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案(优秀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准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②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③使学生知道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②通过课堂上生动、活泼和愉快、轻松地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及求一个负数的绝对值。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讨论式和谈话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问题:相反数6与-6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二)新授1、引入结合教材P63图2-11和复习问题,讲解6与-6的绝对值的意义。
2、数a的绝对值的意义①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举例说明数a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按教材P63的倒数第二段进行讲解。
)强调:表示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指出:表示“距离”的数是非负数,所以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②代数意义把有理数分成正数、零、负数,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字母a表示数,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可以表示为:指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可以作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3、例题精讲例1.求8,-8的绝对值。
按教材方法讲解。
例2.计算:|2.5|+|-3|-|-3|。
解:|2.5|+|-3|-|-3|=2.5+3-3=6-3=3例3.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求这个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第七周笔者在长青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它是在学习乘方的基础上,研究更简便的记数方法,是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方法,能将一些大数写成科学记数法。
2、过程与方法:在寻找科学记数法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记数法的总结,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2、难点:正确掌握10的幂指数特征,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原数五、案例教学用具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图片六、案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学:1、展示学生收集的非常大的数,与同学交流,你觉得记录这些数据方便吗?2、展示课本第63页图片,现实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如世界人口数、地球的半径、光速等,读写这样大的数有一定的困难。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热门18篇)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自己写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我们的自我评价和提高。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 模板(优秀7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优秀7篇)初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一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优秀12篇)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根据一个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1、重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2、难点:由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这个锐角的大小。
3、疑点:由于余弦是减函数,查表时“值增角减,值减角增”学生常常出错。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锐角的。
正弦值与余弦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这一规律也是本课查表的依据,因此课前还得引导学生回忆。
答: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则cos21°31′=______,cos21°28′=______。
3、不查表,比较大小:(1)sin20°______sin20°15′;(2)cos51°______cos50°10′;(3)sin21°______cos68°。
学生在回答2题时极易出错,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叙述思考过程,然后得出答案。
3题的设计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函数值随角度的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估算。
(二)整体感知已知一个锐角,我们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
反过来,已知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这个角的大小。
因为学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经验,对这一点必深信无疑。
而且通过逆向思维,可能很快会掌握已知函数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例8已知sinA=0.2974,求锐角A。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
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
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
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180°+180°=360°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初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已有二次函数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感悟二次函数中数形结合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解二次函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如何画图(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4)对称轴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新授:1、再探索:二次函数y=x2+4x+3图象上找一点,使形成的图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有数量关系。
例如:抛物线y=x2+4x+3的顶点为点A,且与x轴交于点B、C;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使SBCE= SABC。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F,使BCE与BCD全等。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M,使BOM与ABC相似。
