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明代文学)

合集下载

古代文论明代文论重点作品讲析—李贽文论著作讲析

古代文论明代文论重点作品讲析—李贽文论著作讲析

明代文论重点作品讲析—李贽文论著作讲析1.李贽简介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未参加会试,授河南共城儒学教谕,历南京刑部员外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任职三年,以病告归,不许。

入大理鸡足山,阅佛经不出。

御史刘维认为其是奇人,上疏令其退休。

至湖广黄安,寄居于友人耿定向、耿定理家中。

因与耿定向不合,耿定理死后,即入麻城龙潭湖,闭门读书。

头痒,倦于梳栉,遂剃其发。

李贽以异端自居,抨击道学,蔑视经典,为卫道者所深恨,以妖人被逮入狱。

在狱中自刎而死。

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氏文集》等。

2.《童心说》【原文】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去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以为主于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多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正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

明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明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

(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

(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

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一、文学形态1.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上主要包括《诗经》中的诗歌形式,如风、雅、颂等。

内容上涉及各个方面的生活,从政治、社会到人情风俗等。

2.辞: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种形式,主要以赋、颂、赞、谶等形式出现。

它以歌颂、褒扬、赞美的方式表达感情和情感。

3.怀古:怀古是一种通过回忆和追念古代事物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和追忆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描写古代历史、风物和人物等来表达对古代的向往和怀念。

4.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散文形式,主要以记录和传承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为主,以教育和启迪读者为目的。

二、文学意义1.价值观批判: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

通论中从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审视和评价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2.人性思考: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人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通论中对于这些人性思考的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和解读。

3.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评价进行了批判和分析。

通论中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评判和解读。

三、文学特色1.儒家文化的影响: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儒家思想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塑造和创作的影响。

2.社会背景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通论中通过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描写和表现,来推测和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3.艺术表现手法: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通论中对于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进行了评价和解读。

四、文学批评1.文学价值评判: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进行了评判和评价。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指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就明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文学思潮的转变1. 明代初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初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平实真实的风格,以“家庭民情”为主要题材,强调人民生活的真实性。

明代初期文学作品以小说《西游记》、戏剧《汉宫秋》等为代表。

2. 明代中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文学思潮逐渐从以民间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明中叶以来的文学作品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红楼梦》、《西厢记》等。

3. 明代晚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晚期文学思潮转向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明晚期的代表作有戏曲《长生殿》、《桃花扇》等。

二、明代戏曲的发展1. 明代传统戏曲的发展:明代戏曲逐渐形成了五种流派,即元曲、南曲、北曲、西曲和杂剧。

明初的戏曲以元曲和南曲为主,元曲以元朝戏曲为基础,南曲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为主。

2. 明代杂剧的发展:明代杂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收了元曲、南曲、西曲等戏曲元素。

杂剧以剧情丰富、角色多样、音乐丰富多样、表演技巧精湛为特点,代表作有《汉宫秋》、《虬髯公》等。

3. 明代戏曲的改革创新:明代戏曲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增加了音乐元素、增强了舞蹈演出的实力、注重剧本的创新等。

三、明代小说的发展1. 明代传统小说的发展:明代小说以神魔小说和志怪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

其中,神魔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志怪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明清小说的发展:明代晚期至清初,明清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明代散文的发展1. 明初散文的发展:明初散文以杂剧、小说等戏曲形式为主要创作方向。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古代文学考研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不仅反映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更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又短暂的时期。

明朝建立后,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加强,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文学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1)宋元继承与发展明代文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宋元文学基础之上的。

宋代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显著的,金明元时期的一批文人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深入学习,不断汲取宋元文学之精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同时,明代文学也吸收了元代戏曲和曲艺的精华,从而使得明代文学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章理学的兴起明代是文章理学的全盛时期。

文章理学是明代各界学者包括文学家、学者、政治家等人通过学习、创作文章,把其中的思辨、论证、判断、表达等过程当作一种探究人生、探究世界、表达自我及交流与对话的方式。

文章理学的文学性非常强,其主要特点是高深的思辨和论证,富有哲学和人生智慧。

(3)曲艺的繁荣在明代,曲艺的各类流派繁荣,形式多样。

著名的曲艺流派有“南曲”和“北曲”,“南曲”以丝竹为主,重在唱腔,其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阳关曲》等。

而“北曲”则以弦乐为主,重在艺术表现,其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牡丹亭》等。

二、明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思想多元化在明代文学中,各种思想流派交相辉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得以发展。

