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合集下载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

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

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

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符号型文字(如:草结、划痕、图案等)、到契形字、象形字、音标字等,词义的解释、词类的组合、语句的形成和发展等,都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之一。

因此,人类是先有思维,然后再创造文字和语言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之一。

人类首先创造出的是文字,然后经过词类、组词、简单句、复合句等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随着人类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直观认识的丰富,就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扩大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述的。

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

(4)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人类文化中的思维和语言如何相互作用?

人类文化中的思维和语言如何相互作用?

人类文化中的思维和语言如何相互作用?思维和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

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而语言则是人类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人类文化中,思维和语言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语言对思维的影响1.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塑造人们的认知习惯、逻辑思维方式等。

例如,英语是一种重视时间的语言,它关注的是动作发生的时间。

相比之下,汉语是一种重视空间的语言,它关注的是事物的位置和方向。

因此,英语使用者更强调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汉语使用者更注重空间和方向上的变化。

2.语言影响思维的能力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掌握多种语言的人们在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多种语言可以促进大脑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影响语言使用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

例如,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信仰等会影响他们对某些概念的看法,并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使用上。

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样的事物会被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

2.思维塑造语言演变另外,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不断创造和演变语言。

例如,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会创造不同的方言、俚语等。

这些变化往往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

三、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人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加深人们的文化认知。

1.促进文化交流不同人群之间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会带来文化差异。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这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世界和平是非常重要的。

2.加深文化认知对于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往往依赖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加深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语言就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一、语言与思维的界定语言就是交际的工具,它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就是由声音(语音)、词汇与语法各个部分构成的,语言在实现它的交际功能时,正就是它的三个构成部分的综合应用。

言语就是指个体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的过程。

它就是一种心理现象。

言语,这就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运用,利用同一种语言,可以说出大量的、各种不同的言语。

思维就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就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就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

思维就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

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技术思维:这种思维指思维时能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动作去影响思维对象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例如像工程设计师、体育运动员等的思维活动都具有直观动作特点,教练员讲解有关体育战术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也要用直观思维。

2.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指在思维时用唤起形象并在想象中对形象进行加工改造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人。

艺术家与文学家思维时(在进行艺术构思时)就充分地进行着这种形象的加工改造与组合的活动。

比如构思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个情节、一个戏剧场景等,都要进行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那样一种思维活动。

通常我们所说的思维、思维能力,主要地就是指这种思维,就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思维类型。

这种思维只有人类有,动物没有,所以动物没有语言。

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就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语言也就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进行。

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

若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语言和思维是人类两个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语言既为人们交流的媒介,同时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对思维的影响1.语言的词汇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相似程度影响思维方式的塑造不同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层次结构各有不同,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维和理解事物时,也会受到这些语言结构的影响。

例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词序不同,汉语表达事物的顺序一般是时间、地点、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基本上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表达方式。

汉语强调时间和地点,说明汉语的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关注上下文,而英语则更强调行为和情感。

因此,语言结构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

2.语言的词汇量和复杂度可以影响思维的丰富程度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不断存储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方式的可能。

词汇量丰富的语言会使得人们思考更加广泛,一些通用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被表达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联想能力,开拓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英语的词汇量和词汇复杂度较高,因此英语可以被用来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积极影响。

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方式对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精准性产生影响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在表达思想时也会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中,受隐喻和象征技巧的特点会使得语言更为优美和准确。

而现代社会中科技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转变会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成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出现,这些语言的表达方式更直接,更简洁,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够精准。

2.思维方式还能够影响人们语言的灵活性和韵律感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韵律的感知和产生。

语言的节奏、韵律、语气何严肃等等方面的差别,都可能高度与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事物和约定俗成的认知方式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它与思维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而思维则是语言文字的源泉和塑造者。

在人类的日常交流中,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媒介,通过它们,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验传递给他人。

同时,语言文字也反过来影响着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思维。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中文重视整体和内在的概念,而英文则更注重细节和外在的描述。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因此,学习不同语言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使人们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也受到思维的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经验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

例如,一个人的词汇量和语法能力受限,可能会导致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产生困难。

而对于一个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人来说,他可能会用更准确、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语言文字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梳理思维,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深化也会促进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演变。

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汇、表达方式来适应新的思维需求。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语言文字与思维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

