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
考研中国美术史热点: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史一、近现代中国画艺术(一)海上画派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繁荣,在此云集的画家,师承不同,各有专长,但居主流地位的则是“海派”群体。
“海派”画家善于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绘民间奇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代表人物是“海上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以任颐为高峰;后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任颐、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1、任颐任颐,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画家。
他擅长花鸟画和人物画,与吴昌硕蒲华、虚谷并称“海派四杰”。
他的人物画,早年师法陈洪绶,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晚年吸收华喦笔意,更加简逸灵活。
他的花鸟画,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近于陈洪绶;后取法恽派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他的代表作品有《蕉荫纳凉图》、《酸寒尉像》、《紫藤翠鸟图》等。
他的绘画风格体现了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结合,雅俗共赏反映了这一时期市民阶级对绘画艺术的审美要求。
2、吴昌硕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他擅长大写意花卉,取材梅、兰、竹、菊、牡丹、松树、荷花、水仙等。
他的作品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认为“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接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字格局,或作对角斜势。
用色上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浓艳。
吴昌硕因以“草篆书”入画,状物不求写实,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个人收集整理-ZQ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全部)•史前社会:是指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存在地社会,其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相对于文明社会都比较低下,所以又通常被称为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根据人类生产工具地进化划分出地社会发展阶段,代表了最初地生产力水平.它又可以细分为旧石器(约距今年前)和新石器(约距今年前)两个阶段.前者以打击石器为代表,后者以磨光石器(包括玉器)和陶器为代表.石器时代以后有青铜器、铁器等时代.b5E2R。
•陶器:是用陶土作为坯胎,用火烧制而成地器物.窑温一般在摄氏到度之间.根据陶土质地分为红陶、黑陶、白陶和灰陶.p1Ean。
•彩陶:在打磨光滑地地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地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地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地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地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地陶器通称彩陶.()DXDiT。
•黑陶: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地,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RTCrp。
•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地汉字形态,因其刻于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地是甲骨占卜地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jLBHr。
1 / 7个人收集收拾整顿-ZQ•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地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摆布对称展开夔龙或XXX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地图腾符号.xHAQX。
•失蜡浇铸法:是春秋以后采用地铸造青铜器地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用陶泥敷施其上成一外模,再加热脱去石蜡,得到中空地铸模.它能铸造精密度较高地器物纹饰.XXX。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时代流行地铜器装饰工艺.它用金、银及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地花纹缝隙间,产生色彩斑斓地装饰效果.早在殷商时期,宝石镶嵌就已应用在玉器和象牙器上,技术非常成熟.Zzz6Z。
•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地图画.现存最早地帛画为楚国作品,功用以随葬品为主,大都表示灵魂升天地主题,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dvzfv。
中国美术史一些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一些名词解释(1)金银错:在刻线处用细金银丝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样,产生金和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与实的交替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2)鎏金: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3)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4)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
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5)虹管灯:如河北满城出土的著名的长信宫灯,塑造出一优美的仕女形象,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处理的十分自然。
(6)夹贮: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
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
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7)透光镜:在汉代铜镜中,还有一种奇特的铜镜,即所谓的透光镜。
