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摘要:一、引言二、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 章简介三、课后题标的概述四、课后题标的解答方法与技巧五、课后题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六、总结正文:【引言】和声学是音乐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音阶、和弦、调式等音乐元素的组合规律。

在我国,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是音乐学习者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针对斯波索宾《和声学》第24 章的课后题标进行解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内容。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 章简介】斯波索宾《和声学》第24 章主要讲述了调式和弦的构成、功能以及运用。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大调式、小调式和弦的构成方法,以及各种和弦在音乐中的功能和运用。

此外,还涉及到了和弦的替换、省略、重复等技巧。

【课后题标的概述】课后题标是对本章节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

斯波索宾第24 章的课后题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式和弦的构成及其功能;2.和弦的替换与省略;3.和弦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4.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课后题标的解答方法与技巧】针对课后题标的解答,首先要对第24 章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解答:1.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2.回顾相关知识点,理解题目背景;3.分析题目中的实例,提炼关键信息;4.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课后题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掌握课后题标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检验学习者对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通过解答课后题标,学习者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为实际音乐创作和演奏打下基础。

【总结】总之,斯波索宾《和声学》第24 章的课后题标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教育文档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教育文档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教育文档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黄虎威,1932年1月生于四川内江,中国著名作曲家、资深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1954年毕业于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

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作曲家鲍里斯·阿拉波夫教授专家班进修作曲理论,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是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教授。

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和学术界一般都对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有深入研究,这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部钢琴经典作品。

而黄虎威的《和声写作基本知识》和《转调法》等书籍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重印。

近年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黄虎威系列专辑——《黄虎威钢琴作品选集》《黄虎威艺术歌曲选集》和《〈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等,成为传统和声应用的典范。

早在1981年7月的暑假里,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舞蹈系的几位老师去新疆石河子某团宣传队辅导节目,笔者也被邀请前往,团里教员拿来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作为指定教材,那是迄今为止笔者见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唯一的简谱传统和声学教材。

通过深入了解,才知是基层音乐人希望能学习传统和声学理论,更渴望用简谱学习音乐理论,他们认为,这样学习和声学理论更为便捷,认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与黄虎威联手打造的这部教材是当时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和自学成才的一个好帮手。

而另一本在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的《转调法》,则是针对作曲、指挥和表演等专业人士的力作。

这本书集中介绍了如何将西方传统和声学转调技法用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并有许多转调示范例题,“是一本切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好书”。

①这些学术成果对传统《〈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的成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实用版】
目录
1.斯波索宾第 24 章的课后题概述
2.课后题的主要内容
3.课后题的标功能
正文
一、斯波索宾第 24 章的课后题概述
和声学是一门研究音乐中音符之间的和谐与不和谐关系的学科,是音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和声学教材中,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教程》因其系统性、严谨性和实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书的第 24 章主要介绍了和声学中的一些高级技巧和概念,如调性、调性感、半音与全音等。

课后题则是对本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二、课后题的主要内容
第 24 章的课后题共有十道,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主要考察学习者对本章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第二部分是分析题,要求学习者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和声进行分析,包括判断和声进行的类型、分析和弦的功能等。

这些题目涵盖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习者全面掌握和声学的相关概念和技巧。

三、课后题的标功能
课后题的标功能是指对题目进行标注和分类,以便学习者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训练。

一般来说,课后题的标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知识点分类:根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如调性、调性感、
半音与全音等。

2.难度等级: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如基础题、提高题、挑战题等。

3.题目类型:根据题目的类型进行分类,如选择题、填空题、分析题等。

4.章节归属:根据题目所属的章节进行分类,便于学习者对照教材进行复习。

通过对课后题进行标功能,学习者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

和声学教程第15章课后第一题答案

和声学教程第15章课后第一题答案

和声学教程第15章课后第一题答案1.根据和声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和声、声波和声场,要求了解和声学知识。

