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翻译理论解析

合集下载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摘要: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及文艺批评家,毕生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大量外国优秀文化遗产引进到中国,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搭建桥梁,为我国文艺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

傅雷的翻译理论包括:“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因此,研究傅雷的翻译理论对现代文学翻译具有借鉴价值,以促进现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傅雷;翻译经验;神似与形似;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译者修养作者简介:袁姣(1988-),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作品翻译与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2一、引言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一生中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文学翻译视为神圣的事业,堪称是翻译界的榜样。

傅雷倾尽毕生精力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特别是法国文学名著,其在翻译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翻译理论。

本文主要对傅雷的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二、“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傅雷谈到的“神似”说翻译理论主要见于他的“一序一文两封书信”。

一序指的是“《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指的是“《翻译经验点滴》”、两封书信指的是“致林以亮论翻译书”和“论文学翻译书”。

通过上述傅雷四篇有关翻译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翻译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三点:1、“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2、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3、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神似”本是对书画进行的评语,后来被翻译家引入翻译学领域之后,视为文学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神似”指的是通过原作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不受原文文字语言形式如词汇、结构、修辞等的限制,传达原作的精神内涵,达到文学翻译审美的效果。

傅雷“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翻译理论的提出,应该与他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兼教美术史及法文的经历分不开。

傅雷简介

傅雷简介

论傅雷的翻译观一、“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

傅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

而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比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

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月份发表在《文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文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这恰是傅雷文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

但傅雷文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心确立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人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大背景。

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

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方面傅雷十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神似”说的杰出代表。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

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

”、“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方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

[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里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浅谈傅雷的翻译观——以巴尔扎克的作品汉译为例

浅谈傅雷的翻译观——以巴尔扎克的作品汉译为例

浅谈傅雷的翻译观———以巴尔扎克的作品汉译为例杨晓敏周亚莉(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其在翻译理论方面造诣极深,翻译实践方面著作颇丰。

其深厚的中法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翻译学界的地位。

本文以巴尔扎克作品汉译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

【关键词】傅雷;翻译观;巴尔扎克【Abstract】Fu Lei,a well-known translator in literature,has always felt a deep involvement wit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His deep Sino French Bilingual Foundation and the excellent aesthetic ability of the literary works have laid a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Taking Balzac’s books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analyzes concrete strategies us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and explores his translation view.【Key words】Fu Lei;Translation view;Honoréde Balzac0引言傅雷(1908-1996)是中国历史上艺术造诣深厚,博洽多闻的著名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以翻译法国文学作品而闻名,被誉为“中国一代译学之匠”。

在20世纪的翻译史上,在他孜孜不倦的翻译生涯中,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多位大家的多部作品。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作者:周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作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重要的翻译家,傅雷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大量伟大的译作,更宝贵的是其翻译经验和翻译思想。

本文简要陈述了其主要翻译思想,并对其中重要的翻译思想加以分析和评述,以期加深译者对其翻译思想精髓的理解。

关键词:傅雷;翻译思想;神似与形似;评述作者简介:周岷(1983-),男,四川成都人,文学硕士,讲师。

现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基础课教学部英语专职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2傅雷(1908---1966)是我国当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翻译家。

傅雷1908年出生与上海,幼时丧父,在母亲严厉的家教下成长起来。

13岁就开始在天主教会办的徐汇公学学习,攻并开始读法文。

1927年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的文科和卢佛美术史学院学习。

其良好的法文基础和受法国文化的熏陶为其以后的翻译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字的翻译介绍工作。

数十年的奋发不辍和比较全面、良好的艺术修养,使他的译作达到近乎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中国当代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386)傅雷一生翻译过很多重要的作品,其中以翻译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名法国作家的作品为主,其中就包括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1934年译),《弥盖朗其罗传》(1935年译)和《贝多芬传》(1946年译)等三部重要人物的传记。

