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的研究
初始应力

岩体中天然应力常以水平应力为主,即h> v, 特别是 hmax> v ,据统计资料: h/v ≈0.8-3.0 ,说明岩体中水平天然应力主要受地 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控制; 水平应力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即h1≠ h2 , 我国华北hmin/ hmax≈0.2-0.8,华南hmin/ hmax≈0.3-0.75 。原 因a.岩体各向异性;b.构造 运动的方向性; 水平天然应力以压应力为主,仅在一些裂谷区、 地堑区出现拉应力,且是以一向压,一向拉多 见。另外在地表卸荷带影响区,也可能出现水 平应力为拉应力的现象。
WUST
五、主应力平面与水平面的关系
据主应力平面与水平面的关系,天然应力状 态划分为:
水平应力场 —
两个应力轴近水平,或与水 平面夹角很小,另一应力轴近铅直,三个应 力轴与空间坐标一致,我国大陆范围内属这 种应力场;
非水平应力场—水平应力与水平面夹45°左
右,另一轴与水平面夹0~45 °左右,分布于 板块边缘。
∧
重分布应力
相对于第2洞 室的天然应力
蔡路军 3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系
二、天然应力的组成及起源 1.组成: gh
V
WUST
•岩体自重→自重应力 h1 h 2 1 •构造运动→构造应力 V
•流体作用→渗流应力 p wg (h z ) •其它(地温、地球化学作用等) 2.起源(主要指构造运动的起源): •板块运动 •地幔热对流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 •……
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系 蔡路军 12
2007-05-06
(2)Heim假设(塑性状态)
WUST
当原始应力超过一定的极限,岩体就会处 于潜塑状态或塑性状态。
第三章 地应力的工程地质研究

3.1.2 岩体应力的一些基本概念 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 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 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 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 始应力。 人类从事工程活动,在岩体天然应力场内,因 挖除部分岩体或增加结构面而引起的应力,称为感 生应力。
3.2 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
3.2.1 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
以东经100~105o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为主,东:近E-W。
2、 地应力场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b.饼状岩心是钻进过程中差异卸荷回弹的产物, 破裂主要发生在一定高度的岩心根部,是由拉张和复 合机制导致的。 c.饼状岩心的产生需具备特定的岩体力学条件: 弹性高,储能条件好的岩性条件,如火成岩; 整体块状的岩体结构条件; 高地应力条件,最大主应力在30MPa以上。 (2)钻孔崩落现象: 研究发现,一些钻孔的孔径不是圆的,而呈椭 圆型,长短轴之差可达3-18cm。观察表明,这种孔 径的增大是由于孔壁局部破损崩落所致,即钻孔崩 落。
1.自重应力:
由岩体自重产生的应力为自重应力。 在地表近水平的情况下,重力场在岩体内的某一任 意类形成相当于上覆岩层重量的垂直正应力σz。
σz=γh
(r为岩石的容重;h为该点的埋深.) 由于泊松效应(即侧向膨胀)造成水平正应力
σx=σy=λσz (λ称为岩体的侧压力系数。)
地应力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地应力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地应力测量(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
本文以岩石Kaiser效应为例,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地应力的研究资料,回顾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地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今后岩石工程所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探讨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趋势。
标签:地应力测量岩石声发射凯塞尔效应1引言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
岩石在外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微破裂时,一部分应变能将以弹性波的形式释放出来,称为岩石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1]。
对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岩石进行加载时,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大量产生声发射,即岩石声发射的Kaiser 效应,其为测量岩石应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即从原岩中取回定向的岩石试件,通过对加工的不同方向的岩石试件进行声发射试验,测定Kaiser点,即可找出每个试件以前所曾受到的最大应力,并进而求出取样点的原始三维应力状态[2]。
2国外研究现状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Obert 和Duvall 在发现岩石中存在声发射现象的基础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将声发射技术应用到矿山岩体稳定性监测和岩爆的监测预报中(Black W,1982)。
在研究中发现岩石作为一种脆性材料,内部孔隙、微裂纹等缺陷在外荷载作用下扩展贯通直至破坏,在这一过程中内部颗粒破坏失效所产生的能量突然以应力波的形式释放,通过仪器对传至岩石表面的弹性应力波的监测和分析,探讨岩石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内部裂纹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通过研究这些规律发现矿山岩体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制订出一套适用于工程实际的预测预报机制,为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现代声发射技术的开始主要应归功于德国科学家凯塞(Kaiser)的研究工作(Kaiser J,1950)。
煤矿开采中的地应力特点与运用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8期120人们都知道,地球的公转以及自传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同时在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天然的应力,这种应力在地层中的破坏力以及能量都比较大。
原岩应力属于潜藏在未受到地层干扰中的一种天然的应力。
人们在挖掘井下巷道时,就会被扰动,从而在巷道中出现一种新的应力。
此时的应力就被称之为次生应力。