2.正确回答是关于“谐波”的问题。

3.不正确的表述是“谐波”不是“声波”。

错误的表述是:从一个频率上来看,声速相等,没有声音。

4.根据和声现象和声场的要求,可以将二者看作同一频率不同点上声音的发散性和相似性,从而定义了一个“谐波-声场”模型:5.对声速相等的不同声分量之间形成一定规律的复合体(即:在有足够大强度下形成一种近似和声),可以用共振波表达该谐波的特性。

6.在共振模式下,振幅为波长(最小值)与频率(频带内连续相除后频率)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关系,从而定义了该谐波作为振动体时所应具有的性质。

7.本文根据和声学知识分析了各种谐波在相等声波状态下所表现出不一样效果产生原因。

(1)共振波所具有的衰减速度很快,会使谐波的有效波长发生变化。

在相等的声速条件下,当谐波的有效波长很小时,由于共振模式频率的不同,其产生的共振波会被衰减。

对于大多数谐波,其有效波长都要小于共振模式波长一半以上(包括低频)。

如在谐波的最大衰减速率为8 m/s时,谐波具有的最大有效波长为21 m;在波长在50-150 Hz间时,最大有效波长为40 m;在高频段上时是38 m。

此时对谐波施加不同强度会使其有效波长发生变化。

例如:当把低频振幅范围增大到一定值时(60 Hz),对一个谐波来说其有效波长会发生变化。

当共振模式改变时,这种变化也会使其产生相同的效果。

如:当把共振模式改变到3-5 Hz时,谐波有效波长会发生变化;而当把共振模式从3-5 Hz改变到4-5 Hz时,谐波有效波长变化不大。

因此这一效应对谐波衰减有重要作用。

8.在在频率相等时,因为声音的发散性不一样,所以能得到的波长不一样。

例如:在以100 kHz左右频率为例的振动环境中有2个同相位的声波;在以100 kHz左右频率为例的振动环境中有2个不同频率下有3个同相位的声波(如图2-4所示);在以60 kHz左右频率为例的振动环境中有3个同相位的声波。

