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

竹园镇云发煤矿

二0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节矿井简介 (01)

第二节矿井概矿 (01)

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4)

第四节煤层介绍 (13)

第五节建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6)

第六节储量计算 (34)

第一节矿井简介

云发煤矿位于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地处富源县竹园镇糯木村境,地理坐标:东经104°13′08″-104°13′49″,北纬25°21′54″-25°23′11″,设计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范围由8个拐点圏定,面积约1.517km2。矿井工业储量2305.22万吨,可采储量1858.53万吨。开采深度由1995m至1680m标高。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南西部边缘地带,南部与恩洪矿区7-2井田、8井田相邻,东北边与合宏煤矿相邻。主要经营主焦煤,就井田而言,参与资源储量计算的煤层共15层,自上而下为C7、C8、C9、C11、C13、C14、C15、C16、C18、C19-1、C19-2、C21-2、C22-2、C23、C24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9.41m,含可采煤层系数7.95%。就矿区而言, C18煤层在矿区内不可采。矿区储量核实煤层为15层。

第二节矿井概矿

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富源县云发煤业有限公司云发煤矿(以下简称云发煤矿)位于恩洪矿区九井田西南部,地处富源县城以南176°方向,平距约30km处,隶属富源县竹园镇管辖。地理坐标:

东经:104°13′08″——104°13′49″

北纬:25°21′54″——25°23′11″

矿区有水泥公路通往竹园镇,公路里程约13km,北经富源县营上镇至富源县城约70km,至曲靖约135 km,南至罗平县城约110 km,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矿区属构造剥蚀低中山地形地貌,山脉走向与总体构造展布方向一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势总体特征,

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边缘的山峰,海拔标高+2300m,最低点为矿区东部边缘的LK162孔,海拔标高+1912m,相对高差388m,为一向东倾斜的单面山剥蚀坡。

2、气象:区内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昼夜温差不大,冬季寒冷。春、夏、秋不明显,“一雨成冬”。据资料显示,矿区年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8℃。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寒冷期,在此期间,常因寒流的侵袭,出现霜雪和冰冻,最低气温-8℃。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8.74~1567.9mm平均降雨量为1093.7mm,降雨量多集

图1—1—1交通位置图

云发煤矿

中在5~9月,占年降雨量的80~90%,七、八月间常有暴雨出现,最大一日降雨量149.00 mm,月最大降雨量463.3mm,最长连续降雨25d,降雨量159.4mm。雾、风较大,尤以11月到来年4月更为显着,风向多为西南劲风为主,雨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以北风为主。3~4月为风季(即干季),一般风速 2.7~4.4m/s,年平均风速3m/s,年最大风速23m/s。年蒸发量1676.8~2287.6mm。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5%。

3、地表水系: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北东向展布的地表冲沟较发育,地表水主要是冲沟水,均发源于本矿区,汇水面积有限,流量不大,多为季节性小溪,旱季干枯,雨季排泄地表水,无大的河流。区域地表水流较大者为糯木小河,糯木小河位于矿区东北部外围,汇集了8、9井田冲沟水,流量较大,一般干季流量0.1m3/s,一般雨季流量0.4~1.0m3/s,河床面海拨标高+1816m,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糯木小河为块泽河支流,属南盘江流域,珠江水系。

三、矿区经济状况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多从事农业生产,农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洋芋、小麦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耕地面积少,富余劳动力充足。工矿企业以煤矿为主,区内企业有小型煤矿、炼焦厂、采石场等。煤矿区所在地富源县为云南省的重点产煤县之一。

第三节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一、地层、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系龙潭组第三段(P2l3)、下三叠系卡以头组(T1k)至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部份地层和第四系(Q)地层。下二叠系龙潭组第一段、第二段(P2l1+2)和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均为钻探工程揭露地层,各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一)上二叠系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

厚度大于89m,属峨嵋山玄武岩上部地层,在89m范围内将其划分为三段;下段为深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中段为紫红色凝灰岩与褐黄色(风化色)玄武岩互层,上段为具气孔、杏仁状构造玄武岩与灰绿、灰白色粉砂岩、铝土岩、煤等互层,其中煤层厚度薄,不稳定,且含大量粘土、玄武岩碎屑等杂质,不具工业价值。顶部为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粘土化的玄武岩与龙潭组成假整合接触。

(二)上二叠系龙潭组(P2l)

分布于矿区东南部,且多为浮土及滑坡掩盖。该组厚度为220.0~269.0m,一般厚度240.0m。为一套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及煤层。富含大羽羊齿植物化石和大量炭屑及少量动物化石。是区内主要含煤岩系,可采煤层均赋存于该地层中。

龙潭组在区内仅在南东部见顶部地层。组内含全区可采煤层3层,编号为C9、C15、C16;大部可采煤层5层,编号为C7、C8、C11、C19-1、C22-2;局部可采煤层7层,编号为C13-2、C14、C18、C19-2、C21-2、C23、C24。

根据其岩性、含煤性和沉积旋回特征本组可分为三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

玄武岩顶至C16煤层底,厚度66.0~110.0m,平均厚度80.0m。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底部见有粗砂~细砾岩(麻子石),呈透镜产出,同时在C24煤层以下发现一层1~3m淡绿色水云母粘土岩,风化后似硅质岩,极为稳定,是一良好的分层标志,顶界以C16煤下部的一层黑色页岩作为分层标志。

本段含可采煤层7层,编号为C18、C19-1、C19-2、C21-2、C22-2、C23、C24;与下覆岩层为假整合接触。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等现象较多,厚度、结构变化亦大,因此,煤层稳定性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