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
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导学案的设计方法导学案是指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指导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材料,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提高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导学案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导学案设计方法。
一、目标导向法目标导向法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方法,它强调在设计导学案之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和任务。
通过这种方法,导学案能够更准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二、课前预习法课前预习法是导学案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预习问题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前预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导学案设计中常用的一种图形化工具。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显示出来。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和层次关系,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导学案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示范演示法示范演示法是导学案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为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操作和演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材料或示范视频,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及注意问题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及注意问题一、导学案的构成要素(全组格式应该统一)课题、课型、主备人(必须是教师的姓名)、使用时间、学生姓名、页码、学习目标(三维目标)、重点与难点预设、导学过程(渗透学法指导)、课后反思栏目。
二、导学案的各环节要求1、课时性原则:每节导学案必须当堂完成,部分学科导学案需要瘦身。
有些教学内容是不能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的,这就需要教师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课时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学习目标环节:学习目标的设置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选用可操作性强的行为动词,设置明确的行为条件,目标要具备可达性。
如:例:物理:3.2力的存在(第二课时力的测量)1. 知道力的单位;2.知道什么是弹力、弹性;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通过活动,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4.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注:知道、认识、理解等行为动词含糊不清,目标设置不具体,没有相应的行为条件。
物理:3.2力的存在(第二课时力的测量)1、结合文本能准确说出力的单位和表示符号;2、结合生活经验能初步说出弹力和弹性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形变和解:行为条件清楚行为动词准确目标的可达性强弹力大小的关系;3、能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能根据其构造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并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3、知识链接或知识储备环节该环节主要呈现出学习本节课需要用到的知识或了解的背景,采取方式A、可以选取之前的知识应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自主完成。
B、可以用文本资料或知识结构直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识记。
C、注意该环节的知识选取应该关联性强,简单扼要,用时较短。
4、重点、难点预测5、学法指导或使用说明:【学习流程的使用说明,具体目标、具体题型学习的步骤引导或思维引领】注1:学法的指导:主要指的是学生如何完成本部分的目标,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明确的方法指导。
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
开 发 出 语 文 课 程 丰 富 的 资 源 。可 以
从 续写 情 节 、 较 主题 、 说 思 想 、 比 评 学 科 渗 透 、 系 生 活 等 角 度 设 计 拓 联
直 太 露 , 做 到 直 题 曲 问 , 激 发 学 要 以 生 的 兴 趣 和 主 动 求 知 的 热 情 。 预 设
孑 子 因 材施 教 这 条教 学 原则 , L
应 用 于课 堂 提 问中 即为 因人 施 问 。 教 师 在 预 设 问 题 时 , 根 据 学 生 情 要 况 , 层 次 预 设 , 根 据 问题 的 难 易 分 要
等 , 重 要 的 在 于 教 师 组 织 教 学 的 更
能 力 。 围 绕 导 学 案 中 的 教 学 目标 、
。
种 有趣 味 的 创 造 性 的 脑 力 劳 动 。这 种 模 式 实 施 一 个 多 学 期 以 来 本 人 不 断 在 失 败 中 总 结 , 现 导 学 案 中 问 发 题 的 预 设 直 接 影 响 课 堂 教 学 的 好 坏 。导学案 中的问题 浮浅 、 意 、 随 琐 碎 甚 至 无 效 , 能 激 发 兴 趣 , 发 思 不 启
鹅 》 引 导 学 生 比较 相 同 主题 下 的不 , 同 写 法 , 而 在 对 比 阅 读 中 培 养 学 从
生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 可 解 还 以 围 绕 这 两 篇 课 文 的不 同 写 法 作 文
一
六 、 重 问 题 的 逻 辑 性 。 现 注 体
“ ” 两 度
成 。 如 老 师 在 教 《 福 是 什 么 》 课 幸 一
时 , 在 交 流 解 惑 中 设 计 : 每 个 人 我 “
都 想 得 到 幸 福 , 认 为 幸 福 到 底 是 你 什 么 呢 ? 这 样 一 个 看 似 简 单 却 又 难 ”
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4-03百花园地成什么后果?正确的实验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再请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顺序重新设计实验记录的表格。
如此一来我既避免了在教学中与教材冲突的尴尬,又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再次,就是九年级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中关于电功的计算。
书中给出了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但书中的例题的讲解我认为也是不严谨、有问题的。
如,教材的原题是:例题.有一只节能灯接在220V的家庭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为0.09A,计算这只灯使用5h用电多少千瓦时。
解:W=UIt=220V×0.09A×5h=0.099KW·h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h消耗的电能是0.099KW·h。
从这道例题可以看出在运算的时候单位没有统一,而教材也没有给出明显的说明,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
所以我认为这是教材的一个遗憾。
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补充。
如:解:t=5h=1.8×104sW=UIt=220V×0.09A×1.8×104s=3.564×105J=0.099KW·h所以,这只节能灯工作5h消耗的电能是0.099KW·h。
通过对整个新人教初中物理全系教材的使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个人对以上三处的教学有感而发。
在教学中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毕竟是我的一家之言。
以此作为与各位同仁教学经验的一种交流,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以求共勉!(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大进初级中学)•编辑郭晓云我校正在进行“和谐快乐”课堂教学改革,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师编写导学案。
事实证明,编写得好的导学案,课堂上使用起来,师生乐教乐学,事半功倍,课堂高效。
要达到导学案的编写要求,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注意优化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三维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高中教案:导学案
