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比较_杜中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个城市的 GDP 增长率前乘以两座城市距离的倒数,即通过
估计
(yjt+T
1/T
/yjt)
-
1
/djt 的系数 ρij 来估计一座城市对另一座城
市的辐射效应强度。
本文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Iij 来定量测量两座城市间的
产业结构相似程度。Iij 的计算公式如下:
3
Iij =
∑n=1 xin xjn
32 32
(∑n=1 xin ∑n=1 xjn)
(2)
其中,xin、xjn 分别表示地区 i 与地区 k 的第 n 产业占 GDP
的比重,n=1,2,3,…。
Iij 在测算时采用的是两座城市各自的三次产业结构数据, 其结果为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值。Iij 越大,两座城市的产业结 构越相似。当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极端不同时,Iij 等于 0;当两 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完全相同时,Iij 等于 1。
城市越大,第三产业占比也应该越大。由于第一产业占比较小,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之和基本固定,我们不妨猜想一个城
市越大,其第二产业占比越小。后面我们将通过数据分析,检验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与的关系。
通过计量模型估计得到 ρ 后,再结合 I 数值,我们就可以
从上述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率(y it+T /
1/T
yit) - 1 一方面受到其初期的经济总量 yit 的影响,另一方面还 要受到来自另一个城市的辐射。这种辐射效应的强度与两座城
市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辐射影响力越小,反之则大。故我们
在考虑两座城市间的 GDP 增长率相关性时,在作为辐射源的
【关 键 词】 产业结构;辐射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768(2012)01- 0121- 03
一、北京上海两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
城市作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地带,集聚着大量的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它发展速度快、经济收入高、 生活环境好、蕴含着大量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像磁石一样具有 强大的吸附力,拉动周边地区剩余劳动力和资源向城市大规模 流动;同时也像磁石一样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对周边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在北京或上海周边的一个城市,第三产业越发达,越容易 受到其所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北京或上海)的经济辐射。比如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越发达,物流成本越低,越容易获得来自 北京或上海的信息、物资等,越容易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整 个城市经济与中心城市融为一体。一个城市金融业越发达,资 金流动越容易,从中心城市融资也越有效率,越能接受来自中 心城市的经济辐射。
2005 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 43.0%,按照美国城市地理学 家 Northam(1979)提出的城市化过程曲线,已经处于城市化加 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将现代城市文明不断从都市圈的中心城 市向非中心城市扩散,从城市向农村地区扩散,最终实现整个 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如建在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 2002 年实现销售收入 704.8 亿元,利润 60 亿元,十堰市以此为 龙头形成了汽车城,辐射的地理区域和人口范围不断扩大,拉 动了周边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心 特征,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模式的本质因素。合理的地区产 业结构,将充分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形成科学的产 业地域分工;同时可以将资源开发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消费市场 的拓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地区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 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王琴英,2001)。
根据前人研究,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无庸 置疑的,而北京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还是存在颇多争 议。他们认为北京的经济辐射能力与上海相比相差很远,甚至 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地区没有产生带动作用,反而形成了“负 拉动”— ——从周边地区抽取资源与资金,却没有反哺区域经济。 例如刘崇献(2005)认为天津的发展受到了北京的压制,河北为 北京发展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多于获得的利益,从而影响了本地 区的发展。北京和上海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存在明显差异, 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经济、政治、地理的原因,也包 括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刘崇献(2005)认为,这些原因具体来 说,主要有城市规模、土地面积及周围地理条件、交通状况、经 济腹地、金融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与周边城市间的经济
骳髇體
政策协调等。戴宏伟(2003)指出,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小,没有在京津唐地区起到一个中心城市的作用,是因为北京 对历史的城市定位形成了路径依赖。
二、关于产业结构在解释经济现象中的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是城市各种产业的划分 和比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当它走上工业化的发展 道路之后,工业部门及其构成的变化和发展,对城市经济结构 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产业革命以来城市 经济结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ρij
(yjt+T
1/T
/yjt) -
1
/dit +α2 Dij +α3 pt +
εijt
(1)
其中,T 表示一个时间跨度;yit 和 yit+T 分别表示地区 i 在第
Leabharlann Baidu
t 年和第 t+T 年的 GDP 值;yjt 和 yjt+T 分别表示地区 j 在第 t 年和
第 t+T 年的 GDP 值,其中地区 j 代表北京或者上海;ρij 为一个
自法国学者 Gottmann(1957)提出“大都市圈”概念以来,大 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 标志。代合治(1998)通过对我国 125 个城市行政区的城市化水 平进行测度,认为我国现有城市群 17 个。①但若按照 Gottmann
提出的标准②,中国目前称得上“大都市圈”的地区仅有 3 个:京 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三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将引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并成为辐射带动相关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龙头。
待估计的参数,表示地区 (j 北京或上海)对周边的地区 i 的辐
射效应强度;dij 表示地区 i 与地区 j 之间的距离;Dij 为一虚拟变 量,表示地区 i 与地区 j 是否属于京津唐地区或是长江三角洲
地区,用 0- 1 变量表示,该变量表示一些固有的地域因素对经
济的影响;Pt 时间变量,取值为 0,1,2,3,…;ε 表示线性回归后 的余项。
第一产业在我国各城市经济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间的经 济辐射强度影响不大。
