术的整体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对环境影响小等。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 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 处理效果不佳。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 种方式。原位修复是在污染场地就地处理,而异 位修复是将污染土壤转运至集中处理场地进行修 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 和农药污染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修复。其中,有机 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土壤动物(如蚯蚓)对污染物 的抗性和净化能力,实现污染土壤 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 动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但动物修复技术的 缺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成熟度
某些生物修复技术仍处于 研究阶段,技术成熟度有 待提高。
影响因素多
生物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污染物特性、 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
03 生物修复技术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 来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从而使 土壤环境得到净化和修复的过程。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政策支 持和资金投入,促进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生物修复技术的评价体系,制定 相关标准和方法,规范技术的实际应 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物修复 技术的整体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包括处理效果好、适用范 围广、对环境影响小等。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缺 点是处理周期较长,且对某些重金属污染土壤的 处理效果不佳。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两 种方式。原位修复是在污染场地就地处理,而异 位修复是将污染土壤转运至集中处理场地进行修 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 和农药污染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修复。其中,有机 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土壤动物(如蚯蚓)对污染物 的抗性和净化能力,实现污染土壤 的治理和生态修复。
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ppt课件
02
03
生物农药降解
利用特定微生物降解残留 农药,降低农药对土壤生 态系统的毒性。
2024/1/25
有机肥料分解
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有机 肥料分解为植物可利用的 养分,提高土壤肥力。
重金属钝化
利用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 的吸附、沉淀或氧化还原 作用,降低重金属的生物 有效性。
18
工业场地土壤污染治理
石油烃降解
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ppt 课件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引言 • 土壤污染类型及来源 • 微生物修复技术原理与方法 • 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实例 • 微生物修复技术优缺点分析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
2024/1/25
01
引言
3
土壤污染现状及危害
2024/1/25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利用 能够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 ,降低土壤中石油烃含量 。
2024/1/25
有机氯溶剂降解
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氯溶 剂,减少其对土壤和地下 水的污染。
重金属生物沥滤
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 机酸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 ,降低其毒性。
19
城市土壤污染治理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和有机物质,改 善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土壤污染现状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严重,工矿业 、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自然背景 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 要原因。
危害
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 失和农作物的减产;土壤污染还 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4
微生物修复技术概述
定义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的某 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代谢、降 解等功能,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 无害物质或低毒性物质的技术。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简介分解ppt课件
预处理
解吸
固相后处理
气体后处理
适用的污染物:挥发和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卤化或非 卤化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重金属、氰化物、炸药等;
不适用于: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除草剂和农药、 石棉、非金属、腐蚀性物质。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典型的土壤清洗系统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用水将土壤分散 并制成浆状
高压水龙头 冲洗土壤
用过筛或沉降的方法将 不同粒径的颗粒分离
利用过滤或絮凝的方法 使土壤颗粒脱水
利用不同的性质差异 进一步将污染物浓缩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有机物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用微生物方法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在土壤中存在能够降解或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
二、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具有可生物降解性
土著微生物
微生物的来源
外源微生物 基因工程菌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生物通气系统通常用于那些蒸汽挥发速度低于蒸汽提 取系统要求的污染物。
最适合于:中等分子质量的石油污染物,如柴油和喷 气燃料。分子质量小的如汽油,分子质量更大的如润滑油 都不适用。
例子:美国犹他州的一个空军基地曾采用生物通气法 处理被喷气燃料污染的5000 m3,处理历时2年,处理后土 壤石油烃的含量降低到6 mg/kg,总费用约60万美元。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土壤 课件(26张PPT)
土 壤
山 区
土壤垂直分化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自 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一个整体。
自然地理要素和土壤的关系
成土母质
生物
稳定
地貌
土壤
气候
活跃
1.成土母质 概念:岩石的风化产物能逐渐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 育的物质基础。 对土壤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例如 如发育在颗粒较细的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 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和黏粒较少等等 2.生物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 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 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 重,不易耕作。
(3)剖面结构 ①自然土壤中,森林土壤剖面构造最为复杂
枯枝落叶层 部分分解的 有机碎屑层
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 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 黑色。
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 力高,土质疏松。
东北地区
黄土
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 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红壤
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 少。
江南丘陵地区
紫色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 和各种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
青色土(水稻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 沃,多呈青灰色。
南方地区
(2)质地 ①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 为土壤质地。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
结论: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叶片。
进行实验验证
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叶片时 问题2: 是否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呢? 假设: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 设计实验方案: 1、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连 同土壤一 起取出,
取自农田或林地等 处的土壤,放入里 面装有厚沙布的烧 怀中。
或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还原 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试剂,在加热 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问题3: 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 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 因素引起? 潮湿土壤比干燥 假设:高温潮湿土壤比低温干燥 温度高比温度低时 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
问题1: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打扫,为什 么不会越积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假设: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 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1、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h 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还 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速度快。 设计实验: 自变量是?
