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合集下载

血液标本知识

血液标本知识

血液标本知识血液标本是在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很多关于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掌握血液标本知识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和常见检测项目等相关内容。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前准备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采集器械和试剂应事先准备齐全,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试剂盒等。

其次,采集现场应做好消毒,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的无菌和洁净。

另外,也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和相关的病史信息。

2.采集方法常见的血液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

静脉采血通常在掌静脉或肘静脉处进行,这需要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和采血管。

指尖采血一般用于无法采集足够量静脉血的情况,例如测血糖。

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采集血液的体积和流速,避免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

3.采集后处理采集后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首先,采集管要进行标示,包括患者的信息和采集时间等。

其次,应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或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进行前处理。

二、血液标本的处理1.分离血清与血浆血液采集后,可以通过离心的方法将血液分离为血清和血浆。

血清一般是采用干净的离心管,在离心后,管中的血液上层变为血清。

血浆则是整个血液离心后得到的,它含有凝血因子。

对于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血液形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2.保存血液标本保存血液标本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血液标本的保存温度应在合适的范围内,通常是2-8℃。

其次,应避免血液标本的震荡和污染,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为了方便管理和诊断,每个血液标本都应有清晰的标示,包括患者的信息和采集的时间等。

三、常见检测项目血液标本可以进行多项不同的检测项目,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检测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项检测项目,它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

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血浆凝固实验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血浆凝固实验之前,需要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1.采集工具准备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准备好采血器、采血针、试管、标本袋等工具。

2.采集前准备在采集血液标本之前,需要先做好采集现场的清洁消毒工作,包括洗手、戴手套、擦拭采集部位等。

3.采集方法采集血液标本的常用方法有静脉采血和指尖采血两种。

静脉采血需要在患者的静脉血管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而指尖采血则是通过对患者的指尖进行刺破,将其血液吸取到试管中。

二、血液标本的处理1.血液标本的保存采集完血液标本后,需要将其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血液样本的变质和凝固。

一般情况下,采集后的血液标本需要放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

2.血液标本的离心在进行血浆凝固实验之前,需要先进行血液标本的离心处理,以获取清晰的血浆样本。

离心处理可以通过离心机进行,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入离心管中,以一定的速度和时间进行离心处理。

3.血液标本的分装离心处理后的血液标本可以分装到干净的试管或离心管中,以备进行血浆凝固实验。

在分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标本的编号和信息记录,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追溯性。

三、血浆凝固实验的注意事项1.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血浆凝固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进行准备和校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操作在进行血浆凝固实验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包括加样、搅拌、计时等步骤。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稳定和标本的处理方法。

3.结果判读在进行血浆凝固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判读和分析,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在结果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结果的可比性和参考值的应用。