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巷道德掘进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工作面进行回采处理,和其他的地下工程采矿工作一样,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地应力概述所谓的地应力,又可以将其称为岩体的初始应力以及绝对应力,也就是潜藏在没有被干扰的地层中的天然应力。
地球的公转以及自传、地球内部应力、地幔热对流、地心引力、板块边界受压等地球的各种运动过程是产生地应力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存在的这些地应力中,构造应力以及重力应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人们在进行井下巷道挖掘工作时,就会干扰到原始的应力,并且在巷道中形成一种新的应力。
岩石所表现出的力学特征以及地应力场都能够直接影响到煤矿井下巷道围岩的矿压特征。
1.1 原岩应力原始岩石应力也称为绝对应力和初始应力。
它通常在采煤前留在岩体中。
应力的原因通常包括构造运动,岩体质量和地质构造应力。
1.2 开采中地应力地应力场的变化与工程有直接关系。
如果岩石受到压力损坏,将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设计矿山并支持设计时,必须准确掌握地应力的方向和大小。
重要信息,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大多数挖掘工程都会影响周围的地面应力而不是岩石的强度。
在煤矿建设中,如果能够全面分析地应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应力。
岩石造成的破坏确保了道路的稳定性。
2 煤矿开采中地应力的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提高,人们对矿山工程地应力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采矿工程中的地应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对项目可能的地应力进行了大量的检查,为研究煤的地应力特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4-地应力及其测量解析

e) 对地应力的传统认识有误。
1912年A.Heim h v H
1926年A.H.Динник
h
H 1
20世纪50年代N.Hast实测发现存在于地壳 上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接近水平的,而且 最大水平主应力一般为垂直应力的1~2倍, 甚至更多。
6
4.1.3 地应力的成因
1)地幔热对流
• 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高温,上 下对流、蠕动,深部地幔上升 到顶部时变成2股方向相反的 平流:与反向平流相遇,转为 下降流进入深部,形成封闭的 循环体系。
Pb0 Pb0
Ps
Ps
Ps0
Ps
Ps0
Ps
P0
P0 ④Ps0-关闭压力
⑤Pb0-重张压力
图 压裂过程泵压变化及特征压力
36
• 各特征压力的物理意义 ①P0-岩体内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压力 ②Pb-注入钻孔内液压将孔壁压裂的初始压裂压力 ③Ps-液体进入岩体内连续的将岩体劈裂的液压,称为稳定开
裂压力 ④Ps0-关泵后压力表上保持的压力,称为关闭压力。如围岩
y 1 sin
z 1 sin
17
(4)当松散介质有一定粘聚力时 (c>0 )
侧压力为:
x
H
1 sin 1 sin
2c cos 1 sin
18
注:当 x 0
说明无侧压力
x 0
无侧压力深度
HO
2C cos
1 sin
19
5)地质构造应力
20
5)地质构造应力
Fujianshanghang,
平均水平应力 K 垂直应力
K 1500 0.5 Z
K 100 0.3 Z
4.4 高地应力地区的主要岩石力学问题
地应力

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技术用于油气田开发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技术可有效地指导压裂设计、注水方案设计等工作,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人们已提出了多种地应力模式,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地应力模式。
利用理论研究成果,开发了分层地应力分析评价软件,介绍了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软件的计算精度满足了工程设计的需要,与测试结果吻合程度较高,对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应力的研究与分析分析地应力的成因和确定的方法,确保重大土木工程前期和施工的安全进行。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进展根据长江科学院2 0多年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相似原理、模型材料选择、关键模拟技术和在不同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认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应向深度(即模拟和量测技术)和广度方向发展,在发现新的力学机理和验证数学模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进展根据长江科学院2 0多年来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相似原理、模型材料选择、关键模拟技术和在不同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认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应向深度(即模拟和量测技术)和广度方向发展,在发现新的力学机理和验证数学模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应力测量方法研究综述对于深埋岩石工程,岩体的地应力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和区域的稳定性.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地应力的研究资料,回顾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各种地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今后岩石工程所呈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探讨了地应力测量的发展趋势.岩体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综述岩体中的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复杂应力场,它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受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地貌及剥蚀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有效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对地应力场的测量至关重要。
