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9b2b61c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以下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一、生命科学:1. 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环境要求;2. 动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3. 动物的饮食习性和消化道结构;4.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杂草的危害和防治方法;6. 温室的结构和作用;7.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8. 永续发展的意义和方式。
二、力学:1. 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的描述方法;2. 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的测量方法;3. 物体的力的作用和效果;4. 物体的重力和浮力;5.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6. 物体的简单机械;7. 物体的机械能及其转化;8. 重力的应用。
三、能源与材料:1.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化石能的利用;2. 电能的产生与利用;3. 能源的合理利用;4.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和应用;5. 材料的物性和用途;6. 电流的传导和控制;7. 电灯的原理和使用;8. 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四、地球与空间:1. 地球的形状、转动和季节变化的原因;2. 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影响;3. 天空的变化和星座的观察;4. 日月星辰的周期和现象的解释;5. 太阳风和太空站的作用;6. 地理位置和地图的使用;7. 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8.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科学实验:1. 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步骤;2. 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5. 实验原理和变量的控制;6. 安全实验的意义和注意事项;7. 实验的设计和改进;8.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f4a32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c.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a7a8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1.png)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教版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引领人类进步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在五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和地理等方面。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实验,以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
一、生物部分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根、茎和叶来实现吸收水分、养分和光合作用。
根部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部提供支撑和输送水分和养分,叶片则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动物根据其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例如,哺乳动物是用乳汁哺育幼崽的,鸟类有羽毛和喙,爬行动物有鳞片和爪子等。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二、物理部分1. 物质的状态和变化物质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物质来改变其状态。
例如,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它会从液体变为气体,这就是蒸发。
了解物质的状态和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电路和电能的利用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电能的利用也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能来点亮灯泡、驱动电风扇等。
了解电路和电能的利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电器和保护环境。
三、地理部分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的地貌和地震等现象。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这决定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2.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变化。
了解气候和气象有助于我们预测天气和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湿热,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通过这篇复习资料,我们回顾了五年级科学学习的一些重要内容。
生物、物理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9c5b419be1e650e53ea9924.png)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
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⑤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成(生态系统)。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3.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fbc8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7.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b806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3.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生物1. 动物进食动物有不同的进食习性,其中包括:•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来源,如狮子、老虎等;•植食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来源,如牛、马等;•杂食动物:既以植物为食,也以其他动物为食,如猪、狗等;•草食动物:以草本植物为食,如羊、鹿等。
2. 植物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光照: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温度: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20摄氏度左右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水分: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和湿度来维持生长;•养分:植物需要充足的养分来满足生长需要。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不同的形式,其中包括:•萌芽:植物从根和茎的部位形成新的芽,逐渐长成新的植株;•切芽:植物通过将茎部分离开原来的植株,形成新的植株;•种子繁殖: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种子会发芽生长成新的植株。
二、物理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震动传播的,传播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介质密度:密度较大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较快,例如固体和液体;•温度: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气压:气压越大,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2.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传导:热传导是在固体和液体中的热传输方式。
热会从高温区域自然流向低温区域,直到两个区域的温度相同。
•对流: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无论是自然对流还是强制对流,都是透过液体或气体来传递热量。
•辐射:热辐射是从任何物体的热能中产生的电磁波,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穿越空气和真空。
三、化学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元素:指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即: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化学元素。
•化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混合物: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自由移动的物质。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例如:•氧化反应:指某个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ec08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c.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总结一、种子发芽实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 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和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 在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一致。
4. 在做水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水分,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是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5.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一般在每个盒子里放三粒种子。
6. 水是否会影响种子发芽实验的具体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7.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8. 在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中,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种子膨大。
9. 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10. 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1. 在做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时,观察发现靠近水源、水分充足的生长得最快最好,离水源最远的生长的最缓慢。
12.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蚯蚓的选择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 同学们设计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实验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的盖子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捉来的蚯蚓5条一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观察到大多数蚯蚓待在盒子的盖子没有剪下的部分。
3. 在做“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实验时,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湿润的,一端铺干燥的,将捉来的蚯蚓10条组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到大多数蚯蚓都爬向湿润的土壤一端。
4.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9503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1.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以下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生命与健康
1. 身体的结构和功能:头部、躯干、四肢、五官等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2. 不同器官的保护:头部戴安全帽、眼睛佩戴护目镜、身体穿安全带等。
3. 各种感官的功能: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尝、皮肤触感等。
4. 健康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卫生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
2. 物质的溶解:溶解的条件、可溶性和不溶性物质。
3.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加热后物质由固态到液态,降温后由液态到固态。
4. 物质的沸腾和凝结:加热后物质由液态到气态,冷却后由气态到液态。
三、生物的分类
1. 动物的分类:鸟类、鱼类、昆虫等不同种类的动物。
2. 植物的分类:耐寒植物、耐旱植物、一年生植物等不同种类的植物。
3. 生物的特征与习性:动物口有翅膀、鱼有鳞片、植物有根茎等。
四、京剧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知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了解其起源和发展历史。
2.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四大基本表演手法。
3. 京剧脸谱的意义: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代表不同性格、身份的角色特征。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
继续提问。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df07d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1.png)
2022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光1.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其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2.夜空中有很多星星,其中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行星不能自己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光源。
3.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或没有点燃的蜡烛。
4.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5.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即使有一个红苹果,我们也看不到它。
6.夜视仪是一种仪器,它能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8.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9.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1) 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 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cm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 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0.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11.透明物体如玻璃能让光穿过并且看清前方物体细节,半透明物体如纸能让光穿过但不能看清前方物体细节,不透明物体如书不能让光穿过并且看不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
12.在水槽中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
用激光笔照射可以看到一道清晰的笔直光束,这个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烟气阻挡了部分光并将一些光反射到人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了光束。
当烟气越多时,烟气反射的光越多,我们看到的光束也就越清晰。