透光镜发明于西汉时期,铜镜外形和普通透镜一样,并不是真正透光。
(8)多子盒:即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之多。
在一个大的圆盒中,容纳多种不同形态的小盒,即节省位置,又美观协调。
(9)唬季子白盘:根据盘内铭文的内容,我们可知这个盘是周代的一件大器,它是虎季子白奉命征伐有功时被封赏的纪念性物品,取名为虎季子白盘。
它长约82厘米,宽约82.7厘米,高约41.3厘米。
周身是环带纹,是周代典型的青铜装饰花纹,这也是目前所见最久的铜盘,有铭文刻字,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0)顾秀:明嘉靖时,有进士顾名世,居住在上海露香园。
顾氏一家,几代都善于刺绣,因称为“顾绣”。
其住地为露香园,所以又称为“露香园绣”。
这种画绣并非如实模拟原作,而是结合刺绣的特点,富有装饰效果。
顾绣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丝细过于发,针如毫。
中 国美术史重点笔记
中国美术史重点笔记中国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各个阶段。
下面为您梳理中国美术史的一些重点内容。
远古时期,陶器的出现是一大重要标志。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多样的造型引人注目。
半坡类型的彩陶常见鱼纹,而庙底沟类型则多为花瓣纹。
这些彩陶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当时人们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体现。
先秦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商代青铜器造型庄重、神秘,常以饕餮纹等兽面纹为主要装饰,体现出统治阶层的权威和力量。
到了周代,青铜器的风格逐渐变得简洁、典雅,纹饰也更加规整。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是实用的礼器,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制度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取得了显著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生动地再现了秦军的威武雄壮。
这些兵马俑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展现了高超的雕塑技艺。
汉代的石雕,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手法,古朴雄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开始走向自觉。
顾恺之是这一时期的杰出画家,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其作品《洛神赋图》线条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这一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极大发展,石窟壁画和雕塑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隋唐时期是中国美术的鼎盛时期。
在绘画方面,阎立本的人物画严谨写实,吴道子的“吴带当风”更是开创了新的画风。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也逐渐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独立山水画。
此外,隋唐的雕塑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宏伟壮观,展现了唐代雕塑的雄浑大气。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迅猛。
荆浩、关仝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
北宋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是风俗画的杰作。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也十分出色,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工整细腻,独具一格。
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陶器①人类利用泥土烧,制造的使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②按照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③按照陶质分:红,白,灰,黑④按照装饰分:拟形陶,彩陶,素陶,印纹陶⑤按照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2、彩陶①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②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③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客观水平。
3、青铜器①发端于黄河流域,是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③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④其品种有:鼎、尊、豆、盘、钟等。
4、瓦当①覆于屋顶檐际的一种瓦件。
②通指半规或圆形之瓦头。
常见瓦当大多与简瓦连制一起,其瓦背断面作半筒状,上有各种动、植物或文字、云纹等图案纹饰。
③始见于周代,秦汉已趋流行。
既有实用的功能,也富于装饰美。
5、秦兵马俑①惊人的数目和巨大的体积在世界美术史是罕见的;②造型简练,崇尚写实,面部刻画细致,绘彩逼真,表情丰富,姿态多样;③整个秦俑具有宏伟壮阔的气势,又有活跃变化的动感。
6、马踏匈奴①是霍去病墓雕群的一座主像;②战马昂首挺立,英姿飒爽,豪迈雄劲,足踏匈奴于脚下。
③此作品既是对英雄丰功伟绩的缅怀追思,也是对西汉国强马壮的高度赞颂。
7、画像石①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功能艺术,厚葬和孝悌是画像石产生的原因;②主要用于装饰墓室、石棺、祠堂和石阙等③盛行于东汉中晚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8、帛画①帛画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前期,是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②古代画在丝织物上,其表现的主题是引魂升天③以墨线为骨,线条流利舒畅,色彩绚烂谐调,富有装饰趣味。
9、魏晋南北朝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与理论①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②他画人物尤为重描绘眼神,认为眼神是传神成功与否的光键所在;③绘画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④他还精研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盛流画赞》、《画云台山记》⑤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上课讲义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辑录1 太平天国曾设立绘制壁画、刺绣的锦绣衙、镌刻木石的镌刻衙以及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的诸匠营和百工衙等专门机构。
