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译文1、祭十二郎文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的消息后的第七天,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并派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灵位:唉,我自幼丧父,长大后,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

哥哥正当中年时就战死在南方,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

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

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

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用手指着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我十九岁时,初次来到京城参加考试。

四年以后,才回去看你。

又过了四年,我去河阳凭吊祖先的坟墓,碰上你护送嫂嫂的灵柩来安葬。

又过了两年,我在汴州辅佐董丞相,你来探望我,留下住了一年,你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这一年,我在徐州辅佐军务,派去接你的人刚动身,我就被免职,你又没来成。

我念及你跟着我在故土之东的徐州,在东边住也是客居,不能久住;从长远考虑,不如我向西回故乡,等到建宅安家后就接你来。

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离开我而死去了呢?当初,我和你都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

因此我离开你到外地谋生,来寻求微薄的俸禄。

如果知道这件事会像这样,即使让我做万圣之尊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去年,孟东野到你那里去时,我写给你的信中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就视力模糊,头发花白,牙齿松动。

想到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能长久地存活吗?我不能离开(职守),你又不肯来,恐怕我早晚一死,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忧伤。

”谁能料到年轻的却先死了,而年老的却还活着,强壮的夭折了,而衰弱的却得以存活呢?唉!这真的吗?还是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如果)是真的,为什么我的兄长有美好的品德,却使他的继承人夭折了呢?你品德纯正天资聪明却不能蒙受他的恩泽呢?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活在世上吗?(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啊!(如果)是梦,那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吗?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为什么又在我身边呢?啊!大概是真的了!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却失去了后代,你纯正聪明,本来是应该继承先人家业的,现在却不能蒙受你父亲的恩泽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新高考新视野2010-09-11 1250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2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您一向小心地奉养双亲,早早晚晚过着愉快的生活,只希望全家平安无事.现在却有一场大火灾吓坏了您,同时,调和饮食的工具,也许因此不能供应我因此刚一听到这消息就大吃一惊。

一般人都说"圆满和缺陷互为因果."得和失不会一成不变,也许一个人将要大有作为,就开始受到种种妨碍,种种惊吓,因此有水或火的灾害,有小人们的怨恨,心身受尽磨炼,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古代的仁人志士都是这样.但是,这种理论非常抽象,奇怪,即使是最聪明的圣人也不能根据这种(理论来断定事实)一定会这样所以,(我)接着就感到怀疑.像您这样读了很多古人的书,能写文章,对文字学很有研究,您这样具备多种才能,可是不能超过一般读书人而取得高官厚禄,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京城的人大多数说您有很多钱,所以读书人中间那些爱惜自己清白名声的,都害怕,顾虑,不敢称赞您的优点,只是一个人自己知道,放在心里,长期含忍,不能把它说出口,加之公道不容易说清,世上的人很多是喜欢怀疑,妒忌的.一说出称赞您的话,那般(喜欢)嘲笑的人就认为得了您的厚礼.我从贞元十五年看见您写的文章,放在心里有六七年,从来没说过,这是我只顾自己而对不起公道很久了,不但对不起您呀!等到我做了御史尚书郎,自以为幸而做了皇上身边的臣子,能够尽量说话,想利用这个机会来疏通足下不能上达的情况.但是,我时常在同事面前称赞您时,还有回头去互相使眼色,偷偷笑的.我实在恨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能使人信任,平时的好名誉没有树立,竟被世人把这种猜疑加到我身上.我常常和孟几道谈这些事情,非常痛心.可现在(您)幸好您被天火烧光了,所有人们的猜忌疑虑,完全变为灰尘.烧黑了您的屋宇,烧红了您的断垣残壁,从而表示您一无所有;而您的才能,才可以表白清楚,再不被谣言所污染.您的真相显露了.这是火神菩萨保佑您啦!这样看来,我和几道十年来对您的了解,还比不上这次火灾一个晚上给您造成的好名誉.(以后大家)都会原谅你,可以公开宣扬你的才能了,使得那些有话藏在心里的人,都能毫无顾忌地为您说话了;主持考试的,可以大胆录取您,不再怕别人说闲话.现在,我就是想要像过去那样避免嫌疑,被人嘲笑,可能吗从此,我对您寄予了很大希望,因此,最后我非常高兴.在古代,哪一个诸侯国有灾祸,其他诸侯国都来慰问.(有一次)许国不慰问宋,卫,陈,郑的灾祸,君子都憎恶之.现在,我说明的事理是这样的,和古代的有不同,(那就是)本来准备慰问您,却变得要向您道喜.颜渊和曾参供养父母,使父母感到愉快的方面远远超过一般人,物质上的一点欠缺又有什么值得不满意的呢! 您先前要我的文章古书,我始终没有忘记,只是想等到有几十篇后再一起带给您而已.吴二十一从武陵来我这里,说您写有"醉赋"及"对问",非常好,可要寄给我一本.我近来也喜欢写文章,与在京都时很不一样,想与您这样的人说说话,可受到很严的限制,无法实现,趁着有人南来,给您一封信打探一下您的生活情况(死生,偏义复词,只指"生"),(信)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宗元向您问好.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名句和译文《原毁》韩愈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留侯论》苏轼5、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进学解》韩愈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8、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赤壁赋》苏轼10、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11、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2、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1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伶官传序》欧阳修1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1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此自然之理也。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8、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译文: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八大家文言翻译(2)

