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生物提取技术确定初始污染菌数的比较

合集下载

初始污染菌检查

初始污染菌检查

初始污染菌检查生物学检查初始污染菌检查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物体表明和生产人员手细菌总数检测方法初始污染菌检测初始污染菌检测目的:保证灭菌的效果,确定灭菌剂量,监控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引用标准: 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GB15980-1995 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灭菌、消毒前、后的卫生标准。

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灭菌和消毒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中生产、装配、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总数检查方法)等生产过程和生产工人手提出卫生要求的质量控制。

检测环境和检验量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空气区域内进行。

洁净区设置可在微生物室操作各类产品每批随机抽样10件样品(10个包装) 方法主要步骤采样初始污染菌检测初始污染菌检测检验方法将每样取5份平行样(取一份样品,根据限值制备好供试液后,取5份1:10,取5份1:100,取5份1:1000,……) 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计算公式:平均菌落数×稀释倍数菌数菌数/每件次(或g) ―――――――――――――――――――件次或重量(g) 注意事项: 供试品的取样必须在万级环境中100级净化条件下,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同时消除抑菌成份的干扰。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限值: 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10cfu/件次,外部?100cfu/件次,非管道类?100cfu/件次,敷料类?100cfu/g;消毒产品?1000cfu/件次或重量(g) 初始污染菌检测细菌计数细菌计数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10倍的放大镜检查,以投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以防遗漏(可辅助菌落计数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每个稀释度的5个平板值,相加后除以5)。

若平皿中有连成片状的菌落或花点样菌落蔓延生长时,该平皿不宜计数,若片状菌落不到平皿中的一半,而其余一半中菌落数分布又很均匀,则可将此半个平皿菌落计数后乘2,以代表全皿菌落数。

初始污染菌检测指导书

初始污染菌检测指导书

初始污染菌检测指导书一、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制药、卫生保健和医疗设施等领域,微生物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领域中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至关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南,以帮助进行有效的初始污染菌检测。

二、定义1. 初始污染菌:指在设施和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存在于环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初始污染菌检测:是通过采集、分离和鉴定设施和设备表面的微生物来评估其是否受到初始污染的检测方法。

三、初始污染菌检测的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检测的目标区域:根据需要,确定需要检测的设施和设备区域。

- 收集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培养基、采样棉签、橡胶手套、消毒剂等。

- 清洁检测区域:确保待检测的区域清洁整齐,以减少外界污染的干扰。

2. 采样- 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的设施和设备,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常见的包括印迹法、刷子法、划线法等。

- 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采样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佩戴橡胶手套,并在每个采样点上更换新的采样棉签,以避免交叉污染。

- 采样点的选择:根据设施和设备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如接触频繁的表面、接口和难以清洁的区域。

3. 分离与鉴定-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按照合适的程序进行处理,包括加入适量的培养基,进行可行菌总数的分析。

- 培养与鉴定:将样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待细菌或真菌生长形成菌落后,再通过各种常见鉴定方法(如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鉴定菌落的种类。

-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分离鉴定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初始污染的菌群组成和水平。

四、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的评估与应对1. 结果评估根据初始污染菌检测结果,可以对设施和设备的初始污染情况进行评估。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验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

实验目的:验证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的方法是否可靠、有效,能
够准确测定菌的数量和种类。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皿、培养基、试管,实验材料包
括空气样品、表面拭子、蘑菇、硒酸纸等。

实验步骤:以下为可能的实验步骤,但实际步骤可能因具体实验设计
而有所不同。

1.收集空气样品:在实验环境中放置一定数量的培养皿,在一定时间
内吸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2.采集表面拭子:使用含有菌落细栏的纹理拭子通过轻轻刷拭的方式
采集表面的微生物。

3.采集其他样品:根据具体实验设计,采集其他可能受污染的样品,
如食品、水源等。

4.制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可以包括营养琼脂、血琼脂等。

5.接种培养基:将收集到的空气、表面拭子等样品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

6.孵育培养基: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
行孵育。

7.菌落计数:根据特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并记录下来。

8.分离和鉴定菌株:对菌落进行分离,选取单个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鉴定,可以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法鉴定。

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验证的方法在初始污染菌实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实验方法的优化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验证方法,可以确保2024年初始污染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参考。