例如,文章理学中有宋代的理学思想,而现实主义则体现了对生活的忠实表现。

这些不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文化艺术风格多样化明代文学的文艺风格是各具特色的。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代表,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文章则兼有宋元文学之长,兼中西方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   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1、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扩大。

市民阶层人数众多,人员复杂,包括商人、作坊主、手工业工人、自由手工业者、艺人、妓女、隶役、各类城市贫民和一般的文人士子等。

2、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的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在明代的诗、文、小说、戏曲中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

3、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

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4、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王学左派(泰州学派):思想家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在客观上了突出了人在道德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形成多种派别。

其中,泰州学派又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

他们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

7、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到明代定型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现存的宋元话本已经分卷分目,王国维认为这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除分回立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8、从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的发展,简要论述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第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明代文学家对于情感的论述特别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

这是宋元以来对于理学专制的反弹,是肯定自我、张扬个性的一种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包括了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

以下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1. 明代文学特点: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传统,注重以文言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明代古文运动中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将古文体转变为白话体,使得文学更加通俗易懂。

明代文学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强调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现实。

2. 明代四大家:明代文学有四大家,分别是文学家杨慎、李时中、冯梦龙和杨宪益。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杨慎的《世说新语》、李时中的戏曲《汉宫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杨宪益的小说《水浒传》。

3.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湖州昆剧、评剧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其源于明代的汉剧、元曲和杂剧,结合了元曲的旋律和唱腔,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4. 清代文学特点:清代文学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纪律和秩序。

清代文学作品多以古文形式出现,注重文风的优雅和辞章的精练。

清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文学风格。

5. 清代四大家:清代文学有四大家,包括纪晓岚、吴敬懿、曹雪芹和翁同龢。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纪晓岚的散文《庐山谣》、吴敬懿的小说《雍正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翁同龢的戏曲《破幽梦》。

6. 清代小说: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等。

清代小说作品多描写了社会生活、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你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版)

明清文学教材重点(《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版)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的阶段:前期:洪武至天顺;中期:成化至嘉靖;后期:隆庆至崇祯。

明代文学的特点:①市民文化兴盛,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发展;②传统诗文领域复古思潮兴起,流派之间相互论争,促进了文学理论的繁荣。

一、明代的政治文化生态明代的政治文化生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情与理的碰撞(明前期:以理抑情;明后期:情盛理微)⑴明代前期:理学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

①元末:宋濂等人批评浮泛文风,强化理学对文学创作统摄作用;②明初:朱元璋的文化建设理念以纠偏反正为根本立足点,以理学为先,将文学置于次要地位;③科举制度的广泛推行,经学、理学的至高地位,士风、文风也发生了转变,这一文化政策导致了明代前期诗文的寥落。

⑵明代中后期:对情更加重视。

原因:①思想控制的逐渐松动;②心学思潮的盛行;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关于情的论述:①生活日用的人间世情,如《金瓶梅》、“三言”、“二拍”;②两性相悦的至情,如《牡丹亭》。

李贽“童心说”:将一切“出于童心”的文章都视作“天下之至文”,对公安派“性灵说”有启示作用。

(二)阳明心学的兴起明代中期以后思想界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阳明心学的兴起,给程朱理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体现出反权威主义的批判精神,成为明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①内在精神:继承胡居仁、陈献章等人思想基础,对宋代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发挥;②核心:“致良知”、“尊德性”;③明代中期以后士人的批评精神可以从阳明心学中找到思想渊源。

(三)城市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达带动了文化生产消费模式的改变。

明初开国,朱元璋重农抑商;正统、天顺年间市民阶层扩大,手工业和城市商业得到发展;成化、弘治以后走向繁荣。

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戏曲提供了读者基础;明代中期以后说唱文学进一步繁盛;印刷业在元代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这些都为小说、戏曲的刊刻出版创造条件。

----------------------------------------------------------------------------------------------------------------------二、明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一)明代前期(洪武年间兴盛,永乐至天顺间衰颓)⑴诗歌:“吴中四杰”、刘基、袁凯等人,“景泰十才子”,台阁文人:杨士奇、杨荣等。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下面是明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

一、明代文学的特点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在这个时期盛行。

明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倾向和文化氛围。

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的诗歌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继承唐宋诗风的宫体诗、新乐府诗、明代诗派和地方诗派。

