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 吉登斯

合集下载

吉登斯的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解析

吉登斯的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解析

吉登斯的现代性信任机制思想解析现代性信任机制是吉登斯的现代性议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学研究中,对吉登斯有关现代性思想的论述有很多,但大多是以现代性的变革和对现代性的宏观研究为主,研究现代性的发展脉络及其变革的多,解析现代性中的微观议题的少。

并且很少有人从解释性和描述性的方式入手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進行研究,本文在此方面作一尝试。

标签:信任;吉登斯;现代性;嵌入;机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的现代性发展及其迅速,经济的长足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人们的道德水平滑坡、精神空虚和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下滑呈现出两种极端的状态。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吉登斯重点研究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理论,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评论式的研究,创立了“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早年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时,主要讲授社会心理学,这对他今后现代性思想中重点研究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有着铺垫性作用。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社会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的持续发展的状态,吉登斯将注意力转向了现代社会及其变迁,并将其作为一个重大议题来论述。

一、“再嵌入”与现代性信任机制依照吉登斯对现代性社会中“再嵌入”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吉登斯把“再嵌入”看作是现代性信任机制中的社会关系形式。

吉登斯在谈到了“再嵌入”现象时说:“所谓再嵌入,我指的是重新转移或重新构造已脱域的社会关系,以便使这些关系(无论是局部性的或暂时性的)与地域性的时—空条件相契合。

”①也就是使时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时空关系的条件的再度整合。

吉登斯将这种概念用“当面承诺”和“非当面承诺”来区分,他认为前者是由既定的或者说是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所维系成的体系,后者是由象征性的符号和专家系统所表述的。

依照我的理解,我国传统农村中的“族长”,作为一种大家公认的和既成事实的“权威”,村里的任何纷争都要靠这种“权威”来解决,具有延续性和稳固性,长时间维系着族群或村落内部的稳定,这和前者的功能系统是相似的。

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

从“第三条道路”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一种平衡。既要 追求科技进步和全球发展,又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创新思 维,寻找一种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能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条道 路上,我们要人类的福祉,同时也要弱势群体的权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在解决现代性问 题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同时也要人类 的未来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寻找一条既能满足人 类需求,又能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未来的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希 望。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和矛盾的时代,现代性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从现代性到“第三条道路”,探讨现代性 的问题和探讨方向,以期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参考。
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带来了诸多变革,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等。然而,这些变革 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问题。首先,现代化的弊端不可忽视。环境污染、资源短 缺、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愈加严重。其次,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冲击, 使得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此外,科技发展在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发了人 们的担忧,如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信息泛滥带来的隐私泄露等。
然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随 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放缓,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其次,随着全球化 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和个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和压 力。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主张需要继续发展和创新。 未来,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共部门的作用,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此外,政府应该更加重视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建 立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后现代性除魅—阐释吉登斯现代性理论

后现代性除魅—阐释吉登斯现代性理论

后现代性的妖魔化——解释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摘要]现代性理论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之外的又一重要社会理论。

在当代关于现代性的争论中,吉登斯反对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性,而是认为我们仍然处于现代性时期,只是目前一些现代性问题已经被高度热炒。

为此,吉登斯也用“高度现代性”一词来描述我们目前所处的激烈而充满风险的“生活世界”。

这对于当下的“后现代”理论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气。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吉登斯将现代性定义为17世纪出现在西欧并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种社会生活模式或组织模式。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吉登斯对现代性的理解是局限于*一时期的独特的生活模式,从而抛弃了“宏大叙事”的论述。

他批判了所谓的“宏大叙事”,即历史可以借助一条贯穿始末的“故事主线”,将我们置于一个过去确定、未来可预见的历史之中,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所倡导的路线。

他分析说,我们之所以被“宏大叙事”所迷惑,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纠结于大量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事件,这些事件基本上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而且,这些事件让我们怀疑自己,也就是说,不可能获得关于社会组织的系统知识。

