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及教学过程
儿童扭秧歌活动教案设计
儿童扭秧歌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
2. 能够掌握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4. 能够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难点,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1. 扭秧歌音乐。
2. 扭秧歌服装和道具。
3. 教学视频或图片资料。
4.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扭秧歌的起源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扭秧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是农民在丰收季节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
2. 学习扭秧歌的基本动作(1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如扭腰、摆手、踢腿等,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练习。
3. 学习扭秧歌的技巧(1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扭秧歌的技巧,如身体的协调、节奏的把握等,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 扭秧歌表演(20分钟)。
让学生穿上扭秧歌服装和道具,进行扭秧歌表演,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扭秧歌技巧和自信心。
5. 总结(5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扭秧歌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扭秧歌活动教学,学生在学习扭秧歌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表演积极性不够高,需要老师在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方面多下功夫。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扭秧歌活动的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部编五上语文《太阳》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太阳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摄氏度”“繁殖”“蔬菜”等词语。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三)学习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身边某一事物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学习单。
(二)学生准备:搜集一种熟悉的事物的说明性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
(出示太阳图片)说一说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2.现实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太阳的知识,想一想,后羿能不能射下太阳?3.揭示课题。
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太阳》,看看作者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太阳。
(板书课题)(二)学习字词,梳理文脉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1)出示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①重点正音“摄氏度”的“摄”,通过温度计实物,理解“摄氏度”一词的意思。
②比较识记“炭”和“碳”:前者组词“煤炭”“木炭”,是一种事物;后者组词“二氧化碳”,是一种元素。
(2)指导书写,聚焦难点。
“摄”笔画较多,右半部分的“聂”要写紧凑,尤其右下部分的“双”。
“菌”书写时,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里面“禾”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3)交流范写。
(学生在《作业本》中书写两遍)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主完成《作业本》第五题,梳理课文脉络。
(2)汇报交流。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从“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需要太阳”“形成气候的变化”“可以杀菌,带来光明和温暖”三个方面写了太阳的作用。
(相机板书:特点——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作用——与人类关系密切)(三)重点研读,自主学习1.学习“距离地球远”部分。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小英雄(附教学过程和反思)
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小英雄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设计:小英雄一、教学价值本节课程旨在通过小英雄主题教学,让幼儿了解并感受英雄精神,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的情感。
2.智力目标:了解英雄的定义、特点、行为等,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语言目标:通过语言表达,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4.行为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区域教学区域应设置为小英雄主题区域,包括小英雄的服装、工具、画册、图片等。
同时,还应设置小英雄主题区域的角色扮演区、游戏区等。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英雄的故事书、相关动画片等。
2.教具:小英雄服装、小英雄工具、小英雄画册、英雄图片等。
3.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播放器等。
4.教师准备:研究课程内容,准备教学媒体和教具,制定教学计划。
五、教学介绍1.导入:通过播放小英雄动画片或讲述小英雄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英雄的定义和特征。
2.讲解:通过图片、故事和实物,讲解小英雄的行为和特点,并引导幼儿感受英雄的精神。
3.游戏:设置小英雄主题游戏区,进行小英雄拯救世界、小英雄考验等游戏。
4.角色扮演:让幼儿穿上小英雄服装,扮演小英雄救人、保护环境等角色。
5.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程内容。
六、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英雄的精神。
2.提高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协作和交际能力。
七、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情境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感受英雄的精神。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究。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幼儿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小英雄动画片或讲述小英雄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英雄的定义和特征。
2.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故事和实物,讲解小英雄的行为和特点,并引导幼儿感受英雄的精神。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详案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教案详案7篇一、教学设计教案详案篇一:绘本欣赏《小红帽》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发展幼儿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 绘本《小红帽》的欣赏和讲解;- 情感表达:幼儿通过参与故事情境的模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
3. 教学过程:(略去详细步骤)4.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二、教学设计教案详案篇二:手工制作春卷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协调能力。
2. 教学内容:- 春节传统食品介绍;- 手工制作春卷的步骤和材料准备;- 分工合作,完成春卷的制作。
3. 教学过程:(略去详细步骤)4.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三、教学设计教案详案篇三:自然观察游戏《春天的花儿》1. 教学目标:- 观察花朵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2. 教学内容:- 春天花儿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观察花朵生长的游戏规则和步骤。
3. 教学过程:(略去详细步骤)4.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四、教学设计教案详案篇四:音乐表演《小星星》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意识。
2.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小星星》;- 表演动作和节奏训练。
