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商业化论文

合集下载

《舌尖上的中国2》在制作传播与商业运作中的运用论文

《舌尖上的中国2》在制作传播与商业运作中的运用论文

《舌尖上的中国2》在制作传播与商业运作中的运用论文《舌尖上的中国2》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运用了高科技手段的拍摄手段,创作了美妙抒情的解说词,更为重要的是该片自始至终体现了纪录片创作“大众化”的理念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展现,片中有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物和故事,有用心用情制作的精美事物,也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这些“真实”和“真诚”打动了最广泛层面的受众群体,他们可能是向往田园生活的都市人,也可能是身处乡村同样在制作和品尝这些美食的亲历者,也或许是来到城市后对片中美食还存有清晰印象的追忆者,他们都能够从片中熟悉、回忆那些或者陌生或者知晓亦或亲自尝试制作、品尝过的各道美食。

大众化理念始终贯穿着《舌尖上的中国2》该片通过现实中国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美食个体和制作个体展开叙事,通过一幕幕普通劳动者用辛勤和汗水采集、制作美食的画面来打动观众。

片中看不到什么技艺超群、名震四海的“烹饪大师”或“美食专家”,表现的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或是为了生计采集食材和制作食物,或是为了全家人的好胃口而对美食情有独钟,比如,职业养蜂夫妻,采集蜂蜜的父子,和妻子合作制作挂面的陕西老汉,扬州的评书艺人等等。

该片没有把美食流传的历史或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习惯或者各类美食及食材的描述作为表现主体,反将“普通人在普通生活制作的家常美食”作为叙事的主要载体。

镜头记录了这些劳动者在生活中与美食有关的点滴片段,其中既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也有对家乡美食的颂扬和传播。

这种 __美食朴素细腻的描述方式, __人和事物的关系的巧妙处理,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

另外,作为一部介绍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没有从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现中国美食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而是从另一个侧面--美食与人情的角度来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中国,每个人舌尖上都有一个家。

”很多观众在观看之后不仅赞叹片中的美食文化,更为其中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所感动。

《2024年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范文

《2024年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范文

《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探讨》篇一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探讨一、引言在电影这一文化产品的演变过程中,商业化的浪潮愈发显著,其在经济社会的价值及影响力日趋显现。

而在这商业化的背景下,电影的艺术性也显得尤为突出。

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追求,也是电影持续发展并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本篇论文将对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艺术性进行深入的探讨,试图挖掘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平衡。

二、电影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共生关系1. 商业化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商业化是一个无可争议的现实,通过商业化操作,如大规模的宣传、精细的策划以及适应市场需求的题材选择等,可以极大地推动电影的传播和普及。

这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创作者和作品得以被大众所知。

同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得电影制作更加精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艺术性提升电影商业价值艺术性是电影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吸引观众、获得良好口碑并保持电影长青的重要因素。

电影的艺术性往往可以打破市场边界,拓宽受众范围,使得更多的观众被电影所吸引,从而提高票房和影片的商业价值。

例如,具有独特视角的叙事方式、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达、高水平的画面设计等都可以增强电影的艺术性,从而提高其商业价值。

三、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性的挑战与对策1.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问题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持电影的艺术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又要保持对艺术的追求和坚持。

这需要创作者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才能找到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

2. 创新与传统的融合问题在创新与传统的融合问题上,许多电影在追求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和风格的同时,可能会忽略传统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

对此,我们需要探索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的美学元素与现代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作品。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地理论文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剪辑技巧与商业化生存摘要:电影的画面是由镜头和景别的定位来决定和营造的。

西方人文地理类纪录片除了呈现恢宏壮阔的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外,丰富的景别,平易的拍摄角度,大量的运动镜头以及高剪辑率等镜头与剪辑上的特色和风格,也给此类宏大庄重题材注入了活力,增强了严肃的纪实类影像的可看性,这种有别于传统格里尔逊模式的纪录片风格显示出西方纪录片发展的娱乐化,商业化倾向。

关键词:人文地理纪录片;剪辑技巧;商业生存一、研究缘起近些年,以美国探索频道和英国BBC纪录片节目为代表的纪录片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不是在朝夕之间形成的。

人们从那些不同寻常,并通常感人至深的纪录片中,发现了好莱坞大片所不能拥有的特质:真实性。

在编造的戏剧性在故事片中显得越来越苍白的今天,善于捕捉真实事件戏剧性的新纪录片既具有曲折情节所带来的观赏性,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

正如美国学者艾里克·巴尔诺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中所说,真实感和权威性是纪录片的命运所系。

无论动机如何,对于利用它们的人来说,这两点是引诱力,也是对事实进行启发或者欺骗的力量源泉。

在西方纪录片发展历程中,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录片类型,它从人文视角解读地理,将历史,考古,建筑,天文,动植物,现代生活,民族民俗与地域相勾连,令观众在空间的转换中,感受时间的力量,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和谐。

对于中国来说,纪录片和电影一样源自西方。

西方电影在叙事模式,镜头运用,解说词写作,后期剪辑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底蕴和实践经验。

其中,电影的画面呈现什么,尤其是怎样来呈现,是由镜头角度和景别的定位来决定和营造的。

画面构成的角度选择,实际上表明着创作者对影像的感情与态度,采用什么样的镜头角度来呈现影像,与影片编导要刻画何种人物性格,讲述什么样的故事事件,渲染何种情调氛围密切相关。