斯波索宾_和声学教程

斯波索宾_和声学教程

刚看完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总结一篇共飨★调号# ## ### #### ##### ###### G-e D-b A-#f E-#c B-#g #F-bb bb bbb bbbb bbbbb bbbbbbF-d bB-g bE-c bA-f bD-bb bG-be★转调音程和调号的关系↑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bbbbb ## bbb #### b 6个调号# bbbb ### bb #####↓大七↓小七↓大六↓小六↓纯五↓增四↓纯四↓大三↓小三↓大二↓小二★属七和弦S D7 TK D7 TS K D7 TT D34 T6★下属七和弦{T, T6, K, S, SⅡ}-SⅡ7-{ D, T, D7 }★导七和弦{T, S, D, D7, SⅡ7, TSⅥ}-DⅦ7-{ T, D7 }DⅦ7的功能内解决:DⅦ7-D56-D34-D2-D7DⅦ7之间的经过和弦:DⅦ7-{ T组,D组, S组}-DⅦ7DⅦ34(4 6 7 2)有下属功能★属九和弦{ S, SⅡ, SⅡ7, T, K, D7, D }-D9-{T, D7}★下属九和弦SⅡ9-{ D7, D9, SⅡ7 }★副七和弦T7 DTⅢ7 S7 TSⅥ7(用于模进)进行到下方五度的三和弦或进行到该级上的七和弦T7-{ S, S7 }DTⅢ7-{ TSⅥ, TSⅥ7 }S7-{ DⅦ, DⅦ7 }TSⅥ7-{ SⅡ, SⅡ}★重属和弦(升高IV)在序列[2-#4-6-1-3(b3)]上随意截取形成:DD,DD7,DD9,DD9,DDⅦ,DDⅦ7{ S, SⅡ, SⅡ7, S7, T, TSⅥ}-DD-{ D, K, D7, DⅦ7, D9, sⅡ7 }★变音重属和弦(含增六度)b6-1-#4(亦可在1和#4之间增加2,b3或3){ T, S组, DD }-变DD-{ K, T46,(D)}X-变DD-X6(辅助)★大调变音属和弦变属和弦:#5D, b5D, #5D7, b5D7, #5D9, b5D9变导和弦:#3DⅦ, b3DⅦ, #3DⅦ7, b3DⅦ7重要的有:#5D, #5D7, b5D7, #3DⅦ7{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阻碍中止:b5D7-降Ⅵ级(tsⅥ),★小调变音属和弦(仅用于和声小调)降Ⅱ级:b5D, b5D7, b5D9,(3-#5-b7-2-4)降Ⅳ级:b7D7(3 #5 7 b2), b5DⅦ(#5 7 b2)降Ⅱ,Ⅳ级:b57D7(3 #5 b7 b2), b57DⅦ(#5 b7 b2){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那不勒斯和弦(N6, N, N7)N6(小调:2 4 b7, 大调:4 b6 b2), N(小调:b7 2 4, 大调:b2 4 b6)N7(小调:b7 2 4 6, 大调:b2 4 b6 1)用于小调:{t, tsⅥ, sⅡ, s, dtⅢ}-N6用于大调:{tsⅥ, dtⅢ}-N6(交替大小调和弦)N6-{K, D, D7, T(t)}N7-{变D, 变D7, 变DⅦ7, 变D9}s-N, tsⅥ-NN-{D, D7, DⅦ7, D9}★大调变音下属和弦(#1SⅡ56:4 6 1 #2, 相当于下属调的属七和弦)T-#1SⅡ56-T([4 6 1 #2]-[1 5 1 3])★用同主音小调复杂化的大调t=b3T, s=b3S, sⅡ=b5SⅡ, tsⅥ=b1b5TSⅥ, d=b3D, dtⅢ=b1b5DT Ⅲ, dⅦ=b1DⅦ(逢3 6 7便降)★用同主音大调复杂化的小调T=#3t, D=#3d, DTⅢ=#1#5dtⅢ, DⅦ=#1dⅦ, S=#3s, SⅡ=#5s Ⅱ, TSⅥ=#1#5tsⅥ(逢1 4 5便升)交替大小调常用进行正格进行:d-dtⅢ-T阻碍进行:D7-tsⅥ变格进行:tsⅥ-T,dⅦ-s6-T变格(多里亚)进行:S-t正格进行:(D)-DTⅢ-t★交替大小调的降Ⅵ级三和弦(tsⅥ)1.阻碍进行:D(D7)-tsⅥ-{s, sⅡ7, DD,(较少用K, dtⅢ, dⅦ)}2.代替s:{T, s, S, dtⅢ}-tsⅥ-{s, T,(S, K, dtⅢ)}★到属调和下属调的转调转到属调:? ={ T, TSⅥ}-{ S, DD, D }? ={ S, SⅡ}-{ 不协和下属,DD ,K, D7, DⅦ7 }转到下属调:? ={ D, DT, T, TS, (S,DD) }--a.引入阻碍进行b.离调到其Ⅳ级调c.把新调的终止加以扩展到共同和弦的离调:大调-SⅡ,(TSⅥ,S)小调-s,(tsⅥ)★经过小S或大d的转调大调-小下属调:主和弦-上方四度小和弦小调-大属调:主和弦-上方五度大和弦★经过交替大小调tsⅥ的转调{T, D}-tsⅥ={T, S, D, DD}★经过那不勒斯和弦的转调任意大三和弦=那不勒斯和弦-{K, D系列, T}★经过同主音主和弦的转调1.引入方法a.在相似主题大小调结构句逗处对置b.让小调结束在大调主和弦(反之罕见)c.让大小调结构共有不稳定结构(小D9,D7,减DⅦ7,D,sⅡ7,s,dtⅢ)2.转调方法a.引入主和弦后,该主和弦成为继续转调的中介和弦b.引入主和弦后,继续转到该调的同主音调★经过减七和弦(DⅦ7,DDⅦ7,DⅦ7→S(s))的等音转调{T, D, S, DD}-减七减七=DⅦ7-{ D7(七音下行二度),T }减七=DDⅦ-K(需将DDⅦ转位使其低音比K低音高大二或低小二) 减七=变DDⅦ-K减七=DⅦ7→S(s)-D7★经过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D7=b3DDⅦ7)★转调公式(按调号排列)# 属调## 重属调### 同主音大调S=tsⅣ,减七和弦,tsⅥ-N-D#### 大属调T=tsⅣ,S=N,#3d=T##### 远关系调D=tsⅣ,T=N,D7=b3DDⅦ566个b/# 最远关系调tsⅣ=DD,DD=tsⅣ,D=N,减七和弦b 下属调bb 重下属调bbb 同主音小调tsⅣ=S,减七和弦,bbbb 小下属调tsⅣ=T,b3S=tbbbbb 远关系调tsⅣ=D,DD=N★转调公式(按中介和弦排列)1.降Ⅵ级和弦(tsⅣ)tsⅣ=T --- bbbbtsⅣ=S --- bbbtsⅣ=D --- bbbbbtsⅣ=DD --- bbbbbbT=tsⅣ--- ####S=tsⅣ--- ###D=tsⅣ--- #####DD=tsⅣ--- ######2.那不勒斯和弦(N)tsⅥ-N-D ___ ###T=N ___ #####S=N ___ ####D=N ___ ######或bbbbbbDD=N ___ bbbbb3.大调的小下属和弦(b3S)和小调的大属和弦(#3D)b3S=t ___ bbbb#3d=T ___ ####4.减七和弦(减DⅦ7)###, bbb, ######或bbbbbb5.属七和弦(D7)D7=b3DDⅦ56 --- #####ⅠⅡⅢⅣⅤⅥⅦ。

