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材料》教案(21,22)-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正火与退火(经典4把火)22页PPT
逻辑与科学技术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这是对逻辑和逻辑学比较经典的定义。
我认为对逻辑学的经典定义是不太科学的,是因为这个定义强调了“思维规律”而不是思维原则。
逻辑的重点是原则,即自然规律所决定的原则,也就是说脱离自然规律的思维是没有逻辑的。
但是这个经典的逻辑学定义显然将思维规律放到了主要位置上,为人为编造“逻辑”提供了一道后门。
下面我来简单分析研究一下逻辑的定义问题:逻辑是事物产生和变化的必然的因果关系,具体有对立关系和层次关系。
对立关系就是指是非关系,也就是非此及彼的关系。
如正确与错误、高与低、前与后等等这是一种必然的对立关系;层次关系就是具有数和量上区别的关系。
无论什么逻辑关系在宏观上无法确认时都必须进入微观才能通过测定而有效的下判断,因而逻辑关系的判断往往决定于现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
也就是说逻辑的判断实际上是依赖科学技术的,科学技术的有限性也决定了逻辑判断的有限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有限性造成了微观上的观测不稳定和不确定,不少人就忘记了逻辑的确定性和必然性是基本物质属性决定的而否定了事物产生和变化的必然性,于是就发明了“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原理。
说好听点叫做“发明”,本质上就是人为编造了这些滑稽的“原理”来掩盖自身的观测判断能力。
地球上人类身边的事物没有正确认识的可以说遍地都是,微观世界、宏观世界人类不认识的事物就更多了,如果我们不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自然规律决定的原则——逻辑进行研究,必然引入大量的“人造”内容参与,越到后面我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也必然越多,这样的科学研究显然是一种失败。
承认人类自身对自然的观测能力有限是明智的,不想承认这个事实是自以为聪明的弱智。
只有承认自己的科学技术有限才能想方设法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大自然,无论什么层次,自然规律都决定了必然性的逻辑关系,所谓“相对关系”是与人类有限的观测能力——科学技术伴生的。
逻辑的必然性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类的逻辑判断能力,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不了逻辑的必然性。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退火与正火
根据加热 和冷却方式的 不同,可将热 处理工艺分为 以下三类。
整体热处理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化学热处理
本节主要讲解热处理工艺中退火与正火的相关知识。
2
退火 正淬火火 回火 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等
表面淬火 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渗碳 渗氮 碳氮共渗 渗金属
9
1.2 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 热处理工艺。亚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而 过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则为Accm以上30~50℃。 正火与退火 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组织为片间距 较小的索氏体,且先共析相数量显著减少。因此,钢经正火后 的机械性能比退火后有所提高。
1.1 退火
退火和正火是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其中,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 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 退火的目的
退火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降低钢件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2)消除残余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3)消除缺陷,改善组织,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4)消除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以利于继续冷加工。 (5)改善或消除毛坯在铸、锻、焊时所造成的组织或成分不均匀,以提高其工艺性能 和使用性能。
5
等温退火与完全退 火的目的相同,但转变 较易控制,不仅使退火 时间缩短,还可获得更 加均匀的组织。
6
2)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属于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 较长时间保温,并缓慢冷却,使钢中的碳化物进行球状化的热处 理工艺。
球化退火后的显微组织,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细小 的球状碳化物,称为球状珠光体,如图4-19所示。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PPT教案
一、退火工艺分类
➢ 按加热温度分为:
1、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发生相变重 结晶):
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 化退火;
2、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 按退火目的不同分为:
第25页/共84页
1) 钢件
临界温度以上
✓ 完全退火 ✓ 不完全退火 ✓ 扩散退火 ✓ 球化退火
钢的退火和正火讲诉
会计学
第1页/共84页
1
主要内容
8.1 前言 8.2 钢的退火 8.3 钢的正火 8.4 退火和正火后组织与性能 8.5 退火和正火缺陷
第2页/共84页
8.1 前言
金属热处理工艺: 将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 冷却,通过改变金属及合金表面或内部 的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第16页/共84页
4、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
加热方式的影响: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 高温入炉加热,加热速度不同。
