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别构激活剂 别构抑制剂
(2)别构酶的动力学
S形曲线(正协同) 表观双曲线(负协同效应)
(二)酶原的激活
酶原(zymogen):酶的无活性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由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 的酶的过程。酶原激活的实质是酶活性部位 的形成或暴露至分子的表面。
酶原激活的意义: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 挥作用;避免细胞自身消化;也可保证某些 特殊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如凝血作用;有 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
溶菌酶催化底物C1-O键裂解
五、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一)别构调控(allosteric regulation)
定义 别构调节: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
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 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 别构酶:具有别构现象的酶。 别构剂: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
质。通常为小分子代谢物或辅因子
白
S
酶
SS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凝乳蛋白酶原
α-胰凝乳蛋白酶 +两个二肽
自
六肽
身 催
+
化
胰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原 弹性蛋白酶 + 碎片
羧基肽酶原A
羧基肽酶A + 碎片
肠激酶启动的酶原激活
出血性胰腺炎发病机制?
凝血机制:1、受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2、血小板粘聚成
栓堵住伤口;3、凝血相关因子的级联激活作用
蛋白激酶,磷酸化
酶
磷酸酶,脱磷酸化
酶-P
由核苷三磷酸(ATP)提供磷酸基,都需Mg2+。
酶的活性形式: 可能是磷酸化也可能是脱磷酸化
底物蛋白质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有两类: (1)“P-O”键连接,如Thr, Ser, Tyr, Asp, Glu…… (2)“P-N”键连接,如Lys, Arg, His……
《生物化学》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side view
胃蛋白酶原
在pH5.0以下断裂 切去44个氨基酸片断
胃蛋白酶
溶菌酶
必需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只是包括酶蛋白的几个氨基酸残 基,而对于活性中心以外的氨基酸残基,并非是可有可无 的,有些氨基酸残基也是酶表现催化活性所必需的,称为 必需基团。因此酶的活性中心属于必需基团的一部分,必 需基团还包括其它一些对酶活性必需的氨基酸残基。
(五)金属离子催化
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 (1)金属酶 含紧密结合的金属离子,多属于过渡金 属离子如,Fe2+、Fe3+、Cu2+、Zn2+、 Mn2+或Co3+。 (2)金属-激活酶 含松散结合的金属离子,通常为碱和碱 土金属离子,如Na+、K+、Mg2+或Ca2+。
(五)金属离子催化
2、金属离子以三种主要途径参加催化过程: (1)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 (2)通过可逆的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 节氧化还原反应 (3)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负电荷
(一)酶活性部位的特点
1、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而 是在酶和底物结合的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分子, 有 时是二者构象同时发生变化后才互补的。 (诱导 契合学说)。 4、酶的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底物 分子结合到裂缝内并发生催化作用。 5、底物通过次级键较弱的的力结合到酶上。 6、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广义酸基团 (质子供体) 广义碱基团(质子受体)
(四)共价催化(covalent catalysis)
共价催化又称亲核催化或亲电子催化,在催化时, 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子催化剂能分别放出电子或汲 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中心或负电中心,迅 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 使反应加速。
第十章 酶的催化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His 是酶的酸碱催化作用中最活泼的一个 催化功能团。
4、 共价催化
基本原理: 又称亲核催化或亲电子催化,催化
时,酶分子上亲核基团或亲电子基 团分别放出电子或汲取电子并作用 于底物的缺电子或富电子中心,迅 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中间复合物, 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加速。 酶上常见的亲核基团: Ser 的羟基, Cys 的巯基, His 的咪唑基。 底物上亲电基团:磷酰基,酰基, 糖基。 ——P392实例
碱催化 酸催化
(三)羧肽酶
307个AA,单肽链,紧密结合一个Zn2+ 催化肽链C末端肽键水解
锌离子在酶活性部位 与2His和Glu配位连接
底物(Gly-Tyr)与酶诱导契合进行结合P403-404
由145,248,270位 的AA和底物结合,将 进一步由锌离子,Arg127, Glu270对底物催化
补 (3)酶上含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效
应物和调节亚基以非共价结合,改变酶的 构象,影响其与底物结合,从而调节催化 反应。
1、非别构酶
2、正协同效应 别构酶
3、负协同效应 别构酶
4、别构模型
(1)协同模型(WMC模型):又称齐变模 型,即在酶活性调节中,当蛋白质构象变 化时各亚基几乎同时从一种构象转变为另 一种构象。
*二、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 (自学,以增对酶催化作用所理解)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
酶是专一性强, 催化效率很高的 生物催化剂,这 是由酶分子的特 殊结构决定的。 多种因素可以使 酶催化的反应加 速:
