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外国诗两首一、预习案(一)预习目标一、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二、学会体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3、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二)预习要点一、预习重点生词并做好标记。

二、通过朗诵,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情感意蕴。

(三)达标练习一、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刻画_______的景色。

二、分辨以下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烈日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一旦唱倦怠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什么缘故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4、学生自由朗诵,充分联想一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述。

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明白得。

答:五、如何明白得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季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答:六、学生听读录音后自由朗诵,感受并形象刻画诗人笔下的夜景。

诗中的夜景静谧、漂亮。

答:二、探讨案7、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以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答:八、明白得虫鸣的象征意义:答:九、《夜》中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答:【精读精练】阅读以下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夜河水悄悄流入梦境,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寂静了,长脚秧鸡再也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醉在梦境。

明月撒下它的辉煌,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0、你以为这首诗转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行?请说明理由。

七年级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外国诗二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两首外国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2)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进行赏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探究法: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现实意义,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抒发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两首外国诗歌,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诗人的独特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作者: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歌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在一个树林里的经历。

诗人面对两条岔开的小路,陷入了沉思,最终选择了其中一条。

这首诗正是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感慨。

(三)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赏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的第一节,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为什么诗人这样说?第二节中,诗人说“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镇静”在这里有什么含义?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未选择的路》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两条怎样的路?诗人为什么选择了人迹更少的那条路?诗歌的最后一节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五)艺术手法分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未选择的路》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请找出诗中的对比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4.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领悟田园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难点] 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凝成2.根据拼音写汉字。

树I (0 y o u(暗沉j 1 昏y m()3.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一旦唱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

B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C.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D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5. 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蝈蝈与蛐蛐》中所写的夜景。

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6. 《夜》展示了夜的什么特点?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

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今天,我们将在英国诗人济慈、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引领下,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读诗1. 读一读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生自由诵读,注意圈点勾画生字词。

2. 想一想两首诗歌中作者吟咏的意象有哪些?3. 议一议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的“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赏景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4. 《蝈蝈与蛐蛐》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5.试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夜》中所描写的夜景。

6.“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这几行诗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怎样的特点?悟情7. 读一读感情品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2.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自学检测】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

虔()信颤()抖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黝()黑2.自查资料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学生收集资料后,作简要介绍)3.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4.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下来,相互交流。

【整体感悟】学法提示: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1.学生自由诵读《蝈蝈与蛐蛐》,思考:从这首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画面?用散文性的语言描述出来。

2.《蝈蝈与蛐蛐》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3.点明《蝈蝈与蛐蛐》主旨的诗句是哪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1. 学生自由诵读《夜》,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总结:此诗着力表现了夜的特点。

1.“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2.《夜》这首诗歌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拓展提升】《夜》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当堂分层检测】B类练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树lí()yōu暗()沉jì()昏yùn()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日期:编号主编
课题:外国诗二首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主题: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班级姓名日期:编号主编
课题:外国诗二首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主题: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九下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九下第一单元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曾传华编制)【学习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重点: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诗人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的意境中。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⑴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⑵休斯简介:(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导学】一、整体感知(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虔.诚()镶嵌..(.).晨曦.(.).沐.浴()瞰.望()黝.黑()2、解释下列词语。

慰藉:瞰望:镶嵌:虔信:深邃:沐浴: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_______________;《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诗人__________,黑人文艺复兴运动领袖,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外国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理解并分析《外国诗二首》的主题和意义。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外国诗二首》。

导学内容:《外国诗二首》是一首具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外国诗歌,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作者简介、主题分析和文学鉴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背景介绍:《外国诗二首》是一首由闻名外国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以其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外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作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外国诗人,生于19世纪的欧洲,其诗歌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他擅长运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心里的情感,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等主题有着奇特的见解,被誉为外国诗坛的巨匠。

主题分析:《外国诗二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诗中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倾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文学鉴赏:在文学鉴赏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外国诗二首》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建出奇特的意境和情感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同时,诗歌的结构和节奏也十分漂亮,流畅的句子和抑扬抑扬的语调使整首诗歌更具韵律感和感染力,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外国诗二首》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奇特魅力的外国诗歌作品,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奇特感悟和情感体验。

通过深入进修和理解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愿我们在阅读和解读《外国诗二首》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感悟和启发,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外国诗二首》的作者、背景及主题;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4. 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课前预习:1. 了解作者简介:《外国诗二首》是由清朝诗人袁枚所作,他是一位闻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官员,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2. 阅读诗歌原文:《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分别是《秋夕》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 思考诗歌主题:根据标题和作者背景,思考诗歌可能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进修:1. 诗歌赏析:起首请同砚们朗读《外国诗二首》,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 词语解析:诠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同砚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主题探讨:引导同砚们分析诗歌的主题,探讨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写作训练:要求同砚们根据《外国诗二首》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写作练习:同砚们完成短文写作,可以选择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描绘秋天的景色或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2. 诗歌背诵:要求同砚们背诵《外国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3. 课外拓展:鼓励同砚们阅读更多关于袁枚和《外国诗二首》的资料,扩大知识面和文学修养。