思维的方式和能力影响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在人类的交流和思考中,语言文字和思维共同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理解和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同时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不一定借助语言来进行。 感性思维例如视觉、听觉、知觉、记忆、想象等经常不借助于语言来进行。发 散思维如情感、意志、美感等也并一定借助于语言来进行。 但同时也应看到,感性思维有时也需要语言的参与。比如,听觉感知声音,要 区别a A ?就需要语言的帮助。再比如,视觉感知,看到日出日落,还以为是 太阳绕着地球传,当接受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之后,就会感觉到,是地球绕着太 阳传。 发散思维有时也要语言的参与。比如,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人人都有,但当 读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地流。”送别的感情就会得到升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演讲人
2023-09-29
目录
CONTENTS
壹 / 什么是思维 贰 / 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 叁 / 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肆 / 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伍 / 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01
什么是思维
什么是思维
思维和思想不完全相同。思想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思维是人们认识主客观世界的过程。早上起来看到外面都是湿的, 得出昨天晚上下雨了,这种认识就是思想;而从看到外面的地是湿的到得到这个认识,动脑筋的过程就是思维。 思维的三大类型: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 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例如,看见一支花,辨别出花是红的、叶子是绿 的,这是视觉;听到一首乐曲,分辨出不同的声音,这是听觉;汽车司机行驶到路口,看见了红灯就会马上停车,汽车修理工 在发动汽车以后,这里听听,那里摸摸,就能发现什么地方有毛病,这就是知觉。广义的感性思维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 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例如,把一些感知过的事物回忆和再现出来,包括回想起过去的一段个人经历,呈 现某个人的相貌等,这是记忆表象;把各种感知过的事物重新组合加工和改造,如装修房间前进行布局设计,画一幅图画前先 考虑画面的景物安排,这是想象表象。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举例说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举例说明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举例说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咱们先想想,语言就像是思维的工具箱,没有它,咱们的脑子就像是缺少螺丝刀的工具箱,能干啥呀?就比如说,咱们常用的俚语和成语,听起来简单,却能瞬间把意思传达得特别到位。

想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句老话说得多好啊!想让事情迅速成就,却不思考周全,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嘿,这不就是思维的速度和语言的表达结合的完美例子吗?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个场景:小明正在厨房里忙活,想给朋友做个大餐。

可是他手忙脚乱,一会儿开火,一会儿切菜,结果最后只弄出了一盘炒鸡蛋,哎呀,这小子真是心急。

可你看看,如果他多用点儿心思,先想好每一步的流程,再动手,那绝对能做出一桌丰盛的菜肴。

这个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先有了思维,才能更好地用语言去表达出来。

再比如,咱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的变化也跟思维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连。

就说那网络语言,真是神奇,像“666”、“老司机”等等,这些词汇不仅好玩,还能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原本简单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反映出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社会现象。

再看看外国的俚语,比如“Break a leg”,其实是在祝福人家表演好。

通过语言的这些变化,咱们能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真的是一举多得。

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交流的,它还可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些地方的人说话很直白,像北方人,聊天时经常一针见血,简直就是“说话不拐弯抹角”,而南方人可能更喜欢婉转一点,讲究“和气生财”,这其中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

咱们的语言习惯,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

想想看,生活中咱们是不是常常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表达而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呀!语言的丰富性也能拓展我们的思维深度。

比如说,学外语的朋友,光是掌握新单词和句型可不够,得理解它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这样一来,思维的边界就被不断地扩展,越学越觉得有趣。

记得有个朋友跟我说,他学日语的时候,特别喜欢那种用词简练而富有诗意的表达。

播音与主持:语言与思维有什么关系?需要怎么处理?

播音与主持:语言与思维有什么关系?需要怎么处理?

播音与主持:语言与思维有什么关系?需要怎么处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播音与主持:语言与思维有什么关系?需要怎么处理?播音与主持:语言与思维有什么关系?需要怎么处理?语言天才是无法培养的,他们的急智不是与生俱来就是诸多偶然因素造就的。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述: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类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心的感受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语言将思维可视化,从而使得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

其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语言虽然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工具,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

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语言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没有思维作为基础,语言就失去了其意义,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思维在人类社会中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而思维的不断发展则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语言需求,推动着语言的演变和创新。

最后,语言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着约定俗成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思维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思维在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着差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明了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高效的社会联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用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传递和共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

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具体来说,语言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内部条件。

