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 7 海绵城市模型演示 项目介绍
排水模型和LID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排水模型和LID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排水模型和LID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排水问题。
城市排水问题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硬化土地、缺乏绿地和水源保持区域,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等原因导致的。
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水质恶化和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等环境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将排水模型和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应用于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排水模型和LID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二、排水模型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排水模型是通过模拟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实现城市排水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在海绵城市中,排水模型可以被用来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可行性,优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提供预警和应急应对措施。
1. 可行性评估:排水模型可以通过建立城市地表和地下排水网络的模型,分析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评估系统在不同情景下的运行状况,并找到改进系统设计和管理的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大雨情景,评估城市排水系统对极端降雨事件的抵抗能力。
2. 系统优化设计:排水模型可以通过建立不同排水方案的模拟模型,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城市建设布局和排水管网系统的不同设计方案,评估不同方案的排水效果和经济效益,并找到最优解。
3. 预警与应急响应:排水模型可以通过监测城市排水系统的实时状态,提供预警和应急响应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实时监测雨水收集池和排水渠道的水位和流量,预测城市内涝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三、LID技术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是指基于生态思维和综合管理原则,通过改变城市规划和设计,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增加绿地和雨水回收设施,实现降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排放峰值控制的技术。
在海绵城市中,L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雨水管理和城市生态恢复。
1. 雨水管理:LID技术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渗透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降雨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STEM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打造海绵校园智慧生态景观

STEM教育项目教学案例--打造海绵校园智慧生态景观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青岛路中学陈聪聪一、项目导语:今年夏季,我市受多个台风过境影响,城市部分地段出现“看海模式”。
引发同学对于海绵城市的思考。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而校园具有开放空间面积大、绿地比例高等特点,因此极其适合开展雨水管理利用系统的闭合循环建设,海绵校园则是进行雨水管理及利用的优良选择。
海绵校园就是将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利用雨水管理系统减少校园对水资源的消耗,改善校园内水生态环境,同时达到美化绿化校园环境的目的。
二、项目目标:1.了解海绵城市和海绵校园的相关概念2.理解海绵校园生态景观各子系统的重要性和关联性3.能够在海绵校园生态景观项目中做出有意义解决问题的改进或者是批判性思考。
4.体会科学探究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的流程三、调查分析和活动体验:古代海绵城市研究:我们通过还原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秦国统治者在蜀地面临的问题是水患重重,这就是发现问题。
变水患为水利,对秦昭王来说就是拜懂水的李冰为太守。
那么,李冰是如何分步解决问题的呢?如何在当时的条件下实施工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三个核心水利设施的原理又是什么?我们通过多学科工具还原它们背后的科学技术,如抽丝剥茧般一一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还原科学、还原技术。
而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问题在哪里?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效果如何?是否解决问题?由此,习得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能力。
引入海绵校园景观打造计划:明确选址地点---我们的校园海绵小景主要是通过收集地面或屋顶雨水,通过自然净化补给景观用水,所以考虑将景观建在低洼或者浅凹的区域。
地形决定了雨水的流向,是否可以将雨水尽可能的引到海绵景观中,使大部分雨水都可以通过海绵景观的过滤、渗透到地下水中,补充地下水。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软实力。
海绵城市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低影响开发技术
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等 技术,降低雨水对环境的影响
。
生态修复技术
采用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技 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智能监测技术
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 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状况,为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建筑材料
研发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降 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自然地形、植被和土壤来渗透、过滤、储存和排放雨水的设施 。
通过雨水花园,雨水得以被自然净化,同时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
雨水花园的设计应考虑当地的降雨特点、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以实现最佳的雨水 管理效果。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被和土壤种植在 建筑物顶部,以吸收和储存雨水的设 施。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
总结词
城市水文循环修复理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旨在恢复城市水文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详细描述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水文循环,增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 时,可以降低雨水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提高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03
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绿色屋顶的设计需要考虑屋顶的承载 能力、植被的选择和维护等问题。
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 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 量,并为城市带来生态和景观效益。
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低于周围地 面的开放空间,用于收集和储 存雨水。
下凹式绿地可以有效地减少径 流,补充地下水,并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概述

➢ 在城市开发中保护自然系统 ➢ 保护水质 ➢ 将雨水处理与景观相结合 ➢ 降低雨水径流量和峰流量
4.国内海绵城市发展简介
国内海绵城市发展情况简介
国内海绵城市发展历程
1980s
• 国内开展面源污染研 究
1980s-2010s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开展城市面源污染研 究
• 大伙房水库、滇池等 地展开农业面源污染 研究
为何年年防涝年年涝,一到雨季 就举国“看海”?