[2](33)傅雷翻译思想的精髓就体现在他翻译的这些作品当中。

傅雷是主张“翻译重在实践”的翻译家,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成体系的翻译理论。

本文与其说是谈其主要翻译思想,还不如说是谈他的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他自己谈到的译论方面的问题主要见于他的“一序一文再加上两封书信”:一、致林以亮论翻译书(约写于1951年4月5日,发表于《翻译论集》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版)二、《高老头》重译本序(写于1951年9月)三、翻译经验点滴(原载《文艺报》1957年第十期)四、论文学翻译书(写于1963年1月6日,原载《读书》杂志1979年第三期)[3](195)从上述四篇“译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其翻译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点:重神似不重形似与翻译的重临似画说,中西方语言与思维差异及汉语文言、白话与方言问题以及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傅雷)翻译理论解析

(傅雷)翻译理论解析

Life
1934: Vie de Tolstoi by Rolland《 托尔 斯泰传》 1934: Vie de Michel-Ange by Rolland 《米开朗基罗传》 1942: Vie de Beethoven by Rolland 《贝多芬传》 1949: Eugé nie Grandet by Balzac 《欧也妮· 葛朗台》 1950: Le Pè re Goriot by Balzac 《 高老头》 1953: Colomba by Mé rimé e(梅里 美)《嘉里美科隆巴》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 《约翰· 克里斯朵夫》 1963: Philosophie de l'art by Taine Persondata 丹纳《艺术哲学》
1931 translate French literature and develop his own style, the "Fu Lei style," and his own translation theory
1932 got married to his cousin(his wife and secretary), two sons Fou Ts'ong, a world-renowned pianist, and Fou Min, a special-class English teacher 1957--1965 labled as rightsit , the couple commited suicide at home His family letters to his son Fou Ts'ong,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死后出版) and have become a bestseller in China.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傅雷是中国翻译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翻译思想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跨学科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诠释傅雷的翻译思想,探讨其翻译理念、原则和方法在生态翻译学中的体现与应用。

生态翻译学起源于21世纪初,其核心观点是翻译生态环境是翻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强调译者在此生态环境中的适应和生存。

目前,生态翻译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但其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填补空白的意义。

傅雷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高老头》中。

他强调译者的责任和使命,认为翻译应该是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后的创造性再现。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傅雷的翻译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诠释:傅雷在《高老头》中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译者不仅要深入了解原作的创作背景、作者意图等,还要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以实现译作与原作的和谐统一。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生态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译者在其中进行适应和选择的过程。

傅雷在《高老头》中提倡译者的创造性再现,认为译文应该是译者对原作深刻理解后的再次表达。

在生态翻译学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译者被视为生态翻译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其主观能动性对翻译的适应性选择和创造性再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傅雷在《高老头》中提出“适应”与“选择”的概念,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作进行适应,并在此过程中进行选择。

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与“选择”是针对译者的行为提出的,译者在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并对适应的策略进行选择,进而产生译文。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将翻译视为一种生态现象,强调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互动。