然而,吉登斯认为,为了解释这种情况,发明一些新的术语如后现代性和其他是不够的。

相反,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代性本身的特征。

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是如此肤浅,以至于有人认为现代性已经消失或者应该被后现代性所取代。

但是,吉登斯以其对现代性的独特理解,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我们并没有进入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性时期,而是进入了一个现代性的后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和普遍的阶段。

这种全新的“后现代性”秩序轮廓,与目前很多人所说的“后现代性”截然不同,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征。

现代性特征1,现代性的断裂。

“断裂理论”无疑在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对“断裂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断裂”,是指现代社会制度在*些方面是独特的,在形式上不同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吉登斯现代性的毁灭性

吉登斯现代性的毁灭性

Miliy and professional
armies industrialisation of warfare Militaristic expansion of modern states. Increasing uses of military alliance in warfare.
最后,吉登斯对现代性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吉 登斯认为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创造了数不 胜数的享受安全和有成就的生活机会的同时,现代性 也有其阴暗的一面。尽管他在描述高度现代性时期人 们面临的各种高后果的风险景象时引起了人们情绪上 的某种焦虑,然而在结尾深处又描绘了一幅他称之为 “乌托邦现实主义”的图景。他认为尽管把它称之为 乌托邦,同时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但这并不矛盾,因 为现存制度中的各种倾向已经表明实现这种图景的可 能性,特别是蓬勃兴起的各种社会运动为管窥这幅图 画带来了缕缕曙光。
Administrative power
Rational and bureaucratic forms of administration Law and order Surveillance of populations made possible Links to sharing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ank
you~~
Capitalism and industrialism
New
forms of production Factor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New forms of economic calculation Decline in non-waged labour and agriculture.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

论吉登斯现代性理论及其启示作者:周媛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1期摘要:《现代性的后果》是吉登斯在现代性领域的代表著作,整本书集中探讨了围绕现代性的核心问题,既建立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又具有独树一帜的吉登斯式风格。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这几部分的划分大体上勾勒出了整本书的框架:第一部分,吉登斯站在先前学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性的“断裂”特征和其三个动力机制;第二部分,集中讨论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是围绕着信任、安全、风险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的讨论;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则是吉登斯自己的关于现代性社会的构想。

关键词:现代性;动力机制;制定性维度;全球性维度《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吉登斯对现代性的解构还是非常透彻的。

本书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遵循着这样的思路:首先,吉登斯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强调了现代社会的“断裂性”。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现代社会与历史产生断裂了呢?由此,又引出了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三大动力机制成为可能,离不开现代社会的“信任”,而“信任”又与“风险”并存。

最后,吉登斯又站在较为宏观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和全球化维度,将前文的分析放入了更大的背景之中。

一、何谓现代性在本书的导言部分,吉登斯就先给出了自己对现代性的定义: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1 在另一本书中,吉登斯给出了类似的描述:“我是在很寬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个术语的。

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

‘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只要我们认识到工业主义并非仅仅是在其制度维度上。

”2; 与利奥塔等颇具特色的“后现代”视角不同,吉登斯认为,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入所谓的后现代性,而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现代性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严重的时期。

现代性后果的疗救策略——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一)

现代性后果的疗救策略——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一)

现代性后果的疗救策略——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一)论文关键词:现代性风险社会社会运动疗救策略论文摘要:吉登斯认为,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

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

而现代性不断扩张的后果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

通过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后现代社会的制度设计以及生活政治的兴起等疗救策略,可以把现代社会的风险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人类建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现实世界。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是当今社会科学界著名的思想家。

吉登斯早期在批判经典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和常人方法学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试图化解社会学界普遍存在的结构与行动的“二元对立”。

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转向对现代性的研究,考察了欧洲社会的进程,对现代性问题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为我们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现代性及其断裂性吉登斯指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在l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在吉登斯看来,尽管早期的经典社会学家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但“到目前为止,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具体原因,在整个社会科学中,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极为肤浅”。

于是“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作为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现代性(其过去的发展和现时的制度形式)又重新出现了。