2 已知太平天国著名画迹有位于南京堂子街表现太平军江防实力的防江望楼图。
3 目前所知太平天国壁画绘制者中富有代表性的两位是虞蟾和陈崇光。
4 属于“海派”形成期的名家“三熊”、“二任”是指张熊、朱熊、任熊、任薰。
5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代表作《寒酸尉》的主人公是吴昌硕。
6 被视为“海派”巨擎的画家是任伯年和吴昌硕。
7 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
8 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居廉和居巢的作品中。
9 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10 创办《真相画报》、春睡画院的著名画家是高剑父。
11 岭南三杰留日学习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竹内栖凤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 发起组织“寒之友社”的岭南巾帼英豪是何香凝。
13 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有黄少强、方人定、杨善深、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
14 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会长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两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 由金城等人发起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 1914年,在金城的具体倡议和落实下,成立了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
17 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的著名画家是刘奎龄。
18 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其著名文章《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思想。
19 齐白石在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 “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这是齐白石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
21 建国以来,由国家政府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是齐白石、黄宾虹。
中国美术史最全资料重点时间表口诀(最新整理)
中国美术史重点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
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
绚丽夺目、鲜艳多彩。
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胚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为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这样的陶器称为彩陶。
画像石和画像砖: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功能。
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雕刻着不同的图画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阀的建筑材料。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 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 三、博取诸家之长; 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 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 法,以求其真。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中国
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 伦,字剑父,后以字行。早年师事居廉。1903 年赴澳门求学。1906年游学日本,毕业于东京 美术院。1908年归国,主持广东同盟会,广州 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 后,从事美术
赵之谦和吴昌
硕都是将书法入画 的佼佼者,共同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传 统绘画的诗书画印 四位一体的特色。
虚谷俗姓朱,初任清军参将
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但他 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 锡僧寺”,惟以书画自娱。早 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 鱼著名。
任熊(1823-1857)
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一字 湘浦,号不舍。寓居苏州、 上海以卖画为生。
《中外美术史》
第九章
中国近现代美术
秦 皇
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马
一Leabharlann 【重点内容】一、绘画: 上海画派与岭南画派 二、雕塑: 宗教彩塑的世俗化;民间玩赏性雕塑 三、美术出版物: 石印画报、月份牌画、讽刺漫画 四、新式美术教育
“海派”
海派画家一般具有三个特点:1. 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2.作品属于 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 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3.画家籍贯 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 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 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 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任熊是绘画全才,山水、 人物等无一不能,尤擅长人 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任熊、 任薰、任颐,时称“三任”, 合任预称“四任”。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鹳鱼石斧彩陶盆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
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6.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知识)1.太平天国时期设立了专门机构来绘制壁画、刺绣、镌刻木石和管理工匠集体生产等。
2.太平天国著名画迹之一是南京堂子街的防江望楼图,展现了太平军的江防实力。