镜头角度能使画面影像获得某种形象造型性和审美倾向性,而不同的景别的选择实际上规定着影片画面的表现内容范围和特色,不同景别揭示不同的故事信息和特定的叙述指向。

关于节目商业化的态度英语作文

关于节目商业化的态度英语作文

关于节目商业化的态度英语作文As for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grams, I believe that 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one hand, commercialization can bring in more financial resources, which can lead to better production quality and more diverse content. Thiscan ultimately benefit the viewers, as they will have more options and higher quality entertainment. On the other hand, commercialization can also lead to excessive advertising, product placements, and an overall decrease in the authentic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program. This can be detrimental to the viewing experience and may drive away audiences.In recent year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program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with more and more shows and content being heavily influenced by commercial interests. This has led to a decline in the quality and authenticityof many programs, as they become more focused on promoting products and brands rather than providing meaningful and entertaining content.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hat commercialization is often necessary for the sustainabilityof the industry.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 from sponsorsand advertisers, many programs would not be able to survive.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commercial interests and the artistic integrity of the programs.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viewers to be discerning and critical of the content they consume. By being aware of the commercial influences on programs, viewers can make more informed choices and support content that prioritizesquality and authenticity over commercial interests.In conclusion, while commercialization can bringbenefits such as improved production quality and diversity, it also poses risks to the authenticity and creativity of program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industry and viewers to find a balance that supports the sustainability of programs while also maintaining their artistic and entertainment value.对于节目商业化,我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

浅析受众市场影响下的电视纪录片商业化发展

浅析受众市场影响下的电视纪录片商业化发展

我 国电视纪 录片究竟该如何实现商业化 呢?


寓 教 于 乐— — 教 育与 娱 乐 有 机 结 合
对 电视受众 的“ 使用与满 足” 研究 表 明 , 各类 电视节 目提 供满足的共通 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 :心绪转化 ( i ro ) dv s n 效 ei
用 、 际 关 系 (esn rli s效 用 、 人 p r al ao ) o e tn 自我 确 认 (esn li pr a — o
式 开播 , 同时推 出了《 探索 ・ 发现 》 目。从 周一至周 五 , t 栏 E播
4 0分钟。《 探索 ・ 现》 “ 拍观众喜欢 的纪录片” 发 将 要 作为栏 目 自身的 明确 目标 。不 难看 出 ,该栏 目是 想打 造成 中 国版 的
Dsoey 虽 然 制 作 水 平 与 Dsoey 一 定 距 离 , 收 视 率 始 i vr。 c i vr 有 c 但
纪录片的定位是在传 播知识和教育的基础上 , 突出娱乐风格 , 制作精 良, 在我国播 出后颇受好评。电视受众 在观看这类商业
纪录片时, 被节 目中 活泼 的叙 事 方 式 和精 美 的 画 面所 吸 引 , 从
而欣然接受 了节 目中所传达 的 自然科学知识。
20 0 1年 7月 , 中央 电视 台第 1 节 目— — 科 教 频 道 正 0套
纪 录 片却 很 少 能 够 赢 得 人 们 的 如此 关 注 呢?
那 么 纪 录片 创 作 者 是 不 是 也 可 以抓 住 受 众 对 历史 好 奇 心 而 创 作 出优 秀 的 电视 纪 录 片 呢 ? 电视 纪 录 片 可 按 题 材 分 为 新 闻纪 录 片 、 史 文 献 纪 录 片 、 历 自然 科 学 文 化 纪 录 片 和 社 会 人 类 学 纪 录 片 四类 ,我 国历 史 文

商业化纪录片纪实性创作的现状与反思

商业化纪录片纪实性创作的现状与反思
3.1情感认同还是情感泛滥 无论是批判现实主义纪录片还是商业化纪录片,
105
THE FILM ► 影视
影片中多少都会涉及情感表达,这也是纪录片的魅力 所在。导演范立欣在纪录片《归途列车》中以客观叙 事的视角拍摄了一个去广东谋生的家庭来返家乡和务 工地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影片没有刻意渲染, 其情感价值主要通过男主角的女儿辍学外出务工并逐 渐迷失自我来表现,既有对农民群体归途的思考,又 有对隔代家庭关系的思考。影片中的情感渲染从沉默 到爆发再至最后归于沉默均为自然流露。商业类纪录 片的情感表达无法通过人物的命运冲突、时代变化来 展现,而是通过某个具象物体来挖掘其背后有关人文、 地理方面的深层故事,通过故事中的鲜活人物和真实 情节的描述来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商业化 纪录片的拍摄导演在策划过程中要注重主题选择,考 虑哪些主题更易于情感的铺垫、展开,进而能让受众 易于接受。
这部长达33集的又是影片中的被记录者。
2.3呈现:新媒体技术下的虚拟现实 新媒体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促使传
统纪录片朝着新方向转变,VR纪录片的诞生颠覆了 传统电视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有学者认为,VR纪录 片作为一种非虚构纪实性作品,其正在改变传统纪
录片纪实性话语的认识根基,即“一方面,VR技术 可以充分调用信息接收者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重 感官,实现对固有社会现实认知的解构。另一方面,
VR技术所营造出的高仿真浸入空间,可建立起一套 以对话为基本形式的纪实话语体系” [5]o国内首部以
宗教文化为题材的VR纪录片《参见小师父》是一部 真实反映宗教僧侣生活的纪录片,其获得了 2016年 CHINA VR新影像奖的“年度最佳人文纪录片奖”。
3.2个性化表达还是片面迎合 新媒体时代,商业化纪录片在内容创作和叙事角 度两方面表现出个性化、个体化的新样态。在内容的 创作方面,导演和受众可以就一个共同主题来协调创 作内容,受众提供拍摄的内容素材,导演利用剪辑手 段创新性地反映主题。在叙事角度方面,创作者从全 知视角转向了个人视角,偏向于个体化。比如,在历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及促进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及促进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与促进姓名:陈亮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新闻学指导教师:吕萌2010-05内容提要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低迷状态之后,本世纪初重新在诸多节目中开始崭露头角。

