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龙氏颈椎正骨十法PPT幻灯片
龙氏脊椎正骨
龙式脊椎正骨手法授课计划
• • • • • • • • • • • 一、学习正骨手法的几点要领 二、脊椎病基本病因、病理。 三、椎小关节错位常见的几种形式 四、颈椎X线照片 五、椎小关节错位的复位机理 六、三步定位诊断法 七、颈椎病正骨十法 八、胸、腰椎病正骨法 九、骶髂关节错位正骨法 十、颈椎病病因分型及主治辅治法 十一、水针疗法
第一节:学习正骨推拿法要领
一、要求做到:稳、准、轻、巧四个字手法柔中有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外
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或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 断),避免误诊误治。有错位者要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 准的正骨手法纠正错位,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用暴力 复位,发生意外损伤加重病情。病情复杂者,分析清楚,先 易后难,逐步复位(多系统,多部位者)。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
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谁) 三步定位准确(治疗部位选准) 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法用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 巧:利用体位复位,利用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
力复位。
二、要求即要治好病人,又要保护好自己。
练功:站桩功(三园式、不意守、不闭目),保健功 (自体牵引法)。 练力:臂力、指力、腰力、腿力、耐受力(能站不坐、 能坐不卧、持之以恒)。 注意:工作姿势,不耸肩扭手,不弯腰驼背,不扭转身 体。治疗床、椅高度适宜、室温适宜,空气清新。
龙 氏 脊 椎 正 骨 专 科
国家中医药科研攻关项目
中西结合 无痛适宜 专治: 颈椎病 头痛头晕 顽固性失眠 肩周炎、腰腿痛 腰椎盘脱出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 心律失常 多汗症 假近视 过敏性鼻炎 突发性耳鸣耳聋
技术创新 疗效显著
「龙氏治脊」治疗颈椎病10法
「龙氏治脊」治疗颈椎病10法龙氏正骨推拿:以脊柱解剖、生物力学和脊椎病因理论为基础、运用独特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椎错位的“四步十法”,具有科学严谨、定位准确、无痛安全的特点,是既治标又治本的脊椎病特效治疗方法。
龙氏正骨手法特点: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龙氏正骨治疗特点:硬手法和软手法。
龙氏正骨颈椎病治疗十法龙氏正骨法的手法操作分四步:“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
1.放松手法其目的使患者颈椎上下6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充分放松,主要通过掌心和拇指揉法,也可应用擦法、按法和摩擦法,在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紧张压痛点处做震法。
手法应柔和轻松,避开椎小关节肿痛处,或者使用轻手法。
2.正骨手法分快速复位法和慢速复位法两种。
前者多适用于青壮年及健壮者。
后者适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对体质弱和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也可应用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应先选好“定点”及“动点”,在操作中加一个有限制的“闪动力”,以使颈椎关节因受短速有力的“闪动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的动作与快速复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闪动力”,重复3-5次的连续动作,让关节在运动中受“定点”的阻力和“动点”的动力而还纳复位。
3.强壮手法对椎旁硬结粘连组织,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
对于松驰、萎缩的软组织,可用指针点、捻、叩打、摩擦生热等法,以温热补气与强壮,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强壮手法对病程长,体质虚弱和老年病人尤为必要,同时对颈椎关节失稳有康复作用。
4.痛区手法脊柱病除了椎旁疼痛外,由于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还可在四肢、头、胸、腹部出现症状和病症。
传统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疗为主,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法则是以脊柱部位治疗为重点,只要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竽见影地减轻或消除,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
但对病程长,症状重的病人,在结束治疗之前,于脊柱复位后,应在痛区局部常规施行简易手法,起到促进局部组织康复的作用。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5Fra bibliotek第二步正骨手法
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 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 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 人。“定点”选的准,椎间狭 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 轻巧“闪动”定成功。
ppt课件
6
第二步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包括摇正法、搬正法、推正 法、拨伸法和反向运动法。按不同的错 位类型、部位、方向,选用其中一种或 多种正骨手法。一次能完全复正,以后 可不必再作正骨手法。如复位不完全, 或因脊椎失稳,复正后在错位,可每日 或隔日进行1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 急性期,正骨手法用卧位进行较易成功。 现将各段脊椎的正骨手法分述
