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2月份)带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12月份)带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选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下列条约内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2. 曾国藩家书记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

材料表明()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B.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D.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3.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

该观点意在说明()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4. 如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据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整理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5. 自强运动的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

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

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腐朽的官僚体制阻碍自强运动B.洋务运动并未促进教育的变革C.旧有的法制规章妨碍改革进程D.封建体制下维新运动困难重重6.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开设银行,但数量有限;甲午战争后,开设的银行越来越多,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予清政府大量借款。

这些银行的设立()A.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B.说明西方侵略中国方式有所改变C.解决了民族工业的资金问题D.加剧中国通货膨胀影响中国发展7. 如表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B.导致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的专制统治D.促使清朝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8. 清代曾纪泽在《中国先睡后醒论》中写道“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僭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地,势极形危险。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高一历史科试题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高一历史科试题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三阶段质量检测高一历史科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小题,总分60分)1.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乾隆帝更是提出了“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

这反映了()A.清政府努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B.君主专制空前强大C.清朝皇帝对外族文化的喜爱认同D.中央集权日益发展2.《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图1为我国某一朝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该朝代为()图1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下图是君臣关系演变图。

此图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5.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

后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191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的笔迹分属4个人。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6.罗马最高裁判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公平”“正义”并结合社会实际颁布的“告示”,被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对法律疑难问题做出的解答等均是罗马法的重要形式。

这种立法形式()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形成B.不利于罗马法体系的建立C.体现了罗马法的随意性D.利于增强罗马法的适应性7.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I)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I)卷

内蒙古2021版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 . 齐桓公秦朝B . 晋文公齐国C . 齐桓公秦国D . 楚庄王秦国2. (2分) (2019高一上·定远月考) 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A . 生产力的大发展B . 国家实现了统一C .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 . 秦朝推行了法治3. (2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修筑的()A . 灵渠B . 阿房宫C . 骊山陵墓D . 万里长城4. (2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期中)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都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B . 汉武帝破格选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参与军国大事C . 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 . 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5. (2分) (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形成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局面。

这说明行省的设置()A . 严重制约地方自主性B . 形成地方威胁中央局面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 有利于加强皇帝的权力6. (2分) (2020高二下·邹城月考) 雍正年间,在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将军、提督、按察使多重关系之间,已形成相互以密折形式监督报告对方的“情报网”,大小文武官员无不在这种监视网络的扫描范围之内。

这一现象说明()A . 当时官场风气存在严重问题B . 地方权力的合理分化与制约C .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D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弱化7. (2分) (2017高一上·湖南期中)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命题:陈文革审卷:郭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C.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2、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有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

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3、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能够真正实现主权在民 B.财产多少在伯利克里时期不起作用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4、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A.商业资本的发展 B.航运中心的改变C.海外市场的扩大 D.货币地租兴盛5、以下是不同时期三角贸易结构图。

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 文化途径迥异C.君主的个人力量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D.社会形态转变7、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4)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4)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9.4)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郡制和县制都起源于秦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与此吻合的历史时期应是A.秦朝初期B.秦朝末期C.西汉初期D.唐朝初期3.下列对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如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5.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6.“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

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禅让制B.宗法制度C.分封制D.礼乐制度7.xx年9月13日,胡锦涛同志回到老家绩溪感受亲情。

胡锦涛同志返乡地点为龙川村,该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

上述图文材料如果从历史上渊源,最应该找到的是( )A.禅让制度B.王位世袭制度C.分封制度D.宗法制度8.“宗者,尊也。

2021年高一历史第三次综合考试试题 理 岳麓版

2021年高一历史第三次综合考试试题 理 岳麓版

2021年高一历史第三次综合考试试题理岳麓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我国古代的许多名言警句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启示和丰富的哲理。

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下列名言警句与此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2.“爱是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注重( ) A.调节人际关系B.倡导重义轻利C.讲求实际功利D.区分等级名分3.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启发诱导 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 D.学思结合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实用文档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6.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7.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8.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9.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10.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中的“天理”主要是指( )A.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 D.天体运行法则11.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淇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 嫡长子继承B. 分封制C. 三公九卿制D. 宗法制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3、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4、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A. 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5、“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6、“(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7、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央政府派任流官管理。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卷1-5 CBDAD 6-10 CDBDB 11-15ABAAA 16-20BADCD 21-25BBADA 26-30BBDDB 31.(1)废分封,行郡县。

(2分)巩固统一;形成了中央集权;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分)(2)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4分)(3)允许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缺乏人民基本权利的规定。

(2分)创立联邦制,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者有机结合。

(4分)32.(12分)观点一:奴隶制度导致了雅典灭亡。

随着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大批自由公民的日益贫困和堕落导致雅典社会矛盾激化;公民的战斗力以及甘于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逐渐丧失。

