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2:在这里,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投影出示:这一句,有何作用?
★学生1:总结全诗,照应上文。
★学生2:还能进一步点明中心。
教师明确:总结上文,它由眼前的杨花,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
★学生2:还写了柳絮飘飞的情景。写得特别生动。
★学生3:我认为这首词不光写景,还在结尾写人抒情。
师:大家说得不错,所以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学生2:章质夫,名楶,作者苏轼的朋友。
★学生3: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的《水龙吟》描写的对象相同,都是杨花,曲牌一样。
展示二:我所了解的“苏东坡”
学生展示:
★学生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学生2: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五、拓展延伸,积诗词名句
同学们学习了这两首词,知道所咏之物都是柳絮,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咏柳的诗词名句吗?
(同位合作,相互提示,补充展示)
学生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学生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学生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学生3: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教师总结,补充出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诵读章质夫的《水龙吟》的过程,实际是创设优美情境,为学习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做准备。
(板书课题)
2.释解文题,走近作者。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边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知识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预习情况展示:
展示一:我来说说题目
★学生1:“水龙吟”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次韵,用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写诗填词。
梦:以梦比拟随风飘飞的杨花。
才思:才情和愁思。
闲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丝趁:追随。
旋:不久,很快。
杳:远。
【环节三】——读中悟情
学生对照章词,研读诗句。
说说两词开头揭示了杨花怎样的特点,又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教师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教坠、抛家、飘坠、有思、才思
★学生1:“教坠”、“抛家”写出了杨花的命运是漂泊无依的。
★学生2:“有思、才思”说它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情思。
教师指导:都是写出了杨花飘零的命运,都充满了满腔的愁思。向人间透露了春天即将归去的消息。
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两分钟熟读成诵。
三、合作探究,比苏章之长
师:苏轼和章楶互为好友,同写杨花,同写愁思,但写法不同,境界不同,其词的长处也是不同,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两词的美吧。
一、抛砖引玉,情境引入
1.媒体展示,背景导入
北宋大词人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课件展示章质夫的《水龙吟》,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受此词并说说这首词带来的美感。
【三辩】辩评境界之高——
过渡语:苏词的的语言的感染力更强,那么两首词的境界有孰高孰低呢?我们分成两方来辩论探究一下。
★学生1:章质夫的“原唱”,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
★学生2: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学生2:“似花还似非花”,概括了杨花的悲剧的原因,似花所以有飘零的一天,又因为不是花,所以无人在意,哀怨缠绵。
★学生3:章词虽也渲染暮春的凄迷,但只是就杨花写杨花,“柳花飘坠”,写实,情感不浓郁,因此开篇苏词便胜过了章词。
教师明确:苏词的语言更有感染力,从杨花的口吻,运用拟人的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与杨花的形象融为一体,如泣如诉。因此,写作不能看到什么就只写什么,还要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语言才能更有感染力。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学生1:这首词写出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写出了燕子、莺的繁忙景象。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1.比原作立意更高。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2.构思奇妙,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似”与“非似”两个角度来写,通过一系列奇思妙想,达到“离形得似”的地步,极尽缠绵缱绻之致。
师:虽然两首词开头两句都写的是愁思,但表达效果却大不一样,哪首词的语言更有感染力?为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点拨:辨析两首词分别从谁的角度描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表现了杨花任凭风吹雨打、无人怜惜的痛苦,“抛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它四处飘零的惆怅,写出了柳条柳叶对杨花的眷恋。
六、拓展训练,展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可以使苍白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请尝试将下列句子赋予奇妙的想象,让语言更加生动起来,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短文。
1.小河流淌。
2.树叶飘落。
温馨提示:
①运用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②抓住事物的特征。
③想象既要奇妙,又要合情合理。
【板书设计】
苏词章词
想象丰富写实为主
学生黑板展示学习情况。教师评价,然后正音。
学生自由读,要读得通顺。
【环节二】——读中悟意
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小组自读。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及句子。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指导解决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词句。
学生积累下列词语:(多媒体出示,包括章楶的《水龙吟》)
①从教坠从:任 教:使 。
②娇眼:初生的柳叶又称柳眼,这里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眼。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任务】
1.通过展示预习,学生介绍苏轼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2.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3.运用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说等活动,探讨诗歌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一品】品味佳句之美——
(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补充明确。)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投影示:
①“似花还似非花”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感情色彩浓郁感情色彩不强烈
拟人手法描写事物很成功
【教学反思】
亮点:对两首杨花词的分析比较细致,通过比较明确了二首词在语言艺术构思意境等方面的长短。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
不足:学生对词的理解能力不够,许多内容需要教师点拨。
建议:对诗词的赏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势而变,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只要是真实的表达均可。教师可据此灵活变通。
②如何理解“惜”“坠”二字?