四、实验后处理在血浆凝固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报告,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医院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医院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一、检验申请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齐全,用词规范、字迹清楚、避免涂改;不同标本类型最好分开申请对于被检者的特殊情况,应当在申请单上注明,供检验人员判断结果参考;检验科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检验项目申请和送检标本存在的问题和疑问;对于不合格检验申请单和不合格送检标本按照“医学检验工作制度”进行登记、处理;对于漏填或错填申请科室的检验申请单,检验科一律禁止发送检验报告,必要时送交医务科处理;二、病人准备医护、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做好准备考虑饮食、运动、生理周期、疾病及药物等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一控制饮食(1)大多数检验项目都要求在早晨空腹采血,咖啡、浓茶、高糖及可乐类饮料也应禁食;(2)肝功、血脂、凝血等项目要求禁食12-16小时,且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止高脂肪、高蛋白饮食;(3)饮食对血脂检验影响重大,至少应当在抽血前的三天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4)在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之前,待检者应禁食肉类3天,不饮咖啡和茶,停用利尿剂,实验前避免剧烈运动,饮足量的水;二避免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如VitC、雌激素、降血脂药等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血、尿、便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抗生素应用将对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申请检验前医生应该了解待检者近期及当前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在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明显影响时,应当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或以电话或其他方式告知相关检验人员;举例:降血脂、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它激素制剂等可影响血脂检验结果;应根据药物特性,在作血脂检验前停药数天至数周;如不能停药,应记录用药情况,恰当评估药物及检验结果的影响;三避免运动影响(1)剧烈运动可以使许多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甚至持续24小时以上,因此剧烈运动之后不能立即抽血;快步行走之后至少应休息10-15分钟后再抽血;(2)应在平静状态抽血,避免情绪激动;四注意生理差异临床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及评估检验报告时,应考虑性别、年龄、昼夜节律、季节变动、生理周期如怀孕、月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与必要指导;五注意体位要求(1)许多血浆生化成分在站、坐、卧三种不同体位时有明显的浓度差异;(2)静坐5-10分钟后以坐位从肘静脉采血为最佳;(3)卧床患者可卧位采血;三器材选择1一般采血可采用质量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从动脉采集血气标本,以采用玻璃注射器为佳,可以减少血液中氧气的弥散;2采用注射器采血时,7号22G或8号针21G为标准抽血用针,针头过细容易产生溶血;3采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已成为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溶血,凝血及采血量不准的差错;4采集抗凝血液标本时,血标本采用的抗凝剂的种类及浓度、体积必须正确无误;四、采血操作一正确选择血标本种类1大多数检验项目生化、免疫、凝血、血培养、交叉配血等采用静脉血标本;2血气分析最好采用动脉血标本,也可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如新生儿;3血常规检验全血细胞分析可以采用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但除非静脉抽血确实困难者如:新生儿、幼儿、老人、肥胖者、严重烧伤患者、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病危患者,或者必须为治疗保留静脉者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考虑采用末梢血外,其他人应采用静脉血;二正确选择采血部位1末梢血标本可从手指采集,采用耳垂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的做法已废止;新生儿可以从足跟,、大指采血;2动脉血标本常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及婴儿可从头皮动脉或脐动脉采血;3静脉血标本常从肘前静脉、腕静脉采血,小儿和新生儿有时从颈静脉和前囟静脉;4禁止从输液三通管采血输液成分回流、输液管内残留液体成分都将极大地影响检验结果;三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1一般应在输液结束30分钟以后采血;2抢救过程中必须一边输液一边采血时,应避免从正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应避免输液成分混入血液标本;3输液时采血应当遵从“远端原则”:---选择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无输液的其他肢体如足部静脉采血;---在四肢静脉都输液时,可以选择在输液静脉的远心端静脉血流的上游采血;(4)急诊、抢救过程中在输液的同时采血,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四避免消毒酒精引起溶血静脉穿刺处消毒酒精未干就采血,容易引起标本溶血;三合理使用止血带(1)止血带不能扎得过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抽血时,见到回血就应该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该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2)血脂项目、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3)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以上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错误诊断;(4)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六“一针见血”、抽血顺畅;1许多检验项目,尤其是涉及出凝血机制的项目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项目等均要求做到“一针见血”、抽血顺畅;2“一针见血”、抽血顺畅,可以有效防止溶血、减少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血液成分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溶血造成红细胞内成分的释放、血管损伤导致凝血机制的激活,对很多检验项目将产生明显影响;七控制抽血力度1用注射器抽血应避免大力拉、推针栓,以免血细胞因过度挤压而增加溶血;2抽血时大力抽拉针栓,还易使血液产生气泡;气泡是导致溶血、蛋白酶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3从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应让血液自动流入针筒,不要用负压抽取血液,以免增加血液中气体挥发及产生溶血;八血液标本采集顺序1注射器采血可以一次性采集足量血液,然后立即依如下顺序分装各标本管:血常规、凝血、生化、免疫;2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第一管最好不作为凝血检验标本最大限度的降低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造成血液成分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医生申请凝血检验项目时最好考虑与血常规或其他检验项目一起采血;3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血清标准管,红色、橘红色或黄色、凝血标准管蓝色、其他管;4采集末梢血标本的顺序应当是:擦去第一滴血,依次采集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的标本;九减少针头导致的溶血1如果使用注射器抽血,应先卸掉针头,再沿试管壁将血液轻缓的注入试管;2通过针头将血液推入试管血液细胞二次通过针头,尤其是用力推送将增加血液细胞受挤压而破碎的机会,导致溶血;十准确控制标本量1抗凝血标本的体积必须准确——真空采血管的标签上都有体积标志黑色小方块;抗凝血标本的体积误差必须控制在5%以内如2ml凝血标本管的血液体积误差应不大于;2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不符合要求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血液体积太多——抗凝剂比例太少,容易产生凝块;血液体积太少——抗凝剂体积相对剩余,血液成分过度稀释,且使血细胞渗透压降低而产生变形或溶血,PT和APTT时间假性延长;十一尽快与抗凝剂彻底混合(1)需要抗凝的血液标本,抽血后应立即将血液注入含抗凝剂的标本管,并使血液与抗凝剂彻底混匀,避免血液凝固;(2)真空采血管以颠倒5-8次为标准操作,动作应迅速而轻柔;用力振荡、产生气泡也不可避免产生溶血;(3)如果管中抗凝剂为液体,应当使粘附在管壁、管盖上的抗凝剂能够全部与血液混合;(4)对于出凝血项目、血常规、白细胞表面抗原分类检测等项目,血液标本出现凝固即使少量细胞凝聚均为不合格;五、血液标本保存一血液标本的保存要求1采血后应将标本管直立、静置、避免震荡、摔落;2所有标本最好都采用有盖容器存放,防止灰土,杂物混入,减少水分、气体蒸发,避免标本溅洒,污染;3标本应保存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某些检验项目要求避光保存血液标本;4标本一般应室温保存,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5特定项目的血液标本需要低温保存如血气标本应将封闭的血液立即冷冻至4℃然后送检;6血液标本全血、血清或血浆低温保存,应当在检验人员指导下进行;二血液标本应立即送检1血液标本不应在临床科室保留,应尽可能立即送往检验科室;2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及时处理标本立即检验、低温保存、分离血清后低温或常温保存等;三血清标本的有效检验时限1血气分析-----必须立即送检,应当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2凝血因子、细胞因子目前我院尚未开展及激素检验------必须立即送检,即刻检测或冻存标本不适合采用早晨统一采血、统一送血的方法;条件具备时,应在实验室采血;3凝血项目、电解质项目、肝功及多数血清酶类生化项目-------应尽快送检,在2小时内检验;4血常规项目------应在4小时内完成检验;5血培养项目-------应在采血后尽快放入35℃培养箱中,超过2小时可能降低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6多数抗原-抗体检测项目-------全血室温4℃为佳可保存24小时,或分离血清-20℃保存;7在环境温度超过30℃的条件下,所有标本都应尽快送往检验科室;8有些临床科室早晨抽血时间过早,至送检时标本已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标本因细胞代谢、溶血、蒸发等原因造成许多项目偏差,如:钾、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红蛋白、酸性磷酸酶等升高,钠,血糖等降低;检验科建议:住院病房早晨抽血时间应控制在6:30以后,标本应在8:00左右送至检验科;四血培养标本的特殊要求1确保无菌采血,严防标本污染;2血培养瓶接种的血液量一般为:成人10ml,儿童4ml,幼儿1-2ml;接种的血液过多易引起假阳性;3做厌氧培养的血液标本,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注入专用厌氧培养瓶内;4如果同时做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应先将血标本接种厌氧培养瓶,然后再接种需氧培养瓶;六、血液标本运送1标本应从采集地点直接送往检验科室,不应在其他地点放置;2以上血液采集、保存过程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应当得到满足;必须避免剧烈震荡、血液溅洒、光线照射、异物混入等情况的发生;3交叉配血的输血者血液样本,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或专职运送人员直接送往检验科血库;禁止其他人员或受血者家属执行血样运送任务;4外送检验标本应当接受检验人员对标本种类全血、血清或血浆、标本容器、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以及运送保存温度等方面的指导;七、其他一正确处理不合格标本1检验科室在核收送检标本时,对不合格检验标本应当拒收;2临床科室在证实标本不合格之后应当重新采集标本送检;严禁诸如“将因出现凝集而被拒收的血常规在挑出凝块之后重新送检”之类的严重错误发生;二标本溅洒事故的处理1从标本管溅洒出来的血液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作为标本送检;2严禁将同一个待检者含不同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严禁将不同待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3如果发生标本溅洒事故,应当立即对被污染物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一、静脉采血法1.用物同静脉注射法,备干燥注射器(5-10ml),7号针头,标本容器(按需要备干燥试管、抗凝管或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等。

