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_课前三分钟_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_课前三分钟_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be55a6b1a37f111f0855b5e.png)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第三夜诸葛亮请鲁肃同去取箭诸葛亮胸有成竹曹操不敢水上出兵多谢曹丞相送箭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借箭成功谢谢1
《草船借箭》
Du JR 二(9)班源自三国局势东汉末年,魏蜀吴三方割据,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2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3
周瑜假意让诸葛亮造箭
让周瑜立下了军令状:三日造不好,军法处置。
4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9a8e9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4.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哦:【成语】:草船借箭【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说明】: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折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能,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协商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
诸葛亮说:都督托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定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料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情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处。
周瑜很兴奋,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款待他。
诸葛亮说:今日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叮嘱军匠们,叫他们有意拖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打算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准备,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d9700783d049649a66584f.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https://img.taocdn.com/s3/m/f9649bf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c.png)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1. 引言草船借箭是一则脍炙人口的中国民间故事,也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
它讲述的是一个智谋出众的军事将领通过巧妙的计策,成功地从敌人手中借箭,为自己争取了胜利的故事。
2. 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叫做伍子胥的将领统治的楚国时代。
楚国与齐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由于领土争议和资源争夺,两国经常发生战争。
齐国有着强大的兵力和箭矢储备,而楚国却占据劣势,这成为楚国将领们头疼的问题。
3. 草船借箭在一次紧要关头,伍子胥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草船借箭。
他首先让人们制作了很多草船,并将这些草船都编织得非常牢固。
然后伍子胥带领一支精锐部队驾驶着这些草船靠近齐国边境。
他们在夜幕降临时悄悄地摆放了这些草船,并用绳子将它们拴在一起。
接下来,伍子胥又秘密地派人去找到了齐国军队总部的情报,并得知齐国军队的剑都挂在草船上。
第二天早上,伍子胥将齐国军队的情报传了出去,并且表示自己要借用齐国的箭矢来对抗敌人。
齐国的将领看到草船上挂满了箭矢,不禁大笑起来。
于是他们欣然同意了伍子胥的请求,派人将箭矢送到了楚国的营地。
4. 结果及意义伍子胥得到了大量的箭矢后,立即指挥部队进行了反击。
由于楚国将士们士气高涨,箭矢充足,他们成功地战胜了齐国的军队,迫使齐国投降。
这场胜利不仅使伍子胥成为了楚国的英雄,也增强了楚国的地位和声誉。
而草船借箭的故事也逐渐传播开来,后来成为一句成语,形容借用他人物品来解决困难的智慧和策略。
5. 总结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谋略的代表,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巧妙的计策来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危机时刻往往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注:本文创作旨在介绍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的背景和内容,着重强调故事中所传达的智慧和策略。
详情请参考史书和相关资料。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9f2b2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6.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解释现在店铺带大家一起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哦:【成语】:草船借箭【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f2c9d2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3.png)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篇一」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一天,周瑜故意以缺箭为由,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
以十天为期限。
谁知,诸葛亮连眼都不眨,说自己用三天便可造好。
还当面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请好友鲁肃私自为他拨十二条快船,每条船配三十名军士,又照诸葛亮说的,为他备好青布幔子和草把,等他调度。
第一天,第二天诸葛亮没有什么动静,第三天时,他动身把船向北岸开去,天还未亮,二十条船却已到曹军水寨。
此时正好大雾漫天,他下令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一字排开;又叫军士们边击鼓边呐喊。
曹操听见声音,不敢轻易出动,就叫弓弩手向船上放箭,可是“敌人还在那儿高声呐喊,曹操只好又掉来一些人往江中射箭,此时,这里早已下起了“箭雨”。
天亮了,诸葛亮的二十条船准备离去,当然,每条船上都插满了箭,早就超了十万支。
周瑜知道了,长叹一声:“哎——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周瑜看见诸葛亮有才干,很妒忌。
于是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须三天。