电视纪录片以其趣味性强、内容有深度、画面精美、知识性强等特征吸引了许多受众的喜爱,在国内的众多电视节目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创新,中国的传媒业置身于经济变革的风口浪尖,电视纪录片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电视纪录片在中国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改革,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走市场化发展道路,这其实也是业内的共识。

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品质,扩大电视纪录片在电视节目市场上的占有率,从而实现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整体良性的循环和发展。

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什么是市场化发展道路在第一章内作了概念上的界定,根据对“市场”概念的理解以及形成市场要素的分析,提出市场化就是在形成市场要素的基础上,使市场关系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

同时,第一章也阐述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必须要走市场化道路的原因在于:这首先是一种顺应历史潮流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带动国内传媒市场的繁荣;同时,积极发展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有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传播强势,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帮助实现我国国际地位在世界上“和平崛起”。

在明确了走市场化道路的方向和重要性之后,文章分析总结了现阶段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化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对于市场化现状的分析上,文章首先梳理了电视纪录片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认为电视纪录片市场化雏形诞生于纪录片创作者们通过获奖而得以销售作品,再以现阶段制作和销售上均较为成功的《故宫》为例,说明在本世纪初期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已经开始取得初步进展,商业运作是纪录片提高质量,实现价值的一个必然路径。

但是,由于现阶段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电视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质量总体偏低等不足之处,导致了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水平偏低,电视纪录片市场没有完全形成。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商业化探索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商业化探索

[ ] 栾洪金. 国播音主持专业教 育现状思考 [ ] 2 我 J.
当代教 育 ,0 8 ( ) 1 2 . 2 0 ,4 :9- 0
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 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大学 4年
的学 习时 间培 养 自己 的综 合 素 质 , 力 将 自己 塑造 成 努
口王纪春 , 王 康 ( 大学, 南 昆 5 9) 云南 云 明6 01 0

要 : 国民族题材纪录片曾经一度作为政治宣传片以及影像 资料片 , 我 缺乏 关学价值与欣赏价值, 商
业化 的程度 较低 , 随着媒 介环 境 中竞 争的 日趋 激烈 , 民族题 材 纪 录 片脱 离 市场 , 乏 商业 化 意 识 的弊 端 缺 开 始 变得 越 来越 显 著 。概述 民族 题材 纪 录片发展 遭 遇 的 困境 , 析 民族题 材 纪 录片 商 业化 运 作 的 必要 分
me tr n c mp e e sv y . n a y i o r h n ie wa s
K e o d eh i o u e t r c mm e ca iain; sr t g y w r s: t n c d c m n a y; o r i z to l tae y;i tr ai n lz to n e n to a ia in
字 作 品综 述 。 通 过 以上 分析 可 以看 出 , 体 双 通 道模 式 具 有较 立 强 的操 作 性 , 以在 知识 结 构 和 专 业 能 力 纵 横 的 两个 可 毕一 鸣 . 音 与 主 持 专 业 教 育探 微 [ ] 广 播 电 播 J.
视 研 究 , 0 6 ( ) 1. 2 0 ,2 :7
me tr .W h tSmo e h sp p rh p st x lr e s ae iso o n ay a r ,t i a e o e e p o e t t tge f mme c aiai n o h n s t n c d c - o h r c r il t fC i e e e h i o u z o

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

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

制作脱 离市场 在 创 作纪录 片 时 ,
从 选 题 、策 划 到 制 作都 要 着 眼于 市 场
的 需 求 ,脱 离 市场 的孤 芳 自赏 终 将 被 市场 淘 汰 。选 题 准 确 是 先 决 条 件 ,创
但大 众收 看纪 录 片 已经 转入 低 谷 。
怎样 走 出低 谷 ,发 挥纪 录 片本 真 的潜 制 作 、营 销 等 几 个 关 键 环节 构 成 ,但 作者 注 意选 题 时 必须 从 过 去 的 高 雅 文 质 ,摆 在 了所 有 纪 录 片 人 的面 前 。纪 这 几 点 恰 恰 是 制 约 现 在 中国 电 视 纪 录 化 的惯 性 中解 脱 出来 ,把 纪 录 片 看 作 录 片商 业 化 制 作 将是 一 条 出路 ,也 将 片发 展 的瓶 颈 。 为 中 国 电视 纪录 片 走 向 世界 带 来 新 的
代 表 着 中 国纪 录 片的 整 体 ,这 种 体 制 风 险 大 等 特 点 都 直 接 影 响 投 资 。 除 的 要 求 , 首 先 是 技 术 质 量 ,所 有 的
与 当 今 的市 场 化 潮 流 背 道 而 驰 。众 所 了 国 内 的 资 金 外 ,外 资 公 司 的 资 金 电 视 节 目都 必 须 达 到 国 际 普 遍 认 可
维普资讯
纪 录 片商业化 的运 作
文 /冷 冶 夫 刘 新 传
中 国 电视 纪 录 片 的发 展 已 有 近半 市场 的标 准来 要 求 ,才 能 打 破 目前 这 个 世 纪 的 历史 了 ,九 十 年 代 中 后 期 虽 种 各 自为 政 、相 互 封 闭的 经 营 状 态 , 然 仍 有不 少 作 品 在 国际 上 捧 回 大奖 , 才 能 推 动 中 国纪 录 片 获 得 新 的 发 展 。 中 国 电视 纪 录 片 商 业 化 主 要 由融 资 、