一方面,思维借助语言而进行,儿童在与成人语言的交流、学习、理解过程中逐步扩展词汇、积累经验,进而促使思维发展。

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为儿童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促使儿童逐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丰富和扩展儿童的经验库,在日积月累中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思维的发展又对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思维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形成和被他人所理解。

因此,思维内容只有转化为语言材料才能被加工和储存。

具体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思维内容的选择、加工和储存。

如果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那么他的思维内容就更容易被表达出来和传递出去,从而有利于他的思维发展。

综上所述,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语言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外部条件,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内
部条件。

这种关系为教育者提供了教育方法论,即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通过语言交流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同时,也要关注儿童思维的发展状况,通过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语言与思维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思考读后感

语言与思维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思考读后感

语言与思维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思考读后感在人类社会中,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更是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读完《语言与思维》这本书后,我对语言和思维关系有了深入的思考。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媒介和表达工具。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内容传达给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语言是我们思维的结晶,是涵盖着个体认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以理清自己的思路,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并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其次,语言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结构会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不同的影响。

例如,汉语以象征性的表达为主,注重感性的描绘和抒发情感;而英语则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强调准确性和简洁性。

我们习惯用的语言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方式,甚至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定势。

此外,语言还反映了不同文化间的思维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主义和自我表达,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谦逊。

这种文化差异也会在语言中得到表现,进而影响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语言与思维》使我深刻认识到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互动关系。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更是塑造和影响思维的形塑者。

我们学习不同的语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模式,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以确保我们的思想可以被准确地传达给他人,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以增加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语言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通过阅读《语言与思维》,我对语言和思维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意识到了语言对思维的塑造和影响。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以促进交流的顺畅和思维的发展。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果茨基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相互依存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

这种相互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语言对于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媒介,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进行逻辑推理。

语言的存在促使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进行更复杂、更深入的思考。

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

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经验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例如,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加倾向于逻辑思维,而另一个人可能更加注重感性和情感的表达,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理解能力。

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思维,而思维也会影响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语言的表达,我们可以将思维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开拓和提升。

维果茨基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
式,而思维也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思考、交流和理解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思维与语言的联系:思维借助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地认识,1、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及必然结果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现为:a.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b.动作是思维的表现工具之一3、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中的概念,而思维是靠概念进行并不是语言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有机辩证统一的关系:1、语言和思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4、语言把人们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结果记载下来,语言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另一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1功能不同: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促使人们沟通达到相互了解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积极过程,使人们更深刻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2语言是低层次的,思维是高层次的;3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各民族语言体系各不相同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为全人类共有4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是词和句子,思维的单位是概念,判断,推理5思维作为现实的反映是精神现象,语言则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另种答法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密切关系,但是思维不是语言,语言也不是思维,它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现象;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这是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区别;2.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则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与眼、耳、喉、口腔等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联合活动的结果;语言器官任一方面的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便会使人丧失语言能力,但不一定或不会使人丧失思维能力;这表明思维与语言是不能等同的,甚至语言也不是思维的必要工具;3.从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可能会产生相同的思维结果;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是人为规定、约定俗成的,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事物可以赋予不同的符号或标志,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4.从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来看,思维的基本因素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5.从思维和语言的规律或性质来看,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语法规则因民族而异,具有民族性、区域性;而思维规则不然,具有全人类性,只要是大脑发育正常的人,不论任何民族、任何职业或性别,其思维都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期是语言和思维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语言的习得对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

一、语言发展对思维发展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幼儿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和思维,进而推动大脑的认知发展。

在幼儿期,语言的发展对思维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幼儿建立符号意识幼儿通过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逐渐认识到语言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了符号意识。

符号是思维的基本单位,通过语言符号的运用,幼儿可以更好地描述、理解和表达事物,进而推动思维的发展。

2. 促进概括和分类能力的提升语言的学习使得幼儿能够将事物按照共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概括。

例如,当幼儿学会了动物的分类,他们就可以通过语言将不同的动物进行归类,进而提高对事物的辨识和组织能力,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3.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逐渐理解和使用抽象概念,如“大”、“多”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理解,幼儿能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引导幼儿进行思维的抽象化,提高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 促进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习得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表达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语言的运用,幼儿能够提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进行思维的反思和批判。

语言的发展为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二、思维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思维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1. 扩大词汇量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事物及其名称,从而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通过思维的发展,幼儿能够更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接收来自他人的信息和意识形态。