2、让同学讨论:从已知条件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一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C(2,1)且与x轴交于点A、点B,已知SA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提高练习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3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3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中考考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它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梯形会有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梯形的判定及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五种基本辅助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在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⑴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愉悦;(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成三个层次:1、掌握梯形的定义,认识梯形的其他相关概念;2、熟练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3、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辅助线作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原因是解决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刚刚接触梯形的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
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努力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突破——以学生主体观念突破教师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突破课堂中心、以学生主体参与突破讲解中心、以学生主体经验突破书本中心、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突破考试中心。
在这样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二、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采用“引、动、导、探”教学法,实施“二、四、六”教学模式,即两个探究层次、四个教学环节、六步教学程序。
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方法上应该是“行”为先,“知”为后。
三、学习方法:初二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
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15篇)初中数学教案案例模板范文篇1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
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_2+b_+c=0(a≠0)的根_1、_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_1、_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
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
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_+b_+c=0(a≠0)的两根是_1,_2,那么_1+_2=,_1_2=。
问题6.在方程a_+b_+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 c≥0时,_1+_2=,_1_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50篇案例1:整数运算应用问题描述:小明乘以一个整数后得到的结果是-30,如果小明除以这个整数,商是-6。
请问这个整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整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建立如下方程:x * (-30) = -6。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整数x的值。
案例2: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描述:有一辆火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 地行驶。
另外一辆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
两车相遇时,两地相距1200公里,则两车分别行驶多长时间?解决思路:假设两车相遇所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方程:60t + 80t = 1200。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时间t的值。
案例3: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5,公差是2,求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解决思路: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以得到这个数列的前10项和。
案例4: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是5cm,高是8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解决思路: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5:平方根运算问题描述:求解方程x^2 = 16的解。
解决思路:通过开平方的运算,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6:倍数关系问题描述:某个数的13倍再加上5等于123,请问这个数是多少?解决思路:设这个数为x,可以建立如下方程:13x + 5 = 123。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数x的值。
案例7: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描述:解方程x^2 + 5x - 6 = 0。
解决思路: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可以得到方程的解。
案例8:等差数列通项计算问题描述:有一个等差数列,公差是3,第5项是14,求解这个数列的通项。
解决思路: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得到数列的通项。
案例9:计算百分比问题描述:小明考试得了80分,满分是100分,他的得分占总分的百分之多少?解决思路:通过计算分数所占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得到小明的得分在总分中的百分比。
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初中数学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 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 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 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 水库放水抗旱。
每天放水2米, 已经放了3天, 现在水深20米, 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学生: 26米。