而解除痉挛。手法:术者右手食、中指
按于右锁骨上窝的斜角肌紧张肌健处,
让患者转头向右,术者加力按压时嘱患
者用力将头转向左,重复2—3次即可。
又如正骨后仍有颈背牵拉痛者。患者坐
橙上头略仰,术者站其背后一手扶肩,
另手拇指或屈肘按于背部痛点上,加力
按压时嘱其用力屈颈低头,重复2—3次
,解除肌痉挛可即收效。亦用于复位手
仰位
←牵引下正骨法(1)
→+退变→混合式错位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1)
ppt课件
3
第一步放松手法
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 一般范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 下六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 以线或片进行揉捏法,对棘突、横 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用按法或 震法,重点处亦可用掌根、掌缘或 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轻松。
有关节弹响,拇指可触到关节复位的弹跳感。 亦可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侧搬法,与侧 头摇正法类同,只是不作摇动,抬头角度加 大;对C6至T2侧摆式错位可将“动点”改为 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度大些才易成功。
龙氏治脊疗法之——颈椎正骨十法
龙氏治脊疗法之——颈椎正骨十法正骨推拿的核心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
正骨手法的目的是纠正关节错位,消除骨性压迫或刺激。
一般选1-4种正骨手法即可,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
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开始、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故又称调整手法。
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强强壮手法。
颈椎病正骨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拇指贴在环椎横突侧方(贴上去不是顶上去,主要是感应力的传导),一手托其下颌。
复环枕和环枢要领不同!复环枕时,a 要仰头到生理极限;b 保持仰头状态转头;c 约转到30°时,停止转动,改为向怀里兜,闪动3-5下。
复环枢时,a 仰头到极限后,低头退回约10°;c 保持这个仰头角度,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c 略带往怀里兜的力继续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闪动3-5下。
此法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其余四指并拢轻贴于后颈部(主要限制颈椎转动时发生后伸活动);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头始终不要离开枕头),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腕力行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但是定点手不能主动推顶发力,只是限制定点处的横突不后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侧摆加旋转式错位、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侧方,将头搬起使颈椎侧屈到生理极限,保持侧屈,作摇头活动,在由侧屈到摇头的动作转换时,定点手拇指由错位横突侧方顺势滑到横突后方定住,动点手也相应下滑到面颊部,转头到生理运动极限,闪动2-3下。
颈椎正骨手法之体会PPT课件
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环关节、环枢关节错位。 病人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
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 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 的弹响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0
21
2、低头摇正法
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
8
X线片定位诊断法
X线片定位诊断
前后滑脱式错位 左右旋转式错位 侧弯侧摆式错位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 钩突关节型错位 后关节滑膜嵌顿
混合型错位
9
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排除其他疾病
分析:部位,形式,突出点等 变性,增生与发病关系
观察炎症,钙化及疏松部位
10
三步诊断的关系
第一步:作出判断 第二步:相符,判断正确 第三步:均符,做出最后定位诊断
强调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
3
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 ”
“三维六自由度” 脊柱能在三维六自由度上运动。 “三维” 指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坐标系,即x 、 Y、z三条 轴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坐标系。 “六自由度”指3条x、Y、z平移轴和3条x、Y、z旋转轴。 龙氏“正骨十法”充分体现了脊柱在三维六自由度上的运动。
“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 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26
27
5、侧向搬按法
适用于2~6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 病人侧卧位,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住其后颈并以拇指
按住患椎横突后侧隆起处,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 面颊部,两手合作将病者头托起作侧屈活动(先屈向健 侧,后屈向患侧),当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 不放松,与“动点”的手同时作一搬按闪动力,可听到 关节弹响,术者拇指可触到复位关节的弹跳感。
