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浙教版科学九下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
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
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
⑤动植物种类繁多
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⑤
D.①⑤⑥
2.(中考·云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
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
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B )
A.罗平油菜田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11.(中考·上海)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D.减少捕食者的数目
【点拨】由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不清楚,容易判 断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就越复杂, 生物彼此间的联系也就越紧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
13.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 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 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 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 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
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C ) A.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C.香格里拉依拉草原
D.大理洱海
3.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牧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 来。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 加网罩的牧草生长良好。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B ) A.网罩影响了牧草的光合作用 B.破坏了牧草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C.降低了牧草抵抗害虫的能力 D.造成了牧草周围环境的污染
新浙教版九年科学下册第2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课时(习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习题一、选择题1. 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2.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3.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外力的影响都是可以恢复的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C.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被破坏D.正常生态系统中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6. 下列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A.台风B.酸雨C.对森林的过量采伐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7. 21世纪初在世界各地接连不断发生重大灾难,如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中国云南泥石流等等。
巨大灾难不仅使人类财产蒙受损失,而且让灾难发生区域的生态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
这些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属于( )A.自然因素B.人为因素C.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D.生物因素8.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的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
关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B.地震属于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C.地震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会造成破坏D.动物能自由运动,地震不会对动物的生活造成影响9.千岛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时也接纳环湖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但其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平衡,这主要是由于( )A.该生态系统范围大B.该生态系统中有抗农药化学的生物C.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该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10. 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A.施用农家肥B.作物秸秆还田C.长期使用化肥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11. 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A.此图反应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C.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B.寿光蔬菜博览会基地蔬菜品种繁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十分强C.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等不良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森林生态系统中食虫鸟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3. 在一个生态保护区中,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图。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专题练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下列因素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的是()A.植树造林 B.火山爆发C.环境污染 D.滥垦草原2.为保护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生物治虫 B.退田还湖C.禁止乱捕滥杀 D.围湖造田3.泥石流是一种特别强大的山洪,可以摧毁厂矿、房屋,淹没农田,破坏环境等。
下列人类活动中,易引起泥石流的是()A.大量施用化肥 B.大量毁林开荒C.大量排放工业废气 D.植树造林4.合理利用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A.禁捕三年 B.捕捞彻底C.适量捕捞 D.饲养单一品种5.在6000年前,黄土高原上森林的覆盖率高达69%,绿色曾是这里的主色调,但如今,自然植被遭受破坏,森林的覆盖率下降到6%,黄土高原变成了危害黄河流域的黄土地,黄土高原发生这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台风袭击 B.过度开发C.常年干旱 D.暴雨冲刷6.我国长白山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A.珍稀的野生生物资源 B.旅游资源C.冰川遗迹和褶皱断层 D.自然风景和特殊建筑7.我国有广阔的草原,利用和保护草原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是()A.确定载畜量,适当地超载放牧B.根据草场生产力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C.根据现有载畜量每年按比例递增D.根据现有载畜量每年按比例扩大草场8.广州南沙区拥有200 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B.南沙湿地遭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保持不变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种类会长时间保持不变D.湿地生态系统易受污染,说明自动调节能力较弱9.影响或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和。
如2004年12月发生在东南亚的空前大海啸,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这属于因素的作用;而伊拉克战争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则属于__ __因素的作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练习: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2.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D)A. 区域大小B.生物数量多少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D.成分的复杂性和生物种类的多少第3题图3.如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D)A. 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某小组的同学观察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是(C)第4题图①因为标杠不平衡,所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②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草→鼠→蛇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④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就会破坏生态平衡A. ①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D)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相互依存的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6.在下列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都属于人为因素的是(D)A. 地震、火山爆发B.台风、水灾C.泥石流、草原过度放牧D.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捞海洋鱼类第7题图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D)A.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8.嘉兴中考作为鱼米之乡的嘉兴,农田是常见的一种半人工生态系统。
最新精选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浙教版习题精选四十

【解析】:
2018年5月15日,四位志愿者从“月宫一号”走出,标志着“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月宮一号”与外界密闭隔绝,志愿者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可在系统内循环再生,其中词养的黄粉虫以蔬菜老叶等为食,并能为人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与前一次实验相比,新增加了一个植物舱,植物种类增加到30多种。请回答:
【答案】:
【解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体现了动物具有( )
A、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促进物质循环的作用
C、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
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的作用