3. 教学过程:(略去详细步骤)4.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幼儿的音乐表演和协调能力;- 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五、教学设计教案详案篇五:数学游戏《数数水果》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数数和计数的能力;- 认识水果名称和数量概念;-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部编五上语文《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1)
古人谈读书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第三则小古文,借助“则”字句的断句特点,读好文中关键句,学习发语词的断句特点。
(二)借助变式朗读、思维导图等形式梳理信息,能理解“有志”“有识”“有恒”的内涵,把握全文大意。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品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课件,曾国藩人物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梳理篇章信息1.依次出示孔子、朱熹读书心语,齐读巩固。
2.引题。
关于读书,每代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这节课,我们走进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国藩,读读他的读书之道。
(二)教材衔接,梳理停顿规律1.自由朗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教材衔接,回顾停顿规律。
有一些停顿需要我们随着文章理解的深入,慢慢把它读好,有一些则是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慢慢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
请你们来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知晓的停顿规律。
(逐条呈现以下句子,回顾、梳理)3.迁移应用,读好本课三个“则”字句: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找一找,指名读)4.拓展新知,学习句首语气词“盖”的停顿。
(“盖”字描红,教师范读,学生跟读)5.落实关键停顿,读通课文。
(指名读、齐读)(三)宏观看篇,梳理内容信息1.提取关键信息。
(1)找观点。
关于读书,曾国藩提出了什么观点?找找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此三者缺一不可)(2)提炼关键词。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缺一不可)2.变式朗读,分类梳理,厘清信息。
(出示梳理句)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第三要有恒——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四)微观看句,理解内容信息1.同桌对学,朗读交流。
(课件出示)识”“有恒”的内涵。
(1)预设一: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①志:志向、目标。
②下流: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本注释知晓“下等、劣等”,并根据本文的谈论对象,理解“下等”具体指在读书这件事上落于人后。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模板7篇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模板7篇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模板篇1【活动目标】1.按游戏规则藏宝,可以合作完成。
2.体验盲人平时生活的不方便,同伴间互帮互助。
3.参与游艺活动,感受集体带来的乐趣。
4.积极参与群体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
5.用小手电帮助寻宝,体验神秘礼物带来的乐趣,注意自我保护。
6.分享美食、分享心情,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
7.尝试独立洗漱,相互学习生活经验。
8.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分类归置好。
9.尝试独立入睡。
【活动准备】1.幼儿准备礼物,绘制心愿卡。
2.眼罩、手电筒、自带零食适量。
3.游艺活动准备:老师扮演白雪公主、王子(服饰等全部用环保材料制作);可以调控的电子蜡烛若干;各班准备拉歌歌曲、音乐伴奏带。
4.生活活动准备:幼儿自备洗漱用品。
【活动流程】1.户外寻宝。
户外藏宝寻宝,带上礼物,到户外自行藏宝,待天黑后借助手电筒“寻宝”。
2.联欢晚会:点亮童心。
(1)寻找光明之源,戴上眼罩,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从自己的活动室,摸索走到操场。
(2)点亮童话世界,老师扮演的白雪公主、王子等出场,幼儿揭眼罩,感受烛光晚会的惊奇。
(3)动画歌曲大家唱,幼儿挑选大家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欢唱童年的经典。
(4)感恩之情大家诉,选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伙伴等的歌曲,唱出心中的爱。
(5)动感节奏大家跳,全体师生一起搭肩,组成长龙,跳起欢快的兔子舞,表达心中的喜悦。
3.快乐分享。
分享寻找到的礼物,以及美食。
4.盥洗、睡觉。
睡前盥洗,幼儿分组刷牙、洗脸、洗脚,并将自己的物品分类整齐摆放。
睡觉,睡前及时小便,听睡前故事,独立入睡。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模板篇2【设计意图】橡胶圈是周边橡胶厂废弃的一种材料,它不但取材方便,而且有圆润、可塑性强的特点,可纳为幼儿的体育器械。
晨练时,幼儿很喜欢用橡胶圈来进行各种运动,如滚圈、跳圈、套圈、转圈、行进跳圈……这些活动虽然有单独玩、集体玩,但创新和难度不够,是否能利用橡胶圈的特点来创新玩法,让幼儿在挑战一定难度的游戏情景中,来发展动作技能,让体育教学活动变得好玩更有意义呢?基于这点考虑,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及流程图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学号2011090326姓名:雷羽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初一章节:Unit One what’s your hobby一:学习目标与任务介绍自己,对各自爱好等进行交流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虽之前学过一些基本的英语单词,但句型结构不熟悉,要流利的进行对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背景初中一年级学生对于使用英语进行对话还是很感兴趣的,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各自爱好。
(三)知识基础本课很多单词学生在小学就学过,句型也是较为简单,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四)能力基础虽然学过,但由于小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很多学生都不会熟练使用这些句子。
(五)学习风格分析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对于刚接触的英语兴趣较浓。
2在老师鼓励下大胆说就能够熟练掌握了(六)情感态度学生兴趣浓,好奇心强,通过本课学习能够礼貌的与人交流。
三: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懂得如何询问他人爱好2怎样回答他人关于爱好方面的问题(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举止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四: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学内容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语,实用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
介绍自己是生活中所必须的,掌握得体的礼貌用语,有助于学生与他人顺利交往,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本课语法内容较少,简单易懂,学生较为容易理解。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What’s your hobby?I love / enjoy singing / swimming / traveling…Do you like singing English songs?Yes, they’re my favorite.I’m crazy about singing Chinese songs)等基本句型(2)教学难点动名词的运用及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以及熟练使用这些句型。
AutoCAD教案(含教学整体设计及教学过程)
AutoCAD教案(含教学整体设计及教学过程)第一章:AutoCAD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AutoCAD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1.2 教学内容AutoCAD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AutoCAD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AutoCAD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1.3 教学过程介绍AutoCAD的概念和功能。
演示AutoCAD的基本操作和界面布局。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AutoCAD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绘图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AutoCAD的绘图基础,包括坐标系、图层、线型和颜色。