从《归途列车》到《我的诗篇》——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之路

从《归途列车》到《我的诗篇》——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之路

从《归途列车》到《我的诗篇》——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之路吴美芬中国传媒大学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发端以来,中国独立纪录片已经从“社会化纪录时代”走到了“公众化纪录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商业化道路也因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将结合《归途列车》和《我的诗篇》两部独立纪录片,探究两者在商业化操作的不同,以期为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独立纪录片;社会化纪录时代;公众化纪录时代;商业化前言自20世纪90年代初,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及其与张元、时间、蒋越、郝志强、段锦川等人在北京西单某公寓里掀起“新纪录运动”以来,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已经走过了二十几年。

在不断变化的技术条件和社会语境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也呈现出许多新样态。

尤其是在社会文化环境越来越开放,文化形态多样化的今天,具备“作者性”、“独立性”的纪录片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电影、综艺节目、电视剧逐渐取代纪录片在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纪录片成为了小众、边缘性的影视节目。

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一些独立纪录片逐渐走了商业化运作道路。

《归途列车》和《我的诗篇》就是其中两部在商业化运作实践上有杰出影响力的作品。

将以上两部纪录片和当前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的现状相结合,探究中国独立纪录片从“社会化纪录时代”到“公众化纪录时代”,不同时代中独立纪录片商业化操作的不同特点,对当下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对商业化和独立性的误解笔者认为,即使是独立纪录片也需强调与观众和市场的沟通,也需要注重其商业化的发行,因为只有与观众广泛的沟通,独立纪录片作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和独立精神才能被社会听见;而商业化发行的操作方式可以帮助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回收制作资金,获得艺术创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商业是一种流通机制,它与纪录片本身的艺术性和独立性并不是不可兼容的,它可以作为纪录片这种文化艺术产品进行传播的运作方式。

电视纪录片现代市场化的发展新论论文

电视纪录片现代市场化的发展新论论文

电视纪录片现代市场化的发展新论论文2010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央和省级国有影视机构每年要有规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纪录片精品,要扩大纪录片的电视播出,对播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栏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重点培育一批电视纪录片制作经营主体等。

一时间,媒体议论纷纷,许多中国纪录片制作人情绪高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何苏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会扩大中国纪录片的制播规模。

这个意见是国家把纪录片事业上升到战略高度来对待的表现。

毫无疑问,纪录片作为在国内发展历经沉浮的片种,将如何凭借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一、建立良好的国内纪录片交易市场环境。

1、明确纪录片的商品属性,帮助纪录片所有人建立版权意识。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在把电视纪录片看成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把它当成一种参与市场流通环节的商品。

电视纪录片商业属性的确立依托于电视纪录片所有人的版权意识的确立。

版权是用来表述创作者对其文学和艺术作品享有所有权的法律用语,在经过版权所有人的许可之后,文学和艺术作品才可被其他人使用。

2、良好的电视纪录片市场机制的形成。

电视纪录片要得到长足发展,也必须依托传媒市场的成熟。

传媒市场和其他的商品市场是相似的,都由三大市场运行机制构成,纪录片市场要扩大、发展和不断完善,就必须对正确面对和完善这些机制。

(1)价格机制。

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符合市场口味的选题,并在市场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制定预算,控制成本,才能使价格合理化,从而促进销售的实施。

(2)供求机制。

电视纪录片的生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选题和制作,市场需求某种题材,纪录片生产商即生产这类题材来获得利润。

当市场需求不足时,电视纪录片制作方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刺激受众的收看需求,引导受众进行消费。

(3)竞争机制。

纪录片市场应当引进竞争机制,纪录片的数量、质量、品牌的信誉度等都应该引入到竞争范围内。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商业化探索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商业化探索
然而&随着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民族题材纪录片 遭遇到巨大的冲击&在市场转型中挣扎&民族题材纪录 片的声音淹没在娱乐节目中* 民族题材纪录片在+ 娱 乐为主, 的媒介生态环境中逐步被边缘化)小众化*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 一书中提到&在当今的 媒介环境下&媒介传达的信息要想吸引人&就要用娱乐 的方式来表达* 观众喜欢能够轻易理解并且能让自己 产生快乐的节目* 因此&在娱乐节目泛滥的今天&爱好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观众成为小众* 另外&以收视率为 依据的末位淘汰制让民族题材纪录片的道路更加崎 岖* 由于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收视率不能和脍炙人口的 娱乐节目相比&得到的广告收入也就相应地少了很多& 再加上民族纪录片投入大&收回投资的速度慢)周期
字作品综述*
# 6毕一鸣4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探微 C 4广播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立体双通道模式具有较
视研究 !""5! #74
强的操作性&可以在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纵横的两个 ! 6栾洪金4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 C 4
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促使学生有效利用大学 2 年
,)$O[H.&6"(+&'&I()$J&88$6-+".+2"(+&'&IJ)+'$#$O()'+-Q&-48$'("60
!>)(+C:EVH@;&>)(+iD;G # p@;;D; B;:NLQO:SW& p@;;D; i@;R:;G5]""1#& %H:;D$ 9:#(6"-('%H:;LOLLSH;:VIJV@RL;SDQWTDOJ;VLQLGDQILI DOFJM:S:VDMFQJFDGD;IDD;I N:ILJRDSLQ:DM& MDVU:;G SHLNDM@LJPDLOSHLS:VOD;I DFFQLV:DS:J; D;I T:SH DMJTMLNLMJPVJRRLQV:DM:XDS:J;4>H:MLSHLVJRFLS:S:J; DE RJ;GRLI:DL;N:QJ;RL;S:OGLSS:;GHJSSLQ& SHLI:ODIND;SDGLODQLJ\N:J@OSHDS%H:;LOLIJV@RL;SDQWHDOILN:DE SLI PQJRSHLRDQULSD;I MDVULI SHLDTDQL;LOOJPVJRRLQV:DM:XDS:J;4,H:OFDFLQD:RODSILOVQ:\:;GSHLI:MLRRD SHDS%H:;LOLIJV@RL;SDQWHDORLSD;I D;DMWX:;GSHL;LVLOO:S:LOJPVJRRLQV:DM:XDS:J; JP%H:;LOLLSH;:VIJV@E RL;SDQW4>HDSfORJQL& SH:OFDFLQHJFLOSJLeFMJQLSHLOSQDSLG:LOJPVJRRLQV:DM:XDS:J; JP%H:;LOLLSH;:VIJV@E RL;SDQW:; VJRFQLHL;O:NLTDWO4 ;$0 <&6%#'LSH;:VIJV@RL;SDQW( VJRRLQV:DM:XDS:J;( OSQDSLGW( :;SLQ;DS:J;DM:XDS:J;