傅雷的翻译思想在生态翻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生态翻译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傅雷的翻译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傅雷在《高老头》中强调了翻译生态环境的作用,这与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傅雷的翻译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3.“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3.“神
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的内容与形式,再现 原作的艺术魅力,达到“形”与“神”的和 谐的审美效果,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是必不可 少的手段。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 傅雷曾指出: 傅雷曾指出 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 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 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那么,译 本就是译者的再创造。
译中阶段—— 译中阶段——
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纯粹之中文, 纯粹之中文 在翻译中为传原作之神韵,实现神似与形似的 神似与形似的 无生硬拗口之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当 和谐统一,傅雷常假定译文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中文写作, 和谐统一 中文写作 中文不足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 以克服在翻译中不利于传神的因素。傅雷说:“假 “采用西洋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 定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 使中国读者体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 的意义与精神,译者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 再创造,既不是完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 顾,不至于再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不是独具“神韵”的“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 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利,和谐地融为一体,既符合 西欧原作风格,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句法新奇而仍不 失为中文。
1931年秋回国后, 傅雷致力于法国文 学的翻译与介绍工 作
1932年,与青梅 竹马的表妹朱美馥 结婚,育有两子, 傅聪和傅敏
四重身份及历史地位
翻译家 别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 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 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音乐鉴赏家 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 扎特和肖邦的赏析 文学评论家 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 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 典范 他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代出版至 《傅雷家书》 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傅雷的翻译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二.重译者
文学的对象既然以人为主,人生经验不丰富,就不 能充分体会一部作品的妙处。而人情世故是没有具 体知识可学的。所以我们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 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 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切,才能 亦步亦趋地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 给读者听
------《傅雷论翻译》
译前阶段——
首先,傅雷强调要审慎选择原作。傅雷选择原作的标准 是:原作要与译者性格相近,气质相投,译者喜爱。 译中阶段——
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采用西洋 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使中国读者体 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再创造,既不是完 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不是独具“神韵”的 “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 利,和谐地融为一体。
翻译巨匠傅雷
1
简单介绍
2
主要作品
3
独特的翻译理论
4
创新的翻译风格
生平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一代翻译 巨匠,中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他几乎译遍法国 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 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 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20世纪60 年代初,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成为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
语言风格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 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 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
“磨刀哇!磨刀哇!” “鸟栗子呕!” “卷饼 ,太太们,卷饼 !” “修锅子,补锅子!” “船上来的鲜鱼呕!鲜鱼呕!” “有旧衣服,旧金线,旧帽子卖 ?” “甜樱桃啊甜樱桃!” 最妙的是皮安训用鼻音哼的“修阳伞哇”! 几分钟之内,哗哩哗啦,沸沸扬扬,把人脑袋都胀破了。你一句,我一 句,无非是瞎说八道,像一出大杂耍。

傅雷与翻译

傅雷与翻译
傅雷的翻译理念及其 翻译追求
——王晴 15级翻译
2021/6/16
1
•1.傅雷认为翻译工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强调翻译工作者必 须认真了解对方(指原著及原著作者等)和了解自己,必须 加强自身的学识修养。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由于我热爱文艺,视文艺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艺术品看作像歪 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介绍一件艺术品不能还它一件艺术品,就觉得不能容忍,所以 态度不知不觉的变得特别郑重,思想变得很保守。译者不深刻的理解、体会和感 受原作,决不可能叫读者理解、体会与感受。”
“文学既以整个社会整个人为对象,自然牵涉到政治、经济、哲学、科学、 历史、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以至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所不包。”......
“文学的对象既然以人为主,人生经验不丰富,就不能充分体会一部作品的妙 处。而人情世故是没有具体知识可学的。所以我们除了专业修养,广泛猎涉以外, 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 切,才能亦步亦趋的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给读者听。因为文学 家是解剖社会的医生,挖掘灵魂的探险家,悲天悯人的宗教家,热情如沸的革命 家;所以要做他的代言人,也得象宗教家般的虔诚,象科学家般的精密,象革命 志士一般的刻苦顽强。”
2021/6/16
4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 《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 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 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
C
3.这支奏鸣曲,还有《哀格蒙特》的总谱,直到他的钢琴协奏曲及《降E调协奏曲》(作品第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0(3:367-369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8-06,10(3:367-369浅谈傅雷翻译思想的艺术内涵罗立斌(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摘要: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

傅雷的主要翻译理论深受艺术的影响。

“重神似不重形似”理论无论是命名还是实质都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以艺术修养为根本”理论直接论述了翻译与艺术的紧密关系,傅雷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艺术人格对其翻译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理论与艺术的行云流水、绘画的用笔丰富和色彩变化一一对应,把翻译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傅雷;翻译思想;艺术;法国文学;西方文明史中图分类号:J03;H159;H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9713(200803-0367-03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有32部译著存世,以译著宏富,译笔优美著称。