★学生1: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
★学生2:此处用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投影示: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学生1: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
教师明确:意境的高低: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据上述两方观点看章词,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
四、归纳总结,显苏词之妙
师总结: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教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老师引导学困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读准:字音提示:(多媒体出示,包括章楶的《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中的“坠”读(zhuì)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中的“思”读(s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中的“萦”读(yíng)
“望章台路杳”中的“杳”读(yǎo)
1.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能背诵本诗,体味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
3.体会景色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学习重点】
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过程】
“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似花还似非花,花飞花落离人恨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主题:花之君子,一草一木总关情,在中国人的精神花园里,花中君子梅、兰、竹、菊和莲花绽放得极为绚丽。而杨花(即柳絮)也被多愁善感的文人披上了一层伤感的外衣。苏轼的《水龙吟》是和章楶的《水龙吟》,同词牌,同是咏杨花词。章词是实写,侧重摹形貌,苏词则另辟蹊径,将杨花与思妇重叠在一起,想象奇特。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掌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其在北宋词坛上的成就,理清他与章楶的关系,对于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自主学习,感杨花之情
【环节一】——读中悟顺
听读:教师播放《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课文录音。
听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大声模仿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出韵律。
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投影出示:这一句,有何作用?
★学生1:总结全诗,照应上文。
★学生2:还能进一步点明中心。
教师明确:总结上文,它由眼前的杨花,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
★学生2:还写了柳絮飘飞的情景。写得特别生动。
★学生3:我认为这首词不光写景,还在结尾写人抒情。
师:大家说得不错,所以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学生2:章质夫,名楶,作者苏轼的朋友。
★学生3: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的《水龙吟》描写的对象相同,都是杨花,曲牌一样。
展示二:我所了解的“苏东坡”
学生展示:
★学生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学生2: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五、拓展延伸,积诗词名句
同学们学习了这两首词,知道所咏之物都是柳絮,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咏柳的诗词名句吗?
(同位合作,相互提示,补充展示)
学生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学生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学生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学生3: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教师总结,补充出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诵读章质夫的《水龙吟》的过程,实际是创设优美情境,为学习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做准备。
(板书课题)
2.释解文题,走近作者。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边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知识展示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预习情况展示:
展示一:我来说说题目
★学生1:“水龙吟”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次韵,用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写诗填词。
梦:以梦比拟随风飘飞的杨花。
才思:才情和愁思。
闲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丝趁:追随。
旋:不久,很快。
杳:远。
【环节三】——读中悟情
学生对照章词,研读诗句。
说说两词开头揭示了杨花怎样的特点,又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思?
教师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教坠、抛家、飘坠、有思、才思
★学生1:“教坠”、“抛家”写出了杨花的命运是漂泊无依的。
★学生2:“有思、才思”说它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情思。
教师指导:都是写出了杨花飘零的命运,都充满了满腔的愁思。向人间透露了春天即将归去的消息。
学生在此基础上,用两分钟熟读成诵。
三、合作探究,比苏章之长
师:苏轼和章楶互为好友,同写杨花,同写愁思,但写法不同,境界不同,其词的长处也是不同,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两词的美吧。
一、抛砖引玉,情境引入
1.媒体展示,背景导入
北宋大词人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
课件展示章质夫的《水龙吟》,并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受此词并说说这首词带来的美感。
【三辩】辩评境界之高——
过渡语:苏词的的语言的感染力更强,那么两首词的境界有孰高孰低呢?我们分成两方来辩论探究一下。
★学生1:章质夫的“原唱”,描写细腻生动、气质神韵不凡、“潇洒喜人”。
★学生2:苏东坡的“和词”“先乎情”,“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不仅写了杨花的形、神,而且写景“言情”,在杨花里倾注了自己的深挚情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
★学生2:“似花还似非花”,概括了杨花的悲剧的原因,似花所以有飘零的一天,又因为不是花,所以无人在意,哀怨缠绵。
★学生3:章词虽也渲染暮春的凄迷,但只是就杨花写杨花,“柳花飘坠”,写实,情感不浓郁,因此开篇苏词便胜过了章词。