【答案】:
【解析】:
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答案】:
【解析】:
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
请你从分子的角度简要解释瓶内液态水体积保持不变的原因。______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1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______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
【解析】:
分布在我国的下列各种植被类型中,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落叶阔叶林
【答案】:
【解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D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训练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训练 (共10题;共25分)1. (2分)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池塘里的蠕虫⑩鲜艳的大丽花A . ①②③④B . ⑤⑥⑦⑧⑨⑩C . ②⑥⑨D . ③④⑦⑨2. (2分)下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 会导致温室效应B . 能维持碳氧平衡C . 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D . 能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4. (2分)(2012•衢州)如图为某校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示意图,图中的乙属于()A . 生产者B . 消费者C . 分解者D . 无机环境5. (2分)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 罗平油菜田B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C . 香格里拉依拉草原D . 大理洱海6. (2分)河流生态系统如果遭到破坏,将会()A . 影响其他的生态系统B . 不会产生任何影响C . 人类可以轻易地恢复它D . 其他生物可以迁到别处,不受影响7. (2分)稻田里,农民拔除野草;鱼塘中,人们不断地清除食鱼的“黑鱼”。
人们这样做是为了()A . 保持生态稳定B .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 . 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D . 调节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8. (2分)动物作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A .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 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D . 以上三项都正确9. (4分)人类的生产活动可打破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建立更________ 、更________ 、________ 更________ 的生态系统。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科学九年级下册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同步测试

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1.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法错误..的是(D)A.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对稳定平衡B.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相对稳定平衡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外来物种不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千岛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时也接纳环湖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但其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平衡,这主要是由于(C)A.该生态系统范围大B.该生态系统中有抗农药化肥的生物C.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该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3.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B)A.分解者大量减少B.生产者大量减少C.动物大量减少D.食物网复杂4.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C)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5.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B)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D)A. 一片农田B. 一条小河C. 温带草原D. 热带雨林7.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请回答问题:生物种类体内食物成分小鱼蜻蜓的幼虫小球藻—蜻蜓的幼虫水蚤水蚤小球藻(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小球藻。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4)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8题)8.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数量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乙、丙构成一条食物链,则可以表示为乙→甲→丙。
(2)从三种生物的数量看,生产者是乙。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后练习.docx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后练习1 .某池塘中,早期茨类大量繁殖,食茨浮游动物一一水蚤大垃繁殖,使藻类减少,源类的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员死亡,水质的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早期, 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蚤增加,水蚤增加,又使藻类减少,这属F 负反馈调节。
后期污水引起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全了污染,不存在抑制关系, 仅具有促进作用,为正反馈调节。
2 .下列选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员随之增多【答案】C【解析】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用牛.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3 .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卜列说法错误的是()°时H生态系统抵反力与帙Sl力微定关系示意图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牛.态系统具有自我谢节能力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用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S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稔定性越高D. Sa所代表的面枳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恢史力检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四成的面积Sa越小,C错误。
4.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粒,据图分析正确的是()Λ.瓶中的浮萍和金鱼藻(生产拧)的数量越多,该生态瓶越稳定B.生态瓶中的生物种类太少,其群落无水平结构C,虽然生态瓶可实现物质循环,但需要能量的输入D.生态瓶中只有生产老•和消费人无分解者【答案】C【解析】根据“设计并制作生态缸”的基本原理可知,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因此,生产者的数Si并非越多越稳定,A项错误: 虽然生态触很小,似其群落仍具有垂食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态瓶具有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包括分解并(存在于泥沙中),D项错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习题)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习题一、选择题1. 在一定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 )A.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能吸水、蓄水和散失水分C.有微生物不断分解有机物D.能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2.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3.如果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③营养结构越复杂④营养结构越简单⑤生态平衡越容易被破坏⑥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4.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外力的影响都是可以恢复的B.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越强C.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越容易被破坏D.正常生态系统中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6. 下列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属于自然因素的是( )A.台风B.酸雨C.对森林的过量采伐D.对草原的过度放牧7. 21世纪初在世界各地接连不断发生重大灾难,如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中国云南泥石流等等。
巨大灾难不仅使人类财产蒙受损失,而且让灾难发生区域的生态系统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
这些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属于( )A.自然因素B.人为因素C.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D.生物因素8.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的九寨沟县发生了7.0级地震,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
关于地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震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B.地震属于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因素C.地震对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会造成破坏D.动物能自由运动,地震不会对动物的生活造成影响9.千岛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有时也接纳环湖农田的农药和化肥,但其生态系统仍能维持平衡,这主要是由于( )A.该生态系统范围大B.该生态系统中有抗农药化学的生物C.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D.该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10. 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A.施用农家肥B.作物秸秆还田C.长期使用化肥D.保护农田中的青蛙11. 对如图解释错误的是( )A.此图反应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B.正常情况下,草原植被数量应多于鼠类C.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不变的状态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B.寿光蔬菜博览会基地蔬菜品种繁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十分强C.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等不良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森林生态系统中食虫鸟数量会随着害虫数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13. 在一个生态保护区中,一段时间内,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如图。