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
第17页/共84页
二 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
对流传热:
热量的传递靠发热体与工件之间的气体 或液体的相对流动,将受热质点传导给 较冷的金属表面进行加热的过程。
依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q传 递热ddTx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等温面的热流密度 综合传热: 实际加热中三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场合
不同,起主导作用的传热方式不同。 传热效果:三种传热的单独传热结果的总
和。
第20页/共84页
三、 钢加热时的脱碳及 脱碳过程
1)钢加热时的脱碳、增碳平衡:
脱碳:钢加热时,钢的表面的碳和气氛 反应而失去的现象。
第28页/共84页
加热速度: 100~200℃/h; 保温时间:
《钢的退火与正火》课件
钢的正火
1
加热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使晶体结构
保温
2
发生变化。
保持钢材在加热温度下的一段时间,
使晶体结构达到均匀状态。
3
快速冷却
将钢材快速冷却至室温,使晶体
水淬正火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迅速放入水中淬火,获得高硬度和较高强度的钢材。
《钢的退火与正火》
钢的退火与正火是钢材加工与处理的重要工艺,掌握这两种方法对钢材的性 能调节至关重要。
什么是钢的退火和正火
钢的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高温,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旨在消除应力,改善 钢材的韧性和可加工性。钢的正火是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钢的退火
1
加热
油淬正火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迅速放入油中淬火,获得中硬度和较高韧性的钢材。
气淬正火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迅速放入气体中冷却,获得较高硬度和较高强度的钢材。
钢的退火和正火的应用
钢的退火
制作软钢、调质钢等,以提高可加工性和韧性。
钢的正火
制作淬火钢、渗氮钢等,以提高硬度和强度。
结束
感谢收听《钢的退火与正火》课程。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问。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2
保温
保持钢材在加热温度下的一段时间,使晶体结构达到均匀状态。
3
缓慢冷却
将钢材缓慢冷却至室温,使晶体结构进一步演变,并消除内部应力。
钢的退火分类
完全退火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等温退火
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淬火退火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第五章 第四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3、高温回火(500650)ºC
组织:S回=F块 +Fe3C球
目的:获得良好的综 合力学性能。硬度 为25-35HRC.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3 退火种类
完全退火
重结晶 退火
扩散退火
球化退火 退 火
低温 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普通退火
等温退火 普通球化
退火
等温球化 退火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1)完全退火
定义:将钢加热Ac3以上 30-
50ºC,完全奥氏体后,保 温一定时间随之缓慢冷 却到600ºC以下,出炉 空冷。
淬透性好的钢,经淬火回火后,截 面上组织均匀一致,综合力学性能好。 因此,钢的淬透性对提高大截面零件 的力学性能,发挥材料潜力,具有重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淬透性的大小对钢的热处理后的 力学性能的影响
淬透钢
未淬透钢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五)钢的淬硬 性
➢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成马氏体后 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Wc≤0.5%
亚共析钢 Ac3+30~50
Wc>0.5%
共析钢 Ac1+30~50
M M + A残 M + A残
过共析钢 Ac1+30~50 M+Fe3C+A残
第二节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2、合金钢 由于多数合金元素(Mn、P除外) 对奥氏体晶粒长大有阻碍作用, 因而合金钢淬火温度比碳钢高。
《汽车工程材料》教案
《汽车工程材料》教案教案一、课题: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二、教材分析:本章是《汽车材料》第一次课,是属于基础性知识,在教材的安排上是符合认知的过程三、(1)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2)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五、课型:综合型六、教学方法:讨论+讲授七、教具:铁钉、铁片、铝片等,多媒体幻灯片八、课时:2九、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板书)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教学秩序二)、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三)引入新课:(一)、汽车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2、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3、汽车运行材料---燃料、润滑剂、工作液(板书)(二)、金属材料性能:(分组讨论每组给出答案,老师点拨)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2、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板书)(三)、1、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2、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板书)(四)、两个概念:(板书)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第二节课(六)强度有关知识:(请同学描述你所知的强度)(板书)(1)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2)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3)用符号σ表示,σ=F/S(4)单位:Pa(5)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七)塑性(板书)(1)定义:指材料受力时在断裂前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机械工程材料--钢的退火和正火 ppt课件