2.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按静脉穿刺法采取所需血量,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因血液中细胞的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如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是细胞外的20倍,细胞内的某些酶含量也较细胞外高,如发生溶血,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如需作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时,抽取血液后,应立即注入有石蜡油的抗凝试管中,注入时针头应插入石蜡油面以下,以隔绝空气,立即送验。

否则血液中二氧化碳逸出,使检验结果降低,影响准确性。

(3)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止污染。

静脉采血后,将血液注入培养瓶内,一般培养标本用肉汤培养瓶,如做伤寒杆菌培养则备胆汁培养瓶。

临床常用的培养瓶有两种,一种是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

瓶内盛培养液约50ml,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剔去,用2%碘酒和70%酒精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摇匀后送验。

另一种是三角烧瓶,瓶口以棉花塞子及纸严密包封,使用时先将封瓶纸松开,取血后将棉塞取出迅速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瓶口,将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再将棉塞经火焰消毒后盖好,扎紧封瓶纸送验。

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因血中细菌数目较少,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取血10-15ml.(4)采血完毕,连同检验单及时送验,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应经消毒液浸泡集中处理。

血液标本采集所需血量视检验目的而定,各医院检验方法不同,其采血量也各异。

下面介绍常用检验项目全血、血清标本和放射免疫检验采血量与要求(表17-1,17-2,17-3,17-4)。

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检验标本采集方法

⾎液检验标本分为全⾎、⾎浆、⾎清等。

全⾎标本主要⽤于临床⾎液学检查,例如⾎细胞计数和分类、形态学检查等;⾎浆标本适合内分泌激素、⾎栓和⽌⾎检测⾎清标本多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按照⾎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静脉⾎、动脉⾎和⽑细⾎管⾎三种。

绝⼤多数检查采⽤静脉⾎,少数检查如⾎⽓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测定等需要采集动脉⾎,⽑细⾎管⾎主要⽤于各种微量法检查或⼤规模普查。

下⾯是店铺精⼼收集的⾎液检验标本采集⽅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静脉⾎采集⽅法、注意事项和采集样品所⽤材料的安全处置 1、⽌⾎带或压脉器:采集静脉⾎时,⽌⾎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 40 秒为宜,否则容易引起淤⾎、静脉扩张,并且影响某些指标的检查结果,如乳酸升⾼、pH 值降低、K + 、Ca 2+ 、肌酸激酶升⾼等。

2、采⾎时间与部位:⼤多数化验检查要求清晨、空腹、采集静脉⾎应尽可能避免在输液同时取⾎,输液不仅使⾎液稀释,⽽且对实验室检查结果发⽣严重⼲扰,特别是⾎糖和电解质。

3、避免溶⾎、杂质污染:采⾎器具必须⽆菌、⼲燥、洁净.避免特别⽤⼒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引起的溶⾎。

因为红细胞的某些成分与⾎清(浆)不同,样本溶⾎可使红细胞某些成分释放,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

4、⾎样的采集:⾎样要求在每⼀天的同⼀时间采集,理想的时间是早晨 7:00 到 8:00,尤其是监测为⽬的时,更要保证标本采集时间的统⼀。

最后⼀次⾷物和液体摄⼊应在前⼀天下午 6:00 到 7:00(急诊检验例外)。

⾎样采集应在不服药期间,如在早晨服前。

⾎样采集时,患者应仰卧位,采⾎点应在同⼀静脉区,通常为⼿臂静脉。

5、标本采集后须⽴即送检,放置过久影响检验结果。

当取⾎不顺利时,切忌在同⼀处反复穿刺,易导致标本溶⾎或有⼩凝块,影响检测结果。

6、采集⾎培养标本时应先注射厌氧瓶,尽量减少接触空⽓时间。

7、微量元素测定采集标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离⾦属。

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成年人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在医疗诊断和疾病治疗过程中,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是一项重要的操作。

本指南旨在为成年人的静脉血液采集提供一些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一、术前准备1.仪器准备:确保采血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和材料准备充分,包括适量的血管穿刺针、采血管、一次性手套、消毒剂、胶布等。

2.患者告知:在进行静脉血液采集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采集过程,并获得其知情同意。

3.患者准备: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如坐立或平卧,并告知患者血液采集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

二、操作步骤1.洗手:采集者需认真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2.静脉选择:根据经验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合采集的静脉。

常用的静脉有前臂的桡动脉和尺动脉,以及手背和手腕的静脉。

3.皮肤消毒:采用消毒剂擦拭采血部位,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碘酒等。

消毒时要遵循从内到外、由下向上的原则。

4.血管穿刺:以血管穿刺针沿着血管方向刺入皮肤,并保持适当的角度和深度。

穿刺后迅速进入血管,观察血液回采情况,确认穿刺准确。

5.固定采血管:将采血管连接在穿刺针上,并用胶布固定,避免血管脱出或漏血。

6.采集血液:通过采血管获取足够的血液样本,根据需要选择抽血量。

在采血过程中,可以适度旋转或轻轻按压采血管以促进血液流出。

7.停止出血:采集足够的血液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并用干净的棉球轻按穿刺点,直至止血。

8.处理标本: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移入采血管收集管或试管中,轻轻倒置数次以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9.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物品放入医疗废弃物容器中,确保安全处理。

三、注意事项1.遵循无菌操作:在整个采集过程中,采集者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2.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针头规格,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

3.尽量避免静脉破裂:穿刺时要避免过度插入或过度旋转血管穿刺针,以免损伤静脉导致血液外溢。

4.观察采血部位:在采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采血部位是否有血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南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南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是指根据医生的指示,采集患者体内的生物物质(如血液、尿液、粪便、脑脊液等),用于进行各项检验项目的分析和诊断。