1、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邻近效应: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后,使底物和 底物之间(对多底物反应而言),酶的催化基 团与底物之间结合于同一分子使反应有效浓度 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大增加。
生物化学(第三版)第十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课后习题详细解答_ 复习重点
第十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提要酶的活性部位对于不需要辅酶的酶来说,就是指酶分子中在三维结构上比较靠近的几个氨基酸残基负责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的部位,对于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往往也是酶活性部位的组成部分。
酶活性部位有6个共同特点。
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有: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动力学参数测定法,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和定点诱变法,这些方法可互相配合以判断某个酶的活性部位。
酶是催化效率很高的生物催化剂,这是由酶分子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
经研究与酶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有7个,即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底物的形变与诱导契合,酸碱催化,共价催化,金属离子催化,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但这些因素不是同时在一个酶中其作用,也不是一种因素在所有的酶中起作用,对于某一种酶来说,可能分别主要受一种或几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酶催化的反应机制,始终是酶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对一些酶的作用机制有深入了解,该章对溶解酶、胰核糖核酸酶A、羧肽酶A、丝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等的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酶活性是受各种因素调节控制的,除了在第8章中已介绍的几种因素外,主要还有①别构调节,例如ATCase。
②酶原的激活,如消化系统蛋白酶原的激活及凝血系统酶原的激活。
③可逆共价修饰调控,如蛋白质的磷酸化,一系列蛋白激酶的作用。
通过以上作用,使酶能在准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表现出它们的活性。
别构酶一般都是寡聚酶,有催化部位和调节部位,别构酶往往催化多酶体系的第一步反应,受反应序列的终产物抑制,终产物与别构酶的调节部位相结合,由此调节多酶体系的反应速率。
别构酶有协同效应,[S]对υ的动力学曲线呈S形曲线(正协同)或表现双曲线(负协同),两者均不符合米氏方程。
ATCase作为别构酶的典型代表,已经测定了其三维结构,详细研究了别构机制和催化作用机制。
为了解释别构酶协同效应的机制,有两种分子模型受到人们重视,即协同模型和序变模型。
第10章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溶菌酶 胰凝乳蛋白酶 胃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羧肽酶A 129 241 348 212 307 Asp52, Glu35 His57, Asp102, Ser195 Asp32, Asp215 Cys25, His159 Arg127, Glu270,Tyr248,Zn 2+
(一)别构调控
1、别构酶的概念 别构酶也称变构酶,它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除了具有酶的 活性部位外,还有一个调节部位。通过效应物(调节物)和酶 的别构部位的结合来调节其活性,从而调节酶反应速度和代谢 过程。
2、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调节物或效应物
与酶分子上的别构中心结合后,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 构象,使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 调节酶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此效应即为酶的别构效应。 凡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称为效应物或别构剂,通常为小 分子代谢物或辅因子。如因别构导致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正效应 物或别构激活剂。反之称为负效应物或别构抑制剂。
在非极性环境中两个带电基团之间的静电作用比在极性 环境中显著增高。当底物分子与酶的活性部位相结合, 就被埋没在疏水环境中,这里底物分子与催化基团之间 的作用力将比活性部位极性环境的作用力要强得多。这 一疏水的微环境大大有利于酶的催化作用。
三、
52
五、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三)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
1.酶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1)非特异性共价修饰
某些化学试剂能和酶蛋白中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反应而 引起共价结合、氧化或还原等修饰反应,使基团的结构和 性质发生改变。如果某基团修饰后不引起酶活力的变化, 可以初步认为,此基团可能是非必需基团。反之,如修饰 后引起酶活力的降低或丧失,则此基团可能是酶的必需基 团。 修饰剂已和活性都位基团结合的鉴别标准有两个: ①酶活力的丧失速率和修饰剂浓度成正比。 ②底物或与活性部位结合的可逆抑制剂可保护共价修饰剂 的抑制作用。
酶作用机制
酶活性中心示意图
S- S
活性中心外 必需基团 活 性 中 心 必 需 基 团
底物
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肽链
活性中心
多肽链 底物分子 活性 中心 以外 必需 基团 酶活性中心 活性 催化基团 中心 必需 结合基团 基团
有的酶的必需基团 兼有两者的功能
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部位示意图
一些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酶
糖原磷酸化酶 磷酸化酶b激酶 糖原合成酶 丙酮酸脱羧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脱氢酶 HMG-Co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激酶 乙酰CoA羧化酶 脂肪细胞甘油三脂脂肪酶 黄嘌呤氧化酶