社会学与现代制度出现之间的关联早已为人们所意识到,但我们直到今天才发现,这些关联不仅比以前所意识到的更为错综复杂,而且,对现代性本质的再思考必须与社会学分析的前提之重新建构并行展开方才有效”。

因此,现代性问题自然就成了社会学话语中的核心议题。

吉登斯指出,断裂性是现代性的首要特征,也就是说,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是非连续性的。

吉登斯认为现代时期的断裂是一种特殊的“断裂”(discontinuities):“我说的断裂,是指现代的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其在形式上异于所有类型的传统秩序。

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

现代性之后果——吉登斯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吉登斯,英国作家、学者。

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

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顾问。

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他的首份教职是1963年在英格兰莱斯特大学授课,后转入剑桥大学,1970年被聘为剑桥皇家学院院士,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吉登斯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1)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2)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3)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4)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5)第三条道路等。

目前主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英国和欧洲的政治发展。

这本书共分成六个部分,主要脉络是什么是现代性,什么促生了现代性,现代性的特征,现代性的后果以及后现代性,后现代性也是吉登斯设想的乌托邦现实主义展开对现代性后果的论述的。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在一些资料中查到现代性的定义是这样的,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呈现代化的趋势,它是一个时间段社会生活状态或组织模式的代称。

在本书中,吉登斯的现代性有四个方面:首先,从时空视角入手,“现代性”有着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

现代性产生的时间是17世纪后封建时期,地理位置在欧洲,现代性最开始是从欧洲产生发展的,后来波及到全世界,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现象。

其次,就其具体表现来说,现代性指的是社会生活,组织模式以及行为制度等,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全球意涵的社会组织模式。

再次,就其实质来说,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大略等同于“工业化的世界。

(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最后,现代性的后果是全球化。

吉登斯、

吉登斯、

现代性与信任——来自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的观点内容摘要:吉登斯的现代性的重要的理论就是关于信任问题的探讨。

吉登斯指出了现代性的动力机制是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监控,而这三个机制与信任是相关联的。

同时稳定的秩序促使人们产生信任,新认识本体性安全的基础。

通过对现代社会信任的研究,可以得出有了信任现代性的可以得到更好的转型,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现代性,信任,动力机制,秩序,本体性安全,社会发展安东尼·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他的主要理论是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其中他的现代性思想以其分析的深刻性、体系的完整性和见解的独到性而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与认可。

一、现代性的社会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17世纪以来在欧洲出现,并再后来的岁月里蔓延到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吉登斯认为,推动现代性不断扩张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三种(李怀、申世飞,2010):1、时空分离。

在现代性的条件下, 通过各种缺场因素的孕育,地点变得捉摸不定,社会活动本身不再是地域性的了,而是受到远距离因素的强烈影响。

随着时间的虚化的发展,空间也逐渐出现了虚化,报纸、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行动脱离了特定的场境,不再受任何这类场景制约而自由伸展,时一空分离加快了现代社会的扩张范围和发展速度。

2、脱域。

所谓“脱域”指的是“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关系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

在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包含两种脱域机制的类型:一个是象征符号,另一个是专家系统。