教师: 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 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 ×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 向运动米2×3=②-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 ×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 向运动米-2×3=③2×(-3)2看作向东运动2米, ×(-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 向运动米2×(-3)=④(-2)×(-3)-2看作向西运动2米, ×(-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 向运动米(-2)×(-3)=(2)学生归纳法则①符号: 在上述4个式子中, 我们只看符号, 有什么规律?(+)×(+)=()同号得(-)×(+)=()异号得(+)×(-)=()异号得(-)×(-)=()同号得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 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里是小编阿青给大家收集整理的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的相关范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排列。
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因果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定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较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较低气温10∵比上海的较低气温0∵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较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较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较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较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5篇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5篇初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
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
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数学教案篇一1.初中数学教案模板1.课题填写课题名称(初中代数类课题)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
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
(讨论、发现、探究)的过程,提高。
(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2)教学难点:易错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4.教学方法(一般从中选择3个就可以了)(1)讨论法(2)情景教学法(3)问答法(4)发现法(5)讲授法5.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叙述导入课题的方式和方法(例:复习、类比、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2)新授课程(一般分为三个小步骤)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和步骤)。
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
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分组讨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归纳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步骤,设置系数化为一,负号要变号的易错点)。
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设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学生再次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再次巩固不等式的解法)。
(3)课堂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节课的收获。
(4)作业提高布置作业(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所创新)。
6.教学板书2.初中数学教案格式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 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3.初中数学教案范文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共10篇)(共12页)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共10篇)[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一):初中数学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一备课1 备教材专研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内容阅读参考书2 备习题研究习题的目的要求研究习题的重点、解答方式、把握分量3 备学生向老师和家长了解学生4 备教法5 制定教学计划二教案的编写1 原则科学、创造、操作、变通、探究2 教案的一般内容课题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三作业的布置练习本式活页式自检式作业的批改:全改轮流课堂讲解四课外辅导作业批改个别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二):初中数学教案中常用的教具有哪些学习角的时候要用到直尺、三角板(45°,30°、60°)、量角器学习圆的时候要用到圆规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三): 求一份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完整教案和大纲教案网上很多的,楼主怎么一下子要这么多你自己去“千教网”上边找,各个年级都有的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四):有没有初中数学教案的通用的模板呢?急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五): 怎样写初中数学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你是数学老师?我以为数学,特别是初等数学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和引导,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培养出孩子的数学思想.比如说几何会添加辅助线,你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一点点剖析其中的奥妙,至于什么讲稿之类的可以写的教条一下.但是授课时不要太拘泥于教案、讲稿,只有抛开这些才可以讲授出好的课,陈省身说数学很好玩,教育工作者能让孩子们知道教育很好玩这就是重大的进步,把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六):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9年级数学教案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个分支经过点(一1,2)则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分支必在第?象限.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七): 数学教案怎么写啊,急需!马上就要考教师资格证了,我考的是数学,但是我不知道数学教案怎么写,希望各位帮助一下,写教案的步骤是什么,细节那些是啥子?如果有范文的更好,谢谢各位.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总结 .