化学修饰类型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磷酸化/脱磷酸化 -SH/-S-S-
1
(接近过渡 CH 2 CH 2 态) 108
O
三)酸碱催化
酸碱催化是通过瞬间的向反应物提供质子或 从反应物接受质子以稳定过渡态,加速反应 的一类催化机制。
狭义的酸碱催化 H+、OH-
酸碱催化
广义的酸碱催化,质子受体和供体
酶蛋白中具有广义的酸碱催化的功能基:氨 基、羧基、巯基、酚羟基、咪唑基等。
His存在于许多酶的活性中心;咪唑基是催化中很活泼的一个催化 功能基,它既能供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且速度十分迅速,所 以,His在Pr的含量虽小,往往位于活性中心。
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
1.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法 2、动力学参数测定法 3、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4、定点诱变法
二、酶反应的独特性质
• 酶反应;一类反应仅涉及电子转移,另一类 反应涉及电子和质子两者或其他基团的转移 • 酶催化作用以残基上的功能基团和辅酶为媒 介,如His, Ser, Cys, Lys, Glu, Asp • 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范围狭小 • 酶活性部位比底物稍大 • 酶除进行催化反应所必需的活性基团外,还 有其他因素,如使底物产生张力等作用因素
第10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第10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第10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教学目的:掌握酶的活性部位结构与功能、酶活性的别构调节、酶原激活,了解酶高效性原因教学重点: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与功能及酶的活性的别构调节教学难点:酶活性的别构调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内容:一、酶的活性部位及确定方法(一)酶活性部位概念及特点1、酶的活性中心(活性部位):指酶分子中的表面有一个必需基团比较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微小区域。
酶活性中心的基团,按其功能可分为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活性中心的基团都是维持酶活性的必需基团,2、酶活性部位的共同点:(1)酶活性部位仅占酶体积的很小一部分,通常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1~2%,酶分子是大分子物质,由很多氨基酸构成,而活性部位仅由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催化部位一般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结合部位氨基酸残基数目,不同的酶有所不同。
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2)酶的活性部位具有三维结构,构成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可位于同一条肽链上,也可位于不同的肽链上,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但在空间结构上位置必须相互靠近;酶的空间结构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时,酶的活性部位可能会遭破坏,酶会失活。
(3)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与底物专一性结合,这需要活性部位的基团精确排列。
活性部位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活性部位的结构并不是与底物的结构正好互补。
在酶与底物结合过程中,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在底物的诱导下可发生形变,然后嵌合互补形成中间产物,而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的诱导下也可发生形变,变的易与酶结合,有时是两者的构象同时发生变化后才互补契合(诱导契合学说)。
(4)酶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结合到裂缝中,裂缝内的非极性基团较多,形成一个疏水环境,提高与底物的结合能力,也有极性的氨基酸残基,以便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
(5)底物通过较弱的次级键与酶结合。
组成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常见的有:组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3、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1)共价修饰(2)亲和标记法(3)切除法(4)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二、酶促反应机制(一)基元催化的分子机制:酶的催化作用包括若干基元催化。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活性的调节.ppt
O
O
HH
HH33CC
CC OO
OO CC
OO--
+O
O H HH NH
OC HH C HH H
几种常见酶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酶
• 蛋白酶是催化肽键水解的一类酶的总称。尽管肽键的水解在能量学上 是十分有利的,但如果没有蛋白酶的催化,一个肽键在中性pH和25℃ 条件下大概需要300年~60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水解。
四面体中间物因肽氧负离子与Ser195以及Gly193之间形成的氢键而得 到稳定,这些相互作用的净效应导致活化能的降低。
肽键断裂,离开基团(原来肽键的氨基一侧作为第一产物)从His57 咪唑环上得到一个质子。原来肽键的羧基一侧通过氢键以及与Ser195形成 的共价键仍然与酶结合。
水进入活性中心,质子化His57使之成为酸。而释放出来的OH-亲核 进攻留下来的多肽羰基碳,于是第二个四面体形的过渡态中间物形成了 。
广义的酸碱催化
溶菌酶Glu35的广义酸催化溶菌酶Biblioteka Glu 35被疏水氨基酸残基所环绕
核糖核酸酶A的广义酸碱催化
静电催化
• 活性中心电荷的分布可用来稳定酶促反应的过 渡态,酶使用自身带电基团去中和一个反应过 渡态形成时产生的相反电荷而进行的催化称为 静电催化。
• 有时,酶通过与底物的静电作用将底物引入到 活性中心。
乳酸脱氢酶催化的酶促反应
What is an isozyme?