探析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商业化发展之路

探析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商业化发展之路

第3卷第14期H ti广电聚焦探析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商业化发展之路黄贵阳(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摘要:在当前电视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下降的新形势下,纪录片创作反而是电视台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由于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当前电视台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思路,在实际创作过程 中要重视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将纪录片创作融入到商业化运作中,使纪录片能够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这无论是 对电视台自身发展还是满足社会需求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商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4-0081-01部分电视台纪录片创作还处于空白状态,但在当前新 媒体迅速发展的趋势下,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优势得以更好地 凸显出来,并成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在当前新形势 下,需要基于市场需求来进行纪录片创作,并运用商业化运 作模式,这样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即具有了扎根的土壤和发展 的平台,更有了可以持续发展的生命力[1]。

―、立足于日常做短片在当前社会快节奏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在工作、生活 和学习之余有了更多的碎片化时间,这也使近年来微视频和 短视频得以快速发展起来。

在当前电视台纪录片创作中,宜 根据市场需求,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入手,以一个人、一个家 庭、一个单位、一个团体等作为切入点,创作一些有故事、有 情感、有细节和有记忆的短片,这样的短视频或是微视频,人 们在工作和生活之余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来点击观看。

这种 短片在有效迎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发挥电视 台自身的优势,加快推进电视台纪录片创作的商业化发展之 路,并为电视台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 细分并培育受众市场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种类,其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人群。

受众作为纪录片的消费者,在当前 电视台纪录片商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来定位受众群体,即要实际工作中需要科学对目标受众进行定位,同时还要重 新对纪录片的题材进行定位,具体要针对受众特征和消费习 惯来投入广告和挑选片源[2],节目各个环节都要以观众需求 作为中心,紧紧围绕观众需求来制定完善的销售策略,从而锁 定目标市场,并提升纪录片对有效市场的吸引力,积极推进其 向潜在市场的不断渗透,使纪录片能够真正走向受众。

浅析新疆纪录片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以纪录片《塔里木河》为例

浅析新疆纪录片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以纪录片《塔里木河》为例

^^►084丨撩点与冥£戋|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浅析新疆纪录片市场化所面临的问题——以纪录片《塔里木河》为例□文/任铠均摘要: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纪录片的关注愈发明显,激发作者的创作热情、打破地域限制、突破僵持局面,是新疆本土纪录片寻求发展的客观必然。

新疆纪录片市场化面临的困境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纪录片;传承方式;异域文化;地域限制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内外的热播,给沉寂多年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了曙光,许多国外的制片人和投资商越来越关注中国纪录片市场。

纪录片市场的走向是目前行业中的热门话题,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导演都已蓄势待发。

想做好一部纪录片,立意最主要,它是纪录片的灵魂,拍摄手法要有创意。

只有观众觉得"好看”的纪录片才能有市场,只有寓意深刻的纪录片才能带动当地的发展。

一、新疆纪录片市场现状新疆纪录片市场起步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晚,2001年1月,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门才正式成立。

纪录片部门的成立大大调动了电视人创作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新疆电视台拍摄了100多部纪录片,大量优秀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新疆电视台一度成为业内的”得奖大户”,获奖影片多达90多部,国内、国际遍地开花。

新疆纪录片多以表现民族风情、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为主。

反映民族风情的代表影片有《刀郎乐人》、反映人文历史的代表影片有《密筑中巴公路纪事》、反映自然地理的代表影片有《红柳的故事》O二'砲齢市场的名輛限性从拍摄角度、制作技巧、包装水平等多方面分析,新疆纪录片并不比内地纪录片差,圈内的认可度也很高,但在圈外的名气却不大,鲜有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播出。

新疆兵团电视台的《时空》和新疆电视台的《真实记录》是笔者了解到的为数不多的有纪录片栏目的新疆电视媒体。

其他各地方台受经费和收视率的制约一般没有固定的纪录片栏目,偶尔播出也是购买片。

三、新疆媒体发展落后新疆电视等媒体的发展受限严重,长期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没有健全的网络机制。