(教学中会遇到的问题或者要强调的问题写一写哦)范文参考: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八):初中数学论文范文(二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有关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和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难点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引入、实物投影1、师:在一望无际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行走着,老牛喘着气吃力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气不过地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2、请每个学习小组讨论(讨论2分钟,然后发言)这个问题由于涉及到老牛和小马的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老牛的包裹数比小马多2个,由此得方程x-y=2,若老牛从小马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得方程:x+1=2(y-1)师:同学们能用方程的方法来发现、解决问题这很好,上面所列方程有几个未知数?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多少?(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师: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注意:这个定义有两个地方要注意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含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练习:(投影)下列方程有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2y=1 xy+x=1 3x- =5 x2-2=3xxy=1 2x(y+1)=c 2x-y=1 x+y=0二、议一议、师:上面的方程中x-y=2,x+1=2(y-1)的x含义相同吗?y呢? 师:由于x、y的含义分别相同, 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九): 初中数学老师让写一篇我与数学的作文,看看我们小学数学学的程度,怎么写?给篇范文,一点一点发也可以初中数学教案可能我前世没学过数学,今生要加倍学才能补回来. 初中我的数学学得很不扎实,中考数学满分120分我居然才考了99分,哪怕再多一分也行啊,起码听着好听.幸好凭着外语、政治和化学接近满分的成绩,总分并不低,勉强挤进了市重点.如果当时数学再低一点我就该花钱上择校了. 高一班主任是教数学的,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个不幸的消息.连班主任的课都学不好,以后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班主任大学刚毕业,很年轻,长头发,白白净净的脸.其实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理科老师了,一道怎么也没有思路的题到他们手里就迎刃而解.我就达不到他们那种境界.尤其是女的理科老师,令我自叹弗如.改编一下范伟同志的话:同样是女的,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阳光柔柔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啊写啊写,我在笔记本上抄啊抄啊抄.管它听懂没有,我先抄下来再说.下午经常要提前40分钟到班里,班主任要求上数学自习.快考试了,有许多问题没讲,怎么办?没关系,放学留下来加课,是叫咱们数学是班主任教呢?我被训练得久了,也感到数学没有初中时那般可怕,只要掌握了方法,是可以学好的.偶尔数学考试还能进全班前十名,逐渐对数学有了好感. 高二我数学每次都是全班前十名.不要以为是我越学越好了,我必须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在高二数学能进前十完全是因为我进了文科班.如果我在文科班数学都不能进前十,那我真该被雷劈了.在高二刚开学时还发生了一件令我哭笑不得的事,班会课上,班主任选我当数学科代表.我当时愣住了,难以置信.直到班主任看着我,说:“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我才确定我没有做梦.数学?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仿佛看见数学慢慢向我走来,说:“怎么样啊,咱俩真得很有缘啊.”看来数学一定是个冰雪聪明、活泼调皮的小姑娘.若真的有缘,为何我每次苦苦研究她,她都不肯赏给我满意的成绩? 我一届小女子怎么有能力担此大任?可既然是班主任亲自指定,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这对我有两点改变.第一自然是让我更加疯狂地迷恋和学习数学.我喜欢韩寒的书,但不赞同他“数学只学到初二就够了”的说法,真的愤世嫉俗不如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拒绝学数学嘛.第二是数学练习册比较重,通过抱练习册我锻炼了臂力,为后来的排球考试及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室到办公室有很长一段距离,有一次我把练习册送过去,回来以后胳膊酸痛,第二天胳膊疼了一天,想到不久我还要把它们从办公室再抱回教室,我的胳膊就更疼了. 高二数学老师明显比高一班主任讲得清楚.只是我不争气,没有多大进步.我上课生怕漏听了一个字,可是一做题准错一堆.不过我一直没有放弃,跟不上也要硬跟,尤其是到了冬天临近期末考,无数的卷子就像雪片一样,轻盈地飞舞在这个寒冷的世界.灯光下草稿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写不完卷子绝不睡觉.最后,期末考我数学又考砸了,第八名,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和第一名差了整整14分.上帝都在笑我吧.那天晚上班长在电话里告诉我,班里有个男生数学考了满分.当时我的心情是颓丧加绝望.我忍不住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说我数学学得不好我不要当科代表了.我等着她痛快地答应我.她却说,别有压力,睡觉吧.我盯着“别有压力”这四个字,微微一笑,然后泪如雨下.这四个字应该是我自己对自己说. 寒假,我在鞭炮声中看立体几何,下学期就要讲立体几何了.我毕竟是学文的人,难道我就甘愿挤掉吟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时间,来计算双曲线的离心率?不甘愿也没用,我是个比较现实的人,不可能自毁前途. 也许以后我数学仍然会考得很惨,数学注定不会对我回眸一笑.甚至到高考时,也许我数学依旧考得不好.但我不会退缩,因为付出的背后是无怨无悔.就像歌里唱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这就是我与数学的情感纠葛.我对数学既深爱又埋怨.只要我得到了她的垂青,我就可以在文科生中占有很大优势.而我拉着她的玉手哀求她,古灵精怪的她却冲我做了个鬼脸,跑开了.我冲她喊,数学别跑,我一定会追上你的.你可以改改,或许不是你要找的,但是只能帮助到你这里了初中数学教案范文(十):整体法例子初中数学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如:你知道数学中的整体思想吗?解题中,若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上,多方位思考、联想、探究,进行整体思考、整体变形,从不同的方面确定解题策略,能使问题迅速获解.你能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把下列式子分解因式吗?①(x+2y)2-2(x+2y)+1 ②(a+b)2-4(a+b-1)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观察①式可将(x+2y)写成(x+2y)×1,将(x+2y)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观察②式可将4(a+b-1)运用分配律改写成4(a+b)-4,将(a+b)看做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①(x+2y)2-2(x+2y)+1=(x+2y)2-2(x+2y)×1+12=((x+2y)-1)2=(x+2y-1)2故答案为(x+2y-1)2.②(a+b)2-4(a+b-1)=(a+b)2-4(a+b)+4=(a+b)2-2×(a+b)×2+22=((a+b)-2)2=(a+b-2)2故答案为(a+b-2).点评: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思想的灵活运用,再结合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我个人认为就是将一个整式换成1个字母或什么表示能让解题快方便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数学初中教案范文【优秀8篇】