海绵城市背景和现状
城市径流污染
2016年中国环境公报:长江、黄河、珠江、 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 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的1617个国 考断面中,Ⅴ类、劣Ⅴ6.3%、 9.1%,其中, 海河流域污染尤为严重,水质中劣Ⅴ类及Ⅴ 类合计占比 49.7%。
是多层次,全过程的控制系统,将水的质量,
水的流量和环境的舒适度综合考虑来解决雨
水的排放问题。
主要宗旨:从可持续的角度处理城市的水质
和水量,并体现城市水系的宜人性。
设计原则:
➢预防控制,包含在场地管理规划中,利用好的场地
设计和场地管理措施,防止径流污染并对其进行利 用; ➢源头控制,在径流产生的源头利用绿色屋面、渗透 铺设等方式,控制径流量及其污染;
对传统粗放建设破坏的生态给予恢复,保持一定 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治理 水污染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 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增加 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定义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 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 低影响设计(Low Impact Design,LID) 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示例

3.2 海绵改造工程设计3.2.1 海绵改造内容本工程为城市管渠项目,需按新的排水标准改造雨水管渠系统,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改造道路结构,优化景观设计,构建排水、道路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海绵措施主要为沿线独立树穴改造为连续下沉绿地、干砌砖石路面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常规雨水口改造为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
本工程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方案为: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坡向下沉式绿地,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
雨天时,降雨前段,雨水渗入透水铺装,待透水砖蓄水饱和后,雨水通过人行道横坡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在有下沉式绿化带的路段,站石每隔25m开口,开口尺寸为70×10cm,开口处安装球墨铸铁箅子,对应开口处设置生态雨水口。
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开口,直接汇入生态雨水口,将泥沙等杂物滞留在生态雨水口中,雨水漫溢到下沉绿地,当雨量较大时,下沉绿地蓄水饱和,水位上升至溢流雨水口顶标高时溢流入溢流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系统。
为保证下沉式绿化带内积水渗排效果,下沉式绿地沿线布置dn225mm穿孔管,穿孔管沿道路走向布置,以0.005坡向邻近的溢流式雨水口或检查井,管外侧包裹透水土工布,管周采用中粗砂回填,以保证透水性和导排效果。
具体详见《低影响开发设计平面示意图》。
采用的具体措施为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雨水口及溢流式雨水口,详见《路面结构铺装结构大样图》、《下沉式绿地大样图》、《生态雨水口大样图》、《溢流式雨水口大样图》。
本次设计建设二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道路双侧各2.0m或2.0~2.5m中分带连续下沉式绿地,下沉深度0.2m。
3.2.2 海绵改造主要技术指标海绵改造前后下垫面分析详见下表:表3.2-1 现状下垫面分析表表3.2-2 海绵建设后下垫面分析表3.2.3 海绵建设效果简易评估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简易评估根据本工程海绵建设目标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要求,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HψFV-设计调蓄容积或需蓄水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ψ-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对应的设计降雨量H=24.5mm;根据改造后下垫面场均雨量径流系数分析,ψ不透水沥青路面=0.9,ψ透水铺装=0.25,ψ下沉绿地=0.15,ψ硬化屋面=0.9,计算出场均综合雨量径流系数ψ=0.6m;地块总汇水面积为24297.5m2,不同下垫面的面积详见表3.2-2;根据计算本工程所需蓄水容积V=10×24.5×0.60×2.43=357.2m3改造后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为3635m2,下沉高度h=357.2/3635=0.098m,本次设计绿地下沉高度取0.2m。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概况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建设理念,追求城市人水和谐,已经成为各国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及现状分析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
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英国:源头入手一举两用近年来,英国政府愈发重视国内水资源短缺问题。
英国环境署预测,英国人均降雨量远低于地中海等地区。
随着人口压力的不断上升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降水分布变化,英国将面临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压力,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甚至将不再适宜农业耕种。