傅雷还是一位有着深厚造诣的艺术理论家。

他在音乐与绘画领域的修养丝毫不比他的文学修养逊色。

翻译与艺术同行,傅雷把翻译当成一门艺术。

本文从分析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入手,试图发掘出蕴含在这些翻译思想中的艺术内涵。

一、重神似不重形似1951年9月,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6]。

在1963年1月6日致罗新璋的信里,傅雷明确提出了翻译要“重神似不重形似”。

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文句法”的基础上,将原作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准确地传达出来。

他的“神似说”是“神似”与“形似”的辩证统一。

“神似说”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

首先,“神似”二字是从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借鉴来的。

东晋顾恺之在人物画中首先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北宋晁补之在他的诗里也写道“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7]。

结合傅雷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

结合傅雷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

结合傅雷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朱紫薇41204333摘要:傅雷是我国著名的、艺术造诣极深的、卓有成效的翻译家,其有翻译哲学思想和“神似论”等翻译理论,傅雷先生也是多产的翻译实践家。

本文将结合傅雷先生的译著《幸福之路》分析其翻译理论思想和理论。

关键词:傅雷;罗素;《幸福之路》;翻译哲学思想;神似论一、引言傅雷是中国一代译界巨匠,也是正直的作家、严谨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在中国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上,傅雷和他留下的一流译著和深邃的翻译思想成为一座永久伫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丰碑。

他用毕生心血翻译了33 部文学作品,凝结成了长达15 卷、共500 余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座高峰。

傅雷翻译的《幸福之路》,其原著作者是二十世纪英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伯兰特·罗素;该译著收录在《傅雷译文集(第十四卷)》当中。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著作的主题。

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著述表达出来。

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通俗著作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写的,而是以遭受世界苦难现状的普通人的身份写的,他谋求的乃是改善世界的生存状况,表达出世人谋求自由和幸福的心声。

《幸福之路》(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写于1930年。

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

在本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做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和逃避之法,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傅雷先生的精湛翻译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光彩。

二、《幸福之路》中傅雷的翻译哲学思想傅雷翻译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在于他的翻译艺术哲学思想。

论傅雷_神似_翻译理论的价值[1]

论傅雷_神似_翻译理论的价值[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3期 1999年7月论傅雷“神似”翻译理论的价值田金平提要 本文阐述了傅雷的“神似论”及“神似”与“形似”的辩证关系,认为“神似”即“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神似与形似应浑然一致,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方;不能两全时,应不拘泥于字面,死于句下,略于形色而得神气,即不求貌同,正由神合。

如此,方能再现原文精髓,再创文学艺术于译文之中。

关键词 形似 神似 文学翻译“神似”,亦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

《周易・说卦》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说及翻译,不妨套用这句话的格式:“神似者,妙语原文而为译者也。

”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

文学翻译尤其如此。

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

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

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他切中了文学翻译的关键所在,把翻译从字句的推敲提到艺术的锤炼。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国传统美学中“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从而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后来翻译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神似”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几十年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翻译理论由一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

客观地讲,傅雷的“神似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未尝不是对前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白话翻译30年来在传神方面所做努力的总结。

但傅雷没有停留在此不前,他的成绩在于他解释了为什么文学翻译应侧重于“神似”;他还详细阐述了达到“神似”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翻译 傅雷译文赏析