作者对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地应力测量前后应考虑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几种常用的地应力测量方法进行对比,对地应力测量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地应力测量方法

地应力测量方法1.水压至裂法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是通过在钻孔中封隔一小段钻孔,然后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流体,从而确定原位地应力的一种方法。
水压致裂法的2种方法试验设备相同,都有封隔器、印模器,使用高压泵泵入高压液体使围岩产生新裂隙或使原生裂隙重张。
常规水压致裂法(HF法)HF法是从射井方法移植而来,假定钻孔轴向为1个主应力方向,岩石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线弹性,采用抗拉破坏准则,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出现对称裂缝,其仅能测得垂直于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
在构造作用弱和地形平坦区,垂直孔所测结果可代表2个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约等于上覆岩体自重,裂缝方位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HF法测试周期短,不需要岩石力学参数参与计算,适合工程初勘阶段,不需试验洞,可进行大深度测量,是目前惟一一种可直接进行深部地应力测定的方法。
通过对HF法的改进,德国大陆科学深钻计划(KTB)在主孔 6 000 m和9 000 m处已成功获得了地应力资料。
HF法是一种平面应力测量方法,为获得三维应力,YMizutaI和M KuriyagawaE提出3孔交汇地应力测量,我国长江科学院和地壳所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
但研究表明,当钻孔轴向偏离主应力方向,其结果就有疑问,要精确获得三维地应力较困难。
为此,文献[7]基于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对3孔交汇HF法测试理论进行了完善,其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计算精度,但还有待足够的测量数据来验证。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HTPF法)HTPF法是HF法的发展,其要求在含有原生节理和裂隙的钻孔段进行裂隙重张试验以确定原位应力。
HTPF法假定裂隙面是平的,且面上应力一致。
对于深孔三维地应力直接测量,HTPF 法可进行大尺度的地壳地应力测试,很有发展前途。
HTPF法同HF法相比,假设少,不需考虑岩石破坏准则和孔隙水压力,在单孔中便可获得三维地应力。
但用HTPF法测试费时,且裂隙产状和位置的确定误差都可降低计算精度。
2.套钻孔应力解除法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根据解除方式和传感器的安装部位分为探孔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变解除法和孔壁切割解除法。
地应力研究现状以及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地应⼒研究现状以及在⼯程应⽤中存在的问题地应⼒研究现状以及在⼯程应⽤中存在的问题。
地应⼒存在於地壳中的应⼒。
⼴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
它包括由地热﹑重⼒﹑地球⾃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的应⼒。
地质⼒学认为﹐地壳内的应⼒活动是使地壳克服阻⼒﹑不断运动发展的原因﹔地壳各处发⽣的⼀切形变﹐如褶皱﹑断裂(见节理﹑断层)等都是地应⼒作⽤的结果。
通常﹐地壳内各点的应⼒状态不尽相同﹐并且应⼒随(地表以下)深度的增加⽽线性地增加。
由於所处的构造部位和地理位置不同﹐各处的应⼒增加的梯度也不相同。
地壳内各点的应⼒状态在空间分布的总合﹐称为地应⼒场。
与地质构造运动有关的地应⼒场﹐称为构造应⼒场。
通常指导致构造运\动的地应⼒场。
有⼈也将由於构造运动⽽产⽣的地应⼒场简称为构造应⼒场。
在地质⼒学中﹐构造应⼒场是指形成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地应⼒场﹐包括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所展布的地区﹐连同它内部在形成这些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时的应⼒分布状况。
有多少类型的构造体系﹐就有多少种类的构造应⼒场。
⼀定型式的构造体系所代表的应变图像﹐反映了其构造应⼒场的特徵。
通过对构造应⼒场的分析研究﹐可以推演构造运\动的⽅式和⽅向﹐把各个⼤陆及地区运动的⽅式和⽅向综合起来﹐可以推断地壳运\动的⽅式和⽅向﹐进⽽探索地壳运动的起源。
存在於某⼀地质时期内的构造应⼒场称为古构造应⼒场。
现今存在的或正在活动的地应⼒场称为现今构造应⼒场。
现今构造应⼒场的研究﹐既要实地考察挽近地质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岩⽯﹑地层发⽣的构造变形以及地区的升降﹐也要⽤适当的仪器装置及其他⽅法﹐直接测量现今地应⼒的活动。
进⾏地应⼒测量时要根据活动的构造体系﹑活动的构造带(如地震带)和重⼤⼯程建设要求来布置测点﹐同时配合相应的地质⼯作。
地应⼒活动会产⽣或影响地质构造。
剧烈的地应⼒活动会引起地震。
地应⼒活动还可影响地壳内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因此﹐也可以利⽤这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来分析地应⼒的活动情况。
弥玉高速公路登楼山隧道地应力场分析研究

弥玉高速公路登楼山隧道地应力场分析研究
王玉杰;余磊;杨科
【期刊名称】《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21(57)12
【摘要】研究区地处云南高原山区、扬子准地台滇东台褶带,隧道位于小江断裂东支与西支之间,断裂构造尤为发育。
为了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爆、大变形等问题,需了解登楼山隧道工程区的地应力状况。
故采用水压致裂法在钻孔XSZK3进行了地应力测量与分析,再通过采用地质过程动态模拟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登楼山隧道工程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空间发育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登楼山工程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主要在NNW-N之间;最大水平主应力基本小于20 MPa,仅局部隧道段地应力大于20 MPa,但都小于25 MPa,基本属于低-中等地应力水平。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王玉杰;余磊;杨科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1
【相关文献】
1.鹧鸪山隧道地应力反演模型与三维地应力
2.高速公路隧道口液态防风栅流场数值分析研究
3.登楼山隧道断面布置形式与工法选择研究
4.登楼山隧道1^(#)斜井涌突水问题及主洞涌突水原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旗山煤矿深部地应力场测试及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 部 ; 矿 ; 应 力 ; 质 构 造 深 煤 地 地
.