五、评判反馈:1. 鼓励同砚们积极参与诗歌赏析和讨论,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2. 对写作作业进行评分和点评,指导同砚们提升写作水平宁文学修养;3. 对诗歌背诵进行考核,检验同砚们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本次《外国诗二首》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首漂亮的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愿同砚们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美好,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

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

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1、诗歌诵读、2、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

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离开军队,加入左翼社会革命党人的战斗队。

早期诗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十月命后的部分诗作,试图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恋革命前农村的田园生活,钟情于乌托邦式的“农民的天堂"。

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

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精神忧郁中自杀。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虔( )信颤( )抖深邃( ) 昏晕( )2。

自由谈一谈您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二、理解探究1、《蝈蝈和蛐蛐》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2、读《夜》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三、合作释疑1、《蝈蝈与蛐蛐》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3、感情品读《夜》,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

考虑:诗歌传达出诗人如何的心境?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第一单元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美。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独特构思。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初读诗歌,积累词语,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寒暄.()宣.泄()树篱.()幽.暗()沉浸.()侵.略()昏晕.()黯.然失色()2、再读诗歌,根据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

在朗读时,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时可采用自由读、展示读、组合读等多种方式。

新知探究反复朗读济慈的《蝈蝈与蛐蛐》,思考下列问题。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 大地的诗歌 ,你是怎样理解的?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反复朗读叶赛宁的《夜》,思考下列问题。

1、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中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诗人在描绘夜景时,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的?综合提升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或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当堂检测】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欢嚷()喧响()2.根据注音写字。

树lí()yōu暗()沉jì()昏yùn()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栖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沉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后反思】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3.词义理解:
4.多音字:
5.易错词
6.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
备习检测内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读出下列字所有读音并组词:
3.解词并造句。
4.作者常识填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三)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
一、初读课文:
(一)整体感读。
1、试读。
A、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弄清生字的读音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范读。放录音。
4、朗读接力。
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分读诗歌,然后全体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⑴ 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⑵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在备习过程中,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
出示朗读要求:
①行文思路是什么?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前后两部分在朗读的过程中情感应有怎样的变化?
4、整体感知,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
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夜)》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导学案一、课前导入1.学生们是否了解外国诗歌?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外国诗歌,为什么?2.你们了解过什么昆虫?蝈蝈和蛐蛐的区别是什么?二、课文内容梳理本课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主要分为两部分:《蝈蝈与蛐蛐》和《夜》。

1. 《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描写昆虫的外国诗歌。

诗歌中描绘了蝈蝈和蛐蛐的特点和行为。

蝈蝈喜欢阳光,白天活跃;而蛐蛐则喜欢在夜晚活动,因为它们拥有特殊的体温调节能力。

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昆虫的一些生活习性。

2. 《夜》这是一首描写夜晚的外国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在黑夜中的美丽和神奇。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星星、月亮、树木和动物等等,让我们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三、课文理解与解读1. 《蝈蝈与蛐蛐》这首诗通过描写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多样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像蝈蝈和蛐蛐一样,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呢?2. 《夜》夜晚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时刻。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夜晚的景象,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懂得欣赏夜晚的美丽,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平静与安宁呢?四、思考问题1.诗歌通过描写昆虫和夜晚的景象,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2.你觉得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人类有什么相似之处?3.夜晚的美丽和神奇给你的心灵带来了什么启发?五、课后练习1.请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诗歌《蝈蝈与蛐蛐》和《夜》。

2.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喜欢的昆虫,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首外国诗歌《蝈蝈与蛐蛐》和《夜》。

通过阅读和理解诗歌,我们感受到了昆虫和夜晚的美丽和神奇。

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更加关注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外国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 外国诗两首【导学目标】1.明白得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体味诗歌语言,展开丰硕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课时打算】2课时情景导入激发爱好爱国,是一面飘扬世界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不管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仍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期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

掩卷遐思,倍感肩上使命高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愿咱们能扬白帆济沧海,谱写出酷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自主学习展现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作者名片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以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战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

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中篇小说《今世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振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归纳第一首诗《祖国》每节的可能意思。

【交流点拨】第一节,诗人把对祖国的情感比喻为“爱情”,直接抒发对祖国的酷爱。

第二节,诗人通过刻画祖国土地上的漂亮风光,表达他对祖国的酷爱。

第三节,诗人通过刻画俄罗斯人民平常的生活,表达他对祖国的酷爱。

2.第二首《黑人谈河流》思路是如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交流点拨】我了解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进展、繁衍,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了解河流——我的灵魂像河流一样深邃。