此外,2014年初的洪水也对当前英国各地的市政排水系统和防洪应对措施提出了挑战。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提升伦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国政府积极鼓励在居民家中、社区和商业建筑设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从根源上解决上述两大问题。
英国雨水再利用管理协会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水价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雨水收集系统。
一般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的造价在1500英镑至3000英镑之间。
当前英国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统多用于满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饮用水需要。
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统多在家中设置1000升至7500升的储水罐,雨水直接从屋顶收集,并通过导水管简单过滤或者更为复杂的自净过滤系统后导入地下储水罐储存。
一直以来,英国政府都在采取立法手段,通过《住房建筑管理规定》等法律规定,间接促进家庭雨水回收系统的普及。
在2006年至2015年间,英国政府针对新建房屋设立1到6级的评估体系,要求所有的新建房屋至少达到3级以上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才能获得开工许可,而其中最重要的提升等级方式之一就是建立雨水回收系统。
海绵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一)、海绵城市概况1、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图1-1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概念示意图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以上三个系统并不是孤立的,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
海绵城市建设将“渗”、“滞”、“蓄”、“净”、“用”、“排”融为一体,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自然渗透:恢复生态、自然循环;变城市不透硬化铺装为生态透水铺装,在保证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路面径流压力,最大限度实现自然模式的水循环。
自然存积:削峰调蓄、控制径流;生态透水铺装结合雨洪调蓄设施,削峰减排,控制径流。
自然净化:减少污染、改善水质;雨水通过土壤自然渗透、净化,截留路面污染物,减少泥沙混入雨水进入自然水体。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道路雨水系统是指由花坛、绿地、草沟等开放式绿色基础设施和传统排水管网相互关联的雨水利用排放系统,能够以贴近自然的方式对地面雨水径流的量和质进行控制和处理从而降低内涝风险、控制径流面源污染和保护地表水环境。
2、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1-1 道路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指引表机动车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附属绿地路牙排水系统适宜路段可试验采用多孔沥青路面或透水型混凝土路面。
海绵城市国内外案例(1)

1.布里斯托尔海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2.金华燕尾洲公园 3.法国马恩河畔莱佩尔勒Perreux河岸景观设计 4.汉诺威康斯伯格生态社区 5.天津桥园公园 6.其他例子 7.土人设计——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欧洲绿都——布里斯托尔海滨可持续的公共景观空间,其亮 点包括: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路线和公共广场: 创建一系列 的空间和路线可以为浮动港提供更广泛的公共领域,包括新的公 共广场、林荫大道、harbourside新港口进口。滨水区的视野和 通道极其开放,尤其是教堂和先前难以接近的港口,让海滨回归 城市。
有人说,从空中俯瞰,燕尾洲和五百滩就像是镶嵌在 金华三江六岸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景观桥效果图
梯 田 防 汛 堤 效 果 图
设计方案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生态修复 措施,完善和丰富场地中的食物链,从而促进湿地内生物多样性 的提高,使其形成健康的、能够自我维持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核心留出一块控制游人进入的湿地保护区,是需要极大 智慧和魄力的。设计团队列举了国内类似自然条件湿地过度开发反 成败笔的案例。
区域”“蓄水湖”和“输水沟”五个部分组成。在这个系统中,雨水流入沿
路设置雨水渗滤沟,滞留在沟中并慢慢透过沟底的滤水层净化后下渗,当遇
到暴雨的时溢出的雨水再通过管道运到较大的雨水滞留区域中,保持在那里
慢慢渗透和蒸发。
坡地雨水绿道
坡 地 雨 水 绿 道 溢 水 闸
停 车 场 和 屋 顶 雨 水 汇 入 雨 水 渗 滤 沟
由于雨季和地下水位浅的原因,这些坑洞或成为了水塘, 或成为了湿地,或成为了季节性水池,或保持原状成为一些无 水的坑穴。经过雨水的冲刷过滤,那些无水坑穴内的土壤由此 得到改善,在汇集雨水径流的深坑中营养逐步沉积。
海绵城市介绍 PPT课件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2 华控赛格000068
➢ 收购北京清控人居,清控人居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企业,参与了 第一批海绵城市中迁安市,萍乡市以及贵安新区的海绵城市试点的申报 过程,设计了整个海绵城市方案,后续能带来拿项目的优势;
➢ 收购了北京中环世纪,获得了建筑行业和污水处理行业的建设资质,将 有助于未来承接海绵城市具体的工程;
2014.10 住建部印发《海绵城市建 给出海绵城市技术指导,定义,规划标准等。 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 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014.12
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 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 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 亿元,省会城 市每年5 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 亿元。对采用 PPP 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 奖励10%。采取竞争性评审方式选择试点城市。