象征符号包括货币、权力和语言;专家系统通过跨越伸延时空的方式进行脱域。

所有的脱域机制都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

3、反思性监控。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在现代性条件下,反思性具有了新的特性,反思被引人系统的再生产的每一基础之内,致使思想和行动总是处在连续不断地彼此相互反映的过程之中。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条件,它提供了准确区分时间——空
间区域的手段
它使社会行动得以从
地域化情境中“提取
• 时空分离(separation of tim出e来a”n,d 并sp跨ac越e广)阔 的时空距离去重组社
会关系
• 脱域机制的发展(抽离化机制) 关于社会生活的系统性知识的生 (disembedding mec产ha成n为ism其)再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 使其从传统的恒定性束缚中游离 出来
• 其次,就其具体表现来说,现代性指的是社会 生活、组织模式以及行为和制度等,是有史以 来第一个具有全球意涵的社会组织形式。
• 再次,就其实质来说,现代性是现代社会 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它大略等同于“工 业化的世界”。
• 最后,现代性的后果是全球化。现代性卷 入的变革比过往时代的绝大多数变迁特性 都更加意义深远,现代性正在内在地经历 着全球化的过程
脱域机制的类型
• 一是“象征标志”,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将信息 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任何特定情境下处理这 些信息的个人和团体的特殊品质。象征标志可 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语言、权力、货币等;
• 二是“专家系统”,即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 组成的体系,这种专家系统无孔不入,并不局 限于专门的技术知识领域,它会延伸到社会关 系和各种自我的亲密关系上,构成了我们今天 所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主体。
• 韦伯则更多地侧重于官僚制和“理性化” 的范式。(合理资本主义)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 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 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 体系的主轴线。
• 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主义 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济与其他 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系对其他 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和国家对于 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第三章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作为当今著名的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是独树一帜的。

首先,他认为现代性是一种行为制度与模式,是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工业文明的缩略语,并且从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4个维度对现代性内涵进行制度性的阐释。

其次,吉登斯描绘了现代性特征的大致轮廓,即外延性与意向性的交互关联性、断裂性、全球性和双重性。

最后,吉登斯既反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面否定,也反对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固守,走的是“第三条道路”。

一、安东尼・吉登斯其人其说吉登斯简介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1938年1月1 8日出生于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0 1 95 6年进入赫尔大学(Hull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

1959 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64年硕士毕业后,任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66~1969年间,先后访问和任教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969年,受聘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976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1986年,受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1987年,被任命为剑桥大学祉会学会会长。

1996年,他成为BBC莱思讲座主讲人,1997〜2003 年,出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2004年,被授予“终身贵族”称号,现为英国上议院议员。

他先后出版学术著作近40部,其中许多其有世界性的影响,代表作有《资本主与现代社会理论》、《社会的构成》、《民族一国家与暴力》、《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性的后果》等。

他的著作已被译成22种语言,其主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并在我国岀版。

此外,他还是著名的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的创立者之一。

吉登斯是英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现任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院长,是英国新丄党最重要的智囊,曾任英国布莱尔首相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顾问。

吉登斯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思想的反思;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Structuration theory);现代性理论范式的提出和现代性发展的反思;第三条道路等。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

精选版课件ppt
13
对现代性的展望
这些运动所渴望贯彻的道路是: 多层面的民主参与;非军事化;技术的
人道化以及超越短缺经济的经济论理。 而这些道路最后通向的目标则是协调的
全球秩序;战争的渐趋消失;以全球为己 任的现世关怀以及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必 须指出,这里的道路与目标之间是双向解 释的关系,也就是说,发展的设想会反思 性地投射到社会现实之中,各个维度之间 也存在着相互作用。
上个月,奥巴马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
义的联合国安理会大会,史上首次核不扩散和核
裁军大会,并通过了美国提出的“无核武世界”
决议案。
奥巴马当日在白宫发表“获奖感言”表示,他 将视此奖为“行动的呼吁”。
精选版课件ppt
19
主体。
精选版课件ppt
6
脱域机制与再嵌入——抽象体系
抽象体系指: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 在抽象体系的交汇口,连接着非专业人
士与信任关系的当面承诺,通常表现为明 白无误的可信任性与诚实性,并伴随着一 种“习以为常”或镇定自若的态度。 再嵌入指的是这样的过程:通过它,非当 面承诺被当面承诺维系或转变。
吉登斯理论之二—— 现代性理论
精选版课件ppt
1
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 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 现代性制度的多维度分析 对现代性的展望
精选版课件ppt
2
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
现代性是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 十七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 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现代性的时空特征,体现在它是与一个时 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的。
精选版课件ppt
4
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
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 (1)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
• 监控指的是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 为的指导,尽管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控的 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领域。监控可以是直接 的,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是间接的,并且 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 监控虽然指涉于政治领域,但也遍布于社会经 济生活各领域。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监控的不 断密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 权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 世界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
对“现代性”的理解
• 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或“现代世界”。 持这种理解的人往往把“现代性”等同于“现代社会形 式”,然后从制度、结构及存在形态等方面来对它进行具 体描述。 • 将“现代性”理解为贯穿在现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的某种内 在精神或体现、反映这种精神的社会思潮。从这种角度来 加以理解的“现代性”,往往成为“现代主义”或“现代精 神”的同义词。 • 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在时间 和空间上) 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或品质,以及人们对这些 特殊性质或品质所获得的某种体验。
对知识的反思性调整
• 现代性是在人们反思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并 通过这一过程)被建构起来的。“反思性,是对 所有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但是在传统社会和 现代社会中,反思性有着根本的区别。 • 传统社会:反思被限制为重新解释和阐明传统, 以至于在时间领域中,“过去”的方面比“未来” 的方面更重要。 • 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即 社会实践总是受到这些实践本身的新认识的检验 和改造,从而在结构上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特征, 并由此使得知识成为制度组成和转型中的一种建 构要素。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
资本主义
• 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 以对资本的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雇佣劳动 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 体系的主轴线。 • 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主义 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济与其他 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系对其他 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和国家对于 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述评

