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21266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e.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_中考物理知识点提纲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550ca68524de518974b7d10.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一、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二、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1、国际单位(SI):m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一把刻度尺,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如何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尺的位置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2)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3)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或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任何的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也可以消除。
5、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1、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1h=3600s. 1s=103m s=106μs=109ns四、一些特殊测量:(1)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一叠相同纸的总厚度L;算出纸的张数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L/n。
(2)测曲线的长度:取一段细棉线,用少量的胶水粘湿,贴在被测曲线上,用笔在棉线上作下曲线两端点的记号,将棉线取下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端点记号间的距离就是曲线的长度。
(3)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记下匝数n,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五、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d2146baf45b307e9719700.png)
初中物理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5b485b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3.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87e700f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9.png)
初中物理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中考复习必备机械运动部分一、参照物的选取1.判断所选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三、v—t、s—t图像的理解声现象部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四、噪声及其防治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物态变化部分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137f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b.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以下是初中物理的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一、力学1.力及其作用-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惯性系-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性质和计算-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二、光学1.光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定律的描述和计算-镜面反射的像的位置与是否直立的判断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与斯涅耳定律-折射率的定义、计算和使用-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颜色和波长的关系-折射角与入射角、波长的关系三、电学1.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性质和电荷守恒定律-电场的定义和性质-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计算2.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计量单位和电流表的使用-伏特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计算和使用-电功、功率和电能的关系和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3.磁学-磁场及其性质-磁力及磁力的产生和计算-杨氏实验和安培定律-电磁感应和发电-电动机和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四、声学1.声的传播-声的传播媒介和速度的关系-声波的特点和形成-共振和声音的吸收与衰减2.声的特性和声音的强度-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和音量-声音强度的计量和使用3.光的产生和检测-发光的条件和产生-光的传播和检测五、热学1.热量和温度-热量的概念和传播-温度和温标的测量-物体的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2.物质的相变-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相变过程-相变潜热的计算和应用3.理想气体定律和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摩尔气体状态方程-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假设和摩尔分子相对论以上是初中物理的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7a7a2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b.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517c6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7.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计算公式3.弹力和弹性变形4.重力和重力的计算公式5.摩擦力和摩擦系数6.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7.大气压力和压强二、运动和力学1.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速度和加速度图像的分析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4.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5.自由落体运动和加速度的计算6.斜抛运动和水平抛出动作7.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8.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9.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功的单位和功率的概念3.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4.动能和动能的转化5.势能和势能的转化6.机械能的守恒定律7.摩擦力对机械能的消耗8.功率与能源转化的关系四、电学基础1.带电物体和电荷的守恒2.电流和电流强度的概念3.电流和电流强度的大小与方向4.电阻和电阻的计算公式5.电压和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7.阻值和电阻的计算和测量方法8.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9.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路图的表示五、电路和电能1.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电功和电功率的单位3.电源的电能转化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4.灯泡、电热丝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5.电源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6.电线材料的特性和选择7.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流的关系8.电流的分流和并联电路的作用9.电功率和电能的转化六、声学基础1.声波的概念和特性2.声音的音调和音量3.声速和声波的传播4.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5.声音的音阶和频率6.声音的倍音和泛音7.声音的衰减和回音的原理8.声音的共鸣和噪声的产生9.声音对物体的影响和利用七、光学基础1.光线的传播和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和彩虹的形成4.镜面反射和反射角的测量5.平面镜和凹凸镜的使用和成像6.透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7.成像的位置和倍率的计算方法8.光的干涉和干涉的条件9.光的衍射和衍射的规律。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94851a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6.png)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通过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物体的相互作用。
下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热学与热能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反映,热量是物体热能的传递方式。
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物质的热膨胀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4. 热与机械能的转化:热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也可以由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三、光学与光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以直线方式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反射面后会改变传播方向。
3.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4. 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5. 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和球面镜可以将光线反射成像。
四、电学与电能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2.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阻碍电流通过,单位是欧姆。
3.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不均;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不均。
4.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是电力的时间积累,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
五、声学与声音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是声音的基本特性。
3. 声的反射和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如果反射时间超过0.1秒,就能听到回声。
六、力学与力的分析1. 斜面运动:物体沿斜面运动时会分解成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36241d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6.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
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dd6cd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1.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一、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变1.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区别。
2.升华、凝固、熔化、蒸发、沸腾的定义、特点及实例。
3.冰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最大在4℃等规律。
二、浮力和浮力的应用1.浮力的概念和特点。
2.物体浮沉的判据及其原理。
3.海洋运输和潜水的原理。
三、电路与电能运动的基本规律1.电流的定义、方向、测量方法和单位。
2.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和电压的分布规律及算法。
3.电功、功率、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四、声音的概念和传播1.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声音的特点、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规律。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1.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线的方向及其在反射时的特点。