在北京或上海周边的一个城市,第二产业越发达,越容易 受到其所在都市圈中心城市(北京或者上海)的经济辐射。第二 产业中的制造业包含很多子行业,其中不少子行业之间属于上 下游关系。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制造业发展受人均 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较大。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 个城市的制造业也由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中级阶段、高级阶 段。北京和上海两座中心城市由于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 势,在各制造业子行业中往往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级阶段。如 果周边的城市工业基础好,制造能力强,就更有机会接受来自 北京或上海的初端产业转移,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筑 业也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等。由于资源 限制,北京上海等大中型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建筑材料等依赖严 重,建筑业发达正好可以与北京或上海形成互补,促进周边城 市与中心城市经济共同发展。
骳 髇 髕
三、研究方法及模型
前人在研究一个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时,一般是从
两地在一段时间内 GDP 增长率相关程度来定义的。本文按照
Brauninger 和 Niebuhr(2008)的方法,用 ρij 表示辐射效应强度, 并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yit+T
1/T
/yit) -
1=α0
+α1
yit
前面提到,一个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是通过产业转 换、产业关联效应、创新扩散、技术转让、信息传播和资本输出 等来实现的。要理解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效应的 差异,我们就不得不把注意力投向两个都市圈的产业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的第一产业包 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副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在 我国各城市经济中占比最大,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 其它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 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994—2004 年,北京第三产业占比
一直高于第二产业,且高于周边城市。而 1994—2004 年,上海
的第三产业占比总体低于第二产业,但高于周边城市;第三产
业在上海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1998 年后与第二产业占比保
持基本持平状态。
由于北京和上海第三产业占比均大致高于周边地区,周边
【收稿日期】2011- 04- 20 ①其中特大型城市群 1 个即沪宁杭城市群。大城市群 4 个:京津唐、辽中南、山东半岛和鲁中南、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型城市群 4 个:吉中、 黑东、福厦、成都平原。小型城市群 8 个:石太、安徽沿江、郑洛汴、武汉、长株湘、北部湾沿岸、重庆、关中城市群。 ②Gottmann 认为大都市圈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标准有 5 条: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有相当多的大城市形成各自的都市区,核心城市与都 市区外围地区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各都市区之间没有间隔,且联系密切;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 规模,人口在 2500 万人以上;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 【作者简介】杜中明(1 983-),男,河南驻马店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唐继发(1 982-),男,湖南永州 人,供职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贸司,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关于北京或上海与周边城市产业结构的关系,及这种关系 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前人已经作了相应的论述。如戴宏伟 (2003)指出,长期以来京津冀之间一直没有真正形成产业梯度, 分工不明确,三地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相互间的竞争大于协作。
本论文将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定量计算两个都市圈中的非 中心城市与其对应的中心城市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差异,探讨 这种差异对其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影响。
城市的辐射效应是指城市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 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城市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科技、教 育等发展的效应。它是增长极理论中的一部分。增长极理论认 为,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通过 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转换、产业关联效应、创新扩散、技术转让、 信息传播和资本输出等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 展,对该区域内低一级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京津唐大都市圈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 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 2 个直 辖市、3 个地级市和 5 个县级市,面积近 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4 500 多万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 目前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的共有 16 座城市,包括上海,江苏 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 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和台州。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这 16 座城市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1%,但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却举足 轻重。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区域都是我 国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
决策参考 《生产力研究》No . 1 . 2 0 1 2
北京和上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比较
杜中明 1,唐继发 2
(1.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贸司,北京 100824)
【摘 要】 文章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强度与双方三次产业结构 差异的关系,验证了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及附近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与一个周边非中心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与 中心城市对该城市的辐射强度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关系,即当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小于某个临界值时, 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越相似,中心城市的辐射强度就越低。我们还发现,两地区非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各自的中心城 市同质化程度都很高;北京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与北京的相似程度相对较低,受到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相对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