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上册 课内文言文原文+译文 1.《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展示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全文翻译咏雪在一个寒冷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与子侄辈谈论文章义理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大雪像什么呢?”太傅哥哥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太傅哥哥女儿谢道韫说:“比不上柳絮随风飞舞样子”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女儿左将军王凝之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阅读理解1《咏雪》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古人家庭生活情趣?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情景屋外天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感情和把玩诗句雅兴2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是后者才气3陈元方反驳“客”话精彩在何处?陈元方反驳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表述得很清楚;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前提再指出言而无信和无礼表现有根据有结论;最后用词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态度发生了怎样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友人怎样性格特点?由“怒”到“惭”走下车子拉元方表明友人认识到了自己错误体现了他知错能改特点5《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给我们怎样启示?通过陈太丘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人;通过元方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人;通过友人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人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讲解
七年级上册的世说新语二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两个小故事进行讲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夫和一个狐狸的对话,农夫被狐狸蒙骗,失去了自己的鸡。
第二个故事则是一只猎户和一只猎狗之间的对话,猎户培养猎狗的目的是为了狩猎野兔,但最终却被猎狗背叛。
这篇课文深受学生喜爱,因为它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启发性。
这篇文章的广度非常宽泛,它讲述了农夫和狐狸、猎户和猎狗之间的互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和智慧。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类的行为如何受到自然规律的约束。
在第一个故事中,农夫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场智慧斗争。
狐狸以巧言取人,最终诱骗农夫把鸡送给了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易受骗的一面。
而在第二个故事中,猎户和猎狗之间的关系则是主仆关系,但猎狗最终还是背叛了猎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中,往往是动物本能的一面占据了上风,而人则需要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善良去约束和引导动物。
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驯化和野性的束缚。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两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善恶和智慧。
这种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和启发性,使其成为了一篇具有价值的文章。
在我个人看来,这篇课文故事内容丰富,深刻展现了人性和动物性的对比,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道理,对我们的成长和人生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篇课文,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关系。
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希望你能够通过这篇课文,深入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智慧和善恶。
祝你学习进步!这篇七年级上册的世说新语二则故事,通过两个小故事进行讲解。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农夫和一个狐狸的对话,农夫被狐狸蒙骗,失去了自己的鸡。
第二个故事则是一只猎户和一只猎狗之间的对话,猎户培养猎狗的目的是为了狩猎野兔,但最终却被猎狗背叛。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知识讲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者和背景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刘亦卿组织的一批文人所作。
是六朝知人小说的代表作。
在众多知人小说中,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蕴著称,对后人的笔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金代士大夫的言行,更多地反映了当时土族的思想和生活,以及自言自语和荒诞的气氛。
它主要是短篇小说,通常是直接写的。
该书共分为36个主题,包括美德、言论、政治事务、文学、创始人和宽宏大量。
“永学”被纳入“演讲”范畴。
这篇文章只是客观地写了谢家儿童永学的整个故事,没有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一目了然。
“陈太秋和朋友”被纳入“创始人”类别。
“正直”是指正直正直,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冷雪:指雪冷的季节,即寒冷的冬天。
2.内部聚会:家庭聚会。
3.课堂讲稿:讲解诗歌和散文。
4.儿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紧、急速。
7.欣然:快乐的样子。
如果春天和风景是明亮的,波浪是平静的,天空是晴朗的;沙鸥大量聚集,锦鳞游动;岸边直挺蓝,郁郁葱葱。
或是一缕长烟,一轮明月,一盏飘浮的金光,一道静谧的影子,一堵寂静的墙,还有钓鱼的歌声,彼此呼应。
真高兴!邓思楼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态,忘恩负耻,随风饮酒。
其中1/12的人很快乐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8.一个接一个:指雪的出现。
9.何所似:像什么。
何,疑问代词,什么。
似,像。
10.差异(CH)ā可比:几乎可比。
贫穷,大致上,几乎。
对,对,对。
可供比较。
11.未若:不如,比不上。
12.期行:相约而行。
初一语文上册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语文
•乘船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 1. 歆则难之 • 2. 幸尚宽 • 3. 王欲舍所携人 • 4. 已纳其自托 • 5. 遂携拯如初
•感到为难
•幸而,恰巧 •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 求。 •救助。
•内容研讨
• 1. 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 2. 思考:华歆、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
认为谁的做法好,好在哪里?