中 图分 类 号 : D 1 T 31
文 献标 识码 : A
地 应力 是存 在 于地层 中的未 受 工程 扰 动 的天然
应 力 . 称 岩体 初始 应力 、 对应 力 或原 岩应 力 。它 也 绝
2 13 ) 2 12
摘
要 : 据 旗 山煤矿 井下技 术 条件 和地 质 条件 , 用 空心包 体 应 变 法对 旗 山煤 矿深 部 地 应力 根 采
场进 行 了现 场测 试 , 得 了十分 重要 的现 场 原始 数据 , 取 并根 据这 些数据 系统分 析 了该 矿 深部 地
应 力场 与 区域 地质 构 造之 间的关 系 , 总结 了该 矿 深部 地 应 力 的分布 规律 。 对该 矿 井 的巷道 优 并
地应力 场 的测试 和 分析 研究 ,对 于井 巷 方位 的合 理 选择 、 断面 形态 的优 化 、 开采 方法 的确定 及巷 道 支 护
等具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
2 地 应 力测 试 方 法 、 理 及 过 程 原
本 次测 量 采用 的是空 心包 体 应变 法三 维应 力测 量 方法 ,选 用 中国地 质科 学 院地 质力 学研 究所 研制 的 K 一 1型空 心包 体 三轴 地应 力计 X8 现场 测量 原始 地 应力 .就是 通过 现场 测试 确定 岩 体 的三 维应 力状 态 ( 用 6 应 力分 量来 表 示 ) 可 个 。 任 何一 种实 测 方法 都是 通 过扰 动 ( 常 的方法 是打 通 钻孔) 打破 原有 状 态 , 在从 一种 平衡 状 态到 新 的平衡
ANSYS三维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研究

A N S Y S三维 地应 力 场 数 值 模 拟 方 法 应 用 研 究
刘 爱 华 ,杨 清 ,吴 均平
( 中南 大 学 资 源 与 安 全 工 程 学 院 ,长 沙 4 1 0 0 8 3 )
摘 要 :初 始地 应 力场 由 自重 应力场 和构 造 应力 场叠 加而 成 ,是深部 地 下工程 分析 必 须考 虑 的重 要 因素。 针对 目前 常用 的 三维地 应 力场 数值模 拟 方法在 维持 地 应力场 分 布规律 和 避 免 附加 位 移方 面存 在 的缺 陷,进 行 了 A N S Y S地 应 力 场模 拟 方 法 的 比
力 文件 合并 的 E x c e l C V S文件 简 易方法 和 地应 力平 衡简 易方 法 ,研 究提 出一整 套 从模 拟 到施
加的 A N S Y S三维 地应 力场 数值 模拟 实用 流程 。
2 01 2 . 1 l - 2 1 收 稿 日期 :
基金项 目: 国 家 重 点 基 础 研 究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2 0 1 0 C B 7 3 2 0 0 4 )
第 l 9卷 第 2期
2 0 1 3年 6月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GEOMECHANI CS
V0 l _ 1 9 NO . 2
J u n .2 01 3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剖析

地应力及其分布规律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广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
地应力是各种岩石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此外地应力状态对地震预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油田油井的稳定性、核废料储存、岩爆、煤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以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2、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浸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
其中,构造应力场和自重应力场为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地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的一次构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
由于亿万年来,地球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场也经过多次的叠加、牵引和改造,另外,地应力场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地应力状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地应力成因之一:地幔热对流(图1、图2)地应力成因之一:板块边界受压(图3)地应力成因之一:岩浆浸入(图4)3、地应力的影响因素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分布复杂多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应力的多来源性和多因素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和剥蚀决定。
1)岩体自重的影响岩体应力的大小等于其上覆岩体自重,研究表明:在地球深部的岩体的地应力分布基本一致。
但在初始地应力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岩体初始应力场的形成因素众多,剥蚀作用难以合理考虑,在常规的反演分析中,通常只考虑岩体自重和地质构造运动2)地形地貌和剥蚀作用对地应力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地应力的影响是复杂的,剥蚀作用对地应力也有显著的影响,剥蚀前,岩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剥蚀后,垂直应力降低较多,但有一部分来不及释放,仍保留一部分应力数量,而水平应力却释放很少,基本上保留为原来的应力数量,这就导致了岩体内部存在着比现有地层厚度所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很多的应力数值。
地应力的研究与分析

壳上层一定深度的情况下 , 水平应力分量重要性远远超 过垂直应力分量 , 还是哈斯特通过对纳维亚半岛的地应
力测量后发现的地壳上部的最 主要应力几乎处处是水 平或接近水平的, 后期学者的研究在根本上动摇 了前期
学者的探究 。 而后来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 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 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 尤 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综合性的结果 说 明, 地应 力的成 因与板块边 界受 压 、 幔 热对流 、 地 地球 内应 力 、 心引 力 、 旋 转 、 地 地球 岩浆 侵人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产生的相应 的应力场有关 。