记录结果:
高温、 潮湿
落叶分解 的量 得出结论:
低温、 潮湿
高温、 干燥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与对照组与
案例一实验 组相同
植物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组成,土壤微生物能分解 纤维素吗?
与案例二基本相同
用。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动活 泼砖红色 沉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土壤养分循环》课件
同位素示踪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土壤养分的来 源、转化和去向,揭示养分循环的详 细过程。
数学模型模拟
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土壤养分循环过 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为实际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养分循环研究的发展趋势
综合研究
将土壤养分循环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植 被类型等多因素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
高新技术应用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 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 的需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受 到土壤质地、pH值 、温度和水分等因素 的影响。
养分吸收的方式包括 离子交换、主动运输 和被动运输等。
土壤微生物对养分的利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 与者,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有 机养分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无机养 分。
利用。
养分的释放速度和程度取决于 多种因素,包括土壤pH值、土 壤温度、土壤湿度等。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土壤微 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促进养分的 释放。
03
土壤养分的转化与迁移
土壤养分的矿化与固定
矿化
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 为简单的无机物质。
固定
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 结合,转化为难以被植物吸收 的形式。
3
养分的矿化与腐殖化
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为 无机养分,同时也会形成较为稳定的腐殖质,储 存养分。
02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输入
土壤养分的自然来源
01
02
03
04
自然界的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 岩石的分解、动植物残体的分
解和微生物的合成。
岩石的分解是土壤养分的主要 来源之一,包括风化作用和侵
蚀作用。
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也是土壤养 分的重要来源,通过微生物分 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其中的养
实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1、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 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 还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2 、取同种树叶若干,平均分成两份,如图处理,并编号
A份和B份。
3、A份埋入A组土壤,B份埋入B组土壤,。如图 以什么指 标判断因 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案例1 实验假设 实 验 设 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 腐烂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 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 用 A
是否含有微生物
• 1.实验原理 •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 解者。 •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 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 问题1:打扫,为什么不会越积 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 假设: 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4、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滴一 滴碘 液
结果
摇匀
说明: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不变蓝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砖红色沉 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 或 分解。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 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 还是需取微生物多的土壤?
2 、取同种树叶若干,平均分成两份,如图处理,并编号
A份和B份。
3、A份埋入A组土壤,B份埋入B组土壤,。如图 以什么指 标判断因 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4、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案例1 实验假设 实 验 设 计 实验组 对照组 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 腐烂 对土壤高温处理 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案例2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 出液
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
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 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 用 A
是否含有微生物
• 1.实验原理 • (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 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 解者。 • (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其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 分等生态因子相关。
树林中常有落叶,没人 问题1:打扫,为什么不会越积 越多?难道是被分解者 分解掉了吗? 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壤 假设: 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4、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滴一 滴碘 液
结果
摇匀
说明: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不变蓝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变蓝
或
从实验 组中取 2 ml 从对照 组中取 2 ml
产生砖红色沉 淀 没有砖红 色产生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 或 分解。 土壤微生物能通过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成还原性糖(麦芽糖),还原性糖遇斐林 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与分解过程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物多样性定义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 指土壤中各种生物 种类、数量和功能 的多样性。
包括微生物、植物、 动物和真菌等生物 类群。
土壤生物多样性对 土壤生态系统的稳 定和健康具有重要 作用。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可能导致土壤 生态系统的退化和 生态功能的丧失。
土壤生物多样性组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动物:昆虫、蚯蚓、螨虫等 植物:苔藓、地衣、藻类等 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分解过程的影响: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生物多样性 是生态系统稳定 的重要因素
促进物质循环: 土壤生物多样性 有助于营养物质 的循环和转化
添加 标题
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中的营 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活动
添加 标题
湿度: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微 生物的活动
添加 标题
土壤pH值: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 动
添加 标题
植物根系:影响土壤中的氧气和养 分分布
分解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透气性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调节土壤pH值,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中营 养物质的循环和转化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加 速分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