高中教案:导学案第一章:导学案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能够编写简单的导学案。
二、教学内容1. 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1) 目标明确:导学案的设计要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2) 难易适度:导学案的设计要难易适度,既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但又有成就感。
(3) 引导探究:导学案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反馈评价: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反馈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3. 导学案的设计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
(2) 设计学习活动: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3) 编写学习指导:编写详细的学习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4) 设计反馈评价:设计反馈评价机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导学案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编写一个简单的导学案,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3. 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导学案。
四、教学资源1. 导学案的示例。
2. 编写导学案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导学案的设计原则和步骤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导学案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 在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编写一个简单的导学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在评价环节,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展示的导学案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导学案。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
浅谈导学案设计如何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教育改革多次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哪么如何真正做到这点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上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从被动变为主动,因而导学案的设计非常重要。
一“教案”和“导学案”的不同内涵“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
“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是为“教师的设计”。
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能力,从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
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
二.导学案的思想内涵 1.体现当代知识观的基本思想传统教育认为,知识的学习就是个体对知识客观意义的外部接受,因而具有机械绝对确定封闭的特点。
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内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生成的过程,同时又是师生围绕教材开展对话进行视界融合而形成新的意义的过程。
导学案的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的。
它改变了以往把知识看作是一种简单的移植。
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扩展。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互动。
让学生与隐退于教材背后的、编者,与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教师,与其他同学不断地进行多种经验交流对话,从而拓展了教材的可能空间。
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只强调教师的主导行为,并且主要是“教的行为”,学生听讲,记笔记,作业虽是“学的行为”,但大多为被动的接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如何设计初中语文导学案
4、人 性化 原 则
依托导学案并 阅读教材 , 就可 以基本 掌握基础知识 , 基本解决导 学 问题 ,基本做好 目标检测。
5 、以 学 定 教
导学案不应编写成学生印象 中的试卷 , 而 应体 现老师对学生的 循循善诱 , 让优 等生看 到挑 战 , 中等生看 到激励 , 学困生看到鼓励。 要使 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学有所获 。从而提高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和 独立学 习的 自 信心, 使 每一位学 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 的学习心态 。
学生 大胆提 出不 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允许学 生异想天 开 ,无论 什么问题 ,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 ,而是 让学 生积极 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 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在探求 知识 的 过程 中,培养 和锻 炼学 生创新精 神和创新意识 。在学案导学 的各个 环节 中,都力 图让 学生 通过动手 、动 口、动脑 ,发展学生 的个体素 质和思维 能力 ,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根据学案 ,能清 晰地掌 握老师 的教学思路 ,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 ;每张学案都备有适 当的 课堂练习 ,教师在 习题讲解 时注重了学法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
3、问题 设 计 要 科 学 。
坚持主体性原则 。 教帅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 以往 的教学思想 , 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 发 , 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真 正成 为学 习的主人 。再者 ,教师要 讲民主 ,变 讲堂为学堂 与讲堂相结合 ;转 变只传授 知识为既传授知 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 ;让学生有充足的想象空间与创造时间 。 2 、指导性原则 重视学法指导是 “ 教会学生学 习”的前提 和保 证。在导学案编 写中 ,学法线贯穿始终 ,如导学案 中的学 习 目标设 计 、疑难问题提 示 、解题思路 、方法 、技巧等指 导性 内容 和要 素,构成一条明晰的
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化”
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化”导学案设计的问题情境化问题情境化是导学案设计所要遵从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那么什么是情境呢?从学习角度讲,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
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演唱、故事等等,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境。
导学案的问题情境化目的就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问题情境化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深奥的问题直观化,把遥远的问题近身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所学知识就是生活中的现象,就是可感可触活生生的存在。
例如,2+3=5,这是一个很抽象、很死板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只需要学生记住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是否对这个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呢?记住了仍然不能运用的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也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情境化,就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一共是几个苹果?这就是一种问题的情境化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加法运算法,还可以顺便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减法运算问题情境化,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作用,事半功倍,增长知识、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导学案中,以下几个问题都是较好的情境化的设计。