的地质 学家李 四光 指 出 的在构 造 应 力 的作 用仅 影 响 地
根据直观分析 , 尖劈 内任何一点的应力应正 比于力 F , 并 与量 ap、 和 有关 。由于 F的量纲 为 MT一 , 、 p P的
量纲 为 I,、 ap和 无 量纲 , 因此 , 个 应力 分 量 中表达 各
式只能取{N的 P 形式。 这里的N为ap 组成的无 、和
量纲 的量 。这表明, 各应 力分量中, 只能出现负一次 P 幂。由艾里应力函数 的极坐标形式所表示 的各应力分 量表达式 , 如式()可知应力函数中 P 1, 的幂次要 比各应
力分量 中的 p 的幂次高两次。因此 , 假定艾里应力函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 小规模 的开挖活动 , 即接近 地表的深度上的开挖活动 , 运用的效果较显著的经验类 比法 , 较深层 次 的开挖 活 动 就 显 的不 是 很 准 确 , 此 在 而 时 对深层地 应力 的研究 就显 得 十分 的迫切 。 从以前 的定性分析到现在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
 ̄f2 ,
I p n d +Fi 一0 as s i n
开滦矿区地应力场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S rei nier g C ia nvri f nn n eh o g ,e ig10 8 ,hn ) uvyn E gne n ,hn i syo i a dT cn l y B in 0 0 3 C ia g i U e t Mi g o j
Ab t a t I - i s o e o e i ot n a t r i h af c t ri r s n ti a s b tn ile e g e d c n i o xse n t e sr c :n st i n ft mp ra tfc o swh c f twae n u h a d i s u sa t n r f l o dt n e itd i h u h e a y i i e r r s.B s d o n st t s e td t n ma y mi e fKal a o lmi e f l y u i g sr s eifmeh d o h p t t e a h c u t a e n i - i sr s ts a a i n n so i n c a n e d b s t s r l t o n t e s o , h t u e u i n e e p e e ti — i t s it b t n l w i a l a n n r a wa e e r h d h o r lt i n t d lb t e o lf o a e r s n n st sr s d s i u i a n K i n mi i g a e s r s a c e ,t e c reai t a d i mo e ewe n c a o rw t r u e r o u vy s l
第2 3卷 1 O期 21 0 1年 1 月 0
d i1. 6  ̄i n 64 10 . 1. . o:0 9 9 .s. 7 — 8 3 0 1 0 3 s 1 2 10 7
地应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

二.地应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井眼不稳定性是全球范围内油田勘探、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钻井工程作业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井眼多发生垮塌、崩落、缩径、压裂、变形,甚至发生井涌、渗漏、卡钻等事故,这些问题在今天都被包含在井眼稳定的内容中。
因此,研究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对安全生产、提高作业效率、节约成本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造成井眼不稳定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个方面。
①在自然因素方面有:地质构造类型和原地应力、地层的岩性和产状、含粘土矿物的类型方面原因;同时,地层倾角、层面的胶结,以及地层强度、裂隙节理的发育情况、孔隙度、渗透性及孔隙中的流体压力等也会导致井壁不稳定。
②在人为方面有:钻井液的性能(失水、黏度、流变性、密度)、钻井液的成分与井壁岩石矿物的化学作用的强弱(水化、膨胀作用)、井周钻井液侵入带的深度和范围、井眼裸露的时间、钻井液的环空上返速度、对井壁的冲蚀作用、循环动压力和起下钻的波动压力、井眼轨迹的形状、钻柱对井壁的摩擦和碰撞等因素。
井眼的不稳定性问题,从广义上讲应包括脆性泥页岩井壁的坍塌剥落、塑性泥页岩井壁的缩径和井眼的粘弹塑性变形及地层在钻井液压力作用下的水力压破裂(多发生在砂岩层段)。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不可能对上述影响因素一一作出定量分析。
解决井眼不稳定壁问题主要从钻井液化学和岩石力学两个方面入手,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化学防塌机理方面(主要是研制钻井液体系),使得井眼不稳定现象大为减少,井眼不稳定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至今仍未能很好地解决水化程度弱的脆性泥页岩井壁的坍塌问题。
井眼岩石失稳坍塌,一般都可归结为井壁岩石所受的应力超过它在井眼状态下所能承受强度的结果,钻井液的侵蚀作用会减弱泥页岩的强度,同时产生的水化作用会改变泥页岩中的应力状态。
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岩石的变形特征及岩石的强度。
为了研究井眼稳定性问题,有必要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在物理环境下应力场中的反映。
地应力测值评价方法研究