ppt课件
34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
ppt课件
35
•
为得到马氏体组织,
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
临界冷却速度Vk。但这 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内应
力,往往会引起工件变
形和开裂,为此人们提
出了理想的淬火冷却曲
线。
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
ppt课件
25
返回
§5.3 钢的退火和正火
(1)从切削加工性上考虑 一般金属的硬度在HB170~230范围内,切削性能较好。高则过硬, 难加工,刀具磨损快;低则切屑不易断,刀具发热和磨损,加工后零 件表面粗糙度大。 对于低、中碳结构钢以正火作为预先热处理比较合适, 高碳结构钢、工具钢和中碳以上合金钢则以退火为宜。
油
合金钢和小尺寸碳钢
碱/硝盐浴
截面不大、形状复杂、变形要求严格 的合金钢
ppt课件
39
淬火冷却介质
单液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淬入一种介质中连续冷却获得马
氏体组织的一种淬火方法
双液淬火:是先将奥氏体化后的钢件淬入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
至接近MS点温度时快速转人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直至完成马 氏体转变。
• 目的: 减轻钢的成分及组织的不均匀性, 细化晶粒, 调整硬度, 消除内应力, 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ppt课件
11
返回
§5.3 钢的退火和正火
目的: ①细化,均匀化粗大、不均匀组织 ②接近平衡组织→调整硬度→切削性 ③消除内应力
名称由来:经历完全奥氏体化 过程
问题1:在相图的哪一个区域可 以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
ppt课件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正火与退火)
(3)退火的工艺:
③去应力退火
1、概念:为去除由于形变加工、锻造、 焊接等所引起的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 力(但不引起组织的变化)而进行的退 火。 2、目的:去除残余应力。 3、应用:铸造、锻造、焊接等存在残余 应力的工件。 4、温度的确定:去应力退火的温度范围 很宽,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500~650℃)。 5、冷却方式:去应力退火均应缓慢冷却 到室温,以免产生新的应力。
45钢正火与退火状态的力学性能对比
工艺方法 Rm(MPa) A11.3(%)
ak(J/cm2)
50 ~ 80 40 ~ 60
HBW
正 退
火 火
700~800 650~700
15 ~ 20 15 ~ 20
~200 ~180
3、退火与正火的选用 根据钢种,前后连接的冷热加工工艺,以及最终加工零件 使用条件来进行。 选择原则: 含碳小于0.25%的钢应采用正火,以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含碳量为0.25~0.5%的钢,可以采用退火或正火处理,但一般采用正 火处理。正火后其硬度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硬度。 含碳量为0.50~0.75%的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以降低硬度,改善 切削加工性能。 含碳量为0.75~1.0%的钢,做弹簧用完全退火;做刀具采用球化退火。 含碳量大于1.0%的钢,用于制造工具,均采用球化退火作预备热处理. 当钢中含有较多合金元素时,一般用高温回火来降低硬度,以便切削 加工。
(1)退火的概念:
将钢加热到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一般是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的目的:
①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②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后续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13.对同一种钢,退火后的硬度总比正火后的 硬度高。( ) 14.般都包含有球化 退火工艺。( )
16.等温球化退火没有连续冷却球化退火工艺 的球化效果好。( )
(一) 从切削加工性上考虑 低、中碳钢→正火 中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完全退火(0.5~0.75%C), 球化退火(>0.75%C) 金属最佳切削硬度170~230HBS
(二)从使用性能上考虑 1. 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零件,选用正火作为最终热 处理。 2. 为最终热处理提供良好的组织状态。 工具钢→正火+球化退火 结构钢→正火 返修件、尺寸较大及形状复杂零件→退火 (三)从经济成本上考虑 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正火。
四、退火、正火在零件制造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铸、锻(或原材料)毛坯 → 退火(正火)→ 粗加工 → 淬火+回火 → 精加工(磨削) 例1:20CrMnTi钢汽车后桥螺旋被动齿轮加工的主 要工序有: 下料→ 锻造→预先热处理(正火)→ 机加工 (车、 钻、铣等) → 渗碳 → 淬火+低温回火→ 清洗 → 精加 工(磨削、研磨等)。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一、钢的退火 二、钢的正火 三、退火与正火的选用原则
四、退火、正火在零件制造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一、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冷(如 炉冷)的热处理工艺→ 近似平衡组织 P(+F或Fe3CII) (一)完全退火(退火)——亚共析钢 TH=Ac3+30~50℃ 组织:P+F 目的:①细化、均匀化粗大、不均匀原始组织; ②降低硬度→切削性↑ ③消除内应力。
①使Fe3C球化→硬度↓,韧性↑→切削性↑
②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应用范围:
高碳钢、合金工具钢
Fe3C(白色颗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课程回顾:(5min)