•各抒己见
•华歆
•王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字词积累
•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 1. 与友期行 •约定 • 2. 太丘舍去 •离开 • 3. 尊君在不 •现在写作“否”,表示疑问 • 4. 相委而去 •丢下,抛弃 • 5. 则是无信 •信用 • 6. 下车引之 •牵引,拉 • 7. 入门不顾 •回头看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 于谦词。
• ①•①尊君 ②•②家君 ③•③陛下 • ④•④令尊 ⑤•⑤寡人 ⑥•⑥足下 • ⑦•⑦令郎 ⑧•⑧老朽 ⑨•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内容思考
•1. 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 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 ,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 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 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 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内容思考
•2. 元方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 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 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 ,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 格特征。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世说新语》二则》课文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期 行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太丘和一个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一个人走了。
他走了之后,朋友才到。
这时陈太丘七岁的儿子陈元方正在家门口玩耍。
朋友从陈元方那里得知陈太丘走了,非常生气,骂陈太丘不是人。
陈元方据理反驳了父亲的这个朋友,认为他不守信还骂人,是无信无礼之人。
朋友听后觉得很惭愧。
这则短文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以短小精悍著称,本文亦不例外。
全文连标点不足150字,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
“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陈太丘七岁的儿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
“信”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一点,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乘 船这则短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请求搭他们的船一起逃难,华歆立即表示不同意。
王朗认为船上还宽松,答应了这个人的请求。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打算扔下搭船的那个人。
华歆不同意,认为既然答应别人,就不能因为有特殊情况不履行承诺。
世人就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王二人品行的高下。
这个故事在写作特点上与《期行》有相似之处,在文章主旨上也与《期行》有近似之处。
它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课文翻译期 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您都没到,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 船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
(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
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怅然曰:“白雪纷纭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释: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鹏程(现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喜爱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内集:家庭聚会。
3.讲论文义:讲授诗文。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甚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期行:相约同行。
期,商定。
期日中:商定的时间是中午。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舍去:再也不等候就走了甚至:(友人)才到元方:陈纪,字元方尊君:对他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fǒu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
(这里表示友好)顾:回头看。
语文版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1
2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01
明确: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02
讲故事
再见
演讲人姓名
所以:……的原因。
03.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
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纳:接纳,接受。 宁(nìng):难道。 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遂:于是,就。 拯:救助。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
01
想要搭船,华歆感到期很为难。王朗说:“(船里
02
)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
03
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
04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05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
06
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
07
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 、王朗的优劣。
08
翻译全文
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
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朗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
/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
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咏雪南北朝:刘义庆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词语:儿女。
文中是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
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赏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
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
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
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1、“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 怎么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 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轻诺寡信
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 思考?
轻诺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 寡信。
曾子杀猪 你能否就你的思考结合一些典故或警句格言进 一步谈谈你的理解
自 古 英 雄 出 少 年
猜猜他是谁?
曹 冲
猜猜他是谁?