1.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 ,起步价为10元,即最初的4 (不含4km)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车费元。
计程车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很常见,很普遍的现象,利用这一生活情境进行通项公式的学习和运用,就把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现象,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还会感到数学的枯燥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在对具体的情境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掌握,这是我们高效课堂真正实现高效的一条重要路径。
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简洁实用的导学案
• • • • •
• • • • • • •
F G F G F G 二、压强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叫做压强。 2、压强的定义式是____________ ____。 3、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_______,单位的符号是 _________。 三、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1) (2) 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1) (2) 四、压强的计算: 将一个重100 N,边长20 cm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方桌面的中央,桌 子的边长是50 cm,则正方体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 2.重点难点 •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应该多设梯子,多 做铺垫,把重点难点一一分解成角度比较小的 问题,通过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来突破难点, 或者通过“知识链接”这一环节给学生一些提 示,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应该说,这里 的重点难点和平时我们教案中的重难点基本一 致,只是导学案中设置重难点时是要多考虑学 生在自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地方,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三、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和程序
(一)编写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 二、是生本性原则: 三、是探究性原则:、 四、是层次性原则: 五、是目标性原则: 六、是情境性原则: 七、是习得性原则:
• (二)编写程序 • 五个步骤:“征询”“编写”“讨论”“修 改”“定稿”。 • ①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应先征求不少 于3位同科教师意见; • ②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 • ③学科组集体讨论; • ④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并再次征 询同科教师意见; • ⑤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科教师意见, 最后定稿。
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导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反思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它有赖于上课这一中心环节,而上好一节课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
要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上好课,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目前,备好课的外在表现在于是否设计出一套高质量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和导学案。
一、教案与导学案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
当今实施新课程,贯彻新理念,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备课表现形式为教案,其核心为“教”,包括三方面内容: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它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教”的过程和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是课堂主人这一理念,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理念,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
可见,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
二、当前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导学案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不少教师对导学案的认识偏颇,甚至走入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误区1 “样板式”的导学案拘于模式,缺乏创新。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小组,由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
而组长往往是学科教学中的带头人,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格式、内容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
其他教师应付了事,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
导学案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使导学案形成了固有的模式,缺乏改革和创新。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在正文部分分析了导学案设计不合理、缺乏挑战性、与课堂教学脱节、评价标准不明确以及缺乏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并提出了合理设计导学案、个性化定制导学案以及建立完善的导学案评价机制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
结论部分强调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制导学案的重要性,以及导学案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希望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改进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问题、解决建议、设计、挑战性、脱节、评价标准、个性化定制、教学效果、学生实际情况、评价机制、教学质量。
1. 引言1.1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导学案设计不合理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些导学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难以引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导学案缺乏足够的挑战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导学案设计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脱节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导学案设计与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脱离,导致学生无法将导学案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合理设计导学案、提高导学案的挑战性、加强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的衔接、明确导学案的评价标准以及个性化定制导学案。