(1) Isozymes are physically distinct forms of the same enzyme.
(2) Isozymes ma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by differences in their amino acid sequences or by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each isozyme.
酶的作用机制
第10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P384)本章重点:1、酶的活性中心,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和因素,3、酶和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4、酶催化反应机制,5酶概念的发展-核酶本章的主要研究内容:(一)酶的活性部位(1)酶活性部位:酶的特殊催化能力只局限在大分子的一定区域,活性部位又称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活性中心,分为:①结合部位:负责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②催化部位:负责催化底物键的断裂或形成,决定酶的催化能力。
对需要辅酶的酶,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某一部分结构往往是酶活性部位组成部分。
(2)酶活性部位特点:1. 活性部位只占酶分子中相当小的部分,通常1~2%。
P384 表10-1列举一些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
如溶菌酶一共129个氨基酸残基,活性部位为Asp52和Glu35;胰凝乳蛋白酶241个残基,活性部位为His57,Asp102,Ser 。
1952. 活性部位为三维实体。
活性部位氨基酸残基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不在一条肽链上,但在空间结构上相互靠近。
因此空间结构破坏酶即失活。
活性中心以外部分可为酶活性中心提供三维结构。
3. 酶与底物的结构互补是指在酶和底物结合过程中,相互构象发生一定变化后才互补。
如P385 图10-1。
4. 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缝内。
裂缝中为一个疏水微环境,也含有某些极性氨基酸残基有利于催化,底物在此裂缝内有效浓度很高。
5.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ES复合物主要靠次级键: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
6. 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
(二)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1)酶侧链基团化学修饰法:1.特异性共价修饰:如二异丙基磷酰氟(DFP)专一地与酶活性部位Ser-OH的羟基共价结合,使酶失活。
如胰凝乳蛋白酶共28个Ser,但DFP 只与活性中心的Ser反应,见P386。
反应后,用HCl将酶部分水解,得含二异丙基磷酸酯(DIP)基团的肽的片断,序列分析定出DIP-Ser为Ser195。
酶的活性部位
的羟基,半胱氨酸的 H2N CH C OH
N
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
CH2
N
基。
H
N
NH
O
H2N CH C OH O
CH2 H2N CH C OH
COOH
酸、碱性基团:
CH2 CO
CH2 CO
天冬氨酸和谷氨
OH
O OH
酸的羧基,酪氨 O H2N CH C OH源自NH 2酸的酚羟基
H2N CH C OH CH2
广义酸-碱催化是指通过质子酸提供部分质子, 或是通过质子碱接受部分质子的作用,达到降 低反应活化能的过程。
酶分子中可以作为广义酸、碱的基团
广义酸基团 (质子供体)
+
-COOH, -NH 3, -SH,
广义碱基团
(质子受体)
-COO -,
..