浅谈姜之国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比较与学习建议

浅谈姜之国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比较与学习建议

浅谈姜之国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比较与学习建议徐悦栋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4()5
【摘要】姜之国教授的最新著作《和声学教程》是基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一次重大改进,其上编的主要内容是传统功能和声,有着与“小组”《教程》共同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

本文试从教学顺序与篇章布局、和弦标记的呈现与具体写作技术内容等方面,对姜之国《和声学教程》(上编)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进行比较,浅评两者的优劣之处,并试图提供一定的学习建议。

笔者认
为,“小组”《教程》在教学顺序上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姜之国《教程》本着作者对历史上的和声现象追根溯源的学术态度,体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只有同时吸收两本教程的精华,才能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掌握传统功能和声。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徐悦栋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14
【相关文献】
1.四部和声写作中副属和弦的运用与实践r——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第三十二章习题一为例
2.自然音体系内的和声基础比较
——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为例3.论桑桐《和声学教程》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比较分析4.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5.学习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之宏观
把握——以非作曲专业学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

黄虎威《〈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解析黄虎威,1932年1月生于四川内江,中国著名作曲家、资深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1954年毕业于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专业并留校任教。

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作曲家鲍里斯·阿拉波夫教授专家班进修作曲理论,曾任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是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教授。

在中国学习钢琴的人和学术界一般都对黄虎威钢琴组曲《巴蜀之画》有深入研究,这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部钢琴经典作品。

而黄虎威的《和声写作基本知识》和《转调法》等书籍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重印。

近年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黄虎威系列专辑——《黄虎威钢琴作品选集》《黄虎威艺术歌曲选集》和《〈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等,成为传统和声应用的典范。

早在1981年7月的暑假里,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舞蹈系的几位老师去新疆石河子某团宣传队辅导节目,笔者也被邀请前往,团里教员拿来黄虎威《和声写作基本知识》作为指定教材,那是迄今为止笔者见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唯一的简谱传统和声学教材。

通过深入了解,才知是基层音乐人希望能学习传统和声学理论,更渴望用简谱学习音乐理论,他们认为,这样学习和声学理论更为便捷,认为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与黄虎威联手打造的这部教材是当时社会音乐教育普及和自学成才的一个好帮手。

而另一本在198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的《转调法》,则是针对作曲、指挥和表演等专业人士的力作。

这本书集中介绍了如何将西方传统和声学转调技法用于中国民族音乐创作,并有许多转调示范例题,“是一本切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好书”。