3.太平天国时期富有代表性的两位壁画绘制者是___和___。
4.“海派”名家“三熊”、“二任”是指___、___、任熊和___。
5.___的代表作《寒酸尉》中的主人公是___。
6.___和___被视为“海派”巨擎。
7.___在《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中倡言变法中国画。
8.没骨花鸟画中撞水、撞粉法的自觉及成熟最早体现在___和居巢的作品中。
9.___指的是高剑父、___和___。
10.高剑父是创办《真相画报》和___的著名画家。
11.岭南三杰留日研究所受影响主要源于以___为代表的关西京都系画家。
12.“___”的发起组织者是岭南巾帼英豪___。
13.___、___定、___、___、___和___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的代表画家。
14.___在金城去世后分裂为___和中国画学研究会,分别出版的刊物是《湖社月刊》和《艺林月刊》。
15.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基本宗旨是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16.1914年,展示、研究古代名人书画的古物陈列所在金城的倡议和落实下成立。
17.___以工笔写实的手法描绘翎毛走兽而驰名天津画坛。
18.___曾促成___衰年变法,他在《文人画的价值》中归结构成文人画的四要素为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
19.___五出五归后创作的山水画代表作是《借山图卷》和《石门二十四景》。
20.___对自己晚年变法的记叙是:“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
21.___和___是建国以来被___直接授予“人民艺术家”和“中国人民优秀画家”荣誉称号的著名画家。
22.___的山水画风格有“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类型,后者的基本视觉特点是黑、密、厚、重,这与他灵活运用自身对笔墨技法的总结五笔七墨有关。
美术考点:近现代美术史
美术考点:近现代美术史近现代美术史1.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王府的防江望楼图是太平天国时期新发展的壁画题材。
2.任伯年和吴昌硕是著名海派大家,吴昌硕也是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任伯年作《寒酸尉》的主人公即吴昌硕。
3.康有为倡言变法中国画的著名论断出自其著作《万木草堂藏画目》的序言,他力倡碑学的书法论著是《广艺舟双楫》。
4.岭南三杰是指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其中高剑父创办有《真相画报》、春睡画院,陈树人和何香凝发起组织有“寒之友社”。
5.中国画学研究会在金城去世后分裂为由金开藩主持的湖社和周肇祥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
6.促成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陈师曾在近代以维护文人画传统著名,其基本观点全面反映在他的著名文章《文人画之价值》中。
7.上世纪30年代受天津《大公报》之聘、赴农村写生的中国画画家是赵望云。
8.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是留法归国的油画家常书鸿。
9.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是1932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准草书社的核心人物。
10.19世纪广东著名的外销画画家是英国人钱纳利和他的中国学生关乔昌。
11.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的机构是上海的土山湾画馆。
12.中国最早设立图画手工科的学堂是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其监督是李瑞清。
13.蔡元培的美育主张集中反映在其论文《以美育代宗教》中,其观点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
14.在《新青年》杂志以《美术革命》为题发表意见的作者是吕澂和陈独秀。
15.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即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初名国立艺术院,创建于1928年,是今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其首任校长是林风眠。
16.1929年,在首次全国美展出版的《美展》特刊上,徐悲鸿、徐志摩等人就如何看待西方现代艺术发生争鸣。
17.中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艺术潮流的社团是决澜社,其核心人物是庞薰琹和倪贻德。
18.徐悲鸿以历史典故为表现题材的大幅创作有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徯我后。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汇总
黑陶/龙山文化:1.新石器晚期。
早期龙山: 粗灰陶, 蓝纹绳纹;河南龙山: 绳纹, 多单把陶鬲;陕西龙山: 鬲 绳纹罐;良渚文化: 圈足镂孔;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中心, 采用轮制, 弓玄纹划纹或素面磨光。
大而光的蛋壳黑陶。
、鬼脸式腿的鼎。
2、陶轮、封窑技术。
坚实耐用, 灰色或黑色。
黑薄光纽。
以造型见长, 、 、鬲、豆、杯、鼎。
纹样发展:1.原始-彩陶几何纹生产编织, 商周至六朝-动物纹天神宗教观念, 隋唐后-植物纹思想解脱生产发展。
2、商饕餮, 周窃曲, 战蟠螭, 汉四神云气, 六朝莲花, 唐牡丹, 元松竹梅, 明串枝莲。
明式家具:1.硬木家具。
花梨、紫松、楠木优质硬木。
椅凳、几案、箱柜、床榻、台架、屏座6类。
2、造型洗练, 庄重敦厚, 精工巧作, 典雅大方。
古代家具典范。
3、意匠美(巧而得体, 精而合宜, 适用耐用, 色调深沉, 质感坚实, 情趣高尚);材料美(优质木材, 本身色纹, 不用油漆, 自然之美);结构美(榫卯构成, 结实精细, 构架合理, 不用钉胶, 攒边做法使面不变形, 增加美观);工巧美(面的处理, 优美比例, 恰当尺度, 线流畅自然, 牙子、卷口形成曲线, 曲直对比。
泥面塑:1.泥人张: 天津张氏泥塑工艺, 源于清代, 现第5代。
鲜明的现实主义, 真实刻画形象神态。
用色敷彩, 自成特色体系。
2、惠山泥人:江苏无锡惠山, 400年。
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
不强调如实描写, 大胆的省略夸张。
简:突出主题刻画重点, 满:虚实相生, 明: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案和色彩直行排列。
3、刺绣:以辫绣为主, 针线整齐, 绣线牢固。
信期绣:线细纹密。
长寿绣:云纹茱萸。
乘云绣:云纹神兽。
3、刺绣: 以辫绣为主,针线整齐,绣线牢固。
信期绣: 线细纹密。
长寿绣: 云纹茱萸。
乘云绣: 云纹神兽。
3.刺绣:以辫绣为主,针线整齐,绣线牢固。
信期绣:线细纹密。
长寿绣:云纹茱萸。
乘云绣:云纹神兽。
3、刺绣:以辫绣为主,针线整齐,绣线牢固。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
任颐作品
《华祝三多图》以2860万成交
《花鸟四屏》任薰作品《钟馗》《花卉屏风十二 扇》 屏风 以三 千六百九十六万 成交
“两高一陈”