周瑜让鲁肃探听诸葛亮打算如何造箭。
诸葛亮见到鲁肃,请他准备一些东西并让他保密,鲁肃答应了。
第三天黎明大雾时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取箭,他命军士把绑满草人的船开到曹操的水寨边,把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曹操命人射箭。
箭射到船上的草人上,一边射满后,诸葛亮让军士把船掉个头,过一会儿,两边都射满了,他们回去了。
周瑜长叹,他自负聪明,却比不过诸葛亮。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篇二」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于是,周瑜就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就很自信地立了军令状,周瑜十分高兴。
诸葛亮就去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幔子遮起来,而且还要一千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诸葛亮对鲁肃说不能告诉都督。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没提关于船的事。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船给诸葛亮,到了第三天诸葛亮吩咐军士将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f7ba3d8aaea998fcd220ea4.png)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成语故事1有关草船借箭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许多有才能的人出来争夺权力,效力于东吴的大将军周瑜看到蜀汉的军师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非常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一起对付曹操的队伍了。
这次要在水上打仗,你觉得士兵用什么兵器最好呢?”诸葛亮说∶“当然是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只是现在军中的箭数量太少,想请先生负责尽快造出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拖啊。
”诸葛亮笑笑,说∶“大将军都亲自委托了,我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呢?”“十天造得好吗?”周瑜问。
“既然这么快就要打仗了,十天恐怕来不及,可能会误了大事。
”诸葛亮看看周瑜,又信心满满的举起三根手指,接着说∶“只要三天,就可以弄到十万支箭了!”周瑜大惊,心想诸葛亮为了卖弄自己的聪明也不能这样吹牛啊,赶紧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只见诸葛亮非常淡定的说∶“我怎么敢跟大将军开玩笑?你要是不信,我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随便你怎么惩罚。
”听到这里,周瑜很高兴,觉得诸葛亮是自动送上门的受罚,马上叫他当面立下军令状,“哈哈,先生,我摆了酒席,我们来喝一杯吧!”诸葛亮欣然接受邀请,坐下说∶“今天是来不及开始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你派五百个士兵到江边来搬箭。
”说完又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东吴的军师鲁肃听说了这件事,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工匠们,叫他们故意拖延时间。
到时候,造箭用的材料不齐全,看他们怎么按时造出箭来,等定了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帮我看看他怎么打算的,回来报告我。
”鲁肃来见诸葛亮,诸葛亮就像看到救星一样,大笑着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还得请你帮帮我的忙,借二十条摆满稻草人的船给我!”鲁肃非常纳闷,不知道他要这些干嘛,但还是答应了。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却完全不提借船的事。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2ad233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f.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范文一】草船借箭是一个有关于智慧的成语故事。
原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期,刘邦率领军队对抗赵国的时候无箭可用,于是张良和韩信想出了一个草船借箭的计策,最终成功抵挡住了赵国的进攻。
这个成语故事寓意非常明显,就是利用现有资源和智慧,创造出新的战略,取得胜利。
这个故事的写作重点在于逻辑层次的设计。
文章的开头应先介绍背景,即刘邦的军队只剩下了三支箭,但赵国派来了十万大军进攻。
然后,依次介绍了张良、韩信分别提出的与草船借箭有关的计策及其实施过程。
最后,可以展现出赵国军队的惨败和刘邦的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文章文本的连贯性,逻辑结构不要混乱。
用词方面,应该尽量简单明了。
因为成语还是一些比较古老、陈旧的词汇,所以在文字的表达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过于地道难懂的表达方式。
另外,当然是不能偏离原故事的主要内容,否则成语故事就失去了它的原本本质。
总体而言,草船借箭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思想寓言,其呈现的智慧和美感在作文中都要重点体现出来。
可以考虑美化一些细节、增添一些感人的历史事实,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从而使读者更易懂、更深入地领悟到故事的精神内涵。
【范文二】草船借箭是我喜欢的成语故事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面对任何巨大的困境,最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
当然,如果可以借鉴、使用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那就更好了。
这个故事的写作重点可以从几方面入手。
第一个是故事的结构和内容。
草船借箭的故事非常具有戏剧性,因此要以作家的眼光作为叙述根据,组织结构清晰,确保故事的连贯性。
另外,也可以简洁地介绍故事的背景,包括战争等非常重要的背景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语言表达。
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比较古老,因此给读者带来的第一感觉很容易是陈旧乏味,过时的感觉。
因此,在编写文章写的时候,要注意在语言的表达上采用一些更加清晰幽默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促使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核心思想上。