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等生 物种类的多样性
分解过程: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和利 用过程
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多样性影响分解过程的速度 和效率
机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营养物质, 为植物提供养分;植物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 物生长,促进分解过程;昆虫等活动影响土 壤结构,改变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分解过程。
Part Two
土壤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物多样性定义
土壤生物多样性是 指土壤中各种生物 种类、数量和功能 的多样性。
包括微生物、植物、 动物和真菌等生物 类群。
土壤生物多样性对 土壤生态系统的稳 定和健康具有重要 作用。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 丧失可能导致土壤 生态系统的退化和 生态功能的丧失。
土壤生物多样性组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动物:昆虫、蚯蚓、螨虫等 植物:苔藓、地衣、藻类等 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分解过程的影响: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土壤生物多样性 是生态系统稳定 的重要因素
促进物质循环: 土壤生物多样性 有助于营养物质 的循环和转化
添加 标题
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中的营 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活动
添加 标题
湿度: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和微 生物的活动
添加 标题
土壤pH值: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 动
添加 标题
植物根系:影响土壤中的氧气和养 分分布
分解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透气性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调节土壤pH值,维持土壤生态平衡
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中营 养物质的循环和转化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可以加 速分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
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等生 物种类的多样性
分解过程:有机物质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和利 用过程
相互作用:土壤生物多样性影响分解过程的速度 和效率
机制: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营养物质, 为植物提供养分;植物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 物生长,促进分解过程;昆虫等活动影响土 壤结构,改变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分解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 落叶的腐烂程度 (3土)上壤题温(度2)、中含实水验量的、自p变H、量落叶种 是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因变量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 B组的落叶 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 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 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 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 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右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 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土壤中微
生物分解叶片时是否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呢?
假设: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
连同土
壤一起
取自
取出。
农田
或林
地等
留在烧
处的土壤,放入装有 加水搅拌。 怀中的土壤浸出液
厚沙布的烧怀中。
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疑问,并猜测不同生态 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 验进行验证。 (1) 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单一变量 原则 和 对照
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 B两组。实验时 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杀在死6土0℃壤的微恒生温物箱,中同灭时菌避1 小时。B组处理目的 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②
实验组加土壤浸 出液,对照组加 蒸馏水各30ml。
分别加入20ml淀 粉溶液,混匀。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 如何控制自变量?
③在室温(200C左右)放置7天,取出。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④
滴1滴
碘液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或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摇匀 结果 结论:
不变蓝
变蓝
有砖红 色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4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 被分解。
或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 还原糖(麦芽糖),还原糖遇斐林试剂, 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一、土壤中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授课教师:覃梅芳
二、实验目的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
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 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 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 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 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过程小结
案例 1
案例 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 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验 对照组 土壤不做处理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设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 微生物
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 微生物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在相同时间内 加入 A1 不变蓝
课后作业
1.全品P49-50; 2.预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4
与案例2基 本相同
例1.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
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设计(
)
A 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作高温灭菌处理
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
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
变式1.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
A.有无淀粉
B B.有无土壤微生物
C.溶液颜色的变化 D.有无还原糖
土
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速度快。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
自变量是?
高温、 高温、 低温、 低温、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落叶分解量
得出结论: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 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
与对照组与案例1实验组相同
植物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组成,土壤微 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吗?
实验组落叶的 碘液
腐烂程度小于 对照组
加入斐林 试剂
B1 A2
B2
变蓝 砖红色沉淀
不变色
微生物对落叶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
有分解作用 解淀粉
问题3: 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
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
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因素引起?
假设: 高潮温温湿度潮土高湿壤比土比温壤干度比燥低低时温干燥
四、探究过程什么不会越积越 多?难道是被分解者分解了?