明代的散文主要有八大类,分别是传记、游记、笔记、杂记、家书、书信、奏议和文学评论。

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在明代,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明代,白话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是在小说和戏曲中使用,也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明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在明代,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学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二、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歌方面,代表作品有《大雅堂集》、《木兰花慢》、《南华真经》等。

《大雅堂集》是明代著名诗人杨基的诗集,它集中了杨基的许多优秀诗作。

《木兰花慢》是明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重点内容及分析(明代文学)

文学通论(1)重点难点(明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一、填空题:1、《项脊轩志》是▁▁▁▁▁的名篇。

(归有光)2、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的声势最为浩大。

(公安派)3、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4、《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二、名词解释:1、公安派: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影响最为浩大。

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称为“公安派”。

2、性灵说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

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

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

3、临川四梦: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4、童心说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

李贽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5、四大奇书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与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并称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三、问答题:1、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曹操形象。

诸葛亮是“智绝”的典型。

关羽被塑造为“义绝”的典型,当作义气的化身。

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的典型。

2、试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第一部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

其艺术成就体现为:第一,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二,宏伟而严谨的结构。

第二独具魅亨的战争描写。

第四,雅俗共赏的语言。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有许多文学作品出现,而且也有许多文学理论的产
生和发展。

以下是对明清部分古代文学的知识点的总结。

1.文学理论: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如杨时、杨慎、詹春、归有光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观点,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诗歌:明清时期的诗歌表现出了既有唐宋诗的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歌偏重于表现主观感情和社会现实,强调语言的流畅和音韵的
和谐。

清代诗歌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心灵的抒发,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
细腻。

3.戏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曲艺。

曲艺是一种歌舞表演形式,有昆曲、京剧、评弹等多种类型。

曲艺在明清
时期成为大众娱乐方式的代表,对后来的戏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繁多,品种齐全,包括传统的志怪小说、史书小说、神魔小说等。

明代的长篇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等,
清代的长篇小说有《红楼梦》、《金瓶梅》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艺术、人
物塑造和社会思潮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中国文学史明清文学复习重点

第二章《水浒传》
• 1、结合宋江形象,认识忠义思想。 • • • • • 第三章 明代诗文 1、台阁体 2、前、后七子 3、唐宋派 4、 茅坤曾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 5、公安派
• 6、李贽“童心说” • 7、竟陵派 • 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 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 竟陵派,竟陵派主张性灵说,是明末 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 7、晚明小品文
• •
• • • •

第七章 明代戏曲 1、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核心人物是皇子朱权 和皇孙朱有燉。 1、徐渭《四声猿》 2、明中叶“三大传奇”:作者、主要内容 3、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4、明代有代表性的讽刺杂剧有徐复祚的《一 文钱》和王衡的《郁轮袍》 5、《娇红记》的作者是孟称舜
•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 1、 “临川四梦” • 2、汤显祖的“至情论” • 3、结合时代及作品谈谈《牡丹亭》的文化意 义。 • 一以情反理; • 二崇尚个性解放; • 三商业经济日益增长
近代文学
• 1、近代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 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 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3、《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是侠义公案类小 说的代表。
• 明代文学 • 绪论
• 1、明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繁荣的原因。 • ①、统治者对小说的控制程度,由明初的高压禁令到中 叶以后的名存实亡,在客观上刺激了小说的兴盛发达。 • ②、社会对商品经济的看法,由明初的受歧视受抑制, 到中叶以后的受肯定受重视,使作为商品品种之一的小 说也随心所欲地得到兴盛和发展。 • ③、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人们对 它的需求的增大、小说创作理论批评的发展、印刷工业 的迅速发展等因素,都使小说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并 得以广泛流传。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七)明代文学

第七章明代文学小说:明前期: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文言短篇小说——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章回体,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

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

如,《三国演义》就是以“回”为单位的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

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

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

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

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指的是古代以文言记录的杂事、异闻和故事。

我国的文言文小说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

其中不少作品,虽然采取了神鬼怪异的虚构形式,却表现了积极进步的现实内容。

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讲述了宋定伯夜行遇鬼,但他并不害怕,最后迫使鬼化为羊,卖钱千五百,表现了超人的勇气和智谋。

《搜神记·韩凭夫妇》和《董永》,前者描写韩凭夫妇反抗宋康王迫害,双双殉情而死后变成雄雌鸳鸯,相聚不散,后者讲述了人与仙女的爱情,均表达了古代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二是搜奇记逸的传奇小说。