而思维则是人类高级智能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括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多种活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呢?一、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本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人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进一步发掘和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交流和表达。

二、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促进,是指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同时也是以语言为媒介来激发思维。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与人们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具备更丰富的词汇表达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时,他也会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也能发现别人的思维方式,判断其思维的深浅和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思想。

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保持着动态平衡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

这种平衡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的语言在不断的演化中,表达方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相互影响影响,不断调整和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同时也鼓励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探索语言与思维的未知领域我们在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还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出发,都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然而,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语言模型等手段,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词汇的语义、情感、人类语言能力的模拟等问题。

《思维和语言》课件

《思维和语言》课件

,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
02
人工智能对语言思维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语言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语言
思维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03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的融合
未来,人工智能与语言思维将进一步融合,使得语言思维更加智能化、
个性化,为人类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未来语言和思维的可能发展趋势
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与冲突
语义理解问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可 能导致对对方话语的误解 。
沟通障碍
文化背景不同可能导致沟 通中的冲突和障碍。
情感表达差异
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接 受程度和理解不同,可能 引发误解。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流中的沟通能力
1 2
增强文化敏感性和意识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尊重文化差异。
成年人思维方式的变化
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增加,成年人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转变。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影响
成年人的语言能力退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社会环境对语言和思维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语言 的演变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地域差异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深入和拓展,思维的创新又推动语言的
演变和发展。
语言和思维的共同进化
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和思维也在不断进化,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02 语言的构成要素
词汇
词汇的种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每种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 法。
词汇的学习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一、语言与思维概述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没有语言,人们不能自觉地记住过去,比较两种感觉或指导思考的方向;语言使人类主动运用自然赋予的思考能力;他因此得出结论:野人没有记忆,他们有的只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的想象;2.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先于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认为婴儿能在言语水平上作出正确的推理之前,他就有可能在具体水平上正确的进行推理;例如:婴儿能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三根棍子,如a>b>c,并且能正确推理说如果a大于b,b大于c,那么a就大于c;这是他能在纯粹言语的水平上完成这个推理活动之前就能做到的;因而皮亚杰的出了这样的结论:发生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是先于言语而存在的;皮亚杰的这一观点与人类发生学家观点相似;人类发生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在学会使用语言以前就能制造工具了,因而提出思维先于语言而存在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思维先于语言的现象;3.语言决定思维此种观点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为代表;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这一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是当今最具争议,但又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含两部分内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强式表述;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和态度等;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弱式表述Bussmann, 2000;无论是强式还是弱式表述,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对思维起决定作用;4.