-NH 2,
-S ,-
+
OH HN NH
O- :N NH
结合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部位决定酶所催化反应
的性质。
补: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顺便复习一些重要AA的R基 O
H2N CH C OH
OH
酶必需基团指酶活性
CH2
中心实现催化作用的
OH O
必需的些氨基酸基团。 H2N CH C OH
SH
主要包括:
CH2
亲核性基团:丝氨酸
O SH
第十章 酶的催化作用 机制和酶的调节
一、酶的活性部位:与酶活 性直接相关的氨基酸构成的 部位。包括:
1.结合部位 Binding site
酶分子中与底物结合 的部位或区域一般称 为结合部位。
2.催化部位 catalytic site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降低活化能,使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更加高效。
本文将探讨酶的作用机制以及调节机制。
一、酶的作用机制酶的催化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机理实现,即酶与底物的结合和酶催化反应。
1. 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是通过酶的活性位点来完成的。
活性位点是酶分子上具有特定结构和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与底物结构相互吻合。
酶与底物结合的特异性是酶高效催化的基础。
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通过“钥匙-锁”模型来描述。
即酶的活性位点(“锁孔”)与底物的结构(“钥匙”)相互适配,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这种结合使得底物的活化能降低,从而促进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2. 酶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是指酶通过调整反应路径、提供催化剂或者转移化学基团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过程。
酶能够调整底物的构象,使得底物更容易进行特定的化学转化。
此外,酶还可以提供催化剂,如辅因子或金属离子,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酶还可以通过转移化学基团的方式来调节反应,例如酶可以将底物中的氢离子或者电子转移给另一个底物分子。
这些机制使得酶能够高效地催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二、酶的调节机制为了适应生物体内不同的环境和代谢需求,酶的活性需要被调节。
酶的调节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性调节和不可逆性调节。
1. 可逆性调节可逆性调节是指酶的活性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被逆转或者恢复的调节机制。
可逆性调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反馈抑制:产物在代谢途径中的积累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途径的进行。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保证代谢途径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物质的结合:某些物质(如激活剂或抑制剂)可以结合到酶上,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或者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来调节酶的活性。
(3)共价修饰:酶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来调节自身的活性。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激酶和磷酸酶等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2. 不可逆性调节不可逆性调节是指酶的活性受到不可逆的结构变化或者修饰的调节机制。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重点综述1. 酶作用机制:有专一性机理(锁与钥匙学说和诱导契和假说)和高效性的机理,以后者出现偏多,而且考查的题型上也是多样化(填写、选择、判断、问答等)。
(1)酶作用机理的两种学说,可以只作一般性的了解。
(2)酶作用高效性的机理要重点掌握。
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靠近与定向;②变形与扭曲;③共价催化;④酸碱催化;⑤酶活性部位的低介电区。
在这一部分中,还要了解某些酶的作用原理:①溶菌酶:活性部位有Clu3,和ASP52典型的酸碱催化。
②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部位有ASPl02、His57和Serl95组成的电荷拉力网。
③羧肽酶A:含金属离子zn2+的酶。
2. 酶的调节:酶调节的类型(共价调节,化学修饰,酶原激活,酶含量在分子水平的调节)。
几个概念也很重要:别构酶,调节酶等。