高剑父(1879 ~1951), 中国 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 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仑,字剑父, 后以字行。1879 年10月12日生于广 东省番禺县,1951 年6月22日卒于 澳门。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 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高剑父擅画花鸟、山水、走兽、 亦作人物画,兼长书法。他在中国 画传统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 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 染,具有南方特色。
天津“泥人张”彩塑作品
上海月份牌画欣赏
马星驰作品
•
华君武(1915-2010),祖籍江 苏无锡荡口,出生杭州;中国著名 漫画家,1938年到达延安,华君武 从事抗日宣传并为《解放日报》画 时事漫画;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1949年12月华君武历任 《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人民 文学》美术顾问
张大千作品
《泼彩朱荷》以两千零二十二万港币成交
张大千作品《爱痕湖》 以一亿零八十万元人民 币成交
董希文作品
《开国大典》
罗中立作品
《父亲》创作于 1980年的特大肖 像油画,高2.22 米,宽1.55米。 1980年12月20日, 第二届全国青年 美展一举获得金 奖。随后这幅画 被中国美术馆以 400元的价格购 入并收藏
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 1977年-1981年就读于四川 美术学院,现任四川美术学 院院长
齐白石的虾
虾的精神状态,虾 的有弹力的透明 体,虾在水中浮 游的动势。把艺 术造型的 “形”“质”“ 动”三个要素完 满的表现出来, 这样丰富的内容, 齐白石先生用的 是及简练的笔墨, 不能多一笔,也 不能少一笔,一 笔一笔可以数得 出来。——叶浅 予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蒋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李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张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赵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张,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上海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魏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张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张“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秦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扬州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李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苏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
绘
年画Leabharlann 杭稚英《林黛玉与贾宝玉》 力群《丰衣足食》郑曼陀《赶火
车》
画
素描
王式廓《血衣》
油画
罗中立《父亲》董希文《开国大典》吴作人《齐白石》陈丹青 《进城—西藏组画之一》
版画
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古元《一湾解冻的 湖水》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
新形式绘画(彩墨画
林风眠《白衣女》《樱花小鸟》《油灯花果》吴冠中《根扎南 国》《春雪》
赵之谦和吴昌
硕都是将书法入画 的佼佼者,共同丰 富和发展了中国传 统绘画的诗书画印 四位一体的特色。
虚谷俗姓朱,初任清军参将
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但他 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 锡僧寺”,惟以书画自娱。早 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 鱼著名。
任熊(1823-1857)
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一字 湘浦,号不舍。寓居苏州、 上海以卖画为生。
《田横五百士
》
完成于1930年,取材于《史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四方响应。田横所部也是抗 秦的队伍之一。汉高祖刘邦歼灭群雄之后,田横同他的战友500人在一个岛上,刘邦 下诏书说:“田横来,封王或侯,不来,便把你们统统消灭掉。”田横为保全岛上 500人的性命,便同两个部下前往洛阳。他在离洛阳30里的地方拔剑自刎,以表示自 己不受屈辱。500人闻田横死,亦皆自刎而死。作品表现了田横与众人悲壮别离时的 情景。
《 春 雨 江 南
》
《春雨江南》画于1962年,是李 可染画江南风景的代表作,描绘 春雨中的江南景象,水墨淋漓, 幽淡为宗,极尽浑厚华滋之致。 此件作品可以说是他另一幅代表 作《杏花春雨江南》的姊妹画作, 清新生动、酣畅淋漓且又不失沉 厚质朴。安静清新的江南水乡, 绿色掩映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一 片迷蒙雨雾、两岸杏花芬芳,水 乳交融的江南风景,早已让无数 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而在掩映了 黑与白的色相中,李可染用高超 的画艺,妙手成春,令人敬仰。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第一篇: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1、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决澜社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
“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
“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进的画家,他们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以狂飙运动来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沉寂的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连续在一起了。
”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西画家去作多方面的探索,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并且也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3、新木刻运动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
8近现代美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近现代美术——⾼频考点 2021年年9⽉月28⽇日一、名词解释1.新兴木刻2.海派3.决澜社4.伤痕美术5.岭南画派6.北李南陆二、简答1.简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2.蔡元培“以总育代宗教”说三、论述1.试述近代美术发展概况2.谈谈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的艺术风格及美术教育思想一、名词解释1.新兴木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是由鲁迅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的。