只有这样,导学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 正文2.1 导学案设计不合理导学案设计不合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导学案设计过于简单,内容重复,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另一些导学案设计过于复杂,题目难度跨度太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完成,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设计不合理还表现在题目之间缺乏逻辑性,没有层次性,难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内容的混乱和不系统性。
2.2 导学案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导学案缺乏足够的挑战性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谈物理“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
谈物理“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摘要:问题式导学是导学案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问题是其核心。
以力的分解一节片段为例,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认知规律以及物理学科的科学方法出发来谈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导学案;问题设计;方法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指示着学习的路线、方向、方法,学生要按照导学案去实践、去探究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问题”设计的好坏是关键,是核心。
一、“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原则既然“问题”是编写导学案的核心,那么问题设计就是决定导学案优劣、学生学习是否顺利、高效的关键因素,所以编写导学案时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构思与设计上。
物理教学论认为物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的过程,学生经历一个与物理学家类似的认知过程,因此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教材为学生设计的科学认识过程物理教材是由物理教育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编写的,他们对物理学的知识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有确切的了解,经过精心设计加工为学生准备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认知途径。
因此,进行教学问题设计时不能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要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实验、读一读、议一议、科学漫步、物理学史等来巧妙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从中体会教材的科学认识过程。
(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会产生思维“卡壳”现象,这样会抑制学生智能的发挥,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不能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然学生只能是望“问”兴叹,无论是过易还是过难,都缺少应有的启发性,久而久之,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解决问题导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
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出示习题:50+200= 90+50= 150+50= 600+200=650-150= 350-200= 360-230= 470-150=2、自学第43页例4 。
阅读并理解情境图:收银员应收多少钱?小红爸爸应准备多少钱?3、阅读与理解: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那些信息?4、分析与解答:先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钱?只估算行吗?为什么?5、列式:558+225+166=二、深入学习1、怎么估算?怎么交流。
2、笔算。
3、汇报交流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4、完整解答问题。
三、迁移应用1、估算203≈ 195≈ 447≈ 463≈ 114≈2、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3、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
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4、邮局、电影院和学校在创业大路的一旁,邮局距学校280米,电影院距学校350米,邮局距电影院多少米?5、一本书共237页,小华已读了142页,大约还有多少页没读?。
导学方案设计
导学方案设计一、导学案设计应留意的几个问题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养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习惯、方法、运用技能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技能为根本目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技能。
导学案在设计教的同时,要突出同学学的内容,老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表达同学的主体性,培育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技能。
2.着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育同学制造技能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同学在各式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加强了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我们经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同学的认识规律,这违抗了主体教学原那么。
因此,导学案的设计,需要了解同学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同学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同学掌控所学内容,需要了解同学的身心进展规律、认知进展规律,以同学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表达同学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那么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假如没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表达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老师之间的多边互动。
利用导学案使同学之间开展争论,师生之间开展沟通,老师之间探讨阅历,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沟通网络,表达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一份完备的“学教练”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自学提纲、自主练习、合作探究、变式拓展、回扣目标、课堂反馈等,这些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方法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方法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方法一、基本理念。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
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
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
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操作建议: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学前准备内容和部分探究活动内容。
2、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
3、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关于“导学案”及设计要求
“导学案”设计要求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经过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以学生为本,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应用,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之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导学案”的特点“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基本情况:年级学科课题课型授课时间执笔人审核人导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教学时数导学过程: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教师精讲、跟进练习、归纳总结、目标达成、学习反思、作业布置、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资源链接等环节。