颈椎正骨手法之体会PPT课件
6、挎角搬按法
适用于2~4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
分展开患病关节,轻按摩其下位颈部紧张之肌肉,使嵌
顿之滑膜 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者一手拇指“定 点”于病椎关节 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 (对侧耳部),先搬向健侧前外侧45度方位,后斜向外侧 45度方位,重复3~5次即可。
环齿间隙不等
椎体侧摆
双边征
正骨四步
四步 放松手法 正骨手法
强壮手法 痛区手法
仰头摇正法
反向运动法 牵引下正骨法 低头摇正法 侧头摇正法
正骨十法
侧卧推正法 俯卧冲压法 挎角搬按法 侧卧摇肩法
侧向搬按法
正骨推拿手法要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
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 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8、侧卧推正法
适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尤其对反张的颈轴有效。
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用拇食二指挟其向后突
起的棘 突两旁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将其头
作前屈后仰活动,当后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 前推动使之在运动中推正。
9、牵引下正骨法
牵引时前后纵韧带拉直,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关节的
病人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 其头(放在对侧的耳部),另手拇指“定点”于病
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
4、侧卧摇肩法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
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副损伤。
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 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 “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
《龙氏脊椎正骨》课件
欢迎使用《龙氏脊椎正骨》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龙氏脊椎正骨的原理、 好处以及应用范围。是您了解这一疗法的完美指南。
背部对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1 保持姿势
了解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2 避免压力
认识到身体不良姿势和过度压力对脊椎的损害。
3 提高灵活性
了解脊椎对身体灵活性和运动能力的贡献。
颈椎痛是龙氏脊椎正骨的常见适应症。
2 脊柱错位者
任何脊椎错位的人都可以通过该疗法找到改善。
3 姿势问题者
有姿势问题的人可以希望通过脊柱正骨矫正来改变。
脊椎错位带来的常见问题
背部疼痛
脊椎错位可能导致背部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神经受压
神经受到压迫后,可能会出现麻痹、刺痛等症状。
姿势问题
脊椎错位也会引起不正确的姿势,影响整体形象。
龙氏脊椎正骨是什么?
龙氏脊椎正骨是一种通过手法矫正脊椎错位的疗法,帮助恢复正常的脊柱结构和功能。
龙氏脊椎正骨的历史
龙氏脊椎正骨始于古代中医理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修正,成为了现的正骨理论和疗法。
龙氏脊椎正骨的原则
• 解除压力 • 重新定位 • 促进血液循环 • 增强肌肉
龙氏脊椎正骨的好处
1 疼痛缓解
通过脊椎矫正,可以缓解背部和颈部疼痛。
2 身体平衡
脊柱的正常对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3 身体功能
脊椎正常对齐有助于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谁能从龙氏脊椎正骨中获益?
1 颈椎痛患者
龙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文档资料29页共31页PPT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1
龙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椎 病-文档资料29页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前 后 滑 脱 式 错 位
12
13
前后滑脱式错位
14
侧弯侧摆式错位
15
侧弯侧摆式错位
16
左右旋转式错位
17
左右旋转式错位
18
倾位仰位式错位
19
倾位仰位式错位
20
小关节错位、复位机理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确证、X线片)
正骨手法
伸屈运动 前后滑脱式错位(C6:/T3 ↑ 4↓)
推正法
25
反向运动法
仰头摇正法
低头摇正法
牵引下正骨法 侧卧推正法
正骨十法
侧头摇正法 侧卧摇肩法
俯卧冲压法
挎角搬按法
侧向搬按法
26
正骨推拿手法要诀
•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 • 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 • 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27
1、仰头摇正法
反向运动法→对拉舒筋、对顶复位(冻结肩)
23
龙氏正骨推拿特点
1、以软组织损变、脊椎退变错位为基础 2、独特的诊断要点和三步定位诊断 3、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四步手法-筋骨并重 5、针对错位类型复位-稳准 6、生理运动正骨法-轻巧、安全
24
四步十法
1、 放松手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 2 、正骨手法--正骨十法中选用。 3 、强壮手法--(分筋、理筋法)调和阴阳。 4、 痛区手法--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