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他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国统区美术的主力军。
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百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中成长发展壮大的。
2.海派海派即“海上画派”,清末民初在上海兴起。
19世纪上海经济发展迅速繁盛,也使这里成为新的绘画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专业画家。
居于主流地位的画家,是被称为“海派”的群体。
海派把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海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张熊、朱熊和“三任”,即任熊、任薰、任颐,任颐为高峰,晚期以吴昌硕为巨擘(bò).此外,“海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未定居上海的赵之谦和虚谷。
3.决澜社①决澜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
②该社为西洋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琹、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
③其主要成员均为留学法国、日本归来的青年画家,艺术思想虽然名不相同,但都比较喜欢后期印象派绘画,都想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时代的精神。
④由于该社成员的艺术思想各不相同,并且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故于1935年自行解散,但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进步具有开创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
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
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决澜社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
“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
“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进的画家,他们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以狂飙运动来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沉寂的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连续在一起了。
"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西画家去作多方面的探索,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并且也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3、新木刻运动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
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
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
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投入抗敌救亡宣传。
原先分散的木刻社团在武汉共同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木协”),领导和推动全国木刻界的抗敌宣传活动。
各抗日根据地,由于广大青年美术家的到来,美术力量加强,木刻创作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艺术样式。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木刻工作者们纷纷奔赴农村、工厂及抗日前线,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木刻作品,涌现出许多木刻家,如古元、彦涵、李桦、力群、朱宣咸、王式廓、夏风、郭钧、石鲁、罗工柳等。
4、徐悲鸿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代表作品《奔马图》、《群马》、《珍妮小姐画像》、《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
其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代表画家有创始者“二居”——居巢、居廉,以及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更明确地把岭南派的特征归结为四点:(一)、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二)、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三)、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四)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6、八五新潮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
现在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罗中立、王广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脱颖而出的。
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
这个运动实际上也是1980年代精英文化运动的社会大潮的一个支流。
面对着新潮艺术的洗礼,艺术家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体,在新潮美术运动中进行着失落与重构两方面的变革。
1.重新感受世界和生命。
在“文革”结束后,艺术家们重新将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内容,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形式的指南。
2.对传统艺术的反思。
他们一方面向极“似”的方向发展,借鉴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将中国工笔画的细密和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又向“极不似”的方向发展。
对于艺术家来说,主体的重构,主要是艺术理论的重构。
具体来说,即是:面对新与旧、中国与西方艺术观念冲突的局面。
既要解放思想,又要明辨是非。
即要在关于艺术作品的价值构成、创作规则、文化策略等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而不是盲目效仿,随波逐流。