医疗器械产品和原材料初始污染菌计数法验证方案

医疗器械产品和原材料初始污染菌计数法验证方案

质量管理验证文件产品和原材料初始污染菌计数法验证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年月日2222222222有限公司目录1基本情况2验证目的3验证方案编制依据4验证小组5验证方案6验证记录和报告附件:验证相关表单一览表1 / 171 基本情况初始污染菌数量表示医疗器械产品最终灭菌前的生物负载,用以检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初始污染菌控制效果以及最终产品组成部分的相关外购件(如:初包装等)微生物总数,证明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水平是否在确认的保证产品无菌的环氧乙烷灭菌工艺可控制接受范围内,保证医疗器械产品的热原和细菌内毒素生物指标满足产品技术要求,所以确定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洗脱培养计数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尤为重要。

基于YY/T 0287-2017《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6.4.2污染控制”、“7.5.2产品的清洁”对医疗器械生产、储存、灭菌前过程产品清洁或污染控制要求,以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第“2.5.3”和“2.7.4”条规定的医疗器械和原材料初始污染菌控制要求,必须对医疗器械产品原材料、待灭菌产品的初始污染菌进行检验和管控,为保证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自动截流输液器(带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溶药注射器(带针)、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一次性使用无菌阴道扩张器、一次性使用预引式气管导管异型套件、三腔胃管产品及产品原材料(包含产品初包装、橡胶活塞、注射针、输液针、针管、精密药液过滤器、乳胶帽、硅胶垫)的初始污染菌洗脱检验方法的正确适宜性和微生物培养计数准确性,确定用于补偿无法从医疗器械产品和原材料中完全采集培养计数微生物数值的修正系数,现制定产品和原材料初始污染菌计数法验证方案。

2 验证目的将确定数量微生物接种到经灭菌处理的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外表面和(或)内腔,形成人工生物负载,依据原材料和医疗器械产品的结构特点,在袋蠕动、震摇、冲洗、搅拌、碎裂等微生物采集方法中,选择能充分收集原材料和医疗器械产品外表面和(或)内腔微生物,且对原材料和医疗器械产品不产生降解、溶出等分解化学反应的适宜的采集方法,对接种于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外表面和(或)内腔的微生物进行采集,通过采集液薄膜过滤,对滤膜进行培养,点计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外表面和(或)内腔收集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分别对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的微生物采集、微生物培养、微生物计数法完整检验方法的适宜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汇总验证过程记录数据计算并确定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外表面和(或)内腔初始污染菌回收修正系数,为制定原材料、医疗器械产品初始污染菌采集培养计数方法提供正确依据。

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B1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于同一批号的三个运输包装中至少抽取12个最小销售包装样品,1/4样品用于留样,另1/2样品(可就地封存)必要时用于复检。

抽样的最小销售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检测的至少3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生理盐水样液。

液体产品用原液直接做样液。

如被检样品含有大量吸水树脂材料而导致不能吸出足够样液时,稀释液量可按每次50ml递增,直到能吸出足够测试用样液。

在计算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时应调整稀释度。

B2细菌菌落总数与初始污染菌检测方法本方法适用于产品除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以下统称为细菌菌落总数)检测。

B2.1操作步骤待上述生理盐水样液自然沉降后取上小清液作菌落计数。

共接种5个平皿,每个平皿中加入1mL样液,然后用冷却至45℃左右的熔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15-20ml倒入每个平皿内混合均匀。

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置35℃±2℃培养46h后,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B2.2结果报告菌落呈片状生长的平板不宜采用;计数符合要求的平板上的菌落,按式(B1)计算结果:X1=A?K\5……………….B1式中:X1─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A─5块营养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的细菌菌落总数;K─稀释度。

当菌落数在100以内,按实有数报告,大于100时采用二位有效数字。

如果样品菌落总数超过本标准的规定,按B2.3进行复检和结果报告。

B2.3 复检方法将留存的复检样品依前法复测2次,2次结果平均值都达到本标准的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合格;其中有任何1次结果平均超过本标准规定,则判定被检样品不合格。

B3 大肠菌群检测方法B3.1 操作步骤取样液5ml接种50mL乳糖胆盐发酵管,置35℃±2℃培养24h,如不产酸也不产气,则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1.目的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 J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GB/《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试验产品6.注意事项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无菌操作台内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无菌操作台必需定期进行洁净度检测??试验前提前开紫外灯15min 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过滤器、滤膜、镊子以及无菌设备杯使用前应进行灭菌??使用时应保证滤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器材35℃恒温培养箱、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无菌氯化钠溶液。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两种快速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比较

