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合集下载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

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20年南京城市规划布局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特点是,既重视市区(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又考虑了区域的城镇布局,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规划前的南京城镇布局:工业城镇如大厂、板桥、龙潭、栖霞、浦镇等,都位于中心城区外围8~17公里处;城市近郊分布着钟山、燕子矶、雨花台、牛首山、栖霞山等风景区。

加上远郊的县城和小城镇,形成“众星拱北辰”的城镇布局形态。

总体规划根据城镇布局的这一基本形态提出城市基本结构形式为“圈层式城镇群体”。

这个群体以南京市区(中心城区)为主体,围绕中心城区由内向外,把郊区和县整个地域分为各具功能、相互联系的“市—郊(绿带)—城(卫星城)—乡(农田、农村)—镇”五个圈层。

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第二圈层为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近郊主要风景游览区和绿化带;第三圈层为县城和卫星城镇;第四圈层为郊县的农田、山林、村落;第五圈层为远郊集镇。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北起笆斗山,东至马群,南至雨花台,西抵茶亭,北面是长江。

中心城区最具特色,东有玄武湖、钟山,西有清凉山、莫愁湖、石头城遗址,南有中华门、雨花台,城北紧临长江,城的中部自东至西贯串九华山—北线阁—鼓楼的起伏山岗。

为了保护好山、水、城结合的古都特色,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岗、绿化等自然条件,将有关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组合起来,并划定影响范围,制订保护措施。

在建设步骤上,采取改造旧区和开发新区相结合的方法。

秦淮河以西地区主要作为居住备用地;恢复夫子庙地区传统特色,新建迈皋桥、山西路等生活服务中心;发展第三产业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以新街口—鼓楼为中心,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打通南北向道路,拓宽东西向道路,形成“经三纬八”的道路骨架。

在中心城区及其周围,建立一条绿带,由五个风景区组成:①包括紫金山、玄武湖在内的钟山风景区。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国家批复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104个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09平方公里以内。
保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2]144号)
2011—2020年
2012年8月17日
保定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20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10平方公里以内。
佳木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9号)
2011—2020年
2017年1月14日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6.98平方公里以内。
鸡西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佳鸡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21号)
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西部中心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内。
鹤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鹤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06]88号)
2006—2020年
2006年11月1日
鹤岗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3.35平方公里以内。
盘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盘锦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7]111号)
2011—2020年
2017年9月28日
盘锦是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1平方公里以内。

南京东山副城中心区轴线城市设计

南京东山副城中心区轴线城市设计

南京东山副城中心区轴线城市设计夏晟【摘要】土地资源的紧迫约束是地方政府在GDP高增长要求、产业结构落后及城市空间品质亟待改善的压力下面临的困境。

因此,提高土地效率、优化空间形态的城市更新势在必行。

但从广泛的视野来看,紧凑灵活的街区结构、混合高效的土地使用、层次明晰的空间脉络和便利的公共交通支持等城市设计基本原则,却经常在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中得不到切实的应用。

对于创建于1992年的江宁开发区来说,在运作尚好的现有工业园建成区上规划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方案,应该重视城市设计基本原则,结合产业结构的更新策略与现状权属红线分布特征,体现城市更新的实效性。

%Local governments face the dilemma of the constraint of 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high GDP growth requirements, backwar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urgency of urban space improvement. Therefore, it' s imperativ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and optimize the form of urban space in urban renewal. However in wide ranges, the basic urban design principles, including compact and flexible urban structure, mixed and efficient land use, well-structured urban space hierarchy and convenient public transit system, have often been insufficiently used in practic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areas of cities. As for th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which founded in 1992, it' s practical for the operation on the well-managed existing industrial zone that the basic urban design principle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the strateg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property range pattern should becombined with,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rban renewal should be reflected.【期刊名称】《南方建筑》【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开发区;土地使用权;更新改造;中心区【作者】夏晟【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注册师,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6南京东山副城中心区城市设计鸟瞰图南京历史悠久,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商业中心。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第1条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2条城市主要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第3条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到2020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远景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

第4条城镇化战略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主城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副城和新城集聚,加快新市镇集聚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5条人口规模1、全市总人口1060万左右,城镇人口9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