地应力测值评价方法研究韩晓玉;李永松;李峰【摘要】为了对地应力测值进行评价,探讨了地应力测值评价方法,提出采用测值平均测量误差对洲值进行评价,主要用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和模型加载试验法对地应力测值进行评价,给出了两者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对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对物理模型加载试验法介绍了一般试验过程和试验准备.【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24【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地应力;测值评价;应力测量;应力观测;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物理模型加载试验法【作者】韩晓玉;李永松;李峰【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湖北省地震局,湖北武汉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3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地应力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因地应力测试方法众多,不少方法有着前提性假设,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而单个工程的地应力测试方案,从测试方法选用、孔位布置、测试数量到具体测点部位均具有随意性。
因此,地应力测值不可避免地具有离散性,甚至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因此,进行地应力测值评价是必要的。
1 测值评价方法地应力测值评价可分为对单个测值的评价和不同方法间的测值评价。
单个方法的测值评价是该技术(方法)的基础研究内容,关系到该方法存在的必要性。
不同方法间的测值评价可以消除单个方法带来的系统误差,并促进整个行业测试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单个工程的地应力测值评价可为工程建设服务。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地应力测值的评价研究较少,更少进行测试方法间的评价。
单方法的测值评价一般仅从原理上进行适应性公式修正,或对使用测试的技术进行误差和精度分析,或采取数值模型方法进行校验等[1-3]。
专门进行的多方法间测值评价试验仅在文献[4]中提到过,且结论未知。
根本而言,地应力测值评价是地应力测值对真实值的反映,误差小者为优。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简介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
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
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
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
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086-基于地应力测量的地应力场研究

基于地应力测量的地应力场研究张晓(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100013)[摘要]分析了我国多个矿区的200多个测站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数据,在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典型矿区进行了地应力场研究,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我国煤矿不同深度矿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变化的规律,测量结果可为煤矿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法;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应力;垂直主应力[中图分类号]TD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25(2012)02-0023-03Research on Geo-stress Field Based on Geo-stress SurveyZHANG Xiao(Coal Mining &Designing Department ,Tiandi Science &Technology Co.,Ltd ,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geostress data by hydrofracture method from 200survey stations in China.Geostress field of typical min-ing areas in China was researched on the basis of this.Characteristic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 rule that ratio of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to vertical principal stress varied with mining deep was obtained by statistic results.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ining practice.Key words :geostress survey ;hydrofracture method ;tectonic stress field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vertical principal stress[收稿日期]2011-11-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与精细探测基础研究(2006CB202200)[作者简介]张晓(1979-),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工程师,从事地质力学及巷道支护研究工作。
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1、工程扰动现象和基本特点
1、工程扰动现象和基本特点
工程扰动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等因素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干扰和 破坏。其基本特点包括人为性、局部性和可逆性等。人为性是指工程扰动是由人 为因素引起的;局部性是指工程扰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施工区域附近; 可逆性是指工程扰动在一定时间内是可恢复的。
谢谢观看