①这些学术成果对传统《〈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的成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01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黄虎威教授的《〈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下册)》,与2007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桑桐教授的《250首和声习题解答》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都以海量般的题解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例,让很多师生在学习传统和声学的同时,看到、见证了现代作曲家、教授们的和声理论实践过程和其明晰的和声学教学思想体系,这是非常难得的教学辅助教材。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例32-492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例32-492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例32-492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例32-492介绍了通过水声脉冲信号测量水下距离的原理。

该方法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来计算目标物体与声源的距离。

实验中使用一个声发射器将脉冲信号发射到水中,然后使用一个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

通过计算反射信号的时差和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计算目标物体与声源之间的距离。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水声测量和水下通信等领域,并具有实时性、精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

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以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习题为例

作者简介:金玲娜,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 2016 级硕士研究生。
金玲娜:和声写作中变和弦的实践与运用
148
第二,由于音乐和声功能的意义取决于音乐的结构 划分,因此需要正确划分乐句结构和终止式,以便快速 建立音乐的归属感。同时,需要根据旋律中出现的非自 然音判断音乐进行中是否有转调情况,进而确定旋律转 调中共同和弦的位置。本题中,除却开头的弱起小节, 一共有 24 小节。几乎每 8 小节都伴随一个带有结束感的 停顿终止,同时利用转换和弦承接下一乐句。因此,本 题一共有三个乐句 , 四次转调。第一次转调在第 8 小节 第 三 拍 T 和 弦 转 到 C 大 调 的 D 和 弦; 第 二 次 转 调 在 第 13 小节第一拍 T6 和弦转到 G 大调 S6;第三次转调在 16 小节第一拍 T 和弦转到 C 小调 D 和弦;最后一次转调是 在第 20 小节第一拍 t 和弦转到 G 大调 TSVI 和弦上。明 确调性的同时,不能忽略乐句的句读划分。因此,在第 7-8 小节、第 15-16 小节处分别作半终止进行。
一、变和弦的由来和构成 变和弦是由调式自然音中出现的不同声部的半音经 过音构成的。在各种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以及旋律 大小调之外的非自然音体系中,作曲家们在不改变音乐 调式调性、和弦功能的基础条件下,将调式中的全音进 行加入半音变化音,使和声进行更具倾向性,从而增强 音乐的推动力,同时也产生了半音化体系和变和弦的运 用规律。 几乎所有功能的变和弦都是由音阶中的 II 级音的变 化形成的。②在自然大调中,II 级音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 这样大调中主三和弦的 I 级音与 III 级音的倾向性会更加 尖锐,其目的是为加强主和弦的和声功能。在小调中, II 级音只能降低不可以升高,甚至在更晚时期的音乐中 有音乐家部分使用降低 IV 级音的手法,这同样也使倾向 于小调主三和弦的 I 级音与 III 级音倾向性更尖锐。 二、属和声组及下属和声组的变和弦 (一)属和声组变和弦 1. 大、小中各种属变和弦 被升高或降低的 II 级音在大调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属 和声功能组的变和弦,包括升高五音或降低五音的 D、 D7、D9 以 及 升 高 三 音 与 降 低 三 音 的 DVII、DVII7. 其 中 变和弦 DVII7 与 D9 和弦既可用在自然大调又可运用在和 声 大 调。 原 位 及 转 位 的 #5D、#5D7、b5D7 和 #3DVII7 是 自 然大调和和声大调中最重要的变和弦组。偶有 b5D7 经常 用原位或是第二转位,#5D7 使用原位或第一转位。变音

和声学教程课后答案

和声学教程课后答案

和声学教程课后答案【篇一:简明和声学教程】一部分:学习和声学必备的乐理知识一、五线谱基础知识1、谱表五线谱中按照使用的音域分为高音谱表、中音谱表、次中音谱表和低音谱表。

以及大谱表等等。

学习传统和声学一般情况下使用大谱表。

2、音名和唱名根据音高的震动频率规律,制定了十二平均律。

并以cdefgab及变化音符号标记,称为音名;以“都、来、米、发、索、来、西”发声的称为唱名。

3、音组根据音高,五线谱中中央c以上为小字1组,小字2组……以此类推;中央c以下一组为小字组,再下一组为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以此类推。