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标本的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标本采集的规范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指南:1.术前禁食:一些检验项目需要空腹标本,患者在采集血液、尿液等样本之前通常需要至少8小时的禁食。

2.采集工具和容器选择: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如血液采集针、尿液采集杯、粪便采集器等。

同时,选择干净、无菌的容器,以确保采集的标本不被污染。

3.采集前的准备:在采集血液标本前,患者应该静坐或卧床休息数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防止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在采集尿液标本前,应先进行外阴清洁,以避免细菌的污染。

4.采集步骤:在采集时要求医务人员佩戴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使用干净、无菌的血液采集针进行穿刺,采集适量的血液。

采集尿液标本时,应注意将尿液标本采集至尿液采集杯中,并确保杯盖紧闭,以防止尿液的污染。

5.标本保存和运输:采集后的标本应及时送到检验科室进行分析,以避免标本质量的变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和温度变化,以确保标本的稳定性。

6.记录标本信息:在采集标本时,应准确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采集标本的日期和时间、采样部位等,以便于后续的标本追踪和分析。

7.标本处理规范:不同的标本类型有不同的处理规范,如血液标本需要抗凝剂处理,一些标本需要稀释或离心等。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标本类型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标本处理。

总之,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是确诊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准确性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相关指南进行采集操作,并保证标本的准确记录、及时运送和规范处理,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标本采集方法

血标本采集方法

血标本采集方法血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采集方法对于后续的检验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采集前准备。

在进行血标本采集前,首先需要检查所使用的采血针和采血管是否完好无损,确认采血针的封套是否完整,采血管的标签是否清晰可辨。

同时,需要准备好适量的消毒酒精棉球、止血带、手套等工具。

2.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肘窝内侧的前臂静脉、手背的掌背静脉等。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尽量选择较为粗大、表浅的静脉。

3. 采血前消毒。

在采血前,需要先用消毒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避免在采血过程中引入细菌,造成感染。

4. 采血操作。

戴好手套后,用止血带对患者的上臂进行一定的压迫,使静脉充盈。

然后使用采血针刺入静脉,将采血管连接到针头上,并逐渐放松止血带,让血液顺利进入采血管中。

采血完成后,拔出针头,用干净的棉球进行止血,并贴上胶布固定。

5. 采血后处理。

采血完成后,需要将采血管上的标签填写清楚,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采血时间等信息。

然后将采血管妥善保存,送至检验科室进行后续的检验。

在进行血标本采集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采血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的无菌,避免引入细菌造成感染。

采血后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避免出血过多导致患者不适。

采血完成后要及时填写标本信息,并妥善保存,以免标本混乱或丢失。

总之,正确的血标本采集方法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采集到的血标本质量良好,为后续的检验提供可靠的结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常用标本的采集详细分析标本

临床常用标本的采集详细分析标本

临床常用标本的采集详细分析标本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分析血液标本的采集对于临床评估和诊断至关重要。

以下是血液采集的步骤和分析的相关内容:1. 采集步骤:a. 准备工具: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试管、消毒棉球、胶布、证明单等。

b.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采血目的,解答相关问题,确保患者安心配合。

c. 准备站立或坐位的患者:将患者的手臂伸直,以便较好地暴露采血部位。

d. 手部消毒:用75%乙醇或碘酒彻底擦拭要采血的部位,使其干燥。

e. 选择采血部位和针头:通常选择患者上臂内侧的肘窝处,握紧拳头使静脉暴露,使用一次性采血针。

f. 采血针入针:以15-30度的角度将针头插入静脉,直到见到血液回流。

g. 采集血液:根据需求,选择适量的血液量,打开采血针上的盖子插入采血管内。

h. 采血结束:轻轻拔出针头,放置棉球在采血点上,用胶布固定。

2. 血液分析:a. 血常规分析:主要分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用于评估机体的贫血、感染和出血风险等情况。

b. 血糖分析: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评估机体的糖尿病和低血糖等情况。

c. 血脂分析: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d. 血气分析:通过分析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平衡等指标,来评估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

e. 凝血功能分析: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是否正常,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分析尿液标本的采集旨在评估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

以下是尿液采集和分析的相关内容:1. 采集步骤:a.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采尿目的,解答相关问题,准备尿采集容器。

b. 手部清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将双手擦干。

c. 选择采尿方式:根据需要选择早晨尿、随机尿或24小时尿等方式。

d. 采集尿液:女性将阴部用清水冲洗,取中段尿,男性将包皮拉回,用清水清洗,取中段尿。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时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的方法
根据危害评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预防性治疗, 如接种乙肝疫苗、服用抗病毒药物等。
感染性指标监测
职业暴露者的感染性指标检测
立刻对职业暴露者及污染源标本进行血行传播病原体感染性 指标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
Catalogue
目录
01 采血物品的准备 02 采血前患者的准备 03 静脉穿刺操作 04 血液标本采集 05 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处理 06 拔针与穿刺点止血
01
采血管的选择
真空采血管的优点
真空采血管的使用为血液标本采集带来 了极大的便利,其封闭式设计可以有效 避免标本的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此外,真空采血管中的添加剂可以 根据不同的检测需求进行选择,满足临 床多样化的检测要求。
直至出血停止。不宜曲肘按压,以
免增加出血风险。
穿刺点止血的方法
01
压迫止血的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棉球或纱布等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按压时间至少5分钟,直至出血停 止。
02
止血后的处理
止血后,可用无菌敷料对穿刺点进行包扎,以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如出现血肿或淤青, 可在24小时内给予冷敷止血,24小时后可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
患者因止血带过紧或过松而产生的不适感。
非一次性止血带的消毒
在使用非一次性止血带时,每次使用后进行规范消毒是 必要的。这可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消毒剂的选择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酊与异丙醇复合制剂、葡萄糖酸洗 必泰、聚维酮碘与乙醇复合制剂等。这些消毒剂可以有效杀
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减少采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医院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医院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医院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准确的血液标本采集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总结了一些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血液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洗手和戴手套:在每次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必须正确洗手,并戴好手套。