3.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
六、简单机械1.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杠杆、滑轮、斜面的特点、应用和计算公式。
七、热学基础1.温度和热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2.物体的热平衡。
3.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特点及其应用。
八、静电学1.电荷的性质、电荷产生、同时产生电荷的方法和知识点。
2.静电的特点和现象、防静电的方法。
九、磁学基础1.磁性物质的特点及分类。
2.磁场的概念和特点。
3.磁现象与电流的关系和安培定律。
十、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定义与单位。
2.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十一、力学与运动1.力的分解和合成。
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3.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概念和计算公式。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9c787976eeaeaad0f3300e.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液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即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5.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6.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7.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9.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10.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1.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7a25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2.png)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10.声的传播需求介质,真空不克不及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包管XXX和就寝,声音不克不及超过50dB;为了包管工作和研究,声音不克不及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克不及超过90dB。
15.声的使用:(1)传递信息:比方声呐、听诊器、B超、反响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办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XXX――――液化(2)雪、霜――――XXX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f0c0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e.png)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姿态变化、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的原因。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 = ma。
4.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力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
5.弹力:当弹性物体发生形变时,物体内部的分子间产生力,使物体恢复原状的力称为弹力。
6.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二、机械功和功率1.功的定义:当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发生运动时,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乘积。
2. 功的计算:功 = 力× 路程× cos θ。
3.功的单位:焦耳(J),1焦耳=1N×1m。
4.功率的定义: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做功的大小,功率等于做的功除以所用的时间。
5.功率的计算:功率=功/时间,即P=W/t。
6.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1/2m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者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三、压力和浮力1.压力的定义:在物体表面上,垂直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
2.压强的计算:压强=力/面积。
3.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由于所受的浸没作用力而向上的力称为浮力。
4.浮力的计算:浮力等于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即F=ρVg。
四、波动和声音1.波的概念:是由物质的振动或脉动引起的有规律的能量传递现象。
2.波动的分类:机械波和电磁波。
3.机械波的特征: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包括横波和纵波。
4.纵波的特点: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5.横波的特点: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6.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会使周围介质产生振动,通过对载波的振动产生声音。
7.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纵波,通过介质的分子之间的碰撞传播。
8.声音的特性:频率(音调)、振幅(音量)和波长(音速)。
五、光的基本概念1.光的概念:光是由一种电磁波产生的波动现象。
2024年初中物理全4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和公式大全
![2024年初中物理全4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和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f1ad64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9.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3)第二章声现象 (4)第三章物态变化 (7)第四章光现象 (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2)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 (17)第八章运动和力 (20)第九章压强 (22)第十章浮力.......................................................................................................................25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26第十二章简单机械...........................................................................................................29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33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34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3初中物理【全4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7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40)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42)第十八章电功率 (45)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48)第二十章电与磁 (50)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54)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6)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59)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ppt课件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9213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e.png)
f2f 倒放大实 幻灯机
u放大正虚 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7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 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 盘天平。
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 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 且 ρ物<ρ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物 且 ρ物>ρ液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712be4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66.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16、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17、滑动变阻器:A.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B.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C.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18、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公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19、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电功的单位,俗称“度”符号kw.h1度=1kw.h=1000w×3600s=3.6×106J20.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初中物理知识点综合复习
![初中物理知识点综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bb21dc189eb172ded63b79a.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综合复习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机械功能: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热学: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强知识: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重力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电学: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磁场知识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史上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史上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fbcbf2f2ba0d4a7302763a2c.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课件(共164张)
![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课件(共16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5ef63e5551810a6f52486f5.png)
剧烈的
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1.液体表面温度高低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表面空气流 动快慢 蒸发可致冷
沸点
液体沸腾
液 体 沸 腾 的 条 件
沸腾时要吸热 吸热 但温度不变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雾、露、云
口中呼出的白气
液化石油气 气体打火机 火箭的燃料
1、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a ß
M
2、反射种类
M
M
镜面反射
漫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平面镜
1、成像特点
(1)等大 (2)正立 M (3)虚象(延长线交点) (4)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冰棒冒出的白气
浴室镜上的白气
升华
樟脑丸变小
冰冻的湿衣服变干
凝华 霜、雪
冬天眉毛上的霜 灯泡用久变黑 碘凝华实验
灯丝用久变细 碘升华实验 用干冰冷藏物品
(1)物质由__组成 无规则 (2)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__运动 斥 力 引 力和____ (3)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
• 扩散现象:两种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解释下列现象:
• 1.雷电时,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 V光>V声 • 2.一长管一端侵在水中敲击一声,在另一端能听见几下敲
击声?