(一)名词解释1.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2.同工酶(isozyme);3.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4. 酶原的激活(activation of zymogen); 5.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6. 正协同效应(positive cooperative effect)(二)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 酶原激活的实质是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 酶蛋白的变构效应C. 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形成或暴露出酶的活性中心D. 酶原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而一级结构不变E. 以上都不对2. 同工酶的特点是A. 催化相同的反应,但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类酶B. 催化相同反应,分子组成相同,但辅酶不同的一类酶C. 催化同一底物起不同反应的酶的总称D. 多酶体系中酶组分的统称E. 催化作用,分子组成及理化性质相同,但组织分布不同的酶3. 乳酸脱氢酶(LDH)是一个由两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假定这些亚基随机结合成四聚体,这种酶有多少种同工酶?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E. 六种4.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是由一条多肽链中若干相邻的氨基酸残基以线状排列而成B.对于整个酶分子来说,只是酶的一小部分C.仅通过共价键与作用物结合D.多具三维结构5.已知两种酶互为同工酶:A.它们的Km值一定相同B.它们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C.它们的分子结构一定相同D.它们的等电点相同E.它们的辅基一定相同6.在羧肽酶A的活性部位存在一个紧密结合的Zn2+离子,这个Zn2+离子的作用是A.诱导酶的构象变化B.共价催化C.提供低介电区D.使底物敏感键产生电子张力E.直接催化底物转变为底物7.构成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电荷中继网,有三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他们是A.His,Arg,Glu B.His,Ser,AspC.Arg,Ser,Asp n Asp,Glu,Ser8.V—[S]曲线可以用来描述酶的动力学特性,在下列几种酶中,V一[S]曲线为双曲线的酶是①,V一[S]曲线可以为S形曲线的酶是②。
生物化学第10章 酶的作用机理和酶的调节
别够调节可发生在底物-底物、调节物-底物、调节物-调节 物之间,可以是正协同也可以是负协同。
2.别构酶的动力学
别构酶的[S]对V0的动力学曲线不是双曲线,而是S形曲线(正协 同)或表观双曲线(负协同),二者均不符合米氏方程。
定向效应: 底物会诱导酶分子构象改变,使酶活性中心的相 关基团和底物的反应基团正确定向排列,使反应基团之间 的分子轨道以正确方向严格定位,使酶促反应易于进行。
2. 底物的形变(distortion)与诱导契合
当酶遇到其底物时,酶中某些基团或离子可以使底物分子 内敏感键中的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增高或降低,产生“电子 张力”,使敏感键的一端更加敏感,底物分子发生形变,底物 比较接近它的过渡态,降低了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易于发生。
[S] (10-4molL-1)
(NAG)2 (NAG)3 (NAG)4 (NAG)5 (NAG)6 (NAG)8
相对水解率
0 1 8 4000 30000 30000
××
ABCDEF
NAG-NAM-NAG-NAM-NAG-NAM
××
NAG-NAG-NAG
NAG-NAG-NAG-NAG NAG-NAG-NAG-NAG-NAG NAG-NAM-NAG-NAM-NAG-NAM
酶与底物给合时构象变化的示意图
3.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
在酶催化反应中,几个基元催化反应配合在一起起作用, 如:胰凝乳蛋白酶是通过Asp102, His57,Ser195组成电荷中继网 催化肽键水解,包括亲核和酸碱共同催化共同作用。
4. 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目的和要求:理解、掌握酶活性部位的相关概念和特点;掌握酶催化高效性的相关机理;了解几种酶的催化机制,理解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了解酶活性的调节方式,掌握酶活性的别构调节、可逆共价调节和酶原激活调节方式及生物代谢中的作用。
一、酶的活性部位㈠酶的活性部位的特点1、概念:三维结构上比较接近的少数特异的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一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酶的活性部位。
结合部位:专一性催化部位:催化能力,对需要辅酶的酶分子,辅酶或其一部分就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组成酶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数目对不同酶而言存在差异,占整个酶氨基酸残基小部分酶活性部位的基团:亲核性基团,丝氨酸的羟基,半胱氨酸的巯基和组氨酸的咪唑基。
酸碱性基团: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羧基,赖氨酸的氨基,酪氨酸的酚羟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和半胱氨酸的巯基等。