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

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

纪录片商业化的运作内容摘要: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仍有不少作品在国际上捧回大奖,但大众收看纪录片已经转入低谷。

工整精良的制作与创新纪录片要想成功持久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创作者必须把节目的技术质量视为生命。

关键词:纪录片制作人运作流程纪录片创作多元形态预售创作者中国传媒易碎品悬棺蜘蛛人立纪录片的“方案预售”机制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纪录片代理商零频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郑琼认为:“国内独立纪录片制作人的生存状态比起外国同行要差许多。

”这归因于中国纪录片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方案预售机制,同时又没有来自国家、社会的纪录片基金。

目前,纪录片的“方案预售”(Project Pitching)形式是欧洲比较流行的融资方式,即制片者首先把自己的计划和构想,向一些投资商展示,通过进一步的游说和洽谈,把部分版权等利益出售给投资商,从而从投资商那里获得一定数量的资金,使拍摄的资金更为充足,这种方式将纪录片的投资风险大大降低了。

但中国的纪录片通常是制片者先去拍,然后再考虑市场和推销问题,这就降低了前期题材规划的市场化程度。

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初步尝试这种“预售”的方式,建立了中国纪录片专业交易平台,拉近中国制片人和国际买家的距离,经过三年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纪录片的资金流动和投放。

工整精良的制作与创新纪录片要想成功持久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创作者必须把节目的技术质量视为生命。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同行人的做法,比如说对那些具有吸引力的画面和场景,进行重点突出,可以用稍长一些的时间,用可以突出主体的景别,或者进行烘托等手段,尽可能地把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来。

在叙事手法、硬软件指标上,国内导演要进入国际市场都首先要了解、学习和接纳一些新的更严谨的规则。

此外,还要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创新,比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制作的节目,可以说在技术上是无所不用其极。

从画面上我们就能看出其影像别致而工整,多处使用超大广角、显微镜头、航拍、水下摄影和高速摄影等手段。

纪录片商业化论文

纪录片商业化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当代纪录片商业化的发展系部艺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年级 2008级学生姓名荆凯学号 080733003指导教师王珏殷试论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荆凯指导老师:王珏殷【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正在日益被观众所忽略,一方面娱乐性的节目与电视剧夺取了大部分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收视率广告的利润日益被投资方所关注与重视。

如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最现实的问题。

本文主要着重介绍纪录片商业化出现的原因、纪录片商业化的特性、以及解决纪录片商业化的措施,来阐述在当代对于纪录片商业化的思考,以及走纪录片商业化的必然道路。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娱乐性商业化A Brief Study on The Rational Thinkingof Commerial Documentaries【Abstract s】After we enter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TV documentaries are increasingly ignored by the audience. On the one hand, entertaining programs and TV play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audience market, on the other hand, a large number of investors atta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rgins of the ratings advertising, contributing to current TV documentaries in the form of the column face the pressure from commercial profit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commercial occurrence about documentari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m in order to illuminate people’s thinking about commercial documentaries at present and the inevitable path to documentary commercialization【Key words】TV Documentary Entertaining Commercial Commerial Documentaries目录绪论 (1)第一章:纪录片的商业化现状 (1)一纪录片商业化的产生与发展 (2)二纪录片商业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3)三纪录片商业化市场的开拓与思考 (3)第二章纪录片商业化的特点 (4)一纪录片商业化的定义 (4)二纪录片的商业化类型 (4)三纪录片商业化的特征 (4)第三章纪录片商业化的手段及前景 (7)一选材与制作 (7)二成本控制 (7)三纪录片商业化的未来 (8)结论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绪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提升①,纪录片以它自身独特的方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浅议纪录片的商业化

浅议纪录片的商业化

浅议纪录片的商业化余智红【摘要】一、纪录片兴衰之路在中国人的心中,纪录片并不陌生。

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1页(P102-102)【关键词】纪录片栏目;商业化;《丝绸之路》;中国人【作者】余智红【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3一、纪录片兴衰之路在中国人的心中,纪录片并不陌生。

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和《话说长江》在全国播放时,观众收看的热情不亚于同时热播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和《红楼梦》。

1991年的《望长城》,以其创新的创作形式引起轰动。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每天播出的电视纪录片栏目曾一度深入人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电视纪录片创造了辉煌。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纪实主义浪潮后,在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奇迹之后,各种电视纪实栏目的收视率开始急速下降,例如曾创下36%的收视奇迹的《纪录片编辑室》在近年已降至7%左右。

随着纪实浪潮的消退,纪录片在创作上也进入萎缩状态。

2003年6月,中央电视台推行末位淘汰制,《纪录片》栏目更名为《见证》有幸保留下来,但是,目前《见证》的收视率只有0.2%或0.3%。

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末位淘汰制和广告额使《见证》的道路并不平坦。

现在制作纪录片的单位没有以前多了,因为投入大,赚钱的速度慢,电视台类似的节目也并不好过,北京电视台的《纪录》、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以及地方台比如河源电视台的《客家古邑》也都存在着在收视率与广告商之间挣扎的困境。

纪录片效益分析论文

纪录片效益分析论文

纪录片效益分析论文一、转变观念,以市场化眼光生产纪录片在纪录片创作上,我们应该由过去孤芳自赏式的电视创作转向贴近观众和市场的电视产品生产,强调节目制作的规格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控性。

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使一切成为商品的本性,要经营专题片,首先要清楚我们是在制造文化产品,无需讳言。