初中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2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练习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开展到一定阶段,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保持________。
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那么生态系统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________;反之就越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那么成分越复杂,所以如果平衡受到破坏后,________。
三、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的。
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________。
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________(如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人为因素可以________或________自然因素。
A组根底训练1.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2.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A.生态因素的好坏B.生态系统的大小C.营养构造的复杂程度D.动物数量多少3.(江西中考)以下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第4题图4.(岳阳中考模拟)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5.(柳州中考模拟)假设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那么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第5题图A.甲生态系统B.乙生态系统C.甲、乙两生态系统受影响程度一样D.无法判断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第6题图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第7题图7.(泉州中考)青青草原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数量比例图如图,假设丙被人类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内乙的数量变化曲线是()8.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1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练习11、生态系统进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成分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生物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限度,假如超过了它的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5、妨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特别多,要紧包括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6、妨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自然因素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
7、自然因素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同时常会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但频率不高,分布有局限性和特定性。
8、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证国家经济进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差不多前提。
要紧措施有:〔1〕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筑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2〕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9、妨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的人为因素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包括: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对某些动物的过度围猎、对山地海涂的过度开发等,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生活垃圾、汽车排放尾气而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成为妨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人为因素。
10、人为因素对生态平衡的妨碍要紧有:〔1〕破坏植被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
〔2〕食物链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
〔3〕污染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11、生态因素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为因素可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
12、自然保护指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使生物圈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进展。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保持________。
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则生态系统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________;反之就越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则成分越复杂,所以如果平衡受到破坏后,________。
三、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的。
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________。
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________(如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
人为因素可以________或________自然因素。
A组基础训练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A.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变B.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数量上相等D.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2.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A.生态因素的好坏B.生态系统的大小C.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动物数量的多少3.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若有丰富的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C.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第4题图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④是消费者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5.若人类对两食物网中的鼠大量捕杀,则受到影响最严重的生态系统是()第5题图A.甲生态系统B.乙生态系统C.甲、乙两生态系统受影响程度相同D.无法判断第6题图6.如图所示,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此时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的数量变化是()A.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D.丙和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第7题图7.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机物最终来自太阳,能量最终来自草B.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C.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逐级递减D.不法商贩大量捕捉青蛙,导致鹰的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8.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____________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讲练课堂2.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讲义)(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点分析】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种群和个体可迁入迁出,物质和能量不断从无机环境和生物体内传递和转移,因此,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维持环境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能力。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高有低。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稳定性也就越低。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为干预或自然因素的变化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破坏。
二.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水旱灾害、雷电、火灾、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因素。
2.自然因素的影响: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毁灭。
但这些自然因素引起环境变化的频率不高,而且在地理分布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定性。
3.减少自然因素方法: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植树造林、筑坝修堤、建水库、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等。
科学家们还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预报,尽力使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预和调控越来越强烈。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2.人类破坏生态系统:水、大气和土壤遭到污染,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动植物资源枯竭,外来物种的不合理引人,农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等。
