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三)《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三)《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对《明天要远足》这一课文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 能准确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理解课文简单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远足活动的意义和相关知识。
二、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导入活动。
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了远足的图片,并与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引发学生对远足活动的好奇心。
然后,我播放了一段远足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觉感受到远足的乐趣。
这一系列的导入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朗读课文,感受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我带领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
我希望通过集体朗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调节语速和语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到朗读中来。
朗读结束后,我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 讲解课文内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讲解课文的内容时,注重以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进行。
我通过描述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思考和想象。
例如,我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明天要远足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参加其中。
通过这一讲解过程,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他们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课文内容。
4.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需要自己制定远足的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课文《明天要远足》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生字词“远足”、“准备”、“背包”等,这些词汇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举例: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拼写生字词,并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运用,如让学生造句:“明天我们要去远足,我准备好了背包。”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以《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为载体,尝试引导一年级的学生们了解远足的乐趣,学习生字词,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远足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期待远足的心情。这说明我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
然而,我也发现,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在讨论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试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感觉时间稍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总结回顾环节的充分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课文意境的感悟:课文中的美好意境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难点突破: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提高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悟。
(3)文化传承与理解:远足这一活动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难点突破: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远足活动的起源和意义,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亲近自然的观念,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名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明天要远足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
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
“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想早点去。
“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吗?”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
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
”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
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
”通过这样的填空和朗读,帮助孩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
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涉及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以凝练的文字、传神的描写、充满艺术张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诗歌,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情境,旨在引导学生产生感悟和体验,从而自然地唤起情感。
这种方法取代了单纯的生硬指导,特别是在说话练习方面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真正使他们汲取到知识。
在字词书写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自己讨论笔顺并进行字词练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教授,我首先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模拟了明天要远足的场景。
我鼓励学生用想象力去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学生们被引导去思考,如果他们是参加远足的孩子,会有什么感觉,会看到什么,会做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情感和联想得以自然流露,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
这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在练习说话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节和角色,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从而促进了互动和合作。
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在字词书写方面,我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方式。
我鼓励学生自己探讨汉字的笔顺,并进行书写练习。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纠正,而不是传授。
这种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有自信地掌握了字词书写的技巧。
总的来说,通过创设情境,拓展练习方式,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我认为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歌,提高了口语表达和字词书写的能力。
然而,我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方面可以改进,包括更多的互动和合作活动,以及更多的反馈机会,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明天要远足
(教学反思参考2)明天要远足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
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
“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想早点去。
“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吗?”
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
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
”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
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
”
通过这样的填空和朗读,帮助孩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
1。
一年级明天要远足反思(四篇)
一年级明天要远足反思本节课我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成功。
开课伊始,谈话导入:秋天到了,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远足。
那么远足前,孩子们会做什么呢?老师通过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入手,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出游前的亲身体会,踊跃发言。
然后老师顺势问“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
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一年级明天要远足反思(二)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
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
“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想早点去。
“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吗?”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
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
”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
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
”通过这样的填空和朗读,帮助孩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明天要远足反思
一年级明天要远足反思
1. 远足目的:回顾一年级明天的远足目的,比如锻炼身体、增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等。
2. 准备工作:回顾自己为远足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比如准备适合的鞋子、衣物、食物等。
3. 远足过程:回顾远足的过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发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与同学之间的互动等。