两种快速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比较

两种快速细菌菌种鉴定方法的比较姜艳彬,王海,侯东军,杨红菊,李颖,于雷(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125)摘要:采用Riboprinter 全自动核糖体RNA 指纹分析系统,进行了两株送测细菌的鉴定,同时与16S rDNA 序列测定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的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成功、快速地完成了送测菌株的鉴定,其分别为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相比而言,Riboprinter 系统更为简洁,可以在8h 内完成未知菌株的鉴定,最大化避免了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且在鉴定到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类,进行溯源分析。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Riboprinter 系统;指纹分析;16S rDNA ;理化性质中图分类号:TH83;Q7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0)05-0041-04Comparison of two rapid bacteria strain identification methodsJIANG Yan-bin ,WANG Hai ,HOU Dong-jun ,YANG Hong-ju ,LI Ying ,YU Lei(China Animal Disease Control Center ,Beijing 100125,China )Abstract:Identification of two unknown strains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with two rapid identification methods.One is 16S rDNA sequence together with physiolog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 other one is Dupont Qualicon Riboprinter system.The two strains a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by both methods and they are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spectively.However ,Riboprinter system ,which can finish the identification in eight hours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from other factors in experiments ,is easier and faster.Moreover ,Riboprinter system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species identification.Key words:molecular biology ;strain identification ;riboprinter ;fingerprinter ;16S rDNA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收稿日期:2009-09-2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12-09作者简介:姜艳彬(196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初始污染菌检查

初始污染菌检查
(2)经灭菌完毕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冷却至 45-50 ℃时,倾注上述各个平皿15ml,另 倾注一个注入1ml稀释液(灭菌生理盐水) 灭菌空平皿作阴性对照。按一个方向快速 转动平皿,使供试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
琼脂凝固后,倒置,37 ℃培 养48h
细菌计数
•基本概念
细菌数测定是微生物的定量检查,对非规定灭菌产品中污染的活 菌数量进行测定,通常以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作为计量单位。
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51010倍倍的放大镜检查以投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以防遗漏的放大镜检查以投射光衬以暗色背景以防遗漏可辅助菌落计数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可辅助菌落计数器记下各平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每个稀释出同一稀释度各平皿生长的平均菌落数每个稀释度的55个平板值相加后除以个平板值相加后除以55
菌数/cm2=
平均菌数 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 m2)
菌数/每只手=平均菌数×稀释倍数
谢谢
计算公式
菌数/m3= 50000 N AT
式中: 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
标准限值:灭菌和消毒产品分别≤500和 ≤2000cfu/m3
物体表面和生产人员手细菌总 数检测方法
采样方法:
将内径为5cm×5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 面,根据物体表面积大小,采平行样1~4个,用浸 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涂抹10次 (往返计为1次),将棉拭子放入10ml灭菌生理盐水 的采样管中。
3、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0以上,则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如各稀释级平均菌落数均在30以下,则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 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四种水体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四种水体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渊郧悦载员猿员园源冤曰湖北省烟草公司面上资助项目渊园苑员园载再再悦圆园员圆原园员冤 作者简介院赖树锦渊员怨愿苑原冤袁男袁广东阳春人袁在读硕士生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环境治理袁渊电话冤员猿愿苑员员愿苑园愿远渊电子信箱冤造葬蚤泽澡怎躁蚤灶岳员圆远援糟燥皂曰
通讯作者袁李晓华袁教授袁博士袁主要从事微生物与基因工程研究袁渊电话冤园圆苑原远苑愿源猿缘源员渊电子信箱冤造蚤曾蚤葬燥澡怎葬岳皂葬蚤造援泽糟怎藻糟援藻凿怎援糟灶遥
水体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尧数量巨大遥 污染的水 体中微生物尤其多袁种类仅次于土壤咱员暂遥 微生物具有 很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袁因此在被污染的 水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咱圆原猿暂遥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 结构的研究一直沿用分离尧培养尧鉴定并描述特征 的传统方法袁 然而研究证明至今自然界中 愿缘豫耀 怨怨援怨豫的微生物不可培养袁 依赖传统的方法将损失 大部分微生物资源遥 因此袁很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从 环境中直接提取微生物的总 阅晕粤袁 利用 员远杂 则阅晕粤 基因序列分析来研究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群结 构咱源暂遥
宰怎澡葬灶 源猿园园苑源袁悦澡蚤灶葬冤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 栽澡藻 贼燥贼葬造 糟燥皂皂怎灶蚤贼赠 阅晕粤 枣则燥皂 憎葬贼藻则 憎葬泽 藻曾贼则葬糟贼藻凿 遭赠 贼澡藻 砸燥造蚤灶早 皂藻贼澡燥凿袁 杂阅杂 皂藻贼澡燥凿袁 悦栽粤月 皂藻贼澡燥凿 葬灶凿 悦则怎皂责 皂藻贼澡燥凿 则藻泽责藻糟贼蚤增藻造赠袁 贼澡藻灶 贼澡藻 怎灶蚤增藻则泽葬造 责则蚤皂藻则泽 枣燥则 员远杂 则阅晕粤 憎葬泽 怎泽藻凿 枣燥则 孕悦砸 葬皂责造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援栽澡藻 则藻泽怎造贼泽 泽澡燥憎藻凿 贼澡葬贼 贼澡藻 阅晕粤 藻曾贼则葬糟贼蚤燥灶泽 憎藻则藻 葬遭燥增藻 圆猿援员 噪遭援 栽澡藻 造藻泽泽藻则 葬皂燥怎灶贼 燥枣 阅晕粤 葬灶凿 造蚤贼贼造藻 蚤皂责怎则蚤贼蚤藻泽 憎藻则藻 藻曾贼则葬糟贼藻凿 遭赠 砸燥造蚤灶早 皂藻贼澡燥凿 袁 匀蚤早澡藻泽贼 葬皂燥怎灶贼 燥枣 阅晕粤 憎葬泽 藻曾贼则葬糟贼藻凿 遭赠 悦则怎皂责 皂藻贼澡燥凿 援 宰澡蚤糟澡 粤 圆远园 辕 粤 圆愿园 葬灶凿粤 圆远园 辕 粤 圆猿园 则葬贼蚤燥 蚤泽 澡蚤早澡藻则 贼澡葬灶 燥贼澡藻则 贼澡则藻藻 皂藻贼澡鄄 燥凿泽援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院 憎葬贼藻则曰 阅晕粤 藻曾贼则葬糟贼蚤燥灶曰 阅晕粤 择怎造蚤贼赠曰 孕悦砸 葬皂责造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方法验证