2.选择适当的采集部位:常用的采集部位有指尖、皱褶内侧、腕窝、前臂内侧等。

根据患者条件和采集目的选择合适的部位。

3.选择合适的采集针和管:选择合适的采集针和管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选择采集针要尽可能的细,尽量减少患者疼痛感。

管子要根据采集目的选择,如需要血液细胞分析,就要选择含有适量的抗凝剂的管子。

4.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采集前检查针头是否完好无损,采集针是否能自由伸缩。

检查采集管是否已过期或过期的抗凝剂是否失效。

检查采集设备是否齐全。

5.术前准备:术前需向患者说明采集过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提醒患者注意水分摄入量,特别是需要进行尿液检查的患者,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二、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标本采集时间:血液标本采集的时间要尽量避免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摄入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一般来说,应采集晨起空腹标本,避免在患者进食后立即采集。

2.标本采集次数:根据临床需求,可以采集一次或多次血液标本。

如需要连续监测,建议采集多次标本,形成时间序列,以供分析。

3.标本采集顺序:如需同时采集多个标本,应先采集无抗凝剂的样本,再采集有抗凝剂的样本。

如需采集血清,则应先采集血清样本。

4.标本采集体位:患者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采用舒适的体位,保持肢体放松。

可以采用坐位或卧位,具体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5.静脉采集时的应激反应:部分患者对静脉采血会出现应激反应,如晕厥、出汗、恶心等。

在采集过程中,特别要关注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

6.标本容器的标识和保存:采集完血液标本后,要及时在标本容器上标识患者信息,并注意容器的封闭性,以防标本污染。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的采集及注意事项一、引言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准确采集血液标本对于确诊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疾病进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血液标本的特殊性,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二、采集前的准备1.洗手:采集人员应当充分洗手,并确保双手干燥,避免污染血液标本。

2.准备采集工具: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工具,如采血针、注射器、采血管等,并确保其清洁无菌。

3.告知患者:在采集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采集过程,告知可能的不适感以及采集后的注意事项。

三、采集过程1.选择采集部位:常见的采集部位有肘窝内侧、手背、指尖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

2.消毒:采集部位需进行消毒,一般使用75%酒精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时间应达到30秒以上,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采集。

3.采集方法:采血针应该快速穿刺皮肤,保持稳定的角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采集后,应轻轻拔出针头,并迅速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避免血液流失。

4.采集量:根据实际需要,采集适量的血液标本,避免过多或过少。

四、采集后的注意事项1.压迫止血:采集后应立即用纱布等进行轻柔的压迫止血,避免血液外溢。

2.处理采血针和采血管:采血针和采血管需放入专门的废弃物容器中,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3.观察患者反应:采集后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晕厥、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及时处理。

4.告知患者:采集后,应向患者告知注意事项,如保持休息、避免过度用力、适量补充水分等。

五、结语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因此,采集人员在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务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采集过程的规范和安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参考资料:。

血液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手册

血液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手册

血液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手册血液样本采集与标本处理是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手法对于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标本处理的步骤和要点,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帮助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

一、血液样本采集1. 采集前准备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医护人员需要检查采集工具是否准备充分,包括:细长的针头、血管穿刺针、采血管、适当大小的采血管、消毒液、绷带、标本袋等。

2. 采集操作步骤(1)洗手并戴好手套;(2)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3)用消毒液消毒采集部位;(4)选用合适的血管穿刺针和采血管;(5)将针头插入血管,确保血液自由流出;(6)将血液采集管按顺序采集;(7)抽出针头,进行压迫止血;(8)将采集好的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

3. 注意事项(1)采集前需征得患者的同意;(2)注意采集部位的选择,避免太靠近静脉瓣膜或有明显静脉曲张的部位;(3)采集时要注意避免空气进入血管,以减少血栓的发生;(4)遵循无菌操作,保证采集部位的消毒和采集过程的无菌。

二、标本处理1. 标本的分类和保存(1)血清样本:采集后放置在室温下,倾斜或轻轻摇晃,使血液与凝结剂充分混合,然后放在冰箱中冷藏,但不能冷冻。

(2)血浆样本:采集后需立即进行离心,将血浆分离并置于冰箱中冷藏。

(3)全血样本:采集后需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凝结,然后置于冰箱中冷藏。

2. 标本的运送(1)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将血液采集管放入相应的标本袋中,并填写相关信息;(2)将标本袋密封,防止泄漏;(3)标本袋需标明患者姓名、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4)将标本袋交由专人送至实验室。

三、注意事项1. 采集操作前需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所有采集工具的洁净和完好;2. 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佩戴好手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3. 采集操作后,要做好针头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4. 采集完血液样本,需及时对采集窗口进行检查,确保血液样本的完整性和质量;5.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标本的分类和保存方式,避免对结果产生干扰;6. 标本运送时,务必标明患者信息和标本类型,以确保标本的追踪与准确性。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1.采集血液的时间: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一般在上午8点至10点之间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人体内血液成分最为稳定的时间。

而若有需要检测日内变异的项目,则需在特定时间段内采集,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在早晨8点至9点采集。

2.采集前准备工作:采集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采集器械和标本管,确保其洁净且未过期。

同时要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其与标本上的信息一致。

3.采集部位选择:常用的静脉采血部位是肘窝内侧静脉,但对于年幼或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手背静脉。

血液采集过程中要避免针头与关节直接接触,以免引起关节损伤。

此外,对于需要采集动脉血的项目,应选择相应的动脉进行采集,如动脉血气分析。

4.采集器械选择:采血器械包括针、注射器、抽血管等。

常用的是一次性针头和一次性注射器,以及适合不同容量的血液抽血管。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注射器能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而合适的抽血管能确保血液采集的顺利进行。

5.采血方法:采血时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状况,确保其处于安静稳定的状态。

采血前要事先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和注意事项,以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在采血时要稳定患者的手臂,选择好采血部位后进行适当的消毒。