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和阶段。
《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 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内容包括(一)综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条件。 (二)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 (三)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海绵城市被正式纳入“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建设 重大工程、中国国家战略百大工程项目。
➢ 成立了禹泽产业基金,为公司海绵城市 PPP 项目融资提供支持。
营运管理总部
四、相关标的
4.3 聚光科技300203
➢ 利用自身监测行业龙头地位,借助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中的环境监 测大数据运维服务发展主营业务;
➢ 已与四个城市签订框架协议,将全面参与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整 体设计和施工;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方案(图文并茂)

国际生态海绵社区
Oneness of Heaven and Human: Conventional Wisdom of
陈家镇现状水文状况
陈家镇开发前土地利用形式主要 包括稻田、灌渠、水体和村庄等, 经测算原始地表径流量约占年总 降雨量的28%,这也间接说明场 地大量的灌渠和水田对雨洪滞蓄 起到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智慧 苏州城:河网密布、纵横交织 “支穿曲渠,吐纳交贯,舟揖旁道,
井邑罗络未有如吴城者,故虽号泽 国而未尝有溺之灾”
因太湖地区地形四周高仰、中间低洼,苏州城内 修建大量塘浦以使高地有灌溉之水,而低地筑堤 作围可以防洪排涝。由此“低田常无水患,离天 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内,常获丰熟”。吴郡记 载“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为一 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堤岸 高厚,则水不为害,而可是趋于江也。”
源头陈分散家、镇系海统绵布局系的统调规蓄划机制布局
生态滞留塘 非下凹绿地
径流方向
中心雨水花园 社区绿地 雨水分区
单元雨水调蓄箱
蓄水池 下凹绿地 城市河道 植被草沟
城市河道
城市道路
城市绿地
城市广场
建筑屋顶
+ 自然驳岸
植被草沟
+ 生态滞留塘
溢流
+ 蓄水池
溢流
+ 单元雨水调蓄箱加组 团中心雨水花园
溢流
屋顶绿化
1.6 海绵城市八大技术
水系河道
城
市 下
建筑场地
垫
面
绿地公园
略
道路广场
植被缓冲带+生态河床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件

01
02
03
环保法规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符合国 家相关的环保法规,如《 环境保护法》、《水污染 防治法》等。
城市规划法规
海绵城市建设需遵循城市 规划法规,如《城市规划 法》、《城乡规划法》等 。
防洪法规
海绵城市建设还需符合防 洪法规,如《防洪法》、 《河道管理条例》等。
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建设标准
规划设计是关键
01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结合城市地形、
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02
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水文等条件,选择适合的生态技术和
设施。
公众参与和政策支持
03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同
时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予以支持。
05
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与展望
海绵城市简介及建设方法课 件
目 录
• 海绵城市简介 • 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 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 • 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 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水循环过程,建设具有吸 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应对环境变化和雨水资源利用的能力 。
2014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标志着海绵城 市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近年来,海绵城市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方向之 一。
海绵城市的作用与意义
提高城市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海绵城市通过吸纳和利用雨水,减轻了城 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了城市在雨季发 生洪涝灾害的风险。
我的城市能吸水——超详细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

我的城市能吸水——超详细国外海绵城市案例解析!今天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国外“海绵城市”的案例,看看他们是怎么样建设海绵城市,将城市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的吧!1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设计2001年开始,金斯敦市议会设计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设计项目(包括200多个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个术语,通常被用于描述一个植被繁茂的区域,从雨水径流当中去除污染物质(也称为生物滞留系统)。