2.2 教学内容AutoCAD的坐标系和坐标输入方式。
图层的创建、删除和管理。
线型和颜色的设置和使用。
2.3 教学过程讲解AutoCAD的坐标系和坐标输入方式。
演示图层的创建、删除和管理。
演示线型和颜色的设置和使用。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绘图基础。
第三章:基本绘图命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包括直线、圆、矩形等。
3.2 教学内容直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绘图命令的输入方式和相关参数设置。
3.3 教学过程讲解直线、圆、矩形等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
演示绘图命令的输入方式和相关参数设置。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基本绘图命令。
第四章:基本编辑命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AutoCAD的基本编辑命令,包括移动、复制、旋转等。
4.2 教学内容移动、复制、旋转等基本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
编辑命令的快捷键和相关参数设置。
4.3 教学过程讲解移动、复制、旋转等基本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
演示编辑命令的快捷键和相关参数设置。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编辑命令。
第五章:尺寸标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AutoCAD的尺寸标注命令,包括线性标注、角度标注等。
5.2 教学内容线性标注、角度标注等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方法。
标注样式和标注间距的设置。
5.3 教学过程讲解线性标注、角度标注等尺寸标注命令的使用方法。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大家排好队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家排好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和好处,学会正确排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排队的重要性和好处。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排队的情景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出示情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排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排队的重要性和好处。
2.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排队的意义和正确排队的方法,如按照顺序、保持安静等。
引导学生思考排队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上学、购物等场景。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排队或不排队的场景,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排队的重要性。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排队实践,如排队喝水、排队放学等。
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排队的好处,培养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认为排队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排队,养成良好习惯。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排队的情况,写一篇关于排队的小作文。
7.板书设计:大家排好队排队的好处正确排队的方法排队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排队重要性和正确排队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养成排队等候的好习惯。
3. 过程与方法:评估学生在讨论、实践等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警察或社区工作人员来校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场所,如火车站、医院等,观察并实践排队等候。
3. 开展“排队小明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交流速读的方法。
2.根据提供的句子,能写出主要意思;用通顺的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根据提供的句子,能写出主要意思。
2.用通顺的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灵活运用名言警句。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少年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课文,这些课文篇幅都较长,我们在阅读时得有速度,那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掌握了哪些速读的好办法呢?2.学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你读了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结:我们速读课文时,要注意力集中,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字一字地读,也更不要回读。
我们还可以跳过不理解的字词。
如果能带着问题,抓住关键词句,速度会更快,内容把握会更准确。
【设计意图】做到有一定的速度读书,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思维。
通过之前课堂上四篇课文的训练,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时就要把初步感知的零散信息归结起来。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1.根据例句读懂题目要求。
(指名交流)2.出示例句: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
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1)指名读例句。
(2)从例句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结:括号内的句子是对括号外句子的意思的简要概括。
3.小组合作,根据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4. 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预设:第二句:手电筒的光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
第三句:地道数量多,式样多,范围广。
总结: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长征》的教案设计及教学设想
《长征》的教案设计及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征》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长征的主要历程和重要事件;(3)分析长征中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顽强意志;(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长征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联和差异;(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和敬仰;(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长征》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意义;2. 长征的起因: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3. 长征的历程:概述长征的路线和重要事件;4. 长征的结束:介绍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5. 长征精神:剖析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顽强意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征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2)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顽强意志的解读;(2)长征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联和差异的分析。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长征》;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征》的基本背景和创作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征的起因、历程、结束和长征精神;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详细讲解长征的起因、历程、结束和长征精神;4. 案例分析:选取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征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关联和差异;6. 总结提升: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和长征精神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音乐《森林中的铁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森林中的铁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型,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2.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森林的视频,并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森林。