教师明确:苏词的语言更有感染力,从杨花的口吻,运用拟人的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将自己与杨花的形象融为一体,如泣如诉。因此,写作不能看到什么就只写什么,还要善于发挥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语言才能更有感染力。
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毬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学生1:这首词写出了暮春时节的景色,写出了燕子、莺的繁忙景象。
全词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
1.比原作立意更高。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
2.构思奇妙,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似”与“非似”两个角度来写,通过一系列奇思妙想,达到“离形得似”的地步,极尽缠绵缱绻之致。
师:虽然两首词开头两句都写的是愁思,但表达效果却大不一样,哪首词的语言更有感染力?为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点拨:辨析两首词分别从谁的角度描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1:“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表现了杨花任凭风吹雨打、无人怜惜的痛苦,“抛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它四处飘零的惆怅,写出了柳条柳叶对杨花的眷恋。
六、拓展训练,展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发挥想象,可以使苍白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请尝试将下列句子赋予奇妙的想象,让语言更加生动起来,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短文。
1.小河流淌。
2.树叶飘落。
温馨提示:
①运用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
②抓住事物的特征。
③想象既要奇妙,又要合情合理。
【板书设计】
苏词章词
想象丰富写实为主
学生黑板展示学习情况。教师评价,然后正音。
学生自由读,要读得通顺。
【环节二】——读中悟意
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小组自读。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及句子。
学生讨论,组内交流解决。
教师指导解决学生普遍有疑问的词句。
学生积累下列词语:(多媒体出示,包括章楶的《水龙吟》)
①从教坠从:任 教:使 。
②娇眼:初生的柳叶又称柳眼,这里以女子的娇眼比拟柳眼。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评价任务】
1.通过展示预习,学生介绍苏轼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2.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3.运用工具书,参照课下注释,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说等活动,探讨诗歌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一品】品味佳句之美——
(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补充明确。)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投影示:
①“似花还似非花”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感情色彩浓郁感情色彩不强烈
拟人手法描写事物很成功
【教学反思】
亮点:对两首杨花词的分析比较细致,通过比较明确了二首词在语言艺术构思意境等方面的长短。利于学生对词的理解。
不足:学生对词的理解能力不够,许多内容需要教师点拨。
建议:对诗词的赏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势而变,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只要是真实的表达均可。教师可据此灵活变通。
②如何理解“惜”“坠”二字?
★学生1: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
★学生2:此处用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2.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投影示: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学生1: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
教师明确:意境的高低:只做到形神兼备还不够,必须做到“有境界”。据上述两方观点看章词,较之“和词”在“境界”上就大为逊色。
四、归纳总结,显苏词之妙
师总结: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教师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老师引导学困生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读准:字音提示:(多媒体出示,包括章楶的《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中的“坠”读(zhuì)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中的“思”读(s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中的“萦”读(yíng)
“望章台路杳”中的“杳”读(yǎo)
1.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能背诵本诗,体味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
3.体会景色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学习重点】
1.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过程】
“原唱”虽然精巧灵动,但也不过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惊奇和感动的好句子不多。诗词无好句如登山无胜景,终归有些缺憾。而“和词”的语言却新颖别致,舒放自如,并且好句比比皆是。如“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等,都是可圈可点、令人称颂的佳句。
似花还似非花,花飞花落离人恨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单元主题:花之君子,一草一木总关情,在中国人的精神花园里,花中君子梅、兰、竹、菊和莲花绽放得极为绚丽。而杨花(即柳絮)也被多愁善感的文人披上了一层伤感的外衣。苏轼的《水龙吟》是和章楶的《水龙吟》,同词牌,同是咏杨花词。章词是实写,侧重摹形貌,苏词则另辟蹊径,将杨花与思妇重叠在一起,想象奇特。章质夫的柳花词已经以其摹写物态的精妙成为一时传诵的名作。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尤其是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的情况下,和韵要超越原唱实属不易。苏轼却举重若轻,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掌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其在北宋词坛上的成就,理清他与章楶的关系,对于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帮助。
二、自主学习,感杨花之情
【环节一】——读中悟顺
听读:教师播放《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课文录音。
听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大声模仿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出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