雨水流入到花坛中,通过一层工程土进行过滤。
净水被收集在有沟槽的管道中并引到传统的排水系统中。
这个表面会留住雨水径流中的垃圾、树叶和沉积物,同时土壤(和植物根部系统结合)帮助过滤和分解微观污染物例如营养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
设计雨水花园是利用它在频繁的低强度降雨中过滤污染物。
传统的排水系统依然需要适应稀少的较大型降水,防止洪涝灾害。
蒙通镇的Stawell 街项目2008年,这些雨水花园升级到现在的设计形式,花费了6.8万美元(每个雨水花园6800美元)。
这个设计结合运用了具有表现力的岩石、更加有趣的形状、裸露的聚合混凝土铺路材料,以及对松树梯田地的妙用。
Mordialloc的Peter Scullin停车场项目这个水敏性停车场使用雨水径流去灌溉景观,把多余的雨水输送到生物滞留池里。
Mordialloc的Bear St项目Bear St于2007年重建成一条狭窄的弧形道路。
在长条状草地里建造了5个雨水花园和1个大型的70米长的生物滞留池。
这个生物滞留池有多功能用途,减少污染物、减少洪涝、加强街道景观。
Parkdale的Warren Rd项目Warren Rd项目于2007年被重新建造,升级了道路材料,解决了交通问题,整治了雨水径流。
这个项目把雨水花园与路边石进行了融合设计,使用石墙最小化腐蚀性。
这种处理方法尽可能进行自然化设计,最小化维护工作。
Aspendale的Coleman Rd项目Aspendale的这个海滩那时受到了沙丘和3个雨水排放口的侵蚀。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实践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背景与意义 (2)1.2 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重要性 (3)1.3 海绵城市理念与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结合点 (4)二、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6)2.1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6)2.2 海绵城市的四大核心策略 (8)2.3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要点 (9)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10)3.1 海绵城市导向下的公共空间布局优化 (11)3.2 雨水收集与利用设施的规划 (12)3.3 生态景观设计 (14)3.4 公共空间的雨水渗透与调蓄功能 (15)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16)4.1 设计原则与方法 (18)4.2 案例分析 (19)4.3 设计效果评估与优化策略 (20)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施工与管理 (21)5.1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5.2 管理维护策略 (23)5.3 案例分析 (24)六、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挑战与对策 (26)6.1 技术挑战与创新 (27)6.2 经济成本与政策支持 (28)6.3 社会认知与参与 (29)6.4 案例分析 (30)七、结语 (32)7.1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意义与展望 (33)7.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4)一、内容概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强调通过自然途径实现城市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本文档旨在探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实施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1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内涝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
海绵城市概要介绍及案例分析课件

2传统Βιβλιοθήκη 市◦ 改造自然 ◦ 利用土地为主 ◦ 改变原有生态 ◦ 粗放式建设 ◦ 地表径流量大增
3
海绵城市
◦ 顺应自然 ◦ 人与自然和谐 ◦ 保护原有生态 ◦ 低影响开发 ◦ 地表径流量不变
4
案例----当雨水流过城 市
澳大利亚:爱丁堡雨水花园
5
6
7
◦ 绿地生态水渠:根据现状地形及景观要求,设计以下3种形式: ①利用现状截 洪沟进行改造,变成集、蓄、滤三个功能兼备的生态型水渠; ②在山坳处设置 引水渠,将山上雨水引入人工湿地过滤净化; ③结合现状地形设计渗透型集水 渠,渗滤沟+穿孔管+贮存池或渗滤池。
28
29
◦ 道路渗滤沟:因景观和功能要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 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 再渗透到地下。而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并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 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渗透、收集和利用。
30
31
32
雨水净化系统
◦ 土壤渗滤净化:大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穿孔管 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 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
33
◦ 人工湿地净化: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 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 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 提升到山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 池之间用水泵进行循环。
海绵城市概要介绍 及案例分析
1
海绵城市设计专项方案 ppt课件

盲管
雨水管