就商品的基本特性而言,电视商品与其他普通商品并无本质不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我们片子的内容和形式,这是市场经济中电视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一个基本前提。

多年以来,电视台拍摄播出的纪录片,大多为了社会效益。

追求教化功能,并为此设立社教部,其主要功能是宣传教育。

随着传媒的产业化转型,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专题片创作者要转变观念,从节目制作不计成本、不问成本、不知成本,埋头只管做节目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去了解、遵循市场规律,学习、探索、实践纪录片的经营,这不仅是经营者的事情,作为创作者也应该转变观念,将市场观念纳入纪录片创作始终,使之成为纪录片制作思维的一个内容。

对于媒体而言,市场就是许多人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关注、爱好。

因此,纪录片目选什么内容来拍,生产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来产销对路,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

纪录片,一般说来主要是满足人们知识、智力等文化精神层面需要。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为市场和观众接受?用怎样的形式和载体,纪录片更亲近对文化和历史有兴趣的人?我们从业人员应该在以传承知识和文化为使命的同时,也努力进行适应市场和文化需求的探索、思考和尝试。

二、规模化制作,给广告提供载体电视媒体经营的重点是广告。

像美国的《国家地理》、《Discovery》、英国的BBC,他们往往会以非常大的投资去拍一部高质量的纪录片,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

不考虑商业动机的纪录片最终只能走到死胡同里。

在新闻、娱乐、电视剧占据主要广告份额的今天,纪录片如何从中争取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如何获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呢?我们分析,借鉴广告商垂青的节目——电视剧广告介入办法,从中也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纪录片商业化思索

纪录片商业化思索

纪录片商业化思索在近几年,电视届的同仁们经常以“纪录片是不是商品?纪录片应不应该商业化运作”为题,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讨论,尤其是各电视台的纪录片制片人,纷纷呼吁建立和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具备竞争力的纪录片市场,使中国我们的纪录片节目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

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

现在中心电视台及各省市台播出的《探索发现》、《动物世界》、《自然奇观》等大都是买进的节目,而且价格不菲。

那么中国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应该大胆地走商业化道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假如我们的电视台在节目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无法生存,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使中国的纪录片也尽快地、大面积地进入国际市场。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纪录片走向市场呢?选题要“产销对路”纪录片的题材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以选择那些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记录发生在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情,并且通过这些题材起到抒发情感、反观社会、梳理情感的功能。

这就需要我们在熟悉上必须重新界定纪录片的选题方向,必须从过去的高雅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纪录片看作是大众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选题上适应观众的需求,也就可能拥有最大量的观众群。

2001年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的《四姐》,讲的是下岗女工的故事。

下岗群体是普遍存在于观众生活中间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下特有的生活状态。

这种题材因为关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轻易被各种层面的人接受。

此外,影视纪录片还可以帮助外国人多侧面多方位地真正了解中国。

如改革开放后的市场情况,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的观念行为的变化,衣食住行的变化等。

还可以让外国人了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究竟怎样,人们的生存状态到底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当代纪录片商业化的发展系部艺术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年级2008级学生姓名荆凯学号080733003指导教师王珏殷试论纪录片商业化的理性思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荆凯指导老师:王珏殷【摘要】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正在日益被观众所忽略,一方面娱乐性的节目与电视剧夺取了大部分的观众市场;另一方面收视率广告的利润日益被投资方所关注与重视。

如何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最现实的问题。

本文主要着重介绍纪录片商业化出现的原因、纪录片商业化的特性、以及解决纪录片商业化的措施,来阐述在当代对于纪录片商业化的思考,以及走纪录片商业化的必然道路。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娱乐性商业化A Brief Study on The Rational Thinkingof Commerial Documentaries【Abstract s】After we enter the new century,Chinese TV documentaries are increasingly ignored by the audience.On the one hand,entertaining programs and TV plays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audience market,on the other hand,a large number of investors atta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rgins of the ratings advertising,contributing to current TV documentaries in the form of the column face the pressure from commercial profits.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commercial occurrence about documentaries,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thods to solve them in order to illuminate people’s thinking about commercial documentaries at present and the inevitable path to documentary commercialization【Key words】TV Documentary Entertaining Commercial Commerial Documentaries目录绪论 (1)第一章:纪录片的商业化现状 (1)一纪录片商业化的产生与发展 (2)二纪录片商业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3)三纪录片商业化市场的开拓与思考 (3)第二章纪录片商业化的特点 (4)一纪录片商业化的定义 (4)二纪录片的商业化类型 (4)三纪录片商业化的特征 (4)第三章纪录片商业化的手段及前景 (7)一选材与制作 (7)二成本控制 (7)三纪录片商业化的未来 (8)结论 (8)参考文献 (10)致谢 (11)绪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了,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提升①,纪录片以它自身独特的方式吸引了许多观众。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开始被观众们所忽略,而且在不断的走向一个下坡路②。

本文主要是从这个入口出发,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对于纪录片来讲,它以一种真实性的特征被人们所熟悉,里面很多的故事来源于生活等等,在欣赏过后,它留给我们的更多的不是娱乐、搞笑。

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思考与价值观念。

但是近几年来纪录片渐渐的被人们所忽略。

娱乐性的节目占据了大部分的观众市场,对于大部分的观众来讲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上面临的压力或者其他原因才回去欣赏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节目来进行自我心里排压。

在于此纪录片它是以一种最本质的特性展现的观众面前,在我们看过后他会给我们更多的思考的空间。

也许这就是纪录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所在。

这也就要求更多的纪录片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来对作品进行创作,并且要走商业化的道路。