4、首调和固定调按照调号标记,以“都、来、米、发、索、来、西”发声的唱法称为首调;无论什么调号,都以“c”调的首调唱法为基准辅之变化音的唱法称为固定调.二、音程1、音程两个音之间的距离称为音程。

(举例路程)2、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同时出现的音程称为和声音程,先后出现的音程称为旋律音程。

(举例)3、音程的计算(举例路程)音程的计算单位是“度”。

乐谱中(五线谱)相同位置的两个音称为一度,音高相邻的音称为二度,以此类推。

4、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和减音程在同样度数的音程中,根据半音的数量可分为大音程、小音程、增音程和减音程。

5、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自然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称为,使用变音记号临时更改音高的音与其他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称为变化音程。

6、等音程标记法不同而际音高相同的两组音程称为7、音程的称谓构成音程的基础音称为根音,上方的音称为冠音。

8、音程的转位a、转位的概念音程中的一个音保持原位,另一个音向上或向下进行八度的转换形成新的音程关系称为转位。

转位后各音的称谓不变。

b、转位音程的计算用9减去原来的音程度数即为新的音程度数。

c、转位音程的特性大音程转位后为小音程,小音程转位后为大音程,增音程转位后为减小音程,减音程转位后为增音程。

转为后其协和性质不变。

三、调、调式和调性1、调首调唱法中“都”的音高位置称为调。

《斯波索斌和声学》学习总结(第一章)

《斯波索斌和声学》学习总结(第一章)

第一章
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
在音乐作品中,三和弦是很少用三个声部来陈述,最常见的是四部和声。

这种陈述方式长期以来以成为一种传统,所以在教学中主要也采用四部和声。

四声部自然是与人类的四种类型: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相联系的。

合唱中使用的这些名称在一定条件下也使用在乐器中。

最高的声部也称作“旋律”。

用四声部陈述三和弦就必须要重复三和弦中的某一个音,一般情况下重复根音。

这个重复的音可以出现在上方三个声部的任何一个声部中。

和弦中的哪一个音在最高声部(旋律),这个和弦就是什么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根音的旋律位置、三音的旋律位置与五音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密集的与开放的的两种排列法。

无论是密集排列还是开放排列的三和弦都不允许出现声部交叉。

第一章结构总结。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

和声学斯波索宾第24章的课后题标功能摘要:1.斯波索宾第24 章的主要内容2.课后题的作用3.标功能的意义和应用正文:一、斯波索宾第24 章的主要内容斯波索宾的《和声学》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理论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和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24 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和声的进程和结构,为读者揭示了和声变化的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和声处理,为创作和演奏音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后题的作用课后题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理论素养。

通过对第24 章课后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加深对和声学原理的理解,熟练掌握和声分析的方法,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课后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音乐学习的效果。

三、标功能的意义和应用在第24 章的课后题中,标功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标功能是指在和声进行中,各个和弦所具有的功能性质。

一般来说,和弦可以分为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三种,分别具有稳定、不稳定和半稳定三种功能性质。

通过分析标功能,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和声进行的规律,为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解答第24 章课后题时,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标功能的知识,分析和声进行的结构和规律。

例如,在判断一个和声进行是否合理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各个和弦的标功能,判断其是否符合和声规律。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标功能的知识,预测和声进行的发展趋势,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