收稿 日期 :0 5 2—3 2 0 —1 0
作者简介 : 刘谦 ( 7 一)女 , 东台山人 , 人 民大学社会 与人 口学院博士研 究生。 12 , 广 9 中国

1 ・ 9
维普资讯
印刷 和 印刷 材料 的 大批生 产 , 以及 电子 通信 的较 早 开 发 。这些 东 西 所 改 变 的不 仅 仅 是 人们 相 互沟 通 的方 式 , 而且 还有 整个 社会 如 何 组 织 的 问题 。 1 纪 中叶 第 一 种 电子 通 信 形 式 , 9世 即莫 尔 斯 电码 的发 明 , 注入 的是 一种 全 新 的 因素—— 在 莫 尔斯 之前 , 所 一直 都 必 须 有 人 到 某 地去 , 能把 信 息从 方
而且对现实社会积极提供着解决路径 , 从而赋予其理论与学院派风格迥异 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他 关于晚期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 既深入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 由此给人们带来 的困惑与机遇 , 又 反 映 出其 “ 向建 构 ” 双 的理 论 特点 , 我们更 深刻 地理解 现 实社会 的特 征 , 为 领会 社会 学 作为 - 1 9学科
的研究 范畴与 特 点 , 供 了有 益 的启示期现代性 的理论观 点
在吉登斯看来 ,( “现代性 ) 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 的而且在 2 0世纪 日益成为具有世
界历史 性影 响 的行 为制度 与模 式 。 []e4) ”1(l1克理斯 多弗 ・ 尔森 曾在访 谈 中问他 :这 个过 程 ( 皮 “ 现代

个地点传送到另一地点——这就是电子时代 的开始0 []1 ) t2 (7 对于晚期现代性 , t : ' 4 吉登斯在《 现代
性与 自我认同中》 中指出 :高度( 晚期) “ 或 现代性 ( i O le m dri )现代制度发展的当前 时 H [ra ) oe t : t ny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本书都在围绕自我认同问题来做文章,它主要关注的是“自我认同的塑造过程中,外在的全球性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冲击以及个体对这一冲击的吸纳和强化作用”。

那么首先先解释下吉登斯的现代性含义,它是指在欧洲封建社会以后建立起来的并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的出现表现为以下三者:一、时空分离,其使“用历史去创造历史”的观念普遍化,并使现代生活逐步脱离开传统社会生活的束缚;其二为社会生活的疏离化,疏离化机制有两种类型,即“符号标志”与“专家系统”,也可统称为“抽象系统”;其三是彻底的反思性背景,这一反思性指的是依据新的知识信息而对旧的知识体系的修改或抛弃。