1.目的验证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的试验方法。

2.范围适用于质量部门对产品初始污染菌数验证试验的检测。

3.职责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依据标准及相关文件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二部》附录Ⅺ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GB/T19973.1-2005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方法 - 第一部分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GB15980-2009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5.试验产品6.注意事项6.1本操作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 100级的无菌操作台内进行。

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使结果发生偏差的污染。

6.215min 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

6.3膜在过滤前后的完整性。

7.器材与试剂7.1器材35℃恒温培养箱、 23℃恒温培养箱、灭菌器、洁净工作台、无菌过滤装置、镊子、剪子、电子天平、移液器、接种环7.2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灭菌。

pH 7.0无菌氯化钠溶液—蛋白胨缓冲液0.9%无菌氯化钠溶液。

7.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营养肉汤培养基:按说明书方法保存配制。

8.计数方法的验证试验当建立产品初始污染菌数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若产品的组分或原检验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验证。

验证时,按供试液的制备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所规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进行。

对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应逐一进行验证。

8.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 B26 003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CMCC B 11 102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CMCC 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CMCC 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CMCC F98 003 〕8.2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30-35 ℃培养 18-24 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 24-48小时。

平板倾注法与薄膜过滤法测定生物负载的比较

平板倾注法与薄膜过滤法测定生物负载的比较

平板倾注法与薄膜过滤法测定生物负载的比较作者:徐琳邹婷来源:《企业导报》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用薄膜过滤法和平板倾注法对无酒精口腔洗剂一类的医疗用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选择适合此类产品的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ISO 11737-1: 2006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方法-第一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对供试品进行初始污染菌检测试验。

结果用薄膜过滤法对无酒精口腔洗剂进行检测,总平均菌落数是8cfu/件;用平板倾注法对无酒精口腔洗剂进行检测,总平均菌落数是1800cfu/件。

结论对无酒精口腔洗剂此类产品检测时,宜采用薄膜过滤法。

关键词:薄膜过滤法;平板倾注法随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卫生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也根据人们的需求生产出了一系列产品。

这就需要检验人员根据不同的产品制定合适的检测方案。

本文就无酒精口腔洗剂,采用薄膜过滤法和平板倾注法对其初始污染菌检测进行探讨。

一、材料与试剂(一)试验材料。

试验样品为某公司生产的无酒精口腔洗剂,400ml/瓶,绿色。

(二)试验菌种。

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第三代;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 (B)26 003〕第三代;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第三代;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第三代;黑曲霉〔CMCC(F)98 003〕第四代;均购买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三)试剂。

