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史笔记
2007年07月14日星期六15:03
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学说: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在利氏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讲,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
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也有人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他们并不否认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但指出: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因此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上述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虽说法不一,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前两种(即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
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可算做一类;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大多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变种,可算做另一类。
比较: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第二类教育起源论则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教育在其原始阶段乃是与物质生产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的,其目的在于传递社会生活经验,促进个体的形成、发展、完善及社会关系的形成,教育乃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我们认为这类观点总的来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史前教育的概况
原始社会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征:(1)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结构相对应,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
答案详解/后文:共1413个字
第二节巴比伦的教育
一、苏美尔的文化教育
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第三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文化与科学
二、教育概况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Pharach)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史。
2.僧侣学校
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3.职官学校
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4.文士学校
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此类学校较前两种低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第四节古代印度的教育
一、古代印度社会概况
二、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三、佛教教育
第五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一、第一时期的教育
二、第二时期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各国(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总的来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4.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
5.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
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意义上,或许可称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1)荷马时代;(2)古风时代;(3)古典时代;(4)希腊化时代。
第一节荷马时代的教育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
荷马时代的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像阿喀琉斯那样勇敢、武艺高强和像奥德修斯那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
荷马时代的教育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它对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却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①《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自有学校后一直是希腊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②荷马时代教育中着重培养的道德品质,不仅成为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始终是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③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具有的既注重个性发展又重视群体利益,既强调实干又注重雄辩、谋略的特点,事实上为后来希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刻的历史基础。
答案详解/后文:共3186个字
第二节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期巴达教育
在期巴达,教育被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期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教育过程:①在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
家中接受母亲的养育。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在这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②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青年军事训练团主要任务是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其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是所谓的“秘密服役”,即在夜间对希洛人进行突然的袭击。
③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二、雅典教育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城邦也高度重视教育。但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人认为,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这是要由国家来规定的。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因此,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
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②到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又称角力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
③到十五六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再继续上学,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则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④从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到20岁,经过一定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