1、等温冷却转变C曲线(高温转变、中温转变、低温转变)
2、连续冷却转变、临界冷却速度
★课程导入:(5min)
1、热处理中的退火有些形式,有什么目的?
2、所谓正火和退火有何区别?
(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课讲授:(70min)
一、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根据钢的成分和目的的不同,退火又分为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等。
1.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Ac3以上30~50℃),随之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完全退火的组织是铁碳合金相图的平衡组织(铁素体+珠光体)。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各种亚共析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常用作一些不重要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某些重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目的在于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内应力。
不完全退火是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上30~50℃,保温后缓慢冷却的方法。
应用于晶粒并未粗化的中、高碳钢和低合金钢锻轧件等,主要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内应力。
它的优点是加热温度低,消耗热能少,降低了工艺成本。
2.等温退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亚共析钢)或Ac1以上20~4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稍低于Ar1某一温度进行等温转变,以获得珠光体组织,
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称为等温退火,等温退火应用于中碳合金钢、经渗碳处理的低碳合金钢和某些高合金钢的大型铸锻件及冲压件等,其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且能得到更为均匀的组织和硬度,可有效缩短退火时间,尤其对某些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
高速钢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比较
3.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是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以不大于50℃/h 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下来,使钢中碳化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它应用于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锻轧件,以及结构钢的冷挤压件等。
其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改善组织、提高塑性等。
4.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1以下(100~20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工艺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去除由于形变加工、机械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等所产生的残余应力。
二、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正火和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故正火后得到的珠光体组织比较细,强度、硬度比退火钢高。
退火与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退火与正火工艺曲线示意图
正火与退火相比,不但力学性能高,而且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能量耗费少,故在可能条件下,应优先采用正火处理。
正火主要用于:
(1)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一般认为,硬度在160~230HBS范围内,金属切削加工性好。
硬度过高时,不但加工困难,刀具还易磨损;而硬度过低时切削容易“粘刀”,也使刀具发热和磨损,且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大。
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退火后的硬度一般都在160HBS以下,因而切削加工性不良。
正火可以提高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2)作为普通结构零件或大型及复杂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因为正火可细化晶粒,力学性能较高,也能满足普通结构零件的性能要求,而大型复杂零件淬火时可能有开裂危险。
(3)作为中碳和低合金结构钢重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这种钢正火后硬度在160~230HBS范围内,消除了热加工时带来的缺陷,故不仅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而且还能减少零件的变形与开裂,提高淬火质量。
另外,也可代替调质处理,为以后的表面淬火作准备。
(4)消除过共析钢中网状二次渗碳体正火时,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二次渗碳体来不及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
退火和正火除经常作预备热处理工序外,对一些普通铸件、焊接件及不重要的热加工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课程小结:(10min)
1、钢的各类退火工艺及应用
2、钢的正火工艺及生产应用
作业:
主要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
★课程回顾:(5min)
1、钢的各类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均匀化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2、钢的正火工艺及生产应用
★课程导入:(5min)
1、为什么有些钢淬火要用水冷却,有些钢要用油冷却?