这些现象必然会破坏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影响人类的健康,从而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二章 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因为每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生态平衡永远不会发生变化B .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简单还是复杂,被破坏后,不能恢复C .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维护生态平衡的过程中,都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D . 只有生态系统内部成分发生改变才会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2. (2分)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⑤动植物种类繁多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A . ①②③B . ②④⑥C . ⑤D . ①⑤⑥3. (2分) (2017·浙江竞赛) 从1981年到1998年,我省城区绿化覆盖率从6%提高到27.2%。
以下说法中最确切的是()A . 绿化覆盖率的提高,说明浙江的人口在减少B . 绿化覆盖率提高了,建筑物必然减少,因而是不经济的C . 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区的生态环境D . 提高绿化覆盖率,主要是为了防止城市受到酸雨污染4. (2分)下列哪种措施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 减少使用农药,控制环境污染B . 封山育林,禁止随意打猎C . 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D . 大量植树,增加绿地面积5. (2分)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是()A . 生态因素的好坏B . 生态系统的大小C .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 . 动物数量多少6. (2分)我国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下列哪种动物()A . 大熊猫B . 朱鹮C . 斑头雁D . 扬子鳄7. (2分)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 农田生态系统B . 池塘生态系统C . 草原生态系统D . 森林生态系统8. (2分)近年来,某市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如美国白蛾、黄顶菊、水葫芦、巴西龟等,对该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I)卷(练习)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索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旨在深入分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正文2.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而近年来,“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于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核心素养包括数理逻辑素养、信息素养、思维品质素养、学习方法素养等多个方面,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重,学生普遍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
有必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针对以上问题,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有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探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字数:245】2.2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理论基础是指通过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或能力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支持。
这种教学方法源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下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支持:一是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孩子在认知上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认知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是个别差异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来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来的。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2.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

科学初三下浙教版2班级姓名学号A卷1.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稳起决定作用的是()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2.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克制地乱砍乱伐森林,带来的严峻后果是()A、造成大范畴的水体流失,但植被能够再生长起来B、水旱灾难频繁、气温波动幅度增大的专门天气现象C、植物数量锐减,但动物的数量不受大的阻碍D、树木砍伐后能够重新长出,故可不能严峻阻碍3.下列水体中自净能力最差的是()A、池塘B、海洋C、湖泊D、江河4.下列生态系统中,调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池塘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6.为了实现社会的可连续进展,绿色消费逐步兴起。
你认为下列与消费有关的行为中,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是()A.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集中起来,统一处理B.在郊游时,应自备凉开水,少购买包装饮料C.多使用一次性制品,如一次性饭盒、纸杯等D.把还能书写的纸张收集起来,以便能连续使用7.据测定,某森林覆盖率高的小溪流域,在洪涝季节其水流量较无林小溪流域高4倍左右,那个事实说明森林能够A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过滤尘埃8.下列关于生态平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处于生态平稳的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不能发生变化B.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稳能力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有没有自动调剂能力C.就目前而言,造成生态平稳破坏的要紧因素是自然灾难D.人一辈子活在地球上,也受生态平稳规律的9.2003年浙江省提出了建筑“生态省”的口号,打算通过10多年的建设,绿化浙江全境,大力进展生态经济,将浙江变成全国的生态大省。
下列关于此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大大提高我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剂能力B.能更好地实现我省的可连续进展战略C.从当前来看,建成生态省只要重视植树造林就够了D.能促进以后我省人和环境的更和谐进展10.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峻的国家之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训练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2.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A组1.泉州湾红树林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红树林的生态平衡。
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A)A. 有限的B. 稳定的C. 不变的D. 增强的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B)A. 海口的万绿园B. 五指山的热带雨林C. 琼海的万泉河D. 昌江海尾的湿地公园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环境最差的是(C)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4.南极是一个极度冰冻的地方,在科学家眼里,那儿可能蕴涵着无价的科学奥秘,而在勇敢的旅游者眼里,这块冰封的陆地恰好是一个游览胜地。
目前,在是否可以到南极旅游的问题上,科学家和旅游者的对抗越来越激烈。
科学家之所以强烈反对旅游者去南极旅游,主要原因是(A)A. 南极生态系统的成分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生态平衡容易被破坏B. 南极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复杂,人类的介入会使原有的食物网遭到破坏C. 南极的光照强烈,上空存在臭氧空洞,这会给旅游者带来很大的伤害D. 旅游者的活动会使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5.农田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是比较脆弱的,其原因是农田生态系统的(B)①生态平衡稳定性强②生态系统组成单一③生态系统结构复杂④生态平衡稳定性差⑤动植物种类繁多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A. ①②③B. ②④⑥C. ②③⑤D. ①⑤⑥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牙买加盛产甘蔗,但鼠害严重。
为了控制老鼠,人们引进了鼠类的天敌——獴(一种肉食哺乳动物)。
之后,獴大肆繁殖,控制了老鼠,同时也大量捕食鸟类,导致甘蔗甲虫惊人地增多起来,对甘蔗同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甘蔗属于生产者,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獴属于消费者。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与狼等生物。
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
为了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开始捕杀美洲狮与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万头以上,但几年后黑尾鹿数量锐减。
其原因就是()A、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B、草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被破坏C、气候变化,使牧草生长不良D、鹿的数量太多,相互残杀2、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制生产活动B、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3、据报道,某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枫香、台湾相思树等)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