0.9%NaCl溶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中国腹泻病控制上海试剂供应研究中心);虎红培养基(RBA)(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豆酪蛋白消化物肉汤培养基(SCDB)(中国腹泻病控制上海试剂供应研究中心)。

(四)仪器。

高压灭菌器;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二、试验方法(一)平板倾注法方法验证。

(1)菌悬液制备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制备成50-100 cfu/ml的菌悬液备用,用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制备成50-100 cfu/ml的孢子悬液备用。

初始污染菌检查课件

初始污染菌检查课件

阳性结果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生长,表 明样品中存在污染菌。根据菌落 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
初步判断污染菌的种类。
可疑结果
培养基上观察到的菌落特征不明 显或难以辨认,需要进行进一步
的鉴定。
结果解释与报告
解释污染菌的来源
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污染菌可能来自生产环境、操作人员、 原材料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和实验 室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事故的 发生。
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室规定正确处 理废物,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实验误差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作过程,减小 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初始污染菌检查的 结果分析
结果判读
阴性结果
在培养基上未观察到菌落生长, 表明样品中未检测到污染菌。
01
初始污染菌检查的 实验操作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
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器材 ,如培养皿、接种环、酒 精灯等,确保其清洁和无 菌。
实验试剂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适量的 培养基、生理盐水等试剂 ,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实验样品
确保样品来源可靠,采集 过程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和外界污染。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步骤
自动化检测技术
自动化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初始污染菌检查的 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初始污 染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领域的拓展
食品安全领域
初始污染菌检查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涉及食品 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医疗领域
初始污染菌检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涉及医疗器械、药 品、手术室等环境的消毒和灭菌。

医疗器械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医疗器械无菌和初始污染菌检验
产品消毒灭菌前的细菌总数可判明检品受细菌污染的程度以及生产单位所用的原料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人员的卫生状况是对检品进行卫生学评价的综合依部分一次性使用卫生产品微生物学指标要求产品种类微生物指标初始污染菌cfug细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菌落总数cfug或cfuml口罩普通级消毒级100002002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100不得检出尿布等普通级消毒级1000020020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100不得检出注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灵敏度检查: 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 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 [CMCC(B) 63 501] 生孢梭菌 (Clostridiumsporogenes) [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 [CMCC(F) 98 001]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CMCC(F) 98 003]
需氧菌生 长
厌氧菌生长
无菌检查法 试验前准备
培养基:
无菌检查法 试验前准备
• 改良马丁培养基: 23℃ ~ 28℃培养14天
无菌检查法 试验前准备
培养基: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 马丁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 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器械灭菌确认分享(二)—初始污染菌测试方法的建立(上)(1)

器械灭菌确认分享(二)—初始污染菌测试方法的建立(上)(1)

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
ISO11137.1:2018 新标解读 ●提供了更多关于生物负载方法适用性测试的信息
—产品上可能会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如抗生素 等),可以通过稀释或中和的方法来降低这些抑制因素。
—当有新产品或者产品发生变更时,或者测试条件发生变 化时(如培养条件,浸提介质等),需要进行生物负载的 方法适用性测试。
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
ISO11137.1:2018 新标解读
●增加了一个章节A.8.2.2,详细描述直接平板计数、估计 计数和超出理想范围的计数规则
—通常推荐选择合适的平板进行计数(如小于200CFU, 25到250CFU,或者30到300CFU),适用于进行了多次 稀释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稀释倍数。
—MPN法适用:产品上的微生物分布随机且平均值较小的 情况,如液态、粘性流体或粉末状的产品
—MPN法适用于微生物水平的一般评估,不是精确测定
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
ISO11137.1:2018 新标解读
●检测限(LOD)改善方法和数据的正确使用 —当产品的浸提液的一部分被用于检测微生物,并且得到的结果 为0个菌落时,最终的结果一般会表示为小于X,其中1/X是浸提 液用于检测的比例。 —例如当一个产品的浸提液为400ml时,取1/4进行过滤,得到 0个菌落,最终报告上会写明<4 CFU,因此该方法的检测限为4, <4 CFU意味着整个产品上可能会含有0, 1, 2, 或3 CFU,但微 生物报告的规则要求其表示为<4 CFU。
季节和环境的变化
医疗器械初始污染菌
初始污染菌监测频率
●可以定期(或者每月)或者按生产量(如每隔多少批次) 频率进行取样 ●生物负载的测定频率宜能对例如因季节变更、生产变化或 材料改变引起的生物负载中的变化进行检测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产品名称: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限有限公司目录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2.验证目的3.职责与验证申请4.验证依据5.验证计划6.验证内容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方案1.概述:初始污染菌的数量可以反映出车间环境卫生的清洁度,与产品灭菌工艺、成品热原及内毒素有直接关系,故而要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有效性及检测准确性,从而优化产品灭菌工艺及控制产品热原及内毒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计数用培养基的适用性。