●这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分为引论和七章内容。

下面分别简述一下各个部分的内容。

●引论部分阐述了现代性的影响、写作目标、核心内容、写作重点和各章写作的内容。

●第一章高度现代性的轮廓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和五小节相关内容。

作者先从《第二次机会》谈起,谈到现代社会导致的离婚、再婚、继养家庭变化的本质。

在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一下关键词:危机、心理困扰、焦虑、愤怒、绝望、心理崩溃,进而引出“成功离异所面对的任务就是建立‘新的自我感’、‘新的认同感’。

在长时间的婚姻生活中,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与对方密切相关,事实上也与本身相联”。

离婚的人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比如说:住在哪里;生活物品如何分割、存放;如何面对大众的舆论、追问;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独自面对生存压力等等。

这些问题就是自我认同的问题。

开展新的生活,就是形成新的认同感的过程。

不断的拓宽生活的空间,将不断的拓植新的认同领域,从而打破偏见的域限。

因此,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乃至一个人的发展。

“我将如何生活”的问题,必将在相关日常生活的琐事如吃穿行的决策中得到回答,并且必须在自我认同的暂时呈现中得到解释”。

自我认同就是对学习生活的方式、决策的认同。

自我认同和人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思维方式、内容、所处的环境、外表呈现、行动方式都是经过了自我认同的过程。

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

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

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 论文关键词] 现代性风险全球化后现代性[论文摘要] 本文认为,在研究现代性的诸多理论流派中,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述评:现代性的性质与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及全球化、现代性的“风险”、现代性的超越———后现代性。

女东尼·吉l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在现代性力一而.他否定了‘,而现代性社会’的来临.认定当今社会处于一种‘高度现代,h} "AJc "},期现代性叮内状态.并把现代性视为当今社会学研究的个基本问题.他深刻闻述了现代性的本质.追溯了现代性产生的动力机制.并考察了现代性的四个重要的制度性维度.从某种意义讲.吉f斯的现代性理论让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了现代性.在研究现代性的诸多理论流派中‘吉斑斯的现代性理论司谓是独树一帜的。

一、现代性的性质与动力机制与那些从"}}!}h} ".“自山”.理性’来解释现代性的学者小同.作为社会学家吉斑斯主要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看待现代性的.囚此.他总体上把现代性看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J}}代性与自我认同》中他是这样定义现代性的:“已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起来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向的行为制度与模式”.而后.他在一次访谈中.进-步将这个现代性的概念细化。

他是这样回答自己关于现代性的理解这个问题. "}+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明的缩略语。

比较详细的描述涉及:(1)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世界向人类十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二(2)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3)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