思维决定语言前苏联学者的观点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相左,认为思维决定语言;通过对类人类猿和人类婴儿的思维与有声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前语言阶段”和“前思维阶段”,即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思维先于有声语言;正是基于这一种认识,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上,做出了思维决定语言的论断;我国学者秦勤也认为“尽管语言确定对思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语言的作用,不能说语言决定思维,而主要是思维决定语言;”三、语言与思维共存共进1、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这句话可以用一个公式来理解,即“现实—语言·思维—现实”;第一个“现实”是纯客观的存在,在语言存在之前已经存在,通过现象表现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二个“现实”是人们通过语言对客观现实的认知,能从偶然性表面中找出必然性规律;“语言·思维”是联系两个“现实”的桥梁;它们互相依存,共同实现对现实的编码和认知;语言对第一个“现实”的编码,语言对于第二个“现实”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说是用码,也即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英国语言学家科恩斯托尔给“码”下了个定义:“码”是最重要的形成条件是能重复使用,服从一定的规则,灵活的搭配,能和其他“码”的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动物的叫喊声没有以上特征,因而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没有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不表示任何思维内容的语言符号;日常生活中,因为太平常、太习惯,我们往往感觉不到思维的伴随,但我们会发现当我们思考复杂问题或学习外语时,我们常常在内心先用方言或本民族共同语把意思想好,然后在表达出来,所以学习外语要养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皮钦语也是这种现象;所以语言不能先于思维而独立存在;2、思维不可以先于语言而独立存在;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语言之间血与肉的联系就不用进行展开论述了;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同样形象思维也离不开语言;作家主要是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但他不仅用语言表达他意识中的形象体系,而且在建立和发展形象体系时,用语言把形象确定下来,加以定形;通过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形象深化、概括化、典型化,从而用艺术形象感染人;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便是现实中下层民众的综合体,作者通过阿Q这一具有个性化的形象,将当时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给塑造出来了;图画和音乐用色彩、线条、声音等物质材料表现形象,但这种形象缺乏分析、缺少同其他形象的连结,因而缺少概括性,很难形成逻辑严密的形象体系;这些物质材料要转化为语言,才能表现清晰的思想;正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朵夫中所描述的,“而音乐,虽然人家认为是普遍的语言,究竟不是普遍的;应当拿文字来做一张弓,才能把声音射到大众的心里去;”所以图画、音乐等等,仅仅是思维的辅助工具,画家和音乐家不可能单独用色彩、线条或声音进行思维;3、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思维依赖于语言,并不是指思维一定要和外部的、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事实上,只要不是在表达过程中,思维就并不需要使用严格规范的外部原因呢形式,而常常使用内部语言;科学实验早已论证:沉思默想也必须凭借存储在脑中的词语和句子,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活动;至于人在说话之前,必须预先料到所说的内容,也表明思维不可以离开语言而存在;内部语言是不连续的、不完整的;思维中许多规则和关系被当做是不言自明的,所使用的语言较少为严格的语法规则所限制;外部语言是实际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它必须让人听明白,说话人必须运用语言中最明确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内部语言的思维活动转移到外部语言的思维表达时,往往不能直接对等的交换,而需要进行一番充实、完善,并用合格语法将其组织起来;一旦没有做好这种语言的转化和加工工作,就会产生“词不达意”“语塞”等情况;这些现象不是说明思维可以脱离语言而存在,而只是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衔接不当;婴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较早地能听懂成年人的话,并掌握其含义,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活动,这时他们使用的是内部语言;但儿童要转晚些才能准确地用外部语言说出自己的意思;由此看来,皮亚杰所说的婴儿智力水平先于语言水平并不正确,只不过是运用内部语言的能力先于运用外部语言的能力;人们在写文章或思考问题,都有一个构思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使用内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4、从人类的生理机制上讲,语言和思维是相互联系的现代科学提出了脑功能定位说,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自就有独立的功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和说、写、读、逻辑运算等抽象能力主要存在于左半球的神经网络连接之中;而空间图形的识别、音乐才能、情绪表达等形象思维能力则主要存在于右半脑球的神经网络中;抽象思维和语言能力同属于一个大脑半球;聋哑人和失语症人,在丧失语言能力后,仍有思维,但他们的思维大大的受到限制,他们只能把握和理解那些形象具体可感的事物,而对于那些抽像的无形的理念事物他们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这足以证明:语言和思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不是谁决定谁,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不存在谁先谁后,而是同时共存的;人的思维的表现离不开语言,语言的组织离不开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可以用洪堡特的这样一句话总结:“语言是思想赖以成形的器官,智能活动全然是精神的,它是深刻的内在,在这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流逝过去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它通过声音而在言语中外在化了,变成一种能为感官所感知的东西;因此,思维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思维是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正如George Yule在探询语言起源时所称:人类祖先由直立行走开始而改变其前肢的作用;声道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牙、唇、舌、喉出现的生理进化使得人类逐渐获取了发声的能力;人脑单侧化,左脑负责工具及语言的使用;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人类需要同伴合作,经过漫长的进化便出现了人类交际;人类由此开始使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技能;Yule的上述观点同样可以证明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共同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推进,也相互制约;。