2、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8%。

3、中心城区人口690万左右。

第6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全市新市镇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5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83平方千米。

第7条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其中主城人均建设用地70平方米左右,副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新市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第8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是指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第9条城镇等级结构在“两带一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见附表2)1、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副城组成;2、新城(8个):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永阳、淳溪;3、新市镇(34个):竹镇、马集、冶山、程桥、葛塘、八百桥、横梁、马鞍、龙袍;汤泉、永宁、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

南京市主城区东北片区道路近期建设

南京市主城区东北片区道路近期建设

南京市主城区东北片区道路近期建设研究摘要:本文以南京市主城东北地区道路建设研究为例,着重介绍了片区内路网的建设计划。

探索城建项目储备工作对促进项目整体实施水平提升、投资和建设水平完善、建设时序科学合理、政府投资效益提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东北片区, 道路近期建设abstract: this paper in nanjing city in northeast china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stud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plan of road network in the area. explore urban construction project reserves to promote the whol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ork level,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level perfect, the sequence of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 the northeast area, the road near future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项目介绍随着南京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完成,各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渐启动建设,这给东北片区的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

东北片区位于主城范围的东北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日趋完善的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优良的人文及景观资源,但现有的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
设人才公寓。
>>板桥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期规划图
景观体系规划
城镇景观轴线:绿洲东路发展轴、工农河路发展轴、六 号路发展轴。
绿化景观轴线:秦淮新城百里长廊景观轴线、滨江景观 轴、板桥河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节点:莲花湖节点、三山矶公园节点、工农河 公地公园。
>>景观体系规划图 >>公共设施规划图
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规划
中小学用地:规划共安排小学15所,其中新建11所;安排 中学13所,其中新建10所。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目标:南京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钢铁产业集中区。
重点发展产业:软件产业,商贸商务业. 产业空间布局: 以中国软件谷升级跨越区为主体的软件业集聚区; 以梅山钢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聚区; 以莲花湖地区为中心的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以板桥南部工业园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行政办公用地:板桥新城地区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 于国际关系学院周边。
商业金融用地:在莲花湖北侧建立新城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在莲花湖东侧结合莲花湖设置板桥地区 级文化中心。 体育用地:结合莲花湖设置地区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梅山医院,结合新城中心规划 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现状国际关系学院。新建软件大学。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结合莲花湖南社区中心规划新建一 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解读南京副城(定稿)

解读南京副城(定稿)

副城理念和要素分析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的描述和表达,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南京副城蓝图。我们理解,所谓南京副城,主要体现在功能性、新兴型、规模化上,就是位于主城外围,接受主城功能扩散,与主城共同承担区域中心职能的副中心城市;是新发展的集商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居住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是具有独特城市功能和很强独立性的大城市。人口规模、产业集聚、住宅匹配、区位优势、交通配套、商贸中心、教育资源、医疗设施、文娱场所、体育场馆等十项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副城之旅的途径抉择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规划到2020年,并对2030年及远景城市发展布局进行原则性安排。未来一、二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充满变数、机遇和挑战。应对水平有高低之分,抢抓能力有强弱之别;机遇惠顾准备之人,挑战赢在智勇之士。句容打造南京副城,要顺应《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时限设置线路图,按照副城职能确定主攻方向,借鉴副城发展的经验教训创新发展模式,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标始终如一地奉献出一座彰显天然禀赋、具有独特魅力的南京副城。
人口规模。副城主要功能之一,是分散主城人口压力。居住人口数量是副城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一定规模的常住人口,副城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甚至不能成为副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决定副城的人口数量,所提供的财力决定副城的经济自主,所提供的需求决定副城的功能相对独立。住宅匹配。吸纳主城人口入住,是扩张副城人口规模的渠道之一。副城的住宅匹配要大于自身人口居住的需求,住宅价格相对于主城必须具有较大优势,保持富裕的供应体量。区位优势。副城应该无天然障碍地临近主城,具有更加自然的生态和优美的环境,“飞地副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难以成立的。交通设施。副城和主城的交通直接影响副城的发展速度,主副城综合交通一体化,以及畅达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的通道,是副城发展的生命线。商贸中心。高标准、大体量、服务多样化的商贸区,是副城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完善了商贸配套,形成商贸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副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主城的副中心。教育资源。具有和副城规模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从小学到高中多个级别的中幼级教育体系,能够为居民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居民选择副城的重要因素。医疗设施。具有中等城市的医疗卫生设施,有相对齐全的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可以借助主城优势的医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专题研究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送审稿)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8月目录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一)工作原则 (1)(二)工作阶段 (1)1、前期阶段 (1)2、纲要阶段 (2)3、成果阶段 (2)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一)前期阶段 (2)1、工作方案 (2)2、意见梳理 (3)3、采纳情况 (4)(二)纲要阶段 (5)1、社区宣传 (5)2、问卷调查 (6)3、社区访谈 (6)4、采纳情况 (8)(三)成果阶段 (8)1、工作组织 (8)2、问卷设计 (9)3、参与对象 (9)(四)区县部门意见 (10)1、基本概况 (10)2、分析采纳 (11)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2)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10、关于住房规划 (33)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4)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和初步编制要求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和初步编制要求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项目基本情况和初步编制要求一、项目名称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二、项目背景龙潭新城位于南京市东部栖霞区境内,境内有南京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龙潭港、沪宁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沿江高速等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有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保税物流园、江南水泥厂等资源,是宁镇扬经济合作圈中的重点地区,也是南京市参与长三角沿江产业带竞争的重要门户地区。