’既然吉"r斯把现代性大体看作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那么.这种制度与传统有什么小同呢?现代性与传统区别币」在?毫小夸张地说.这个问题是任币」致力于现代性研究的学者必须回答和而对的问题.吉"r斯的回答是:现代性是一种‘反思性"I内制度.在传统社会中.‘反思’因受到时问地域的限制小得小与社卜_的时空组织融为一体.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山于信息传播手段和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这种反思能够从传统中分离出来.对社会行为与实践进行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建构整个社会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20世纪的民族-国家体 系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除了地 球两极的部分地区以外,他们对所有的空间都行 使着主权并嵌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他们的持久 存在也以后者为基础。通过对主权的维护,他们 不仅获得了权力,而且经济运行机制培育了自身 的民族文化。可见,他们是全球政治秩序重要的 ‚行动者‛。
讲解结束 谢谢大家
+
可以看出,监控虽然指涉于政治领域,但也 可以遍布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它既可以是 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是一个独立的制 度丛结‛。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监控的不断密 集化,一方面,会提高统治精英牢固把握权力 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及整个世界 体系也会昭示出迈向民主的趋势。这在某种程 度上表现出他比韦伯对未来更抱有些许的期望。 + 第四,军事力量。( Military power)吉登斯指 出许多有影响的
+ 再次是言论自由和民主运动。吉登斯承认,在资
本主义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由和平等观念并 没有直接反映社会的现实情况,所以,针对日益 增强的监督和可能的极权主义,民主运动往往和 劳工运动‚耦合‛在一起来争取普遍参与、言论 自由和政治权利。 + 最后是和平运动。放弃暴力、追求和平的理念接 近于宗教的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充溢着暴力和监 控丛结的社会里,和平运动更具有‚朝气‛,它 的重要性因风险世界的到来而弥足珍贵。
+
社会理论流派包括三大经典社会学家都未对军 事力量这一对现代性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引起足够 的重视。 + 吉登斯指出,20世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 性世纪’‛,在《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中,他 非常明确地质疑‚在现代社会中,军事力量的重要 性已相对衰落的假定‛。他认为,在20世纪,‚战 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导致了敌对时期或稍后的 重大变迁, + 它们还蕴酿了具有深远效果的转型,不管是对 经济发达国家的制度,还是世界体系中其他社会类 型的制度,都是如此。‛
在于使人的行为、机器与原材料的投入和产品的产出 协调。在‚工业革命‛的原初时期,工业主义首先出 现了燃煤与蒸汽动力,后来又出现了巨大而沉重的机 器在工厂里忙乱的情景;而现代工业在高科技领域的 驰骋,在这里电是动力源泉。此外,工业主义不仅影 响着工作场所,而且也影响着交通、生态、通讯和家 庭生活等等。 第三,监控系统。( monitoring system)监控指的是 ‚在政治领域中,对被管辖人口的行为的指导,尽管 作为行政权力的基础,监控的重要性决不只限于政治 领域。监控可以是直接的,但更重要的特征是,监控 是间接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信息控制的基础之上的。‛
吉登斯之对现代性的分析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内容框架
一、现代性的内涵 二、现代性的特征及动力机制 三、现代性的宏观分析
只要阅读吉登斯的著作就可以发现,虽说 他对‚现代性‛的分析相当透彻,然而并没有 给‚现代性‛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在比较宽 泛的意义上使用‚现代性‛这一概念的。
+ (二)现代性的全球化及其社会运动
+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的扩张,全球化
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内容。吉登斯认 为,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 不断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地域性的 跨越和时空关联的延展而实现。当现代性 的四种制度维度发展为全球性制度体系时, 产生了全球化的四个维度。
+ 第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The world
在传统社会,人们的活动空间总是受‚在场 (presence)‛支配,即空间和地点总是相一致的。 但在现代社会,地点日益变得捉摸不定,人们的交 往活动往往在‚缺场( absence )‛中完成,时空 的虚空为社会活动中的时空重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抽离化机制(disembedding merchanism)。 在吉登斯看来,抽离化即为将抽去社会关系的现实 情景在不确定的时空距离上重新加以组合的过程, 这是造成现代性时空分离的关键性因素。
这种专家系统无孔不入,并不局限于专门的技术知 识领域,它会延伸到社会关系和各种自我的亲密关 系上,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 主体。 第三,对知识的反思性调整。‚反思性,是对所有 人类活动特征的界定‛,因此,对于行动的持续性 的反思性监控是人们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的基本 特征,同时也构成了行动的一种内在要素,行动的 反思性用来描述人们的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 以及以往经验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 首先是劳工运动。劳工运动是源于资本主义企业
扩张或根植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之中的社会运动, 它最初是争取言论自由和民族权力的斗争工具, 但随后会‚扩演‛成诸多利益集的‚庇护伞‛, 它的内涵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单一的‚资产阶级‛ 的阶级统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样的权利 就有了普遍的意义。