教师继续提问:在森林中有哪些声音呢?学生回答:鸟叫声、风声、流水声等。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森林中的铁匠》,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歌曲中描绘的森林中的铁匠是什么样子的吧。
2. 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描绘了什么场景?
(2)再次聆听歌曲,学生跟随音乐用身体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
(3)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
(4)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比赛,教师进行评价。
3.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进行表演。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神秘的礼盒教案设计
神秘的礼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神秘的籍贮何物。
2.能猜测并表达图片中礼盒里装的是什么。
3.能在图片中寻找线索来猜测礼盒的内容。
4.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准备多幅神秘礼盒的图片。
2.教具:神秘礼盒模型、白纸、粉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老师出示一个神秘礼盒模型,让学生猜测里面是什么。
2.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要如何才能猜出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Step 2 培养观察力(10分钟)1.老师出示第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关闭图片。
2.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讨论:-有什么线索可以告诉我们礼盒里装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放在这样的礼盒里?-可以从图片中看到哪些线索?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礼盒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Step 3 猜测和表达(25分钟)1.老师出示第二幅图片,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线索猜测礼盒的内容,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2.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猜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纠正错误的表达。
3.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猜测和表达,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鼓励。
Step 4 阅读故事(20分钟)1.老师出示一篇关于神秘礼盒的故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来读故事。
2.学生们仔细阅读故事,讨论故事中的礼盒是如何揭开神秘面纱的。
3.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分享与讨论过程和结论。
Step 5 创作自己的神秘礼盒故事(20分钟)1.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则关于神秘礼盒的故事。
2.学生可以画画或写故事,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3.学生之间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互相欣赏与评价。
四、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猜测图片中的礼盒,并通过阅读故事、创作故事等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指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晋级精品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名称:《XX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
- 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惑和难点。
2.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
- 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新课题。
2. 讲授新课- 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 结合案例,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反馈-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教学方法:探讨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改进教学策略。
《敬畏自然》小学教学教案设计
《敬畏自然》小学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敬畏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敬畏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学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
2. 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环节二:探究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环节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体验生活等。
2. 学生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环节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思考与表达、实践与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结果以等级或评语形式给出,注重鼓励和激励学生。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1. 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
2.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探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第七章:探索生态平衡1. 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
2. 探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八章:感受自然之美1. 学习自然美的种类和特点。
2. 探讨自然美对人类的重要性。
3. 培养欣赏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7篇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7篇一、英语课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关于介绍自己的基本句型和表达方式。
2. 能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家庭、爱好等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学生举手卡片。
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导入 (5分钟)1. 向学生打招呼并简单介绍自己。
2. 利用图片或日常用语,引入本节课重点内容。
Step 2: 新知呈现 (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基本句型和表达方式,解释其中的关键词汇。
2. 朗读示范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意思并模仿跟读。
Step 3: 对话练习 (15分钟)1. 分组进行对话练习,每个小组由两名学生组成。
2.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一人扮演自己,一人扮演陌生人。
3. 学生依次使用新学到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可适当引导。
Step 4: 情境模拟 (15分钟)1. 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每个小组由三名学生组成。
2. 情境为学生假装是新转校生,在新班级里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3. 学生可以凭借之前练习的对话内容,也可以适当增加其他信息。
Step 5: 集体展示 (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介绍稿。