新一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批成果)对龙潭新城的定位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业新城,引导发展现代物流、外贸加工,以及临港发展的先进制造业;2020年人口规模约12万,用地规模约38平方公里。

2009年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物流园和三江口工业园等进行整合,在龙潭新城成立开发区东区,将龙潭新城推向发展的快车道。

为充分发挥龙潭新城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应对南京港-12.5米水深疏浚,建设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在上位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急需对现行《龙潭新城总体规划》回顾总结并进行修编,进一步明确龙潭新城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跨行政区域用地布局和设施安排,推动新城科学有序发展和建设。

三、项目编制依据和参考规划编制应遵从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及要求,还应依据或参考以下规划成果: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报批稿),2009年;2、南京都市区东部次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09年;3、龙潭新城总体规划,2004年;4、栖霞区三江口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5、南京龙潭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6、规划范围内其它已批准的规划审批成果。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西至九乡河,北至长江,东、南至南京市行政市界,面积约112.4平方公里。

从用地布局完整性和发挥龙潭港口优势要求出发,可对临近的句容市下蜀镇用地提出统一规划布局引导要求。

规划研究范围:应包括邻近龙潭新城的周边地区,根据需要扩大到南京东部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包括仙林副城、句容市宝华、下蜀等地。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一)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

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言为更好地落实修编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内容,加强规划对各区县发展建设的引导,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各区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规划安排,以指导各区县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玄武区是南京六城区之一,也是主城的核心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玄武湖风光带,是南京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绝佳风貌特色城区。

同时,玄武区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要政府机关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机构所在地,是南京市的行政、文化与经济中心。

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玄武区自身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品质的再提升,这是玄武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规划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立足点。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功能定位南京市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人文绿都标志区;高端产业引领区。

发展策略湖山为心,分片整合,四极提升,全区统筹湖山为心:“一山”、“一水”凸显了玄武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精髓。

分片整合:受制于自然地形阻隔,玄武区应该注重分片组团状的发展,强调各片区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加强各片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
1.总规回顾
2.总体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等)
3.区域合作
4.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城乡人口分布、城乡统筹)
5.都市区(土地利用、中心城区、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
6.综合交通(铁路、公路、航空、货运物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道路、跨江通道、公共交通-轨道及路面、静态交通)
7.名城保护
8.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公共设施配套)
9.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障)
10.产业布局(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科技产业)
11.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绿地系统)
12.岸线利用(城市生活岸线、港口产业岸线)
13.市政设施(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
14.综合防灾(防洪、抗震、消防)
15.地下空间
16.总体城市设计
17.规划实施(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策略)。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