他小时候就是神童,和一群小伙
伴在大路边玩,突然发现一颗枝繁叶 茂的李子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 小伙伴们纷纷表演猴子上树,只有他 仍然无动于衷,别人问他为何不摘, 他说:“李生大路而无人摘,必苦 也。” 他七岁时,魏明帝有一次把 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宣武场上让众人 观看,老虎在里面怒发冲冠,仰天大 吼,声震于天,观者莫不惊骇,有胆 小者甚至跌倒,唯有他仍然稳如泰山, 脸上平静,殊无惊之意。
尊君在不 fǒu
约定
正午
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
不再等待而离开
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才到
当时年龄
玩耍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便对怒对方父亲的尊称,“不”通”否” 离开
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舍委弃而去。”元方曰:您
“君与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想一想:
文章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开端:
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期行
发展:
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
元方责客,无信无礼
结局:
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思考讨论
1、元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从故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同步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习题。
(一)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君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邺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 是日,饮酒乐,天雨.( )(3) 公将焉.之( )(4) 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3.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二)苟巨伯探病友荀巨远看友人疾,值①贼攻郡②。
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值:适逢。
②郡:这里指城市。
③相视:看望你。
④一:整个。
⑤独止:独个人留下。
⑥无义:不懂道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友人语.巨伯曰( ) (2) 子可去.( )(3)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4) 遂班.军而还( )6.下列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
B.岂荀巨伯所行耶?译文: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C.贼既至,谓巨伯曰……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
7.读了《荀巨伯探病友》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世说新语》课文全解 语文版
22.《世说新语》【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语文版七上语文3.【课件】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
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于是 救助 凭,根据 评定 的
难道
因为
★方法提示:逐字逐句对照理解,疑难之处可求助老师或同学( 3分钟)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 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 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 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 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
…可以为师矣 ⑵可以{ 宁可以急相弃邪
可以 可以
凭 因为
歆辄难之 它(代词,指这件事) ⑶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的(结构助词)
3、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当堂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俱乘船避难 ( 一起,都 ) 遂携拯如初( 于是,就 ) 歆辄难之( 对…感到为难) 有一人欲依附( 想要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难道 )
既已纳其自托( 请求 )
幸尚宽( 恰巧,幸而
)
本所以疑( ……的原因 )
2、比较下面各组着色的词
元方时年七岁 ⑴时{ 学而时习之 当时 时常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诚实是我永久的伴侣。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与全体学生共勉:
尊称 zūnchēng
一般指比较尊敬的称呼,例如,小王尊称王医生为神医。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 。针对不同的对象,称 呼可有多种。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 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 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 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 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不再一一列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与注释陈太丘①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期日中③。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④,去后乃⑤至。
元方⑥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⑧。
”元方曰:“君与家君⑨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⑩之。
元方入门不顾⑪。
①[陈太丘]即陈寔(shí)(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颍(yǐng)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
曾任太丘长。
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②[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③[日中]正午时分。
④[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⑤[乃]才。
⑥[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同“否”。
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⑨[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⑩[引]拉,牵拉。
⑪[顾]回头看。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简答题】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语文版七上语文3.【课件】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
第二课时
期行
期:约定,行,出行 “期行”:即 约定日期出行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期:约定
行:出行
到
放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去:古:离开
才
今:到…去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在中午,中午过了没有到,太
丘放弃等他走了,走后不久,那朋友就到了。
当时
名词作状语, 在门外
方说:“您和我父亲约的是中午。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 就是无礼。”友人惭愧,下车牵他的手,元方进门不理睬。
2010年10月李丹
1、文章记叙元方七岁时的故事,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思 想性格?