3.职责与验证申请:3.1质量管理部提供检测项目方案、接收标准、评价等级及相关实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按验证方案生产相关样品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验证申请表4.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5.验证计划:5.1实验操作人员确认;验证组 姓名 职务 单位黄燕 组长 质量管理部经理江西狼和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龙章宏 组员 化验员 苏俊 组员 化验员 胡梓鹏组员化验员批 准经研究:同意以上成员组成验证小组,按照此方案对本公司的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实验方法进行验证。

批准人: 年 月 日5.2实验室实验设备及器材的确认;5.3产品取样及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6.1菌种和菌液制备6.1.1 菌种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6.1.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3天,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的菌悬液。

两种微生物提取技术确定初始污染菌数的比较

两种微生物提取技术确定初始污染菌数的比较

初始污染菌量也称之为生物负载 ( b ioburden) , 是指一件产品及其包装上存活的微生物总数。由于 医疗器械的多样性, 期望通过一种方法适合任何器 械的微生物估测很难做到, 尤其是从器械上提取微 生物的技术受器械的大小、结构、性质等影响很大。 对此, ISO11737- 1: 2006标准推荐了一系列供选用 的提取方法 112。本研究以酒精片为实验对象, 用涡 旋式混合法和琼脂覆盖法两种技术提取微生物的结 果进行了比较观察。
1 方法
111 实验准备 试验观察的酒精片规格为 5cm @ 4cm @ 015mm
无纺布, 浸湿 75% 酒精制成, 用于局部皮肤消毒, 江 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涉及到的 设备主要有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旋涡混合 器等。 主要 试 剂用 到 胰 酶解 大 豆 酪蛋 白 胨 琼脂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年第 26卷第 3期
# 253#
计, 作为一件样品的菌数 ( cfu /件 )。计算菌数时, 以 生长菌落数乘以 10, 当菌数 < 1时, 则以 < 10作为 计算结果。细菌检出率 = 阳性结果个数 /检测个数 @ 100% 。
方法 1的非选择性需氧菌检出率仅为 10% (检 出率 = 阳性结果个 数 /检测 个数 @ 100% = 1 /10 @ 100% = 10% ) , 远远低于方法 2的需氧菌的检出率 100% (检出率 = 阳性结果个 数 /检 测个数 @ 100% = 10 /10 @ 100% = 100% ) 。
方法1的非选择性需氧菌检出率仅为10阳性结果个数检测个数100检出率阳性结果个数检测个数1010结果211涡旋式混合法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依据检出率公式计算涡旋式混合法从10份需氧菌样品中检出1份阳性平均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0212琼脂覆盖法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按上述公式计算琼脂覆盖法从10份需氧菌样品中检出10份阳性平均检出菌数116cfu阳性检出率为100涡旋式混合法检测酒精片初始污染菌结果样品号非选择性需氧菌cfu件细菌总数101010101010平均数11010110琼脂覆盖法检测酒精片初始污染菌结果样品号非选择性需氧菌样品号霉菌cfu件累计后细菌总数平均数11601111701103