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

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

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

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

“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说明总体规划说明书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总体规划(2014—203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组员: B12090601 宋倩雯B12090603 张亚萍 B12090612 吴金慧指导老师:翟青2015年6月25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二、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二章城镇性质、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镇性质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战略第三章城镇规模一、人口规模二、用地规模第四章城区用地布局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五章产业空间指引(发展指引)一、经济发展概况二、产业结构现状特征三、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四、空间布局第六章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对外交通现状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一、绿化建设现状二、规划期限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指导思想五、规划原则六、规划建设任务七、规划目标八、规划布局九、规划内容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一、六合区规划编制情况二、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三、片区层面规划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附录:任务分工第一章基本概况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区域现状概况11、地理位置西与浦口区相连,南与栖霞区隔江相望,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六合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南京市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壤,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区内水域面积大,资源丰富,长江在南侧通过,滁河在中间穿越,气候条件适宜,四季分明,生物种群丰富,矿藏品种较多。

是国家东部地区现代工业基地,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地区重1数据来源于六合区百度文库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与浦口区共同构成南京江北新区。

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见诸史端,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民风淳朴。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六合区地处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

六合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拥有4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属长江下游“金三角”经济区。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京沪铁路
宁合铁路
北沿江铁路
宁芜铁路
宁连城际
宁杭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宁合城际
宁安城际
宁通城际
宁杭城际
京沪高速铁路
扬马城际
宁常沪城际
京沪铁路
沪宁城际
宁启铁路
南京南站
南京站
紫金山站
林场站
江浦站
综合货场
辅助客站
主要客站
*
国家级大型枢纽型机场、国家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 重要的国际定期航班机场、通往东亚地区的门户机场,远程航线衔接国家快速铁路网的枢纽点; 飞行区等级为4F,远期规划两区四跑道,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0万吨。
三、植物资源: 南京市地处长江两岸丘陵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为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最繁多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分类则植物种类以前者为主。植物种类呈现出有落叶阔叶林逐步过渡到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现象。次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常绿枯叶林为主,而人工植被则以农田植被和人工造林为主,其中农田植被面积分布广泛。
依托港口:龙潭、滨江、江北化工 园、桥林七坝物流基地。 依托铁路:永宁、尧化门物流基地。 依托机场:禄口空港、六合空港物 流基地。 依托公路:上坊农副产品、新集农副 产品、雨花、湖熟、永阳、 淳溪物流基地。
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确保30%,力争35%,老城、市级中心区、跨江与重要轴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60%以上。
高淳
句容
仪征
滁州
和县
马鞍山
溧水
金牛湖
*
市域快线:7条 城区干线:6条 局域线:4条 车站:351座

南京市浦口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若干问题

南京市浦口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若干问题

南京市浦口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若干问题的探讨田娜1,谈永锋2,张开龙3,王欹3(1.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6;3.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25)摘要:城市排水专项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决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