•
3次,因为固、液、气都能传声。V固>V液>V气
响度:
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传播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测量 力与运动要点提纲一、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1.长度(l ,s ,h ):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2.质量(m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3.时间(t ):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国际单位:秒(s );4.温度(t 、T ):测量工具:温度计(2种);国际单位:开(K );常用单位:摄氏度(℃)5.体积(V ):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3(m 3);6.力(F 、G 、f 、N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7.电流(I ):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8.电压(U ):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9.电阻(R ):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伏安法(间接);国际单位:欧(Ω);10.电能(W ):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
二、常用单位的换算1小时(h )=60分(min )=3600秒(s )1米(m )=10分米(dm )=102厘米(cm )=103毫米(mm )=106微米(μm )=109纳米(nm ) 1平方米(m 2)=102平方分米(dm 2)=104平方厘米(cm 2)=106平方毫米(mm 2) 1立方米(m 3)=103立方分米(dm 3)=106立方厘米(cm 3)=109立方毫米(mm 3) 注意:立方分米(dm 3)和升(L )等价,立方厘米(cm 3)和毫升(mL )等价。
1千克(kg )=103克(g )=106毫克(mg )=109微克(μg )1安培(A )=103毫安(mA )=106微安(μA )1伏特(V )=103毫伏(mV )=106微伏(μV )1千瓦·时(kw·h )=3.6×106焦(J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个被选为作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3.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仅限初中提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运动规律:t s =v 。
6.打点计时器实验:如果打在纸带上的点相邻间距都相等,说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且对于同一打点计时器,点距越大,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实验室打点时间间隔0.02秒(50赫兹)。
7.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s -t 图像) 乙甲乙甲v v <s/m s/m t/s t /s 甲乙O O 乙甲v v v >=甲甲甲,t s 甲s 甲t 静止图像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思考:怎样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四、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4.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万有引力)而受到的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密度均匀,厚度也均匀的规则物体来说,物体的重心即为数学意义上的几何中心。
重力的大小G =mg ,g =9.8牛顿/千克。
5.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简称“平衡力”,必须满足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6.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思想:用一个力来替代两个力的作用,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这是一种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
(2)合成原则:同向相加,方向不变;反向相减,方向跟比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
F 1F 2F 合=F 1+F 2F 2F 1F 合=F 1–F 2 同向二力合成 反向二力合成7.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8.摩擦力(1)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a.两物体间的压力;b.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接触面材料的性质。
(2)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3)在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滚动摩擦要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课题一] 测量1、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会用量筒测体积;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3、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知识回顾]1、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 。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其他还有 、 等。
3、长度单位换算:1km= m 1dm= m 1cm= m1mm= m 1μm= m 1nm= m4、时间单位换算:1min= h 1s= h5、什么叫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差不可______;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练习]6、服装设计师裁剪衣料常用______刻度尺;木工做家具常用_______刻度尺;在车床加工机械零件要用________________;精细加工和大范围的距离测量可用_____________。
7、某同学采用如图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图1-2读出量筒内的物块体积: V=_______cm 3=_______m 3 9、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____;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_____cm ;人们走两步大约 是1___;某同学身高15.8_______。
10、 双人桌的长度是1.2×102cm=_______km=_______μm______nm 。
11、 同一长度的5次测量记录是:25.1mm ,25.2mm ,25.1mm ,27.2mm ,25.3mm 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mm 。
12、 使用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量程和_______值。
13、 如图1-3中,两把尺子测木块图1-1图1-3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4、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umB、2mmC、2cmD、2dm15、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应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16、试分析下列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1)刻度尺的热膨胀_______ 2)刻度尺冷缩_______ 3)刻度尺零刻度磨损_______ 4)视线歪斜______ 5)钢刻度尺弯曲________ 6)皮尺拉伸过长_______。
17、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计”。
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70cm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18、、天文学上的“光年”是()A、速度单位B、时间单位C、长度单位D、质量单位19、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2μmB、2mmC、2cmD、2dm20、如何利用你手中的毫米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21、怎样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漂浮在水面的小固体的体积?[课题二] 运动与静止[中考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速度的意义、公式、知道平均速度。
3、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把称为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把叫做参照物。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
而称这个物体是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的。
4、运动和静止是的,不选择就无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叫速度5、速度(V)公式V=s/t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m/s 1m/s= km/h6、我们把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把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精选练习]1、某人做在匀速向西行使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的为参照物,他是_____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子向_____运动。
2、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L 1和L 2,在相邻的两条轨道上,甲车以V 1向东匀速行使,乙车以速度V 2向西匀速行使,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3、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 公路上行使,如图2-1,则汽车从图中位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小时。
(设速度不变)1、图2-2中(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百米赛跑快慢的两种方法,其2、观察图2-3中的两幅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以地面为参照物)A 、卡车运动,轿车静止B 、卡车静止,轿车运动C 、两车都在运动D 、两车都静止3、甲、乙两列火车都在运动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会得出乙车在向东运动的结论,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A 、向东运动B 、向西运动C 、向东向西都有可能4、(多选)以下速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108km/h=108×3600m 1000s =388.8m/sB 、54km/h=54×1000m 3600s=15m/s C 、1.8m/s=1.8×1/1000km 1/3600h =6.48km/h D 、5cm/s=5×3.6100km/h=0.18km/h 5、若甲、乙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
图2-1 图2-2 图2-36、从湛江飞往北京的3141航班的飞机,当天下午到达北京,全程行程2700km , 此航班飞行时刻表如下图所示。
由表可知,此3141航班全程所用的时间是7刻度尺测出S 1=160cm ,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______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_______m/s 。