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就是()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4、城市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特征,下列与城市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就是()A、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却很多B、生态平衡主要靠人来维持C、物质与能量基本上从外地输入D、生活垃圾与残枝落叶大部分异地分解5、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就是()A、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B、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强C、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D、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A、区域大小B、生物数量多少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D、成分的复杂性与生物种类的多少7、[2012·广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①保护生物的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保护濒危物种④保护家养动物、栽培植物与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就是()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就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与食物网流动的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就是相互依存的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10、图2-3-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图2-3-1(1)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
(2)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就是____的。
11、[2013·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就是徐州市近年改造采煤塌陷区的成功案例。
通过对塌陷区的开挖整治,形成许多相连的湖泊水道、人工岛屿,湖内广植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
水中鱼虾大量繁殖,引来野鸭、水鸟无数在湖内繁衍生息。
人工岛上长满奇花异草,水杉、香樟、垂柳等珍贵树种遮天蔽日,野生小动物与各种昆虫、田鼠、野鸡、野兔、黄鼠狼、花斑蛇等形成较为复杂的食物网。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就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____固定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就是____。
(3)请写一条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____。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瞧就是为了____;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就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
12、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就是一个“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图2-3-2A、用秸秆培育食用菌与蛆蛹,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B、禽畜与蛆蛹所含的能量比农作物多C、用食用菌作分解者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13、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与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2-3-3所示)。
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就是()图2-3-3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C、该生态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D、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14、图2-3-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中字母A~G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生物,据图回答问题:图2-3-4(1)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就是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有多少条食物链?____,请写出最长的一条:____。
(3)若大量捕杀该生态系统中的B,则E的数量将如何变化?____。
(4)若某种在生物体内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了该生态系统,则该物质在哪种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____,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
15、图2-3-5中图甲为某人工的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图乙为该池塘生态系统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图2-3-5(1)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就是____。
(2)经测定发现,食物链中下一级生物只能得到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原因包括____。
(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①各级生物体内的大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②上一级生物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级生物利用;③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3)根据乙图,描述草鱼在t0-t1时间段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______。
(4)在养殖过程,该生态系统每年7~8月份突发“鱼病、鱼死”现象,且有进一步严重化趋势。
从生态系统稳态的角度分析,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就是____。
16、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图2-3-6(1)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 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就是____。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就是____;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_ __。
(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____能量。
(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就是__ __。
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美国亚利桑那州草原上生活着黑尾鹿、美洲狮与狼等生物。
1905年前,黑尾鹿数量始终保持在4000头左右。
为了提高鹿群数量,人们从1907年开始捕杀美洲狮与狼,曾使黑尾鹿数量达到10万头以上,但几年后黑尾鹿数量锐减。
其原因就是(B)A、草原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B、草原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被破坏C、气候变化,使牧草生长不良D、鹿的数量太多,相互残杀2、下列叙述正确的就是(B)A、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人们一定要限制生产活动B、人类的生产活动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也可以建立新的稳定性C、人类社会工业化表明人类活动肯定对生态系统造成消极影响D、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不能砍伐森林【解析】人类活动可以对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3、据报道,某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飞机播种造林工作,用马尾松种子飞播后,采用阔叶树种(木荷、枫香、台湾相思树等)人工点播或补植,以形成针叶阔叶混交林。
这样做对于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就是(C)A、提高森林的观赏价值B、提高树种的成活率C、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降低人工造林的成本4、城市生态系统有其特有的特征,下列与城市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就是(A)A、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却很多B、生态平衡主要靠人来维持C、物质与能量基本上从外地输入D、生活垃圾与残枝落叶大部分异地分解【解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就是城市中许许多多的植物。
5、人工森林比天然森林害虫多,原因就是(D)A、人工森林适合害虫生长B、人工森林对环境适应性强C、人工森林抑制害虫能力差D、人工森林自动调节能力差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的(D)A、区域大小B、生物数量多少C、外来干扰程度的轻重D、成分的复杂性与生物种类的多少7、[2012·广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就是(A)①保护生物的栖息地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保护濒危物种④保护家养动物、栽培植物与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就是生物种群灭绝的主要原因。
8、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就是(D)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就是(D)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与食物网流动的B、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可能引起严重后果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就是相互依存的D、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10、图2-3-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图2-3-1(1)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__。
(2)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与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自动调节__能力,但这种能力就是__有限__的。
11、[2013·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就是徐州市近年改造采煤塌陷区的成功案例。
通过对塌陷区的开挖整治,形成许多相连的湖泊水道、人工岛屿,湖内广植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
水中鱼虾大量繁殖,引来野鸭、水鸟无数在湖内繁衍生息。
人工岛上长满奇花异草,水杉、香樟、垂柳等珍贵树种遮天蔽日,野生小动物与各种昆虫、田鼠、野鸡、野兔、黄鼠狼、花斑蛇等形成较为复杂的食物网。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就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__光合作用__固定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就是__细菌、真菌(分解者)__。
(3)请写一条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__水生植物→虾→鱼→野鸭__。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瞧就是为了__维持生态平衡__;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就是生态系统具有__自我调节能力__。
【解析】(1)能量:就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就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