商业化的道路,说到最后就是一个关于钱道路的问题。

拍摄的钱从何出来,成本如何回收。

在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工作者们以及投资方在不断的探索纪录片商业化的规律以及他存在最本质的问题。

本问主要通过对影响纪录片商业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它所存在的问题已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纪录片商业化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讲它自身的该如何去走等等都是要去思考的去理会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当代中国纪录片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当代的纪录片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去改变当代的这种现状况去让他走一种商业化的道路。

对于纪录片的商业化的道路来讲,我们还应该从纪录片的角度与高度去进行思考,纪录片产业是重要的文化产业。

把纪录片的产业化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把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精神需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文化的发展③。

对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纪录片的商业化现状纪录片就像一本“国家的相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面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实主义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纪录片①《关于纪录片商业化运作的思考》冷冶夫等《中国电视》2007-11②《纪录片能“情景再现”吗》袁继超《青年记者》2009-4渐渐的埋没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

在社会发展的状态下,人们对影视节目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在中国影视界逐步出现了以电影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和新闻节目为三大主体的局面,而内容真实性强、文化根基深厚的纪录片却受到冷落,制播分离逐步成为中国纪录片的生存的现状。

由北京师范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让中国的纪录片的发展再次成为了焦点④。

在这份文件中表示,中国正在调整纪录片发展的方向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纪录片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纪录片创作观念在经济基础、文化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影响下不断的发生这改变。

首先是客观的再现;其次是主观的表现。

在主客观观念基础的引导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像1991年由刘效礼导演拍摄的12集电视记录片《望长城》将“教育与指引”的传统观念进行调整与改革。

通过客观再现的道路,确立了在纪录片世界里的里程碑。

由王海兵指导的《藏北人家》获1991年度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大奖,这几部获奖的纪录片可以折射出我国纪录片所取得的重要的成就。

在近几年纪录片走商业化的道路上,我国的纪录片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创作与拍摄技巧都有待提高。

首先:选材比较单一。

大部分是以弱势群体为出发点,反映农村与城市人们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很少。

不能够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在选材上对人与自然题材的很少。

其次:在故事性方面比较差。

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作为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说:“中国纪录片在对人物刻画与拍摄角度上有个人的看法,但是往往在故事性方面比较差,节奏比较缓慢,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致使观众失去兴趣。

田壮壮拍摄的影片《茶马古道——德拉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放映时看的人很少,散场时只剩下了5位观众。

得了许多奖项的《德拉姆》为何会产生这样子的效果,最关键的就是故事性比较差,激发观众兴奋的点比较少。

再次:市场水准比较低造成的市场竞争力很小。

在香港举行电影节的贾克布.王表示:“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很多,但到目前为止优秀的作品却很少。

”这种评价很现实地摆现在很多人面前:我们看一下这些数字,看看在这两年的过程中我国跟日本的差距,1997与1998两年我国共向国外销售269部次,销售总额4848.66多万元,而对于日本来讲日本影片的销售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两者进行相比我国的出口却是日本出口1/16。

分析几个原因:a资金不足技术含金量低。

b小规模制作。

C 文化差异。

纪录片具有自己的特色固然重要,但在走商业化的道路上必须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走商业化的到必须要与国际接轨,这一方面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提高。

一、纪录片商业化的产生与发展在近几年的纪录片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历史人文纪录片《敦煌》、《外滩轶事》按照《故宫》以“中国古典审美为传播主线”的理想,将艺术表达与审美体验相结合。

崔永元制作的影视作品《我的抗战》通过对300位抗战亲历者对过去的一《建构媒介绿色长城——2009年中国纪录片的文化格局与美学特征》张同道《中国电视》2010-9些讲述将压在人们内心深的话语表达出来。

,这更是一次通过口述来进行记录的作品;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公司的力量》和《华尔街》通过经济的展示来激发人们的思考让人们去认知正确的价值观念;贾樟柯拍摄的纪录电影《海上传奇》则通过建筑与人物相结合,利用访谈让人们认清上海变化程度之大。

许多学者指出:“与2009年相比,2010纪录片影视作品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影响因素在不断的增强,美学探索越来越大众化,娱乐性与戏剧效果越来越凸显。

”随着纪录片创作的不断变化,纪录片产业化道路开始产生新的变化。

据《报告》显示,2010年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得到了保障与支持;面向海内外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筹建开播,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基地-中央新影集团,形成国内,与中央电视台的关系也从内部栏目转换为制片方与播出方的关系;大部分的纪录片频道不断进行整改,定位不断清晰明确,显示部分纪录片频道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

二、纪录片商业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据《报告》显示,中国的纪录片频道的数量比以前增加了几个。

其他纪录片频道也纷纷加大了纪录片的播放数量。

与此相反的却是,供不应求。

纪录片的制作反而呈下降的趋势。

纪录片供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的凸现出来,但没有变成拉动市场发展的前进的最主要的因素。

张同道分析:“目前各个电视机构的依然是投资主体,它们通常以栏目为制作管理单位,自身将工作经费来进行消化与处理。

民营制作公司由于自身的缺陷,所赚取的利润很少。

市场交易处在单边的影响下,只有赞助可以介入之外,其他的赚取的利润很少。

《报告》显示的另一组数据同样的值得我们去思考:在2010年我国出品的电影纪录片16部,仅有13部在全国主流院线放映,其中旧作就有7部。

然而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复兴之路》以200万元的成绩登上票房之首,这13部影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