采血时要迅速将针头插入静脉,插入角度约30度,插入部位进血后要缓慢采血以避免溢血或者破损静脉。

采血后要迅速将针头拔出,然后轻轻按压采血部位,待血液止住后贴上敷贴。

6.标本处理:血液采集完成后,要将血液尽快送往检验室进行检测。

特殊项目需要在采集后立即进行处理,如动脉血气分析等。

对于需要避光或冰镇保存的标本,要按照要求进行处理,保证其质量。

7.安全措施:在进行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

预防采血过程中的交叉感染,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污染的器械和标本管,及时清理现场等。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

即指对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即指对实验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知识,欢迎阅读。

一、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定义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是指为完成某项或多项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而采集的一定量的血液,包括抗凝及非抗凝血。

二、血液标本的采取(一)采取部位1.静脉采血:应用最多的采血方式。

常用的静脉为肘前静脉、腕背静脉,小儿和新生儿有时用颈静脉和前囟静脉。

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时。

常用的动脉为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仅需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幼儿。

常用部位为耳垂、指端,小儿有时为大趾和足跟。

采血针刺入皮肤深度应为2mm(<2.5mm),采血局部应无炎症、水肿等。

(二)标本类型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3种。

血清和血浆为临床常用,除前者不含纤维蛋白原外,其余多数化学成分无差异;全血只有在红细胞内成分与血浆成分相似时才用;血气分析、血红蛋白电泳等时用全血,一般临床化学分析多不用全血。

三、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血液标本采取后应尽可能早地自然地使血清(浆)从与血细胞接触的全血中分离出来。

一般应于采血后2h内分离出血清或血浆。

全血处理为血清或血浆分为离心前、离心中和离心后三个阶段,对各不同阶段均有具体要求。

(一)离心前阶段即指标本采集到离心处理前的一段时间。

1.血清:标本离心前一般应令其自行凝集,不可用木棍等剥离凝血块。

通常于室温(22~25oC)放置30~60min血标本可自发完全凝集;冷藏标本凝集缓慢;加促凝剂时凝集加快(标本采集后应轻轻颠倒混合5~10次,以确保促凝剂作用)。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血液检查几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采血和采血后的处理都有一定的标准和流程。

一、采血(一)采血的部位1、静脉采血:最广泛使用的采血方法。

常见静脉有肘前静脉和腕背静脉。

颈静脉和前囟门静脉有时用于儿童和新生儿采血。

2、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

总动脉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脐动脉。

3、毛细血管采血:适用于只需要微量血液的试验或婴儿。

最常见的部位是耳垂和指尖,有时是儿童的大脚趾和脚跟。

采血和针刺皮肤的深度应为2毫米。

全血作为血清或血浆处理二、处理应尽早采集血样,使血清(血浆)与接触血细胞的全血自然分离。

一般在采血后2小时内分离血清或血浆,全血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离心前、离心和离心后。

(一)预离心阶段指从标本采集到离心分离的一段时间。

1、血清:离心前,标本应自行凝集。

不允许用仪器把血块剥剥离。

一般情况下,血液样品在室温(22-25摄氏度)下放置30-60分钟,可自发完全凝集;冰冻样品凝集缓慢;加入凝血剂时,凝集加速(采集后样品应稍微翻转混合5-10次,以保证凝血剂的作用)。

2、血浆:当需要血浆样本时,必须使用含有抗凝剂的血样采集管。

采血后,采血血管必须稍微翻转并混合5-10次(以确保抗凝剂起作用),5-10分钟后可分离出血血浆。

3、冷藏标本:可抑制细胞代谢,稳定部分温度依赖性成分,但全血标本一般不能冷藏;血钾测定标本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血液中儿茶酚胺、pH/血气、氨、乳酸、丙酮酸、胃泌素和甲状腺激素的检测需要冷藏样品。

当试样需要冷藏时(2-8摄氏度),取样后应立即将试样放入冰片或冰水混合物中(不能用大冰块),试样必须与制冷剂充分接触,以确保制冷剂达到试样标准。

4、代谢抑制剂和防腐剂:血液样本中添加的一些添加剂可以抑制细胞代谢,防止血液样本储存时分析物浓度的变化。

在血糖测定中,如果在血液中加入氟化钠,在22-25℃和2-8℃下,葡萄糖可以稳定24小时,而不分离血细胞;但是,在新生儿和儿童血液样品中,由于血细胞比容高,氟化钠很难控制细胞的糖酵解;甲醛草酸钾抗凝剂不适用于血糖测定;氟化钠-百里香酚混合液可抑制酶活性,不适用于酶法测定。

血液标本采集及临床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及临床分析

血液标本采集及临床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步骤之一。

它是通过采集人体血液样本来获得有关个体健康状况和疾病信息的关键过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液标本采集的步骤及临床分析的方法。

一、血液标本采集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消毒工作十分重要。

优质的消毒剂应该选择对人体无刺激性和无致病性,以保证采集过程的无菌性。

同时,也要准备好采集所需的器械,如采血针、血管内采血器等。

确保这些器械干净且处于良好状态,以避免在采集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2. 选择采集部位血液标本可以从不同的部位采集,如手指尖、手腕和肘内侧静脉等。

对于不同的临床需要,采取不同的标本采集部位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手指尖采血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手腕静脉采血适用于新生儿等。

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能够提高采集效率并减少患者的不适程度。

3. 采集血液采集血液是关键的步骤,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在采集血液时,需要确保采血器具有足够的穿刺力度,从而能够顺利刺破皮肤并到达被采集的血管。

当血液进入采血容器后,要轻轻拔出针头,并迅速使用适当的压力在采血部位施加压力,以促进止血。

4.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应该进行及时的处理。

首先,要先检查标本是否完整,无异常。

然后,将标本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如试管或血液采集管,并确保标本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接着,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临床分析方法在临床分析中,血液标本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宝贵的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分析方法:1. 血常规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血液分析方法。

它包括了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血液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情况、炎症程度、感染风险等。

2. 血生化分析血生化分析通过测定血液中的生物化学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等。

血标本采集方法

血标本采集方法

血标本采集方法一、背景介绍。

血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正确的血标本采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采集效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本文将介绍血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进行血标本采集工作。