2.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 以展示为契机,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Step 6: 小结与反馈 (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二、数学课教学过程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理解和运用多项式的概念。
2. 掌握多项式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多项式运算。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3. 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设计:Step 1: 导入 (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多项式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与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与步骤(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认出、了解、理解、描述、会运用,会写,会算,能证明……(概念、性质、含义、定理、公式等)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体验、探索 (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过程,提高、培养(观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感、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来讨论思想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等)教师活动: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或展示***、创设****等),引出课本主题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与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1.****;2. ***;等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二、探究新知环节一:动手操作,锻炼能力教师活动:针对课本排版的第一个知识点,阐述活动和提出问题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作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等环节二:团队合作,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分析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
环节三:****三、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三:教学目标 要求、教学内主容要特的点教和学学方生法学:习讲特点。
我们教授出授来法的、学讨生论不法能、只问会答机械地识记、了解 所学知识,应法能等达。到理解、领会直至应用的层次。
教学方法首选启发呈现法、实践法和发现法等,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给学生应用知识的 机会,使之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行为目标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
第二是统一性;
第三是预定性。
目标制定 案例分析
1、思考:
长方体认识的 教学目标?
2、某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案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
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思考:存在的问题?
3、存在的问题 (1)主体错位;(2)目标单一;(3)重视终结目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的特征,并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 是长方形。
2 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学习活动,逐步形成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在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评议议。 修改后的目标比之前的好吗?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该如 何断定?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上当)
听到这里,苏格拉底说:好吧,那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 间的问题。倘若(顺水推舟)一个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 失了进攻的勇气,如果他欺骗士兵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 舞士气,取得了最后胜利,这种行为应怎样理解?(引诱) 答:也应算是正义的。 苏格拉底又接着说:如果一个孩子有病,却不肯服药,父亲 骗他说药很好吃,结果治好了他的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 行呢? (引诱) 答:应属于正义一行。 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枪, 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引诱)
五、教案的创新设计
1、体现课堂教学的双重职能 2、突出“目标教学” 3、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4、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原理的应用
5、课堂教学集体动力学的作用 6、注重各种教法的综合和灵活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包含的内容
(复习旧课)
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
传授新课的详细提纲 巩固新课
布置课外作业
标,忽视过程目标;(4)目标片面。以知识为核心, 忽视了更重要的目标,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 交往等;(5)制定目标的技术水平欠缺,不能准确 的表述课堂教学目标;(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两 个概念互相混淆。
4、问题的成因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和 内部原因。其中教师对目标概念理解的偏差、制定目 标技术的欠缺、不能比较完整了解制定目标的要点等 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
测试
二、教学过程中的教【(1注)学愤释:技】苦能思冥想而仍然
教学方法使用技能 领会不了的样子。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用于教不(2学能)悱中明:确的音说任f出ě何i,来一想的个说样环又节) 1、孔子的五段教学法 子。
目的:制造悬念、深挖陷阱(3、)隅采:用音模yǔ棱,两角可落似。是而非 的问题等。通过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了解学生的的 资质、德行、性格、才能、志趣等方面的差异。
制定教学目标的技术
心理描述:了解……理解……等。起把握教与学 总方向的作用。(适合情感、能力、智力等)
行为描述:外化的行为的样例。具有可操作性、 方便评价优点。
行为描述可以采用ABCD技术表达。
A、目标主体。(常常会省略) 是学生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
提倡:能写出……能设计…… ,能解释…… 对……作出评价,……根据……对……进行分析
给出正确答案。
制定教学目标的层次
1、知识目标 (1)了解(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 义,从具体中辨认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明确与有关对 象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 中。 (4)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有 关方法完成任务。
通常采用的方法——层级任务分析法
层级任务分析通常采用逆推法,即从终点目标出 发,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 要达到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 一直追问到起点能力;然后将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
之间需预先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逐级排列起来。
任务分析的作用
下面四个问题是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教什么”(教学的具体内容)
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设备的分析
教学手段 着重说明本节课必须使用这种教学手段的必要性
与可行性,说明其他教学手段在这节课上的不足点。
技术设备的分析 着重说明学校的设备条件,与使用该项设备的必
要性与可行性。不使用该设备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使用后的预期效果如何。
教学方式 着重说明你所选取的这种教学方式的必要性与可
个别教学三种形态。 (二)师生空间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课堂组织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洛夫的五个环节课堂结构即:组织上课,检查
教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习在多大程度上是教学的作用? 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学生学到多少来评
价? 知识是教的还是学的?