13.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日食。
14.月食: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就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形成月食。
15.光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1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d866c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c.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1)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3)、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4)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5)我们用平臂叠拳法测量太阳高度2、太阳钟(1)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举例说明不同形状的日晷(课本4页)(3)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3.昼夜交替(1)、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4小时,公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年。
(3)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4)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美国(华盛顿)7:00、德国13:00、澳大利亚22:00收看实况直播。
4、看月亮(1)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上半月左亏,下半月右亏。
(2)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4)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c07f3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a.png)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
(2)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3)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d251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0.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研究必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资料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在种子发芽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需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土壤。
当环境改变后,植物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食物链是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
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可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48246083169a4517623a304.png)
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阳光和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的交换关系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b469637f78a6529647d53ff.png)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11a900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c.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情况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价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执法必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水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抗日出舱外,潜水艇就开始上浮。
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大。
8、下沉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少,浸入水中的体积小,受到的浮力小;上浮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大,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
9、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10、物体在水中会受到一个水对它向上的推力,这个力叫浮力。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
1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受到的浮力越小。
13、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于大小不同。
1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比同体积的物体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他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潜水艇是通过改变重量来实现在水中的沉浮的。
18、把船舱分隔成多个船舱,能增加船的平衡性。
19、改变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20、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用线拉住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环测力计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在空气中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2、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中会下沉,在盐水中会上浮?答:因为同体积的马铃薯比清水重,比盐水轻。
第二单元热起来了1、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运动、吃食物、晒太阳、烤火、多穿衣服等。
2、衣服和布料能使我们的身体保暖,但不能增加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会沉,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浮,这说明热水比冷水轻。
5、水受热以后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许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用胀大,受冷后以后体积会缩小。
7、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有关。
8、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么引起的?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的运动着。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以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是会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铁桥通常架在滚轴上。
10、大多数金属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11、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份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14、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5、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热水的温度下降得快。
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的温度下降得慢。
17、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三种。
18、在室内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上降,冷热空气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屋子暖起来,这种传递方式叫做热对流。
19、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20、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1、当我们遇到几个量对物体有影响时,我们往往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22、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到暖和呢?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我们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有保温作用,使热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衣服会暖和。
热辐射是通过空间以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传递。
第三单元时间的流逝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表示一个时间隔(即时长)。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可以用来计量时间。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6、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单摆具有等时性。
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与摆重和摆幅无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8、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9、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一秒,秒针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10、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11、古代的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是以容器内的水面随水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受水型水钟是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2、垂体时钟和我们制作的一分钟计时器里,让齿轮转动的能量来自垂体。
13、和其他时钟相比,摆钟的独有标志是钟摆。
14、举例说明为什么根据自己的感觉来估计时间并不准确?做游戏时我们觉得时间快,无聊时我们觉得时间慢。
15、古代把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小时。
子时是23时至凌晨1小时。
16、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体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17、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滴水的速度。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傅科摆摆动后,地面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法国物理学家傅科)4、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逆时方针方向,自转一周24小时,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6、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7、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8、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对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9、从北极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0、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1、极昼的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理论,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3、所有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
1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理论,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在运动,且24小时自转一周。
3、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15、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小时区。
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于东经,向西180度属于西经。
经线身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连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个小时。
16、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地球围绕着地轴转动,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线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北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7、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叫恒星周年视差。
恒星周年视差证明了地球在公转。
18、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了天鹅座61星的恒星周年视差,证明了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19、夏至时北极星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冬至是北极处于极夜,南极处于极昼。
20、地轴倾斜大约是23度。
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小一些会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变小现象,再大一些会出现会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变大现象。
2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365天。
22、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线,其中横线是经线,竖线是纬线。
23、我国各个城市使用的时间都是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24、地球自转的转点:方向自西向东、24小时转一圈、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25、极昼和极夜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26、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阳光直射点发生了移动,引起了四季变化。
27、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冬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春分和秋分时,阳光直射赤道。
28、地球离太阳约1.5亿千米,公转速度为30千米每秒,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29、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捶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因素是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我们的猜测:有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材料汇集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物体,改变它(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体积大小有关。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叫做排的水量。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