八大家文言翻译(2)

八大家文言翻译(2)《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5.取其一,不责其二。

即其新,不究其旧。

恐恐然惟惧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6.虽然,为是者,由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7、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8、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身者已廉乎?9、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8、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9、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留侯论》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翻译: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

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句子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3.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4.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如此,但是,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嫉妒。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

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末可乘。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气势是不可以凭借的。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这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5.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6.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7.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练习《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2、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4、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3、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4、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5、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进学解》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3、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5、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6、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桐叶封弟辩》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2、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3、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唐宋八大家散文句子翻译上上上上

唐宋八大家散文句子翻译上上上上

唐宋八大家散文句子翻译《进学解》1、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2、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3、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4.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日喻》5.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6.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译:了解道的人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无法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好。

7、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之过也,译: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见过道而主观猜想它,都是求道的弊病。

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得到道。

《越州赵公救灾记》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赵公(他)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共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含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医生,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短。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懒散;宽容又简短,所以人家都愿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

(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稀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4.夫是之谓不以大家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敬爱自己的啊!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所以,若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若是一个人的道德是崇敬的,诽谤也就随之而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弘扬光大,道德实行,难啊!《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慌乱,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由于他理想十分弘大,理想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荒谬,但是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3.千金之子,不死于响马。

何者?其身之可爱,而响马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荣华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响马手中。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懂得生命的难得,不值得在同响马相斗中去世。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够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翻译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部文言文检索《原毁》及翻译【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而又平易吗?【译文】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

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

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要句子翻译《进学解》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翻译: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翻译: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翻译: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翻译: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翻译: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翻译: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

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翻译:因路远,信中的话简略,还不能了解你那里的情况,假使真的烧得干净,而全部没有了,这是我更要向你祝贺的原因。

唐宋八大家翻译讲义

唐宋八大家翻译讲义

唐宋八大家散文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又简约,所以人们都乐意做好事。

2.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探究舜之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3.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的优点,追究人家的过去,不考虑人家的现在,小心谨慎地只生怕别人有了好名声。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身,却用圣人的标准期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声望提高了,诋毁就接踵而来。

6.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居上位而将有所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法记在心中,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留侯论》7.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8.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9.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末可乘。

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10.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

11.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14篇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翻译一、《原毁》1、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译文: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2、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译文: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周密吗!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

译文:取他的一点,不要求他再有第二点;肯定他的现在,不追究他的过去;生怕他得不到做好事应受的褒扬。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文: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对待别人,我看不出他这样做是在尊重自己。

5、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根源就是怠惰和忌妒。

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6、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译文: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德行提高了诋毁也随着来了。

二、《留侯论》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文: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文: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

3.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译文: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文:(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5.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译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谁能够保全他呢?6.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译文: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必学篇目全翻译1.原毁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

”(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
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
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
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
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
它来开玩笑呢!
2、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3、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朋党论》
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

译: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以理想目标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暂时利益一致结成
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2、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所以做君王的,只应该废退小人虚伪的朋党,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才能
天下大治。

3、夫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这些治乱兴亡的史迹,做君王的,可以把它们引为鉴戒呢!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
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2、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译: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

3、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译: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的。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译: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译: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

6、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译: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学业精进由于勤奋,荒废由于嬉戏玩乐;德行养成由于思考,败坏由于因循随俗。

2、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有司看不清;只要担心德行不能养成,不要担心有司不公正。

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译: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动一动便被责备。

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
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译: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弃官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来的话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
5、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译: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日喻》
1、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译:所以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测
它,都是求道的弊病。

2、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译: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

”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
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