初始污染菌检测

初始污染菌检测
袖口是紧口的,以保护身体,防止污染。一般的无菌衣是背开 口,围胸部、紧扣颈部与长袖紧口的,以保护身体,防止污染。
6、在进入无菌室后,进一步用浸有消毒液的棉球或泡沫塑料物消 毒手,然后可进行检验或实验操作。
2019年5月
31
第三十一页
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 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其细菌含量,可以看到以下现象:开始有一短暂 时间,细菌数量并不增加,随之细菌数目增加很快,既而细菌数又趋稳定, 最后逐渐下降。如果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度为
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曲线,称为繁殖曲线,通常又称为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代表了细菌在新的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直至衰老死亡全 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率的不同,可将生长曲线大 致分为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划线别离法
组段间接种环的灭菌、冷却!
分段划线法
2019年5月
27
第二十七页
无菌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保藏
增菌性培养
选择性培养基别离菌种。
2019年5月
一般为冻干粉剂,安瓿瓶 密封包装。
选择性培养基别离菌种。
斜面接种、培养
低温保藏
28
第二十八页
无菌技术
•无菌器材
实验器材 灭菌器材 消毒器材
但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能灭菌处理的,必 须灭菌处理。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基、 稀释剂、无菌衣、口罩等,在使用前必须经 过适当方法灭菌,并在较洁净的环境中保存 备用。
8. 透明程度:不透明、半透明
2019年5月
12
第十二页
细菌形态特征
• 细菌根本结构
核质
核 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讨论
涡旋式混合是将检测标本浸于装有已知体积洗 脱液的密封容器中, 将容器靠压在旋转混合器的旋 转垫上以对所用的容器形成涡旋, 同时对混合时间 和混合器的速度加以规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 在初始污染菌检测中被广泛运用, 特别适用于具有 规则表面的小样品。涡旋混合法缺点是由于抽样误 差的存在, 对于初始污染菌数较低的样品容易产生 阴性结果, 以本次实验为例, 涡旋式混合法对非选择 性需氧菌检出率仅为 10% , 远远低于琼脂覆盖法对 需氧菌的检出率 100% 。当然由于微生物在不同材 料上的黏附能力不同, 涡旋混合的时间和速度也是 值得探讨的问题。
表 1 涡旋式混合法检测酒精片初始污染菌结果
样品号 非选择性需氧菌 ( cfu /件 )
霉菌 ( cfu /件 )
细菌总数 ( cfu /件 )
1
< 10
< 10
2
< 10
< 10
3
< 10
< 10
4
< 10
< 10
5
< 10
< 10
6
<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0
7
10 <
10
8
< 10
< 10
9
< 10
< 10
1 方法
111 实验准备 试验观察的酒精片规格为 5cm @ 4cm @ 015mm
无纺布, 浸湿 75% 酒精制成, 用于局部皮肤消毒, 江 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提供。试验涉及到的 设备主要有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净工作台、旋涡混合 器等。 主要 试 剂用 到 胰 酶解 大 豆 酪蛋 白 胨 琼脂
关键词 微生物提取技 术; 初始污染菌; 涡旋式混合; 琼脂覆盖
中图分类号: R 187. 1
文献标识码: A
COM PARASON BETW EEN TW O M ICROORGAN ISM REMOVAL TECHN IQUES IN DETERM IN ING THE IN ITIAL BIOBURDEN
本研究目的虽然在于比较两种检测方法, 但对 于含有杀菌成分的样品是否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中 和剂值得思考。因为含有杀菌成分的样品直接接种 到培养基中, 其残留消毒剂会抑制细菌生长, 部分存 活菌不能生长从而不能反映样片上实际污染菌数。 因此, 在对含消毒剂的样品进行污染菌数检测时, 需 要使用化学中和剂或其他去除残留消毒剂的方法。
2 结果
211 涡旋式混合法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 依据检出率公式计算, 涡旋式混
合法从 10份需氧菌样品中检出 1份阳性, 平均检出 菌数 1 cfu /件, 阳性检出率为 10% ( 表 1)。 212 琼脂覆盖法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 按上述公式计算, 琼脂 覆盖法从 10 份需氧菌样品中检出 10份阳性, 平均检出菌数 116 cfu /件, 阳性检出率为 100% ( 表 2)。
( 2008- 09- 25 收稿 )
10
< 10
< 10
平均数
1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10 < 10 < 10 < 10 11 0
表 2 琼脂覆盖法检测酒精片初始污染菌结果
样品号 非选择性需氧菌 样品号 ( cfu /件 )
霉菌 累计后细菌总数
( cfu /件 )
( cfu /件 )
1
1
参考文献
112 ISO 11737- 1: 2007 S terilizat ion of m ed ical devices- m icrob iolog-