路面两侧可位置设置雨水口,对地 表径流进行收集。道路下方设置盲管, 透水铺装底层为雨水收集层,通过底层 的盲管连接园区雨水管,对渗透雨水进 行收集。雨水通过雨水管汇入调蓄模块, 蓄满后才会将多余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
施工详图-透水铺装
海绵设计
盲管
透水园路做法
透水沥青路面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25
性
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40
绿色屋顶率(%)
完成值
>85 0.5 77.8 80
3 27.8
40 9.1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建设项目海绵城市目标取值计算表
指序 标号 类 型
指标名称
影响因素
目标 值
强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制 性
用地 排水 内涝风险
性质 分区 等级
70%
居 街区 高 0
住用
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 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 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 表示。
雨水调蓄 stormwater detention,retention and storage 雨水存储和调节的统称。 2.1.9雨水储存stormwater storage 在降雨期间储存未经处理的雨水。
海绵设施布置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下垫面分类布局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场地竖向及径流路径设计图
龙湖杨泗港地块海绵设计方案
指标 项目用地总面积(m2)
41201.69
下垫面解 析
屋顶 路面
铺装
绿化
总面积(m2) 屋面绿化面积(m2) 其他软化屋面面积(m2)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设计说明XXX1.Imple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XXX at the 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XXX laws。
ns。
and standards.2.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nal planning。
and drainage special planning。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for the project pl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uidelines for XXX" (trial) and the XXX.3.Make full use of the terrain。
divide the drainage area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XXX.e gravity drainag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e XXX.5.Arrange drainage XXX with the road system planning.6.Strive to achieve good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XXX.e high-quality。
low-priced。
XXX.e n and XXX methods as much as possible to XXX rainwater.9.The surface water in the XXX hours.XXX of site development on the natural XXX rainwater.Policy Basis and Adopted Standards1."XXX Guide and Low-Impact Development XXX (Trial)" (Nanjian Project [2014] N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口之后同时管理污水水流和旁流峰值, 以便最多的径流被贮存在碎石中。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
Inflow pipes and surrounding stone modeled with rapid outflow since narrow and deep.
Primary Comparison
Reach Uncontrolled: Uncontrolled=0.71229 m³/s
Reach No Control: LID Uncontrolled=0.17654 m³/s
Subcat Reach Reach
Primary (m³/s)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im e (hours)
•
Main System is still much more effective than wooded area. 主要系统依然比森林区域有效得多。
Primary Comparison
0.75 0.7 0.65 0.6 0.55 0.45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2 4 6 8 0.5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0.19 Subcat Wooded 0.18 Reach Controlled 0.17 Reach Uncontrolled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0 2 4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im e (hours)
• •
1-year 45mm Event 1年45毫米事件
5-year 202mm Event 5年202毫米事件
In small event, woods store most rainfall, so very little runoff, only when saturated at end of event. 在小事件中,森林贮存了大多数降雨,所以非常少的径流,只有在事件结束时才饱和。 In larger event, storage in wooded area attenuates initial runoff, but is eventually saturated, so eventually similar to uncontrolled. 在大事件中,森林区域的蓄水量削弱了初始径流,但最终还是会饱和,所以最终和未控制 类似。
控制的系统流出量(黑线)甚至比百分百长满树木的地点还要低!
