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陋室铭 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陋室铭》教案(通用11篇)

八年级《陋室铭》教案(通用11篇)

八年级《陋室铭》教案八年级《陋室铭》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陋室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结构,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目标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发表自己的感悟,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学重点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与作者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

打造美读、美教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营造美1、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读韵文最好从朗读入手,大家先仔细看视频,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1、明确朗读的要求技巧。

2、初步掌握词句的意思。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三、译读课文通内容学生合作翻译全文,提示。

(1)借助注释,读出疑点。

(2)注意字句,翻译课文。

四、细读句子鉴赏美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下课文,我问大家一些问题。

1、大家说说,这篇铭文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大家可以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语言么?文章是怎么样引出“德馨”的呢?前两句是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2、韵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作者的“德馨”呢?3、作者已经从那三方面说明了陋室不陋,又为什么写“南阳……,西蜀……”?有什么作用?(用类比的方法从而突出陋室不陋)4、最后一句孔子的话是什么意思?(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

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

《陋室铭》教案精选《陋室铭》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导语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

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如:墓志铭、座右铭等。

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1,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

(出示南阳诸葛庐图)14.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

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

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

(板书:暗含、志向)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2 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重点与难点: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

你要哪个?生:我选择后者,因为……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范文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教案篇1一、文学常识1. 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1. 文章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仙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简答题1. 概括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6篇】《陋室铭》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教字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教学铺垫导入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一读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试读课文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二读品析诗句)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③与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雅)④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⑤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

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范文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陋室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

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

(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陋室铭》教案六篇

《陋室铭》教案六篇

《陋室铭》教案《陋室铭》教案六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陋室铭》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

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

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

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

)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陋室铭》教案(通用

《陋室铭》教案(通用

《陋室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陋室铭》。

教学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品味精彩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托物言志、对偶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托物言志、对偶等写作手法,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精彩词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6.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主题:安贫乐道,追求精神富足4. 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对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此句通过对偶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2. 课后阅读:查找其他有关安贫乐道的古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有关安贫乐道的古诗词,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托物言志的运用。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陋室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引言《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著的一篇散文,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刊行。

这篇文章深刻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心理境界和审美取向。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它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如何尊重和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因此,在八年级上册教学中,有必要将《陋室铭》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陋室铭》的作者和写作背景;b. 理解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c. 学会分析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握文本信息,挖掘深层含义;b.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渺小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分析:本节课以《陋室铭》为课文,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并着重讲解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思考空间。

2. 方法设计:a. 通过讲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生平,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b. 班课、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文本信息,提高阅读效率;c. 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目睹文章中的景物和对象,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5分钟)a.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课前阅读《陋室铭》,并针对关键词和难点做好笔记和预习;b. 利用多媒体课件,面向全班讲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阅读分析(20分钟)a. 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复述文章大意;b. 通过提问等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作者表达思想的方式和手法;c. 引导学生发掘文章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发现文章深层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陋室铭教案篇一[课标要求]1、知识:继续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技能: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4、态度: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的评价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学法点悟]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体感知]“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本是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

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疑难解析]质疑: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解惑: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

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

“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陋室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托物言志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诵读法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知县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选择写了一篇文章,立于房门前。

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一起了解这位文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73页。

(板书:陋室铭 )(二)教师活动:作者及文体介绍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他所了解的刘禹锡呢?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在书上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勾画。

(三)教师活动:范读现在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①听清字音。

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

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陋室铭》。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等。

(3)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背景和作者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 讲解法: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

3. 讨论法: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其韵律和意境。

3. 讲解: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6. 总结: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其意义和价值。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深入了解刘禹锡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课文和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作者生平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陋室铭》的文本。

2. 参考资料: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资料。

3. 字典和古文词典:用于查找和解释课文中的古文词汇。

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

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

《陋室铭》教案关于《陋室铭》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陋室铭》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A层: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B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C层: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诵读要求A层: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B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层:背诵课文二、教学设想:1、学习文质兼美的古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

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注解读通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画一幅画。

3、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

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请大家翻开书P176页。

(二)初步感知课文1、问题设计: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陋室。

)⑵、“铭”是什么?(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都是用韵的。

)2、过渡语:我国古代的诗文有很多都是用韵的,这些文章往往读起来琅琅上口,极具音乐美,让我们齐声朗读,共同感受。

3、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电脑屏幕:教学目标](三)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1、问题设计: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陋室。

)⑵、什么是陋室呢?(室名,简陋的房子。

)⑶、是谁给它起的名字?(刘禹锡。

)⑷、他是何许人也?(唐朝的诗人哲学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简陋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陋室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

“千般教法读为本”,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__内容。

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分析】《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本课教学,既要积累重要文言词汇,理解内容,又要解读“铭”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更好的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诵读品味,理解__内容及写法。