观点二: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

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享受公民权利的只是少数人,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是比较原始的直接民主,易受私欲影响,容易为少数野心家所操纵,导致雅典的混乱和内耗。

33.(1)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分)(2)主题:争取民族独立与实现国家近代化。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4分)(3)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6分) 39749 9B45 魅35199 897F 西*| 33497 82D9 苙36092 8CFC 購21888 5580 喀25014 61B6 憶32243 7DF3 緳1。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势力C.有利于稳定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自秦以后,传国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3.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

纵观这一现象,据此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6.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并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

其深远意义是( )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7.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非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5题)1.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4.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6. 《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确定了后世xx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7.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三次周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三次周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历史试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2课。

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联今选儒臣。

.。

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的这段话褒扬的是( ) A.科举制度 B.文官制度 C.行省制度 D.三省六部制2.宋朝“掌天下山泽之货”“掌天下财赋之数”“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

..。

以供邦国之用”的机构是() A。

中书门下B.政事堂C。

三司 D.枢密院3.宋太祖时,三位宰相同时去职。

宋太祖欲任命赵普为相,但皇帝诏敕一定要经宰相副署方能生效,而宰相已全体去职.宋太祖与群臣再三商讨,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后敕旨得以颁行.该事件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

皇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 C.中央集权弱化 D.皇权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4。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5。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后的情境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

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王安石变法()A.头绪过多,操之过急B。

影响巨大,效果明显 C.用人不当,落实不力 D.政见不一,导致失败6。

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他所说的“外忧"主要来自()A。

突厥B。

匈奴 C.契丹 D.女真7。

辽建国后,皇帝按春夏秋冬四季外出游猎,朝中官员随行,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

其中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与南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与南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捺钵制度( )A。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50分)1.央视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粟的起源专题片,他们最有可能拍摄的外景地点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仰韶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2.周公教姬诵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供。

诸侯不贡天子,人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要乱了。

”周公要求诸侯纳贡的制度依据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郡县制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都强调尊卑等级观念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4.战国时期,法家学派认为.必须置民与贫穷困弱之中,然后利用赏罚的手段,民才有可能从令如流,克记之难,以赴耕战,只有人民努力耕战,国家才会富强。

这一主张( ) A.吸收了道家的弱民贫民思想B.有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成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识D.强调以行政权力干预经济5.中国古代一王朝建立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大一统国家,下列符合这一表述的疆域图是( )A.B.C.D.6.汉武帝重用精通儒学的贤良之士公孙弘,《公孙弘本传》记载,“(弘)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悦之”。

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A.实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一统C.儒学违背了先秦传统儒学D.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7.“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高一

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高一

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A. 封建社会的形成B. 奴隶社会的结束C. 封建社会的结束D. 奴隶社会的形成答案:A2. 下列关于汉武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B.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加强了中央集权C.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 汉武帝时期,废除了郡县制,实行了分封制答案:D3. 唐朝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指的是: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B. 吏部、户部、礼部C. 工部、刑部、兵部D. 礼部、兵部、工部答案:A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A. 废除丞相制度B. 建立东厂、锦衣卫C. 推行科举制度D. 所有选项答案:D5. 下列关于清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B. 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C. 清朝时期,中国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答案:朱元璋3.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______。

答案:造纸术4. 清朝的末代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主导思想,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明朝时期,为何要废除丞相制度?答案: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皇权,减少丞相对皇权的制约,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政府,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021年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

2021年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

2021年高一第三次段考(历史)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2分,15题,共30分)16.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

”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行省制17.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是商王后代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18.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19.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20.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成祖( )A. 设立内阁制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1.“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赞美的主要是( )A希腊的法制和罗马的民主 B希腊的民主和罗马的法制C希腊的城邦和罗马的帝国 D希腊的文化和罗马的建筑22.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妮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被拒绝入场。

其主要原因是( )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 B当时的雅典很不民主C会议内容与妇女无关 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23.有人说,英国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历史试题含答案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废行省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
B.宰相祸乱朝政
C.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D.宰相职权可以由六部取代
4.《明史》己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5.下列现象,发生在明朝的是( )
A.相秉百僚之重,总百僚之任
B.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C.内阁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司
D.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7.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示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
A.皇权日益加强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战胜皇权得以恢复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和
9.假设有一个雍正时期的官员,他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办公室上班,皇帝每日召见,并和他商讨军国大事。

他有时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交给下属,让他们送给各部门去办理。

那么这个官员可能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
C.军机大臣D.议政王大臣
10.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呈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答案:
1、C
2、B
3、D
4、A
5、C
6、B
7、A
8、A
9、C
10、B
40518 9E46 鹆26315 66CB 曋29440 7300 猀21319 5347 升mom 30333 767D 白pd%35691 8B6B 譫%37839 93CF 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