ical m ethods - part 1: d eterm inat ion of a popu lat ion of m icroorganism s on produ cts. 2007: 24 ~ 26.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年第 26卷第 3期
# 253#
计, 作为一件样品的菌数 ( cfu /件 )。计算菌数时, 以 生长菌落数乘以 10, 当菌数 < 1时, 则以 < 10作为 计算结果。细菌检出率 = 阳性结果个数 /检测个数 @ 100% 。
方法 1的非选择性需氧菌检出率仅为 10% (检 出率 = 阳性结果个 数 /检测 个数 @ 100% = 1 /10 @ 100% = 10% ) , 远远低于方法 2的需氧菌的检出率 100% (检出率 = 阳性结果个 数 /检 测个数 @ 100% = 10 /10 @ 100% = 100% ) 。
无论是为了确立灭菌过程的处理程度, 还是用 于生产过程的常规控制, 选择一个合适的微生物估 测方法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生物负载值都非常重要。 通过统计分析, 两组细菌总数 t检验结果无显著差 异, 说明两种结果均客观可信。但是通过检出率及 细菌总数具体数值比较, 琼脂覆盖方法得到的结果 更客观。对于初始污染菌数较低, 构型合适的样品, 选择大小合适的平皿直接 用琼脂覆盖法提 取微生 物, 充分混匀, 能提高检出率, 获得更客观的结果。
FANG J ing - yi , ZHANG T ong - cheng
( M ed ica l Schoo l of Soo chow U nivers ity, Soochow, Jiangsu 215123, Ch ina)
Abstrac t O b jective T o compare the e ffects between tw o m icroorgan ism remova l techn iques on results o f determ in ing the initial bioburden. M eth ods A ccording to IS011737- 1: 2006 standard m e thods, vortex m ix ing m ethod and agar ove rlaying m ethod w ere used to gets b ioburden from a lcoho l pa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 pa red. Re su lts T he t- test showed no sign 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the tota l bacter ia l coun t o f the tw o groups, but the detec tab le rate of vortex m ix ing m ethod w as 10% and that o f the agar overlay ing m ethod was 100% . Conclusion W hen the in itia l bioburden is low and the configura tion o f the product is su itab le, the agar overlay ing m e thod can increase the detectable ra te and achiev e ob jective resu lts. K ey word s m icroorganism removal technique; b ioburden; vortex m ix ing; agar overlay ing
琼脂覆盖是在产品表面涂上熔化的琼脂培养基 ( 最高温度在 45e ), 培养至生成可见菌落, 当生物 负载低和在产品构型合适时特别适用。由于样品不 需要稀释 (洗脱 ), 结果不需要乘以稀释倍数, 因此 结果较真实。其缺点是不能同时获得一件样品上的 需氧菌和霉菌数, 细菌总数需要由两件 ( 或更多 ) 样 品累加, 单件样品细菌总数存在误差, 并且由于需要 更多样品不适于贵重样品的检测。同时菌落在琼脂 介面散布、琼脂干燥、可能存在的厌氧菌等都是潜在 的不利因素。
# 252#
Ch inese Journa l o f D isinfection 2009; 26( 3)
文章编号: 1001- 7658( 2009) 03- 0252- 02
=论 著 >
两种微生物提取技术确定初始污染菌数的比较
方菁嶷 张同成
( 苏州大学医学部, 苏州 215123)
提要 目的 比较两种 微生物提取技术对初始污染菌数 结果的影 响。方法 依据 IS011737- 1: 2006标准 方法分
11
0
1
2
1
12
0
1
3
2
13
0
2
4
2
14
0
2
5
2
15
0
2
6
1
16
0
1
7
2
17
0
2
8
2
18
0
2
9
2
19
0
2
10
1
20
1
2
平均数
116
01 1
11 7
注: 两组细菌 总数的成 组 t 检验结果: t= - 01692, A= 01 103。 显著 性检验以 A= 01 05为标准, 提示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
别用涡旋式混合和琼脂 覆盖两种提取技术酒精片初始污染菌数进行了检测比较。结果 两组细菌总数 t检验结果
无显著差异, 但琼脂覆盖提取技术检出率为 100% , 涡旋 式混合 提取技术 的检出 率为 10% 。 结论 对于初 始污染
菌较低、构型合适的样品选择大小合适的平皿直接用琼脂覆盖法提取微生物 , 能提高检出率, 获得更客观的结果。
初始污染菌量也称之为生物负载 ( b ioburden) , 是指一件产品及其包装上存活的微生物总数。由于 医疗器械的多样性, 期望通过一种方法适合任何器 械的微生物估测很难做到, 尤其是从器械上提取微 生物的技术受器械的大小、结构、性质等影响很大。 对此, ISO11737- 1: 2006标准推荐了一系列供选用 的提取方法 112。本研究以酒精片为实验对象, 用涡 旋式混合法和琼脂覆盖法两种技术提取微生物的结 果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