4. 团队合作:回顾在远足中参与的团队合作活动,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思考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和收获。
5. 反思:思考自己在远足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听从老师的指示、是否和同学和睦相处等。
6. 改进:针对自己在远足中发现的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比如更加遵守规则、学会与同学友善相处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第 1 页共 1 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明天要远足》是一首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的诗歌。
短短三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三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
诗歌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教学重点为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上完课后,教学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先引导学生识字、写字。
目字旁和京字头结合“睡”“亮”例字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目字旁和日字旁的区别,认识京字头。
学生交流多种识记字词的方法。
写字环节指导写字要点,针对学生的不同出错点有针对性地指导。
因此学生的字写得规范认真。
2.朗读指导。
本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诗,表达了小孩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适合读慢一点。
学生自己尝试朗读,组内互读,师重点引导读轻声、语气词“唉”、问句。
如“地方、真的、那么、吗、时候、呢”的轻声词语,结合句子朗读练习;语气词“唉”读出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其心情。
3.理解运用。
这首诗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深入理解文本。
谈话导入:你有你有睡不着的时候吗?因为什么而睡不着呢?从而引出课文《明天要远足》,理解“远足的意思”。
熟读之后,交流“你觉得诗中哪个地方写得特别有趣?”诗中一次次的“翻过来”“翻过去”,展开想象因为兴奋、睡不着在床上滚来滚去的样子,借助动作演示,反复读“翻过来……”“翻过去……”加深体会。
如此富有童趣的诗,不需要老师做任何解释,读着读着,学生就能走进诗里,与诗歌对话,感受远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两篇)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两篇)(一)《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
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用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重点清晰明确,以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朗读,练习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谁)说的那样……,那么(怎么样)……”说话。
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如果明天天气晴朗,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沙澧河边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学生兴奋地回答:高兴、激动。
这一导入,达到了让学生怀着兴奋地心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接着,让学生初读,认读本课生字。
师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
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
在这多次读的基础上,我又领着学生分小节读,这次读,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例如第一小节: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本节写的重点事物及特点。
学生找出了大海和多种颜色,然后提问: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你认为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的回答不出所料——是蓝色的。
在此,我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大海的句子,通过视觉听觉认识到大海是五光十色的。
此时,再让孩子读这一小节,效果明显提高了不少。
再出示《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诗句再次认识大海。
这样,也符合“立于文本之中,高于文本之外”的教学理念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你知道什么是远足吗?如果让你去远足,你最想去哪里?2.激情:同学们,这些地方都是我非常想去的。
看,红红明天就要去最想去的大海边远足了,她今晚睡得怎样呢?3.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2.朗读课文:(1)学生再读课文,读出孩子当时的心情。
(2)指名读文,评价。
A.指导读第一句。
翻过来,唉——睡不着。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孩子因为兴奋睡不着觉。
)读好“唉”字,要读得轻而长。
B.这时孩子在想什么?读一读第二句。
(1)这是一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示例:因为急着要去看看大海,要读出急切的语气。
(3)指名读,评价。
(4)读第二节。
多种形式读。
(5)读最后一节,说说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名读,读出急切的心情。
3.朗读全文。
(1)自己读一读。
(2)在小组内读一读。
(3)展示读。
(4)说说你在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感受。
4.拓展。
(1)引导:孩子一直睡不着,还会想写什么呢?翻过来,唉——睡不着。
_______________(2)小组内按照句式说说。
(3)指名交流。
三、拓展延伸,延情。
1.如果你要去远足,你想去哪?那里是怎样的?2.搜集旅游时的照片讲给同学听,说说你远足的感受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明天要远足翻过来翻过去唉——想什么?→海的颜色云的样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案与反思第【2】篇〗9明天要远足(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认识“睡、那”等 11 个生字和目字旁 1 个偏旁;会写“才、明”等 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第【1】篇〗儿童诗以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深得学生的喜欢,在第一学段的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比重颇大。
《明天要远足》是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1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的儿童诗。
这首诗短短3节,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戴老师牢牢把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11)》中的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通过“春风化雨”式的课堂设计,“释放”式的教学方法,“体悟”而非“应用”的目标指向,带着学生一步步踏入了诗的世界。
1.比较图文,发现语言之妙儿童诗具有巧妙的诗意构思和天真的语言表达,可以针对具体作品的某个语言特点通过比较阅读、结合插图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儿童诗呈现的语言美。
本篇课文3节诗中“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的动作重复,感叹词“唉”的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翻过来又翻过去”的动作和一声“唉”中。
戴老师在初读正音后请3位小朋友合作读诗,一人读一小节,引导发现每小节的语言共同点——重复的动作和“唉”,然后对比“睡不着”和“睡着了”两幅插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就在这样一次次比较中,学生借助插图初步感知到了诗中小女孩睡不着背后快乐期盼的心情,更是直观地发现、感知到了这首儿童诗巧妙的构思和天真的语言:虽没有正面写远足,可一次次“翻”、一声声“唉”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2.多样诵读,吟唱童诗之情儿童诗以想象胜,以情感胜,以语言胜,以哲思胜……因此,我们需要在诗教过程中,放弃从儿童诗中获取“中心思想”的念头,而要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朗读、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知、体察诗所带来的节奏、音韵、情趣、意境等美感。
一年级上册9课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评课稿一等奖
推动学校发展
学校通过鼓励教师进行教 学反思,可促进整体教学 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学校 的长远发展。
对同事和领导的感谢
感谢同事的支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同事们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共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 习环境。
感谢领导的关心与指导
领导们时刻关注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 力保障。
实践性学习环节
本课注重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设计,如模拟远足场景进行对话练习、制作远足计划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性学习任务
本课还设计了拓展性学习任务,如搜集不同国家的远足文化信息、编写远足日记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 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04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内容与方法
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讲解、示 范、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但在实践环节中,由于时 间和场地等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充分。
02 03
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存在差 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 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教学内容丰富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词汇、句型、对话、歌曲等多个方面,涵盖了语言学 习的多个层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效果。
03
教学重点突出
本课重点教学“明天要远足”相关词汇和句型,通过对话、歌曲等形式
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多样化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 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和 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在教授完《明天要远足》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通过谈话导入,创设明天要远足的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们很容易就代入到作者的角色中,体会到那种对远足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变化。