总之,通过对斯波索宾第24 章课后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音乐理论素养。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作业答案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作业答案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课后作业答案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四部和声I 习題血矗书第19页)邯面习雀技閤題旨,任意谊择r 口丸调、F 大调.E 小iff-firc 小阔的全部丸三和弦.以及G 大 谏* 大周、红小凋和b 小懺的全部小三和強写出番案*. “三"* “7T 分别为權斉、三音、五音的陡律何胃"毎种旋佯忖・的两卜和強中,前一个为密一毎排列.后一卩 为幵放堆列.五 --------- 1 抿rJ W E £-£1J巧:t 书申乩亲加说明的小圍.均J&和员小4V4五.M五---------- 1 报---------18.弹奏书面习题答案中的全部和弦,以及读者自已按书面习题要求构成的和弦.第二章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习爛见原书第25页)荔面习題在各个调上用四声部写出单独的止三和弦.在下面的答案中,每个调的三个三和弦都按T、S与D或t、s与D的顺序写岀,它们的旋律位置和排列法都是任意的.广"「「“ rB.9.nH二/ A 大H =F=-s 小调邛—— 「 J T 1 T^-r - E 大flr 」xIJ'V pW 4=i .r .. 1丈炉「——=键盘习题弹奏书面习题答案中的全部和张.18*16. 17.18, 16.22. 23, 24*口答习題分析下列片段中正三和弦的连接(注意.D有时叹七和弦形式出现).1贝多芬祇钢琴奏鸣曲拚(柞品2Z2)第二乐章第I至第4小节;L ATEO apptMaionatoT T. T T* T D}T D埠是一个乐句.只使用了主和弦与属和弦(含七和弦形式h所有的和声进行都是正格进行.穆和弦都已标记-蔓中口是主和弦的六:和弦、巳及X分别是属七和弦的二和喪及五六和弦.此乐句从主和弦开始"几次出现稳定的主和弦与不稳定的厲和弦的更替.在相同的节拍和节奏条件下,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罢的原位主和弦,以及第一转位的主和弦的稳定穆度都低于根音旋律位愷的原位主和弦.上例中的T和T*都采用三音旋律链置,其稳定程度都低于根音旋律位畫的原位主和強.乐句结束于D,而D 是祐稳足的.这就要求咅乐继续下去.此乐句申的和弦外音貝有经过音与辅助音,未标记.2.贝多芬%钢髯奏鸣曲9 (柞晶2之3)第一乐章第1至第4小节:Allegro eon brio这是一个乐句.第E小节是稳定的T*进行到第2小节不穩定的D,再逬行到第3小节更不稳定的6(原位属七和弦人由8解决到第4小节稳定的T.这样.整苧乐句的和声进行就只有正格进疔.第4小节强拍的原位主和眩采用三音旋律位賢、其稳定性低于根音碇律位錢,这就要求咅乐堆续下去.此乐句中的和弦外音只有辅朋音丫未标记.11I变据进豹I正為进行I 1_正帝殳行一13. 贝多芬船钢髯赛鸣曲》(件品7)第三乐草第1至第8小市:这个片段是由两个4小节乐节构成的乐句,和弦都已标记亠第I小节左手部分的昨应认为是从强拍开始的.只是在写法上被休止符所取代而推后一拍出现,不应认为该强拍是T:・此乐句开始于稳定的主和弦,其后事次出现稳定和张与不稳定和弦的更替.第R小节结朿于不稳定的、具有紧张性的D,表明此乐句没能结束乐思*音乐需要继续下去,即出现其他乐句,直到乐段结束,即出现稳定和弦*完满或相对完满地使紧张性得到解块,完整或相对完整地表达了乐思为止.在和声进行方面.只有一次变格进疔,其余都是正格逬行.4. 李斯特或旅打家的画册3第二册之4:4.李斯特《旅行家的画册》第二册之4 :AllegrettoD在这e片段中.只便用了稳定的主三和驶与不稳定的属三和弦I其和声逬行都是正格逬行.所有的和弦都是原位的,没有和弦外音.开始的单音g是属三和弦的根音,代表属三和弦.5. 