目前,针对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仍然存在一 些不足之处。首先,工程扰动特征的数值模拟方法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便 更好地模拟实际施工情况。其次,对于工程扰动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评估方面 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加准确和实用的方法。
4、探究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方 法和途径
4、探究工程扰动特征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规律总结
3、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实测地应力数据还表明,地震活动区的地应力场表现 出更为复杂的特征,地应力值较高且变化频繁。同时,地震活动与地应力分布之 间存在一定关系,高地应力值区域更易发生地震活动。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地壳地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地质工程、地震工程 和资源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 境和地质构造,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和工程扰动特征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 研究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工程扰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义。
2、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 的影响
2、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的影响
地应力场对工程建筑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工程建筑,地应力场分布规 律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抗震性能等。不合理的地应力分布可能导致 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此外,地应力场对环境的影响也十分显 著,如地形地貌的形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力函数法的基本思想是 ,根据弹性理论和地应力场的分布 ( 张有天 ,1984 ) , 假设某种形 式的应力函数 ,满足调和方程 ,进而满足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 ,在给定的若干个观测点上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引言
岩体初始地应力是指天然岩体在工程建设开挖之前所具有的自然应力状态 。它由于重力 和历次地质构造作用而产生 ,又由于岩石物理力学特性 、 风化 、 剥蚀等作用而变化 ,其应力不断 地释放和重分布而成为当前的残留状态 ,在许多地区形成了复杂的地应力场 。自 1902 年海姆 ( Heim) 首次提出地应力概念以来 ,地应力研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 , 并不断取得新进 展 ( 朱焕春 ,1994 ; 苏恺之 ,2003) 。但是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迄今为止 ,对 地应力分布规律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 实测地应力仍是提供区域地应力场最为直接的途径 ,但由于场地和经费等原因 ,不可能进 行大量的测量 ; 另一方面 ,地应力场成因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各测点的测量成果往往只能反映 当地的局部应力场 ( Belyt schkot ,1999 ,2001 ; Muler ,1992 ) 。由于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 , 地应 力测量成果有一定程度的离散性 。因此 ,为了更好地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还必须在实 测地应力结果的基础上 ,结合现场地质构造条件 ,通过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 ,进行地应力场的 反演分析 ,以获得适用范围较大的地应力场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应力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 进行了比较 。
( 4)
该方法比只考虑自重应力场或海姆法则更合理 。 上述 3 种方法模型简单 ,使用方便 ,但应用范围有限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 , 地应力成因 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且各测点成果只能反映当地的局部应力场 ,不可能真实的反映地应力场 。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进步 ,数值分析方法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有效的计算分析方法 , 进行地应力场的反演分析 ,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适用范围更广的地应力场 。
1) 中国北京 10008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上海 200062 上海市地震局
摘要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是地震预测和岩体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 根据实测地应力资料 , 采 取一定的数值分析方法 ,反演出整个计算区的初始地应力场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地应力场的研究 现状 ,介绍并分类归纳了几种典型的地应力场研究方法 ,并对每个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评价 ,对 以后地应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数值模拟 ; 有限元法 ; 初始地应力场 中图分类号 : P312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3246 (2008) 0320014208
