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学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2 城镇化 学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2-2 城镇化 学案

2.2城镇化一.城镇化的意义:1. 概念: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 主要标志:3. 衡量指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相互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 城镇化的意义: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 时间差异: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资源供应紧张、地价上涨等问题③远离城市的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环境优美④城乡交通趋于便利。

2.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城镇化问题:2. 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②建立与城镇经济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机制③合理规划城镇功能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加强城镇管理,保护和治理城镇环境⑤加强城镇绿化建设,扩大城镇绿化面积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 应用领域: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2. 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五.自学窗——中心地理论1. 解释城市等级体系:(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分布。

在这个正六边形区域的中间是中心地,这个正六边形内所有的居民到这个中心地寻求服务是符合距离最近原则的。

(2)相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不交叉。

(3)不同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嵌套结构。

(4)同一区域内,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理论上互相排斥,现实中相邻同级别的两个城的服务范围会发生重叠。

2. 不同等级城市的特点:。

2.2城镇化 第二课时(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 第二课时(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内容名称城镇化第二课时设计者授课年级高一课时2课时选用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一、课标分析《普通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内容提出: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本条课标表明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通过资料和实例,从综合和区域的角度分析城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同时以人地协调观为背景探讨城镇化所带来的利与弊,以时代发展的角度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第二课时。

该内容属于必修二第二章,本章是对第一章人口学习的深化,也为后面产业与交通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第一节从空间角度讲解城镇,该节以时间角度进行知识串联,从人口到城镇到城镇化的过程、特点、利弊及解决等有很强的逻辑性。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过城镇、聚落等概念,在必修二第一章掌握了人口的迁移,对于本章城镇化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城镇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仍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搭建学习体系的桥梁。

四、教学理念采用对比法、地图法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城镇化阶段和特点。

通过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在城镇化的利于弊以及解决上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目标1.①说明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以及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②解释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③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2.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20min 师:首先是同学们提到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城镇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限度时环境质量下降所产生的问题。

同学们注意勾画【板书】环境问题我们生产、生活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到空气中,就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形成酸雨。

师:重庆的别称是什么大家知道么(勒是雾都),然而世界上有个国家在历史某个阶段内也有这么个称号“雾都”,那就是大气污染严重时的英国,英国就因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浓雾事件即伦敦烟雾事件,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视频(3min)来了解一下。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2城镇化(第2课时)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2.2城镇化(第2课时) 教案设计

《城镇化》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说出城镇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城镇化的意义;2.结合实例或图表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特点;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区域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5.结合案例,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分析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城镇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出示: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思考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这一过程的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

师:目前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会出现各类城镇化问题。

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讲授新课】师:城镇化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和社会问题。

我国的首都北京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课下我们做了调查和研究。

下面就请各小组汇报。

生:分组汇报(制作PPT)汇报内容包括:调查结果、小组的工作过程及照片、北京近些年城镇化过程中在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图文支撑材料或真实案例。

师:同学们的调查非常仔细,发现了北京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会造成什么危害呢?我们接下来通过城市多米诺的活动来进行深入了解。

出示:多米诺骨牌图师: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

这个小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通过讨论,思考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危害?下面我以城市环境污染为例。

人教版必修二2.2 城镇化学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二2.2 城镇化学案设计

山东省昌乐一中北大公学高中2019级高一地理课时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2020 年 月 日 编号: 第1页课 题 2.2城镇化编制人 审核人课标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结构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重点 难点 城镇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自 学 质 疑 学 案疑问纪录学 案 内 容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导入】比下面两图(图2.11),你会发现,尽管才经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镇不断涌现,城镇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镇规模持续扩大。

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一、城镇化的意义阅读课本31-33页文字与图片,标划以下问题: 1,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3,城镇化与工业化有何关系?4.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堂检测学生笔记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下图为“1850一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1—2小题。

1. 中、英、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慢于美国 D.英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最早2. 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变化主要有()A.英国一一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B.中国一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C.美国一一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D.中国一一大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面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乙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节城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标志以及衡量城市化的指标,了解城镇化的意义。

2.运用相关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3.认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城镇化进程,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4.理解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针对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

2.通过案例分析研究。

3.自主思考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城镇化的过程,学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城镇化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出现的问题。

2.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盛与衰的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有待于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中找到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教学重点】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城镇化的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即教材31页图2.11)并提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是城镇化?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学生交流[新课教学]: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定义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的主要标志城镇化有三个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和区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城镇是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等,能带动区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环境改善;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可为城镇的发展增添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我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同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此外,我还教育学生要关爱环境,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各种现象,如城市扩张、人口流动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
2.通过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城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发他们的思考。
3.创设生活情境,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差距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镇化问题。
4.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参观城市功能区,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3.开展课堂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城镇化现象,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能力。
2.利用数据和实例,让学生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本案例设计了具有探究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地理素养。