二、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1. 确认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以避免混淆;2. 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工具,如采血针、采血管、消毒棉球等;3. 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采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三、血标本采集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情况下,采血部位为患者的前臂内侧,这里的血管比较容易抽取,并且较少有神经和肌肉的干扰;2. 采血前的消毒,用70%的酒精棉球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消毒的范围要大于采血针的插入范围,以避免细菌的污染;3. 采血针的插入,在消毒后,将采血针插入患者的血管内,注意要以一定的角度和深度插入,避免损伤血管壁;4. 采血管的连接,一旦成功插入血管,就要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开始采血;5. 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采血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停止采血,并进行处理;6. 采血后的处理,采血完成后,要将采血管取下,用干净的棉球进行压迫止血,并进行包扎。

四、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1. 采血前要确保患者已经得到充分的告知和同意;2. 采血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采血管,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3. 采血后要及时处理采血针和采血管,避免对其他人员造成伤害;4. 采血后要对采血部位进行观察,确保没有出现异常情况;5. 采血后要将采血标本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标本的变质和影响检测结果。

五、总结。

正确的血标本采集方法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标本采集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采血的安全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指南质控环节一、检验申请规范填写检验申请单,项目填写齐全,用词规范、字迹清楚、避免涂改。

对于被检者的特殊情况,应当在申请单上注明,供检验人员判断结果参考。

检验科要求检验人员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及时解决检验项目申请和送检标本存在的问题及疑问;二、病人准备医护、检验人员指导病人做好准备。

考虑饮食、运动、生理周期、疾病及药物等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

(一)控制饮食(1) 大多数检验项目都要求在早晨空腹采血,咖啡、浓茶、高糖及可乐类饮料也应禁食。

(2) 肝功、血脂、凝血项目要求禁食12-16小时,且提前一天的晚餐应当避免饮酒、禁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3) 饮食对血脂检验影响重大,至少应当在抽血前的3天以内注意保持正常饮食。

(二)避免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如VitC、雌激素、降血脂药等)对检验结果尤其是血、尿、便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抗生素应用将对微生物培养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申请检验前医生应该了解待检者近期及当前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在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时,应当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

如不能停药,应记录用药情况,恰当评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避免运动影响(1) 剧烈运动可以使许多血液成份发生改变,甚至持续24小时以上,因此剧烈运动之后不应立即抽血;快步行走之后,至少应休息10~15分钟然后再抽血。

(2) 应在平静状态抽血,避免情绪激动。

(四)注意生理差异临床医生申请检验项目及评估检验报告时,应考虑性别、年龄、昼夜节律、季节变动、生理周期(如怀孕、月经)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给予必要指导。

(五)注意体位要求(1) 许多血浆生化成份在站、坐、卧三种不同体位时有明显的浓度差异。

(2) 静坐5~10分钟后以坐位(从肘静脉)采血为最佳。

(3) 卧床患者可卧位采血。

三、器材选择(1) 一般采血可采用质量合格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

从动脉采集血气标本,以采用玻璃注射器为佳,可以减少血液中氧气的弥散。

(2) 采用注射器采血时,7号(22G)或8号针(21G)为标准抽血用针,针头过细容易产生溶血。

(3) 采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已成为国际标准,可以有效减少溶血、凝集及采血量不准的差错。

(4) 采集抗凝血液标本时,血标本管采用的抗凝剂的种类及浓度、体积必须正确无误。

四、采血操作(一)正确选择血标本种类(1) 大多数检验项目(生化、免疫、凝血、血培养、交叉配血等)采用静脉血标本。

(2) 血气分析最好采用动脉血标本,也可从动脉化毛细血管采血(如新生儿)。

(3) 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分析)可以采用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但除非静脉抽血确实存在困难者(如:新生儿、幼儿、老人、肥胖者、严重烧伤患者、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病危患者),或者必须为治疗保留静脉者(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指末梢血外,其他人应采用静脉血。

(二)正确选择采血部位(1) 末梢血标本可从手指采集,采用耳垂末梢血作为血常规检验标本的做法已经废止。

新生儿可以从足跟、大趾采集。

(2) 动脉血标本常从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及婴儿可从头皮动脉或脐动脉采血。

(3) 静脉血标本常从肘前静脉、腕背静脉采血,小儿和新生儿有时从颈静脉和前囟静脉采血。

(4) 禁止从输液三通管采血(输液成份回流、输液管内残留输液成份都将极大地影响检验结果)。

(三)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1) 一般应在输液结束30分钟以后再采血。

(2) 抢救过程中必须一边输液一边采血时,应避免从正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应避免输液成份混入血液标本。

(3) 输液时采血应当遵从“远端原则”:a 选择在输液的对侧肢体或无输液的其他肢体(如足部)静脉采血。

b 在四肢静脉都输液时,可以选择在输液静脉的远心端(静脉血流的上游)采血。

(4) 急诊、抢救过程中在输液的同时采血,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

(四)避免消毒酒精引起溶血静脉穿刺处消毒酒精未干就采血,容易引起标本溶血。

(五)合理使用止血带(1) 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

抽血时,见到回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减少血行阻滞时间(也不应鼓励被抽血者长时间、用力攥拳)。

(2) 血脂项目、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抽血时止血带使用应限定在1分钟以内。

(3) 止血带束缚太紧、时间过长(如超过3分钟),会造成血行阻滞时间过长,因溶血、血小板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等原因将使以上检验项目的结果产生偏差,甚至诱导错误诊治。

(4) 需要重新采血时,在止血带束缚时间太长的情况下,应当在对侧手臂重新采血。

(六)“一针见血”、抽血顺畅(1) 许多检验项目,尤其是涉及出凝血机能的项目(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项目等)均要求做到“一针见血”、抽血顺畅。

(2) “一针见血”、采血顺畅,可以有效防止溶血、减少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导致血液成份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溶血造成红细胞内成份的释放、血管损伤导致凝血机制的激活,对很多检验项目将产生明显影响。