最后,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如何在文章中表达出刘邦军队的窘迫、张良和韩信的聪明机智以及赵国军队的不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概括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93ef001680203d8cf2f2464.png)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概括大家有听过草船借箭这个成语故事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概括,欢迎阅读。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概括【成语】:草船借箭【拼音】: cǎo chuǎn jiè jiàn【解释】:运用智谋,凭仗别人的人力或财力来到达自己的目的。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仗别人的人力或财力来到达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时机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机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慨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
![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dde33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3.png)
关于草船借箭成语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名叫黄盖,他是东吴的一员大将。
当时东吴和曹魏之间不断发生战争。
曹魏那边的主帅曹操兵多将广,武艺过人,给东吴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黄盖深知曹操人多势众,要想取胜必须运用智谋。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草船借箭”的计策来对付曹操。
一天,黄盖找到了周瑜,向他详细介绍了这个计策。
周瑜非常认同黄盖的计划,并决定亲自去和曹操交涉,以达到借得箭的目的。
周瑜带着黄盖和一艘由大片草叶编成的草船前往曹营。
当他们到了曹操的营地前,曹操派人迎接,并奇怪地问:“为何你们带着一艘用草叶做成的船?”周瑜微笑着回答:“我们这个船有特殊的功效,可以容纳很多的箭。
我希望曹将军能借给我们一些箭矢,到属下的船上试射一下。
”曹操听后略有疑虑,但看到周瑜自信的神情,决定试试看。
他指挥手下的士兵将箭矢装满这艘草船,希望能够验证周瑜所说的功效。
随后,周瑜指挥船员撤离曹营,返回东吴阵营。
曹营中的士兵们都在注视着这艘“草船”,他们抱着弓箭,准备将这艘船轰成碎片。
然而,就在快要射击的时候,周瑜突然发号施令。
船员立即将之前安放的草叶取下,露出了本来的样子 - 一艘坚固的木船。
曹操和他的士兵们都愣住了,他们满脑子都是大船中的箭矢,完全没有发现那是一个圈套。
同时,东吴的军队正在曹营的门外布阵。
眼看目标已达成,黄盖一声令下,东吴的弓箭手们开始向曹营射击,箭如雨下。
曹操的士兵们猝不及防,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曹操大惊失色,慌乱中狼狈逃离。
草船借箭的计谋成功地挫败了曹操,并为东吴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战略优势。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一句寓意深远的成语 - 草船借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我们并不需要与之正面交锋,而是可以巧妙运用智慧和策略,寻找薄弱点,从而取得战略上的优势。
正如周瑜巧妙地借用草船引曹操入圈套,虽然外表看似脆弱,但蕴含着强大的力量与智慧。
经过草船借箭计策的成功,黄盖和周瑜成为了东吴军队中备受推崇的英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d9700783d049649a66584f.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三国演义》知识清单、阅读测试!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私:私自私心无私公私分明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2023年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
![2023年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a360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3.png)
2023年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7篇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1【出处】《三国演义》。
三国时,最强的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东吴君主孙权被迫与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曹。
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被派往东吴,共商大计。
周瑜非常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和名声,想借这次机会置他于死地。
周瑜借口水上交战需要用箭,命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要受处罚。
不料诸葛亮说他只需要三天即可,并当场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愿受罚。
周瑜暗暗高兴诸葛亮自投罗网,同时又不免感到怀疑,不知道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一面吩咐工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好,一面派大臣鲁肃前去探听诸葛亮的消息。
鲁肃和诸葛亮颇有交情,他看出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不禁暗暗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鲁肃怪诸葛亮不该上了周瑜的当,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不料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无妨。
”他请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和一千多支草把子,每只船上三十个士兵,船要用青色的布幔遮盖住,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末了,诸葛亮一再叮嘱鲁肃,借船的事千万不要让周瑜知道。
鲁肃觉得十分疑惑,但仍按诸葛亮的吩咐把东西都准备好了。
两天过去了,不见什么动静。
第三天的四更时分,诸葛亮派人把鲁肃请到船上,说要去取箭。
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诸葛亮命人用绳索把船连起来,朝对岸的曹军水寨开去。
船在靠近曹军水寨的地方一字摆开,诸葛亮又令士兵们擂鼓呐喊。
鲁肃十分惊慌,诸葛亮却毫不在意,只劝他放心饮酒。
曹操以为是东吴的军队来进攻,因为雾大怕中埋伏,他命令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
箭如雨点般射到船上的草把子上。
一会儿功夫,一边的草把子上插满了,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头来,让另一边受箭。
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有五六千支,总数超过了十万支。
这时,太阳出来了,雾也要散了,诸葛亮下令赶快往回开船。
诸葛亮按时完成了任务,周瑜又惊又气。