2-2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城镇化一、课标分析(一)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课标解读该课标的内容要求所指导的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中的第二节(城镇化)。

这一节内容较多,可将这一节内容分为“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和“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2个课时来落实。

在第一课时(“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说明”,属于理解层面的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运用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加以归纳并解释清楚,但在了解城镇化过程和特点之前,必须建立在对城镇化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案例比较的方式,发掘城镇化推进的差异,根据课标要求的“不同地区”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呈现两个及以上地区的城镇化资料供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剖析城镇化过程和特点的能力。

在认识不同尺度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同时,还要归纳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课标中的行为条件为“运用资料”,指学生应重点借助关于体现城镇化过程与特点等相关资料来学习本条标准所对应的相关内容,这就对学生分析相关图、表、文资料提取信息,归纳说明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第二课时包含两条内容标准,分别是(1)“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和(2)“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说明”,属于理解层面的认知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运用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不仅仅要能够解释清楚城镇化的利弊观点,也要能够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利弊两方面都要考虑到。

课标中的行为条件为“运用资料”,指学生应重点借助关于体现城镇化利弊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本条标准所对应的相关内容,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结论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2019)必修二第2节城镇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2019)必修二第2节城镇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城镇化学案(第2课时)【课标要求】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结合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2.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实践力)【知识回顾】1.城镇化的定义和标志。

3.世界城镇化进程及特点2.城镇化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4.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特征(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新课学习】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主学习】1.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①环境污染②资源短缺、生态破坏2.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五、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显示有关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沿线环境等空间和属性信息,可以提供多类型的查询查询空间信息:某个加油站、立交桥的坐标位置。

查询时间信息:某辆车某一时间处于什么位置及某时某地的车流量等。

查询路面质量、沿路环境、居民分布情况等;发布交通信息:及时把交通拥堵情况、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情况发给驾驶员,显示在车内显示屏幕上,帮助驾驶员找出最佳行车路线城市抗灾减灾实时跟踪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灾害进行快速分析、评价和模拟,并辅助开展灾后的应急和恢复工作为提高火灾防救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建立各防火区的火灾信息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救护路线模型和灾后损失评估模型城市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与决策、监测、评价、预测与模拟对城市多种信息如大气、水、土地、噪声等进行管理和处理【课后巩固】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各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第二节城镇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城镇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城镇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1.教学内容: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过程及影响、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

2.教学目标:–理解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和城镇化的过程及影响;–了解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1.概念讲解法:结合教材,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并进行案例分析。

2.PPT讲解法:通过PPT演示,对城镇化的过程及影响进行详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经济等方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的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中国城镇化现状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城市是什么?你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们的看法。

2. 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15分钟)1.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是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事非农产业和城市生活方式在传承变化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案例分析:北京市地区的城镇化现状及特点。

2.城镇化的过程及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三个阶段。

–城镇化的影响:•经济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布局、改善居民消费水平。

•社会影响:丰富文化娱乐、促进教育文化、提供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影响: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

–案例分析:上海市浦东发展区对周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

3. PPT讲解(20分钟)使用PPT进行讲解,从城镇化的概念、过程及影响入手,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4. 中国城镇化现状及问题(30分钟)1.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中国城镇化的特点:速度快、成就大,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贫困现象突出。

–中国城镇化的阶段:初级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相对饱和阶段、高水平阶段。

2.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城市空间浪费。

–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城市贫困、社会治理。

–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单一视角、缺乏系统思维的情况。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多角度的地理分析框架。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城镇化问题关注不足,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介绍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掌握城镇化基本知识。
(2)分析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讲解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认识城镇化现象。
3.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镇化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过程,掌握城镇化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
2.学习分析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了解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
3.掌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阶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理学视角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分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话题:给出一个关于城镇化问题的主题,如“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3.讨论要求: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要求每位成员发表观点,组长做好记录。
4.结果分享: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练习,500字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课时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一、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01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02大气污染、□03水污染、□04垃圾污染和□05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06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07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08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会出现□09交通拥堵、□10住房紧张等现象。

3.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11环境污染问题,经过□12治理,大部分得以有效解决。

(2)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13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城镇化问题相对□14较多。

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15畸形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1.判断正误。

(1)城市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的。

(√)(2)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 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 A .交通拥挤 B .居住条件差 C .固体垃圾污染 D .失业人数多答案 C解析 四个选项中只有固体垃圾污染属于环境污染。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

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1.应用范围:城市规划、□01市政建设、□02公共服务等。

2.用途 (1)城市日常生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判断正误。

(1)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对城镇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2.2 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导入:观察图片,阅读P31,对比下面两图,出现了哪些变化?新的城市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原有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一、城镇化的意义1、城镇化的概念也称城市化,一般是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1)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三大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第一产业: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第二产业: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第三产业: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城镇化与工业化、区域经济的关系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互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城镇化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主要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驱动,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步伐赶不上人口城镇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城中村”的现象频现。