数学初中教案范文【优秀8篇】2022初中数学教案模板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
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P109的例3)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E∥FC.∴ ∠1=∠2.又∠AOE=∠COF,AO=CO,∴ △AOE≌△COF.∴ EO=FO.∴ 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7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习难点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教学流程预习导航一、创设情境: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较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合作探究一、概念探究:1、列出下列式子:(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
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如果用字母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3、思考: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分式的概念: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案(8篇)
初中数学教案(8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及设置依据【教材内容】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顾,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置依据】教材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知识的社会作用性、教育性原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以及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后继教育原则(为进一步深造、参加实际工作和适应日常生活准备条件)、可接受性原则(即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生理心理特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不断发展);还要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相适应,逐步深透现代教学思想。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加强,同时又是后面所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除法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基础,特别是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为后面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的学习提供了类比依据。
也为后面学习代数式的合并同类项及有关的恒等变形奠定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三、对重点、难点的处理【对重点的处理】本节的重点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教师应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应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创设具体教学情境,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运算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把每节课的“课堂练习”和“习题”的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如:1、知识巩固型2、实际应用型3、方法多变型4、知识拓展型等。
【对难点的处理】对于难点的处理,因为新教材“强调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或用“已知”去解决“未知”的思想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交流,充分的探索。
同时淡化形式,突出实质(不出现代数和的定义,只是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对“代数和”加以体会)四、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采用的方法:1、情境体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案范例第五课时课题§2.2.3配方法(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训练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3.进一步训练利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通过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培养其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决,即如何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二张第一张:练习(记作投影片§2.2.3A)第二张:实际问题(记作投影片§2.2.3B)教学过程Ⅰ.巧设情景问题,引入新课[师]通过上两节课的研究,我们会用配方法来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复习巩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出示投影片§2.2.3A)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x2+6x+8=0;(2)x2-8x+15=0;(3)x2-3x-7=0;(4)3x2-8x+4=0;(5)6x2-11x-10=0;(6)2x2+21x-11=0.[师]我们分组来做,第一、三、五组的同学做方程(1)、(3)、(5),第二、四、六组的同学做方程(2)、(4)、(6).[师]各组做完了没有?[生齐声]做完了.[师]好,我们来交叉改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批改得仔细,哪位同学的方程解得全对.[生甲]我改的是××同学的,他做的是方程(1)、(3)、(5),方程(1)解对了,答案是x 1=-2,x 2=-4.解方程(3)时,在配方的时候,他配错了,即x 2-3x-7=0,x 2-3x=7,x 2-3x+32=7+32应为(-23)2.[师]很好,这里一次项-3x 的系数-3是奇数,所以应在方程两边各加上(-3)的一半的平方,那方程(3)的正确答案是多少呢?[生乙]方程(3)的解为x 1=2373,23732−=+x .[师]好,继续.[生丙]方程(5)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所以首先应把方程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然后再应用配方进行求解.××同学解的对,其解为x 1=25,x 2=-23.[生丁]××同学做的是方程(2)、(4)、(6).他解的完全正确,即方程(2)的解:x 1=5,x 2=3,方程(4)的解:x 1=2,x 2=23,方程(6)的解:x l =21,x 2=-11.[师]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①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首先应把它化为二次项系数是1的形式,这是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的前提.②配方法中方程的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的前提是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另外,大家在利用配方法求解方程时,要有一定的技能.这就需要大家不仅要多练,而且还要动脑.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Ⅱ.