鲁肃向周瑜讲述了借箭的经过,周瑜不由地感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释义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https://img.taocdn.com/s3/m/b13a07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0.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草船借箭的典故: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还望你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
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好。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
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你不用问,前去便知。
”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
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
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命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
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
他急调旱寨的弓弩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一起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
草船借箭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课件
![草船借箭课前三分钟成语故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55ee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1.png)
对个人智慧的启示
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 气是成功的关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 时,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 勇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草船借箭还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 思考。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 思考,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2023
PART 05
化解危机
通过草船借箭,诸葛亮成功化解了周 瑜的计谋,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和胆略。
2023
PART 03
草船借箭的过程
REPORTING
草船借箭的策划
目标设定
策划者决定利用草船借箭的方式,从敌方获取大量箭矢。
资源准备
准备草船、士兵及相应的战术策略。
草船借箭的实施
草船部署
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部署草船,吸引 敌方注意。
诸葛亮通过精心策划和布局,成功地实施了草船借箭的计策。这表明在军事斗争中,谋略是取得胜利 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草船借箭的故事强调了团结协作在实 现共同目标中的重要性。
VS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充分利 用了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实现了共同 的目标。这表明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 程中,团结协作是必不可少的,能够 提高效率、增强凝聚力。
曹操是魏国的统治者,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强大。刘备是蜀国的开国 皇帝,以仁爱和智慧著称。孙权则是吴国的统治者,他的家族长期控制着江东地 区。
赤壁之战的背景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全国。他先后消灭了袁绍、吕 布等割据势力,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地区。在赤壁之战前 ,曹操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强大的军事领袖。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简短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65e8ef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9.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简短
成语“草船借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典故,体现了智慧与谋略的力量。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个简短而精彩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
在一次战争中,吴国大将周瑜为了对抗曹操的强大军队,急需大量箭矢。
然而,战事紧迫,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箭矢。
这时,诸葛亮向周瑜献上了一个计策——草船借箭。
故事简短如下:
周瑜向诸葛亮请教如何迅速筹集箭矢,诸葛亮表示:“我有办法,只需三天时间,就能为你筹备到十万支箭。
”周瑜疑惑地问:“军情紧急,哪里去弄这么多箭矢?”诸葛亮微笑着回答:“曹操的军队就在附近,我们可以向他们借箭。
”
于是,诸葛亮命人准备了二十只草船,每只船上都摆满了草人。
当天夜里,趁着大雾天气,诸葛亮率领草船向曹操的水营驶去。
曹操的士兵远远看到船上的草人,以为是吴国的军队来偷袭,纷纷放箭射击。
草船在雾中若隐若现,曹操的士兵看不清实际情况,只能盲目放箭。
就这样,诸葛亮的草船在曹操的水营周围转了几圈,借到了数万支箭矢。
当曹操的军队发现上当受骗时,诸葛亮的草船已经带着箭矢安全返回吴国。
周瑜对诸葛亮的智谋赞叹不已,感慨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https://img.taocdn.com/s3/m/746a93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c.png)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
从前呀,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草船借箭。
那时候,有三个很厉害的人,分别是曹操、孙权和刘备。
刘备这边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叫诸葛亮。
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曹操。
曹操的军队特别强大,孙权和刘备这边的箭不够用啦。
这可怎么办呢?
诸葛亮想了一个特别妙的办法。
他找了很多条船,在船上放了很多草人。
然后趁着大雾的天气,把船开到了曹操的军营附近。
曹操的士兵们看到有船来了,以为是敌人来进攻,就拼命地射箭。
箭一支一支地射在了草人身上。
等草人身上插满了箭,诸葛亮就带着船轻轻松松地回去啦。
就这样,孙权和刘备这边一下子就有了好多好多的箭,可以继续和曹操打仗啦。
诸葛亮可真是太聪明啦,用这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箭不够的大问题!