假设: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 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 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 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还是需取微生物多 的土壤?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②取同种树叶若干, 平均分成两份,如 图处理,并编号A 份和B份。
③A份埋入A组土壤, B份埋入B组土壤, 如图。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 环境中培养。
⑤过若干时间将网袋取出,观察并记录指标: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①: A组叶片比B组叶片分解的多; 结论①: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 结果②: A组和B组叶片分解的一样多; 结论②: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叶片。
。 落叶的腐烂程度 (3土)上壤题温(度2)、中含实水验量的、自p变H、量落叶种 是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因变量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 B组的落叶 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 。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 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 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 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 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右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进行实验验证
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 叶片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土壤中微
生物分解叶片时是否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呢?
假设: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中的淀粉。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土壤浸出液的制备
将沙布
连同土
壤一起
取自
取出。
农田
或林
地等
留在烧
处的土壤,放入装有 加水搅拌。 怀中的土壤浸出液
厚沙布的烧怀中。
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疑问,并猜测不同生态 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 验进行验证。 (1) 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单一变量 原则 和 对照
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 B两组。实验时 A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组用塑料袋包好,放杀在死6土0℃壤的微恒生温物箱,中同灭时菌避1 小时。B组处理目的 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②
实验组加土壤浸 出液,对照组加 蒸馏水各30ml。
分别加入20ml淀 粉溶液,混匀。
是否需要设计对照? 如何控制自变量?
③在室温(200C左右)放置7天,取出。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④
滴1滴
碘液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或
从实验组 中取2ml
从对照组 中取2ml
摇匀 结果 结论:
不变蓝
变蓝
有砖红 色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土壤 中的 微生 物对 淀粉 有分 解作 用。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4
该实验应用了什么原理?
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原理: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 淀粉遇碘变蓝,可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 被分解。
或
土壤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 还原糖(麦芽糖),还原糖遇斐林试剂, 在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一、土壤中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授课教师:覃梅芳
二、实验目的
1.设计和进行对照实验,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进一步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
2.分析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的情况。 3.学会检测淀粉和还原糖的方法,并根据现象
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 成小分子有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 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被分解者吸收 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形成CO2、水和 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
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过程小结
案例 1
案例 2
实验假设
微生物能分解 落叶使之腐烂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实 实验组 土壤高温处理 A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
验 对照组 土壤不做处理 B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
设 计
自变量
土壤中是否含 微生物
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 微生物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在相同时间内 加入 A1 不变蓝
课后作业
1.全品P49-50; 2.预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 传递
SUCCESS
THANK YOU
2019/8/24
与案例2基 本相同
例1.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
用的实验,对照组的土壤应设计(
)
A 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作高温灭菌处理
C.排除微生物的作用
D.尽可能避免理化性质的改变
变式1.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
A.有无淀粉
B B.有无土壤微生物
C.溶液颜色的变化 D.有无还原糖
土
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的速度快。
设计实验: 记录结果:
自变量是?
高温、 高温、 低温、 低温、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落叶分解量
得出结论:
影响土壤微生物分解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 呢? 土壤的透气性、PH、微生物的数量等。
与对照组与案例1实验组相同
植物细胞壁主要有纤维素组成,土壤微 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吗?
实验组落叶的 碘液
腐烂程度小于 对照组
加入斐林 试剂
B1 A2
B2
变蓝 砖红色沉淀
不变色
微生物对落叶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
有分解作用 解淀粉
问题3: 夏初落入土壤中的叶片比秋末落入
土壤中的叶片分解的快,是夏天的温度高,还
是由于土壤湿度大?或是综合因素引起?
假设: 高潮温温湿度潮土高湿壤比土比温壤干度比燥低低时温干燥
四、探究过程什么不会越积越 多?难道是被分解者分解了?
假设:树林中的落叶是被土 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了
设计实验方案:
①在农田或林地(肥沃)的土壤中取土壤若干, 平均分成两组, A组不做处理,B组灭菌(用 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1h灭菌)。 是否需设对照?是随便取,还是需取微生物多 的土壤? 想一想这两组土壤应作何处理呢?
②取同种树叶若干, 平均分成两份,如 图处理,并编号A 份和B份。
③A份埋入A组土壤, B份埋入B组土壤, 如图。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 环境中培养。
⑤过若干时间将网袋取出,观察并记录指标:
以什么指标判断因变量呢? 落叶的分解量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①: A组叶片比B组叶片分解的多; 结论①: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叶片。 结果②: A组和B组叶片分解的一样多; 结论②: 土壤中的微生物不能分解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