2、钢淬火后为什么回火,目的是什么?
(观看录像视频,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新课讲授:(70min)
一、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30~50℃温度,保温使之奥氏体化后,然后快速(超过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从而发生向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以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例如:刀具、量具经淬火回火后可以得到高硬度、高耐磨性;轴类零件淬火回火后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淬火是强化钢的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能很好地发挥钢材的性能潜力,因此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1.淬火的加热及保温
(1)加热温度的确定
碳钢的淬火温度可用铁碳合金相图来确定,如图所示。
为防止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一般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是:
亚共析钢为Ac3+(30~50℃),过共析钢为 Ac1+(30~50℃)。
(2)加热时间的确定
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既要保证工件的表层、心部达到规定加热温度,获得均匀的奥氏体化组织,又要保证晶粒不致粗大,还要考虑时间,经济及生产率。
(3)淬火加热缺陷及其防止
钢在淬火加热时的可能导致的主要为:过热、过烧、氧化和脱碳。
2.淬火冷却介质
冷却速度是淬火工艺上的最主要问题。
一方面,淬火时要求得到马氏体,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而另一方面,过快的冷却速度会有产生的热应力和组织应力,从而容易导致淬火工件的变形和开裂。
控制冷却速度主要通过选择合理的淬火冷却介质(冷却剂)。
常用的淬火剂有水、水溶液、油等。
3.淬火方法
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及等温淬火法等。
各种淬火方法的冷却曲线如图示。
a)单液淬火和双介质淬火法 b)马氏体分级淬火法 c)贝氏体等温淬火法
常用淬火方法的冷却示意图
4.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
钢的淬透性又称可淬性,是每种钢所固有的属性,它表示了钢接受淬火的能力,即表征钢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材的一种固有属性。
钢的淬透性通常以规定的淬火条件下获得的淬硬层的深度来表示。
相同条件淬火后,钢的淬硬层愈深,淬透性愈好。
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成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
淬透性和淬硬性是具有不同含义的两个概念。
二、钢的回火
淬火钢主要组织是马氏体或残余奥氏体。
这些组织很不稳定(有自发向珠光体型组织转变趋势),且马氏体硬度高、脆性大,还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应力,极易变形开裂,很少直接使用,一般必须及时回火。
根据工件回火的性能要求不同,回火加热温度分为低温、中温及高温回火3种1、低温回火
温度范围为150~250℃,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目的是降低内应力、减少脆性、保持淬火后高硬度(58~62HRC)和耐磨性。
低温回火一般用于碳钢和合金钢制作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等)、滚动轴承、渗碳件。
低碳马氏体回火后,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韧性也很好。
2、中温回火
温度范围为250~500℃,组织为回火托氏体,35~56HRC主要目的是获得高弹性、高屈服极限,同时保持足够韧性,如弹簧、发条、煅模及工具等。
对某些钢,中温回火在250-400℃时发生回火脆性,必须引起充分注意。
3、高温回火
温度范围为500~650℃,组织为回火索氏体,23~35HRC。
主要目的是获得既有一定强度、硬度,又有良好的冲击韧性的综合力学性能。
这种淬火后进行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简称调质。
一般用于中碳钢(0.3~0.5%C)制的重要零件,如曲轴、连杆、齿轮轴等;也可作为某些精密工件如量具、模具等的预备热处理。
★课堂小结:(10min)
1、钢的淬火介质、淬火工艺方法;
2、钢的回火工艺、组织、性能、用途。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