是否由此预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 教不好的老师?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影响因素
学生
能力 动机
学习类型
客观知识 和理论
教师
能力 动机
学习
应用和 解决问题
课程
大家好
讲师培训
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中的感悟!
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两个男孩和一只名为瑞德的狗一起走在路 上。一个男孩说:“我教瑞德说话了。”另一个 男孩惊呼:“哦,真棒!”可是,他想了想,又 说:“可我没听见它说话呀?”第一个男孩答道: “我并没说它已经学会了说话啊!我只是说我已 经教过它说话了。”
B、学习标准或行为。 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
来描述。 推荐: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参与、 评价、模仿、讨论、交流、认同等 ……能提出……, …… 能表现出……, …… 能分析 比较…… 可以: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笼统)
C、学习行为的条件 在……中,在实际操作中, 在交流研探过程中……,用所给的条件探究…… 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 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
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
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评议议:此目标设计有问题吗?怎样修改?
依据《标准》:“辨认长方形,通过观察、操作,能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反思
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分析
确定教学的起点(学生情况分析)
课时预期学习目标,要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来实 现,但是要落实,必须考虑到:
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即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 力状况;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 习的行为等以及与所学内容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如何 衔接。
目的是选取和确定与达成预期目标有关而又为学生 所未能认识的教学内容。并选取和确定与达成目标有 关的重点与难点内容。
技能:有人认为三个层次:会;比较熟练;熟练
2、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体验、感受、交流、解决问题、参与 、经历、
发现、探索、感知、交换意见 3、情感目标(情感态度)
体会、欣赏、感受、养成、树立、具有、 愿意……、乐于……、能坚持……、形成 、确 立
练习评价
长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四条
其中最著名的一段经典对话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 的问题。苏格拉底与青年欧谛德漠有关正义的“产婆术” 式的教学对话,其教学情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不 乏启迪。欧谛德漠想当一名政治家。为使欧谛德漠能正确 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苏格拉底与他进行了如下问答: 问:虚伪应当归于哪一行?(有用的陷阱) 答: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一行。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陷阱,强化) 答:应归于非正义一行。(心里安慰) 这时苏格拉底诘问道:如果(衔接转弯)一个将军惩罚那 些极大地损害了自家利益的敌人,并对其采取了奴役的手 段,这能说是非正义吗?(更深的陷阱) 答:不能。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 能之貌也。”——朱熹
2、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苏格拉 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此方法的依据是:感 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 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 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 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 理,而是要做一名“知识的产婆”,把存在于学生内 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目标 组织
交流 技能
学习活动能力影响着学习的质和量
培训内容
1 教案设计 2 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技能
教案的设计
一、教案的格式
1、叙述式 2、表格式
分类
详案 简案
3、教案的形成过程
编写教案
课题名称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型 教学方法 教具、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教 学生学 提活环 纲动节
板书计划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问答法:五段教学方法。 第一段:愤,即预备也。 第二段:启,授与也。 第三段:悱,联合也。 第四段:发,即结合也。 第五段:三隅反,即应用也。
古注曰: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举一隅而示 之,不以三隅反则吾不复。夫先愤后启,自分二段; 先悱后发,亦分二段。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吾不复, 是又别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