语言和思维异同与先后关系

语言和思维异同与先后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定义异同及先后关系思维的定义: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以感性形象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的事物,使人能把握各种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

思维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以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

这种反映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带有间接和概括的特性。

例如,人们看见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通过思维则能形成房屋这一概念,它概括了所有平房和高楼的共同本质。

人们可以看到阳光照射在岩石上,通过肤觉而感知岩石变热。

但阳光照射与岩石变热的因果关系却不是感觉和知觉所能把握的,需要进一步利用有关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间接地加以认识。

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使人们能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能预见事物的未来变化和发展,进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们的思维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要受实践的检验。

思维活动可由外部事物引起,也可由记忆中的事物引起。

一般来说,当人需要完成某种任务而又没有现成的手段时,思维活动便被触发并沿着任务所指引的方向进行。

换句话说,思维活动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

这种思维活动称作目的指向性思维。

它受意识的控制,是人的主导性思维活动。

另外还有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思维活动,它很少受意识控制,带有自发的联想的性质,称作联想性思维。

思维突出地表现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因素但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例如房屋的概念就是用词“房屋”来表示的。

房屋一词单独以符号的形式存在,标志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平房和高楼,具有概括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要点(杨永林, 2004:14-17)。

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

本文拟从回顾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

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

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E.B.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

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

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

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

没有语言,人们不能自觉地记住过去,比较两种感觉或指导思考的方向。

语言使人类主动运用自然赋予的思考能力。

他因此得出结论:野人没有记忆,他们有的只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的想象(Harris, 1997: 143)。

2.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先于语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J. Piaget。

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基本阶段(Piaget, 1969):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他认为对正常儿童而言,有音节的语言发生在其感知运动阶段的终端,这期间儿童仰仗动作与感知的协调来组织经验,探索、适应外部环境。

这个阶段是婴幼儿语言准备期,其准备包括发音准备和理解准备两方面。

幼儿出生9个月后,虽然还没有语言,但已有动作思维(马福全,2005: 5-7),这表现为其能在手段和目的之间进行协调,从最初的图式中选取已知的方法用于新的情景,比如这期间的婴儿会抓住成人的手,向自己想取又取不到的物体方向拉动,或是要成人的手揭开被遮盖住的物体等。

他通过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具体分析认为,这时候儿童还没有语言,但已有了思维,也就是说思维先于语言(肖少北,张文香,2000:106-110)。

此外,伍铁平先生(1986:5-11)也曾经从个体发生学(ontogeny)及系统发生学(phylogeny)等视角证明思维先于语言产生。

他认为根据科学观察的结果,儿童总是先学会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然后才学会语言。

经验告诉我们,幼儿通常在两岁左右才开始有语言,但其五个月时不仅能根据颜色、形状来区别物品,并对其进行归类,而且还能识别周围人的面孔,区分食物、玩具等。

这表明这时的儿童已有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同时,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已将人类的历史推早至几百万到一千四百万年,而语言学家对语言历史的推断至多到几百万年。

二者的时间无法等同。

另外一条证据是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语言产生于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旧石器时代的人没有舌骨。

此外,伍先生还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先有生产活动然后才给事物命名。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一定要通过思维才能达到预想的劳动成果。

他根据以上种种证据得出结论:思维先于语言。

3.语言决定思维此种观点以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为代表。

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的这一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假说是当今最具争议,但又对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一系列人文科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包含两部分内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一个人的思维完全由母语决定,因为一个人只能根据其母语中编码设定的范畴和区别定义来认识世界,即语言决定思维、信念和态度等。

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强式表述。

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语言结构有无限多样性,因此一种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为该语言系统所独有,与其他语言系统中所编定的范畴类别和区分定义不同,即语言反映思维、信念和态度等。

语言不同的民族,其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差异,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这是该假说的弱式表述(Bussmann, 2000)。

无论是强式还是弱式表述,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语言对思维起决定作用。

4.思维决定语言前苏联学者L.Vygotsky的观点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相左,他认为思维决定语言。

Vygotsky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类婴幼儿的思维与有声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两者都存在“前语言阶段”和“前思维阶段”,即语言和思维并不是同时产生的,而是思维先于有声语言。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上, Vygotsky作出是思维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思维的论断(Vygotsky,1986)。

此外,国内也有学者从新词构造及形象思维等角度来支持思维决定语言的观点。

齐秀冲,周桂兰(2002:136-137)认为brunch,motel, informercial,edutainment和cafetorium 这类合成新词能够在主流英语中出现就说明思维影响语言。

齐荣军(2005:55-56)发现思维对语言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有时候纯粹是为了交流的需要人们才用语言把思维表达出来。

比如说,当我们构思一幅画时,用的是形象思维,根本不需要语言,但当有人让我们解释一下构思过程时,我们不得不借助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二、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对于以上学术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诸多见解,作者不敢苟同。

我们认为语言与思维之间很难确定孰先孰后或谁决定谁。

语言与思维之间一直保持着同存共进关系。

下面我们将从对语言功能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反思入手,来进一步阐述我们的新主张。

1.语言功能的反思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审视可以首先从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入手。