讲授新课[师]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2.2.3B)在一块长16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并使花园所占面积为荒地面积的一半,你能给出设计方案吗?[师]大家仔细看题,弄清题意后,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具体方案,并说说你的想法.[生甲]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所示,其中花园四周是小路,它们的宽度都相等.这样设计既美观又大方,通过列方程、解方程,可以得到小路的宽度为2m或12m.[师]噢,同学们来想一想,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吗?如果符合,请说明是如何列方程,又如何求解方程的;如果不符合,请说明理由.[生乙]甲组的设计符合要求.我们可以假设小路的宽度为x m,则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6-2x)(12-2x)=21×16×12,也就是x 2-14x-24=0.然后利用配方法来求解这个方程,即x 2-14x+24=0,x 2-14x=-24,x 2-14x+72=-24+72,(x-7)2=25,x-7=±5,即x-7=5,x-7=-5.∴x 1=12.x 2=2.因此,小路的宽度为2m 或12m.由以上所述知:甲组的设计方案符合要求.[生丙]不对,因为荒地的宽度是12m,所以小路的宽度绝对不能为12m.因此甲组设计的方案不太准确,应更正为:花园四周的小路的宽度只能是2m.[师]大家来作判断,谁说的合乎实际?[生齐声]丙同学说得有理.[师]好,一般地来说: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只要题目、方程及解法正确,那么得出的根便是所列方程的根,一般也就是所解应用题的解,而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这些根虽然满足所列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未必符合实际问题.因此,解完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按题意来检验这些根是不是实际问题的解.这一点,丙同学做得很好,大家要学习他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其他组设计的方案.[生丁]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如右图.我们是以矩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以约5.5m长为半径画了四个相同的扇形,则矩形除四个相同的扇形以外的地方就可作为花园的场地.因为四个相同的扇形拼凑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圆,即四个相同扇形的面积之和恰为一个圆的面积,假设其半径为x m,根据题意,可得1×12×16.πx2=296≈±5.5.解得x=±π因为半径为正数,所以x=-5.5应舍去.因此,由以上所述可知,我们组设计的方案符合要求.[生戊]由丁同学组的启发,我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右图.以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以5.5m长为半径在矩形中间画一个圆,这个圆也可作为花园的场地.[生己]老师,我也设计了一个方案,图形与戊同学的一样,他是把圆作为花园的场地,而我是把圆以外的荒地作为花园的场地,圆内以备盖房子.[师]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好,并能触类旁通,真棒.其他组怎么样?[生庚]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右图.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即是作为花园的场地.因为矩形的四个顶点处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每个直角三角形的1×6×8),所以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96m2,面积是24m2(即2则剩下的面积也正好是96m2,即等于矩形面积的一半.因此这个设计方案也符合要求.[生辛]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下图.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作为建花园的场所.因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6m2,正好是矩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设计也符合要求.[生丑]我们组设计的方案如右图.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作为建花园的场地.经计算,它符合要求.[生癸]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如下图.图中的阴影部分是作为建花园的场地.[师]噢,同学们能帮癸组求出图中的x吗?[生]能,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21(16-x)(12-x)=21×16×12,即x2-28x+96=0,x2-28x=-96,x2-28x+142=-96+142,(x-14)2=100,x-14=±10.∴x1=24,x2=4.因为矩形的长为16m,所以x1=24不符合题意.因此图中的x只能为4m.[师]同学们真棒,通过大家的努力,设计了这么多在矩形荒地上建花园的方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设计方案.Ⅲ.课堂练习(一)课本P 55随堂练习11.小颖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你能帮助她求出图中的x 吗?解:根据题意,得(16-x)(12-x)=21×16×12,即x 2-28x+96=0.解这个方程,得x 1=4,x 2=24(舍去).所以x=4.(二)看课本P 53~P 54,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并且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另外,还应注意用配方法解题的技能.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55习题2.51、2(二)1.预习内容:P 56~P 572.预习提纲如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Ⅵ.活动与探究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千米/时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情况不对,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为12米,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10米,但小于12米,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S 甲(米)与车速x(千米/时)之间有下列关系:S 甲=0.1x+0.01x 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米)与车速x(千米/时)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你就两车的速度方面分析相碰的原因.[过程]通过对本题的研究、探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由甲车的刹车距离和车速的关系式S 甲=0.1x+0.01x 2,又S 甲=12,从而可求得甲车速度,对乙车而言,从图象上知刹车距离与车速是成正比例函数关系,因而可设为x 乙=kx,又其过点(60,15),从而得到k 值,由10<s乙<12,可得乙车车速,进而可确定事故的原因.[结果]解:对于甲车:∵甲车刹车距离为12米,根据题意,得12=0.1x+0.01x 2.解这个方程,得x 1=30或x 2=-40(舍去),即甲车的车速为30千米/时,不超过限速.对于乙车:由图象知,其关系是一个正比例函数,设此函数为x 乙=kx∵经过点(60,15),∴15=60k,∴k=41,即此函数解析式为S 乙=41x根据题意,得10<41x<12.∴40<x<48.∴乙车超过限速40千米/时的规定.∴就速度方面分析,两车相碰的原因在于乙车超速行驶.板书设计§2.2.3配方法(三)一、实际问题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一:设计方案二:设计方案三:设计方案四:二、课堂练习三、课时小结四、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