《草船借箭成语故事简写》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叫草船借箭。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场大战。
一方是很厉害的曹操,另一方是孙权和刘备
联合起来的队伍。
孙权和刘备这边呀,打仗需要很多的箭,可是他们没有那么多。
这时候,有个聪明的人叫诸葛亮站了出来。
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他弄了好多船,在船上放满了草人。
有一天,起了很大的雾,诸葛亮就带着这些船向曹操那边去了。
曹操的士兵一看,有船来了,也看不清是谁,就赶紧射箭。
那些箭都射到了草人身上,不一会儿,草人身上就插满了箭。
诸葛亮带着满满的箭,高兴地回去了。
因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孙权和刘备这边有了足够的箭,就能更好地打仗啦!。
草船借箭导入语设计三分钟
![草船借箭导入语设计三分钟](https://img.taocdn.com/s3/m/36fee8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2.png)
草船借箭导入语设计三分钟
摘要:
1.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2.草船借箭的寓意
3.如何运用草船借箭的策略
4.草船借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草船借箭是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描绘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运用智慧,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故事。
这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刘备的军队正在与曹操的军队进行赤壁之战。
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发现敌方箭矢不足,便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策,让敌方为他造箭。
二、草船借箭的寓意
草船借箭这个成语的寓意是:借用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巧妙地运用智慧,借助外部资源,可以事半功倍地实现目标。
三、如何运用草船借箭的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草船借箭的策略:
1.合作: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2.沟通:善于与他人沟通,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寻求共同点。
3.借力:发现并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四、草船借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汲取智慧,灵活运用这一策略。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外力,如咨询专业人士,来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f66a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7.png)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拓展阅读草船借箭【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
古代成语故事:草船借箭
![古代成语故事:草船借箭](https://img.taocdn.com/s3/m/615f4fa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9.png)
【导语】成语的⼤多出处都是来源于故事,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古代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欢迎参考阅读。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很妒忌。
有⼀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上交战,⽤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箭。
”周瑜说:“对,先⽣跟我想的⼀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负责赶造⼗万⽀。
这是公事,希望先⽣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万⽀箭什么时候⽤?”周瑜问:“⼗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天造好,必然误了⼤事。
”周瑜问:“先⽣预计⼏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受惩罚。
”周瑜很⾼兴,叫诸葛亮当⾯⽴下军令状,⼜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杯酒就⾛了。
鲁肃对周瑜说:“⼗万⽀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万⽀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名军⼠。
船⽤青布幔⼦遮起来,还要⼀千多个草把⼦,排在船的两边。
我⾃有妙⽤。
第三天管保有⼗万⽀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翎⽑、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拨了⼆⼗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名军⼠,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和草把⼦,等诸葛亮调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再加上诸葛亮的过人胆识,就有了草船借箭的成功! 希望大家喜欢这个故事,谢谢大家。请同学们为我点评。
6.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曹操驻守的北岸开去。 这时候开始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横过来,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 呐喊。鲁肃大惊失色:“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谢谢
1.东汉末年,魏蜀吴三方割据,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联合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2.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他看到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3. 他假意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反而说三天就可以造好。周瑜很高兴,趁机当面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便要军法处置。
《草船借箭》
三国局势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方割据葛亮造箭
让周瑜立下了军令状:三日造不好,军法处置。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
第三夜 诸葛亮请鲁肃同去取箭
诸葛亮胸有成竹
曹操不敢水上出兵
多谢曹丞相送箭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借箭成功
7.果然,曹操在大雾中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而是下令用弓箭阻挡船队靠近。
8.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象下雨一样。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马上返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 是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
4.鲁肃是周瑜的下属,但是他比较厚道,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说:“都是你自找的,三天怎么能造好,我帮不了你!”诸葛亮说:“你就借给我二十条船,船要 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我自有妙用。但不能让周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5.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的要求,并且没有报告这个事情给周瑜。他私自准备好了诸葛亮要求的船只,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直到第三天半夜时候,诸葛亮才秘密地请鲁肃,说要请他一起去取箭。鲁肃很惊讶的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