以南京市浦口区排水专项规划修编为例,探讨了排水规划中的若干难点问题,主要包括排涝标准的确定、排水体制的选择以及加强排水规划与相关方面的技术衔接。

编制排水专项规划需要有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支撑,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力求为其他城市编制排水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排涝标准;排水体制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4602(2012)24-0023-05Discussion on Several Problems in Revision of Special Planning forUrban Drainage in Pukou District,Nanjing CityTIAN Na1,TAN Yong-feng2,ZHANG Kai-long3,WANG Qi3(1.Urban Planning,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18,China;2.Nanjing Wate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Co.Ltd.,Nanjing210006,China;3.Nanjing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Nanjing210025,China)Abstract:Special planning for urban drainage,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urban master planning,has a critical impact on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lays a decision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 city,which is quite significant to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Taking Pukou District,Nanjing City as an example,several thorny issues on special planning for urban drainage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determination of drainage standard,selection of drainage system and enhancement of technical link between the drainage planning and the related parties.Both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re the premise of compiling a special planning for urban drainage.This study will provided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in compiling the special planning for urban drainage.Key words:special planning for urban drainage;drainage standard;drainage system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是城市工程专项规划之一,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正确地指导和管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专题研究报告公众意见采纳情况报告(送审稿)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8月目录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 (1)(一)工作原则 (1)(二)工作阶段 (1)1、前期阶段 (1)2、纲要阶段 (2)3、成果阶段 (2)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 (2)(一)前期阶段 (2)1、工作方案 (2)2、意见梳理 (3)3、采纳情况 (4)(二)纲要阶段 (5)1、社区宣传 (5)2、问卷调查 (6)3、社区访谈 (6)4、采纳情况 (8)(三)成果阶段 (8)1、工作组织 (8)2、问卷设计 (9)3、参与对象 (9)(四)区县部门意见 (10)1、基本概况 (10)2、分析采纳 (11)三、成果草案公众意见梳理和采纳情况 (11)(一)总体评价和认识 (11)(二)公众意见和规划采纳情况 (15)1、关于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 (16)2、关于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7)3、关于城市发展方向和重点 (19)4、关于产业发展与布局 (20)5、关于城乡交通规划 (22)6、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3)7、关于市政和综合防灾规划 (28)8、关于公共设施规划 (29)9、关于绿地与环境景观规划 (30)10、关于住房规划 (33)11、关于规划实施政策 (34)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期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纲要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果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众参与的工作组织(一)工作原则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认真贯彻《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方针,高度重视公众参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并实施了“全过程、全方位”的公众参与方式,将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项涉及南京全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通过强化城乡规划工作的社会监督,提高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阶段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2006年市政府决定并经建设部同意启动修编工作起,经历了前期技术准备、编制纲要成果、形成正式成果等三个阶段。

前期技术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总体规划实施回顾评价,拟定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从2006年底进行了五家规划设计单位“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竞赛;编制纲要阶段以2008年7月召开全市修编工作动员大会为标志,开展了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研究工作,2009年4月形成了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并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建设厅组织的联合审查;正式成果阶段从纲要成果通过部省联合审查开始,结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区县意见编制形成城市规划正式成果,正式成果草案形成后于7月2日到31日进行了公告。

按照“全过程、全方位”公众参与的要求,每个阶段都针对规划修编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公众意见征询活动,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保障广大市民、单位的知情权、参与权提供支撑。

1、前期阶段在2006年市政府决定并经建设部同意启动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后,从2007年9月开始,市规划局联合《南京日报》等新闻媒体,就即将开展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媒体调查和社区调查,对确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和指导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启发。

2、纲要阶段在2008年7月开始的纲要成果编制过程中,市规划局联合专业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进行专题调查,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就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方案的主要内容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

该项工作在2009年上半年用1个半月时间进行社区走访、随机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加强社会各界对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了解,广泛听取公众对总体规划方案的意见,进而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提出了众多有价值的建议。

3、成果阶段在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编制完成后,根据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从2009年7月2日开始,市规划局将规划成果草案在规划展览馆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公告(以下简称成果公示),并同步在网上同步公布征求意见,同时规划成果草案还到十三个区县进行了宣传和市民意见征询,参与的公众对城市规划成果草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整个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在形成规划方案初期和规划方案形成后,通过座谈走访的方式,市各有关部门、十三个区县政府和有关省级以上开发区、地区建设管委会等都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以下简称区县部门意见),对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综合交通规划、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对科学确定规划方案、协调地区发展和整体布局的矛盾、充分反应地区发展实际要求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况(一)前期阶段1、工作方案此阶段开展的公众意见征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科学确定规划修编工作的重点,正确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和技术路线提供重要参考,公众意见征询的重点是南京当前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未来城市空间布局思路和重点的建议。

该项活动从2007年9月开始,用近一年时间,于2008年9月完成调查分析工作。

本次市民意见咨询活动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覆盖南京市十三个区县。

市民意见咨询的调查问卷综合采用了报刊问卷、送发问卷、网络问卷、访问问卷等四种方式。

本次市民意见咨询核心是听取市民对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意见和建议,将市民最关心涉及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内容分为总体目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化系统完善、城市交通改善、公共设施改善、城市中心区发展建设等6个方面,每个方面分为3-4个选项,便于市民在较为专业的问题中迅速选择符合自身意愿的选项(详见附表1)。