➢滞后城镇化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镇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发挥,还引发了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违背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

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城市化 教案

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城市化   教案

城市化
【引入+课程安排】请大家结合学案进行自学(15分钟左右),一会我们请几位同学为我们讲解他的学习所得,学习的知识框架,大家可以参照黑板——
一、城市化
1、概念
2、标志
3、表示方法
4、推拉力
5、城市化的意义
6、进程
(2)空间差异(图2.18
【学】自学,填写学案并思考学习思路,让3名学生的课堂展示,学生老师角色互换;
【学】学生讲解
【教师点评】城市化的意义一块,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到,要注意引导他们从个人以及城市建设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思考即可。

内容参考:
城市化
1、概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向城镇聚集;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和城镇数量不
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2、标志:(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城市
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表示方法: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推拉力
5、城市化的意义(1)使聚落形态发生变化;(2)使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改
变;(3)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6进程
(2)时间差异(参考图2.19)
【课堂总结】刚几名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我们都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同学们应该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城市化。

对于本节课内容,需理解好城市化的概念,以及一些主要的标志。

同时知道城市化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

重点要理解好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这个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观察。

至此,同学们是否还有问题?
【课堂结束】。

2.2 城镇化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 城镇化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要点1.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一、城镇化的意义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二、世界城镇化进程1.城镇化进程:(1)18世纪中叶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革命时期(1750-19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城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的时间差异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网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_______”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城镇化【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教学过程:【导】学习目标:1.运用材料,概括城镇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意义。

2.运用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学】知识点一:城镇化的意义先阅读教材第31-33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限时8分钟)材料一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年-2000年的城镇化示意图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019年8月15日的报告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城市数量显著增多,1949年末全国城市共有132个,到2018年末城市个数达到672个。

同时,城市人口规模明显扩大,1949年末,城市人口共3 949万人;2017年末,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户籍人口达到48 356万人。

材料三大都市区优先友展(厦漳泉一体化)厦漳泉三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属福建省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城镇密集区。

2010年,厦漳泉三市土地面积2. 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41万人,GDP总量7017亿元,人均GDP4. 3万元。

三市以占全省21%的土地承载了44%的人口、取得了49%的经济总量发展成就。

材料四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 137万人,比2017年末增加1 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 401万人,减少1 260万人。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进城落户人口增加。

进城落户使更多的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我国城镇化的表现有哪些?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什么?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结合人口迁移知识,思考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乡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3.结合课本及材料三、四,归纳城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议】【展】【评】知识点二:世界城镇化进程先阅读先阅读教材34-37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限时8分钟)材料一1800—2000年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材料二下图为世界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材料三课本37页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材料四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五课本36页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1.读材料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开始的时间哪一个早?为什么?1975—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00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哪一个高?试从起步时间、目前速度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特点的差异。

2.读材料二、三,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一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在地区分布、速度、水平等方面有何显著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么?3.读材料二、四,城市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哪个阶段?此阶段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发展新趋势是什么?4.读材料二、五,20世纪下半叶,面对大伦敦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由此归纳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议】【展】【评】知识点三:城镇化的问题阅读教材第38-39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限时8分钟)材料一空气质量、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更蓝、水更清;商品住房价格保持稳定、“房住不炒”得到落实……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透视出过去的2018年北京的一系列新变化。

曾经,北京聚集了大量非首都功能,城市体量不断扩张,人口稠密,产业集聚,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堪忧的“大城市病”让这座特大城市不堪重负。

如今,北京明确定位,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逐步实现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但北京的高峰拥堵和雾霾仍是“痛点”。

材料二北京市城区的城市热岛现象较明显,图2为2017年4月某日北京地区城市和郊区平均气温水平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范围包括白洋淀周边的雄县、容城、安新3县。

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将在城市治理体系、城市规划设计、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等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展望未来,雄安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示意图。

1.读材料一,归纳北京市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哪些?指出雾霾的污染源有哪些?2.读材料一,北京的“大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读材料二,在图中画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简图,并提出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

4.读材料二,思考北京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城镇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哪些要素的影响?5.读材料一、三,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为建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议】【展】【评】知识点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阅读教材第39-41页内容,然后读以下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限时6分钟)材料课本40页活动探究: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

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图2.28)。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议】【展】【评】【固】读某省城镇、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化的主要表现是()A.城镇工业产值增加B.城镇人口总量增加C.城镇面积扩大D.城镇数量增加2.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是()A.城镇化不利于工业化B.工业化限制城镇化C.城镇化与工业化无关D.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4.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郊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下图为1850—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逆城市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C.1970年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得益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D.2050年中、英、美三国城镇人口数量大致相当6.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例增加B.美国城镇绿地不断减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C.中国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了城乡差别D.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中国城镇土地价格普遍上涨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8.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工业产值的比例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10.“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读漫画,回答11-12题。

11.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12.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A.东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14.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1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为商业网点选址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