翻译  傅雷译文赏析

第四课傅雷译文赏析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Bertrand RussellChapter 6: Envy (excerpt)Among average respectable women envy plays an extraordinarily large part. If you are sitting in the underground and a well-dressed woman happens to walk along the car, watch the eyes of the other women. You will see that every one of then,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those who are better dressed, will watch the woman with malevolent glances, and will be struggling to draw inferences derogatory to her. The love of scandal is an expression of this general malevolence: any story against another woman is instantly believed, even on the flimsiest evidence. A lofty morality serves the same purpose: those who have a chance to sin against it are envied, and it is considered virtuous to punish them for their sins. This particular form of virtue is certainly its own reward.Exactly the same thing, however, is to be observed among men, except that women regard all other women as their competitors, whereas men as a rule only have this feeling towards other men in the same profession. Have you, reader, ever been so imprudent as to praise an artist to another artist? Have you ever praised a politician to another politician of the same party? Have you ever praised an Egyptologist to another Egyptologist? If you have, it is a hundred to one that you will have produced an explosion of jealousy.In the correspondence of Leibniz and Huyghens there are a number of letters lamenting the supposed fact that Newton had become insane. 'Is it not sad,' they write to each other, 'that the incomparable genius of Mr Newton should have become overclouded by the loss of reason?' And these two eminent men, in one letter after another, wept crocodile tears with obvious relish.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event which they were hypocritically lamenting had not taken place, though a few examples of eccentric behaviour had given rise to the rumour.Of a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dinary human nature envy is the most unfortunate; not only does the envious person wish to inflict misfortune and do so whenever he can with impunity, but he is also himself rendered unhappy by envy. Instead of deriving pleasure from what he has, he derives pain from what others have. If he can, he deprives others of their advantages, which to him is as desirable as it would be to secure the same advantages himself. If this passion is allowed to run riot it becomes fatal to all excellence, and even to the most useful exercise of exceptional skill. Why should a medical man go to see his patients in a car when the labourer has to walk to his work? Why should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or be allowed to spend his time in a warm room when others have to face the inclemency of the elements? Why should a man who possesses some rare talent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ld be saved from the drudgery of his own housework? To such questions envy finds no answer. Fortunately, however, there is in human nature a compensating passion, namely that of admiration. Whoever wishes to increase human happiness must wish to increase admiration and to diminish envy.第六章嫉妒一、傅雷译文:在一般的善良妇女身上,忌妒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论傅雷翻译理念中的几个层面

论傅雷翻译理念中的几个层面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惠燕(&%(($),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及翻译。

第!&卷第&&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年&&月)*+,!&-*,&&.*/012+*34/56*/7189:9/9;*3<;!!!!!!!!!!!!!!!!!!!!!!!!!!!!!!!!!!!!!!!!!!!!!!!!!!!!!!!!!!!!!!!!!!!=61*+*>?-@)A !""#论傅雷翻译理念中的几个层面惠燕(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摘要】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

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关键词】傅雷;翻译;翻译理念【中图分类号】B"C%【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E$"("F (!""#)&&$""C"$"F 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史上,出现过几个里程碑式的光辉名字:严复、傅雷、钱钟书。

翻译的标准,是衡量翻译的尺度。

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严复在总结前人翻译思想的基础上,于&’%’年提出著名的三字方针“信、达、雅”,至今已沿用百年,可见其生命力。

&%C&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神似”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标准,是对前人翻译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傅雷 翻译理论赏析

傅雷 翻译理论赏析

主要作品
巴尔扎克、罗曼 罗兰 巴尔扎克、罗曼·罗兰
《亚尔培萨伐尤》,1946年,1949年; 亚尔培萨伐尤》 年 年 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 《欧也妮 葛朗台》,1949年; 年 高老头》 《高老头》,1950年; 年 贝姨》 《贝姨》,1951年,1954年; 年 年 邦斯舅舅》 《邦斯舅舅》,1952年,1953年; 年 年 夏培尔上校》 《夏培尔上校》,1954年; 年 雨儿胥·米露埃 米露埃》 《雨儿胥 米露埃》,1956年,1958年; 年 年 搅水女人》 《搅水女人》,1962年,1979年;7年; 年 赛查·毕皮罗托衰记 毕皮罗托衰记》 《赛查 毕皮罗托衰记》,1989年; 年 巴尔扎克全集》 《巴尔扎克全集》年); 约翰·克里斯多夫 克里斯多夫》 《约翰 克里斯多夫》,1937年。 年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传》
生平
日出生于江南望族, 出 生:1908年4月7日出生于江南望族,因出生时哭声洪 年 月 日出生于江南望族 亮,长辈们便以“雷”为名,以“怒安”为字。 长辈们便以“ 为名, 怒安”为字。
教 育:1924年,因反迷信反宗教,为徐汇公学开除,考 年 因反迷信反宗教,为徐汇公学开除,
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5年,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上 年 在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 街游行讲演,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 街游行讲演,控诉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 1928年开始留法四年; 年开始留法四年; 年开始留法四年 1931年秋回国后,傅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 年秋回国后, 年秋回国后 介绍工作, 介绍工作,译作丰富
傅雷的翻译理论
二、材料理解: 材料理解: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