2、意见梳理本次市民意见咨询共分发问卷30000份,合计回收问卷15965份,其中包括市民来信24份、规划进社区838份、规划展览馆1306份、相关单位13648份、网络问卷131份。

参与市民身份构成依次为企事业单位人员占50%,社区人员占19%,其他占14%,机关干部占12%,驻宁单位占5%。

参与市民居住地点构成依次为江南八区占63%,新三区(江宁、浦口、六合)占31%,高淳溧水占6%,与全市人口居住地点结构相比,高淳、溧水的居民偏少。

从市民填写问卷反馈的意见看,在总体目标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城市功能定位(45%)、总体空间布局(34%)、城市规模(21%)。

在绿化系统完善方面,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街头绿地(44%)、道路绿地(36%)、郊野公园(20%),“街头绿地”建设仍是未来完善绿化系统工作的重点。

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文物古迹(53%)、历史街区(25%)、近现代建筑(22%)。

在交通改善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公共交通(50%)、道路网架(30%)、停车场(20%)。

其中市民对公共交通的关心程度远高于后两者。

在公共设施完善方面,市民最关心的内容依次为:社区服务设施(30%)、医疗卫生设施(29%)、文化体育设施(24%)、老年设施(17%)。

在这个阶段,为充分听取市各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意见,规划修编单位一直很注重听取十三个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意见,走访了各区县单位和市有关部门,其中部分重点区县、开发区还多次走访沟通;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主编单位还对周边都市圈城市进行了调查和座谈,与相邻市县开展了技术协调对接会。

3、采纳情况前期阶段市民意见咨询结果,对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发挥了重大的指导作用。

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公众意见的基础上,规划主管部门和编制单位明确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依此制定了相应的修编技术路线(见图1),并根据市民最关心的内容和总体规划必须解决的重点难点,制定了专题专项研究计划,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专家领衔编制18个专题研究和18个专项规划(见图2)。

图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技术路线图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二)纲要阶段纲要阶段的公众参与活动,由南京市规划局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联合完成。

本次公众参与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成果为主要内容,以南京市8个城区所有具有参与能力的常住人口为参与对象。

通过总规纲要内容在社区的调查和访谈,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有更加直接、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让公众了解总规纲要的内容;并希望尽可能的收集公众对于南京总体规划的意见,将这些意见整理和梳理,为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草案的进一步修订以及日后的实施提供咨询和支持。

整个参与过程分为三步:一是南京市总体规划的社区宣传;二是公众参与南京市城市规划问卷调查;三是对公众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深度访谈。

1、社区宣传社区宣传的形式主要有宣传海报和宣传单页两种。

宣传海报在社区人员聚集、人流量大的地点轮流摆放(详见附表2)。

宣传单页在各个社区对居民进行一对一的发放,每一份宣传单页最后都附有意见反馈表(详见附表3)。

为了可以在对比的基础上更好地验证社区宣传的效果,在社区问卷调查抽取的8区当中,根据地区差异和代表性的原则立意抽取5区,然后在每区两个街道当中随机抽取一个街道,其包括的两个社区即为宣传的目标社区。

本次社区宣传海报的内容围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1)南京城市的性质与定位是什么;(2)未来南京城市影响力有多大;(3)未来南京有多少人住;(4)未来南京的城镇将沿着什么发展;(5)未来南京的城市体系将是怎么样的;(6)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是什么样的;(7)未来南京的铁路网将是什么样的;(8)未来南京有多少火车站;(9)未来南京的公路网将是什么样的;(10)南京未来的轨道交通将是什么样的;(11)今后将如何进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共十一项内容。

而宣传单页选取总体规划修编内容中,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三方面内容,即综合交通、社会服务和市政工程进行宣传。

从宣传单的发放情况来看,每个社区发放的宣传材料都在1800—2000份之间。

十个目标社区共发放近20000份宣传单页。

通过对比未宣传社区和已宣传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发现:此次城市规划的社区宣传工作提高了社区公众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公众在接受和认可社区宣传这样一种形式的同时,对自身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作用有了积极地转变;由此,公众参与南京城市规划的意愿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