2、特点⑴活性部位在酶分子的总体中只占相当小的部分(1%~2%)⑵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⑶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互补的⑷酶的活性部位是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隙内⑸底物通过次级键结合到酶上⑹酶活性部位具有柔性㈡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1、酶分子基团的侧链化学修饰⑴非特异性共价修饰:活力丧失程度与修饰剂浓度有正比关系;底物或可逆的抑制剂可保护共价修饰剂的修饰作用。
⑵特异性共价修饰:分离标记肽段,可判断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如二异丙基氟磷酸(DFP)专一性与胰凝乳蛋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结合。
⑶亲和标记:利用底物类似物和酶活性部位的特殊亲和力将酶加以修饰标记来研究酶活性部位的方法。
修饰剂的特点:①结构与底物类似,能专一性引入到酶活性部位;②具活泼化学基团,能与活性部位某一氨基酸共价结合,相应的试剂称“活性部位指示剂”。
胰凝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TPE是酶的底物,TPCK是酶的亲和试剂,当酶与TPCK温浴后,酶活性丧失,这种结合具有空间结构的需求,同时也阻止其他试剂如DFP结合。
对酶活性中心的组氨酸咪唑环进行修饰。
⑷自杀性底物标记:底物与酶结合并被催化所生成的产物可以与活性部位的基团专一性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2、动力学参数测定法:通过动力学方法求得相关参数,作出相应判断。
3、X-射线晶体衍射法:如溶菌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的测定4、定点诱变法:改变编码蛋白质的DNA基因,研究酶活性部位的必需氨基酸。
如胰蛋白酶定点突变,Asp102诱变为Asn102,Kcat降低5000倍。
二、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质1、酶反应分为两大类,电子转移;电子、质子或其他基团转移2、催化过程中以活性部位氨基酸侧链上的功能基团和辅酶为媒介3、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和温度范围窄4、酶分子结构和活性部位特点利于催化反应:①酶分子特定的三维结构维持酶活性部位的构象;活性部位多位于酶分子的狭缝处,利于底物结合和酶构象的改变;②活性中心存在结合部位,使底物以固有的方式结合在活性部位,多底物反应存在多个底物结合位点,保证反应有序进行;③活性部位存在一个以上的催化基团,所以能进行协同催化;④底物结合后,活性部位能诱导底物键能的变化,利于过渡态复合物的形成三、影响催化效率的有关因素探讨酶作用高效率的原因及酶促反应的重要中间步骤㈠底物和酶的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提高了酶的活性中心底物的浓度,定向效应缩短了底物与催化基团间的距离;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之间结合于同一分子,使有效浓度得以提高,从而使反应速度增加(成功率)108倍。
㈡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酶构象变化同时底物分子也发生变形,构象的变化,使得酶与底物间产生相互作用,电子云重新排布,电子张力更易于发生反应,形成一个互相吸引的酶与底物复合物。
如乙烯环磷酸酯的水解;溶菌酶与底物的结合;羧肽酶催化中的电子云形变。
㈢酸碱催化酶活性中心提供H+或提供H+受体使敏感键断裂的机制称酸碱催化。
每一分子上氨基酸侧链基团可以为反应提供质子或接受质子从而加速反应的速度。
影响酸碱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两个:1、酸或碱的强度;2、质子传递速率。
在中性条件下,His 咪唑基有一半以酸性形式存在,另一半以碱性形式存在;既可以作质子供体又可以作质子受体。
而且给出质子接受质子的速度快。
㈣共价催化酶活性中心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参与底物敏感键断裂的机制称共价催化,亲电基团—— Mg2+、Mn2+ (有空轨道);亲核基团—— OH 、SH、咪唑基、某些辅酶(有孤对电子)。
底物与酶形成一个反应活性很高的共价中间物。
提高反应速度的原因:酶蛋白分子上亲核基团攻击含有酰基的分子形成酰基衍生物降低活化能;酰基从亲核基团再转移到最终的酰基受体。
㈤金属离子催化1、需要金属的酶分类:2、催化机制⑴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⑵通过可逆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节氧化还原反应⑶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负电荷。
㈥多元催化和协同效应几个基元反应配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如胰蛋白酶、核糖酸酶等。
㈦活性部位的微环境的影响非极性环境,底物分子敏感键和酶催化基团间有很大的作用力,有助于加速酶反应。
水是极性分子减弱极性基团间的作用力,水同离子间相互作用形成水化层。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传统观点:酶是水溶性生物大分子,只能在水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有机介质会使酶变性,其实在细胞中,许多生物膜上的酶就是在低极性的微环境中发挥催化功能的。
优点:①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②可提高酶的热稳定性,提高催化温度;③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应;④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⑤可控制底物专一性;⑥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⑦可扩大pH值的适应性等等。