赵元任(1980)指出,人们每每论及语言,总会自然而然地将其交际功能视为互通信息的手段。

有关语言的功能,语言学界也有诸多其它论述。

Malinowski (1923)曾经从人类学角度明确区分过语言的三大功能:活动(active)功能、叙述(narative)功能和巫术(magical)功能。

语言学家Halliday(1985/1994)区分过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ideati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和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

Roman Jakobson(1964: 350-377)则归纳出言语的六种功能:指称(referential)功能、诗学(poetic)功能、感情性(emotive)功能、意动(cona-tive)功能、寒暄(phatic)功能及元语(metalingual)功能。

以上诸功能仅体现语言用于交际、传递信息的潜势。

其实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语言还有记忆和信息处理功能。

桂诗春(2000)认为,语言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语言感官,使人脑产生对语言现象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在多种神经机能基础上形成的,在长时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言除具有上述所列的交际功能外,还有保存、传授、学习前人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的潜势。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知识,更能充当人类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有记忆和信息处理功能。

这种记忆和信息处理功能可使思维变得更加成熟、复杂。

也正是在思维日益成熟、复杂的过程中,语言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得以形成和完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语言与思维正是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并发展成为发达的思维和完善的语言。

2.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上文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再思考,阐述了语言与思维同存共进关系的合理性。

我们接下来拟从语言起源假说入手进一步阐明这一主张。

在论及语言与思维关系时,人们多以现代成熟语言和发达思维为对象,忽略了两者定型前所必经的前语言和前思维阶段。

在这个漫长阶段里两者应保持相互交织、同存共进关系。

我们认为现代语言形成前要经历一个漫长、延续的前语言时期。

可以想象得到我们祖先当年处在前语言阶段的情景:他们在协作狩猎、集体劳动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需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自然就需要借助某种信号来协调和统一大家的行动。

劳作之余的情感交流、冲突平息等更需要借助某种信号。

此时,劳动号子、自然声籁和肢体语言等都能被我们的先人派上交流的用场。

在他们漫长的、由简入繁的原始交流过程中,上述诸手段逐步演变成现代语言的前语言,再由前语言发展成为今天成熟的语言。

人类思维发展与语言的进化几乎踩着同一个鼓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演化而来的。

由于声音被公认为现代语言的第一属性,人们在探索语言起源时,多从语言的有声性入手,比如常见的“拟声说”、“劳动号子说”等语言起源假说多关注语言的声源问题。

这有其合理性,但还不够完整。

人们在论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关注的也是思维与成熟的有声语言的关系,却忽略或轻视了无声的肢体语言在语言起源乃至反映和促进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下文对副语言的描述会帮助人们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提起前语言的构成元素,我们对劳动号子和自然声籁等不存异议,甚至将其视为语言的起源,但对手势等副语言可能还会觉得有些牵强。

其实,手势等副语言堪称人类原始交际手段的活化石。

它存在于现代语言诞生以前,又伴随着现代语言渗透于现代言语交际的时时刻刻。

广义的副语言指与话语同时使用或单独使用的手势、体态、面部表情、对话时的位置和距离等无声而有形的现象。

这些现象伴随话语而发生又对话语产生影响,有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又不为一般的词汇、语法或语音所承载。

在系统的有声语言形成前,副语言起着和语言相类似的交际作用。

人类早期的思维内容,很大程度上是经由手势等副语言反映的。

人们借助手势等动作进行交流,表达意图,传递信息。

眼神、手势、体形变化等身体动作还可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沟通,增强表达色彩。

虽然语言产生的确切时间尚无法考证,但无论是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还是语言学家都无法否认,在最初的前语言时期手势等副语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只是由于后来手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变得越发重要,加之肢体语言无法克服交际中的时空障碍,手势等肢体语言的交际优势才逐渐被声音器官所取代。

在语言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手势语等交际方式渐渐退化为次要的交流手段,成为辅助性的副语言。

手语等副语言对于现代语言的形成是有一定作用的。

就是在现代语言中,副语言也有其举足轻重的交际作用。

现代戏剧脚本就可以帮助我们说明这一点。

众所周知,作为剧本存在形式的语言只有两种,即人物语言和必须用括号括起来的舞台指示语。

本中,放在括号里的舞台指示语虽然也可以是描述性的,但它不能被看成是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因为它不承担故事的叙述,而只是戏剧演出时关于舞台场景或戏剧人物动作的一种提示和说明,且一般来说,它们也必须是展示性的,而不能成为一种讲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