主要表现元方的聪敏,为人方正直率,敢于据理力争,尤其是 懂得为人的道理。
2、《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 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 日,巨卿果至,升堂(登上大厅)拜饮,尽欢而别。
翻译: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 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 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 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当约好的日期 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 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 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 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 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 欢而别。
于是
救助 凭,根据 评定
的
★方法提示:逐字逐句对照理解,疑难之处可求助老师或同学(3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世说新语》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过:超过。
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委:丢下,抛弃。
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家君: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
辄:当即。
贼:这里指作乱的人。
所以:……的原因。
耳:罢了。
纳:接纳,接受。
邪: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定:评定,评价。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义庆(403~444),本是宋武帝刘裕之侄,刘裕大弟弟长沙王刘道怜的第二个儿子,13岁时被封为南郡公。
因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儿子,刘义庆便被朝廷过继给刘道规为后,因此袭封为临川王。
史称刘义庆自幼聪敏过人,受到伯父刘裕的赏识。
刘裕曾夸奖他说:“此我家之丰城也。
”
刘义庆年轻时曾跟从刘裕攻打长安,回来后被任命为东晋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刘宋建立后,他以临川王身份历任侍中、中书令、荆州刺史等显要职务。
当时“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
”因为刘义庆被认为是宗室中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担如此显要之职。
后又改授散骑常侍、卫将军、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刘义庆为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唯晚节奉养沙门,颇致费损。
”
刘义庆性爱文艺,喜与文学之士交游。
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名儒硕学。
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丰富著作,著有《徐州先贤传》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叙》,记述皇代之美;此外还有《集林》200卷,《世说新语》10卷。
其中,最著名当然是那部千古流传的《世说新语》。
刘义庆在公元444年去世,终年42岁,谥为临川康王。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
后临川王国被废除,后裔不明。
2、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大部分篇幅描写士族阶层的“名士风度”,还有一些记载了晋司马氏的暴政、豪门士族的享乐生活,此外还有称颂好人好事的内容。
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记言叙事巧妙结合,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是《世说新语》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小说的雏形,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的许多故事被后代作家常做为创作素材加以利用。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期行》
本文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
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
《乘船》
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途中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
二、文章脉络
《期行》
全文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去后乃至”),与陈太丘的朋友失约。
第二层(“元方时年……”到文末),元方以礼责问父友,体现了少年元方的机智。
《乘船》
华歆:难之在前,后则救助→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王朗:纳之在前,后则欲舍→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三、重难点导析
⑴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两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而人物的性格都是由人物的语言来体现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客人的“非人哉!……”的粗野指责的语言,是客人没有修养,不懂道德的外在表现。
而陈纪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一番话,体现了虽然年龄小,却
懂得为人的道理,而且是“晓之以理”。
不是无礼取闹,一个聪敏机智、不卑不亢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⑵篇幅短小,情节完整、详略得当。
两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先交代了对话的背景,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不守信约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既至而不见太丘,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元方其时正“门外戏”,故与客相遇,这是对话的由来,也交代了对话的地点,是对话部分的铺垫,又是必不可少,所以略写。
发展与高潮部分是对话,这部分突出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详写。
而故事的结局是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但陈纪“入门不顾”,语言简洁,意思却很明了。
四、参考译文
《期行》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走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想跟元方握后,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巧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
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既然已经接受了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上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
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好坏。
【类文品读】
捉刀
刘义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①代。
帝自捉刀立床头②。
既毕,令间谍问日:“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日:“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崔季珪:崔琰。
据说他长得美而威严。
②床头:即坐榻一侧。
汉代没有椅子,一般用坐榻。
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自以形陋(认为) B.不足雄远国(表示威严)
C.魏王雅望非常(好的名望) D.魏王雅望非常(不寻常)
2.文中的魏武是谁?从文中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3.用现代汉语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
4.匈奴的使臣怎样看出床头的捉刀人是英雄的?在故事的结尾处,魏王为什么要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5.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6.“捉刀”一词出自这个故事,简述它在文中的词义,现在我们常用它形容什么?
(参考答案:1.C(应为“相貌威严而美”)2.文中的魏武是曹操。
从文中捉刀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有心计,猜忌多疑,忌贤妒能的性格特征。
3.略4.(例)匈奴的使臣不被假象所迷惑,他必是从曹操举止自若的神情中看出了破绽,这个使臣不简单,所以曹操要派人追上去杀掉他。
5.言之成理即可6.“捉刀”一词在文中就是“握着刀,拿着刀”的意思。
现在我们常用“捉刀”这个词来表示代替别人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