四、催化反应机制的实例㈠溶菌酶溶菌酶的作用是水解多糖链,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链可被溶菌酶水解而破坏。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及各种动植物组织及分泌液中。
1922 年Fleming 发现了溶菌酶,1965年Davids Phillipis用X-衍射法测定了该酶的结构。
1、酶、底物与二者复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量14.6×103,12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蛋白质,四对二硫键;空间结构上酶分子呈椭圆形,α螺旋占25%,某些区域存在伸展的β折叠片;分子表面有较深的裂缝,大小可容纳六个单糖分子,分子内部几乎全部为疏水性的;活性中心具有Glu35和Asp52,位于裂缝的两侧不同的微环境中,Glu 处于非极性区,以质子化形式存在,Asp处于pH5.0极性区,以离子状态存在。
2、酶的催化活性底物:N-乙酰氨基葡糖N-乙酰氨基葡糖乳酸的共聚物或几丁质催化机理:底物长度要求六个糖残基以上,与酶活性部位相适应;酶活性中心的Glu和Asp参与水解作用,将第四和第五残基间的糖苷键水解,水分子羟基结合C1,具体机理为:①底物进入活性中心,酶活性中心空间效应和Asp的作用下,诱导并使第四(D)残基由椅式变为半椅式,形成过渡态构象②Glu35的羧基提供一个H+,进行酸催化,使得四五残基间1-4糖苷键簖裂D残基C1与氧原子分开,并形成正碳离子过渡态③D残基正碳离子过渡态与溶剂中OH-结合。
3. 催化的特点经测定发现酶与底物构象都发生变化;诱导契合的证据表示了靠近及定向;Asp与Glu的协同作用表现为酸碱催化;Glu提供质子,Asp是稳定的因素;底物变形作用由椅式到船式。
㈡胰核糖核酸酶A1、作用:专一性水解嘧啶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生成嘧啶核苷酸或以3-嘧啶核苷酸结尾的寡聚核苷酸。
2、结构Moore和Stein 测定该酶一级结构,124氨基酸残基组成,含4对二硫键,Richards 和Wyckoff对其三维结构进行分析。
分子表面有一裂缝,His12、His119、Lys41为其酶活性基团,RNA分子进入后,能与活性中心结合部位基团间结合,嘌呤核苷酸结合后,His12和核糖C-2’-OH之间距离增加了0.15nm,无催化活性。
3、催化机理特定核酸分子进入活性部位后,通过与结合部位结合和酶构象变化,使酶催化部位与底物部位靠近。
①His12作为碱,与核糖C -2’-OH的质子结合,促使C -2’-O2-与磷酸环化,His119作为酸,提供质子,使3-5磷酸二酯键断裂,生成C-5’-OH②His12作为酸,His119作为碱(先与H2O结合),使磷酸水解断开③Lys41正电荷对磷酸环化和开环过程中过渡态五磷酸的瞬时形成有关。
㈢丝氨酸蛋白酶酶家族,包括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凝血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纤溶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1、消化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⑴结构上非常相似,包括一级结构和三维结构。
⑵催化部位:完全一样,丝氨酸附近的氨基酸顺序相似,具有共同的催化三联体结构。
在具有消化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类,其活性中心Ser、His和Asp相临,相互间通过氢键作用,催化蛋白质水解。
在无底物时,His57未质子化,当Ser195羟基氧原子对底物进行亲核攻击时,His57接受羟基质子,Asp102的COO-能稳定过渡态中His57的正电荷形式,此外Asp102定向His57并保证从Ser195接受一个质子。
咪唑基成为SerAsp间桥梁。
⑶结合部位专一性差别的原因①胰蛋白酶:底部有天冬氨酸,非极性口袋可以深入带电荷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有静电②胰凝乳蛋白酶:非极性口袋提供芳香族大的非极性的脂肪酸③弹性蛋白酶:较浅的口袋有两个较大的缬氨酸苏氨酸挡住,只能让丙氨酸等小分子进入。
2、丝氨酸蛋白酶的的催化机制⑴第一阶段--水解反应的酰化阶段:Ser-OH攻击酰胺键,敏感键断裂,胺氮获得咪唑基氢,羧化部分连到丝氨酸羟基上,胺端释放⑵第二阶段--水解反应的脱酰基阶段:His吸收H2O攻击Ser的羧化部分,酯键断裂释放底物,酶恢复自由状态。
3、丝氨酸蛋白酶的趋异进化和趋同进化⑴通过基因突变,从同一个祖先取得不同的专一性,称为趋异进化,如丝氨酸蛋白酶的不同的专一性。
⑵趋同进化,如丝氨酸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一级结构很不相同,其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发生的,其三维结构相差较大,但活性中心相似,具有相同的催化三联体结构,称丝氨酸蛋白酶异源的“趋同进化”。
⑶蛋白水解酶催化类型:丝氨酸蛋白酶、锌蛋白酶、巯基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
㈣天冬氨酸蛋白酶1、性质:蛋白水解酶,如,胃蛋白酶、凝乳酶、组织蛋白酶D、HIV-1蛋白酶等,酸性条件下呈现活性,活性部位有两个Asp,催化疏水氨基酸间肽键的断裂。
2、结构:323-340个氨基酸残基,含两个相同结构域,折叠形成一个较深的裂缝,即酶的活性中心。
3、催化机理:酸碱催化机制,两个Asp的羧基,一个为酸基团,一个为碱基团。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活性部位结构高度对称,两个天冬氨酸表现为“催化二联体”,即质子在自由酶或酶-底物复合物中可以被交替共价结合到任何一个天冬氨酸侧链羧基上,进行酸碱催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