2
Φ 1 Φ 2 Φ 3 -
1 θ = 0 1 +μ 1 θ = 0 1 +μ 1 θ = 0 1 +μ
( 9)
2
2
=
5 5 5 + + 。 5 x 2 5 y2 5 z2
应力函数 Φ 1 , Φ 2 , Φ 3 共有 40 个待定系数 , 将其代入 ( 8 ) 式可得到 6 个应力分量的表达 式 。一个三维应力测点可得 6 个实测应力分量 ,若有 P1 个观测点 ,便可由 ( 8 ) 式建立 6 P1 个 方程 。若选择 P2 个地面点 ,则 m = 6 P1 + 3 P2 , n = 40 。若 m = n 可能有确定解 ; 若 m > n 可用 最小二乘法求得待定系数 ,即可求得空间地应力场 。 应力函数法分析地应力场为多点拟合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计算工作量较小 。在 岩性均一 ,区域地质构造不太复杂的情况下 , 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当地形起伏变化大 , 地质 上有断层破碎带 ,应力变化剧烈甚至不连续 ,这时就不适用了 ,要用更高的应力函数 。
( 11) … 其中α i 为待定回归系数 ,它们将由最小二乘法根据实测应力决定 。 将位移表达式 ( 10) 式代入弹性力学中以位移表达的平衡方程中 , 可得到诸回归系数所满 足的 3 个关系 ,因此可以消掉 3 个回归系数 。再利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得到用假设位移表 达的应力 N N υ 5μ 5 v i λ5ω 5 5μ i i i i (λ + 2 G) λ σ τ + + , x = xy = ∑ ∑G 5 x + 5 y 5x 5y 5z i =1 i =1
( 8)
2
2
52Φ 52Φ 2 3 + + 5 z2 5 y2 1 2 2 5Φ 5Φ 1 3 + + 5 z2 5 x2 1 2 2 5Φ 5Φ 1 2 5 y2 5 x2 1
2
52 θ = 0 + μ 5 x2
1 1 1
52 θ = 0 + μ 5 y2 52 θ = 0 + μ 5 z2
52 5 y5 z 52 5 y5 z 52 5 y5 z 式中θ = σ x +σ y +σ z ,
1. 3 侧压力系数法
随着地应力实测水平的发展 ,发现地壳上部广泛存在着比岩石自重高得多的水平压应力 ( 许忠淮 ,1990) 。因此 ,岩体初始地应力既不符合重力场的应力场 , 也不符合静水压力状态 。 侧压力系数法假设地应力垂直分量等于其上复岩层的压力 ,即 σ H y =γ 式中 γ为岩体容重 , H 为上覆岩体埋深 。水平应力则为 σ σy x = n
式中 γ为岩体容重 , H 为上覆岩层埋深 。 这种假说对松散介质和对表层风化破碎岩石比较适用 。许多测量资料表明 , 该方法一般 不适用于完整的岩体 。 1. 2 海姆法则 ( H eim′ s hypot hesis) 海姆法则认为 ,岩石在较大应力的持续作用下 ,由于长期的流变作用而处于类似静水压状 态 ( 张有天 ,1984) 。由于采用静水压力假设 ,使得圆形洞室周围的应力场计算得到简化 。该法 则还认为 ,岩石不能承受较大的应力差值和与时间有关的变形影响 ,这就可能在整个地质年代 使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趋于平衡 。该法则可给出软弱岩体原岩应力的良好近似值 , 也可估算 超过1 000 m深度下地层所存在的水平应力 。这种假设可能适用于深层岩体 。
1. 4 边界载荷调整法
所谓边界载荷调整法就是在给定求解域的边界上 ,分别施加不同的载荷及载荷组合 ,经过 反复调整边界载荷 ,求出不同情况下的初始地应力场 ,使得该种情况下的应力场在给定的测点 处的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地应力值近似到一定精度 ( 谷艳昌等 ,2007) , 。这种方法为地应力的模 拟提供了较为开放的思路 ,但是边界载荷的选取没有规律可循 ,进而导致试算的工作量可能比 较大 ,并且一般不具有唯一解 。但在由重力及地形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地应力场可取得较好的 结果 。
16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29 卷
使该函数计算的应力值与已知的实测值相拟合 。 设三维应力场分布的应力函数为 Φ ,按弹性理论 ,设定多项式为
2 2 3 2 2 3 Φ =α +α 1 x +α 2 xy + α 3 y +α 4 x +α 5 x y +α 6 xy 7 y 4 4 3 2 2 4 3 +α 8 ( x - y ) +α 9 x y +α 10 ( x y - y ) + α 11 x y
N N N
μ=
i =0
μ i ,υ= ∑
i =0
υ i , ω = ∑
i =0
ω ∑
i
(பைடு நூலகம்10)
其中 N 表示空间坐标 x , y , z 多项式的最高次数 。现以 x 方向位移μ 为例 ,υ和ω 仿此 。 μ 0 =α 0 μ 1 =α 1 x +α 2 y +α 3 z
2 2 2 μ2 = α 4 x +α 5 y +α 6 z +α 7 x y +α 8 yz + α 9 xz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期
孙礼健等 : 初始地应力场分析方法的研究
17
1. 6 位移函数法
所谓位移函数法 ,就是在边界上施加已知位移 , 使得在该位移之下 , 计算区域内部的应力 场与实测的应力场是相适应的 ,从而得到一个应力场 ( 杨柯等 ,2002 ; 李翠华等 ,2007) 。该方法 的位移项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取 ,如果初始应力场比较简单 ,可把位移设为坐标的二次项 ,相 应的应力为坐标的一次函数 ; 若初始地应力在空间变化较大 ,可把位移设为坐标的完全三次项 或更高次来进行 。位移函数法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边界上每一点处施加给定的位移 , 要求 这些位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和用位移表达的平衡方程 。此外 , 还同时要求在计算模型内全部 的实测点处 ,得到与实测应力相适应的应力 。现将该方法简要描述如下 ( 王水笛等 ,2005 ; 喻军 华等 ,2003) 。 模型内部位移表示为
( 2) ( 3)
) (μ为泊松比 ) 。当处于 n 为侧压力系数 ,对于地层为水平的重力产生的应力场 , n = μ / (1 - μ
类似静水压力状态时 , n = 1 。但地应力实测资料表明 ,不同地区及部位 n 可能大于 1 , 也可能 小于 1 。有人对世界各地地应力测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 ,水平应力分量约为同一点垂直 应力分量的一半到 3 倍多 。在地下洞室应力计算时 ,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根据现场地应力测 量选定一个 n 值 ,则水平应力为 σ γH x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