(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四、“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整体备课,集体备课、轮流主备、课前备课、课后备课、整理成册。
1.整体备课备知识体系,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情。
2. 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导学案设计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提高学 习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教学 效果。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与目标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导学案设计应遵循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导学案设计的目标
导学案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融合多元智能理论: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更加注 重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关注学生的不同智能类 型和特点,设计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更加注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加强技术支持与资源建设:未来的导学案设计将 更加依赖于技术支持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提高设 计质量和效率。同时,学校也将加强相关设施建 设,为导学案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因此导学案设计应考虑个性化因素。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风格,设 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 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 学生的差异化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学案学习中得到发 展。
05
导学案设计的总结与展望导学案设 Nhomakorabea的优势与不足
策略二:丰富内容,增加趣味性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导学案设计应通过丰富内容、增加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多种形式的学习 资源、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等手段,使学生乐于学 习。
在导学案设计中,要注重丰富学习内容,引入多种形式 的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及 案例、故事、游戏等学习活动。同时,要注重增加导学 案的趣味性,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 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 过设立奖励机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 力。
数学导学案引导问题的类型及其设计
数学导学案引导问题的类型及其设计*作者:程新展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第04期摘要数学导学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强生命力,实践中也突显出一些困境。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应是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和提示语,从基于教学内容处理的着力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和教学进程具体情况三种类型中选择和設计引导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学案导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学案导学引导问题数学导学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少学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教学改革,这场由下至上的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国内很快推开。
导学案,即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对此,章建跃先生明确指出:“编制导学案要把握的核心是提好问题,这里的‘导’主要体现在思维的引导上,应采用问题(提示语)引导思维的方式,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
”因此,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促进数学原理发现、概念建构、问题解决,有效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的数学思维问题;二是对容易疏漏方面或重难点的提示语[1]。
好问题不仅要揭示数学学习内容的本质,激活思维、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保持积极、适度的求知倾向,还要给学生以提问的示范,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因此,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要通晓核心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明晰教学内容处理的着力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预设教学进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具体情况三种类型中,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引导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学案导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正确方向。
一、基于教学内容处理着力点的引导问题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心捕促并着力于知识内容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发生点”,并努力将其做深做透。
基于教学内容处理着力点的引导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和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1.设在教材关键点的问题教材的关键点突出反映了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认知上的矛盾,体现了教材新旧内容的衔接与联系,展示了学生由感知向理解的认知过程,设在教材关键点的引导问题,能很好促进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
“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方法一、根据阅读能力层级设计问题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理解能力由认读能力、一般理解能力、深层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五个层次的能力构成。
阅读理解能力中的五种能力依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排列,构成了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这渐进提升的五种能力是我们阅读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自主学习提纲”可以按照这五个层级进行对应的问题设计,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我们以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用表格的形式予以说明。
能力层级能力解说问题设计认读能力在认识字、词的基础上能够识读阅读材料。
1.根据加点字读音,准确流畅地朗读,读出句中句读和节奏。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nú)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般理解能力解释出阅读材料的字面意思,包括解释句子字面意思和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对不熟悉的内容的理解。