诗人对河流的追溯,确实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确实是对先人和历史的寻根。

从中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合作探讨深悟文本步骤三精读诗歌深层探讨(一)学习《祖国》一诗1.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交流点拨】诗人没有效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述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并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2. 分析、理解并欣赏《外国诗两首》中的两首诗歌;3. 运用诗歌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导师播放一段外国诗歌朗诵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学生们观看完毕后,导师带领学生们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你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三、课文感知(20分钟)1. 学生们独立阅读《外国诗两首》,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a. 《石》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 诗人是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情感的?c. 你觉得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语言手法?d.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e. 《土壤》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f. 这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四、课文欣赏(25分钟)1. 导师请几名学生分别朗读《石》和《土壤》两首诗,并让学生们进行欣赏。

2. 导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和交流:a. 这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共同之处?b. 这两首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有什么不同之处?c. 你觉得这两首诗的意境是怎样的?d. 你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五、小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们通过课文的分析和欣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 导师邀请学生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并邀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课后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写表达。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导师向学生们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外国诗两首》,并引导学生们展开思考:你们对外国诗有什么了解吗?你们喜欢读诗吗?为什么?导师:大家好,今天的主题是《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doc.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doc.

恩施市小渡船中学语文“学、练一体”导学提纲年级九(上)主备廖华课型自读课文审核课题外国诗两首学时2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形象,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3.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二、重难点比较两首外国诗异同。

三、情景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四、学习过程及任务(一)初读课文。

1.给加粗字注音。

栖息()草茸茸()栖()息荡漾()喧响()阴()凉2.济慈,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诗人,《蝈蝈与蛐蛐》出自他的第一部诗集________。

叶赛宁,________(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_______的景色。

3.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二)细读课文。

一.朗读《蝈蝈与蛐蛐》回答下列问题1. 点明本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2.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的?又是怎样把二者联系起来的?3. 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4.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二、有感情的朗读《夜》回答下列问题1.此诗着力表现了夜的特点。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3.此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五、课后检测(15分钟左右完成,题型与中考题型接轨,内容紧扣课文,以巩固基础为主,兼顾能力拓展。

)1.诗人把蝈蝈的“音乐”和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有什么用意?2.《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赏析诗句: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4、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如诗如画,可在现实生活中竟存在不少破坏自然的行为,请你拟写一条倡导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 -

《外国诗两首》导学案课型:自读课学习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分析、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及手法.学习方法:1.诵读法: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1—2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下列字词。

静谧( ) 昏晕()栖息()幽暗()2、解词:沉醉:栖息:幽暗:沉寂:沉浸: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济慈、叶塞宁的资料。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和蛐蛐》,从此崭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夜莺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和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大的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叶塞宁(1895~1925)原苏联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他五岁开始阅读,八九岁就能写诗。

1904~1912年读小学和教会师范学校。

1912年赴莫斯科,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他的诗早期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赞美宗法制农民生活,曾参加意象派文学团体,作品中流露悲观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外国诗两首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虔.()信慰藉.()晨xī( )
瞰.()望黝.()黑河水chán( )chán
2.下列字词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颤抖慰籍浮雕瞰望
B.凄清汹涌深邃高傲
C.冷漠奔腾掂念沐浴
D.河衅白桦苍茫幻梦
3.填空。

(1)莱蒙托夫(1814-1841),19世纪_______国伟大的诗人,被公认为普希金当之无愧的继承者,被誉为__________。

(2)兰斯顿.休斯(1902-1967),是________国著名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论家。

是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被誉为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根据下面图示填空。

(二)问题探究
1.《祖国》一诗中,使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黑人谈河流》中,诗中反复出现“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话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自我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黑人谈河流
〔美国〕休斯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1. 诗中的河流具有什么特点?
2. 诗中的“我”实指某个具体的黑人吗?
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了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樯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头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才有宁静之邦。

1.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帆有何象征意义?
3.第二节写海风、桅杆有什么作用?
4.阅读本诗你受到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参考答案】
一、1.qián jiè曦 kàn yǒu 潺
2.B
3.(1)俄“民族诗人”(2)美“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二、(一)自然森林大海自然小路灯光轻烟环境山头白桦农家茅房小窗生活热爱祖国回顾历史刚果河繁衍尼罗河创造文明民族自豪感
(二)1. 对于原野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理智地、神圣地理解对祖国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2. 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

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这句诗分别在第二节和第五节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三、1.时间上,它像世界一样古老,具有悠久的历史;空间上,它源远流长,与世界各地河流相交融。

2.“我”不是指某个具体的黑人,而是代表整个黑人种族。

3.这首诗显示了黑人对自己种族的自豪感。

另外,从这首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种忧伤源于黑人悠久的历史和深重的苦难。

四、1.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渴望充满激情生活。

2.“帆”象征着孤独,勇敢追求理想的人。

3.用海风烘托出海上的险恶和艰辛,用桅杆烘托出帆的勇敢坚定。

4.示例:“历经风雨方能见彩虹”,只有经历暴风骤雨的考验,才能显出一个人的英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