4、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教学方法】教法:点拨引导法、朗读品味法;学法:探究归纳法。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

《陋室铭》教学设计15篇《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了解“铭”的特点,掌握相关的文言词汇。

三、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一、以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重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体会刘禹锡的那份情怀。

二、在加强诵读的同时,认真体会“铭”文句式整齐、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

三、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在朗读合作中实现“字音准确,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的目标。

⑴自由大声朗读。

⑵同位互相听读。

⑶同学朗读展示,听后师生评点。

⑷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储备和文下注释,粗通课文大意。

⑴对照注释,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⑵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点评正误。

注意以下词句的解释:①馨xīn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②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使……混乱。

乱耳:扰乱听觉。

③劳:使……劳累。

④庐:简陋的房屋。

⑤何陋之有?“有何陋”的倒装。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⑶齐读课文,读出节奏和语调。

四、三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默读课文,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体验中再造陋室形象,理解作者情趣。

⑴作者说“斯是陋室”,“陋”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然环境(景致少、来客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往来客人(来客少,古时读书人少,“鸿儒”更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主人情趣(陈设少、作为少)。

⑵“陋室”真的“陋”吗?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而不陋,关键在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交往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脱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用古代名贤类比。

“何陋之有”——以圣贤之语自勉,呼应开头。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4、用不同时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地评价古人。

教学重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难点: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一觉醒来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的诗人,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这个人就是刘禹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陋室铭》。

二、初步感知全文:初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停顿。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读音、停顿等。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注意正音、句读)。

4、齐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能粗译课文:1、自由读课文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

遇到疑难,互相讨论。

时间:5分钟。

(教师巡视,解决疑难。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指名粗译课文(告诉学生:中国语言具有含蓄美,许多意思和意境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大家在翻译时,不求十分精确,只求大致理解。

)4、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思考问题,理解中心、写法: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明确: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房子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具体章节为《陋室铭》。

文章通过对简陋房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但仍乐观向上、志存高远的高洁情操。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翻译、主题思想分析及艺术特色讲解。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涉及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学会运用。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翻译、主题思想分析。

难点:理解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整体感知课文。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学会运用。

4.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课文,解释疑难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内容分析: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

6. 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陋室”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

8.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讲解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若干3. 课文翻译:逐句翻译4. 主题思想:逆境中的乐观精神5. 艺术特色:对偶、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答案:(1)课后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疆专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捕捉诗人的情怀
第二课陋室铭第一课时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过程与方法: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用现代汉语来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教法和手段: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学法:自主思考、分组合作
手段:教科书、词典、多媒体平台
四、教学准备:教案、教师手册、教师自己做的词汇卡片。

五、课型与课时:普通续课,上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老师讲故事: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亦云。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
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我们一起来背诵这位老先生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陋室铭》。

(二)示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
(三)学生朗读课文
(四)简介作者及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多媒体显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

”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

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在乎)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斯(这)
惟(只)德(品德)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 劳累)
行(形体,身体)云(说)
何(什么)
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何陋之有——有何陋
(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
(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

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

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突出作者不被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所累,这不是他所追求的,可见他的志趣高雅)
2、除了这些语句表现了陋室的不陋,其他语句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周围景色虽然不是很美丽,但可见作者安贫乐道,恬然自适的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意在自勉,希望自己也像他们那样虽然居住的屋子简陋,但品德受人景仰)
(孔子云: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话作结,再次表明自己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为全文奠定不陋基调。

仙,龙是为山,水增色,他们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暗指居室的主人。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板书:安贫乐道)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再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其意不言自明。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悟出作者借这篇“铭”赞美简陋的居室,要表达什么?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布置作业:读先生美文,写我辈心声。

1 、读名人铭。

3、收集名人铭。

4、给自己一个铭。

八、板书设计
分析课文
1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

(陋室不陋)
2、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4、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
(1)、到这里来的人多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不多。

“苔-----青”)
(2)、到陋室来的都是些什么人?(鸿儒)
(3)、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朋友是些什么人呢?(写自己的朋友是博学之士、高雅之人,以显示自己的“德馨”)
(4)、朋友走了之后他干些什么呢?(调素琴,阅金经)
讲述:这里既有正面的描写,又有反面的描写;既有实写,又有虚写。

正面描写的句子是: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写实,表现了从容、恬淡的生活。

反面描写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虚写,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5)、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
高雅,即:环境幽雅;交往文雅;生活高雅。

(6)、作者明明在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表明作者想从政治上和文学上都干出一番事业。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7)、文章以孔子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照应了哪一句?
再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照应了“惟吾德馨”一句,以古代圣贤自比。

(照应“惟吾德馨”)九、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