经典:01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经典:01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
▪ 后七子多为新晋进士,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且皆有志于文学, 先后中试、同部任职的经历恰好促成了相互间的结识与交往。他 们相互唱和、商讨,形成了古文宗秦汉、古诗宗汉魏、律诗宗盛 唐的总体文学趋向。
12
二、郎署与台阁:后七子与严嵩之间的“风雅权”之争
▪ 嘉靖七子迈入仕途时,正值严嵩大权独揽。这群年轻气盛的新任 郎署官员无法接受严嵩试图主导文坛的企图和阴险毒辣的政治作 风。
4
二、明中叶政治生态与李梦阳的“国士”风采、诗学谱系
▪ 宣德以后,阁权日重。在朝纲不振、“奸臣”和权阉时常作 祟的明代中后期,士大夫阶层对权臣或阉党的抗争也就是对 皇权的抗争,所显示的是一种匡救时俗的壮怀。
▪ 李梦阳在建立诗学谱系时,上溯杜甫,亦意在确立以表达人 文关怀为宗旨的诗风,是因为他忧国伤时,敢于直面社会问 题。这显然是针对茶陵派而来的。
6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 雅俗文化的消长
一、商业活动的缓慢增长与俗文学的滥觞
▪ 明代初年,朱元璋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业活动 严加控制,目的是改变城市市民的奢靡生活方式。对戏曲演 出也严加管理,凡与教化无关的戏曲演出均在禁止之列。
▪ 天顺、成化年间,两京和江浙地区出现了城市经济初步繁荣 的局面,广州、武汉、芜湖等城市也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市民数量迅速增长。小说、戏曲的创作、刊印、演出在这种 背景下逐渐增加。
5
三、明代后期的党争与文学创作
▪ 如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之争、嘉靖年间严嵩集团与反严嵩 集团之争、万历以降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都从整体上对文 坛格局产生了影响。明代中叶以后的不少作品,甚至就是当 时党争的产物或直接写当代党争的。
▪ 这些作品站在正义和公理一方,指斥强权,鞭挞邪恶,表现 出是非分明的政治态度。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

古代文学四明代文学

名词解释一.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二.台阁体所谓“台阁体”,指在明代永乐(1403~1424)至成化(1465~1487)年间形成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歌舞升平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雅。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大学士,为台阁大臣,故称“台阁体”。

同时期大多数高级官僚的创作都归属这一流派。

三.茶陵诗派以李东阳为领袖的诗歌流派。

其论诗强调宗法汉唐,重视诗歌的声律、法度等艺术表现,对当时文坛产生较多影响,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yì)、邵宝等人。

四.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是指明中叶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成员有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人组成的一个文学群体。

他们主张复古,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文学变革的目的。

五.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以后,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七位文人再次举起文学复古的大旗,形成一个较大的文学群体,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后人称为“后七子”。

成员除李攀龙、王世贞而外,尚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六.唐宋派:(必考)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该派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注重文以明道的传统。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七.“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八.“二拍”:是凌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九.吴江派: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通论(1)重点难点(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一、填空题:
1、《项脊轩志》是▁▁▁▁▁的名篇。

(归有光)
2、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的声势最为浩大。

(公安派)
3、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
4、《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
二、名词解释:
1、公安派:
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影响最为浩大。

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他们是湖北公安人,因此称为“公安派”。

2、性灵说
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

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

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

3、临川四梦:
是指汤显祖的四大传奇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因为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的上述四个剧本又都和梦幻有关,所以就被称为“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在中国戏曲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4、童心说
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

李贽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5、四大奇书
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与世情小说的代表作《金瓶梅》,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并称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三、问答题:
1、简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曹操形象。

诸葛亮是“智绝”的典型。

关羽被塑造为“义绝”的典型,当作义气的化身。

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的典型。

2、试述《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第一部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

其艺术成就体现为:第一,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二,宏伟而严谨的结构。

第二独具魅亨的战争描写。

第四,雅俗共赏的语言。

3、简析《水浒传》中宋江形象。

宋江是一个忠义性格最突出的代表。

宋江形象的忠义矛盾,是其典型意义所在。

4、试述《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是第一部成功的长篇英雄传奇。

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现为:第一,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标志着白话语体的基本成熟。

第三,“板块”串联的结构。

5、试析《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

杜丽娘是一余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

对爱情的追求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升华。

表现了她追求爱情的坚强意志,也是剧作者汤显祖本人的“至情”观的体现。

6、《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成就:第一,塑造了众多典型形象。

第二,洋溢着浓郁的抒情气氛,语言优美华丽。

第三,讲究舞台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