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
“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一、根据阅读能力层级设计问题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能力由认读能力、一般理解能力、深层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五个层次的能力构成。阅读理解能力中的五种能力依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构成了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这渐进提升的五种能力是我们阅读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自主学习提纲”可以按照这五个层级进行对应的问题设计,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我们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用表格的形式予以说明。能力层级能力解说问题设计认读能力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能够识读阅读材料。1.根据加点字读音,准确流畅地朗读,读出句中句读和节奏。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nú)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般理解能力解释出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包括解释句子字面意思和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不熟悉的内容的理解。2.请根据课文注释或查阅参考资料,翻译下面语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深层理解能力对阅读材料字面之外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人物的心态、情感或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阅读材料的概括和归纳能。3.本文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描写寄予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作者有哪些“痴”的表现?“痴”的背后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鉴赏能力对阅读材料的写作特点、表达手法、字词的运用技巧等作出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需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因而是较高水平的能力。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下文相矛盾,“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阅读活动,不但能够从阅读材料中了解和吸收各种信息,还可以把吸收的各种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使用。6.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张岱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特点,以“假如我是张岱”写一篇短文。二、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每个单元教材在编写时都有明确目的,都设置了一定的训练重点。问题设计可以依据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设计,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比如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主题为“文化艺术”,单元阅读训练要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下面以第16课《社戏》一文为例,以表格方式说明问题设计与单元训练要点的关系。单元训练要点提纲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说明(或方法指导)理解课文内容1.撰写平桥村简介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阅读理解小说内容的基本方法就是抓住人物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发展中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小说主题。2.勾画情节发展图3.拟写平桥人物榜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结合课文结尾句,说说那晚的豆好吃吗?那晚的戏好看吗?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读鲁迅作品,要善于抓语意看似矛盾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透彻理解,从而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品味积累优美语句从“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三个写景片段中任选一个片段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并朗读背诵。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①抓关键词,②抓主旨句,③抓修辞句,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①多侧面,②多层次,③多手法。联系生活体验由《社戏》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童年──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每每忆及,总会有一种惆怅的失落感,而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去追寻出它的美感来,再用感情镀上金色的光泽。即使是忧患的童年,也会因时距而寻觅出忧患余生中的“忧患美”。语言积累运用请撰写一则课后心语。示范例: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设计问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个单元训练下点,目标聚焦,容易形成能力,提升阅读训练效率。三、运用“问题连续体”原理设计问题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教授琼·梅克等提出了问题连续体理论。该体系是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为目的而创立的。作为“问题
解决”教学中设计各类“问题”的工具,“问题连续体”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从而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可以借鉴问题连续体理论进行问题设计的实践,下面我们仍以表格方式,对问题连续体的有关理论予以呈现,并以《桃花源记》为例对设计的问题直观说明。内容层次问题连续体理论问题设计对象问题方法答案理论解说认知水平Ⅰ教师已知已知已知见下①事实水平《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为不定体,可、可、可。《桃花源记》以记事为主。学生已知已知未知Ⅰ教师已知已知已知见下②事实水平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请用简要文字梳理课文内容。学生已知未知未知概念水平Ⅰ教师已知一系列的一系列的见下③概念水平桃花源是怎样一个理想境界?请细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怎样评价这种理想社会?有人说,桃花源是浪漫虚构的仙境,有人说,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人间。你怎么看桃花源的虚与实,请将你的理由分点呈列。学生已知未知未知概念化水平Ⅰ教师已知开放的开放的见下④概念化水平如果孔子通过时空隧道来到桃花源,恰好碰上了陶渊明,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已知未知未知理论水平Ⅰ教师未知未知未知见下⑤理论水平重庆酉阳有一个桃源洞,湖南境内也有一个桃源洞,两方为争夺“谁是正宗”网上吵得不亦乐乎。上网查一查资料,看看谁更正宗?请用充分的理由支持你的结论。学生未知未知未知问题解说:①第一层次的问题基本上是事实水平的封闭性问题,问题、方法、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教师已知,问题、方法学生也已知,但结果必须由学生求出。该层次通常是以了解个别范例的事实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对事实进行感知的基础上解决问题。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普遍,例如:鲁迅的著作主要有哪些?②第二层次的问题:仍然是事实水平的封闭性问题,问题、方法、答案也各只有一个,问题、方法、答案教师均已知,但问题的答案学生需进行必要的推理等思维活动方能解决问题。例如: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③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开放和综合的,问题为师生所知,有一系列方法可以解决,且有一系列的答案或结论,解决方法及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抽象概括的过程、还要完成从系统化到具体化的过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都会“悲秋”? 学生可以从季节变化、身体感受、风俗节日等方面回答问题,会得出多种的答案。④第四层次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问题是清楚的,但方法和答案师生都还不知道。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能有无数个答案或结论。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律或原理,解决问题。在此层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最终解决问题。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这一类型的问题,往往是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的。例如,请学生谈论某一诗词的意境。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绘画甚至谱曲歌唱作为答案。⑤第五层次的问题是完全开放和综合的,这类问题是在主题范围内自行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自行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问题、方法和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未知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开放的,而最终的结论将广泛依赖于学生的不同视角和不同的价值观。解决这个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学生在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完善了对人、对世界的态度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怎样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