这对洪涝缓解可能性有着巨大的含义。
Primary Comparison
0.038 0.036 0.034 0.032 0.03 0.028 0.026 0.024 0.022 0.02 0.018 0.016 0.014 0.012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2 4 6 8
两年137毫米24小时降雨事件水位图
但是从碎石中的流出量(蓝线)非常低(0.08升/秒),被穿过碎石的横向流动所控制。
Primary Comparison
0.2 0.19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 0.09 0.08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0 2 4 6 8 10 12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Project is thirteen 33-story residential towers with extensive landscaping over garage. 项目是33层的住宅塔楼,并且车库上有大规模的景观美化。
•
•
Peak inflows conveyed directly to outlet. 峰值入流量直接运送到排水口。 Outlet then manages both drainage flows and peak bypass flows so that most runoff stored in the stone.
Primary Comparison
Reach Uncontrolled: Uncontrolled=0.03473 m³/s
Reach Uncontrolled: Uncontrolled=0.31238 m³/s
Subc Reac Reac
Primary (m³/s)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im e (hours)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Jingshangu LID Project
•
Runoff is retained on top of garage. 5 drainage areas managed by outlets 径流被保存在车库顶。5个受出水口管理的排水区域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Reach Uncontrolled: Uncontrolled=0.18135 m³/s
Subcat Wooded Reach Controlled Reach Uncontrolled
Primary (m³/s)
14 16 18 20 22 Tim e (hours )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Tim e (hours)
Main System 主要系统
60-year 389mm Event 60年389毫米事件
LID System
•
• • •
Areas segregated into pervious and impervious. 区域被分成可渗透和不可渗透。 Inflow pipes and stone modeled as first node.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 •
Hydrograph of 2-year 137mm 24-hour rainfall event. Note how inflows (green) into stone are very high (16.7 lps). 注意流入量(绿线)如何非常快地进入碎石(16.7升/秒)。 But outflows (blue) from stone are very low (0.08 lps), controlled by the lateral flow through stone.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Roof runoff conveyed distributed under central landscaped areas, collected by perforated pipes. 屋顶径流被运输分布到中心景观区域之下,被滤管收集。
24 26 28
30 32
34 36
•
• • •
Very large 60-year ARI event, Uncontrolled runoff (blue) is compared to 100% wooded site (red).
在非常大的60年平均重复周期(ARI)事件中,将未被控制的径流(蓝线)与百分百长满树木 的地点(红线)作比较。 Controlled outflows (black) from system are even below 100% wooded! This means that adjacent areas can be unmanaged and still no flooding! 这意味着邻近区域可以不被管理还依然不会有洪水泛滥。 This has huge implications for flood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0.34 Subcat Wooded 0.32 Reach Controlled 0.3 Reach Uncontrolled 0.28 0.26 0.24 0.22 0.2 0.18 0.16 0.14 0.12 0.1 0.08 0.06 0.04 0.02 0
入流管和碎石被模拟成第一个节点。
Runoff then flows laterally into the adjacent ½ stone, distributed by inflow pipes. 径流之后横向流入邻近的1/2的碎石区,被 入流管分流开。
•
Runoff then flows laterally into the second ½ stone, collected by collection pipes. 然后径流横向流入第二个1/2碎石区,被集水 管收集。
Jingshangu LID Project jing山谷 LID 项目
•
• • •
Runoff stored in 25cm deep stone layer. 径流贮存在25厘米深的碎石层中。 Inlet pipes from roof covered by stone so runoff can exit pipes rapidly. 入口管道从被石头覆盖的屋顶而来所以径流可以快速的退出管道。 Runoff then flows into collection pipes where diffuses into stone layer more effectively. 径流然后流入集水管,也是更有效扩散进入碎石层的地方 Flow through stone modeled using Darcy’s Law to account for head and lateral flow distance. 水流穿过碎石被使用达西定律所模拟来考虑源流和横向流动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