傅雷的翻译理论(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傅雷的翻译理论1.选材的标准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

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

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

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

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

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

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

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2)务必反复修改。

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

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3.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1)“重神似不重形似”。

“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

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

”“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

”“神”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的。

(2)“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Translation Theory
“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傅雷
Recreate the original work and makes it be the translators' work. 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化为我有。
The true brightness is not without any darkness, but it will never be covered by it. The true hero is not without any humble feelings, but he will never be subdued by them.
His family letters to his son Fou Ts'ong,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死后出版) and have become a bestseller in China.
Fu Lei translated over 30 foreign literary works , mainly are French works. Balzac took 15 of them.
Life
✓ 1934: Vie de Tolstoi by Rolland《 托尔 斯泰传》
✓ 1934: Vie de Michel-Ange by Rolland 《米开朗基罗传》
✓ 1942: Vie de Beethoven by Rolland 《贝多芬传》
✓ 1949: Eugénie Grandet by Balzac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翻译理论解析
傅雷
11 2 33 4 4
Life Translation Theory Fu Lei Home Letters
Comments
1.Life
➢1908.4.7—1966.9.3
a
➢Courtesy name 字 -- Nu'an 怒安
➢Pseudonym 号 -- Nu'an 怒庵
2.Translation Theory
spiritual resemblance(神似)
In terms of effect, translating is supposed to be like painting. What it sought for is not formal resemblance but spiritual resemblance. 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 是神似。
-- preface of Jhon Christopher
真正的勇士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 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蒙蔽;真正的光明 不是没有黑暗,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 .
After reading that, I found my conviction that Handel’s music, specially his oratorio is the nearest to the Greek spirit in music strengthened.His optimism, his radiant poetry, which is as simple as one can imagine but never vulgar。
1932 got married to his cousin(his wife and secretary), two sons Fou Ts'ong, a world-renowned pianist, and Fou Min, a special-class English teacher
1957--1965 labled as rightsit , the couple commited suicide at home
读了丹纳的文章,我更相信过去的看法不错:亨德尔的音 乐,尤其神剧,是音乐中最接近希腊精神的东西。他有那 种乐天的倾向,豪华的诗意,同时亦极尽朴素,而且从来 不流于庸俗。
Home letters
Concerned with human behavior, love and marriage and the pursuit of arts.
------傅雷 Translation should be quite easy if the translator retain the spirit of the source text by breaking the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target language to present the nature of source language.
✓ 1950: Le Père Goriot by Balzac 《 高老头》
✓ 1953: Colomba by Mérimée(梅里 美)《嘉里美科隆巴》
✓ 1953: Jean-Christophe by Rolland 《约翰·克里斯朵夫》
✓ 1963: Philosophie de l'art by Taine Persondata 丹纳《艺术哲学》
1931teach in Shanghai Fine Arts School and also work as a journalist and art critic
1931 translate French literature aei style," and his own translation theory
➢An translator, artistic theoretician as well as a connoisseur(艺术鉴赏家) of arts
➢Excellent in painting and music
Life
1908 Born near Shanghai 4 years Studied art and art theory in France and traveled to Switzerland, Belgium, Ita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