(七)控制抽血力度(1) 用注射器抽血应避免大力拉、推针拴,以免血细胞因受过度挤压而增加溶血。

(2) 抽血时大力抽拉针拴,还易使血液产生气泡。

气泡是导致溶血、蛋白酶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从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应让血液自动流入针筒,不要用负压抽取血液,以免增加血液中气体挥发及产生溶血。

(八)血液标本采集顺序(1) 注射器采血可以一次采集足量血液,然后立即依如下顺序分装各标本管:血常规、出凝血、生化、免疫。

(2) 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第一管最好不作为凝血检验标本(最大限度降低血管及组织细胞损伤造成血液成份改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医生申请凝血检验项目时最好考虑与血常规或其他生化项目一起采血)。

(3) 使用配套的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时,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血清标本管,红色、桔红色或黄色)、凝血标本管(浅蓝色)、其他标本管。

(九)减少针头导致的溶血(1) 如果使用注射器抽血,应先卸除针头,再沿试管壁将血液轻缓地注入试管。

(2) 通过针头将血液推入试管(血液细胞二次通过针头),尤其是用力推送,将增加血液细胞受挤压而破碎的机会,导致溶血。

(十)准确控制标本量(1) 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必须准确——真空采血管的标签纸上都有体积标志(黑色小方块);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误差应控制在5%以内(如2 ml凝血标本管的血液体积误差应不大于0.1 ml)。

(2) 抗凝血液标本的体积不合要求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血液体积太多—一抗凝剂比例太少,易产生血凝块;血液体积太少——抗凝剂体积相对剩余,血液成分过度稀释,且易使血细胞因渗透压降低而产生变形或溶血,PT和APTT时间将假性延长。

(十一)尽快与抗凝剂彻底混合(1) 需要抗凝的血液标本,抽血后应立即将血液注入含抗凝剂的标本管,并使血液与抗凝剂彻底混合,避免血液凝固。

(2) 真空采血管以颠倒5~8次为标准操作,动作应迅速而轻柔。

用力振荡、产生气泡都不可避免产生溶血。

(3) 如果管中抗凝剂为液体,应当使粘附在管壁、管盖上的抗凝剂能够全部与血液混合。

(4) 对于出凝血项目、血常规项目、白细胞表面抗原分类检测等项目,血液标本出现凝固(即使少量细胞凝集)均为不合格。

五、血液标本保存(一)血液标本的保存要求(1) 采血后应将标本管直立、静置,避免振荡、摔落。

(2) 所有标本最好都采用有盖容器盛放,防止灰尘、杂物混入,减少水分、气体蒸发,避免标本溅洒、污染。

(3) 标本应保存于荫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某些检验项目要求避光保存血液标本。

(4) 标本一般应室温保存,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影响。

(5) 特定项目的血液标本需要低温保存(如血气标本应将封闭的血液立即冷冻至4℃然后送检)。

(二)血液标本应立即送检(1) 血液标本不应在临床科室保留,应尽可能立即送往检验科室。

(2) 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及时处理标本(立即检验、低温保存、分离血清后低温或常温保存等)。

(三)血液标本的有效检验时限(1) 血气分析——必须立即送检,应当在30分钟内完成检验。

(2) 凝血项目、电解质项目、肝功及多数血液酶类生化项目——应尽快送检,在2小时内检验。

(3) 血常规项目——应在4小时内完成检验(4) 血培养项目——应在采血后尽快放入35℃培养箱中,超过2小时可能降低微生物培养的阳性率。

(5) 多数抗原-抗体检测项目——全血室温(4℃为佳)可保存24小时,或分离血清-20℃保存。

(6) 在环境温度超过30℃的条件下,所有标本都应尽快送往检验科室。

(7) 有些临床科室早晨抽血时间太早,至送检时标本已室温放置超过2小时,标本因细胞代谢、溶血、蒸发等原因造成许多项目的结果偏差,如:钾、乳酸脱氢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红蛋白、酸性磷酸酶等升高,钠、血糖等降低。

检验科建议:住院病房早晨抽血时间应控制在6:30以后,标本应在8:00左右送至检验科。

(四)血培养标本的特殊要求(1) 确保无菌采血,严防标本被污染。

(2) 血培养瓶接种的血液量一般为:成人10 ml,儿童4 ml,幼儿1~2 ml。

接种的血液过多易引起假阳性。

(3) 作厌氧培养的血液标本,应避免接触空气,立即注入专用厌氧培养瓶内。

(4) 如果同时作厌氧培养和需氧培养,应先将血标本接种厌氧培养瓶,然后再接种需氧培养瓶。

六、血液标本运送(1) 标本应从采集地点直接送往检验科室,不应在其他地点放置。

(2) 以上血液采集、保存过程对标本质量的要求应当得到满足。

必须避免剧烈振荡、血液溅洒、光线照射、异物混入等情况的发生。

(3) 交叉配血的受血者血液样本,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或专职运送人员直接送往检验科(血库)。

禁止其他人员(包括受血者家属)执行血样运送任务。

(4) 外送检验标本应当接受检验人员对标本种类(全血、血清或血浆)、标本容器、生物防护要求以及运送保存温度等方面的指导。

七、其他(一)正确处理不合格标本(1) 检验科室在核收送检标本时,对不合格检验标本应当拒收。

(2) 临床科室在证实标本不合格之后应当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严禁诸如“将因出现凝集而被拒收的血常规标本在挑出血凝块之后重新送检”之类的严重错误发生。

(二)标本溅洒事故的处理(1) 从标本管溅洒出来的血液标本不能再放回标本管作为标本送检。

(2) 严禁将同一个待检者含不同抗凝剂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严禁将不同待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混合。

(3) 如果发生标本溅洒事故,应当立即对被污染物(体表、衣物、台面、地面等)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尿分析和尿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批准准则尿分析定义为在快速,可靠、准确、安全、收费合理方式下,以通常的操作方法对尿液进行检验。

由此"尿分析"一词包括下列某些或全部内容·肉眼评价(如颜色和透明度)·物理学检测(如体积和比重)·化学试纸条或试剂片检测·显微镜检查每个实验室应确定使用哪些程序及应作检查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