2.请根据课文注释或查阅参考资料,翻译下面语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深层理解能力对阅读材料字面之外的内容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人物的心态、情感或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阅读材料的概括和归纳能。
3.本文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景物描写寄予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作者有哪些“痴”的表现?“痴”的背后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评价鉴赏能力对阅读材料的写作特点、表达手法、字词的运用技巧等作出评价的能力,这种评价需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因而是较高水平的能力。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下文相矛盾,“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答非所问,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综合应用能力通过阅读活动,不但能够从阅读材料中了解和吸收各种信息,还可以把吸收的各种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使用。
6.课后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张岱的生活经历和时代特点,以“假如我是张岱”写一篇短文。
二、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每个单元教材在编写时都有明确目的,都设置了一定的训练重点。
问题设计可以依据单元训练重点进行设计,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比如七年级下第四单元,单元主题为“文化艺术”,单元阅读训练要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下面以第16课《社戏》一文为例,以表格方式说明问题设计与单元训练要点的关系。
单元训练要点提纲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说明(或方法指导)理解课文内容1.撰写平桥村简介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
阅读理解小说内容的基本方法就是抓住人物在典型环境和情节发展中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小说主题。
2.勾画情节发展图3.拟写平桥人物榜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结合课文结尾句,说说那晚的豆好吃吗?那晚的戏好看吗?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读鲁迅作品,要善于抓语意看似矛盾的句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透彻理解,从而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品味积累优美语句从“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三个写景片段中任选一个片段写一段赏析性文字并朗读背诵。
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①抓关键词,②抓主旨句,③抓修辞句,④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①多侧面,②多层次,③多手法。
联系生活体验由《社戏》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童年──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永远无法重现地消逝了。
每每忆及,总会有一种惆怅的失落感,而人们对永远失落和不可重复的岁月总会去追寻出它的美感来,再用感情镀上金色的光泽。
即使是忧患的童年,也会因时距而寻觅出忧患余生中的“忧患美”。
语言积累运用请撰写一则课后心语。
示范例:迅哥之意不在戏,在乎山水人和之间也,山水人和之乐,得之心而寓之戏也。
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设计问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个单元训练下点,目标聚焦,容易形成能力,提升阅读训练效率。
三、运用“问题连续体”原理设计问题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教授琼·梅克等提出了问题连续体理论。
该体系是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为目的而创立的。
作为“问题
解决”教学中设计各类“问题”的工具,“问题连续体”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从而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
“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可以借鉴问题连续体理论进行问题设计的实践,下面我们仍以表格方式,对问题连续体的有关理论予以呈现,并以《桃花源记》为例对设计的问题直观说明。
内容层次问题连续体理论问题设计对象问题方法答案理论解说认知水平Ⅰ教师已知已知已知见下①事实水平《桃花源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为不定体,可、可、可。
《桃花源记》以记事为主。
学生已知已知未知Ⅰ教师已知已知已知见下②事实水平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请用简要文字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已知未知未知概念水平Ⅰ教师已知一系列的一系列的见下③概念水平桃花源是怎样一个理想境界?请细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怎样评价这种理想社会?有人说,桃花源是浪漫虚构的仙境,有人说,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人间。
你怎么看桃花源的虚与实,请将你的理由分点呈列。
学生已知未知未知概念化水平Ⅰ教师已知开放的开放的见下④概念化水平如果孔子通过时空隧道来到桃花源,恰好碰上了陶渊明,他们之间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已知未知未知理论水平Ⅰ教师未知未知未知见下⑤理论水平重庆酉阳有一个桃源洞,湖南境内也有一个桃源洞,两方为争夺“谁是正宗”网上吵得不亦乐乎。
上网查一查资料,看看谁更正宗?请用充分的理由支持你的结论。
学生未知未知未知问题解说:①第一层次的问题基本上是事实水平的封闭性问题,问题、方法、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教师已知,问题、方法学生也已知,但结果必须由学生求出。
该层次通常是以了解个别范例的事实为目标,要求学生在对事实进行感知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普遍,例如:鲁迅的著作主要有哪些?②第二层次的问题:仍然是事实水平的封闭性问题,问题、方法、答案也各只有一个,问题、方法、答案教师均已知,但问题的答案学生需进行必要的推理等思维活动方能解决问题。
例如: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③第三层次的问题是开放和综合的,问题为师生所知,有一系列方法可以解决,且有一系列的答案或结论,解决方法及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
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抽象概括的过程、还要完成从系统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如在学习《故都的秋》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都会“悲秋”? 学生可以从季节变化、身体感受、风俗节日等方面回答问题,会得出多种的答案。
④第四层次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是清楚的,但方法和答案师生都还不知道。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可能有无数个答案或结论。
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规律或原理,解决问题。
在此层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教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这一类型的问题,往往是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的。
例如,请学生谈论某一诗词的意境。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绘画甚至谱曲歌唱作为答案。
⑤第五层次的问题是完全开放和综合的,这类问题是在主题范围内自行发现与主题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自行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问题、方法和解答对师生来说都是未知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开放的,而最终的结论将广泛依赖于学生的不同视角和不同的价值观。
解决这个层次的问题需要学生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学生在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同时完善了对人、对世界的态度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怎样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