7、南黄北齐在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
北齐指的就是以画虾闻名世界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黄宾虹早年看过许多中国画史,学习前人各家绘画技法,山水画风格受李流芳、程正揆和髡残影响很大。
中年以后,艺术追求从学习古人转向自我创作,从50岁到70岁,他游遍名山胜境,留下了许多的写生图稿。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大变,作品风格独特。
他喜欢用焦墨和浓墨,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用笔方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用墨方法,具有很高的美术理论价值。
他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
他的画从表现内容看,全凭笔墨功夫,使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内涵。
黄宾虹一生著述和绘画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画家通论》、《虹庐画谈》、《宾虹草堂藏印》、《宾虹画语录》、《中国画史纲》、《宾虹画集》等,他还对新安画派作了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料。
齐白石是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
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没有不精通的门类。
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创作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谓清,小时候叫阿芝,字萍生,年岁大时号白石,白石翁,又号寄萍、老萍、三百石印富翁等。
他是湖南湘潭人,小时家境贫困,父母当农民,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书。
13岁起学木匠,他的木雕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
齐白石27岁开始学习绘画,作诗、刻图章。
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
这时期他与戏曲大师梅兰芳相识,第一次会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为齐白石唱贵妃醉酒。
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5年,民主德国授予他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和平奖。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很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的艺术风格。
专长画花鸟,用笔有力,画虫极为精细。
他特别擅长画虾蟹、蝉、蝶、鱼、鸟一类的题材,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齐白石的画,反对闭门画室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
以上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借古开今,起到了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对后世有承前继后的作用。
8、上海美专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她培养出的艺术名家遍及海内外,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类名校。
著名艺术家刘海粟长期任该校校长。
1912年11月由乌始光、张聿光、刘海粟等创办,名为上海美术学院。
1915年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
1916年称上海图画美术学校。
1917年组织校董会,聘请蔡元培、梁启超、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为校董。
1920年更名上海美术学校。
其办学宗旨:1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含2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担负宣传艺术的责任,推动中华艺术的复兴3我们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有自信研究和宣传的诚心教学方法;早期在摸索中,仍偏重实技,对学理并无讲述。
沿袭临摹范画入手和画布景,但不久开始采用石膏模型,注重静物写生和户外写生。
“写生“逐渐成为实施正规的西洋画教学的新概念。
除了聘请名师之外还请著名学者演讲提高办学的人文性。
设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初级师范科。
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1925年修改体制,分设造型美术院(下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师范院(下分图画音乐系、图画手工系),学制3年;附设图音和图工专修科,学制2年。
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2年增设绘画研究所。
其后学制多变,曾一度分设3年制、5年制专科(下分中国画、西洋画、图案、音乐4组),又设3年制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3组)及研究班。
全国艺术院校院系调整后,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和音乐两科合并成立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无锡社桥。
1958年迁入南京丁家桥,不久后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她培养出的艺术名家遍及海内外,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类名校。
该校深受蔡元培关于美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的影响,而活跃于现代艺坛。
其办学宗旨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并谋中华艺术的复兴;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
”该校尤在引鉴西方教育方式、教授西画方面成绩显著,且注重师法自然,尊重学生艺术个性,提倡艺术风格之多样化。
1914年始用人体模特儿作写生练习,1917年在该校成绩展览会上第1次公开陈列人体写生素描,即遭攻击,校长刘海粟同时被骂作“艺术叛徒”。
1926年,上海知县危道丰及军阀孙传芳再度出面干预使用人体模特儿,并下令通缉刘海粟。
刘海粟据理力争,终致获胜,人体模特儿并在其他艺术院校得以推广使用。
几十年来,该校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材和艺术师资,曾多次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及教师作品展览,并举办多项学术活动,出版有《美术》刊物等,为开拓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9.潘天寿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