柴科夫斯基就第二交响曲沖靈乐章的开头;Moderato ue&iI正搐进f? | 1正搐畫行■变搭进行I上例是衣第二交响艄》第四乐章序奏的第一乐旬、忌使用了原位的正三和弦.和弦标记M和声进行的黑称都已百出*此乐句从總定的主和弦幵始.蜡東址虽然使用了稳定的主和弦+但三音確律位置削阴丁它的稳定性、因而熹求育乐绸续进行下去.6+古利列夫轨姑娘的忧郁》第i至第5小节;此片段第I小节是前賽;后W小节是一个乐句.音乐从稳定的主和弦幵始,遊行到含有调式的导音的不稳定的D“接以Df ,由后者解决到主和弦,构成疋格逬行.族律中有两牛延留音,其中的第二个延宙音g1是前小节伴奏中61的延留.1S原位三和弦的连接(习题见康书第把熨)口爸习JE分折四牛片段.1.柴科夫斯華給吿谑曲为(作品I之1):AIJ C^FQ moder*to这个片段采用四部和声*全部利弦都還刑复根音的獗位正三和弦,并且都采用虧集排列及和声连接法.D —T共有四次*连接方式完全相同、即根音四度上行,次中音部%柞为共同音保持下去,高音部与中音部成平行三度上行到T的三音与根音.丁一D也有四次*连接方式也完全相同,即很音四度下行,次中音部%柞为共同音保持下去’高青部与中音部成平行三度下行到D的五音与三音.T'S只有一次:根音五度下行*中音部的炸为共同音保持下去,高音部与次中咅部成平行六度上行到S的根音与三音.S-T也只有一次:根音五度上行,中音部的汗■柞为共同音廉持下去,商音部与次中音部成平行六度下行到T的三音与五音.魚员多芬龍钢馨奏鸣曲$ (作品ill):Adagio mviUi1 Lf l^^I LJ<T) T14这个片段的全部和弦都是重矍根音的原位三和弦,井且都采用密集排列.表面上看是五个声部.其实只有四个声部,因为低音部采用了八度重叠的方法以增强其厚度.做和声分析时,或者删去其中较低的再部,留下较高的;或者不删去,只观做一个声部*第一个和弦不是正三和弦’而展以音阶第V!级为根音的小三和弦.它与后面的D为二度关系,两亍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f故和弦连接时,只能采用旋律连接法:也圾三和弦的根音二度下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反向平稳进行到D中离自已最近的音.第1小节的D到第2小节的T,采用和声连接法:低音四度上行*次中音部址作为共同咅尿持下去卜高音部与中音部成平行三度上行到T的三音与根音.第2小节的T-S・采用和声连接法:低音五度下行’中音部図作为两个和弦之间的共同音保持下去,高音部与次中音部成平疔六度上行到E的根音与三音,第2至第3小节的£ —D、两令和弦之间没有共同音,只能采用旋律连接法:根音二度上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反向平稳进行到D中离自己最近的音. ◎第3小节的第三和第四亍和弦之阖’使用了和弦的转换*第4小节的D-T .采用旋律连接法:低音四度上行(这是必须的),共同音没有保持在同一个声部、上方三声部与低咅反向平稳逬行到丫中离自己最近的音.带括号的T的节奏位置是弱的,它是由先现音誉、c\ G与C加上两个和強的共同音『构成的和弦.这个主要由先现音构成的和弦缺乏独立性,它后面的T才是和声进行中的主体.这令片段的和弦连接采用完全严格的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捷.仅有的一次和弦转换也是由整集排列转换劭密集排列.由于第-牛和弦是密集卅列'整个片段的和弦也就都是密集排列.&肖邦瓷夜曲》)(柞品37^1);这个片段中只荷一个也,其余都是原1立三和弦.在这些原位三和弦中,只有最后一个重用三青呢乂两音合记一音),其余都重用抿音并且都采用密集排列.片段中的T —S共有三次,都采用和声连接法.S-T也有三决,第2小节的一次采用旋律连接法,其余两次都采用和尹连接法.T-D共有三次*第2至第3小节之间的一欢采用旋律连接法,但很音五度上行,构成四个声部都向同一方向进行;其余两次都采用和声连接法.的次D-T都采用和声连接法.第4小节的D与T帥之间,以及TSvi与耳之间都是二度关系,没有共同音,只能采用旋律连接法,即低音二度级进’上方三声部与低音反向平稳进行.區后两个和弦之间的连接涉及七和弦的解决,这里暂不讨论*4*柴科夫斯甚《俄罗斯舞曲3 (作品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