(侧位片: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反张)
侧屈运动 侧弯侧摆式错位(C1346/T11、12)
搬正法
(正位片:椎体、棘突、勾突排列侧弯摆)
旋转运动 左右旋转式错位(C4、5/T12、L4)
摇正法
(侧位片:双边征、双突征)
(正位片:棘突左、右旋转)
伸屈运动时暴力损伤→倾位仰位式错位(L3 4、5)← 牵引下
推正法
(侧位片除中断、成角、反张外)
(牵抖冲压法等可见椎体倾、仰变化)
21
混合式错位:综合上述变化在同一椎间 多关节错位:一种错位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 多关节多形式错位:二种以上错位形式发生在多个关节处
老年性脊椎退行性变化
椎间盘变性
早期——椎体轻度骨质增生
椎间失稳
中期——椎体中度骨质增生
晚期——骨桥形成——椎间重新稳定
不良姿势、感受寒冷、其它疾病、内分泌失调。
3
病理
1、椎间盘变性及突出 2、关节突关节的改变及脊椎错位 3、椎周软组织改变 4、骨质增生(骨刺、骨唇、骨嵴) 5、神经根改变 6、椎动脉改变 7、脊髓改变 8、交感神经改变
上位颈椎错位----窦性心动过速、心悸;C4-6错位----心动过缓 C7-T2错位----心房纤颤;T3-5错位----室性、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 C7、8神经根受刺激----胸大肌痉挛。
22
正骨十法
颈椎(十法):
摇正法→仰头摇正C1.2,低头摇正,侧头摇正C2-5, 摇肩法C6-T2—左右旋转式错位。
推正法→侧(仰)卧推正法C1—6, 俯卧(床边悬吊)冲压法C7—T3—前后滑脱错位
搬正法→侧卧搬按法(拉肩法)CI—6(C6—T2) 挎脚搬按法C2.3—侧弯侧摆式错位
牵引下正骨法→椎间盘变性并错位,椎间盘突出, 多关节多型式错位者
椎A损害症状
5
诊断要点及三步定位诊断法
• 诊断要点:1、有临床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表现者 2、发病节段有活动障碍者 3、触诊有椎关节错位体征者 4、相关软组织有阳性反应物者 5、X线照片符合者 6、辅助诊断支持者 7、专科会诊排除其它疾病者 8、化验室检查正常范围者
6
三步定位诊断法
•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 •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4
脊椎病病因、病理示意图
急性损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慢性损伤
椎间盘变性
骨质增生
黄韧带 肥厚后 纵韧带 骨化
软组织损伤、变性
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
脊椎失稳
诱因
椎间盘突出
椎小关节错位 椎体滑移
椎小关节椎膜嵌颈
突入椎管 椎间孔 横突孔
先天发育因素
椎管变窄、椎间孔变窄、横突孔变窄 压迫或刺激
神经根损害症状
脊髓损害症状
交感神经损害症状 内脏功能障碍
3、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椎体关节骨质增生部位与发病的 关系。
4、观察关节炎症、骨质疏松、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
三步诊断的关系
第一步:作出初判;
第二步:相符,判断准确;
第三步:均符,作出最后定位诊断
10
五种错位类型
1、前后滑脱式错位 2、侧弯侧摆式错位 3、左右旋转式错位 4、倾位仰位式错位 5、混合式错位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1、颈椎横突、关节突触诊法:
术者用右手拇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向上 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如有异常 ,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若有,即为小关节错 位体征;若无,或为畸形。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故触诊容易有 误差,触诊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7
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
1、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 部位周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判断。
2、有内脏、器官病症,按交感神经节段判断。 3、有脊椎局部症状的,按局部肌肉、韧带附着关系作判断。 4、无1——3表现的,从动脉供血的脑、脊髓损害作判断。
8
三步定位诊断法
龙氏颈椎正骨十法介绍
1
2
病因
1、基础病因: 椎间盘退变与失稳、颈肩腰背部软组织劳损与失稳、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生肥厚或钙化、先天性畸 形、颈部及咽喉部炎症感染。
上述病因中以椎间盘退变,椎周软组织相对松弛及椎周软 组织劳损造成脊椎失稳后而发生脊椎错位最常见。
2、发病诱因: 轻微扭挫伤、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对、工作及生活
胸试验,头颈下压试验,肌力测定,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9
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三步:X线照片定位依断:
1、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嗜伊红细胞肉芽肿、化 脓性炎症等病症。
2、分析椎间关系的变化:脊轴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 异情况,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 侧旋等改变,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等。
2、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级胸腰椎。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
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 突触诊法进行鉴别病态或畸形。
3、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
上下揉按触摩,触诊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
4、各项试验、神经系检查:椎动脉压迫试验,斜角肌实验,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