特别是配乐朗读,营造了优美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图文结合法: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和云朵的样子,让学生更好地想象作者所描述的场景。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远足经历和感受,以及想象中的远足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游戏巩固法:“摘苹果”游戏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从“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到“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从期待到急切的心情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培养想象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想象自己的远足经历和未来的远足情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了丰富多彩的远足画面。
二、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理解仍有困难虽然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仍有个别学生在体会作者心情和朗读课文时存在困难。
例如,一些学生在朗读时无法准确地读出作者的期待和急切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采用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们的讨论和发言比较热烈,导致时间有点过长,影响了后面的总结和布置作业环节。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提前预设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全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
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用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重点清晰明确,以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朗读,练习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谁)说的那样……,那么(怎么样)……”说话。
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如果明天天气晴朗,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沙澧河边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学生兴奋地回答:高兴、激动。
这一导入,达到了让学生怀着兴奋地心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接着,让学生初读,认读本课生字。
师范读,给学生以正确的引领。
学生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
在这多次读的基础上,我又领着学生分小节读,这次读,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例如第一小节:先指名读,然后让学生找出本节写的重点事物及特点。
学生找出了大海和多种颜色,然后提问:大海真的有很多种颜色吗?你认为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的回答不出所料——是蓝色的。
在此,我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写大海的句子,通过视觉听觉认识到大海是五光十色的。
此时,再让孩子读这一小节,效果明显提高了不少。
再出示《观沧海》中描写大海的诗句再次认识大海。
这样,也符合“立于文本之中,高于文本之外”的教学理念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七单元)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在教学中十分要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
此外,还应该注意切实重视并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识字教学鼓励学生先自学,教师再以学定教。
写字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田字格位置,说说笔顺,练习书写,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创设了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体验,让感情自然迸发;从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导,特别是练习说话进行了拓展,更让学生对该课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不足之处:针对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调控,学生的组织,使学生真正地把精力用在学习上。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对远足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喜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首先,充分利用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结合现实导入,用背包装着一些旅行常用物品,进而让学生猜想这是去做什么;其次,导入课文,让学生想象大海和白云的样子,碧海蓝天的美景,将这些美好的感受带入诗中,利用分组朗读、小组展示朗读等方法进行朗读。
通过课件观察大海不一样的颜色,观察白云的洁白柔软,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期盼之情。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生字多集中在第一小节,用这种方法学习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识字方法,如,“‘睡觉’的时候要闭眼睛,睡与眼睛相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很多水就是‘海’字”“日+月=明”等。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重点清晰明确,以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朗读,练习用“那里的(什么)……,真的像(谁)说的那样……,那么(怎么样)……”说话。
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我首先引导学生说,如果明天天气晴朗,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沙澧河边游玩,大家的心情如何?学生兴奋地回答:高兴、激动。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2)明天要远足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明天要远足
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
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
“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想早点去。
“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吗?”
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
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
”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
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
”
通过这样的填空和朗读,帮助孩子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做,真真切切的履行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1)明天要远足
(教学反思参考1)明天要远足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儿童诗,本节课我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成功。
开课伊始,谈话导入:秋天到了,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远足。
那么远足前,孩子们会做什么呢?老师通过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入手,然后抛出问题,学生读后很快能联系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到文中作者的心情。
在学生熟读理解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一想,是自己去哪里的时候呢?“学生甲说:”爸爸告诉我去长沙的时候,我晚上睡不着。
“学生乙说:”妈妈告诉我说去漯河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想早点去。
“我继续追问:“将来你打算去哪里?想看看哪里的什么景色?“学生丙说:”我想去长城,看看长城长不长?“学生丁说:”我想去沙漠,想去那里看看,那里的是不是金黄的?“出示诗的第一小节,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海,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你能不能用你刚才的发言,完成这样的填空呢?”一生说:“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吗?”我听出孩子们在用词上,还缺乏行文的优美。
于是我追问道:“大家听一听,比较一下,那个句子优美好听些?1、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黄?2、翻过来,唉--------睡不着,我多想去看看,那地方的沙漠,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么金黄金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第二句好听。
”老师鼓励道:“那我们再来读读我们写的诗句吧。
大家都成了会写诗的小诗人了。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出游前的亲身体会,踊跃发言。
然后老师顺势问“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
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写字方面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笔顺并观察字形,然后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
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
1、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
因为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
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2、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而且通过设置问题——“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感知课文内容——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再通过自己试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划分小节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4、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
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时结束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
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
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