+ 其次是生态运动。劳工运动的普遍性意义能够与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动力机制派生于时间和空 间的分离和它们在形式上的重新组合,在这种 形势下所产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精确的时间 — 空 间,而时空的分离导致了社会体系的抽离 (disembedding),通过旧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不 断输入,产生持续影响的个人和群体行动对社 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调整。 第一,时空分离( 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吉登斯指出,所有社会的个体都有关 于未来、现在和过去的时间感,每一个社会、 每种文化都有其特殊的空间感知。
社会关系从地方性的场景中‘挖出来’(lifting out)并使社会关系在无限的时空地带中‘再联 结’。确切地说,这种‚挖出来‛就是他所说的 ‚抽离化‛。 吉登斯用抽离代替进化,主张抽离化机制有两种 表现形式,一是‚象征标志‛(symbolic tokens), 指相互交流的媒介将信息传递开来,用不着考虑 任何特定情境下处理这些信息的个人和团体的特 殊品质,象征标志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如语言、 权力、货币等;二是‚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即由技术成就和专业队伍组成的体系,
现代性的多维特征相关联,在对传统知识的反思 性的调整中,逐渐地‚清晰化‛了前现代社会对 自然界的态度,力图反对现代工业对传统生活模 式和社会图景的冲击。对自然的热爱、对地球的 关注和崇拜使得生态运动对现代社会的主流制度 和技术产生了质疑,从而使其蒙上了‚反文化‛ 的色彩,包含了以非西方价值观反对源于西方文 化霸权的价值观。
+ 第三,世界军事秩序。由于军事力量不仅内含
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塑造着其未来 发展的空间和轨迹,所以,当国家不再被化约 为单纯的经济关系时,探讨国家之间军事关系 问题就应该成为社会理论中的主要的思考方向, 这样,理论的视阈就必须跨越非常有限的时- 空范围。
+ 第四,全球性劳动分工。劳动分工中的全球性相
在现代性的反思性调整下,没有什么东西是确定无疑 的,也没有什么知识是可以被永久证明的。 由于社会实践总要不断地受到有关实践本身所产生 出来的新认识的考验和改变,所以,对于现代性实践 的反思性调整源于现代性实践的知识。 (一)关于现代性的制度维度分析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就是对 现代社会作出的‚多元制度‛的阐释。他认为,马克 思、涂尔干和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框架的建构 者,但又必须对他们的理论重新加以思考。 第一,资本主义。( capitalism )按他的理解,‚资 本主义指的是一个商品生产的体系,它是以对资本的 私人占有和无产者的被雇佣之间的关系
人类干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 第二、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 场经济; 第三、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 基本上,由于这些特性,现代性同任何从前的 社会秩序类型相比,其活力都大得多。这个社 会——详细地讲是复杂的一系列制度——与任 何从前的文化都不相同,它生活在未来而不是 过去的历史之中。‛
互依赖的扩展,既有助于生产分布在世界范围的 均衡,也减缓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同时,劳 动分工向日常领域的渗透会改变人类和环境之间 的原有的和睦关系,工业主义的传播营造着危害 人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生态变化,也改变着人们的 生存感受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可见,在吉登斯看来,随着现代性的四种制度实
现全球化,人类已经抽离的社会关系会实现再嵌 入(re-embedding),这会让社会深陷于一个高 风险的困局,承受着经济增长崩溃、极权主义、 核冲突和生态破坏等灾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 的社会运动。
为中心,这种关系构成了阶级体系的主轴线。‛ 吉登斯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有以下几个特 征:资本主义企业强烈的竞争与扩张本性;经 济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彼此‚隔离‛或者经济关 系对其他关系的极大的支配性;私有制和国家 对于资本积累的依赖等等。由此可见,吉登斯 是有选择性的继承了马克思的观点。 第二,工业主义。( industrialism)工业主义不 仅指机械化的技术和工厂生产,机械化的运输 和交往方式的发展尤其是其主要特征。[27]工业 主义预先设定了生产的规范化组织,目的
capitalist economy)经济与政治的相对‚独立‛ 会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公司有了广阔范围的全 球性活动,拥有巨大经济权力的跨国公司从能在 世界其他地方获得区域性的发展。所以,即便边 陲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居于不利的地位,但它们的 发展只能根据作为整体现象的世界经济发展动态 地来解释。
+ 第二,现代全球性的民族国家体系。随着世界资
(1)他在《现代性的后果》一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 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2)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他指 出,现代性‚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 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 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 业化的世界’‛。 (3)另外,在与克里斯多弗· 皮尔森的谈话中, 吉登斯又说:‚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 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比较详细地 描述,它涉及: 第一、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实现世界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